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个民族名称
各种民族
先来说说少数民族―回族,回族的节日与汉族的有点相同,但许多都不同。
回族不吃猪肉,还有,回族要封斋―就是不能吃饭,到了早上才能吃饭,如果饿了就和水,这样坚持一个月,就可以开斋了,开了斋就可以大口大口的吃饭了,这样可以让全加幸福。
在来说说汉族的端午节,端午节来了,汉族人就要吃粽子,这一天,人们就要买粽子,包粽子,街上人山人海的,粽子节是为了纪念伟大诗人―屈原。
傣族的泼水节,傣族的泼水节是一个隆重而快乐的日子,泼水节是在夏天,这是我来了了傣族。
我看到那里有许多人在玩,我也去了,来了这里,我拿起弹药,就冲锋了,可是中弹了,我有找准时期干掉了5个人,当我高兴是,那5个人就一起朝我冲来,打得我措手不及。
我过的节日真多呀!
中国民族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这句歌词谁也不陌生。听着这熟悉而又和谐的旋律,我便想起了我们伟大的祖国母亲。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在960万平方公里上生活着56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其他55个民族人口数量虽较少,但他们居住的地域范围却很广阔,少数民族人民世代为保卫祖国边疆、建设边疆而奋斗不息。伟大祖国的56个兄弟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团结互助,共同开拓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就在我们班级中,也有两名哈族的同学,一个叫塔勒哈尔,一个叫马恩孜。我们之间相处的十分融洽,偶尔会开开玩笑,但在班级活动中,我们就会表现得十分团结。记得在五年级的时候,我们年级进行民族团结拔河比赛,每班选二十人参加。我们选了二十个同学参加比赛,其中就有我、塔勒哈尔和马恩孜。先抽签,我们班跟四班比。我们先上阵了,我们派常国洋在最后压阵,然后其他人依次队,握住绳子,准备开始比赛。比赛开始,我立刻感到有一股力量把我往前拽,我立刻咬紧牙关,拼命地往后拉,第一局比赛我们班赢了。交换场地,我们进行第二局比赛,又是一番争斗,我们击败了四班。接着,我们又顺利地击败了二班和五班。接下来就是冠军争夺战了,是我们班和三班比。比赛开始,我一下就被拉过去一步,我拼命咬牙坚持,第一局我们赢了。第二局我们稍稍有些松懈,没比过三班,现在是1:1。第三局,是最关键的一局,随着一声哨响,我们又开始拔河。在这次比赛中,我有过几次想要放弃,但看到前面同学的坚持,又在塔勒哈尔和马恩孜的眼中看到了几分坚韧,我就坚持了下来。虽然在这次比赛中我们班只拿到了第二名的成绩,但这次比赛让我感受到同学之间的团结。
中国没有什么民族之分,一切都是平等的。56个民族没有等级之分,更没有高低贵贱。只有我们56个民族在一起,和谐共处,和睦相处。才会让我们的国家更加的繁荣强大。只有56个民族团结,我们才是真正的一家人。
五十六个民族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只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激扬,快乐的歌声响遍了全国上下,我们高兴的渡过着一个又一个的国庆节,是谁让我们有这样快乐而闲适的假期,又是谁让我们这样幸福的成长呢?我不禁扪心自问起来。
往事越千年,白浪滔天,历史那一张张发黄的扉页渐渐映入眼帘,我询问着,思考着,慢慢的我看见了一幢幢被烧光抢光的房屋,饿孚横尸的村庄,中国人民军队誓死抵抗的身影,日本飞机大炮的轰鸣,那血光冲天,硝烟弥漫的战场,还有中国人民众志成城,共同抗战的决心与勇气。是那样的一段峥嵘岁月,是那样一首可歌可泣的曲,才可撞开了这个时代的大门。
我的思绪悠悠的想起“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的气势,还有“我愿把这牢底坐穿”的决绝。是那些伟人与烈士,有着强烈的民族精神,走过漫长的荆刺之路,把我们这些人带入了和平的年代。
我像只猫一样暖暖的晒太阳,不会记得也体会不到所谓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但就在阳光的那头,南海的边上,保卫钓鱼岛的行动正在进行,然而满带罪孽的靖国神社竟然香火鼎盛,这是我们所不可以容忍的,只要还有一点志气的中国人就不能原谅这种对历史不负责任的行为。“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我们不会做着天朝上国的美梦,而是警醒着世界的风云变幻。
如今的我们,虽然体会不到乱世年代的动荡,但和平中的暗潮依然在涌动,而我们泱泱大国,千年文明,要在这里崛起。
我们从来不缺像谭嗣同那样“我身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勇士;也有“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文人;还有像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矣,岂因福祸避趋之”的忠臣。民族的精魂在他们身上尽显,我们应该肩负起的是这样的一种精神,有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信念,把中国的今天与明天创造的更灿烂辉煌,走向美好未来。
56个民族56朵花
我们临夏回族自治州境内居住着回、汉、东乡、保安、撒拉、土、藏等23个民族。各族人民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精心培育民族团结的沃土,播撒民族团结的种子。
政治上的平等,经济上的互助,文化上的尊重,心灵上的融合,使生活在这里的各族人民和睦相处,亲如一家。
