冈仁波齐观后感
观电影《冈仁波齐》有感
一群男女老少匍匐在地,几步一叩首,虔心朝着拉萨和冈仁波齐进发......
剧中的普拉村村民尼玛扎堆在父亲去世后决定完成父亲的遗愿,带着叔叔去拉萨和神山冈仁波齐朝圣。怀孕的妇女、步履蹒跚的老人、家徒四壁的屠夫、自幼残疾的少年等十一人,尽管自身带着不同的故事,但怀揣着各自的希望踏上长达20xx里的朝圣之路......
这一群朝圣者如此坚持,是有原因,有信仰的。冈仁波齐,是世界公认的神山,被誉为神山之王,被印度教、藏传佛教、西藏原生雍仲本教以及古耆那教认定为世界的中心。时值鼠年,正好是冈仁波齐百年一遇的本命年。据说在藏传佛教里,鼠年是释迦牟尼降生和成道的年份,也是冈仁波齐的本命年。这一年里,诸神都会聚集到冈仁波齐。它身上被赋予的浓厚的宗教和神话色彩,坚定着朝圣者不远万里朝圣的决心。也许朝圣者中有的是为了洗刷心中的罪孽,让自己活得心安,但更多的则是为了众生祈福,带着其他人完成不了的心愿,向心中的圣地出发。
朝圣之旅艰辛叵测,但朝圣者一步一个脚印,涉过积水,经过泥泞,攀过高山,趟过雪地,从大雪纷飞,到桃花盛开,再到绿树成荫。高山上里程碑的数字提醒着他们丈量过的每一步。这一走,走了20xx多里,这一走,走了一年多。
藏人的朝圣路漫漫而修远兮,更让我为之震撼的是他们面对生活中未知的变数,譬如孕妇临盆、女孩生病、途遇车祸、旅费用光、老人去世等,他们泰然处之,平静接受,互爱互助。这一切,只因为他们心中有神明,有他人,有信仰......
“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生活方式是完全正确的,神山圣湖并不是重点,接受平凡的自我,但不放弃理想和信仰,热爱生活,我们都在路上......”正如电影中的这句话,平凡的我们,需要一份初生牛犊的勇气,心怀热爱,坚定信仰,生活中经历的一切也许就是人生最珍贵的意义。
电影《冈仁波齐》观后感
昨天晚上去看了电影《冈仁波齐》,电影平静的没有波澜,太真实了,开篇就是藏民日常的生活,早上起来,给烟囱炉子里再塞进两个柴,然后烧水煮饭,每一家一天的生活如此开始,村子里的人来回的走动也是那么真实自然。
首先是尼玛扎堆在父亲去世后决定完成父亲的遗愿,带着一生未娶照顾他们兄弟三人的叔叔去拉萨和神山冈仁波齐朝圣。叔叔坐在坝子上和尼玛扎堆说,他一辈子哪里也没有去过,只是想去圣山和拉萨实现一生的愿望。
恰逢马年,正好是神山冈仁波齐百年一遇的本命年,听说了有人要去朝圣,村子里一家家的人都跑来问是否可以同行,大家都希望加入尼玛扎堆的朝圣队伍,同行的目的各不相同,但是心愿却总是一样的。最后出行的这支十一人的队伍里有即将临盆的孕妇、家徒四壁且自幼残疾的屠夫、年少的小姑娘。在信仰面前每个人都是一样的。
原来只是知道藏民一生的愿望就是要有一次磕长头磕到拉萨朝圣的经历,在西藏的时候常在路边见到心无旁骛磕长头的人,却并不知道其中更深层次的含义。这次看电影才知道从小建立起来的信仰何其伟大,就算是身怀六甲也无所畏惧,次仁曲珍在朝圣的路上生下了孩子,在藏民的心里,朝圣路上一个新生命的诞生寓意着希望和福气,次仁曲珍继续着磕长头朝圣的路,并没有因为是新产妇就有所懈怠,新生儿躺在随行的拖拉机里,安静生长。
每天晚上大家聚在帐篷里的时间,是对一天的总结和次日的规划,好几次,尼玛扎堆的叔叔杨培,也就是朝圣队伍里年龄最大的长者都会给大家说:每一次的祈愿要想到众生的幸福安康!每一次听到他说的话,再看到所有人全心信服的样子,我的内心总是升起莫名的感动,就算是平凡的藏民,一路艰辛,心中的爱也不仅仅是关乎小我,如此大爱令我深受触动,所谓修行,唯有众生喜乐安康才是目标!
