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数学学习方法
学习是一个不断温故而知新的过程,每个人的学习方法不经相同,也许我的学习方法不是最好的,但是找到最合适自己的,才最有效的。
课后的复习:我每天课后除了完成老师的作业外,首先是我会把当天的知识回顾一遍,尤其是对作业中的错题要进行整理,把错题摘抄到我的错题本上,把错题原因,解决方法总结一下,再把错题重新做一遍。加深印象。概念性的知识点,做到背熟。做题时,在讲求准确率的基础上,再提升做题速度。草稿本是必不可少的学习工具,即使再简单的计算做好也要在草稿本上演算一下,俗话说好记心不如烂笔头。我一直认为,天才是有的,但是勤奋才是王道。复习完课内知识外,我还会涉及一些比较有难度的题,让自己多见识一下各种各样的题型,这些才能在考试中,不至于遇到难题就慌了神。多练习,多做题,是我致胜的法宝。虽然他不是什么高大上的学习好方法,却是很适合我的学习秘诀。
考前的复习:在考试之前,我一般不会过多的去做题了,只是把错题本拿出来再看看,把没有把握的,或有疑问的题再看看,就休息了。好的精神状态在考试时是非常重要的。
考后的总结:我一般拿到卷子会先是看自己哪错了,分析一下错题,是不懂错的,还是粗心错的,但是一般都是粗心错的,这是我的弱项,还是要加强细心程度。接下来当然还是重要的错题本了,把错题收集在错题本上,按照课后复习里提到的错题整理方法把错题再梳理一遍。最后再了解一下自己的分数在班级或年级成绩里是一个什么档次。这并不是过分在意分数,而是了解自己实力的好办法。俗话话说:知自知彼,百战不殆。知道了差距,给自己制定一个合理的目标,争取下次能到达自己设定的目标,这样才能不断的进步。
这就是我的学习数学的方法,也许我的学习方法不是最好的,但是我的父母经常跟我讲勤能补拙,笨鸟先飞的道理。我相信,只要我勤奋,努力,好的成绩一定是属于我的。希望我的学习方法,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习数学的方法技巧
数学是一门工具学科,数学教学不象其他学科具有趣味性、娱乐性,课堂气氛相对沉闷,所以许多学生对学习数学缺乏兴趣,怕学数学。因此,教师就要通过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逐步诱导学生探索数学奥秘,采取分层指导训练,指导学生运用恰当的学习方法,布置适当的练习等手段,使学生爱学数学,学好数学。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思维能力等。要使学生成为积极的探索者、思考者,必须重视学生“学”的过程,抓好小学生数学学习中“读、听、讲、写、用”的学习。
一、学会“读”
传统教学中,我们往往只强调语文中的读,而认为数学是做出来的而不是读出来的,现代社会已进入信息化时代,要求人们不仅要“学会”,更要“会学”。“会学”的基础当是会“读。”
1.读教材,教材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材料,它是数学课程教材编制专家在充分考虑学生生理心理特征、教育教学质量、数学学科特点等众多因素的基础上精心编写而成的,具有极高的阅读价值。
这里所讲的阅读数学课本,主要是指导学生从各个方面去深入理解课本内容。学生们往往不善于读数学书,在读的过程中,易沿用死记硬背的方法。那么如何有效地读数学书呢?平时应做到:
一是粗读。先粗略浏览教材的枝干,并能粗略掌握本章节知识的概貌,重、难点;
二是细读。对重要的概念、性质、判定、公式、法则、思想方法等反复阅读、体会、思考,领会其实质及其因果关系,并在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以便求教);
三是研读。要研究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研讨书本知识安排意图,并对知识进行分析、归纳、总结,以形成知识体系,完善认知结构。
读书,先求读懂,再求读透,使得自学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得到很好的训练。
1.读标题。要求学生细细体会标题,能提纲挈领地抓住教材的主要内容;2.读例题。在预习时应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读例题,并初步领会解题方法;3.读插图。教师应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本上的插图,使学生更具体、更形象、更准确地理解文字的内容;4.读算式。应要求学生准确地读出算式,弄清算式的意义;5.读结语。要求学生对教材的结语逐字逐句地理解分析,以便准确地把握。
读教材包括课前、课堂、课后三个环节。课前读教材属于了解教材内容,发现疑难问题;课堂读教材则能更深刻地理解教材内容,分析相关的问题,掌握有关知识点;课后读教材是对前面两个环节的深化和拓展,达到对教材内容的全面、系统的理解和掌握。
2.读除读教材外的书刊,学生应广泛阅读课外读物,即如读报也不仅能使学生关心国内外大事,也能使学生关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数学,捕捉身边的数学信息,体会数学的价值,了解数学的动态。
3.读生活,有人说生活是一本很好的书,数学来源于生活,所以也能在生活中找到数学的原型,新课标非常强调数学的生活化,让学生在生活中读数学,找数学,在生活中读到的数学知识有了学生的亲身经历,对他们自身来说往往是印象最深的,而且是最感兴趣的。
二、学会“听”
数学学习中的“听”,主要指听课,它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系统学习知识的基本方法。因为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强而严密的学科,所以,数学中的听相当重要。可能只有一字之差,然而意思却截然相反。数学中的听课不仅指听老师上课,而且包括听同学的发言。
1.听老师上课,主要是听老师上课的思路,即发现问题、明确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的思维过程。既要听老师讲解、分析时的每一句话,更要抓住重点,听好关键性的步骤,概括性的叙述。特别是自己读教材时发现或产生的疑难问题。
2.听同学发言,倾听和接受他人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同学间的思想交流更能引起共鸣。因此,我们的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加强学生的合作学习,特别提倡小组交流,博采众长,在组内活动中可以了解其他同学学习数学和思考问题的方法,加之老师适时的点拨和评价,有利于自己开阔思路、激发思考、澄清思维、引起反思。学会倾听老师和同学的意见,反思自己的想法,有助于发展学生良好的个性,养成与人交流的习惯,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增强群体凝聚力。
三、学会“讲”
新课标提出了综合课程的概念,培养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不仅是语文学习的任务,也是提高数学素养的重要内容,是数学学习的任务之一。数学学习中的“讲”是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重要形式,包括讲体会、讲思路等。课堂上要让每个学生都有说自己想法的机会,可以让学生根据某一问题,独自小声说,同桌之间练习说,四人小组互相说,等等。通过说,训练思维方法;其次,引导学生用简明、准确、规范的数学用语,完整地回答问题,在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判断后,启发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概括出定义、法则或公式,使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1.讲体会,学生通过读教材、读书刊,听上课、听发言后,通过自己的反思,再将自己“读、听”的体会讲出来,可以加深“读、听”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如讲教材内容,讲报刊杂志中的数学,讲课外读物上的内容概要,讲对老师上课、同学发言的看法,甚至讲自己存在的疑问等。在讲同学发言看法的同时,拓宽了评价的渠道和方式,也对知识进行了再学习和思考。
2.讲思路,学习数学离不开解题,但不能为解题而解题,应在解题过程中重视解题思路的讲解,哪怕是错误的思路从中也能吸取经验教训,深刻理解数学概念和原理。以学生的作业作为了解学生学习状况的唯一通道往往掩盖了学生思维的完整过程,是不全面的。通过学生大胆地讲,才能全面反应学生的思想,暴露学生思维的过程,以利于教师掌握准确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计划。
四、学会“写”