以前我听说过咱们临夏州一个关于民族大团结的动人故事——一位汉族干部裴明彪和他的妻子无偿照顾东乡族孤寡老人韩祖力哈20多年,在东乡族自治县董岭乡周家塬村一个普通的院落里,汉族干部裴明彪和他的妻子杜英桂经常买蔬菜、瓜果和牛羊肉到东乡族孤寡老人韩祖力哈的家里给她做饭洗衣服。20年如一日,天天忙里忙外地收拾屋子、洗衣做饭,给老人擦洗身子。与裴明彪夫妇非亲非故的80多岁的韩奶奶,就是在这样的悉心照料中,度过了22个幸福岁月。
这,只是临夏回族自治州民族团结进步乐章中一个动人的音符。
2005年11月26日,冬天里阴冷的一天。
入冬的临夏天寒地冷,刘家峡水库的广阔水面上雾气蒙蒙。临夏县莲花码头上一辆准备上渡船的中型客运车因刹车失灵滑入深水中,一起特大路外交通事故发生了。
包括司乘人员在内的33人刹那间与客车一同冲进了冰冷的莲花码头渡口水中,此时,陆上寒风凛冽,气温零下十几度,水中更是刺骨透心寒冷。就在这33条生命经历生死考验之时,岸上以邵继顺、何德英、谢宗菊、马海比布为首的各族干部群众自发地组成了抢险队伍,在最宝贵的十几分钟内,成功地救出了33名落水者,其中26人生还,7人因溺水时间过长而不幸罹难。
出事的那一刻,不论是汉族大娘还是少数民族老人,不论是男人还是女人,没有人召唤,没有人命令,没有悬赏,没有承诺,没有任何世俗的想法,大家只有一个共同目的——救人。
那一刻,各族人民团结如钢,产生了强大的力量。
那一刻,素不相识的人们,将涓涓爱心汇成爱心的海洋。
那一刻,无处不在的感动,冲淡了灾难的分量;
那一刻,是感动天地的一刻。
诸如这样的事很多很多,我只记录了一小部分,通过种种事情,体现了我们各族同胞的团结友爱之情,我们要向前辈们学习,学习他们舍己救人,无私奉献,关爱民族团结的精神,我们还要好好学习,将来抱报效祖国,为社会多做贡献。
巍然屹立的太子山,见证着唐蕃古道民族团结进步的悠久历史;缓缓流淌的大夏河,诉说着河州古地民族团结进步的美丽故事;奔腾东去的黄河水,弹奏着彩陶之乡民族团结进步的动听旋律。
在这片美丽的蕴藏着巨大潜力的热土上,近200万临夏各族人民正万众一心,共同营造着团结、稳定、繁荣的美好家园
只要各民族团结一心,社会才能和谐稳定,人民群众才能安居乐业,所以我希望各族人民都发扬团结友爱的精神,互相帮助,努力创造一个和谐稳定的大家庭,让我们在这样的民族大家庭中健康快乐的成长吧!
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
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而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色。
先说说傣族吧:傣族风味独特的傣家食品让每一位游客饱尝之后赞不绝口。傣族喜食糯米,平时多用锣锅烧煮。但在野外或过年过节的日子里则经常可见他们用竹筒煮饭。竹筒饭分为一般竹筒饭和香竹饭两种。香竹饭是用一种具有特殊香味的香竹“埋考澜”煮制而成。
再说说我们畲族:火笼、火塘是畲族人民家庭生活所不可缺少的,由于某种原因山区气候寒冷,严冬腊月,一家人都围从在火塘边烤火取暖。畲族山区,水田少,旱地多,水稻种植较少,杂粮较多。畲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农历四的有分龙节、三月三、七月初七、立秋日、中秋节、重阳节、春节等。
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各有各的特色,要是把每个民族的优势都发展起来。我们的祖国将更加昌盛。
56个民族的风采
我们的祖国有56个民族,56朵花在神州大地上绽放。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习俗,演绎着不同的风采。
说说壮族吧。壮族大部分住在我国西南地区的山林里,那里山清水秀,是盛产民歌的好地方。他们有许多独特的风俗,比如:鸡蛋不是装在篮子里,而是用草绳一条条串起来;他们头上戴的斗笠,下雨时戴在头上,不下雨时当锅盖用;他们还有抢婚的习俗。
再说说蒙古族吧。蒙古族也叫马背上的民族,他们不仅喜欢骑马,也喜欢喝奶茶。在风吹草地现牛羊的草原上吃着羊肉,喝着奶茶,拉着马头琴,过着美好的生活!
其他的民族比如:苗族人喜欢用银饰品装扮自己,回族人不吃猪肉,彝族有火把节,傣族有泼水节。
56个民族,56中风格各异的风俗,祖国大家庭,演绎不同的风采。
民族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每当这首歌响起的时候,我都深深地感受到祖国大家庭的温暖。
1963年,一名刚从扬州医专毕业的青年,满怀希望来到高寒缺氧、风沙肆虐的帕米尔高原,在海拔2100米的乌恰县做了一名医生。他就是已经退休的原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乌恰县人民医院院长吴登云。
来自江南水乡的吴登云没有被高原恶劣的环境吓倒退缩,而是兢兢业业地在西部边陲的高原上救死扶伤38年。他视柯尔克族牧民如亲友、如手足,忠实覆行着自己“做一名人民的好医生”的诺言,前后30次为病人无偿献血,累计献血7000毫升,被当地牧民亲切称作“白衣圣人”。
吴登云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换回了不少少数民族同胞的尊敬和爱戴,而白克日。卡依尔用自己的生命换回了一个汉族儿童的生命。白克日。卡依尔是塔什店火电厂的一位普通工人,去年为抢救不慎落入水中的汉族儿童,在救他时白克日。卡依尔也因次现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在这位优秀的维吾尔族工人眼中,汉族同胞就是自己的“吐汗吾干木”(亲兄弟)。他不止一次伸手援助遇到困难的汉族乡邻和同事,替不认识的汉族病人垫付医药费。他们这样的事例在各种民族群众中间传唱成了一曲民族团结的赞歌。
一年有四季,民族团结就是春日的鲜花朵朵;也是夏日的和风习习;又是秋日的硕果累累;还是冬日的阳光融融。让我尽情品尝这四季的芬芳!让我们用心浇灌民族团结的花儿!让我们的爱,在民族团结中流淌吧!
