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读书笔记10篇
数学学习方法读书笔记
归类记忆法
归类记忆法就是根据识记材料的性质、特征及其内在联系,进行归纳分类,以便帮助学生记忆大量的知识。比如,学完计量单位后,可以 把学过的所有内容归纳为五类: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和容积单位;重量单位;时间单位。这样归类,能够把纷纭复杂的事物系统化、条理化,易于记忆。
歌诀记忆法
歌诀记忆法就是把要记忆的数学知识编成歌谣、口诀或顺口溜,从而便于记忆。比如,量角的方法,就可编出这样几句歌诀:“量角器放角上,中心对准顶点,零 线对着一边,另一边看度数。”再如,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数的大小变化,“小数点请你跟我走,走路先要找准‘左’和‘右’;横撇带口是个you,扩大向 you走走走;横撇加个zuo,缩小向zuo走走走;十倍走一步百倍两步走,数位不够找‘0’拉拉钩。”采用这种方法来记忆,学生不仅喜欢记,而且记得 牢。
规律记忆法
规律记忆法即根据事物的内在联系,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来进行记忆。比如,识记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的化法和聚法。化法和聚 法是互逆联系,即高级单位的数值×进率=低级单位的数值,低级单位的数值÷进率=高级单位的数值。掌握了这两条规律,化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规律记忆,需 要学生开动脑筋对所学的有关材料进行加工和组织,因而记忆牢固。
列表记忆法
列表记忆法就是把某些容易混淆的识记材料列成表格,达到记忆之目的。这种方法具有明显性、直观性和对比性。比如,要识记质数、质因数、互质数这三个概念的区别,就可列成表来帮助学生记忆。
重点记忆法
重点记忆法随着年龄的增长,所学的数学知识也越来越多,学生要想全面记住,既浪费时间且记忆效果不佳。因此,要让学生学会记忆重点内容,学生在记住了重 点内容的基础上,再通过推导、联想等方法便可记住其他内容了。比如,学习常见的数量关系: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量。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 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这三者关系中只要记住了第一个数量关系,后面两个数量关系就可根据乘法和除法的关系推导出来。这样去记,减轻了学生记忆的负担, 提高了记忆的效率。
联想记忆法
联想记忆法就是通过一件熟悉的事物想到与它有联系的另一件事物来进行记忆。
小学数学读书笔记
课堂教学情境是具有一定情感氛围的课堂教学活动。即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为了达到既定的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制造或创设的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景或氛围。
一、联系生活,创设情境
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绝大多数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找准每一节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切入点”可让学生产生一种熟悉感、亲切感。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如: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时,我创设了这样的生活情境:“你帮爸爸、妈妈买过东西吗?想买一本标价是11元的书,你准备怎样付钱?想怎样简便地把钱付清又不用营业员找钱,你有好办法吗?然后请代表说说看。”这样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将日常买东西付款的方法再现,让他们议一议,说一说初步建立十进制的体会1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是11。这样联系学生生活实例进行教学就会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进而喜欢数学。
二、加强直观,创设情境
有位名人曾经说过:“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精心设计知识的呈现形式,营造良好的研究氛围,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例如,教学“圆的周长”时,当学生弄清周长的含义后,我首先出示了一个用铁丝围成的圆,让学生自己动脑求出圆的周长,学生发现只有把铁丝剪断、拉直就可以测量圆的周长,即“化曲为直”的计算方法;接着我又让学生计算手中硬纸片圆的周长,他们有的沿圆的一周贴上透明胶带,有的用绕线的方法,还有的把圆滚动一周又可以测出圆的周长;然后指着黑板上画的圆,问:“你们能求出它的周长吗?”“有”,我启发说:“早在一千多年前我国数学家祖冲之就发现了,我相信同学们经过研究后一定也会成为当代的祖冲之。”同学们研究的兴趣一下子被激活了,纷纷投入到探索研究之中。
