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与学的关系
老师和学生关系
老师是伟大的,无私的。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是老师教育过来的。
老师教你怎么学习知识,怎么做人,怎么来为人处事,老师教给我们太多。老师最喜欢的学生,我个人认为,应该是一个品德高尚,成绩好的。能够理解老师,不添麻烦的学生吧。有的同学成绩不好,可能有自卑感,认为老师不喜欢他。其实老师对待每一个学生都是一样的,你成绩不好没有关系,只要你不放弃。一个学生既懂得尊重、理解老师,成绩又优秀,那么这个学生一定让每一个老师喜欢。
学生最喜欢的老师。每一个学生的性格不同,看待事物,都有自己的不同的想法.但是想必同学们都喜欢一个善解人意,尊重学生的老师.我自己成绩很差,但老师们并没有放弃我,而总是鼓励我努力、奋斗,鼓励我不要放弃!有的学生埋怨老师留学生下来教育或是采用一些方式来惩罚。但能不能想想,留学生谁最受害呢?或许有些人想,肯定是被留的学生啦。其实不是这样的,老师才是最大的受害者,留同学其实就等于留自己,老师辛苦了一天,还要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来为学生的不良表现陪着一起留下来“受罪”。这个时候我们应该反思,为什么还要犯错误呢?为什么不能做好呢?其实偶尔我也会对老师有意见,有不满,但转念一想,老师为什么要这样做?还不是为了我好。我应该将眼光放长远一点,随着我们的慢慢成长,肯定能够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
总而言之,同学与老师之间能够相互尊重,相互理解,才能融洽生活在一起,成就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学、做”合一
“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教学模式,是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1917年针对当时“重读轻教”的教学弊端所提出的。这种教育教学模式强调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强调培养人的品质和素质,这与当下教育改革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是相契合的,也符合素质教育重视对学生核心素养和综合素质培养的教学目标。“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教学模式,肯定了知识的基础作用,强调了学以致用的重要性,更突出了在教学中提升学生能力和素质的重要作用,这有利于解放学生的天性,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有助于学生全面健康地成长和发展[1]。
二、初中语文教学现状
在目前初中语文教学的实际中,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亟待解决。由于长期以来受到传统教育思想和应试教育的深刻影响,不少教师思想陈腐,墨守成规,在教学中安于现状、不懂变通,对于新的教育教学思想观念和教学方式嗤之以鼻、不屑一顾,这就导致了其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依然采取对语文知识机械讲解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中被动接受知识,进而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生学习效率低下等问题[2]。还有一些教师在初中语文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没有考虑到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没有将其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进行有效结合,只是将一些教学方法生搬硬套到初中语文的教学中,这种教学模式过于形式化,其实际效果并不理想。此外,还有一些教师在教育教学的实际过程中,虽然对素质教学和教育改革有所认知,也试图尝试作一些教学创新,但是因为其缺乏对于语文学科的学科特点缺乏深入分析研究,导致其教学模式并不得当,因而其教不得法。
三、初中语文教学方法创新的策略措施
(一)加??师资培训,革新教师的教学理念
要对初中语文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首先要革新教师的教学观念。所谓行动是内在思想的外在表现和映射,没有教师教学思想的创新,教师教学方法的创新也就无从谈起。因此,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加强对于教师的师资培训,对其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以及“教、学、做”合一教学模式的培训,通过培训加深教师对于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教学理念的认识和理解,从而才能让其摒弃以往应试教育下“灌溉式”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从而对初中语文教学方法进行不断探究和创新。
(二)构建开放式语文课堂,增加学生的课堂体验
在初中语文教育的实际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构建开放式的语文课堂,增加学生的课堂体验,从而让其在自主探究和体验式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其相应的素质能力,从而践行“教、学、做”教学模式和教育改革以及素质教育的理念。教师可以通过借助多媒体手段创设有效教学情境,以此作为导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比如在初三语文上册《智取生辰纲》一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电视剧《水浒城》中“智取生辰纲”的视频片段,通过对学生感官的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引导其进入相关内容的教学中。教师也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智取生辰纲》一文的教学,让学生分别扮演文中的人物,通过对话和表演的形式展开教学,这样既增加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也增进了学生的课堂体验,有利于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在这个角色扮演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成为了教学活动的主体,其在对话和表演中也加深了对文中人物的认识和理解,同时加强了其语言表达能力,可谓是一举多得。
(三)深入研究文本,发掘其时代价值,与时俱进
在初中语文教育教学的实际过程中,教师要对文本进行深入研究,挖掘其时代价值,减少文本的时代隔离感,以增进学生的理解,帮助学生学习和成长。比如在《白杨礼赞》一文的教学中,教师将文中“用鲜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与当前时代发展中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一时代主题进行紧密联系,发掘其思想价值的本质与当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致的。这样可以减少学生学习的时代隔离感,实现教学价值的传承和发展,这对培养学生求真务实、奋发向上的精神大有裨益,同时也实现了语文教学的与时俱进[3]。
(四)重视课外实践,实现教学延展
在初中语文的实际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开展形式丰富的课外实践活动,实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比如在《桥之美》一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附近地区和公园内的一些桥进行参观,或者组织让学生进行以“桥”为主题的演讲比赛,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教师要有效借鉴“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不断对初中语文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和改革,以提升教学质量,践行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教育理念。
参考文献:
[1]霍宇.“教学做合一”对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影响[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6.