我国五十六个民族
“拉起手,拉起手,我们一起,拉起手,拉起手……”伴着这首熟悉的儿童歌曲,我国五十六个民族牵着手历经了许许多多的艰难困苦,这次青海玉树的藏族人民受到了大地震的侵害。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我们心连心,手牵手,共同闯过这个难关。地震发生后,我们全校师生立即举行了捐款仪式。伴着那忧伤的音乐,我们走上捐款箱,每个人都奉献出了自己的一片心。
捐完后大家都带着沉痛的心情回到了教室,在教室里沉默着,但我相信,此时同学们一定在默默地为藏族人民祈福,希望他们能渡过难关,我们永远会帮助他们,我们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
记得20年前,一个汉族女婴被亲生父母抛弃。一次一位哈萨克族家庭的儿子出去放羊的时候发现了她,并把她抱回了家。到家,妈妈打开包袱上面这样写着:这是一个10个月的汉族女孩,有哪个好心人捡到后,请好好收养她吧,拜托了。妈妈再一看,原来这个小女孩是个“兔唇”,但好心的哈萨克族妈妈还是决定收养她。他们举行了哈萨克族的仪式,妈妈的亲戚朋友都劝她放弃这个孩子,这个孩子会给她带来麻烦的,再加上她的条件又不是怎么富裕,家中还有六个孩子。可她执意要留下这孩子。哈萨克族妈妈希望能治好这个孩子的“兔唇”。
到了医院一检查,发现这个孩子还患有严重的先天性癫痫和智力残疾,医生告诉霍额哈依夫妇:这孩子能活下来就不错了,要将她彻底治好可能性很小。但妈妈任然没有放弃,继续为她治病。为了给她治病,妈妈卖掉了家中所有可以卖东西,钱不够了还问亲戚朋友们借,最多的时候外面欠债3万多元。终于孩子的癫痫病治好了,妈妈是说不出的喜悦。亲戚朋友们、政府得知了妈妈为孩子所做的一切也伸出了援助之手,终于在2007年妈妈还清了所有的债务。现在孩子已经20多岁了可还是需要别人的照顾,村干部说他们一定会帮助孩子的。从这两个事例中想必大家已经看出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了吧!倘若我们不帮助藏族人民那么想必也不会有人来救助我们那个可怜的汉族女孩,这每个都是环环相扣的只有在别人有困难的时候我们伸出援助之手,那么当我们有困难的时候才会得到别人的关爱。
大家都说56个民族是一家,那么既然是一家人如果一个成员有困难我们置之不理,视而不见,那还算得上是一家人吗,只有人与人之间互相帮助那样的和谐关系才能称得上是一家人,难道不是吗?《爱我中华》中唱的好啊:“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我们生活在同一片净土上,我们共同感受着祖国母亲的爱抚,我们都是祖国母亲的子女。我们可不能“煮豆燃豆萁”我们要团结一致,成为一个和谐的大家庭。
五十六个民族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你们听这首歌吗?这首歌就叫做——《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个民族里有回族,有藏族,还有土家族等等,它们都有各自的生活习性,衣常和节日,甚至有些语言都不一样呢!
有些民族生活在高峰上,有些民族生活在草原上,还有些民族生活在盆地中。它们的环境也不同如,炎热的地带,寒冷的地带。
五十六个民族中,也有各种各样的节日,如泼水节,火把节,关门节和开门节筹。
泼水节在傣族,是傣族重要节日之一,这个节日是四月一五日,一般持续7天,到了那天人们先到佛寺浴佛,然后互相泼水,用飞溅的水花表示真诚和祝福,到处歌声笑语,充满了节日气氛。
火把节是白族的的农历的六月二十四日,火把节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 主要活动有斗牛、斗鸡、赛马、摔跤、歌舞表演等。在新时代,火把节被赐予了新的民俗公能!
关门节是傣族的节日,关门节开始后,人们定许多戒规如,拜佛的人不能远离家庭或别人家去过夜,任何人不得进佛屋,上佛台,拿佛的东西等,直到3个月台,既开门节时,人们才恢复关门前的一切正常活动。
五十六个民族真大啊!五十六个民族真美呀!五十六个民族真团结啊!