三、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有位教育家曾经说过:故事是儿童的第一需要。因此,教师的教学要根据儿童的心理咨询特征,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创设情境。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编制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借助多媒体通过图像的形色、声光的动态感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教师运用三维动画技术,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导入新课:孙悟空拿着一把米尺问猪八戒:“你能用这量出我的金箍棒多长吗?”猪八戒拿起米尺边量边数:一米、二米、三米……量到第四米时,猪八戒犯难了,剩下的不足一米怎么表示呢?此时教师暂关机,利用常规教学手段,指名一生用米尺量一量黑板的长度,让其他同学人人动手,用直尺量一量桌面的长度,都会遇到猪八戒遇到的问题:不够一米或不够一尺的长度该怎样表示?使学生认识到生活实际中确实存在着这些问题,怎么办?以引起急于解决的悬念,激励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进行推测和猜想,让学生通过实践自己去拓展数的范围。此时教师认真设置问题,组织学生广泛讨论自己的见解,同时教师要耐心听取学生的看法,保护、引导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讨论之后,教师边评价小结边开机,画面上出现孙悟空指着猪八戒的脑袋说:这就要用到分数。你想知道什么叫分数吗?这样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了教学情境,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新意识。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情境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有更多机会表现自我,课堂上要多给一点时间和空间,尽量让学生多说、多想、多做、多让学生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体验和享受成功的快乐。
优秀小学数学教师的读书笔记
最近读《数学思维与小学数学》(郑毓信著),感触颇深。书中讲到:小学数学,异常是低年级数学教学的一个特殊之处:我们应以数学为素材,也即经过具体数学知识的教学帮忙学生学会抽象、类比等一般的思维方法,同时又应当帮忙学生超越一般思维走向数学思维,也即初步的领悟到数学思维的特殊性,从而就能在“学会数学的思维”这一方向上迈出坚实的第一步。仅有经过深入的揭示隐藏在数学知识资料背后的思维方法,我们才能真正的做到将数学课“讲活”、“讲懂”、“讲深”。这就是指,教师应经过自我的教学活动向学生展现“活生生的”数学研究工作,而不是死的数学知识;教师并应帮忙学生真正理解有关的教学资料,而不是囫囵吞枣,死记硬背;教师在教学中又不仅仅使学生掌握具体的数学知识,并且也应帮忙学生深入领会并逐渐掌握内在的思维方法。
课堂教学是当前中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要求教师对每位学生的听说读写都要进行全面的培养。针对班级大,学生程度不齐的实际,英语教师能够精心设计提问的难度,使优、中、差学生都能够获取所需信息,起到“优生能吃饱,差生能吃了”的良好作用,启发出每位学生的学习兴趣。通常的做法是利用系列提问,从易到难。
小学生学习数学,是在基本知识的掌握过程中,不断构成数学本事、数学素养,获取多角度思考和看待问题的方法,从而“数学的”思考和解决问题。基本知识的掌握是途径,多角度的思维方式的获取才是最终目的。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一个不好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学生学习数学是一种活动,一种经历,一个过程,活动和过程是不能告诉的,只能参与和体验。所以,教师要改变以书本知识、教学为中心,以教师传递、学生理解的学习方式,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使学生在操作体验中获得对知识的真实感受,这是学生构成正确认识,并转化为本事的原动力。正如华盛顿儿童博物馆墙上醒目的格言:“做过的,浃髓沦肌。”
每每想到这儿,初为人母的我都会发誓将来要让自我的女儿从繁重的“家作”中解放出来,我会和她做游戏,看她画画,欣赏她唱歌跳舞,引导她读书明理,带着她去看路边艺人奇妙的手艺。带着她认识大自然,认识社会学习在学校中看不到学不到的知识。
平日的教学中,应对教师的提问,若是简单的问题,回应的学生比较多,一旦遇上思考性强、有深度的问题就仅有个别同学试探性地举起自我的手,多数同学选择沉默,更有甚者,有时教室里鸦雀无声,真的,学生连大气都不敢出。这是我教四年级上课提问时的情景,每到这时,我的心就开始颤动,课间时还满脸兴奋的孩子怎样到课堂提问时就这幅摸样,我开始寻找答案,原因是他们缺乏思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们的思考本事几乎丧失了。学生的思考来源于何处答案是教师的启迪和培养。我们做教师的往往都把主要力量用到让学生掌握现成的东西,死记硬背,久而久之,学生从不用思考,慢慢发展到不会思考,最终遇到问题也就不愿意思考了,这就会发生以上的情景。
我们教师在课堂上应做两件事:一,要教给学生必须范围的知识,二要使学生变得越来越聪明。而我们不少教师往往忽视了第二点,认为学生掌握了知识自然就聪明,其实不然,一个好奇的爱专研的和勤奋的学生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聪明学生。那么这种聪明在于教师的启迪和培养。此刻的课堂重视小组合作学习,重视学生动手操作本事,其实这些做法都是在培养学生的思考本事。
今年我带四年级数学,除了每周一节的数学思维训练课外,平时的教学中鼓励和适时引导学生进取、主动的参与知识构成的全过程,并为他们的探究活动创设广阔的思维背景,力求做到:“学生能够独立思考的,教师绝不提示;学生能够独立操作的,教师绝不示范;学生能够独立解决的,教师绝不替代。”这样做我觉得对启发他们的思考有一点作用,有时候我也会泄气,因为学生的答案往往和题目一点关系都没有,我在努力的坚持着。在我们忙着应付各种考试的时候,请留一点时间让孩子思考。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参与者,是学生数学智慧的启迪者。智慧的教师眼中,不能只关注学生是否掌握了某个知识,而更应当关注整个教学过程对学生成长的意义以及对学生人生的影响。做一名智慧型教师,着眼于未来,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数学智慧,让学生学会学习,促进终身发展。
读书的生活是精彩的、高尚的、幸福的,教师更要把读书当成生活的一部分并学以致用,时时用全新的教学理念来支撑自我的教育教学工作。读了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影响,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还需不断地学习以充实、以发展。