[2]唐敏.高中古典诗词教学的“学做导合一”策略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6.
[3]张凤娇.初中语文知识有效教学策略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6.
老师与学生的关系
”师者,传授教业解惑也“。这是学生对老师最好的理解。那么老师与学生又有什么不一样的关系呢?我认为在不同的成长阶段,老师与学生有着不相同的关系。
小时候第一次上学,觉得老师就像父母一样,在学校内,由于我们都是一群乳袖未干的小孩,整天在教室里追追打打,就像水里的鱼一样游来游去,自由自在。一旦有学生摔跤了,老师就会从楼上抱下来,安慰她,就像父母安慰他的子女一样,可是随着年纪增长,自己就越觉得我们与老师的关系不一样,没有以前的嬉戏,有的只是老师的表扬与批评,不知道是我们变了,还是其他东西变了。它好像变得一个未解的迷。到了初中,人们总是对未知环境有些欣喜和害怕。欣喜,终于到了自己梦寐的学校。害怕,是对新环境的了解以及它所隐藏者的。然后在我印象中最为深刻的是,他戴着一副眼镜,皮肤有些白,就像古代那些秀才一样,可是他对我们的要求却十分严格,就像士官对待士兵一样有着将帅般的权威。早上必须六点起床开始晨跑,跑完半个小时,就与他一起吃早餐,十分钟内必须完成,而这对于我们这些从小就娇生惯养的孩子而言简直就是一种磨难,一周后我们就对此感到抱怨,脚都起泡了。然而这些都只是一些新的。到了初三,由于省上的要求我们必须考体育,又成了我们最后一年的噩梦,但庆幸的是我们全部过关了。而到最后一天离别的时候却想不起他的严肃和严格,有的只是依依不舍的感情,仿佛一瞬间我们长大了许多,明白了他的良苦用心。
高中对于已经上了大学的人,没什么。然而,在这些学生而言,高中三年,就像一个熔炉,把我们牵断腕链,就像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老师就像朋友一样彼此平等,互相理解,相互尊重,互相学习。老师与我们就像朋友一样,如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这样来说,老师就像辛勤的园丁,灌溉祖国的未来。老师在这一路上,扮演着许多的角色,如小时候的父母,有父母般的情怀,如初中的强兵,有将帅般的权威,高中的朋友,互相尊重,互相学习。
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我们的英语老师是一个很可爱的人,她一直会想到一些很奇怪的东西,让我们在无形中很好的学好了英语。例如:让我们模仿欧美原版电影、唱英文歌、作主题报告等等。前几次我们的表现她比较满意,可是这一次我们被她批评了一顿。
关于这次的事,说来话长啊。这一次她让我们作关于“慈善”的主题报告,然后由我们同学点名分组,我们一组的幻灯片由我来做,因为正好碰到清明的小长假,所以我就不紧不慢的做幻灯片,尽量考虑更全面,做得更细致,主题更突出,在这三天里我晚上做夜猫子,与同组同学交换意见,白天我成了熊猫,两个深深地黑眼圈,终于我有生以来最满意的幻灯片诞生了。
很快,我们的报告会就到来了,我们抽到的签是第四组,所以我们就在观众席上欣赏前几组的表演,在看的过程中,我觉得压力小多了,因为他们不咋的。我和我们的组员都尽了我的最大的能力表演到最好,当我们结束的时候,我们听到了久违的掌声。可是,我们的英语老师把我们狠狠地批评了一顿,说什么主题都没表现出来,一点也没有下功夫什么的。可是她知道多少?我们为了这个报告下了多少工夫,花了多少时间
在我的好朋友中,她们大多都不是很喜欢我们的英语老师,当她们在“批判”她的时候我都会说一句:我觉得她蛮好的嘛!