56个少数民族介绍
汉族104248万人,占中国人口的92%。是中国也是世界人口最多的民族。遍布全中国。汉族是我国古代华夏族同其他一些民族同化、融合形成的。汉代开始称汉族。汉语属汉藏语系。汉文字是世界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在中国,有将近四千年的历史。作为中华民族主体,对世界文明发展有过重大贡献。历史上出现过许多著称于世的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有丰富的文化典籍;有许多重大发现和发明。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与各兄弟民族发展了政治、经济联系和文化交流,共同缔造了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汉族和各兄弟民族人民共同建立了平等友爱、团结互助的新关系。现在正共同努力,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汉族以勤劳智慧著称于世,并具有优秀的文化传统。受儒、道、佛学思想影响,崇尚仁义忠孝。重要节日有春节、端午节、重阳节等。
蒙古族分布在内蒙古(占70.4%)、吉、辽、黑、新、甘、青、宁、冀、豫等省区。是北方古老的游牧民族,善畜牧、骑射,住蒙古包。汉文帝时,王昭君与匈奴呼韩邪单于和亲,促进胡汉民族团结,自古引为佳话。历史上,蒙古族曾出现过军事家、政治家成吉思汗,数学家、天文学家明安图等代表性人物。宗教信仰藏传佛教喇嘛教。13世纪初,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其后忽必烈建立元朝。1947年,蒙古族聚居区内蒙古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成立了内蒙古自治区。半个多世纪以来,发展民族经济、文化,蒙古族聚居地区工农业迅速发展,草原牧区面貌大为改观,实现定居放牧。以回鹘文字母为基础的蒙古文已有700多年历史。每年夏秋之际的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传统节日。
回族860万人。17.7%回族聚居宁夏,其余大多数散布全国,以甘、豫、冀、青、鲁、滇、皖、新、辽、京、津等省(市)区较多。1958年在宁夏建立省级宁夏回族自治区。回族是公元713世纪以后,中亚、波斯、阿拉伯人部分迁居我国西北,与汉、维吾尔、蒙古等族相处过程中形成的民族。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扎马鲁丁、思想家李贽、航海家郑和都来自回族。回族通用汉语言文字。信仰伊斯兰教。教历十月一日开斋节与十二月十日的古尔邦节是其两大盛节。
乌孜别克族1万多人。新疆占99.9%,散居新疆85%以上市县城镇,部分分布在农牧区。其余散居在京、甘等省市。17世纪起陆续从中亚细亚安集延、浩罕等迁入中国形成的民族。语言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曾用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文字,现通用维吾尔文和哈萨克文。宗教信仰伊斯兰教。居住城镇的多经营商业、手工业(丝绸业等),居住乡村的经营农牧业。妇女善刺绣。乌孜别克族头戴各式瓜帽,喜喝奶茶。乌孜别克族舞蹈轻盈,音乐悠扬。
藏族459万人。分布在西藏(占全国藏民45.9%)及川(23.7%)、青(19.9%)、甘、滇等省部分地区。西藏、川西藏族分别自称博巴和康巴。唐代吐蕃王松赞干布统一西藏地区,并与唐文成公主和亲,成为千余年来藏汉民族团结的佳话。西藏1959年废除封建农奴制度,1965年成立藏族为主体的西藏自治区。藏族多从事农牧业。使用藏文。宗教多信仰藏传佛教喇嘛教。藏族文化遗产丰富,藏历新年是藏族传统节日。藏民习俗喜穿藏袍长靴,饮酥油茶,主食糌粑。
俄罗斯族1万多人。新疆占59.8%,主要居住在伊犁、阿勒泰等地。内蒙古占32.4%,其余分布在黑、辽、京等省市。18世纪以后陆续从俄国迁来。俄罗斯族语属印欧语系斯拉夫语族。使用俄文。主要从事商业、服务业和园艺、养畜、养蜂业等。生活习俗、服饰等基本上与独联体俄罗斯民族相同。多信东正教。民风勤奋。不少人在邻邦俄罗斯有亲戚。
维吾尔族721万人。全国99.8%的维吾尔族人口聚居在新疆,大多数分布在天山以南的绿洲,其余分布在湘北常德等地。1955年成立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维吾尔族史称回纥。语言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有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维吾尔文字。宗教信仰伊斯兰教。维吾尔是本民族的自称,有联合、协助之意。新疆维吾尔族有经营农牧业和手工业的悠久传统,擅长植棉和瓜果园艺业。维吾尔族能歌善舞。汉唐丝绸之路开通后,吸收外来文化,创造了风格独特的文化艺术,口头文学阿凡提的故事广为流传。维吾尔族民风热情好客,男女老幼喜戴四楞小花帽。民族节日有古尔邦(库尔班)节、肉孜节等。
鄂温克族近3万人。内蒙古占88.8%,主要聚居区在呼伦贝尔盟的鄂温克族自治旗。其余分布在黑龙江和北京等省市。鄂温克族曾有索伦、通古斯等称谓。鄂温克是本民族自称,为通古斯语大山林中的人们之意。民族种源与北魏时黑龙江上中游的室韦及唐代贝加尔湖东北林区的鞠部落有渊源关系。牧区通用蒙古语文,农区通用汉语文。饲养驯鹿有经验。宗教信仰萨满教为主,有的残存着对熊的崇拜。鄂温克人好客,口头文学丰富,民歌悠扬,舞蹈豪放。