数学学习中的“写”是培养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重要形式。它是对“读”、“听”的检验,对“讲”的深化。要指导学生将数学语言转化为数学符号,数学符号是数学语言的重要表现形式,它不仅简洁美观,而且便于记忆和使用;熟练掌握数学中常用的书写格式;会作图,作图包括根据条件作图,解题时将文字语言转化为直观图形。
除通常要完成的书面写(做)作业外,还应包括写数学日记等。
写数学日记通过阅读教材,以及报刊杂志、课外读物和生活中的的有关数学内容,把自己的感想或者内容概要写下来,不求面面俱到,只求日积月累,培养兴趣,提高文字表达能力。
五、学会“用”
数学是一门工具学科,它来源于生活,又要回归于生活。数学是现实世界的抽象反映和人类经验的总结,是构成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知识的学习必须与数学应用有机地结合起来,正如“学以致用”是我们一直所倡导的。从知识的掌握到知识的应用不是一件简单、自然而然就能实现的事情,应该让学生从具体的事物中提炼数学问题,用数学知识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这样有助于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形成,有助于他们学会用数学的理论、思想和方法去分析解决其他学科问题和生活、生产实际问题。真正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
六、掌握科学的方法才是学习数学之道
小学数学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实现高效的教学。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要想达到高效的学习效果,除了教师教学得法外,更重要的是要自身具备一些小学数学学习方法和技巧,这样才能事半功倍的学习数学课程。下面为同学们总结了一些具体的小学数学学习方法,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1、学会主动预习。
新知识在未讲解之前,认真阅读教材,养成主动预习的习惯,是获得数学知识的重要手段。因此,培养自学能力,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会看书,带着老师精心设计的思考题去预习。如自学例题时,要弄清例题讲的什么内容,告诉了哪些条件,求什么,书上怎么解答的,为什么要这样解答,还有没有新的解法,解题步骤是怎样的。抓住这些重要问题,动脑思考,步步深入,学会运用已有的知识去独立探究新的知识。
2、掌握思考方法。
一些学生对公式、性质、法则等背的挺熟,但遇到实际问题时,却又无从下手,不知如何应用所学的知识去解答问题。如有这样一道题让学生解“把一个长方体的高去掉2_厘米后成为一个正方体,他的表面积减少了48平方厘米,这个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同学们对求体积的公式虽记得很熟,但由于该题涉及知识面广,许多同学理不出解题思路,这需要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逐渐掌握解题时的思考方法。
3、总结解题规律。
解答数学问题总的讲是有规律可循的。在解题时,要注意总结解题规律,在解决每一道练习题后,要注意回顾以下问题:本题最重要的特点是什么?解本题用了哪些基本知识与基本图形?解本题用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你做过与本题类似的题目吗?在解法、思路上有什么异同?把这一连串的问题贯穿于解题各环节中,逐步完善,持之以恒,学生解题的心理稳定性和应变能力就可以不断提高,思维能力就会得到锻炼和发展。
4、善于质疑问难。
学启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从有疑开始的,学会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学会创新的关键。著名教育家顾明远说:“不会提问的学生不是一个好学生。”现代教育的学生观要求:“学生能独立思考,有提出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学会学习,应从学会提出疑问开始。学习中要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即增加主体意识,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见解,激发创造欲望,始终保持高昂的学习情绪。
5、归纳总结思想。
在研究一般性性问题之前,先研究几个简单的、个别的、特殊的情况,从而归纳出一般的规律和性质,这种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式称为归纳思想。数学知识的发生过程就是归纳思想的应用过程。在解决数学问题时运用归纳思想,既可认由此发现给定问题的解题规律,又能在实践的基础上发现新的客观规律,提出新的原理或命题。因此,归纳是探索问题、发现数学定理或公式的重要思想方法,也是思维过程中的一次飞跃。
6、掌握记忆方法。
要想学好数学,对老师所讲的概念、定理、公式、法则、重要结论、解题规律都必须记住。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传授记忆的方法。1.理解记忆法。很多数学知识,光靠死记硬背不容易记住。如果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就不容易忘记了;2.分类记忆法。许多数学知识之间往往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如果我们对它们进行恰当的分类,就可以形成一个知识网,记住了一个就记住了一类;3.比较记忆法。对于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通过比较弄清它们的联系与区别,把两个概念组成一对进行记忆,也不容易忘记。
另外,数学中所涉及到的数学学习方法还应是对大多数学生适用的“通法”,而不能是适用于少数个别学生的特殊方法。
总之,学法指导应由“学会”向“会学”发展,从根本上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形成学习的能力,让学生终身受益。
当然,小学生要想学好数学,光掌握这些是不行的,还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和积累,掌握正确学习方法,树立良好自信心,只有这样做,我们才能取得好的学习成绩,才会在学习求知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小学数学学习之小技巧
现在我是一名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想当年我和同学们都还是一群小豆丁,转眼间几年就过去了,我们正在为小升初做准备,所以,我总结了五年级我们所学过的知识的几个做题小技巧分享给大家。
相信很多同学在跑一千米需要多长时间和一分钟能跑多少千米这种题上犯难了,偷偷告诉你们:算这种题不是用除法吗?嘻嘻,被除数和商的单位是一样的。比如:小明一分钟可以跑250米,问跑一米需要多少分钟。这道题问的是时间,商的单位就是分钟,那么被除数的单位也是分钟,所以列式为1÷250。
令一些同学头疼的还是有简便计算。很多人就看着原式不会做。这时候呢就需要按着它的计算顺序来算,差不多算一步就找到简便的方法了,还有一些较短的算式是没有简便方法的,只能硬算。其余的题老师上课时都是讲过的,上课认真听讲也是很重要的。
还有一种题是根据一道算式写出数字相同的算式中的数,这类题一般都是乘法和除法,所以在做的时候要根据需要填数的算式来改变原式,同时要注意小数点的移动。
新课标下的数学学法指导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学法指导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学法指导
内容长期以来,数学教学改革偏重于对教的研究,但是对于学生是如何学的,学的活动是如何安排的,往往较少问津。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方法包括教的方法和学的方法,正如前苏联教学论专家巴班斯基指出的那样:“教学方法是由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运用的协调一致的效果决定的。”即教学方法是受教与学相互依存的教学规律所制约的。数学学习方法指导,简称数学学法指导,是“学会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小学数学学法指导问题是数学教学理论研究和实践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因此,笔者想就此问题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做些探讨。
数学学法更新观念生成性课堂多说克服思维定势比较法线段图法分析法归类法
吴增寿