队伍坚定的前行因为遇到了河流而被打断,杨培叔叔告诉大家继续,于是所有的人脱下羊皮的围裙,继续无惧涉水的长身磕头,看着阳光照耀下突然轻装的他们,每一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的笑容,让我突然明了:当这涉水成了烦扰,前行便是痛苦;当这涉水变成欢乐,阳光亦是明媚。所谓万法唯心,所有困难的境界都是幻象,我们日常生活的心境是不是也如此呢
有信仰的人总是善良和体贴的,就算是随行的拖拉机被一辆越野车给撞翻在路边,他们想到的也是越野车上的人需要快点送到医院救护,而他们自己能做的只能是迅速做出决定,拆掉撞坏的车头靠人拉车继续前行,这里没有人抱怨,没有人迟疑,如此朝圣之路,犹如佛经上讲到的故事,一切的磨难都是上天的考验,没有这些逆境、磨难,无始劫以来积下的债怎么还?所造的业如何消?当你经历、当你跨越,你也就得道证悟了!
翻越米拉山5000多米的高峰,终于一路下山看到了远处的布达拉宫,大家默默的集体站在那里遥望施礼,内心的激荡无以名述,我作为观众久久不能平静,一切的辛苦在那一刻是值得的,金光闪耀的布达拉宫是每一个西zangren心中的圣殿,他们在前行的路上,虽然冈仁波齐圣山还在远方,但是至少到达拉萨让他们坚信:每一天,无所畏惧,坚持心中的信念,善待每一个身边的人,珍视所有的生命,甚至那只马路上缓缓爬行而过的虫子,所有的善总会让灵魂到达彼岸。
为了去冈仁波齐,这支十一人的队伍需要历时一年用脚行走、用身体丈量长达2000多里的朝圣之路....,电影最后一个镜头是雪山脚下渐渐拉远的队伍,转山尚未开始,经过拉萨完成补给和休养,去往圣山的道路还在前方,这样的寓意似乎比拍完全程更有寓意,修行的道路不就是这样吗
这是一部藏民本色出演的真实电影,生活中最真实的故事被用一年的随拍搬上了屏幕,每一个人都是真名真人真角色,虽然我从小生长在那片神奇的土地,却并没有那样近距离的了解过藏民的朝圣之路,这一次,跟随电影的镜头用一种全然浸入的视角看完了电影,内心升起对电影摄制组由衷的尊敬和感恩。
不同文化的交流和理解是民族团结的基础,如此的好电影实在是太难得了,我们从电影里只是看到没有尽头的大山、雨雪、米拉山顶上飘扬的经幡美丽而神圣,可是我却很清楚走到那里绝大多数人的身体反应之痛苦,五千多米的海拔不是一般人可以承受的,而摄制组却在如此身体巨大的挑战下完成了这部具有非常意义的电影的拍摄,如此对信仰的尊重、对藏民一路朝圣的真实再现难能可贵,如果你想要看这部电影,一定要去影院支持!