苗族740万人。贵州占49.8%,主要聚居在黔南、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和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其余分布在湘、滇、川、桂、鄂等省区。苗族过去因居地、服饰不同而有不同称谓。新中国依照人民意愿,统称苗族,是古代“南蛮”的后裔。尊奉始祖蚩尤,为我国古老民族之一。封建王朝时期有的苗区尚为中央政府管辖不了的“生界”。苗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多通用汉语汉文。1956年创制的拉丁拼音苗文字正普及使用。苗族的刺绣、蜡染、剪纸和首饰制品,绚丽多彩。苗族的飞歌、芦笙舞享有盛名。苗族祀奉祖先,崇拜自然。苗族节日多,主要有十月苗年和纪念民族英雄亚努的四月八。
德昂族近2万人。云南占99.3%,主要聚居地在德宏的潞西、临沧的镇康。唐代“朴子蛮”的后裔。曾用名崩龙族。通用傣文、汉文字。宗教信仰小乘佛教。主要从事农业,善种茶,有古老茶农的美称。传统手工艺制作银器。德昂族嗜饮浓茶。住宅多竹楼。有较丰富的口头文学成果。民族乐器有芒锣、象脚鼓等。
彝族657万人。云南占61.7%,其余分布在川、黔等省。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在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楚雄和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不同地区还有撒尼、阿西等自称。彝族与隋唐时的乌蛮民族有渊源关系。原有象形表意的老彝文,1975年确定800多个规范彝字,在凉山州推广使用。彝族文化绚丽多彩,发现有许多彝文抄本、碑刻、铸铜、医学著作,天文历法、音乐舞蹈、民间文学等都有独特的创造。彝族过去流行多神崇拜,祭奉祖先,并受道教、佛教影响。服饰男裹布帕包头,右前方扎英雄结,妇女头复绣花瓦式方帕,外出时男女常穿黑色“擦尔瓦”(似斗篷)。夏历六月廿四日的火把节为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保安族1万多人。甘肃占97.1%,主要聚居区在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其余分布在青、新等省区。是元明时期一批信仰伊斯兰教的蒙古人在青海同仁一带驻军垦牧,设保安营,在同周围回、汉、藏、土各族长期交往逐步形成的一个民族。通汉语用汉文。主要从事农业,兼营畜牧业、手工业(冶铁、制作保安腰刀有名)。习俗受伊斯兰教影响较深。擅长吹奏丝竹乐,喜唱“花儿”和宴席曲,舞姿刚健。
壮族1549万人。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占全国壮族人口的91.3%)及滇、粤等省。壮族由古代百越民族发展而来。自称布壮,原汉译为僮,1965年改为强壮的壮。壮族历史上出现了明代抗倭女英雄瓦氏夫人、太平天国农民革命将领萧朝贵、右江人民革命领导者韦拔群等杰出人物。1955年创制了拉丁字母为基础的壮文。壮乡源于秦汉的铜鼓、岩壁画和源于唐宋的壮锦很有名。壮族民风兴尊老祭祖、热心公益。民间喜对唱山歌,三月三歌墟远近闻名。中元节是壮族地区仅次于春节的大节日。
裕固族1万多人。甘肃占96.0%,主要聚居区在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其余分布在新、青等省区。是古代河西回鹘后裔同蒙古、汉等族长期相处发展形成的民族。通用汉语汉文。宗教信仰萨满教和喇嘛教。裕固族从事畜牧业有丰富的经验。擅长织绣、造形艺术。多民间传说故事。民歌曲调优美、内容丰富。
布依族255万人。贵州占97.3%,主要分布在黔南、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和安顺地区。其余分布在滇、桂等省区。布依族旧称仲家,自称布依。由古代百越民族分支发展形成的。曾创制新文字。多通用汉语汉文。崇拜自然,祀奉祖先。布依妇女善纺织、蜡染。布依族口头文学艺术丰富多彩,善歌舞,山歌内容形式多样,常以歌代言。民族节日六月六是仅次于春节的盛会,相传为纪念布依族起义领袖的节日。
京族近2万人。广西占86.9%,主要聚居北部湾内京族三岛上。其余散布在黔、粤等省。京族曾被称为越族,1958年按本民族意愿称京族。京族有本族语言及土俗字,但很早以来就通用汉语文。主要从事渔业,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宗教信仰多神,崇拜祖先。京族青年男女喜对歌,舞蹈有跳天灯,民族乐器独弦琴音色悠扬。
朝鲜族192万人。吉林省占97.1%,最大的聚居区是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其余分布在黑、辽等省。是1719世纪中叶起至20世纪初从邻国朝鲜迁居中国的民族。朝鲜族擅长在寒冷的北方种植水稻,对我国东北水田开发有所贡献。朝鲜族早在15世纪时就创造了文字,由40个音素字母拼写迭成方块形文字。朝鲜族语言属阿尔泰语系。文化教育较发达,人们喜好本民族歌舞及摔跤、荡秋千、压跳板等体育活动。朝鲜族喜着素白色服装。特色食品冷面、泡菜。宗教信仰有基督教和信奉孔孟的儒教。民风尊老爱幼、讲礼貌、讲卫生。