从时代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潮流来看,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发展和更新日益加速,欲成为新时代的有用人才,必须善于学习、实践和创造。现代教育观念强调以学生为主,要求受教育者不仅是学到什么,更重要的是学会怎样学习。《新课程标准》中也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近几年来,旨在教会学生会学习、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学法指导的研究和实践已是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热门课题,让学生学会学习已经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
学习成绩优秀学生之所以成绩优秀,重要原因之一,是因为他们学习方法比较科学;学习困难学生之所以学习困难,也往往是由于学习方法不当。要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快速发展,教师必须加强学法指导。
一、更新观念、改变教法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而教学的本质是教与学的对立统一关系。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所以要探讨如何进行有效的学习方法指导,首先必须从教师的“教”开始。
1、备课:变备教材为备学生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备教的方法很多,备学生的学习方法少。老师注意到自身要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如语言应简明扼要、准确、生动等),注意到实验操作应规范、熟练,注意到文字的表达(如板书编写有序、图示清晰、工整等),也注意对学生的组织管理,但对学生的学考虑不够。老师的备课要探讨学生如何学,要根据不同的内容确定不同的学习目标;要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指导如何进行预习、听课、记笔记、做复习、做作业等;要考虑到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及总结归纳能力的培养。一位老师教学水平的高低,不仅仅表现他对知识的传授,更主要表现在他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2、上课:变“走教案”为生成性课堂
教学过程是一个极具变化发展的动态生成的过程,其间必然有许多非预期的因素,即便教师对学情考虑再充分,也有“无法预知”的场景发生,尤其当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都充分发挥时,实际的教育过程远远要比预定的、计划中的过程生动、活泼、丰富得多。教师要利用好即时生成性因素,展示自己灵活的教学机智,不能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教案”。要促成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教师要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如果我们的课堂还是师道尊严,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不回答,不予理睬,或马上表现出不高兴,不耐烦,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定大打折扣。因而要让我们的课堂充满生气,师生关系一定要开放,教师要在教学中真正建立人格平等、真诚合作的民主关系。同时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的一言一行,在教与学的平台上,做到教学相长,因学而教,树立随时捕捉教学机会的意识,就必定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活泼有趣,更加充满生机,也更能展示教师的无穷魅力。课堂提问注意开放性。开放性的提问,没有统一的思维模式与现成答案,学生回答完全是根据自已的理解回答。答案一定会是丰富多彩,这可以作为我们教师的教学资源。教师根据这些答案给予肯定、或给予引导,使学生的思想认识在教师的肯定或引导中得到提高。要促进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还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智慧,教师对教育过程的高超把握就是对这种动态生成的把握。
二、活跃思维、改变学法
科学的学习方法,能提高学习效率,能使学生的智慧得到充分发挥,能把知识转化为能力,而拙劣的学习方法(如死记硬背)学习效率低,学生的智慧得不到发挥。所以,如果我们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那我们的教学也就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了。下面就平时积累的几点方法罗列如下:
1、要有好的学习习惯
避免机械性学习,实现有意义的学习。有的同学在学习中重视对知识的机械性、生硬性记忆,其结果是一方面导致对知识掌握程度和效率的低下,另一方面也将严重影响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发挥。现代教学论强调要实现有意义学习,强调理解对知识保持和应用的作用,即我们的目的不是为了记忆而学习,而是为了应用而学习,不是为了对单个知识点的掌握而学习,而是为了实现对知识点间的贯通性理解而学习,这些均需要我们变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方式为“内化”式的学习,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是实现有意义学习的关键。
2、要多说
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引导学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理解数学概念或通过数量关系,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从而掌握最基础的知识,这个思维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样有利于及时纠正学生思维过程的缺陷,对全班学生也有指导意义。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特点组织学生讲。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只满足于学生说出是与非,或是多少,至于说话是否完整,说话的顺序如何,教师不太注意。这样无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数学教师要鼓励、指导学生发表见解,并有顺序地讲述自己的思维过程,并让尽量多的学生能有讲的机会,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说的结果,也要重视学生说的质量,这样坚持下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上好数学课应该尽量地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不能把学生埋在越来越多的练习纸中。例如,口算,现在已经名不副实,多数用笔算代替,学生动手不动口。其实,过去不少教师创造了很多口算的好方法,尤其在低年级教学中,寓教学于游戏、娱乐之中,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其它教材也可以这样做。我们不能把数学课变成枯燥无味、让学生学而生厌的课。在数学课上,教师要引导学生既动手又动口,并辅以其它教学手段,这样有利于优化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也必然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3、克服思维定势的影响,培养求异精神和发散思维能力
