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个人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教师如何提高语文成绩方法
语文考试是对语文综合素养的考察,因此想要提高语文成绩需要很多原因。面对基础较差,后进生较多的情况,我们要努力的想办法弥补不足,尽可能寻找提高成绩的空间。
结合近几年的教学,我作了如下反思:
一、抓基础
试卷第一部分积累园是得分的关键,这一部分题目,都是书本上的基础知识,看似简单,但是往往涵盖面比较广,涉及到读音、字形、词语、课文内容和语意连贯等内容。学生如果对课本知识掌握扎实,这一部分可谓是一个得分点。因此,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就要使学生掌握扎实,在复习时就可以明确提出要求,力求每位学生能“拿下”这几题,要有得“满分”的观念。要达到这一目标,就需要学生规规矩矩地写好每个字,认认真真地用好每个词,反反复复地推敲每句话,强调基本功的磨练,打好坚实的基础。如:课文内容,古诗文连线,学生每天要养成背一背,记一记的学习习惯,在熟记的同时别忘记学会书写。课本要求和课外相结合,以书本要求背诵的篇章为主线,多方涉猎,积极储备,拿稳这些分数应该不成问题。
二,狠抓阅读的训练
在一方面,我觉得重在平时,老师在讲授新课、复习和试卷讲评时,始终要抓住这些基本阅读能力加强对学生进行训练,提高学生默读速度能力,学生能自己概括的问题,让学生自己概括,在做题时看准题目。抓主干回答。如果学生掌握了这些基本阅读能力,相信也会有一定的帮助。在这方面我做的也不够好,需要向各位老师请教。
三、写作
写作:写作分值比较大,得分也相对容易。我们发现语言优美、段落清楚、书写认真的文章很受欢迎。因此,我们的作文训练,一定要让学生知道作文规矩,将重点引导学生对语言的锤炼,重点帮助学生丰富作文素材上。可以利用好每周练笔、摘抄这种形式的作业,帮助学生积累材料,锤炼文笔。
语文的提高的慢慢来,不会像数学英语那样立竿见影。是很缓慢的过程。总之,只要我们认认真真、扎扎实实,注重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们的教学就会有较强的针对性,效果也会比较好。
我用过的复习方法:
1、建立复习单元知识树,注重单元与整体的把握。以小组为单位,梳理整册知识,学生会更系统的掌握知识,对复习很有帮助。
2、分层作业:我们班学困生多,影响合格率,很难下手,只能提升优秀率。在复习时,家庭作业通常分ABC三组布置,A组重在培养能力,以做题训练为主。B组以较简单练习为主,如理解句子、写课文收获等,C组重点在词语,课文内容等基础知识的掌握。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做作业,缩小了难度,也愿意做。效果还可以。
3、复习积累本。在时间充足的情况下,可以采取这种方法。带领学生把词语句子等书上所有的知识点进行分类整理。每天拿出部分时间对整理的知识进行复习。以前我用过一次,效果还可以。但后来时间比较紧,就没坚持。
如有不当之处,情老师们批评指正。
这几年的社会成绩忽高忽低,在提高社会成绩上,我也没有什么好方法。浅显的谈一点看法吧,我觉得社会在复习的时候非常关键。在复习题目的选择上,要广泛,可结合时事热点选题。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另外,练习也起着一定的作用,在学生练习时,明确要求,强调答题的格式,方法,注意书写认真等,在练习中养成好的习惯。
教师高质量发展个人心得体会
20xx年5月12日,我有幸参加了学案导学教研学习。我从中学到了很多理论知识,进一步感受了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学案导学这种授课模式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主动获取知识,由“学会”变成“会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一、“学案导学”要求教师着力提高三个方面的能力:
一是“课堂公关”能力。教师必须在“导学案”的辅助下,在教学中激励、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通过创设宽松氛围、表扬闪光点、小组竞争、个别座谈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树立“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我参与,我快乐,我提高”“我的课堂我做主”等思想,实施“三先”:题目让学生先做,问题让学生先想,答案让学生先说。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是“教学导演”能力。在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导学案”,为学生创造表演的舞台,让课堂充满魅力。教师必须减少语言密度,精讲教学重点,必须根据教材内容,灵活使用教学手段,做到寓教于趣,寓教于情,使学生始终处于学习的亢奋状态。
三是“指导催变”能力,让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要求每个备课组选定一名首席学法指导教师,开展经常性的集中学法指导,在每周固定时间组织班级开展学法交流活动,为自主学习提供方法保障。
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彻底抛弃以往那种“不讲不放心。老师在讲台上自我陶醉,学生在下面浑浑噩噩。老师只为自己完成教学任务而不关心学生学的情况”等种种传统做法,不包办,不搞一言堂,不要认为课堂上多讲几个题就是课堂容量大了!要切实注重学生的“思维容量”、不要认为喧嚣的课堂气氛叫“活跃”,要切实注重学生的“思维活跃度”。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给每一个学生提供表现成功的机会。