塔塔尔族0.5万人。新疆占99.9%。塔塔尔族与古代鞑靼人有渊源关系。曾用过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文字。但现一般通用维吾尔文或哈萨克文,宗教信仰伊斯兰教。居住北疆城镇的塔塔尔族多经商,一部分人从事手工业或畜牧业。宗教信仰伊斯兰教。民族音乐舞蹈节奏鲜明活泼。还兴赛马、摔跤、拔河等民族体育活动。
满族982万人。辽宁占50.4%,其余分布在冀、黑、吉、内蒙古、京等省市自治区。17世纪中叶清朝定都北京后大批满族人入关,满汉民族文化融合,和各兄弟民族一道为祖国的统一、经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出现了康熙帝玄烨、曹雪芹、老舍、程砚秋等杰出人物。曾有满文,现普遍习用汉文汉语。满族重视礼节。曾信奉萨满教、盛行祭祖祭天。民族体育活动有跳马、滑冰等。
独龙族0.6万人。云南占95.3%,主要聚居区在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其余分布在黔、川、粤等地。无本民族文字。主要从事农业,兼事采集、狩猎业。独龙族人好客、讲信用。过去有纹面的习俗,相信万物有灵。民族节日腊月过年,跳牛锅庄舞。
侗族251万人。贵州占55.7%,集中分布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玉屏侗族自治县,其他分布在湘、桂等省区。1958年曾创制拉丁字母为基础的侗文字。现在侗族人多能用汉语汉文。侗族擅营杉木林业。妇女善织侗锦。有优良的木结构建筑艺术传统,侗乡风雨桥、鼓楼独具特色。侗族善歌,尤以演唱悠扬的大歌著名。侗族民风有敬老爱幼、热心公益的传统。侗族节日有春节、祭牛节、吃新节等。民间崇拜祖先,信奉圣母神灵。
鄂伦春族0.7万人。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占51.9%)、内蒙古的鄂伦春自治旗(占44.5%),其余散布在辽宁等省。自称鄂伦春,为山岭上的人之意。他们世世代代居住在大小兴安岭山区,现基本定居,狩猎驯养结合,多种经营。一般通用汉语汉文。鄂伦春人纯朴好客。男女都善骑射。妇女善刺绣和制作皮制品和桦皮器皿。男女老少都善歌舞,编唱民歌、仿动物起舞。
瑶族213万人。广西占62.2%,集中分布在都安、金秀、巴马、大化、恭城等瑶族自治县,其余分布在湘、滇、粤、黔等省。是由古代长沙武陵蛮的一部分发展形成的民族。过去有过山瑶、盘古瑶、茶山瑶等多种称呼。解放后统称为瑶族。瑶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另有一些人操汉语或者苗语、侗语、壮语。瑶族多经营农林业,狩猎业也占有一定地位。还精于染织、刺绣。瑶族爱唱歌,节日几乎月月有。宗教信仰盘瓠,是原始图腾信仰的残余。
赫哲族0.4万人。88.2%分布在黑龙江省,其次在吉林省。大多数人通用汉语汉文。赫哲族长期在三江平原完达山区从事渔猎生活。解放后在国家扶持下,民族兴旺起来。有丰富的口头文学传说故事,普遍喜好音乐、即兴编词歌唱。
白族159万人。云南占84.9%,主要聚居大理白族自治州等地。其余分布在黔、湘等省。白族自称白尼。明清以后称民家。白族历来与汉族经济文化联系密切,普遍使用汉语汉文。白族擅长农业,并创造了灿烂的白族文化,如大理三塔、剑川石窟、鸡足山佛教建筑群等。三月街又称观音市,是白族盛大节日和街期,另一个盛大节日是六月“火把节”。白族的民族音乐、戏曲独具特色。信仰佛教。
门巴族0.7万多人。95.4%聚居在西藏东南部地区。门巴是藏族对他们的称呼,现也成为门巴族的自称,意为住在门隅的人。族人大多通晓藏语藏文。主要从事农业,兼营林业、牧业和狩猎业。有少量手工业,擅长制作木碗、藤器。门巴族与藏族长期往来,生活习俗相似,关系密切。男女都着氆氇长袍,足登软底皮靴。吃大米饭、辣椒,也吃糌粑,喝酥油茶。
土家族570万人。分布在湘、鄂、川、黔等省。主要聚居区有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和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土家族自称毕兹卡,是本地人的意思。绝大部分人通用汉语汉文。土家人织造技艺较高,与“摆手舞”被称为土家艺术之花。土家族受汉族影响较深,许多习俗同于汉族。大端午、六月六等节日都要祭土王。山歌对于土家人几乎是人人会编会唱。
珞巴族0.2万多人。96.8%集中在西藏东南部地区。其余散布在川、黔、辽等省。少数人通晓藏语藏文。主要从事农业,兼狩猎,擅长射箭,竹编工艺精巧。妇女戴银、铜制耳环手镯。主食大米饭,也有糌粑。宗教信仰喇嘛教(藏传佛教)。
哈尼族125万人。云南占99.5%。曾有和尼、哈尼、*尼等不同的自称。自称哈尼的主要聚居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自称*尼的主要聚居在西双版纳和澜沧。1957年创立了拉丁字母形式的哈尼文字。哈尼族人善种梯田,有的高达数百级。常用自己染织的青布制衣,男子以黑或白布裹头,妇女系绣花腰带。宗教信仰多种自然神。哈尼历法以农历十月为岁首,过十月节即是过新年。哈尼人能歌善舞。
基诺族1.8万人。99.0%在云南省。主要聚居在西双版纳景洪市基诺乡。其余分布在川、湘等省。基诺族自称基诺,过去汉译为攸乐。基诺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无本民族文字。基诺族主要从事农业,善于种茶(普洱茶)。关于基诺族的汉文记载始于18世纪。传说基诺族是从普洱、墨江甚至更远的地方迁到基诺山区的。20世纪50年代基诺族尚保留氏族社会的古俗,长老在村社里有崇高威望。宗教信仰万物有灵,崇拜祖先,尊奉诸葛孔明。基诺族人喜歌舞,每当节日兴会,长者乘兴高歌,少者随之翩翩起舞。三月间过年,是基诺族重要节日。