“定势”的作用有积极和消极性两种表现,我们应该利用“定势”的积极性作用,克服“定势”的消极性影响。在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过程中,既要培养解决类似问题的“定势”,形成知识迁移的一般性规律和方法,又要形成在遇到用习惯方法难以解决的有关问题时能够从其他角度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形成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的意识与能力,这也是培养知识迁移能力的重要要求。知识的迁移要求对知识呈现的情境和知识转换要灵活处理,而不是生搬硬套。如果变换的问题样式和情境无法被吸纳人认知结构或已建构的认知结构无法同化这个问题,便要求我们对这个问题进行再处理,再变换或尝试与另一认知结构对接,形成从不同角度分析、迁移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4、学会用正确的方法听课
不是上幼儿园就开始听课了吗?谁不会听课呢?但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用正确的方法听课,这就导致学习效率差。
首先、做好课前准备,包括心理上的准备、知识上的准备、物质上的准备、身体上的准备等;
其次、要专心听讲,尽快进入学习状态,参与课堂内的全部学习活动,不要只背结论,数学概念的形成一般来自于解决实际问题或数学自身发展的需要、教材上的定义常隐去概念形成的思维过程,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数学概念的建立过程,这不仅可使学生理解概念的来龙去脉,加深对概念的理解,而且有利于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第三、学生还要及时做好各种标记、批语,有选择地记好笔记。
第四、要指导学生一定要养成先看书后做作业的良好习惯。现在学生的通病是仅仅把教材当做一个习题簿子,做作业用到它,而后就放置一边。这是一个很不好的习惯。要指导学生在做作业之前一定要认真地阅读例题,结合教师课堂讲授,把知识梳理一遍,之后再去做作业,就会少走弯路,既保证了作业质量,又做到了充分的巩固、复习。
5、课外学习
课外学习能有效地使课内所学知识与社会生产实践、生活实际密切地联系起来,帮助同学们加深对课内所学知识的理解,扩大文化科学知识的眼界,拓宽思路,激发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培养自学能力与习惯,增长工作才干。这也就是常说的:“课内打基础,课外出人才”。但课外阅读要有教师的正确指导,才能避免滥读,费力不讨好。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另外,还要教会学生一些数学方法。如,比较法、线段图法、分析法、归类法等等。指导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除了上课的潜移默化外,还有如,讲授式、交流式、辅导式等等。
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总之,对学生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要力求做到转变思想与传授方法结合,课上与课下结合,学法与教法结合,教师指导与学生探求结合,统一指导与个别指导结合,建立纵横交错的学法指导网络,促进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浅谈小学数学教育
小学数学是一个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基础,关系着学生未来发展的学科,同时也是学生未来深造的有力根基。本文就小学数学教育中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
小学数学教育;方法
目前小学数学教育模式仍过于传统,制约了小学教育的创新发展。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只看重书本上所描述的“死”的东西,却没有重点培养学生的能力,致使学生往往得到了知识却没有解决问题的能力;目前教育中存在的令一个弊端就是,教师仅重视学生智育的发展,却忽视了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在课堂上,教师会将课堂时间安排的很满,阻碍了学生自我思维发展,学生接受知识十分的被动,同时教师不能够结合实例来传授知识,知识似乎是强加在学生的头脑中的,即使学生储备了知识,却失去了自我学习的能力。严重阻碍了学生个性化思维能力养成。
作为日常从事课堂教学的教师来讲,必须要按照新课标新要求,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在教育过程中,不仅要着重于智育的发展,同时还要发展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学生全方面的素质能力,让学生不仅能够收获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要能够结合实践,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为以后深造提供坚实的基础,我们在具体到实践的教学活动中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孩子在少年时期,对任何事物都充满着好奇,具有探索知识的潜质,因此在小学阶段,教师必须适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也要改变教学方式,提倡活动式、启发式教学模式。另外,在教学活动中,要解脱孩子的思维空间,使其能够运用所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更多的接触自然,进而激发学生的求知的兴趣,实现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丰富学生的知识面。
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来讲具有重大的意义,自主学习能力能够让学生自我拓展知识空间,自我学习能力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思考能力的基础,有助于学生能够探索出属于自己的学习方式。自学能力的养成能够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所获得的东西要比书本上获得的更为丰富。教师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研究数学智慧分析数学方法,能够让学生真正懂得如何去学习,去思考。
为了在数学教育中实现我国培养全方面人才的目标,教师要解除传统观念的限制,开辟出新的教学之路。在现代教学中,教师要改变学生在课堂中的所扮演的角色,要从传统的被动听讲,转变为主动参与,让学生成为教学课堂中的“主角”。教师要开辟学生的思维空间,在课堂上要善于引导学生的思维,积极让学生展开互动,在课堂上对于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要做出正确性的引导式作答,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让教师明白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弊端,按着我国新课标的标准,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对于一个数学问题的解决,教师要运用多种方法方式予以解决,同时留下伏笔,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思维空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留下一定的时间与学生展开互动,提倡学生对课堂上所讲述的教学内容进行激烈的讨论,提高教学效果。教师要积极学习倡导先进的教学理论,并将先进的教学理论应用到实际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切实的掌握学习方法,要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向学生展现学习过程,显示学习方法的透明度,使学生在探求新知识的同时,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
传统的“应试教育”中的“考试制度”早已经不适合对当今学生进行很好的评价,构建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评价体系是综合评定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基础。长久以来,“应试教育”模式严重的制约了学生个性化多方面发展,让学生认为“考试分数”才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唯一标准,统考升学的模式让教师无法合理的对学生展开真正的素质教育,因此,要培养出个性化多样化高素质的人才,必须要改变教学活动中的教学评定,即从单一的考试评定方式变成从学生日常学习中多方面多角度入手,以多样化的指标来对学生进行全方面的评定;也要改变单一笔试的考评形式,要实现笔试、口试、面试、操作、解决实际问题等相结合的综合性考评形式,同时在进行学生中和评价排名时,要将考试分数作为参考内容,要根据学生的日常表现以及对知识的运用能力,思维的灵活度等多方面作为评定的主要内容进而提升学生的多方面能力。