《冈仁波齐》观后感的范文
杨培叔叔,为了养活玛尼扎堆兄弟,终生未娶,他们带着感恩走在朝拜的路上
孕妇,就是想把孩子生在朝拜的路上,让孩子带着这份荣耀和福气走在朝拜的路上
屠夫,为了赎罪,在朝拜的路上戒了酒
小女孩 一家三口,家里盖房子两死两伤,为了祈福他们走上了朝拜的路
两个兄弟,带着自己的梦想,走在朝拜的路上
有人问我电影最触动自己的地方在哪里,我一时说不出来,不是不知道,而是太多不知道说哪一个: 路上车祸,没有纠纷,没有吵闹,只因挽留生命,留下了困难给自己 车如此的沉重,他们推着车子,唱唱跳跳,上坡下坡,寻找着乐趣
不能错过朝拜的每一段路,哪怕推车已经走过,返回去再走,这是虔诚的力量;哪怕前面有坑有水,整装出发,匍匐前进,这是信仰的力量。哪怕前面有一个小虫子,哪怕他只是一个小毛驴,那也是一个生命,我要保护你,这是大爱的力量。
一次次的震撼,一次次的揪心,我想观众应该是更加紧张,而这些朝拜者反而比较淡定,因为有着信仰的力量,任何困难在他们眼中都那么渺小,这应该是我们所应该修炼的地方吧。
冈仁波齐观后感
昨晚吃着饺子,顺便打开电脑,看了这部下载了很久存于硬盘中的电影。
电影一开场,就是一副原生态的西藏地区的生活画面,主人公家里的条件不是很好,家里养着牛羊,一家人揉着青稞面边吃边聊天。
一直知道,藏族同胞是一群坚定的佛教信徒,藏传佛教的文化也深户到每家每户每个藏族人的心里。不知道电影里的东西是不是完全按照现实中来拍的,没有去研究这部电影背后的东西,只是从一个普通观众的角度去观看它。
藏族同胞普遍皮肤比较粗糙,也很好理解,毕竟生活在平均海拔四千多米高的地区,常年冰雪漫天,就是冻也得冻红了,还有寒风吹着。也正如古话长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西藏地区的气候环境养育了这么一群朴素的人。在这里,女人作为家庭的一份子,身份地位并不比男人差,都很卖力的为家庭操劳。而无论男女老少,则都透露出一种最原始的朴素,尽管听不懂藏语,只能通过字幕去了解他们在说什么。
冈仁波齐观后感
修行之人我也只是自称,相较于那些真真虔诚的修行者,我对于磕长头朝拜拉萨,连观想一下的勇气也没有;有时候去藏地碰到在路边匍匐的行人,连眼神都不敢在他们身上停留太久。
《冈仁波齐》在我的内心狠狠的扎了一下;对于一个灵魂就是信仰本身的民族,除了深深的敬仰,我没有资格评论;但对于修行人而言,他们所表达出来的菩萨的勇气,对于苦难一点点都无所畏惧,对于众生苦乐的承担也无所畏惧,这才是所谓的勇气吧!虽然理论上知道很多,但真正的勇气表现出来,确实让人震撼!
然后是对于众生的惦念,不论是杨培叔叔还是路上碰到的老人家,都一再的说“要想到为所有的众生,所有的苦难众生去朝拜”这种惦念更加让他们慈悲,坚韧吧!
再就是他们对于生死平和的态度,生对于他们来说是喜悦的,也是平常的,所以一个即将临盆的人去朝圣,那么平常;杨培叔叔死了,死就死了,像生一样自然,没有哭天抹泪,他们真正接受这种无常,接受这种生死的自然规律。
最后就是对于困难表现出来的谈定、随缘;车子坏了,坏了就坏了,拉着走,没有抱怨,没有诅咒老天爷,也没有自艾自怜;到拉萨没有钱了,没钱就去赚,那么平常,自然;还有在河边跳舞的一段,他们的喜悦,很容易。
从头到尾,没有很多的台词,没有大喜大悲,一切都如他们的灵魂一样安静、平和;就像他们的生活一样,一点都没有华丽的成分,但对于生命来说,这才是真正的华丽吧!
我想起米拉日巴尊者说的一句话“我的宗教,是生死无悔”!
