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第三回感悟50字以内
西游记读后感第十三回
坐在椅子上,翻开《西游记》,慢慢的品味着书中的情节,这时,我的目光落在了西游记第十三回上。茶忘品了,只顾着一心一意的往下看……
这一回主要写初出长安后经历的第一难。在出河州卫的一座山岭上,遇到魔王即老虎精,残酷的是两个随行者全部被魔王剖腹剜心剁碎吃掉,唐僧被一老叟--西天太白金星救下。唐僧独自牵着白马继续前行,不料又遇猛虎和几条长蛇,幸被镇山太保刘伯钦相救,留在双叉岭住了一夜。这一回情节比较简单,新出场的人物就是刘伯钦及其妻子老母。唐僧为刘伯钦的父亲超度了亡灵,消了罪业,到长者家去托生。刘伯钦第二天将唐僧送到两界山读着这一篇文章,我感到令人胆战心惊,这不经为唐僧,他们捏一把汗。
书是人类的阶梯!
《西游记》第一百零一回三教合谋定天下悟空独身难逆天
话说唐僧师徒五人得了正果,封了金身后,拜别如来。离开雷音寺,唐僧念今后师徒各归方位,于是提议共聚一番,悟空等欣然应允。
是夜,师徒五人在唐僧共聚一堂。席间,唐僧回想着取经一路,唏嘘道:“本座,自金蝉遭贬第一难,出胎几杀第二难,满月抛江第三难,,凌云渡脱胎八十难,路经十万八千里,终于取得真经,修成正果。”此时,八戒满嘴吃食,嘴里含糊不清道:“师傅,不是八十难,还有一难,咱得真经后在通天河因忘记为老鼋问年岁,被掀到河里,那才是最后一难。”
“如此说来,真是九九八十一难。”唐僧拍额说道。
“八十一难?原本已取到真经,为何再加一难,硬凑到九九之数,人为痕迹太明显了吧。”悟空在旁喃喃自语。
“是啊,我也觉得奇怪。”小白龙应声道。
“还有,大师兄。你觉得咱一路上都遇到些什么妖怪。我记得像白骨精这样的正儿八经的妖精,似乎没几个。基本上不是这个仙的童子,就是那个佛的坐骑。”小白龙接着到。
悟空猛然一怔,“对啊,这些上天老儿不会那么巧,手下都下凡作孽,怎么貌似是专门冲着咱们而来。”唐僧听了苦笑一下,八戒则专心吃着仿佛没听见,沙僧脸色微变,但转瞬便低头喝茶。悟空看着这师徒三人,不由恼道:“师傅、呆子、沙僧。你们是不是知道什么,刻意隐瞒俺老孙。”
“猴哥,哪有啊。俺老猪一路辛辛苦苦,任劳任怨,护送师傅取经,最后连个佛都没评上。我要早知道,还这样费心费力做什么。”
悟空挠挠头,想想也有道理,转头沙僧,“沙师弟,你是不是知道什么。”
“大师兄,我老沙一路挑担跟随,虽然没太大本事降妖捉怪,但是每次也是拼着命地护着师傅,好几次也差点丢了性命。你想我是为了什么!”