教与学
教就是教,学就是学,这能有什么呢
教不仅仅是教。对于一个人来说,教就是教,怎么可能不仅仅是教呢?对,教不仅仅是教,在教他人的同时也在学着。我还曾记得老师说的,在教的同时,自己也在复习着自己曾学过的知识,也就是在学着,学着过往学的被遗忘的知识。说教简单,因为是学过的,但也不简单。在教的同时,也不仅仅在学,同时也在练习着,因为在教的时候,肯定少不了说,所以教也在练习着说。
学也不知从何说起。学没有任何人觉得简单,每个人都有做学生的时候,在学生时代,都觉得学比什么都难,学比什么都累。到了成年也是如此,不过有着当初的基础,所以学着比学生时代觉得简单。学也是简单的,但学的简单日子则过着比学的困难是苦的。有的人学的困难,过的美好;有的人学的简单,过的贫苦。
教不仅是教,学也不一定简困,在教的同时能学,在学的同时也可以把自己的方法去给予他人;把自己的方法教导他人;把自己的方法分享他人。在教与学中,合在一起则是教学,在教他人中学习,在学习中教他人。
师生朋友,教与学的灵魂伴侣
所谓的严师出高徒,在我看来不过是一个例子的极致。 在新时代应该在老师与学生之间建立更好的亲切与亲密师生关系,朋友关系,这样才能教学相长。
三人行必有我师,很明确是没有什么师生关系是可以永恒成立的,但是朋友关系却不然早有良师益友之谈,将朋友与老师联系在一起,朋友是可以保质不变的。若在当下这个思想开放的时代,认为学生必定要服从老师的一切,那么师生关系就会变得极其生硬缺少一种人情味。不同人与不同人之间最好的交集就是成为朋友,如果作为老师不能够平易近人的话,那么就会传授知识的道路出一条无法逾越的鸿沟,这是教育的教育的最大障碍。
如果师生以一种潜在的朋友关系作为载体联系师与生之间的沟通交流的渠道,那么毫无疑问的是,在许多原本困难的知识传递周便能做到事半功倍。人都喜欢被善待,被尊重,在提倡人人平等的社会背景下,师生关系,也无疑是处在相同的境地,如果老师扮演严师的角色牵着那些反抗老师以至于反抗学习的学生,心不甘情不愿的走在学求学之路,最终也只会导致两败俱伤的下场。这并不是在否定严师的重要性,只是现在的人的思想观念教育前的学者相传可谓是天翻地覆,严师出高徒以及棒打之下出孝子的传统观念发生了质的改变。严师已不再适用于当代教育。
师生关系可以看作是最亲近完美的关系,就像是灵魂伴侣一样可以相互依存,相互补充。朋友关系能让老师与学生在课堂之上自然的抒发各种意见,彼此平等,彼此理解,互相尊重,互相包容。看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教学关系已经成为了主流的趋势,但师生朋友并不是意味着学生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与老师肆意调侃,打破课堂上应有的纪律。所以有一种课上是老师,课后是朋友的双重关系,如何调控这其中各自的比例,就需要老师与学生相互配合。总而言之,学习生涯子赞人生的1/10,其中又存在于不同老师之间的交集,所以请珍惜受没有金钱为前提的纯粹情谊。
对知识的共同敬畏使我们交集在课堂。师亦友,师生亦友。
——后记
教与学
教与学是辩证的统一,教不但要教课文,也应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内驱力。只有当教与学和谐统一时,学习的效果才是最佳的。
学法的内涵极为丰富,但从我长期从教的实际来看,一个学生要学好语文,读、摘、写、练、问五字极为重要,经实践检验,这也是切实可行并行之有效的。
读。首先是读好课文,这是阅读的第一领域;其次是广泛阅读有益的课外读物:可借阅,可自订,教师也应推荐一些精彩而适宜的时文,这是第二领域。读法除略读与精读相结合外,着重介绍评注或读书法。这种方法就是对应精读的文章?书籍?进行边读边评边注,而且把这种评注直接写在文章?书籍?的空白处。通过反复阅读,反复评注,达到对文章不断深入的理解和掌握。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毛泽东在《辩证法唯物论教程》等书上面都作过评注。这种方法,也可为将来做研究工作打下基础。
摘。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对某些阅读内容做一些必要的摘录。有条件的话,可由学校印制卡片,统一发给学生。特别是高中学生,对做卡片颇有兴趣。做卡片,是一个人做学问的必备手段,持之以恒,日积月累,益处无穷。如1985年有一道高考题:“书里没有世家一体,本于斑彪《后传》?共65篇,班彪作?。汉代封建制度,实际上已不存在;无所谓侯国,也就无所谓世家。”问:中国封建社会一直延续到明清时期,而作者却说“汉代封建制度实际上已不存在”,二者看来是矛盾的,对此应如何理解?原以为学生没有读过《封建论》,此题难以答出。考后一了解,由于不少学生做过这方面的卡片,居然顺利答出了,实在让人惊喜。