神灵之山《冈仁波齐》观后感
我从远方叩拜而来,
只为见你一面,
再也没有什么东西可以让我坠落,
再也没有什么东西可以让我破碎。
电影《冈仁波齐》向世人掀开了藏族人圣洁信仰的冰山一角,它讲述生死,不卑不亢,无喜无悲。虔诚而淳朴的藏族人为朝圣而生,亦为朝圣而死,是一种对自然及信仰的绝对尊重与膜拜。在转山这条路上,有人死去,也有人出生,因为对藏人来说,冈仁波齐是最神圣的存在,据传佛教中的须弥山就是冈仁波齐,更是胜乐金刚的居所,是无量幸福的代表……
为什么西藏第一神山,
是冈仁波齐
没有任何一个地方对山峰的崇拜会像西藏一样。
藏民对山峰的崇拜简直登峰造极,放眼整个藏族文化地区,凡山皆有神,大到领袖群伦的四大神山、八大神山,小到村落守护神的部落神山,文化丰富、体系完整、门类复杂,这之中地位最高、影响最广的必然是冈仁波齐。
冈仁波齐山形独特,如同一座有着温柔曲线的金字塔,耸立在高原之上,恬澹从容、王者风范!它隐匿于西藏一隅其所在的阿里地区平均海拔4600米
被称作"世界屋脊的屋脊"。
那么为什么冈仁波齐
却成了西藏第一神山呢
因为这里发生的事情
彻底改变了西藏,乃至整个中国的宗教格局
公元840年
吐蕃末代赞普朗达玛下令禁止佛教
推行西藏本地宗教"苯教"
史称朗达玛灭佛
随即佛教信众的反抗,刺杀赞普朗达玛
四方骚然,天下大乱
西藏历史上最强大的王国分崩离析
从此陷入长达数百年的小邦混战
乱世之中曾经佛法昌盛的青藏高原万佛齐喑
有些人以佛法之名行淫欲杀戮、败坏佛教名誉
同时期的苯教则蒸蒸日上
长此以往佛教必然被高原抛弃
更为严重的是
青藏高原南北的佛陀之光都在逐渐黯淡
作为佛教发源地的印度
大部分佛教寺庙已经改宗印度教
远道而来的伊斯兰教则势头更甚
10世纪时巴基斯坦、印度北部等地的许多古国
相继转为清真之国
青藏高原以北中国新疆境内的诸佛国
也大部分被伊斯兰势力攻灭
佛教正受到内外南北各方的夹击
极有可能在印度、西藏同时灭亡
不但青藏高原上佛教消失
也不会有后续藏传佛教在蒙古高原的传播
今日中国的宗教格局将发生
如果此事成真天翻地覆的变化
此诚佛陀存亡之秋
佛教能扭转乾坤吗
首先
在朗达玛灭佛、天下大乱之时
偏远的冈仁波齐反而成了虔诚佛教徒的避难所
一支崇信佛教的吐蕃王室后裔
吉德尼玛衮王子
带着千余骑士来到冈仁波齐脚下的普兰县境内
之后逐步扩展到阿里全境
建立了西藏历史上著名的古格王国
古格王室力图复兴佛教
西藏、印度各地僧侣纷纷前来
其中最著名的是印度佛学中心超戒寺的住持
燃灯阿底峡尊者
为促成大师来到古格
当时的古格国王意希沃
被邻近的伊斯兰教国家噶尔洛俘获
噶尔洛要求意希沃或改信伊斯兰教
或用等身黄金来换得生机
意希沃却对带着黄金来赎他的人说
"吾已年迈,不如用这些黄金迎请阿底峡大师"
阿底峡是藏传佛教史上影响最大的印度高僧之一
他的到来让衰败的佛教开始在冈仁波齐周边重兴
其次
偏远的冈仁波齐
是多个文明、宗教的圣地
在它周边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发育出了四条河流
它们或是雅鲁藏布江、印度河的正源
或是印度河、恒河的上游源头之一
这些河流所孕育的文明和宗教沿河上溯