悟空看也问不出什么,不由抓耳挠腮,原地乱转,最后急道:“反正,老孙觉得有猫腻,你们都不说,我去问观音菩萨。她要是也不说,老子重新打上凌霄宝殿,去问玉帝老儿。真的把俺老孙当猴耍。”说罢,一个筋斗云便飞了去。
正当悟空驾云南去半道上,突然一阵风把他打落云头,落到地面。悟空落地,抽出金箍棒大喝,:“何方妖怪,敢偷袭俺老孙!”此时,他抬头一看,不经呆呆楞在那里,片刻金箍棒脱手掉落,悟空跃起,随即扑通一声跪倒在地。
“师傅,怎么是您。您到哪里去了,想死徒儿了。”说着两行热泪不禁滑落。
在悟空不远处的岩石上,盘膝坐着一老道,正是自己原先的师尊,菩提老祖。
“悟空,你终于修成正果了。”
“师傅,当年您为何不辞而别。后来我为人参果之事,回方寸山七星洞寻您,却是一片残破败落的凄凉景象,叫徒儿好不伤心。”
“悟空,当年我也说过,我们师徒情分已尽。你不要在叫我师傅,你的师傅是玄奘法师,也就是现在的旃檀功德佛。”
“师傅,玄奘虽然也是我师傅,当年可是被逼的。之后,一路取经路,我们也有了师徒之情,可是这个不能和我对您的相提并论。”
“好吧,我也知道你这猴子的脾气。此番前来正是和你说明这西去取经的原委,省得你这泼猴有要惹出一番大祸。”
“师傅,徒儿心中疑问,正需师傅解惑。”
“好吧,我说与你听。其实,这西去取经是儒释道三家的一个协定。这道家本是东土之教,而释家是西方之教,儒家则是东土凡间的正统。大唐皇帝自称是老子李姓后裔,原本遵从道家。可是道家讲究逆天修行,凡人成仙。引得无数凡人有逆天之心,天下纷争不太平。而佛家讲究与世无争,忍心修行,求来世修成正果。大唐皇帝看到前朝乱想,为了自己统治太平,就想引佛教东来,安抚民心。但是,以玉帝为首的道家仙人,不愿西教东来,于是百般阻挠。你知道这八戒和沙僧的真正来历吗?”
“八戒因调戏嫦娥被贬下凡,错投猪胎。沙僧失手打碎琉璃盏,被贬下凡,在流沙河承受苦难。”
“这是表象,先说沙僧原先是天宫中的卷帘大将,琉璃盏在天宫想不过是一件普通器物,但卷帘大将却因失手打破一个酒杯就遭天谴,未免有些说不过去。打碎一个酒杯和打碎夜明珠的白龙马、调戏嫦娥的猪八戒竟然一个罪名,这不得不说时玉皇大帝早已经想废掉这个“卷帘大将”,为什么哪?其实,卷帘大将在天庭不得志,却被佛祖如来看中,于是暗中招揽了去。此事被玉帝发现,原本要诛杀卷帘大将,后来佛祖相威胁,玉帝未免两败俱伤,做了个顺水人情,贬他在流沙河承受苦难。而佛主就让他随唐僧西去取经,最后也好给他个名分。”
“原来如此,那八戒那?也是佛主的眼线?”
“恰恰相反,八戒是玉帝派他在你们取经队伍中的眼线,原本玉帝还想让他暗中除掉你,可惜他技不如你,也就打消了这个念头。”
“玉帝老儿,还想暗算俺老孙,俺与你势不两立。”悟空怒道。
“哎,悟空。放手吧,当年之苦,你忘记了。还想连累我吗!”
悟空不禁一呆,转而黯然。
“儒释道三家已经谈妥了,再说让百姓信佛,过太平日子,也不是坏事。你就别在闹了,你也得了正果,成了佛。你去吧!”
悟空听罢,心灰意冷,拜别了菩提老祖,黯然离去。
在悟空身影消失后,菩提老祖叹了口气,说道:“你们的心愿成了,你出来吧”。山石背后,走出一个人,白衣飘飘,手持玉净瓶,正是观音大士。
“菩提,也算你识时务。这天下之事本事我们这些上层说了算,这敢逆天造反的刺头,在闹也逃不出佛祖的手心。我们各自安于本位,各行其是。”说罢,腾云而去。菩提老祖摇摇头,也化风而去。
正是,三教合谋定天下,悟空独身难逆天。
《西游记》第三回读后感
悟空使摄法将傲来国库馆里兵器搬进山中,操演群猴。山中妖、兽纷纷拜悟空为尊。悟空向龙王讨得重一万三千五百斤的如意金箍棒。在幽冥界勾掉猴属在生死簿上的姓名。龙王和阎王表奏玉帝,请伏妖猴。玉帝派太白金星赴花果山招安悟空。
此时的悟空,确实是目空一切,有了天不怕地不怕的感受。感到自己无所不能,雀雀欲试,想干出一番大事情,也才有了后面的大闹天空。