写。如果说读摘是输入,那么写就是输出了。两者之间应形成一个良性的互动态势。平时除了写规定的作文外,要大力提倡和指导写观察日记?也可叫随笔?,这是学生写作的一方自留地。文体不限,内容不限,篇幅不限,每周规定篇数,定期检查。由于自由写作,学生有事可记,有情可抒,有感可发。从我教过的学生来看,高中三年,写得多的学生有八九本,几十万字。有的学生还创造性地写系列观察日记,如人物系列、花草虫鸟系列、杂感系列等等。不少获奖作文或发表在报刊上的佳作均出自他们的观察日记。
练。为了加强基础知识的训练,必要的练?指做练习题?是必不可少的。练的内容主要是指做一些语文基础知识方面的题目。因为语文基础知识方方面面,内容庞杂,有的知识也比较细碎,只有通过练习,才能巩固提高,才可查漏补缺。
问。学问之道,既学又问。刘开的《问说》,已阐发得非常详尽。前面讲的读、摘、写、练中都会碰到问题,“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学生提出的问题,尽管有时是极为肤浅的,作为老师也应耐心答疑,切不可讥讽。如有独到的疑问,则应大力表扬,以资鼓励。有的问题,师生可共同探讨,养成“疑义相与析”的良好风气。
教与学
学与教是两种不同的形式,两者谁也离不开谁,是学巨服于教,还是学相辅于教,它们两者该怎样相同在一起呢?怎样相存才可以促进他们共发展进步呢
现在老师与学生应该怎样相处是社会上一个很突出的问题,本质上来说就是教与学怎样共存的问题,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性格,所以老师与学生相处也要由学生本人的性格与老师的性格来决定的,有的老师认为师生当如将兵,对学生,老师要有将兵般的权威,但是如果这样相处的话,可能会导致学生失去了他原本有的那份童真,创造力没有好好的得到发展,而孩子可能会对未来没有那么憧憬,对自己本身而不自信,师生关系则很难相处,学生效果可能会下降。
也有家长认为师生该如父子或母子,对学生,老师要有父母般的情怀,这样有益于丰富学生的情感,可以培养她与社会的能力,可以很容易受到他人的喜爱,但是这样就会去知识的学习能力减弱,不爱学习,容易与老师发生冲突,学习成绩会下降,但是老师的主要目的还是教我们知识,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我们要正确的平衡两边的重要性。
有的教育专家认为师生宜如朋友,老师与学生要彼此平等,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学习本来就是烦躁无味的,学习积极性没有那么高,但如果老师与学生像朋友一样相互的话,可以丰富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遇到问题可以与老师相互讨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创造能力,让学生与老师共同进步,共同发展,让学生喜欢上学习,自主学习,这样才能促进向上发展。
教与学因人而议,因事而议。老师对待不同的人与不同的事应有不同的做法,这样才能有效的解决问题,教学是老师的责任与使命,学习则是学生一生都不可缺少的,怎样学习是由学生自己决定的,通往成功的大门也是由自己打开的,老师就像化学里的催化剂,学生则是反应物,老师只能为你反应,最后的生成物的好与坏还是取决于学生自己。
教和学
教学生的人叫做老师,听老师教学的人叫做学生,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关联吗
是的,我认为,有教和学其实是同一种概念。那我为什么要这么说呢
一个人想要获得知识的时候,必须是要经历教和学这两个阶段的,如果光听老师教课的话,课后即使是学到了知识,但是也没有办法完全掌握。因而如果想要掌握的话,仍然是需要自己去教,自己教的过程中才会领略到知识的本质,那么学习的整个过程其实就是教和学两者的相结合。
那为什么老师负责教学,而学生负责的则是学习,学生却没有上台去表演自己呢
那是因为教育资源有限,我们不能够让每一位同学施展自己的才华。因而老师在讲完每一课时的时候,我们要把自己所整理的知识在脑海中不断的加深印象,在加深印象的过程中,就是教自己的过程中,这个教其实就是在强化知识。这就是为什么学霸非常的有才华,那就是因为他们懂得把教作为自己人生中的一个重要技巧学作为另外一种磨合的方式。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不仅要老师体现个人的教学责任,也要学生体现个人的学习责任,并且我们还要让学生体现教学和学习的双重责任。体现这些责任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生们对学习的深层理解学习,其实也是一种教的过程,通过老师把解决方法传授给学生。学生去掌握这个方法,就要去了解和学习相关的程序。当慢慢的熟悉了这个程序之后,同学们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流程来教自己一遍,然后学习一遍……就这样不断的循环往复,这种方法在日常的学习当中是很有必要的。