均以冈仁波齐为精神之源
人们用四种天国神物命名这四条河流
即马、狮、象、孔雀
冈仁波齐以东为马泉河
是西藏的母亲河雅鲁藏布江的源头
冈仁波齐以南为孔雀河
为印度教的圣河恒河上游源头之一
孔雀河尽头的冈仁波齐峰
被古代印度人看作印度教法力最广大的湿婆神的居所,是世界轴心(Axis )
另一个印度最古老的宗教耆那教则认为
冈仁波齐是创始人大雄的悟道之地
(印度教描绘的世界轴心,神和人之间以冈仁波齐为轴,分割出天地两个世界)
冈仁波齐以西为象泉河
其下游称为萨特莱杰河
是巴基斯坦主要河流印度河的支流
象泉河是阿里地区最重要的母亲河
古格王国,还有更早的象雄文明都在此孕育
西藏本土宗教本教
正是由象雄王子辛饶弥沃创立
冈仁波齐被认为是苯教的起源地
也是苯教360位神灵的居所
冈仁波齐以北为狮泉河
是印度河的正源
远古时期狮泉河的上源
还有着一个大型湖泊
位于今天冈仁波齐与纳木那尼之间
后来气候变迁、湖泊来水减少
不但与狮泉河中断连接
大湖也分裂为两个相对较小的湖泊
其中一湖便是玛旁雍错
面积330平方公里
湖面海拔4400米
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淡水湖之一
湖水源于冈底斯山的冰雪
透明度高达14米
是中国透明度最高的湖泊
它与纳木错、羊卓雍错一起被称为
西藏三大圣湖
它的姊妹湖拉昂错是一个咸水湖
含盐量约是玛旁雍错的3倍
面积268.5 平方公里
比玛旁雍错略小
湖水呈深蓝色
湖滨几乎没有植物、没有牛羊
显得死气沉沉、没有生机
所以人称"鬼湖"
四条孕育出不同文明和宗教的河流
好像在冥冥中向世人昭示
冈仁波齐就是万水之源、世界中心
谁能据有冈仁波齐
谁就可以获得更多话语权
为争夺冈仁波齐
宗教之间的冲突多次发生
在之后的流传中则演化为一场斗法
公元1093年
藏传佛教上师米拉日巴来到冈仁波齐修行
却被苯大师那若本琼阻止
那若本琼认为冈仁波齐是苯教神山
禁止佛教徒在此修炼
于是二人约定以斗法论胜败
最先登上冈仁波齐山顶者为胜
斗法开始时
那若本琼早早就冲向顶峰
米拉日巴则沉睡正酣、不急不忙
等到那若本琼快到山顶时
却发现米拉日巴早已端坐其上
惊得那若本琼直接从山顶滑落
并在冈仁波齐南坡留下了那一道明显的深槽
在苯教的起源地击败苯教
佛教重新在青藏高原取得优势
圣湖玛旁雍错也正是在此时得名
其藏语意为"永恒不败的碧玉湖泊"
为巩固在冈仁波齐的胜利
藏传佛教吸收印度教中世界中心的说法
将冈仁波齐视为佛教经典中的须弥山
大量的高僧开始来到冈仁波齐修行
包括后来首开冈仁波齐转山路线的
郭仓哇· 贡布多杰
最后
在冈仁波齐站稳脚根的藏传佛教
与西康等其它边缘地区保存的佛教种子一道
掀起了全藏的佛教复兴运动
佛教开始成为青藏高原上占据绝对优势的宗教
并向尼泊尔、不丹、蒙古高原、甘肃、云南等地传播
史称藏传佛教"后弘期"
而另一边
公元1203年
在经过十数次伊斯兰教入侵之后
印度超戒寺彻底被毁
佛教在印度正式宣告消亡
在边缘地带重燃佛陀之光
这就是冈仁波齐所经历的佛教生死存亡
西藏再没有一座神山
能与冈仁波齐的历史地位相提并论
第一神山的称号当之无愧
今天
原本水火不容的不同宗教