西游记第三回读后感
想必大家都读过《西游记》,对书中的唐僧、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都不陌生吧。我家有一本原版《西游记》,我最喜欢看的就是第五回——“乱蟠桃大圣偷丹……”。
这回书说的是:孙悟空在天上看管蟠桃园,见园里熟透的桃子十分诱人,就偷吃了几个,吃饱了就变成一寸高的小人在一片树叶上睡着了。这时,七仙女来园子采桃,边采边议论着蟠桃会邀请的各路神仙。当孙悟空听说没有邀请他时,怒气冲天,用定身法把七仙女定住,变成赤脚大仙大摇大摆地向瑶池走去,用瞌睡虫使天兵睡着,自己在瑶池痛饮一翻,不一会就喝醉了,然后走进老君府,把里面的仙丹偷吃了个干干净净。酒醒后,发现自己犯了天条,慌慌张张地逃回花果山了。
孙悟空的任务是看管蟠桃园,他却没有尽职,不仅偷吃蟠桃,还呼呼大睡。他不敢勇于承认错误,知道自己防了天条,为什么不向玉帝请罪呢?我觉得这几点孙悟空应该好好反思一下。
文章的第一回讲的是美猴王出世。孙悟空是一只石猴,他是从一块石头里蹦出来的,没有爸爸妈妈。他是一只很调皮的石猴,刚出世的时候,他无忧无虑,到处玩耍。他很勇敢,也很有好奇心。他带着许多猴子找到了水帘洞,被众猴拜为美猴王。这样无忧无虑的生活过了许多年。有一天,美猴王突然觉得日子很无聊,生出了要拜师学艺的想法,在众猴的支持下,他就去寻找神仙学本领。
这段故事告诉我,孙悟空虽然没有爸爸妈妈催他去学艺,可是他自己悟出了要学本领的道理。我平时在家里,爸爸妈妈总是催我学这学那,有时我觉得他们很烦,有时候真希望能每天像孙悟空一样自由地玩耍。可是,又一想,要是等我长大了什么也不会,那可就惨了。
有一次,师傅讲道法的时候,孙悟空在一边跳来跳去,手舞足蹈。师傅问他要学什么,他只说学长生不老的本领,其它什么也不想学。师傅气得在他的头上打了3下,倒背着手,走进屋里,把前门关上,不出来了。孙悟空真聪明,他猜出了师傅的用意,师傅在他的头上打3下,他就知道这是让他半夜3点钟去师傅的房间学本领。我要是像孙悟空一样能猜出别人的想法,说不定就可以做个大侦探了。
就这样,孙悟空从师傅那里学到了长生不老、翻筋斗云和七十二变的本领。可是孙悟空不谦虚,好在别人面前卖弄,师傅生了气,把他赶回了花果山。孙悟空这种骄傲任性的脾气后来给他惹了不少麻烦。孙悟空的本领很大,但很骄傲,不服管教,因此得罪了许多天神,还被佛祖压在山下。
要是我有孙悟空的本领,我就不用坐飞机去中国看我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了。我可以翻一个筋斗云,每天去中国。要是我会七十二般变化,我可以把自己变成一只小虫子来和我的弟弟妹妹玩捉谜藏,他们一定找不到我。
孙悟空的故事很有趣,也教会了我许多道理。
读完第一百回,想起的第一句话是前言中的一段评论:吴承恩讽刺、批判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但只是幻想有所改良,并不是要推翻封建统治制度。
在小说的最后这一章,作者所描写的,纯粹是对唐僧的功德的歌颂,还有对诸神佛的罗列,还有就是唐僧一行人的封神过程。
不管前面的章节作者用了多少篇章来表达对现实的讽刺和不满,但是到了最后,还是回到了对诸神佛的膜拜上,最好的体现就是最后的一段描写:如是等一切世界诸佛,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同生极乐国,尽报此一身。
人的祸福旦夕,在这里的体现就死就是由神佛来操纵一切。虽然这是自古以来深深扎根在古代中国人民思想中的观念,但是在这里却让我感触最为深刻。