关于小学数学教师读书笔记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有人说:“一本教育杂志,也应当是一所学校,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有切实、具体的可以给读者以启迪的教育案例,有高水平的服务……”而《小学数学教师》恰恰如此,它的文章精短实用,可读性强,内容实在,在推动教学改革、传递教学信息方面都有独到之处。
如今,做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更加希望能在教学方面得到一些切实具体的帮助,《小学数学教师》将怎样处理教材难点,怎样设计创造性教学方案等都为我们想到了。她的教学点评中肯,教案设计新颖,教学随笔精致。她贴近教改前沿,是小学数学教改的冲锋号。
在轰轰烈烈的教改之风中,《小学数学教师》宣扬对学生做为“人”的尊重;宣扬对学生生命的唤醒与赏识;宣扬人格平等基础上的情感交流;教育我们用心灵感受心灵,用生命点燃生命,用智慧开启智慧。因此,每当我竭尽所能地传授知识给学生却看到学生似懂非懂的目光时,我都能从《小学数学教师》中再次找寻到信心的起点;每当遇到教学中我自己也弄不太清、搞不太懂的知识时,《小学数学教师》为我解决了燃眉之急;每当我想在教学上有所突破、有所创新时,都是《小学数学教师》为我导航,让我有所创想,寻找到教学的“亮点”。闲暇时翻看一下里面的内容,总是对自己教学的一个充电。学记》曰:“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要学的东西太多,而我知道的东西又太少了。有人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尽的时候。愚以为,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来水”、“长流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因此,在教学中,书本是无言的老师,读书是我教学中最大的乐趣。 比知识更重要的是方法,有方法才有成功的路径。教师今天的学习主要不是记忆大量的知识,而是掌握学习的方法——知道为何学习?从哪里学习?怎样学习?如果一个老师没有掌握学习方法,即使他教的门门功课都很优异,他仍然是一个失败的学习者。因为这对于处在终身学习时代的人来说,不啻是一个致命的缺陷。学习型社会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了充裕的学习资源。学习化社会中的个体学习,犹如一个人走进了自助餐厅,你想吃什么,完全请便。个体完全可以针对自身的切实需求,选择和决定学习什么、怎样学习、学习的进度等等。
比方法更重要的是方向。在知识经济大潮中,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应该认准自己的人生坐标,找准自己的价值空间。教书的生活虽然清贫,但一本好书会使我爱不释手,一首好诗会使我如痴如醉,一篇美文会使我百读不厌。我深深地知道,只有乐学的教师,才能成为乐教的教师;只有教者乐学,才能变成为教者乐教,学者乐学,才能会让学生在欢乐中生活,在愉快中学习,这就是我终身从教的最大追求。
比方向更重要的是态度,比态度更重要的是毅力。“任尔东南西北风,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天爱读书容易,一辈子爱读书不易。任何人都可以使梦想成为现实,但首先你必须拥有能够实现这一梦想的信念。有信念自有毅力,有毅力才能成功。有一位教育家说过,教师的定律,一言以蔽之,就是你一旦今日停止成长,明日你就将停止教学。身为教师,必须成为学习者。“做一辈子教师”必须“一辈子学做教师”。教师只有再度成为学生,才能与时俱进,不断以全新的眼光来观察和指导整个教育过程。使广大教师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创造性地开展教书育人工作。
常读书使我明白了许多新道理:教学不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移植的过程,应当是学习主体(学生)和教育主体(教师,包括环境“人——环境”系统。学生将不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自主知识的习得者。面对知识更新周期日益缩短的时代,教师必须彻底改变过去那种把教师知识的储藏和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比为“一桶水”与“一杯水”的陈旧观念,而要努力使自己的大脑知识储量成为一条生生不息的河流,筛滤旧有,活化新知,积淀学养。一个教师,不在于他读了多少书和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读了多少书和教了多少书。用心教、创新教与重复教的效果有天渊之别。
比方向更重要的是态度,比态度更重要的是毅力。“任尔东南西北风,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天爱读书容易,一辈子爱读书不易。任何人都可以使梦想成为现实,但首先你必须拥有能够实现这一梦想的信念。有信念自有毅力,有毅力才能成功。有一位教育家说过,教师的定律,一言以蔽之,就是你一旦今日停止成长,明日你就将停止教学。身为教师,必须成为学习者。“做一辈子教师”必须“一辈子学做教师”。教师只有再度成为学生,才能与时俱进,不断以全新的眼光来观察和指导整个教育过程。使广大教师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创造性地开展教书育人工作。
学生)和教育主体(教师,包括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教学模式将“人——人”系统转变为“人——环境”系统。学生将不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自主知识的习得者。面对知识更新周期日益缩短的时代,教师必须彻底改变过去那种把教师知识的储藏和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比为“一桶水”与“一杯水”的陈旧观念,而要努力使自己的大脑知识储量成为一条生生不息的河流,筛滤旧有,活化新知,积淀学养。一个教师,不在于他读了多少书和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读了多少书和教了多少书。用心教、创新教与重复教的效果有天渊之别。