都可以在冈仁波齐面前和睦相处
不论国籍、文化、种族、教派
都可以在冈仁波齐向神灵致敬
冈仁波齐也成了一处世界上罕见的
跨宗教、跨文化、跨种族的神山
黑色的大地是我用身体量过来的,
白色的云彩是我用手指数过来的,
陡峭的山崖我像爬梯子一样攀上,
平坦的草原我像读经书一样掀过。
——藏族民歌
转山转水转来世,
望风望景望此生,
悟德悟道悟过往,
度人度己度轮回。
看完这部影片,让我对藏族的僧人和朋友更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电影中所有的细节几乎都在强调对上师三宝的信心,对因果轮回的深信、为一切众生、慈悲平等、强烈的利他心。心里惭愧悄生,原来自己离一个合格的信徒还差得很远。生活在钢筋混凝土包裹的大都市里的人们,经常会怀疑人生,怀疑眼前各种琐碎,怀疑活着的意义,恨不得一个个从躯壳里飞出来,去远足,去寻求信仰是什么,也或许,这部片子当中,就有你当下所寻找的答案…
2017年电影《岗仁波齐》观后感
电影《冈仁波齐》一个真实的纪录片,五个家庭,五种人生。下面一起来看看!
这一条朝圣路,他们走了一年。
遇上许多状况。
有时,要顶风冒雪在雾茫茫中向前;有时,会途径一大片烂漫的油菜花田;有时,会在鲜花盛开的河畔跳起锅庄;有时,头顶上山体滑坡滚落的石块,会分分钟要命;有时,车会坏在路旁;有时,人会受伤生病;有时,肚子里的孩子突然要出生;有时,会被追尾撞得稀巴烂;有时,路旁有人会招呼你们喝茶;有时,要送给其他朝圣者糌粑;有时旅费用尽,要暂时打零工赚钱;有时,老人时辰到了就去世……
他们走走停停。
因为知道自己终将要去向哪里,所以,心安理得面对发生的一切。
接受。面对。理解。放下。
然后,歇息片刻,继续上路。
这一路,像极了人的一生。
它是一个隐喻。电影的英文名字,paths of the soul,意为灵魂的千条万条道路。
这一路,你要把喜怒哀乐遍尝,要把生老病死流转。
跳舞有时,悲恸有时。
什么都会来,什么都会过去,什么都会回来。
电影最打动我的,是他们的“平常心”。好像,生活里发生什么,都是正常的。
孕妇想跟着一起去朝圣,好啊好啊。残疾的少年想去,好啊好啊。醉醺醺的屠夫想去,好啊好啊。
接受下来就是了。
他们不抗拒“麻烦”,不拒绝“波折”,不害怕“无常”。
发生什么,就面对就好了。
他们,没在怕的。
春天,山上的雪水融化,漫过了路面。
站在水汪汪的路上,他们彼此询问——怎么办,要不要磕过去
答案是,要。
于是,众人欢快地脱掉身上的皮革围裙,脱掉厚重的外套,笑嘻嘻地在扑向水里。
水花四溅,每一个人都像孩子玩水一样欢畅。他们都在笑。
那个画面,真好看。
来什么,接什么。
《冈仁波齐》影片观后感
影片从藏民的生活起笔,炊具的响动、长者诵经以及羔羊降生。这片高原上的生灵从降生开始就热气腾腾,与寒冷抗争。尼玛扎堆决定完成父亲的遗愿带着叔叔去朝圣,于是待产的孕妇、酗酒的屠夫、渴望远方的少年和一个懵懂的女童陆续组成这支队伍,带着各自的罪孽和希望出发。