唐僧是一个凡夫俗子,不管他的前身是什么,今生,他始终作为一个人而存在,但是,最终他成为了佛。这就有一个矛盾,神佛是由人变成的,诸神佛的前身,都是人,但是却在成为神佛之后支配人的一切。神界和人界是相互隔绝的,人无法穿越“南天门”而到达神界,但是唐僧却作为一个人来到了如来的神殿。而诸佛因为唐僧取经结束,功德圆满而对人间广施恩泽,人间的祸福,似乎就是视神佛的心情而定。这样的神权,就是封建社会统治的表现。而当初孙悟空大闹天宫,并没有把天宫闹翻,只是给神界带来一点小小的骚动,这只是作者对现实不满的一种表现,而最终作者还是维护了封建统治制度,就像小说里,孙悟空得到了晋升,也就相安无事一样,作者的心中也许就在想:只要封建社会制度有所改良,让我得到应有的权利和自由,那我也就始终维护它,服从它,服务于它。这都是幻想,封建制度始终宣扬的,都是天赋人权的思想,人要服从于最高的统治者,只要有反抗,就只有毁灭,就像当初孙悟空被压在五行山下一样;只有服从,才能获得天子的恩赐,就像孙悟空皈依佛门,最终才能成佛,但是这个佛,并没有自由,因为他的上面,还有最高的如来。如果将来有一天孙悟空反了,说不定菩萨又给孙悟空来一个紧箍圈,或者一座十指山,让孙悟空尝尝不听话所受到的惩罚的滋味。
封建社会,就是靠这样的方法,来统治人民。统治者告诉人民,天子是上天派来的统治者,如果忤逆天子,就会遭到惩罚,如果顺应天子,说不定哪一天,诸神佛高兴了,就会广施恩泽,而忤逆的人,就会遭到天谴,或者借天子之手来惩罚。
最终,唐僧回到了原本属于他生存的佛界,就像人始终是要在天子的统治之下才能生存一样。这都是作者没有推翻封建统治思想的表现。
但是在这部小说里有一个事实是无法掩饰的。唐僧是人,不管唐僧最后成了什么佛,他的本质是人,这是不会改变的。这就说明了一件事情,神,始终是人的化身,或者说,人,可以神圣化到统治人的地步,就像统治天下的天子。这或许能够看成一种暗示,天子是统治人民的神。
生活在封建社会的人,其实没有几个是能够有推翻封建统治的思想的,毕竟这个社会上并不是人人都能当鲁迅。
西游记第三回读后感
有些人喜欢从闹天宫故事中,读出孙悟空对玉帝为代表的天庭的压迫的反抗。然而人类的反抗,无论是反抗抽税还是反抗拆迁,反抗征兵还是反抗城管,其根本原因,往往都是为了利益。然而孙悟空不同。他几次反天宫,第一次嫌官小,就把桌子推倒,老孙不干。要注意,并不是嫌工资低,也不是嫌工作累,他干得很欢。就是嫌官小。所以回到花果山,他第一件事,就是自立为齐天大圣。假如官大,他养马也会干。第二次蟠桃会没请他,他觉得不爽,就大搞一场恶作剧,实际上也没有造成什么恶劣的影响。所以我们看,他对天宫的秩序,其实是认同的,所以给他修了齐天大圣府,他就不闹了。包括偷蟠桃、偷御酒、偷仙丹,对他来讲,就是好吃、好玩。第三次推倒丹炉,纵横天宫,也就是为了出气。这是哪门子的被压迫者的反抗
然后被招上天宫,封为齐天大圣,他就心满意足。“只知日食三餐,夜眠一榻,无事牵萦,自由自在。闲时节会友游宫,交朋结义”,这还是“作耍”到天上来了!蟠桃宴骗走赤脚大仙,自己跑到瑶池偷吃东西。难道赤脚大仙是傻子,被放了鸽子不会打听?这更是十足的“作耍”了。孙悟空从瑶池出来,乱走乱撞,跑到兜率宫,还想拜见老君,只是老君正在开会——他真不是来蓄意偷丹的。等跑到丹房才发现金丹,这才起意“尝新”,把丹都偷吃了。所以他酒醒后也后悔:这场祸,比天还大。还是下界为王去吧,于是就跑掉了!
等到第二次征讨花果山,九曜星连续挑战,孙悟空既不安排抵抗,也不理睬,只是喝酒作乐。直到九曜打破洞门,义正辞严地谴责:“你这不知死活的弼马温!你犯了十恶之罪,先偷桃,后偷酒,搅乱了蟠桃大会,又窃了老君仙丹,又将御酒偷来此处享乐。你罪加罪,岂不知之?”可孙悟空的回答是极其直截了当的:“这几桩事,实有!实有!但如今你怎么?”这句话,把九曜星那份正义凛然的劲儿消解得一干二净了。无非是好玩和任性,我们从他的行事中,只看出各种偶然,看不出任何深思熟虑的逻辑在!