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便于更好地去服务生活,应用与生活,达到学以致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既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结果,更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因为,只有学生经历了获取知识的过程,才能更好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从而体现出数学的价值。为此,我注重多方面的结合,以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运用知识。
1.与实践活动相结合
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与具有生活实际背景的数学实践活动,这样做不仅可以巩固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又能开阔学生的数学视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体验数学的实践性。通过活动,提高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在数据整理中,获得了更多的信息,同时,班内汇报交流过程,也是数学交流提高的过程。
2.与生活问题相结合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学中,教师应该努力发掘出有价值的练习作业,让学生在现实中寻求解决方案。”数学练习要引进相关的生活问题,使学生学用结合。
3.与课外活动相结合
课外活动对于知识的掌握、理解和熟练应用起着重要的作用,任何知识只有亲身体验,才会理解深刻,运用自如。所以,要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还要加强课外活动。例如:教学“观察物体”后,我有意识地让学生到学校大门的内外两面进行拍照,体验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物体的形状是不一样的。这样做加强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体会到了解决问题是一种享受。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育中,要改变现有的教育理念及方式,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标。在实际教学活动展开的过程中,要着重于对学生学习兴趣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让教学课堂成为学生与老师,学生与知识互动交流的平台。同时要积极倡导现代先进的教学理论,让学生真正的了解到小学数学的功能和价值。提倡学生个性化的发展,拓展学生广阔的视野,培养学生对社会自然的感知力,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使学生能够自觉主动、灵活的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中来,获取更多的数学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的教育
做好后进生转化,是广大教师常抓不懈的工作。可有时又成了人们喊的口号。在一个班级真正能让一两名学生后进转先进绝非易事。需要教师认真的观察、分析、座谈、鼓励付出常人难以付出的劳动。而后进生转化工作应从草根抓起。
今年教二年级,天真的孩子们如同一张张白纸。如何在一张张白纸上绘制他们喜欢的颜色、书写辉煌。记得在开学不久,一名女同学悄悄的告诉我:某某同学让我给她明天请假就说她病了。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这个孩子要逃学。悄悄的找到她问其原因,小女孩怯怯的说:“我笨,啥都不会。明天不想来了。”听后我为之震惊,一个六、七岁的孩子就承认自己笨,开学不到一个月就想要逃学,祖国的花朵还没有开就要枯萎了!如果是我的孩子我会怎么办?一种强烈的教师责任感驱使着我,看看你到底有多笨。
第二天把她从最后一桌调到了第一桌,从此这个孩子成了我特殊关注的对象,上课观察他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找其座谈、到家家访。总结出学困原因如下。
1、学前基础差。部分学生一百以内的加减法能口算,而她五以内的加减法数手指都困难。
2、上课不听讲。倾听是现代公民应具备的一种能力。要学会倾听、善于倾听。我曾经做过一个实验,课堂上让学生看黑板,大多数学生抬起了头。提高声音再说一遍看黑板,还有几个人没反应。用教鞭敲一下桌子,会把他们吓一跳,不知干什么
3、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丢三落四。上学前不检查书包,书本无序排放,用时找不到。上课爱搞小动作。自习课不知自己该干什么,没主见。胆小,不会的从来不问。
4、父母不在家和爷爷奶奶在一起基本上不做家庭作业。
找到了病根就要对症下药,通过几个月的努力孩子有了实质性的变化。孩子的脸上有笑容了,课堂中善于表达了。见到师长主动打招呼,课下和同学们玩的很开心。成绩从原来的二三十分上升到七八十分。
也许不是那名同学悄悄告诉我我真的要误人子弟。孩子是无辜的,教师更应该多一些爱心。
辅导孩子数学必备方法
打基础的方法
1、学数数
学计算之前先学数数,这谁都知道,但是利用多种数数形式来为计算打基础,却被相当多的父母所忽视。不少父母在孩子会唱读1~100之后就认为孩子已学会了数数,而可以教计算了,但实际上孩子并没有真正建立数的概念,也没有真正掌握计数的技巧。
数数的内容其实很多,除了要建立数的一对一的概念以外,还要包括多种数数的技能,主要形式有:
①N加1,即按递增1的顺序正着数,这是学N加1计算的基础;
②N减1,即按递减1的顺序倒着数,这是学N减1计算的基础;
③数单数,建立奇数概念;
④数双数,建立偶数概念;
⑤逢10数,建立进位概念;
⑥逢5数,将5作为一个基本单元,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数数技能,因为在提高数数和计算技能方面,5的重要性仅次于10。
2、计算N加1,凡是能正着依次数数并理解其含义是依次递增1个的幼儿,都能轻而易举地学会计算N加1,包括10加1、20加1、99加1乃至100加1。
3、计算N减1,凡是能倒着数数并理解其含义是依次递减1个的幼儿都能学会计算N减1的题,包括11减1,21减1、100减1乃至101减1。
4、整10相加或相减,如10加10、20加10、……90加10,凡是会逢10数数并理解其含义是依次递增或递减10个的幼儿都能很容易地学会。
5、整5相加或相减,如0加5、5加5、10加5乃至95加5,凡是会逢5数数并理解其含义是递增或递减5个的幼儿,掌握起来并不难。
6、计算10加N,包括10加1、10加2……10加9,幼儿一旦理解10加几就等于十几,不仅能快速运算10加N,还能推广至20加N、30加N乃至90加N。
7、两个相同数相加,包括1加1、2加2……9加9,对于会数双数的幼儿,当发现两个相同的数相加后的结果都是双数时,便会很容易地学会运算这类题。教学实践发现,幼儿普遍对两个相同数相加的题有自发的关注与兴趣,因而幼儿对这组题的掌握往往要先于10以内非N加1的题。
8、计算两数之和等于10的题,包括1加9、2加8、3加7、4加6及5加5,这组题的熟练与否对于进行10以上的运算是至关重要的。
9、口算(20以内),当幼儿已掌握了上述技能之后,就可以做20以内的口算题了。父母应注意提醒幼儿学会运用已掌握的计算技能来推算其它题,如由2加2等于4而推知2加3等于5,由3加7等于10而推知3加6等于9,9加9等于18而推知9加8等于17,等等。
10、竖式笔算(100以内),口算100以内的数即使是对学龄儿童也是不容易的,可是列成竖式之后,凡具备上述技能的学龄前幼儿稍加指点即可完成运算,因为一道两位数相加的题列成竖式后实际上就变成了两道一位数相加的题。目前,5岁左右的幼儿都在幼儿园里学会了书写阿拉伯数字,因而这个年龄段的幼儿进行独立的竖式运算是完全可能的。
编故事的方法
我在教孩子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的时候,经常编一些小故事,让孩子参与其中,不知不觉孩子就学会了运算。而且,每次孩子都对这种小故事表现出非常浓厚的兴趣,学起加减运算来非常轻松。
比如,学习8的加减法,我编了一个这样的小故事,其中经常和孩子互动一下,互相提问,甚至让孩子把故事编下去:
小猴子要买8个苹果送给奶奶。它来到市场上,看见红苹果挺诱人的,绿苹果也挺好的,于是,这两种苹果它一样买了几个。(红苹果买5个,绿苹果买几个?)