教书和读书生活,使我感悟出了人生的真谛:教师的人生,应该有创新精神。年年春草绿,年年草不同。我们要做“代表先进文化方向”的创新型教师,爱岗敬业是创新型教师应具备的首要条件。他不但具有无私奉献的师魂,诚实正直的师德,全面发展的师观,教书育人的师能,严谨求实的师风,而且还应具有开拓进取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勇于拼搏的英气,甘愿奉献的“傻”气,自强不息的骨气。吾以培养新世纪之英才,振兴中华为己任,虽生活清贫,但仍以春蚕的精神、红烛的风格、蜜蜂的作风、绿叶的品格和孺子牛的志向,奋力拼搏,无私奉献。
常读书和常思考,使我勇于和善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作出严格的反省和内省,既要不惮于正视自己之短,努力探究补救途径,更要擅于总结自己的或同行的成功经验,从中提炼出可供借鉴的精华,为理论的突破夯实根基。愚人不才,笨鸟先飞,我愿把追求完美的教学艺术作为一种人生目标,把自己生命的浪花融入祖国的教育教学改革的大潮之中。
小学数学教师读书笔记
小学生学习数学,是在基本知识的掌握过程中,不断构成数学本事、数学素养,获取多角度思考和看待问题的方法,从而“数学的”思考和解决问题。基本知识的掌握是途径,多角度的思维方式的获取才是最终目的。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一个不好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学生学习数学是一种活动,一种经历,一个过程,活动和过程是不能告诉的,只能参与和体验。所以,教师要改变以书本知识、教学为中心,以教师传递、学生理解的学习方式,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使学生在操作体验中获得对知识的真实感受,这是学生构成正确认识,并转化为本事的原动力。正如华盛顿儿童博物馆墙上醒目的格言:“做过的,浃髓沦肌。”
每每想到这儿,初为人母的我都会发誓将来要让自我的女儿从繁重的“家作”中解放出来,我会和她做游戏,看她画画,欣赏她唱歌跳舞,引导她读书明理,带着她去看路边艺人奇妙的手艺……带着她认识大自然,认识社会学习在学校中看不到学不到的知识。
平日的教学中,应对教师的提问,若是简单的问题,回应的学生比较多,一旦遇上思考性强、有深度的问题就仅有个别同学试探性地举起自我的手,多数同学选择沉默,更有甚者,有时教室里鸦雀无声,真的,学生连大气都不敢出。这是我教四年级上课提问时的情景,每到这时,我的心就开始颤动,课间时还满脸兴奋的孩子怎样到课堂提问时就这幅摸样,我开始寻找答案,原因是他们缺乏思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们的思考本事几乎丧失了。学生的思考来源于何处答案是教师的启迪和培养。我们做教师的往往都把主要力量用到让学生掌握现成的东西,死记硬背,久而久之,学生从不用思考,慢慢发展到不会思考,最终遇到问题也就不愿意思考了,这就会发生以上的情景。
我们教师在课堂上应做两件事:一,要教给学生必须范围的知识,二要使学生变得越来越聪明。而我们不少教师往往忽视了第二点,认为学生掌握了知识自然就聪明,其实不然,一个好奇的爱专研的和勤奋的学生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聪明学生。那么这种聪明在于教师的启迪和培养。此刻的课堂重视小组合作学习,重视学生动手操作本事,其实这些做法都是在培养学生的思考本事。
今年我带四年级数学,除了每周一节的数学思维训练课外,平时的教学中鼓励和适时引导学生进取、主动的参与知识构成的全过程,并为他们的探究活动创设广阔的思维背景,力求做到:“学生能够独立思考的,教师绝不提示;学生能够独立操作的,教师绝不示范;学生能够独立解决的,教师绝不替代。”这样做我觉得对启发他们的思考有一点作用,有时候我也会泄气,因为学生的答案往往和题目一点关系都没有,我在努力的坚持着。在我们忙着应付各种考试的时候,请留一点时间让孩子思考。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参与者,是学生数学智慧的启迪者。智慧的教师眼中,不能只关注学生是否掌握了某个知识,而更应当关注整个教学过程对学生成长的意义以及对学生人生的影响。做一名智慧型教师,着眼于未来,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数学智慧,让学生学会学习,促进终身发展。
读书的生活是精彩的、高尚的、幸福的,教师更要把读书当成生活的一部分并学以致用,时时用全新的教学理念来支撑自我的教育教学工作。读了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影响,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还需不断地学习以充实、以发展。
数学专著读书笔记
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知识就是力量,”多学些知识是永远不会错的。自从走上了三尺讲台之后,由于这职业的原因,我更加喜欢看书、看报,并逐渐对教育书刊有所涉猎,其中我最喜欢《小学数学教师》。
在我的心目中,《小学数学教师》就是我的良师。书中的一些新的教育信息、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对我今后的教学帮助很大。
做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更加希望能在教学方面得到一些切实具体的帮助,《小学数学教师》将怎样处理教材难点,怎样设计创造性教学方案等都为我们想到了。《小学数学教师》不仅有吸引人的故事,闪光的教育思想,精妙的育人艺术,还让我认识和了解到教育界的精英人物及他们先进的教育理念,从他们的教学中学习先进的教育手段,慢慢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工作中。
《小学数学教师》滋润了无数数学教师的茁壮成长,也为许许多多的青年数学教师架起了走向成功的桥梁,是培育教师成长的摇篮。她的风格十分朴素平实。她的百家讲坛特吸引人,教学点评忠恳,教案设计新颖,教学随笔精致。她贴近教改前沿,是小学数学教改的冲锋号。
在轰轰烈烈的教改之风中,《小学数学教师》宣扬对学生做为“人”的尊重;宣扬对学生生命的唤醒与赏识;宣扬人格平等基础上的情感交流;教育我们用心灵感受心灵,用生命点燃生命,用智慧开启智慧。因此,每当我竭尽所能地传授知识给学生却看到学生似懂非懂的目光时,我都能从《小学数学教师》中再次找寻到信心的起点;每当遇到教学中我自己也弄不太清、搞不太懂的知识时,《小学数学教师》为我解决了燃眉之急;每当我想在教学上有所突破、有所创新时,都是《小学数学教师》为我导航,让我有所创想,寻到教学的“亮点”……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一直坚信多读一些好书,一定会有许多意外收获,在这人生的黄金时间,我想我会一如继往地多读好书,在书的海洋中扬帆远航。