我们今天喜欢讲“任性”、“随性”,其实这和闹天宫的心态没有任何区别。比如“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这都是“任性”,谈不上善,也谈不上恶。只是把自己的本心释放出来而已。但是,即便是这种释放,也比压抑、包装甚至言不由衷好太多了!
所以说,孙悟空一直活得很真实,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就像小朋友一样可爱,所以也难怪小朋友们没有不喜欢孙悟空的。他想要什么,就毫无顾忌地去要或偷——他真的不觉得那样不好;想反对谁,就真的抽出棍子就打。这条金箍棒,也正是他一颗真心的象征。
西游记第三回读后感
《西游记之大闹天宫》讲述的是孙悟空和菩提祖师修成七十二变,决心要成为一位神仙,学会起死回生术,但是因为好友九尾狐——白雪被杀害和误交了牛魔王这种自私自利朋友而视天庭为敌人,牛魔王便煽动孙悟空一起联手大闹天宫,展开了一场惊天动地的仙魔大战,最终,孙悟空明白了牛魔王的阴谋,将它打回原形后自愿被压在了五指山下等候唐僧的到来。
这本戏的内容十分精彩,我对孙悟空和九尾狐白雪的印象十分的深刻。
戏中的孙悟空十分的善良,十分不想看到自己的好友、猴子猴孙们死去,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保护它们,为它们去找武器,为它们的寿命而担心去天庭学习起死回生术。如果看到好伙伴们被欺负会奋不顾身的去保护他们。要不是牛魔王故意把杀害猴子猴孙和白雪的罪名诬陷给天庭,孙悟空也不会发如此大的脾气,其实孙悟空真的没有恶意,只是因为伤心过度才会去大闹天宫的。
白雪虽然是牛魔王的宠物,但是从来没有做过坏事,还送食物给别的动物们吃。牛魔王让白雪去花果山监视孙悟空,但是白雪本性善良,并没有伤害过孙悟空。牛魔王只好杀害了花果山上所有的生物,包括自己的宠物白雪来刺激孙悟空内心邪恶的一面。白雪在临死前还恳求牛魔王不要伤害孙悟空。可见白雪和孙悟空是多么的深情厚谊啊!
西游记第三回读后感
今天,我重读了《西游记》,其中让我意犹未尽的是《孙悟空大闹天宫》我影响最深的是:孙悟空到东海龙王那里去借一个供他使得兵器,东海龙王说:“只要孙悟空能拿动的兵器就让他拿走。”可是,虾兵蟹将把龙宫所有的兵器都拿出来给孙悟空看过了,可没有一个能令孙悟空满意的。这时,龟爷爷向龙王提了一个意见:让孙悟空看看女娲治水当年留下的定海神针。龙王带孙悟空娶看定海神针,孙悟空对着定海神针说了几声:“变细,细,细。”金箍棒就变小了。孙悟空从海底把定海神针轻轻松松的拔了出来。霎时间,龙宫颠簸了起来。孙悟空拿起定海神针,转头就走。龙王大叫:“猴头,你给我站住,这定海神针乃是我东海龙宫的镇海之针,你把它拿走了我龙宫该如何是好!”孙悟空头也不回,高高兴兴的拿着他刚刚拿到的宝物回到了花果山。
东海龙王立刻把此事上报玉帝。玉帝恼羞成怒,派十万大军捉拿孙悟空。就此事而言,我觉得东海龙王做的不对,竟然当初答应孙悟空,只要他能拿动的兵器就给他的,那为什么孙悟空能够将金箍棒拿起,而他却不遵守诺言呢,反而派兵捉拿孙悟空。
《西游记》真可谓“浪漫神逸,章章扣人心弦;现象瑰丽,回回回味无穷。”
西游记第三回合读后感
孙悟空嫌没有好兵器,去找海龙王。龙王倒也算客气,常言道:“远亲不如近邻”嘛(只不过这句话在这里要这么理解,就算有几个好兄弟,也抵不过一个难惹的孙悟空),所以以礼相待,不,简直是迎接国家元首的级别,心想:“先戴几顶高帽子,打听打听什么来历,如果来头大,那我礼数可算是尽到了;如果是虚张声势,哼哼,别怪我翻脸不认人!”。“上坐闲茶毕,问道:‘上仙几时得道,授何仙术?’”哪知孙悟空不吃这套,也不绕弯子,直接说明来意(龙王心里肯定想:怎么来了一个收保护费的?哥们儿,你到底哪座山头的?怎么没听说过?)“龙王见说,不好推辞”,又是取刀,又是抬戟,岂止那位不识好歹,不说就坡下驴,还非要强人所难,但又确实有两把刷子,不是容易相与的主儿。正在为难之间,龙婆提出一主意(也是权宜之计,没有办法的办法,身为龙王,落到这步田地,应该说猴怕出名龙怕富,遍看西游记,里面最窝囊的就是龙王了。