小猴子拎着装了8个苹果的框高高兴兴地往奶奶家走去。路上同小猪撞了一下,结果撞掉一个苹果,它们都不知道。(这时还剩几个苹果了?)
小猪是小猴子的好朋友,见到小猴很高兴。小猪说口渴了,小猴子就给小猪一个苹果解渴。(这时还剩几个苹果?)
看到小猪吃苹果吃得津津有味的,小猴子也想吃,于是它也拿了一个苹果吃了起来。(这时还剩几个苹果?)
突然,背后响起一声狮子的吼声:“吼——”不好了,狮子看见小猴子了,快跑啊!小猴子拎着框使劲往前跑,框里的苹果噼里啪啦地往外掉。
好不容易跑到奶奶家了,狮子也没有追来,小猴子终于松了口气。小猴子把苹果送给奶奶,可是它往框里一看:“咦?怎么只剩下2个苹果了呢?”
奶奶听完小猴子讲的途中的遭遇后,哈哈笑了起来。奶奶对小猴子说:“你来了就是最好的礼物了!”
就这样,故事讲完了。讲的过程中我还不时让孩子算算还有几个苹果,而后面的遇到狮子的事情也是孩子自己编出来的。整个过程非常轻松,既让孩子开拓了思维,又达到了学习的目的。
凑十法
凑十法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本思路。运用凑十法能将20以内的进位加法转化为学生所熟悉的10加几的题目,从而化难为易。例如9+5,将5分成1和4,因为9凑十缺1,所以要分出1。所以9+5,就分解计算9+1=10、然后10+4=14,所以,孩子要牢记“9要1”、“8要2”、“7要3”、“6要4”、“5要5”凑十法简便易行,思考过程有“一看(看大数),二拆(拆小数),三凑十,四连加”
应该是用破十法:12可以分成10和2,用10-9=1,再用1+2=3,所以12-9=3
在教学中,我深有体会,低年级数学教学,使学生学好“两法”非常重要。“两法”即“凑十法”和“破十法”。凑十法是几和几合成十;破十法是从10里面拿出几还剩下几。
比如:教7+8=15有两种算法。一种是一个一个地加,算式:7+1+1+1+1+1+1+1+1=15,或8+1+1+1+1+1+1+1=15,这种方法对于接受能力差的学生不错,但这样加太繁,又浪费时间,多数同学都不适用。而凑十法就简便多了,方法是想8和几或7和几合成十(8和2、7和3),那么从7里面拿出2,7拿出2还剩下5元,或从8里面拿出3,8拿出3还剩下5,算式:8+2=10,10+5=15;或7+3=10,10+5=15。
教几加几等于十几,只要教会学生想几和几合成十,从几里面拿出几还剩下几,那么10加几就等于十几。
又如:教15-9=6有四种算法。一是用数数方法,一个一个地减,算式:15-1-1-1-1-1-1-1-1-1=6;二是用“平十”的方法先减5,再减4,算式:15-5=10,10-4=6;三是用“想加算减”的方法,想9加几等于15,15减9就等于几;四是用“破十法”,即把15分成10和5,10-9=1,1+5=6。几法比较,我觉得“破十法”最管用。第一种数数法太繁,浪费时间;第二种“平十法”先减5,再减4,因为这个“平十”不固定,有时是5,有时是6,有时是4……中间这个几和几合成9或几加几等几也就不固定,对于接受能力差一点的学生不好学;第三种“想加算减”就更难了。
我认为“两法”既好教又易学。因为“凑十”只有五组:1+9、2+8、3+7、4+6、5+5,我把它当成5个生字词来教给学生记,而1+9、5+5都比较容易记,剩下3个也不难,课前经常反复练习,师:1和9,生:凑成十;师:2和8,生:凑成十;师:倒过来,生:8和2凑成十;师“3和7……这样久而久之就能熟能生巧,所以教十几减几时,只要让学生懂得十几可以分成10和几,10减几剩下几,几十几=几就可以了。好几个接受能力较差的同学学了“两法”后,作业基本独立完成。如:12-7,他们很快就能说出:“10-7=3,3+2=5”13-8呢?“10-8=2,2+3=5。”从这些差生转化来看,教好“两法”非常重要。
而“两法”既互相联系,又互相转化,学生只要掌握“凑十法”,“破十法”也就容易了,但愿教低年级数学的老师都能教好学生学好“两法”,“两法”对提高教学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
儿歌法一加九,十匹小马骝;
1+910匹小马骝
2+810只老母鸭
3+710只小公鸡
4+610个小皮球
5+510只大老虎
6+410只水彩笔
7+310根小竹竿
8+210只小白鹅
9+110架小飞机
小学数学教育
数学是美的,数学之美充满了整个世界。由于它的结构完整、图形对称、布局合理、语言表达简洁,无不体现其美的因素。就连数学家罗素也认为:“数学不但拥有真理,而且也具有至高的美”。因此,我觉得数学教学应当激起学生对数学美的关注,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爱.