电影第一个震撼我的节点,是一行人在出发时开始叩拜,没有任何的对话和预示,朝圣路自此开始。这一路没有任何配乐,故事和时间的推进靠简单的对白,路碑和沿途的意外。镜头记录着十一个藏民本真的状态,蓬头垢面而神情笃定。这一路他们在公路的一侧叩首匍行,两块木板的敲击是唯一的响动,听得人内心空旷而孤独;公路的另一侧不时有车辆带着噪音呼啸而过。沿途有雪原,有冰河,有漫山的花朵;也有西医,加油站,广告牌,女童甚至用一部山寨苹果打了电话。这可能就是藏地真实的状态:现代的,工业的世界在慢慢进入一个闭塞落后又纯粹的世界,而这里的人们,在努力地接受,努力地保留。
这样的一行人中最吸引我的,是那个女童,这样懵懂的年纪里,经历如此重大的一件事。其他人带着各自认为的罪孽,带着自己和家族的愿望上路,目光坚韧而笃定;可她没有,她甚至还不能理解信仰,也没有更宏大的缘由。或许只是好奇,或许是耳濡目染,她在这支队伍中。所以我看到她最纯粹她磕头,是因为母亲告诉她磕头好,磕头有福报。当一行人被流水阻隔,众人脱去棉衣磕长头淌水前进的时候,巨大的水花和众人虔诚的神情之间,她在笑,孩童玩水的笑。这样纯粹的记录与不加升华的表达让人震撼。
这一路,遇见其他带着故事的朝圣者、遇见劳作着的藏民、遇见车祸、遇见滑坡;这一群人就用身体去丈量一条路,从拼尽全力的存活匍匐着走向无量幸福;这一路上看见人世的辛苦与满足,看见人世的更替轮回。一个男婴在朝圣路上降生,苍白的,满身血污的,哭嚎着挣扎着降生;一个老人在朝圣路的末沿离世,安静的。这一路的经历逐渐堆叠,于单调寂寥中孕育着人生的坦荡与勇敢。
影片在一行人到达神山冈仁波齐时戛然而止,影片的主题,一行人的终点只短短的平常的出现了几分钟。剪辑是再创造的过程,信仰,人的精神是没有终点的旅程,我们活着,我们就在朝圣的路上。这是我在片尾得到的感受。神山冈仁波齐也是至今无人登顶的信仰之地。
冈仁波齐观后感
高中起就想去一次西藏,一梦十年,终于得以成行。为了避免高反坐了五十多个小时的火车,犹记得翻越唐古拉山口时的呼吸困难,到达那曲时下车点烟,几十个人点了十分钟都打不着火,大风把原本稀薄的空气吹散。车窗外的蓝天白云仿佛触手可及。你若问我西藏美不美,我只能说去了才知道,应该比挂历上漂亮得多,人眼是最强大的取景器。
西藏的风光在进入相机后,电影就已经不需要构图布景来维持美感。这样得天独厚的条件,选择大面积远景和中远景的拍摄获得景象,每一帧都可以当做明信片。
初到拉萨,便见识了朝圣者的虔诚。
每日108圈,或绕着布宫,或绕着大昭寺。电影中展现的就是最真实的朝圣者。孩子出生便出生,继续朝圣。老人逝去便逝去,咱们继续朝圣。导演并没有刻意去展现信仰有多么神圣,多么牛逼。它就在那里,平淡得就像每天的呼吸,你越想知道他们为何信仰,却越是看不透,就像佛法,其中的大智慧只有你真正的放下,才可参悟零星。
经过两天的适应后,终于决定去珠峰大本营打个卡。一路上的颠簸曲折让你只能对自己开解,一切都是为了最好的风景。果然没有让我失望,在错过了羊湖蓝宝石般的湖水之后,到达珠峰大本营,并且拍下了我摄影生涯中最漂亮的一张银河。
好景不长,没想到儿子的高反严重到根本不敢告诉我,自己买了车票准备溜回拉萨。在全团队员的劝说下,又陪着他玩狼人杀,他终于被游戏的乐趣战胜了理智,把票退了。
