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岁的差距
二十过半的我们
见到亲戚朋友,他们不会再问你考试考了多少分,更多的是问你在哪里工作、现在一个月工资多少钱、找对象了没有;
聊天的话题,从各种网络游戏变成汽车、房子,吃饭的时候讨论的往往是他准备要结婚,她哪年结婚;
二十过半的我们,
每天不再感叹学校有多少作业做不完,开始感叹油价、房价涨的有多快,以后结婚了该怎么办;
二十过半的我们,
不再乱买东西,总觉得这个钱怎么花的那么快;
二十过半的我们,
渐渐地讨厌喧闹,喜欢自然;
二十过半的我们,
偶尔会有寂寞,偶尔会挂念一个人;
二十过半的我们,
我们开始追逐梦想,不会再轻易流泪,不会再为了一点挫折而放弃;
二十过半的我们,
没有了年少的轻狂,把遇到的挫折困难都当成一种人生的阅历,试着去包容,试着去忍耐;
二十过半的我们,
回想起曾经,我们做过了太多的错事,走了太多的弯路,我们总在后悔,可是我们回不去了,回不去那个曾经纯真的年代了。当我们被社会上无形的压力压的喘不过气的时候,我们渴望曾经的那份爱,渴望每天下班了以后能有个人陪着一起吃饭,一起看电影,我们需要一个人来为我们分担一些东西(这些是在说那些已经单独在外闯荡,不和家人在一起住的人,这些人更需要人陪,更需要人理解)。我们在一条伟大的航路上,我们需要有人为我们鼓劲,也许我们偶尔累到会想放弃,可是当我们想到身边还有一个让我们牵挂的人,深吸一口气,继续向前走,我相信总有一个能够停靠的彼岸。
今年我们二十一二岁我们隐身上QQ看看谁在线呢看见熟悉的人想说点什么究竟又什么也没说…就这样纠结着…我们把空间刷新了一遍又一遍看看谁更新心情了,谁更新日志了,恢复了符号,却没有恢复句子…
二十过半的我们,烦恼的时候不再发牢骚…我们静静的静静的看着听着这很现实又很虚伪的世界…
二十过半的我们,明明很想哭,却还在笑。明明很在乎,却装作无所谓。明明很想留下,却坚定的说要离开。明明很痛苦,却偏偏说自己很幸福。明明忘不掉,却说已经忘了。明明放不下,却说她是她,我是我。明明舍不得,却说我已经受够了。明明说的是违心的假话,却说那是自己的真心话。明明眼泪都快溢出眼眶,却高昂着头。明明已经无法挽回,却依旧执着。明明知道自己很受伤,却说你不必觉得欠我的。明明这样伪装着很累,却还得依旧…
为的只是隐藏起自己的脆弱,即使很难过,也会装的无所谓,只是不愿别人看见自己的伤口,不想让自己周围的人担心,不想让别人同情自己,只想在心底独自承受,虽然心疼的难以呼吸,却笑着告诉所有人“我没事的!”然后静下来时,自己便笑话自己,何必把自己伪装的那么坚强……
不要用二十多岁,过差不多的人生
-1-
我有一位初中老师,准80后,现在已经是两个孩子的老爸了。我读高中时,就听闻老师有考研究生的准备。后来,同别人口中得知,老师自己备考,兼顾着上课工作和照顾家庭,最后好在考上了省里比较有名的学校。
将近四十岁的他,俨然已经大学毕业很多年。如果让他再重新习惯考试机制去日磨夜练,那肯定不如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有活力。而且他有自己的家庭,事业还有责任,身上的担子本就会更重。
但追求是不会随着年龄,事业,还有婚姻而消散的。反倒会随着生活的经事而倍增意念。
有些人把二十岁活成了四五十岁,而有些人却能把四五十岁的生活过成了二十几岁。
而老师就是这样一个人。敢做、敢当、敢追求,不会因为年龄的局限而甘于平庸的人生。
人的容颜会随岁月而沧桑,心智会随见识而成熟。但不要让年龄框定了你的生活,毕竟生活里不只是看着年龄来做事。青春是自己的,生活也是自己的,过得洒脱,随性还是慵散安逸,都是自己决定的。
但绝大多数人,都只甘于现状,而不会做出改变。
-2-
高考结束不久,就有高考生问我,大学生活是怎样子的?大学是不是挺有趣的