“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同样在数学中不是不存在美,恰恰是缺少发现。在复杂的数量关系、代数式、几何图形之间,培养学生的丰富想象,寻求数学的“形态美”。作为数学教师,一定要正确地使用好教材,维护神秘的数学美对学生产生的感染力是巨大,当学生引起对某一数学现象突发奇想时,要积极鼓励,不要简单地认为那是想入非非,或许他有着独特的理解。只有这样我们的数学教学不再是那样抽象难懂,枯燥无味了。
一直以来,我总在思考如何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如何使他们能够在课堂四十分钟内尽可能地保持注意力的集中。尤其对于我们初中学生来说,要始终认认真真地集中注意力学习,再加上教学设施不够丰富,只能靠黑板、粉笔、多媒体来开展教学的环境,这真是一个头疼的问题。
然而最近我的一次连续性实验,却取得了我意料之外的效果。那天在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时,我尝试着在班中四个小组里展开竞赛,学习解题方法、解题步骤、解题格式、解题思想等各方面,只要做得出色,都可以得分,类似现在流行的益智互动类电视节目,最后算出总分,宣布赢得比赛的小组,胜出的小组可以得到老师用红印章印出的五角星。第一次比赛后,我觉得效果不错,随口说了下一课我们继续比赛,谁知孩子们兴致勃勃,没有赢的小组争相说下一次一定要获胜。
于是我在学习后面的3节内容时,都采用了这样的办法,说实话,我也没有偏向于哪个组,巧的是,四节课下来,正好每个组都胜出了一次。我曾担心哪个组实力太强,会连续赢,这样会使得别的小组失去信心,那我的“好方法”也就落空了。可喜的是,不需要我的“暗箱操作”,孩子们居然能够打成平手,我也为他们高兴。
当然,这样的比赛肯定也存在着问题,我想,我将继续这样的尝试和探索,在不断发现问题的同时,多去反思,争取能够总结出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为真正提高课堂效率走出一条不错的路子。
在布置家庭作业时,我对同学们说:今天的家庭作业其中一项是,回家用刀片把一块橡皮切成两个小立方体,在每个面上分别写上1、2、3、4、5、6,明天带来,上课用。马上有许多学生问:是不是做成搓麻将的骰子那样。
师:是啊。
生:做成搓麻将的骰子我爸爸要批评的。
师:你必须跟家长讲清楚,投骰子的过程中也有数学知识。你也可以让你的家长看我们的数学书上的图示,这样你的家长就不会批评你了。
生:那我们拿家里搓麻将的骰子可以吗
师:可以。
本来我觉得这次回家作业也并不特殊,就是学生自己做两个小立方体或者从家带两颗骰子。但学生与平时不一样的提问,倒让我觉得很奇怪。对学生来说一些生活中的数学难道离他们那么远吗?在小时候他们都没有用骰子进行加减法练习吗?难怪去年的24点练习,有些学生始终不肯拿道具来。
第二天,我给学生的题目是两颗骰子同时投掷,每次朝上的两个数字的和,可能是哪几种情况?其中可能性最大的数字和是几?要求两人一组,每人投掷50下,最后通过统计,得出结果。学生全部精力投入到这个数学活动中去了。
数学教学必须在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学具的活动过程中学习数学。正是这样的一座桥梁,利用操作材料、操作活动的特点,变教数学为学数学。使用可操作的教学材料,便于学生想象生成数学知识的现实情境,使学生获得建立概念、探究规律的机会和途径。学生的操作活动,又使以往一人演示众人看的被动接受式学习转变为人人动手实验的主动探索式学习。充分利用这些有利因素,可以真正实现由讲懂、教会向弄懂、学会的转变。操作、游戏类型的数学,学生是非常感兴趣的,并且通过操作培养了学生多种能力,我将坚持这一做法。yanjg
数学辅导方法
我国普通孩子上一年级的平均年龄是8岁,照理来说七八岁孩子的大脑发育的程度应该都是相差甚微的,可是为什么就会出现有的孩子每次数学考试都能拿100分而有的孩子却经常不及格的情况?家长们经常热衷于讨论,小学一年级数学辅导方法。今天我就来全面地为大家提供一些科学的小学一年级数学辅导方法。
1.重视孩子的大脑发育
美国哈佛科学家指出我们大脑发育的程度有20%来源于在落地之前,也就是胎教;而此后孩子智商的形成的关键时刻主要是在3岁之前以及3岁到8岁这个时候。中国地区很多父母都不重视胎教,应该说大多数父母都没有胎教的意识。原因一是父母都太忙了,有的母亲在怀孕期间依然要忙于工作,其实正常的做法是应该在怀孕期间多做做瑜伽以及每天定时播放一些优美的钢琴曲,这些做法都有利于孩子之后性格与智力的发展。
但是并不是说如果没有做好胎教,孩子的智力就一定会低下。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智商”是相差无几的,而造成学习成绩不佳的原因应该是每个孩子思维方式的不同。孩子的思维方式受到环境与遗传的因素影响最大。为什么中国人如此热衷于买个豪华大房子呢?除了对家的眷恋文化之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父母希望将来自己的孩子能够在一个宽敞明快的环境中自由地玩耍。
研究表明居住环境局促,光线不足等因素不利于孩子大脑的发展,容易让孩子的大脑受到限制,因为现实生活也会作用于意识。如果实在没有办法为孩子提供一个大房子,父母在平常有空的时候应该多带带孩子到附近的公园或者郊外上玩耍,让孩子的大脑大量接收外界不同事物的刺激,有利于孩子大脑的健康发展。
2.数学学科的特点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要求孩子们站在理性的角度上认识数字的美妙。一年级的小朋友大多是刚刚离开了父母的怀抱,被迫地融入进班级这个大家庭中。许多孩子对于新环境的适应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在这一方面一样会导致孩子的数学成绩不佳。对于孩子的学习呢,父母应该明白小学前半阶段应该注重孩子学习兴趣的培养,而不要过多关注学习成绩。
数学是基础性很强的学科,之后每一学期的课程可能都是环环相扣的。如果基础没有打好就有可能造成之后数学成绩一蹶不振的局面,所以家长们在一年级的时候就要注重孩子的数学基础,要保证孩子每一节课都能听懂老师讲得具体知识点,考试的时候对于基础性的题目不能够全部不会。至于是95分还是98分就不要过多纠结了!