在初中时期老师教育孩子,跟高中时期老师教育孩子截然不同。初中时期更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所以老师会着重去讲一些基础知识。让孩子在学习过程中更深层次的掌握基础知识。然而老师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有精力。所以老师在教完了几遍之后,我们自己仍然需要把这些基础知识进一步理解,当我们学到知识之后,也可以在心中通过自己的理解来教育自己,从而加深印象。
到了高中这种现象更加普遍,高中基础知识更加重要,其次就是中等基础知识,中等基础知识就相当于是中等生必须要掌握的知识。老师会把基础知识给略过掉,直接讲中等基础知识,因为高中时间过于紧张,很多老师不愿意去讲基础知识,基础知识让同学们自己去领会。在一些比较出名的高中学校,老师们都会选择这样去做,因为孩子的悟性比较强烈。和初中的方法一样,老师教完之后,自己才教自己很多遍,然后再不断的进行学习。
总之,教学和学习其实就是在不断相互补充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也是在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也少不了教。因而,学习便是教和学两者必不可少的。
教与学
“教学”是两个不同的层次和对象,我们不难理解。“教”是高层次,对象是教师;“学”是低层次,对象是学生。这两者之间有一条最关键的纽带,那就是知识。知识把二者捆在一起,成为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如果二者分割开了,那两者就不融洽了,也就违背了教与学的规律和意义。
比如,在课堂上,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回答正确的同学,老师应该鼓励。但回答错误的同学,老师也应该“鼓励”,给他一个安慰和讲解。如果老师给予他严厉的批评和指责。当时该学生的心里一定很难受。而且全班的同学都会用异样的目光注视着该学生。这样的结果有二:其一,能够回答问题的同学和成绩好的同学,会骄傲自满,鄙视这位同学;其二,回答不上来的同学和成绩差的同学,这时心里就很害怕,恐惧,不敢抬头,不敢说话,更不说举手回答问题了。
如果一个学生连续三次都遭到老师这样的对待,我敢肯定,在上课的时候,无论老师在讲台上怎么讲,他在下面的座位上始终没有听进去,更谈不上听懂了。因为他根本就没有听。如果你感觉他听的很认真,那也只是在做学习的“舞蹈”。因为他心里全在祈祷老师别“抽到自己”,如果抽到自己了,我该用什么样的理由和借口去应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越是这样想,他就越是听不懂,听不进;越是听不懂,听不进,他就越是想理由来对付老师。就这样反复的恶性循环着。直到最后,学习一落千丈,甚至厌学,逃学,这样的结果,就违背了教学的路径和目的。
那么,希望老师在对待这类同学的时候,一定要用不同的方法走进他们的心灵,因才施教。用对待同事的方法去处理难题,用对待朋友的语气去讲解难题,用对待自己子女的方法去关心他们的成长。只有用这些方法,学生在心里上才不会产生恐惧感和压抑感。一个学生偶遇一个老师时,他们像是遇到一个同学或朋友的心情,你说这样的师生关系能不融洽吗?他们之间的教学质量能不提高吗?他们的教学目标在计划的时间内能不达到吗?这样的教学才是积极的教学,才是健康的教学,才是现代的教学。
当然,人都是情感动物,遇到一个问题讲数十遍都听不懂的学生,这时老师肯定要发怒,这是很正常,如果遇到这样的学生,我同样也会发怒。但是,这时老师只是发怒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的,我想最好的方法就是换位相处,把自己换回到当年的学生时代,回忆自己当年的学习心态,回忆自己当年遇到这样的问题,最希望老师用那种方法给我讲解,自己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听懂,听明白。老师就用自己当年最希望听到的那种方法,语气和态度,给他讲解,我想这位同学一定能够听懂,听明白。
总之,教与学是相互的,缺一不可。老师不但要做到换位教学和思考,还应教会学生换位学习和理解。我想这样的教学,才是现代的教学,才是当今的教学,这样的教师才是时代的教师,才是合格的教师。在此我敬祝所有的灵魂工作者,在教育的大道上,不断创新,一帆风顺!祝各位同学们,在尊师的教悔下,勇攀高峰!阔步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