两年前,我也曾有这类似的好奇,以为能考上大学的都必定会有很精彩的生活和未来。
但答案是否定的。
我是二流学校的学生,所了解到的大都是那种,该上课时,踩点到课室;该交作业时,临时才补上;该休息时,游戏煲剧接连不断。图书馆占位,永远只有期末才会赶着去抢,自习室总不会坐满人。
相比于985,211等学术性强的大学,二流学校的大部分大学生更缺乏一种向上和追梦的决心,更乐意过着安逸的生活。
记得有次和朋友聊起现在的大学状态,朋友笑笑地道,为什么感觉大学过得越来越虚了?没有特别想去做的事,没学到可炫耀的东西,大学就将过去一半,甚至连考试都比高考还要机械化去应付。明明还很年轻的我们,却似乎看到了一眼望穿的未来。
二十岁前的我,一直以为,乖乖考上大学,拿个本科文凭,找个稳定的工作,有段安稳的婚姻,才算是生活。很坦然以为只有那种没有没有压力,没有繁闹的平稳日子才叫完美。
后来,我发现,越安稳,才是最闹腾的自杀行为。你在浪费时间,安然抹掉仅剩的青春光阴,用最宝贵的那几年换来后半辈子平庸的生活,才是可悲。
-3-
在微博上有条热评问“90后的你,现在是什么样的生活状态?”
有个答主说:没有特别想维持的关系,没有特别想努力的动力,也没有特别想得到的东西,一切都很平淡,走近的人不抗拒,离开的人不挽留,吃点亏也懒得计较。
有人评论说,这叫做太佛系,无欲无求,不喜喧嚣麻木,唯愿孤独入骨。
而答主所说的,恰是大多数人现有的心情状态。二十多岁的生活,用四五十岁的心情来坦然过着。不争不抢,佛系却难以真正过着佛系的生活。
罗曼罗兰曾说:大半的人在二十岁或三十岁上就死了。一过这个年龄,他们只变了自己的影子。以后的生命不过是用来模仿自己,把以前真正有人味儿的时代所说的,所做的,所想的,所喜欢的,一天天的重复,而且重复的方式越来越机械,越来越脱腔走板。
正如罗曼罗兰所说的,大多数的人重复式的机械化生活,无活力,便把一个人本该有的本性和追求给抹灭。
这就是所谓的“差不多人生”。
90后,最后一批还处在二十几岁的成年人。我以为,大部分人都会是充满生机,活力和朝气。也以为,二十几岁的我们,会在该有的年龄里都能活成想要的模样。
但事实上并不如此。
年纪轻轻的我们,不狂不妄,那叫没胆量。所以我们也就变成众人,过着差不多的人生。
你需要生存,那就得有金钱;你需要生活,那就得有本事。上了年纪的人才想要平平淡淡的小日子。因为对于他们来说,年轻时的见识和胆量经验,就早已是人生中的一大财富。
可我们,还只是处于未经世事,该闯,该搏的大好时光。就这样欣然接受泯然众人的自己就值得骄傲了吗
-4-
《中国合伙人》里有句台词我很喜欢,最大的骗子其实是我们自己,因为我们总是想改变别人,而拒绝改变自己。
我以前总会想,别人是怎样的,我就该是怎样的。别人能吃喝玩乐过快活生活,为什么我就要勤奋努力,惹上几重黑眼圈。
就是那种自以为“我们也是大众,所以我也要随大流”的小心思,让大部分人都觉得得过且过的生活并不丢脸。
直到吃了亏,吃了苦才会明白,会做和不做是两码事。有些人凭着实力过得风生水起,到处玩乐;有些人只是负债青春和资本来白费那几年的打磨。
不要总学着别人是怎么生活,我们就该怎么生活。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无形中就扯开天差地别的距离。
差不多的人生不该是追求的生活态度,二十几岁的青春饭更不该是拿来浪费的傲娇资本。
生活里,不仅仅有细水长流的平淡,还有狂风暴雨的磨难。你才二十几岁,怎么总害怕来不及,你才二十几岁,怎么就想过着一眼望穿的未来。
未来可期的事情,永远比嗤鼻可知的眼前更有意思。总想着怎么安稳怎么快活,就只能止步不前。你还年轻,差不多的人生不该属于才二十多岁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