二、学案编写至关重要
学案的编写是整个导学过程的最重要的环节,要求老师对教材要有很深层次的理解、对知识点要正确地把握、对学生的“学情”即“认知程度”要有足够的了解,在做到以上几点的基础上,教师才能进行学案的编写。在突破某个知识点时,以往“教案”无非就是知识点的简单罗列,然后“灌”给学生。而“学案”的不同点就在于,把新知识点“问题化”,就是把新知识点拆解成学生可以通过思考就能解决的“小”问题,每个小问题点解决后,新知识点即所谓难点的解决就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事了。
一篇好的学案,应能充分体现导学的功能,把知识问题化,即通过学案能引导学生更好地去阅读课本,带着问题去主动思考课本知识,有效地参与学习过程,最大程度的还原科学发展的过程,有利于学生养成发现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此可见,学案的实施,看似老师在课堂上讲得少了,变“懒”了,实则不然,课下需要根多的付出才能达到目的!倒是原来的“满堂灌”,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懒”了。
三、课堂上的具体操作
课堂操作要避免两个误区:一是单纯放手让学生自学,教师不管不问,“放羊式”。二是学生预习后教师再逐一讲解,对答案,“灌输式”。教师应该根据学生自主探究的信息反馈,有目的地运用导语、演示实验、归纳总结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对疑难信息适时点拨引导,对难度较大的倾向性问题给予精讲,要画龙点晴,以实现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和难点的突破,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准确把握学情,进行二次备课。
另外,在课堂上比较常用的一种模式就是“兵教兵”,这种模式在讲评课及复习课中比较实用,“兵教兵”抓住了学生出错后急于纠错和学生乐于讨论,喜欢轻松活泼课堂的心理特点,放手发动学生,通过板演、解析、点评、提问、讨论等形式使问题暴露,不知不觉中解决。例如板演环节,不一定只是计算题,还可以是选择、填空。因为这类问题暴露不明显,通过出错学生板演、解析,其他学生点评、提问、讨论能较好地解决问题。
“兵教兵”讲评方式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教师来说,第一,课前要进行更详尽的备课,统计出错率、出错点、出错人,设置有层次的问题,有必要的辅以变式题、补救题,进行方法提炼等。第二,必须做到精讲点拨,“兵交兵”效果虽好,但耗时较多,教师必须驾驭好课堂,适时设问、启发、提炼,尽量少讲,把机会留给学生。第三,灵活机智应对学生讨论中的问题,对学生讨论结果进行到位的评点、总结。这要求教师有更深厚的知识储备。
对学生而言,第一,“兵交兵”能激励学生。做题时能认真对待,出错后能认真纠错,上课时认真听讲,这样一来学生的主动性就调动起来了。第二,学生乐学,不再是老师一个面孔一个声音,每个学生都可能成为这节课的“教师”。学生兴趣高了。第三,锻炼了思维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学案的设计应具备以下特点:
1、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教材,从整体上体现较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学习目标,使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以及自己将要掌握的重点知识和要突破的难点知识。
2、设计的问题要有启发性,对课本中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有适当的提示,配以一定数量的思考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一个问题的解决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问题设计应有层次性,梯度性,应根据学生对问题的认识逐渐加深,做到循序渐进,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的不深、不透也不行。这样学生就能真正从教师设计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
教师在学生自学过程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要为学生做好旧知识的铺垫。旧知识是学习新知识的基础。
第二,教师应要求学生把预习中有疑问的问题做好记录,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课堂,这样做一方面能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又能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而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一旦形成,往往能使学生受益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