3.避免用命令式的口吻与孩子说话
家长们在跟孩子讨论学习的时候避免使用命令的口吻,比如说“快去背书”,“快去学习”这样的话尽量少说。因为孩子目前对于学习还很陌生,不要用强制性的方式来增添孩子对学习的厌恶程度,科学的说法应该是:“现在八点钟了,我觉得你看动画片三十分钟之后,8点半可以考虑去看看书,你觉得这样可以吗?如果不可以你可以跟妈妈谈谈。”多多尝试用反问的句子去刺激孩子的大脑,培养TA独立思考的能力。
4.学会在生活中辅导孩子的数学思维
(1)多陪陪孩子,一年级的小朋友都还不满十岁,需要父母与其他长辈的陪伴,学习虽然是孩子自身的思维习惯,但是外界的作用力也是非常大的。比如我们在陪孩子玩各种游戏的时候,可以有意识地教育孩子加法跟减法,让她学会养成自己的计算能力。这样一样孩子学习的数学也可以运用在生活中,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孩子的联想能力。
(2)适当地给孩子一些鼓励
许多父母觉得孩子不听话是要打得,只有挨打才能真正记住自己犯得错误。在此我不提倡父母体罚,但是对于孩子屡教不改的毛病,比如盗窃或者说脏话等严重影响其成长的行为,父母们可以采取适当的方式吓唬吓唬孩子,但是真正优秀的父母都是一个唱黑脸和一个唱白脸的,这样才不会给孩子的心里造成阴影伤害。
在人力资源学的研究发现对于惩罚迟到的员工远远比不上奖励早到的员工来得更巧妙,这样的例子也在侧面说明了“奖励”对于激励人前进的重要性。尤其是对孩子那么稚嫩的心灵而言,如果想要激励一年级的小朋友好好学习数学,可以采取奖励他的办法。比如给它买一块他爱吃的蛋糕,喜欢的玩具等都是非常好的鼓励方式。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大多数中国父母爱犯得毛病就是经常提到:“别人家的孩子!”不要动不动就把自己家的孩子与别人家的孩子进行比较,父母要学会尊重孩子内心的想法。平常可以多看一些儿童教育类的书籍,目前在信息流通如此便捷的时代,大家可以在网上查阅相关的教育视频,或者是上一些教育网站来浏览学习,比如知者社区就是一个非常受欢迎的知识论坛。家长们要想给一年级的孩子辅导数学,首先要学会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怎样教好数学
打开一年级的数学教材,给我的印象是:它就象是一本卡通故事书,每一课学习内容、每一道练习题都可以用一个小故事来把它表达出来,并把知识融入到学生的生活当中,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光靠一支粉笔和一张嘴来教学是不行的。在实际教学中,我除了运用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教学以外,我还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初步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生活,用数学的方法去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还要注重学生独立性、互动性和创造性等方面的培养,怎样才能使学生愿意学并学好数学呢
1、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刚入学的一年级孩子,大部分都受到学前教育,所以说,他们对数学并不是一无所知,但对于学习数学的兴趣却是不尽相同的因此,在上第一节数学课《生活中的数》时,我先让学生观察他们新的学习环境——教室,让他们寻找教室中的数,又领学生到校园进行参观,寻找校园中的数,然后告诉学生:“这就是数学,其实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使学生对数学逐渐产生了亲切感。
2、有意识创设活跃的学习氛围和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好玩”是孩子的天性,怎样才能让孩子在玩中获得知识呢?我针对每课不同的学习内容,编排设计了很多不同的游戏、故事……如:在上“认识物体和图形”一课时,我让孩子带来了许多物体和图形,先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介绍自己带来的物品,后放到一起数一数,看看每种物体、图形各有几个。这样不仅使学生认识了数,还为以后的分类课打好了基础,更培养了孩子的合作学习习惯。再如:上《认识钟表》一课时,先让学生再让学生观察钟表三兄弟的不同长短,后让学生戴上12个数字头饰,进行模拟表演,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自编、自演故事,真正使学生在“玩”中获得了知识。
3、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大家都知道本册数学教材的练习题中,有很多题的答案都不是唯一的这就需要我们抓住时机,鼓励学生多动脑筋,勤思考。刚开始,当我问道:“谁还有不同的方法?”时,很多学生的表情都很茫然,所以这时,只要有学生能通过思考来回答问题,不管他答对与否,我都给与相应的鼓励,表扬他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当我讲《9加几》这一课时,大多数学生都能运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题目。这时候有一个同学说:“老师我不是这样算的”“那你是怎样算的?”,他把算法说出来以后我当时特别高兴,就借机说:“你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棒极了!”并奖给她一个“智慧果”。然后,我对其他孩子说:“其实算法很多,谁还能做一个爱动脑筋的孩子?”经过这一启发,学生的思维顿时活跃起来,最后一直深挖到根据衣服、袜子的不同颜色来列算式,甚至更有的学生列出了连加算式。从这以后,在每每拿出一道题,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去寻找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可见,只要我们能适时抓住机会,并加以正确引导,相信孩子们是有潜能可挖的。
4、培养孩子的生活实践能力许多孩子在入学以前就会做100以内的加减法,但是如果把它们拿到具体的生活实际中来就不是那么尽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0下载券365人已下载下载还剩2页未读,继续阅读如人意了。数学如果不能与生活有效地联系起来,那就失去了它本身的意义。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孩子的生活实践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如:上完《认识人民币》课以后,布置学生到书店、超市等地方进行调查,看看它们是什么价钱把它记下来,之后又让学生带来了各种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叫学生扮演“商场小经理”和“顾客”把各种物品按自己的想法买下来。这样,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把数学真正融入到现实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