《数学》读书笔记
做一名好教师首先让学生喜欢“我“;让学生喜欢数学;在这基础上学生才能学会学习;最后千万不可忽视的是一定要让学生从小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把数学从抽象、严谨、枯燥的形式中解放出来,走出王宫,走下金字塔,走向生活,走向大众;彻底摆脱定义、定理、法则、公式及其证明,以及例题、习题的纯形式化的模式,以开放的体系再现数学的基本过程,再现数学与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千丝万缕的联系。
吴正宪老师第一次教数学,用一个假期就把全套12册教材几乎全部做了一遍,还查阅了大量参考资料。这样大的决心和用功,有多少老师能做到
不只是吴老师的数学课能让人激情澎湃,读她的书同样让我感到她是一个那么富有激情和热爱数学教育的老师,连带地我也更喜欢数学教师这个职业。从书中了解到一位特级教师的成长之路和教育思考,能学到很多教育的理念和具体做法,理论和实践结合同时充满感情的写法更易于为一线教师所喜欢和学习。
《吴正宪与小学数学》读书笔记二
35年前的盛夏,我满怀着做一名优秀教师的愿望开始了教育工作的生涯。那年我16岁。
记得初为人师的日子里,心头涌动的是不尽的新鲜感和兴奋感。我曾天真地认为,只要全身心地投入,勤勤恳恳地工作,就能胜任“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天职。我使出了全身的解数,点燃了自己生命中所有的热情,早出晚归,加班加点,兢兢业业地耕耘着。课堂上我不遗余力地向学生传授书本上的所有知识,每一篇文章,每一个例题进行深入浅出地讲解。学生似乎是个容纳知识的容器,好像教师讲得愈多,学生的获得就愈多。我不知疲倦地讲解,学生机械重复地记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当我照本宣科,在满堂灌的课堂教学中乐此不疲时,终于有一天,我却募然发现课堂上学生变得越来越麻木,目光有些呆滞,语言有些贫乏,思维有些滞后,感情有些苍白。稚气的脸上刻上了忧虑与沉重,天真的少年竟变得暮气沉沉、没有朝气。我开始抱怨学生脑子太笨,学习不用功。课堂上除了滔滔不绝地演讲之外又多了几分埋怨与责备,课堂气氛死气沉沉,让人感受不到生命的存在。我痛苦而不安,我彷徨而茫然,原有的冲动与热情几乎降到了冰点。我不止一次地自问:难道要在这条没有阳光,没有笑容的路上走下去吗?当时紧张、疲劳、竞争、无情的气氛笼罩着校园,那些脸上写满稚气的孩子们,背负着成年人沉重的期望,本该快乐的童年生活却充满了无奈和困惑。满堂灌的课堂教学已使孩子疲惫不堪,兴趣索然。回到家中还要长时间伏案对付那似乎永远也做不完的练习题。孩子们的负担太重了,生活太乏味了,于是有些孩子不堪忍受而逃学拒学,也有一些禀性顺从的孩子为了不负父母的期望,成为教师心目中的好学生,只好以自己软弱的身躯和无助的灵魂勉强支撑着,昔日的好学生行为变得怪异,情绪变得焦躁冷漠,失去了童年生活的乐趣。
当时有些孩子终于忍耐不住向大人发出了“救救我们”的心声。一幕幕触目惊心的事实再次引起了我的震动,使我陷入沉思:教师教的很辛苦,学生却不爱学;教师教学很投入,学习效果却不佳。只图分数的提高,不顾学生身心健康和道德修养,这样的教学能培养出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吗?一股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在我心头凝聚起来,冲击开去,“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这是教育工作者的良知与责任。我决心通过自己的努力探索出一条减轻过重负担,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全面发展的教学新路。这就是我当今教育思想形成的基础。我的教育教学改革正是从这里起步的。
《吴正宪与小学数学》读书笔记三
每位名师都有自己的风格特色、自己走向成功之路的实践经验。学习名师的经验,不可生搬硬套,不可踩着前人的脚印,不越雷池一步,误以为这就是对名师的尊崇,其实这样的思想和态度是学不好的。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对别人的方法和经验,有所取舍,有所发挥、有所创新。就像蜜蜂采百花酿蜜一样,要善于汲取百家之长。
我们要学习名师,同时要以同样谦和的态度向身边的教师学习。特别是年轻教师,他们在实践中创造了许多新鲜活泼的教学方法和好的教学经验,不能视而不见。所谓汲取百家之长,自然也包括广大教师的经验,甚至还包括向自己的教育对象学习。这样,才能不拒细流,海纳百川。
当我在教学改革的道路上蹒跚摸索不知所措的时候,徐斌老师鲜活的教改经验令我眼前一亮,这不正是我想看到的课堂场面吗?我深深地被学生乐学、善学、会学、爱学的热烈场面所吸引。同学们怀着浓厚的兴趣,跟着徐老师一步步走进那充满生机的数学王国。课堂上,同学们时而紧锁双眉,沉思不语;时而各抒己见,争论不休,急性子的孩子索性跑到讲台前,引经论典,据理力争,思维碰撞的高潮时时迭起。孩子们在学习中充分体会着参与的快乐,合作的愉悦。徐老师与孩子们心灵的沟通,情感的交融,人格的碰撞,使孩子们倍受激励和鼓舞。抽象的数学课不再枯燥乏味,而变得妙趣横生。我好像在茫茫的沙漠中看到一块生命的绿洲,他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注入了活力。听了徐老师的课和研读他的著作《走近徐斌》以及听了他的讲座,我发现他的教学改革决非仅仅是教学方法的改革,而是更多融入了他的教育思想和灵魂。徐老师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以一切为了孩子为宗旨,他把对事业、对学生浓浓的爱融进了课堂中。我从徐老师为学生所创设的支持性学习环境中可以感受到他教育思想的内涵。
其实,值得我学习的老师还很多,身边的同志都是我的老师,他们政治上关心我,业务上帮助我,我十分敬佩他们。特别是很多年轻教师,他们在实践中创造了许多新鲜活泼的教学方法和好的教学经验,不能视而不见。所谓汲取百家之长,自然也包括广大教师的经验,甚至还包括向自己的教育对象学习。我想,只要我们留心学习,虚心请教,就会常常有意外的惊喜和收获。
《吴正宪与小学数学》读书笔记四