被孙悟空这样的“上仙”欺负欺负也就算了,连魏征——真龙天子都算不上的人也能想宰就宰,哎!做龙做到这个份上,也算窝囊透顶了),岂知这主意一出,不但没把悟空搪塞走,将龙宫闹了个天翻地覆,还连累了三个兄弟。真真是赔了兵器又搭披挂。搞不懂,四海龙王加在一起难道搞不定一个孙悟空?只会说什么“启表奏上上天,天自诛也。”简直可笑之级,好一似幼儿园中的小孩儿被别的小伙伴欺负了,只会哭哭啼啼告诉阿姨“他打我……”只会坐等老天开眼,只可惜老天爷好像打盹的时候比清醒的时候多得多……无语。不由又想到,大概天界中找龙王打秋风的人多了去了,你看人家孙悟空只说“指望你随高就低的送一副(披挂)便了。”龙王却服务到家,“不须上仙去。”就自动将三个兄弟招来,这岂不是一向为打秋风人士服务惯了?不过,谁让你落下了个“愁海龙王没宝”的名声呢
龙王已经大丢面子,可这还不算完,还有十代冥王来做难兄难弟。虽说悟空横了点,不过干起事情来爽利干脆:“那判官慌忙捧笔,饱掭浓墨。悟空……道:‘了账,了账!今番不伏你管了!’”不愧真男儿!可惜,悟空看到冥王本事不如自己,可以不服管,自立门户,世人却无这么好命。
如果说,冥王老子要人的命,是对人的一种管束,只不过这种管束大家都唯恐避之不及;那么,玉帝的招安,无非是用另一种方式再次将人圈禁起来,只不过这是一种光彩照人的形式,用毛主席的话说,就是“糖衣炮弹”。但很多人却看不透这一点,或者即使看透了,也奋不顾身、唯恐落于人后的跳进去。如果孙悟空甘心在天上老老实实待下去,靠着自己的本事或许有一天也能慢慢“提干”,至不济也至少享受了公务员待遇,以后衣食无忧,而且还可以给别人发放让人很羡慕的名片:“高天上圣大慈仁者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下属御马监CEO”。可是,孙悟空偏偏选择了一条最不应该选择的路,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喜欢他的原因,因为他所做的事情是我们每个人都想做的,但却变成了在我们许多人心中只是一个极偶尔时才想起来的梦想。
西游记第三回读后感
唐僧师徒四人一路向西,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得真经,这不禁使我想起了_。伟大的人民领袖_带领_经历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最后才把侵略者赶出中国的领土。一个是为了取经造福百姓,一个是为了国泰民安,两者都是为了人民。
现如今的我们早已无法辨别那段充满神奇色彩的故事是真是假,但唐僧师徒四人那种与妖怪斗智斗勇,不惧怕_势力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去学习。
西游记中为我们塑造了四个鲜明的人物形象本领高超的孙悟空,胆小如鼠的唐僧,贪财好色但不缺乏善良的猪八戒,沉默寡言的沙僧。这四个人性格各不相同,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孙悟空一路上降妖除魔,像“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这些家喻户晓的神话故事都是发生在孙悟空身上。孙悟空也是我在西游记中最喜欢的角色,因为他神通广大、技艺高超,一路保护唐僧成功地取得了真经,他就成了我心目中的英雄。而且在他身上还有一种叛逆心理,以及他敢于和强大势力做斗争的勇敢的精神令我十分欣赏。
而八戒则不同,他好吃懒惰,常常打退堂鼓,心里老想着高老庄的媳妇;他有时爱撒个谎,可笨嘴拙腮的又说不圆;他还时不时地挑拨唐僧念紧箍咒,让孙悟空吃点苦头,虽然如此,但在战斗中从不退缩,可以说得上是孙悟空的得力助手。
唐僧和沙僧就更不同了,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慢热型”,他俩给人的感觉就是不急不慌的。唐僧耳根子特别软,经不住挑唆。沙僧没主见,经常附和孙悟空和唐僧,总说:“大师兄说得对”“师傅说得对”