有的人把信仰寄于真善美埋藏于内心,有的人却把信仰寄于投入功德箱的人民币。烧香算命拜佛并不能带给你什么,只有内心的真正强大才会让你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惧风雪。
一心向往的纳木错也由于风雪被耽搁了,没法拍到银河倒灌,天月逆行的美景。想看一看,是纳木错的湖水清澈还是朝圣者的内心,抑或是你望向一心所爱的目光。
电影并没有讲述什么故事,如果老朝圣者的死去,以及新生儿的诞生,这是一个故事的话,那么确实告诉我们这是一种循环,大概是“相逢近道乞还山,公乞还山便得还”最好的表达了。
片子整体的沉闷是我一贯喜欢的风格,看罢了之后会让你怅然若失,却又仿佛有所得。片子的最后老朝圣者死去后,年轻一辈的朝圣者明显磕头更虔诚,不再走路多磕头少,不再弯不下腰额头不着地。但又仿佛老人的死并没有带给他们什么触动。故事最后朝圣者们来到冈仁波齐,但导演却刻意没有表现如何在这儿转山,讲而不表最后做到绝妙。而是借了一句儿歌告诉我们,只追求结果,一心想要成功,恰好无法参透朝圣真谛。
命运好的做了喇嘛,命运不好的我,去了远方。
命运好的人生成了喇嘛,不必去理会凡尘俗世,一心只向佛便好,内心不必受到诸多煎熬。命运不好的人如我,生而为人,必被俗事烦恼,便下决心斩断三千情丝,却也无法避免轮回苦道。只好心怀善念,一心向佛。
《冈仁波齐》观后感
《冈仁波齐》伪纪录片式的手法,对藏族匍匐叩拜朝圣之路的聚焦,在导演张扬的镜头下,所为人感受到的是一种淳朴的美,电影这种美的缔结,在却又并不是依靠何般戏剧性的冲突,而是对朝圣者们一言一行的细腻捕捉,使这种美在不经意间便得以跃然光影。
“冈仁波齐”是一座山的名字,在普通人眼中他或许就是一座壮丽的山峰,但在无数藏传佛教信徒眼中,它的意义却远不止于是一座山那么简单,在藏传佛教里他们认为冈仁波齐是神的住所,代表了无量的幸福,而在神山冈仁波齐的本命年前去朝拜,更是会获得乘倍的功德,由此电影也拉开了序幕,一群包含了孩子、孕妇、屠夫等男女老少的藏民出于不动的期望,不远千里的朝拜之路,构筑了电影剧情的脉路。
磕头前行,风餐露宿,甚至不惜搭上了自己的生命,只为前往神山朝拜,或许很多人都不解这种行为,会认为它是一种落后的愚昧,而张扬在《冈仁波齐》的故事上选角其实非常巧妙,他并没有纠结于宗教本身,而是让所有观众都能在这样一部作品中,看到了一种被电影艺术所提炼的魂魄,这魂魄既源于一群藏民本色出演的真实,也更源于深植于这群信徒身上对信仰的虔诚。
在长达一年的朝圣之路上,这个由不同的年龄身份的人组成的队伍,没有人会去偷懒,在这条充满了苦难和危险的道路上,也没有人会去迟疑,影片中朝圣者们对信仰的虔诚无是让人叹服的,而电影本身更多的只是在原生态的去展现这种虔诚,没有刻意的升华,也没有对信仰的质疑,甚至没有对壮丽的西藏给予太多的镜头,在这个角度上,电影是如此的朴实,而剧情的植入,再让这个故事变的更为饱满充沛的同时,更还让那信仰中善的光芒变的如此夺目。
关于信仰的宗教电影其实并不少,但却鲜有一部国产电影能这样真正客观的去展现信仰,去在虔诚的信仰中朴实无华的诠释真善之美,而《冈仁波齐》正是这样一部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