20世纪80年代初期,由于工作的需要我开始语文、数学双肩挑。数学教学对我来说是一片空白。在教一年级数学前的那个暑假。我找来了1-12册的教材,仅用一个假期,就把全套教材所有的例题、思考题及有代表性的练习题全部都做了一遍,我查阅了大量的参考资料,虚心向老师学习,并根据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整理成知识的网状图,整理了厚厚的一大本学习笔记。此时我已经通读和熟悉了一到六年级的全套数学教材。记不清有多少个夜晚。我在灯下认真演算数学题。凡是要求学生发散思维、一题多解的题目,我首先从自己做起,遇到数学奥林匹克竞赛辅导题中的高难度题,我就一张张草稿纸的演算,草稿纸摞起来比写字台还要高,当时《人民教育》发表的329道自测题,我只用几个晚上便全部完成。我整理了《小题库》、《趣味数学》、《教海拾贝》等学习笔记,就这样在短短的时间内攻下了第一关——教材关。为自己数学素养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教学改革的进程让我体会到:一个教师仅仅能驾驭教材是远远不够的。教学研究是科学的实践,必须有先进的科学理论作为指导。我开始有计划地学习教育科学理论。白天听了北师大教授的“智力及其测量”的讲座,晚上我就随笔记下了学习心得;学习了《教育心理学》是谁,我就试着作小学生心理的研究;学习了《教育评价》,久尝试着在实验班作学生评价改革。我认真阅读书籍,注意从各种教育刊物上捕捉信息,写下了几万字的读书笔记,至今20多本密密麻麻写满学习体会的笔记本各教学随笔还珍藏在我的书柜中。两次喜迁新居,忍痛割爱的扔掉了不少书,唯有那发黄的学习笔记还紧紧与我相随,对它情有独钟。它时时告诫我:脚踏实地、厚积薄发、善于学习、重视积累、贵在坚持,在教育改革的路上绝无捷径可走。
评述:
似乎每一个优秀的老师都有过类似的经历,从一个还略显稚嫩的年轻老师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努力的钻研教育理论,终于成为一代大家。在一节优质课的背后都凝聚了他们太多太多的辛劳和努力。不仅仅是要学习教育专业知识,还有各种教育前沿的信息和研究成果,听讲座充电还要完成日常的教学任务,同时做一个研究型的教师还要对教育勇于探索和改革。不仅要照顾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身心健康还要照顾家人的生活。这样的忙碌的生活。不过他们的心中仍然是快乐的,因为在教育中,在学生的成长中他们体会到了作为一个老师才能有的幸福和满足。在词典中有呕心沥血、诲人不倦这样的词来形容老师,是为有这些让人钦佩的好老师。
《吴正宪与小学数学》读书笔记五
一直觉得自己是不太能静下来搞研究的人。可以让我做很多事情,可以让我跑很多的路。可是,让我静下来研究、就不知道该从何开始了?读了这本书,我知道该做什么了。
不知道先做什么?那就先把六年十二册的数学书先做一遍吧。过了教材关再说。如果还不知道做什么,那就再把什么《教育心理学》、《给教师的建议》、《教育评价》、《爱与教育》、《数学教师怎样说课》、《数学教师怎样上课》都看看吧!如果是做题,别忘了同时整理出《小题库》、《难题辨析》、《思维训练》、《趣味数学》、《教海拾贝》等学习笔记。如果是在读书,那别忘了写心得和体会、整理出自己的读书笔记。同时,记得联系书上的理论与现实的教学实践、随时记下自己的反思。
即便做到以上的几点,和吴老比、也不过是九牛一毛而已。
也许其他的读者把这本书看做是一本教育理论方面的书,看做是指导自己教学的书。可是,我从中看到了我今后的方向。对我来说,《吴正宪与小学数学》是一本励志的书。
书的前半部分介绍了吴老的成长历程。其实,吴老的成功、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只有两个词:勤奋、坚持。付出了自己所有的休息时间的勤奋;几十年如一日的勤奋;从默默无闻时的不断学习和反思、到“功成名就”了之后依然常上常新的课,不过是证明了成功并没有阻碍吴老反思和学习的路,她依然坚持着。
吴正宪老师给自己的约法三章是:要敢于吃被人不愿吃的苦头,要乐于花别人不愿意花的时间;要敢于下别人不愿下的苦功。吴正宪老师做到了,并且坚持了三十多年,所以,吴老成了著名的特级教师,成了知名的教育家。说起来就这么简单:不过如此而已。可是真正做到的恐怕只有她一人吧!
突然很遗憾,当初的井底之蛙。
突然很遗憾,觉悟得是不是太迟了
可是鲁迅说过“朝闻道夕死可矣。”不迟,其实一点也不迟。
67岁的刘德武老人比所有的年轻人还受欢迎。我才三十多,算什么呢
这真是一本很好的励志书。
关于小学数学读书笔记
在《小学数学教学策略》这本书当中,吴正宪老师说过:好课不是靠说出来的,好招不是靠模仿出来的,好教师不是靠教出来的,而是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摸爬滚打历练出来的。所以说看到这本书,我爱不释手,虽说平时的工作很多,没大有时间读书,但是每一个星期都拿出一点时间,看看这本书,然后写写读书笔记。
上次介绍了《小学数学教学策略》中的提问和理答的策略,这次重点介绍一下“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有效评价的策略”这个策略。
课堂教学离不开教师与学生的交流评价,教师运用怎样的评价语言,能够适时贴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到学生的积极性,保护学生学习的热情,教师又该通过与学生的交流评价引发学生的主动思考,促进学生积极地思维,最终促进学生的不断发展?带着这样的问题,我细读了“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有效评价”这个策略。
美国心理学家佛洛姆说过;‘人性最深刻的禀赋,就是被赏识的渴望”小学生渴望受到表扬,赞赏的欲望更加强烈,作为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要有一双善于发现,善于欣赏的眼睛,捕捉每个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然后用语言将他放大,将他点燃。
1、关注学生的求异思维进行激励评价:
例:刘德武老师所执教的《厘米的认识》中,有一个片段:在尺子上从几到几就是 1厘米。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是从左到右进行观察并分别说出,在尺子上从0到1是一厘米,从1到2是一厘米,从2到3是一厘米,……这时候,有个学生从右到左观察,说出从4到3是一厘米,这时刘老师,竖起了大拇指,赞赏的说道:有新意,有创意,有自己独特的想法,一般人都习惯从左到右依次往后看,一说到4,就往后想到5,所以从4到5是一厘米,可是这个同学的想法与众不同啊!他不仅会顺着想,还会倒着想,从4到3也是一厘米,棒不棒?”