哈萨克族111万人。新疆占99.8%,主要聚居区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其余分布在甘肃。哈萨克族是由古代突厥人、契丹人等长期相处发展形成的民族。语言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原有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文字。解放后创制并推广使用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新文字。哈萨克族大部分从事畜牧业。民情耿直好客,有的人信伊斯兰教。民族体育刁羊、摔跤、骑射、姑娘追等大都为马上功夫。
土族19万人。青海占84.8%,主要聚居区在互助土族自治县。其余分布在甘、滇、黔等省。旧称青海土人。该民族的形成发展与古代吐谷浑、蒙古诸族有渊源关系。语言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通汉语,用汉文。土族早期从事牧业,长于养羊,明代以后多经营农牧业。宗教信仰喇嘛教。土族擅长歌舞体育,一年多次的花儿会是他们对唱花儿的盛大节日。
傣族103万人。云南占98.4%,主要聚居在西双版纳的傣族自治州和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其余分布在川、粤等省。关于傣族先民早在汉晋时就有史籍记载。傣族有本民族语言文字。傣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原傣文字1954年作了适当改革。傣族善种水稻和热带作物。宗教信仰小乘佛教。妇女传统着装短衣筒裙。傣家民居竹楼颇具特色。清明前后的傣历年泼水节是傣族传统节日,祈求五谷丰登、人畜兴旺。傣族能歌善舞,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
柯尔克孜族14万人。新疆占97.9%,主要聚居区在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其余分布在黑龙江省。《史记》称属于匈奴的坚昆。清初称布鲁特(准噶尔语为高山居民之意)。经营畜牧为主,兼营农业。柯尔克孜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原有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文字,解放后设计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新文字。今居南疆者通用维吾尔语文,居北疆者通用哈萨克语文。宗教信仰伊斯兰教,部分信喇嘛教。主要从事畜牧业,部分经营农业。民间文艺丰富多彩,有号称百科全书的史诗《玛纳斯》。人们好客、重礼节、善歌舞。柯尔克孜族历法年初的诺劳孜节相当于汉族的春节。
黎族111万人。海南省占92.0%,主要聚居区在海南岛中部、西南部各黎族自治县。其余分布在湖南等省。黎族是从古代百越人的一支发展而来的,唐时称黎人。黎族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1957年曾创制黎文。许多黎族群众兼说汉语。黎族对海南省农业开发作出了贡献。黎族妇女精于以木棉纺织黎锦。黎寨多同姓聚居,口头文学丰富,人们能歌善舞,黎族民歌曲调优美。
达斡尔族12万人。内蒙古占58.7%,主要聚居区在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其余分布在黑、新等省区。17世纪中叶曾在黑龙江上英勇抗击沙俄侵略。相当多的人兼通汉、蒙、维、哈语。清代多用满文,民国以后普遍使用汉文。主要从事农业,兼事牧、猎业,妇女善织绣,制作狍皮坎肩。宗教崇拜自然。民间口头文学内容丰富,人们喜好歌舞。节日盛装绸衣套坎肩,着装与清初满族相似。
傈僳族57万人。云南占96.9%,傈僳族主要聚居区在滇西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其余分布在四川。1957年改制了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新文字。主要经营农林业。过去傈僳族信奉自然万物神灵,有的残余民族图腾崇拜。住房为竹木结构,中置火塘。傈僳族善歌舞,每年十月“收获节”,狂饮高歌,通宵达旦。
仫佬族16万人。广西占98.1%,主要聚居区在桂北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其余分布在黔、湘、粤等省。多通壮语、汉语和汉文。主要从事农业,部分人从事采煤业。妇女精于织造围裙、背带。人们喜唱山歌和彩调戏。习俗有本族特点,也有一些近似汉族壮族。崇信多神,节日较多,民族节日以庆丰收、保平安的“依饭”最隆重。
畲族63万人。福建占54.6%,其余分布在浙、赣等省。多与汉族杂居。自称山客。现通用汉语文字。种植稻茶富有经验。民间工艺善刺绣、编织。山歌被称为畲族文化明珠。畲族节日与汉族大致相同,民族节日三月三祀祖。畲族宗族祖杖雕刻有龙头,是其图腾信仰的标志。
羌族20万人。四川占99.1%,主要聚居区在川西北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是我国最古老民族之一。早在三千多年前殷商甲骨文中就有关于羌人的记载。通用汉文字。主要从事农牧业,擅长打井和石砌建筑技术。传统工艺有挑花刺绣、编织等。羌族人民能歌善舞,伴奏乐器中的竹笛,称羌笛,是我国著名的古乐器之一。