他们师徒经历的坎坷就像我们人生路上的坎坷
记得有一次,我参加学校的书法比赛,比赛过后,我好几天心神不宁,为了这次比赛我准备了好几天,万一落选,不就前功尽弃了吗?比赛结果下来了,我还是落选了。放学后,我躲在房间里哭了,爸爸特地打来电话安慰我,说:“这有什么好哭的了,照你这样,我生意失败了,我还不得哭死啊,儿子,这就是挫折,哭是没有用的,要吸取这次的教训,争取下一次成功,这才是面对挫折的办法,这个道理你是一定要明白的。”
是啊!人生中的挫折太多了,不能每次都哭啊,就像西游记中孙悟空打妖怪,那也是挫折啊,迟早要懂得去面对。
读西游记第三回有感
世界上的人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遵守现有规则的,另一种是不遵守规则的,前者是好人但未必是天才,后者可能是天才也可能是恶棍,唐僧属于前者,孙悟空属于后者.《西游记》第三回充分反映了作为天才的孙悟空的两面特征.
在第一回和第二回里,孙悟空已经在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和菩提祖师学了一身本领,会翻筋斗云、七十二般变化.第三回首先写他给小猴们和自己弄武器,吴承恩这样写道,孙悟空“忽然静坐处,思想道:‘我等在此,恐作耍成真,或惊动人王,或有禽王、兽王认此犯头,说我们操兵造反,兴师来相杀,汝等都是竹竿木刀,如何对敌?须得锋利剑戟方可.如今奈何?’”他的动机,简言之就是“人若犯我,我必犯人”,这就是他为自己、也为自己的领地立下的规则,这个规则其实没错,而且体现了他有气魄有胆识的一面.但他却不知道“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道理,所以先是去傲来国街市上抢了若干武器,后是到了东海龙宫不由分说取了东海龙王的定海神针,并且得寸进尺所要铠甲披挂.市面上的武器本来是应该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去买的,定海神针也是龙宫的镇海之宝,也不该在对方勉强的情况下取了来,由于他艺高人胆大,没有人敢惹他,所以两次搬弄武器都得了手,但却也因此得罪了人,东海龙王记了他的仇后来去玉帝那里告发他了,他不遵从规则,伤害了别人.
而后,冥府以阳寿已尽的法度将他拘了去,他十分恼怒,便拽出金箍棒,在幽冥界中大打出手,直到森罗殿,悟空的话说的义正言辞:“悟空道:‘汝等既登王位,乃灵显感应之类,为何不知好歹?我老孙修仙了道,与天齐寿,超升三界之外,跳出五行之中,为何着人拘我?’”既然已经成了仙,当然就不服不合理的规则.悟空拿到生死簿,看到自己的名字,就把自己的名字勾了,这还不算,还把猴属的名字都勾掉了,从此猴类有很多长生不老的吴承恩的这一段文字写得令人拍手称快:“【悟空】捽下簿子道:“了帐!了帐!今番不伏你管了!”一路棒,打出幽冥界.”可以说,悟空在这里也创造了一种关于生死的新规则.但细想来悟空的做法有些霸道,其他的猴子并没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仙,却白白得了长生不老,旁观起来,有点不劳而获的感觉.这种霸道的做法也得罪了阎王,阎王也把他告到了天庭.
应该说,悟空这个人是天才,他有自己的想法,有胆识有魄力,不服旧规则,想要创造新规则,其实,事情的关键不在于遵守规则还是创造规则,而是规则本身是否正确合理,如果旧规则是合理的,那么就遵守,不合理就该废除;而作为创造规则的人,如果他的规则合理,他才值得称赞,如果不合理就不值得称赞了.《西游记》写到此时,悟空尚不能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他的天才同时具有善和恶两种特点,因此,才有了日后的西天取经的辛劳,因为,即使是天才,也需要在历练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