学生简简单单的回答’从4到3也是一厘米,”对于我来说,这就是孩子们应该掌握的知识,不会过多的去表扬孩子,只会一带而过。而刘老师却能够抓住这一个细节,对学生的发言用赞赏的语气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与鼓励“有新意,有创意,有自己独特的想法,与众不同啊!”这样的赞赏是教师发自内心的对学生的喜爱与欣赏,他给学生带来的是肯定,是愉悦,是自信,给予了他成长中需要的营养与动力,也许未来的小发明家会由此诞生。想想自己是不是断送了许许多多小发明家的前途。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像刘老师一样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然后用语言将他放大,将他点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抓住学生瞬间的闪光点进行激励评价。
策略中介绍了刘德武老师在教学中策略,抓住了孩子在口算2。5*4和2。4*5,孩子们纷纷抢答,有一名学生稍微提前了一点,刘老师对这个孩子提出了特别的表扬:“我特别清楚地听到那个穿红衣服的男同学最快说出得数,特别的敏捷,尽管也许就快出了零点零几秒,但是就占得了先机。思维敏捷可以带动语言敏捷,当然前提是观察敏捷,2。5*4=10,2。4*5=12,这两道题也容易混。”
思维敏捷的教师带动思维敏捷的学生,语言敏捷的教师教出语言敏捷的学生,观察敏捷的教师发现观察敏捷的学生。虽说在我的课堂中,也捕捉到不少学生的闪光点,但是这种情况的出现,大部分是在自己的常规课堂中,如果是公开课,心里想着下一个教学环节是什么?本节课的教学任务会不会完成。而对学生的发言,有时候没有仔细的去听,就像上次王康的课堂,教师没有仔细的去倾听学生的发言,更没有对学生的表现给出一个很好的评价。
3、适当的延迟评价给予学生自悟的空间。
好的课堂教学应当为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每一个问题的提出,都不应该急于得到结论,更应该关注学生获取结论的过程。
文中介绍了吴正宪老师在上《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时,教学二分之一,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表示自己所发现的二分之一。有的用一半表示,有的画图表示,如:画个圆,平均分成2半。等等各种方法。这是教师在黑板上写出二分之一,并说明,这就是你们生活中见到的一半,现在你们对自己表示的方法,愿意擦得可以擦掉,愿意保留的页可以保留。这时有两个孩子不愿意擦掉,随着教学过程的深入,其中一个孩子把自己的图画擦去了,只剩下一个孩子还是用画图的方法来表示,吴老师耐心的等待他并出示了百分之一,这个孩子画着画着,放下笔:说:不画了鹅,画图太麻烦了!此时吴老师握着这个孩子的手微笑着说:感谢你,你终于接受了这个分数。
这一点是不是值得的我们老师所借鉴,给每个孩子留下思考的空间。
有效地课堂教学评价源自于正确的学生观,教师只有从内心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理解学生,宽容学生,接纳学生,才能够通过自然,诚恳,真挚的评价语言对学生进行有效地评价。
自从走上了三尺讲台之后,由于这职业的原因,我更加喜欢看书、看报,并逐渐对教育书刊有所涉猎,其中我最喜欢《小学数学教师》。
在我的心目中,《小学数学教师》就是我的良师。我和它的相识源于我实习时候的师傅老师,她订书了这本书,看得很投入,便推荐给我看。书中的一些新的教育信息、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对我今后的教学帮助很大。
做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更加希望能在教学方面得到一些切实具体的帮助,《小学数学教师》将怎样处理教材难点,怎样设计创造性教学方案等都为我们想到了。《小学数学教师》不仅有吸引人的故事,闪光的教育思想,精妙的育人艺术,还让我认识和了解到教育界的精英人物及他们先进的教育理念,从他们的教学中学习先进的教育手段,慢慢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工作中。
《小学数学教师》滋润了无数数学教师的茁壮成长,也为许许多多的青年数学教师架起了走向成功的桥梁,是培育教师成长的摇篮。她的风格十分朴素平实。她的百家讲坛特吸引人,教学点评忠恳,教案设计新颖,教学随笔精致。她贴近教改前沿,是小学数学教改的冲锋号。
《小学数学教师》宣扬对学生做为“人”的尊重;宣扬对学生生命的唤醒与赏识;宣扬人格平等基础上的情感交流;教育我们用心灵感受心灵,用生命点燃生命,用智慧开启智慧。因此,每当我竭尽所能地传授知识给学生却看到学生似懂非懂的目光时,我都能从《小学数学教师》中再次找寻到信心的起点;每当遇到教学中我自己也弄不太清、搞不太懂的知识时,《小学数学教师》为我解决了燃眉之急;每当我想在教学上有所突破、有所创新时,都是《小学数学教师》为我导航,让我有所创想,寻到教学的"亮点。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一直坚信多读一些好书,一定会有许多意外的收获,在这人生的黄金时间,我想我会一如继往地多读好书,在书的海洋中扬帆远航。
数学读书笔记
创意法教育实质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创造新意,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为了使学生更能自主地学习,用创意法教育理念上好六年级数学课,显得尤其重要。归纳有如下几点:
一、出示学习目标,落实基础知识,实现“三维目标”的统一
创意法教育课堂教学的目标是指学生自己学习目标,不是教师的教学目标,它包含“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维目标的统一。六年级数学教学,一方面要完成本年级新知传授,另一方面,还要帮助学生对小学阶段的所学知识进行梳理、查漏补缺,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养成学生对学习、对生活、对人生良好的情感态度。不是为了应付考试,不恰当地提出教师自己的教学目标。我们常常听到老师发出这样的感叹:学生太粗心了!许多题目连中下等生都应该做得起来,可练习考试的时候学生错误的情况很多。即出现所谓的“过失”失分现象。学生产生“过失”失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智力方面的因素,也有非智力方面的因素,但不能原因简单地归究为“学生粗心”。就教师本身而言,教学中,在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同时,要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对课本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我们教师要舍得花时间,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实践,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只有帮助学生夯实了基础知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才能落到实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统一才不至于是一句空话。
二、用好现有教材,提高教学效率,培养自主探究的意识与能力