佤族35万人。云南占96.9%,西盟、沧源一带阿佤山区是我国佤族主要聚居地区。1957年设计了拉丁字母形式的文字。佤族经营农业为主,人们乐歌善舞。旧日信仰多崇拜山川神灵。
布朗族8万人。云南占99.2%,主要分布在勐海县布朗山区。主要从事农业,擅长种茶(普洱茶)。宗教信仰小乘佛教。布朗人喜跳刀舞,青年人喜跳集体舞“圆圈舞”。口头文学主要有抒情叙事诗。
高山族约40万人。台湾省占82.0%,主要分布在台湾中部山区和台东纵谷。其余分布在福建省沿海城市。无本族文字。高山族聚居村社有公有土地。主要经营农林渔猎业。善雕塑、制陶、编织等工艺。民情豪放,善歌舞,有独特的舞乐形式杵杵乐,妇女手持长杵绕石臼舂米,伴以悦耳歌声。有的还存在蛇动物图腾残余。
撒拉族9万人。青海占97.8%,主要聚居区在海东地区的循化撒拉族自治县。自称撒拉尔,由元代迁入青海的中亚撒马尔罕人与周围藏、回、汉、蒙古等族长期相处发展而成。通用汉语汉文字。宗教信仰伊斯兰教。从事农业,擅长于园艺业。习俗与附近回族相近。口头文学丰富多彩,撒拉族山歌花儿受藏族影响,普遍带有颤音,婉转动听。
拉祜族41万人。云南占99.4%,主要聚居在滇南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等地。1957年改制了拉丁字母形式的文字。擅长狩猎,农业以茶、药、剑麻等的种植为主。传统的芦笙舞,口头文学陀普科(谜语)为群众所喜闻乐见。民间曾信奉大神,清初起大乘佛教传入并流行。
毛南族7万人。广西占98.2%,主要聚居区在桂北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毛南族自称阿难,意思是这个地方的人。80年代中期族名用字由毛难改为毛南。通用汉、壮语和汉文字。主要从事农业,有饲养菜牛(食用牛)的丰富经验。擅长雕刻、编织。热情待客,喜好歌唱。祭祀神灵、祖先的五月庙节是毛南族特有节日。
水族35万人。贵州占93.0%,主要聚居在三都水族自治县。通用汉文字。古时有水书,仿汉字反写,又称反书,仅限于宗教活动使用。水族主要经营农林业。传统佳酿九阡酒。水族文化艺术丰富多彩,喜爱铜鼓舞、芦笙舞、大歌、酒歌等歌舞。妇女喜戴银饰项圈手镯。水族历法以阴历九月为岁首,阴历十一月的端节是水族最大节日。
仡佬族44万人。贵州占98.2%,以黔北道真、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分布较集中。通用汉语及相处较多的其他民族语,普遍使用汉文。主要从事农业。多民间故事、诗歌、谚语,音乐舞蹈优美朴素,“八仙”乐曲富有民族特色。生活习俗与本地汉族相似。
东乡族37万人。甘肃占83.3%,主要聚居于临夏的东乡族自治县。其余分布在新疆、宁夏等省区。是由13世纪进入今甘肃临夏东乡地区的蒙古人与周围回、汉人长期共处发展形成的民族。通用汉语汉文。宗教信仰伊斯兰教。以农业为主,兼营畜牧业。东乡族几乎人人都爱编唱“花儿”,其曲调高亢悠扬。习俗近似居住西北的回族。
锡伯族17万人。锡伯族自称锡伯,为古代鲜卑人后裔。有本民族文字。有的通用满、汉、维、哈语。锡伯族原是游牧民族,后发展农业,兼营畜牧业。民间文学神话传说丰富,锡伯族能歌善舞。爱好摔跤、骑射等民族体育活动。节日与汉、满族大致相同,农历四月十八日是锡伯族人从东北迁往新疆的纪念日,每年都举行庆祝活动。
纳西族28万人。云南占95.6%,主要聚居丽江纳西族自治县。纳西族人早在一千多年前就创造了象形的东巴文字和带音节的哥巴文字,但仅为巫师使用。1957年又创制了拉丁字母形式的新文字。当今也通用汉语汉文。兼营农牧业、手工业务和商业。宗教信仰有东巴、道、佛、基督教等多种。纳西族绘画、雕塑、剪纸等技艺较高。纳西人喜歌舞。传统节日有正月农具会、七月骡马会等。
阿昌族近3万人。云南占99.7%,兼通汉语或傣语,使用汉文。主要从事农业,擅于种植水稻,打制铁器技艺高。阿昌族民间口头文学十分丰富,对歌和象脚鼓舞、猴舞广为流行。工艺美术刺绣、染织、雕刻、银器制作等做工精细。
景颇族12万人。云南占99.4%,主要聚居区在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曾以刻木结绳记事。近代创用拉丁字母形式的拼音文字。民风爽朗、朴实,人们能歌善舞,有的是千人以上的集体舞,伴以鼓乐。过去多信仰万物有灵。男女着装黑色对襟短上衣,妇女围艳丽的围裙,喜戴银饰物。
塔吉克族3万多人。99.9%分布在新疆。主要聚居区在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许多塔吉克人兼通维吾尔语和柯尔克孜语,普遍使用维吾尔文。主要从事畜牧业,兼营农业。宗教信仰伊斯兰教。塔吉克族把山鹰看作英雄的象征。重要节日有春节、古尔邦节等。
普米族约3万人。云南占95.3%,主要聚居区在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1960年根据本民族意愿,统一正名为普米族。原是青甘川边区的游牧部落,后来农业逐渐占居主要地位,兼营畜牧。通用汉文。宗教信仰喇嘛教,崇拜多神,祭祀祖先。普米族能歌善舞,婚丧喜庆都举行对歌。普米族大过年即过春节,届时要举行赛马、摔跤等活动。
怒族近3万人。云南占98.0%,主要聚居区在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怒族人大都使用汉文。主要从事农业,兼行狩猎、采集业。崇拜自然,基督教、喇嘛教等各有所信。怒族人喜歌舞,以此表达喜怒哀乐。服饰特点,妇女耳戴垂肩大铜环,成年男子腰佩砍刀,肩背弓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