现行“九义”小学数学教材已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如何充分发挥现行六年级数学现有教材的作用,体现创意法教育的理念,提高教学效率呢?实践证明,通过改编例题、习题,引导学生思考、辨析,可以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一)改编例题促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六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实际,通过改编例题、习题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学生掌握新知的同时,又提高了学生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分数乘整数这一部分,教材在讲解了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法则以后,补充了一例,说明“好约分的先约分再乘比较方便”。可以在教学中不受教材的限制。可在学生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进行了一定练习以后,出示下面一道题:2/9999×7777,激发学生兴趣说:看哪位同学计算得又对又快。当学生觉得2与7777相乘比较麻烦时,可以点拨到:看题中的数字有什么特点,怎样算比较简便呢?许多学生通过思考,恍然大悟,自觉地运用了先将7777与9999约分,然后,再把7和2相乘除以9的方法。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得出了分数和整数相乘,先约分再乘比较简便这样一个结论,这比告诉学生一个简单的方法让他们单纯地做计算效果好得多。
(二)改编例题引发散,培养学生能力。
要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六年级数学教学中,如果能真正把“用教材教”落实到实处,通过改编例题、习题的方式发散学生的思维,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如在教学“一段公路,甲队单独修10天完成,乙队单独修15天完成。两队合修几天可以完成?”这一工程问题时,在学生掌握了此道题解题思路和方法的基础上,可以将“乙队单独修15天完成”改成:1.乙队单独修比甲队多用5天。2.乙队单独修的时间是甲队的1.5倍。3.乙队的工作效率是甲队的2/3。还可将问题改为:1.两队合修几天完成这段公路的?2.两队合修几天后还剩这段路的?3.甲独修2天后,剩下的乙独修还需几天?这样围绕例题这一中心发散,例题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源于教材,高于教材”的教学机制,在本堂课得到充分体现。
(三)改编例题促思辨,提高反思能力。
反思是一种学习和生活的策略。学生在学习新知的过程中总会发生这样那样的错误。教学中,如能适时地运用改编例题、习题促进学生进行思考、辨析,进行前馈控制或反馈矫正,一方面可以达到有效防治错误的目的,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学生自我反思的能力。
1.前馈控制。即教师根据教学规律或班级的实际情况,将学生在解答有关问题时易错的一些情况,通过改编例题、习题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对比、辨析,防患于未然。
2.反馈矫正。即当学生在练习中发生错误后,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通过改编例题或习题让学生继续练习,学生在继续练习中产生顿悟,从而有效地纠正学生的错误认识,提高反思能力。
三、抓住典型题材,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数感与直觉思维能力
发展学生的思维,要落实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之中,六年级数学教学也是如此。教学中,教师如能抓住一些典型题型,分层递进,对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数感将是十分有益的。
如在讲解型如:“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度数的比是3∶2∶1,按角分这个三角形是角的三角形。”这一类题时,通过分层递进,既引导学生自己解决了问题,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耐人寻味。
第一层次:求出三个内角判断法。这是学生开始时常用的方法。第二层次:求一个角判断法。“我们能不能只求出一个角就能判断出这个三角形是什么角的三角形呢?”学生通过思考懂得:只要求出的角,因为的角是90°,所以这个三角是直角三角形。这一层次比第一层次学生思维上进了一层。
第三层次:直接判断法。“我们能不能不求出任何一个角,直接从三个角的比份上判断这个三角形是什么角的三角形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思维一下子被调动起来。通过讨论,学生懂得:因为3=2+1,的角的度数等于其他两个锐角的和,所以可以判断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在此基础上,教师又引导学生总结出:
1.如果角的比份等于其他两个角的比份之和,则这个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
2.如果角的比份大于其他两个角的比份之和,则这个三角形为钝角三角形。
3.如果角的比份小于其他两个角的比份之和,则这个三角形为锐角三角形。
学生的思维,在本堂课得到充分发展,培养学生的数感得到落实,课堂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
四、随机进行复习,完善知识结构,创设学生终身发展的空间与平台
六年级教学的难点之一,在于最后复习阶段,学生知识遗忘、缺陷较多,知识的综合更成问题。如何来解决这一难题呢?“寓复习于六年级平时的教学之中,帮助学生逐步完善知识结构”是许多老师的经验之谈,也是解决这一问题的良方妙药。只有这样,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才不至于是一句空话。
总之,用创意法教育理论去指导六年级数学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创造新意去激发学生学好数学将显得更重要。为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用创意法教育理念指导六年级数学教学也是摆在我们全体六年级老师面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现实问题。
数学读书笔记
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知识就是力量",其实在我的内心深处我一直认为趁着青春年少多看些书,多学些知识是永远不会错的,《小学数学教师》读书体会。在走上了三尺讲台之后,由于这职业的原因,我更加喜欢看书、看报,并逐渐对教育书刊有所涉猎,其中我最喜欢《小学数学教师》。一本书刊或杂志能够成为读者的朋友,其实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而在我的心目中,《小学数学教师》就是我的挚友。我和它的相识其实很平淡无奇,当我刚踏上教学之路,为了走好事业的第一步,常常要做些准备,其中有一项就是到校图书室借阅书刊,摘抄一些新的教育信息、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教学方法,而这些,我都通过《小学数学教师》获得了,因此我一次次走近它。有人说:"一本教育杂志,也应当是一所学校,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有切实、具体的可以给读者以启迪的教育案例,有高水平的服务…"而《小学数学教师》恰恰如此,它的文章精短实用,可读性强,内容实在,在推动教学改革、传递教学信息方面都有独到之处。如今,做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更加希望能在教学方面得到一些切实具体的帮助,《小学数学教师》将怎样处理教材难点,怎样设计创造性教学方案等都为我们想到了。
据了解,《小学数学教师》滋润了无数数学教师的茁壮成长,也为许许多多的青年数学教师架起了走向成功的桥梁,是培育教师成长的摇篮。她的风格十分朴素平实。务实、朴实、平实是其魅力的源泉。朴素、精致、人文是其独具的特点。她的教学点评中肯,教案设计新颖,教学随笔精致。她贴近教改前沿,是小学数学教改的冲锋号。
在轰轰烈烈的教改之风中,《小学数学教师》宣扬对学生做为"人"的尊重;宣扬对学生生命的唤醒与赏识;宣扬人格平等基础上的情感交流;教育我们用心灵感受心灵,用生命点燃生命,用智慧开启智慧。因此,每当我竭尽所能地传授知识给学生却看到学生似懂非懂的目光时,我都能从《小学数学教师》中再次找寻到信心的起点;每当遇到教学中我自己也弄不太清、搞不太懂的知识时,《小学数学教师》为我解决了燃眉之急;每当我想在教学上有所突破、有所创新时,都是《小学数学教师》为我导航,让我有所创想,寻到教学的"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