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学数学的方法技巧5种
怎样才能学好数学
就近几年来看,数学教育的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数学学习更强调让孩子自己去探索知识,自己去发现知识,一年级的数学作为基础,功底就必须更扎实。
如何教孩子学习一年级数学
我们每个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数学学得好,要使孩子真正学好数学,我想首先就应该了解我们的孩子是怎样学数学的,只有按照孩子的学习特点进行指导或辅导,才会对孩子的学习起促进作用。否则,反而会扼杀孩子学习的积极性。近年来,数学教育的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数学学习更强调让孩子自己去探索知识,自己去发现知识。也就是: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我觉得这一点对我们家长辅导孩子也很重要,当你给孩子辅导数学时,你是直接把知识给他,还是启发引导他,让他自己想办法去解决呢?“给”永远只能给死的知识,而“导”却能激活孩子的思维,孩子有可能会产生令你出乎意料的答案。
那我们的孩子究竟是怎样学数学的呢?我觉得最重要的有两点:
1.孩子主要是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体验来学数学的。
我曾经看到过一幅漫画。(题目:路上小心)一位母亲在家门口叮咛将要上学的孩子:“路上小心”,孩子一边走一边想着:“路上小心”可一不小心还是掉进了大水坑。而当他爬起来后,脑中想到的“路上小心”就要比前面深刻地多,因为他经历了、体验了不小心的后果。这幅漫画形象地说明了体验的重要性。
我们一年级的孩子将要学习认识人民币。也就是元、角、分,有的孩子学这部分内容觉得特别轻松,而有的孩子怎么都不理解,为什么?因为,有的父母亲,从小就给孩子一些零用钱,陪孩子到商店购买物品,通过这样的实践孩子就理解了钱的用途和大小关系,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比如,拿1元钱去买5角钱的东西,营业员找给她5角钱。孩子有了这样的经验,就能比较轻松的理解1元—5角=5角。再比如:一张10元可以换几张1元,换几张2元,几张5元,如果孩子从来没有接触过人民币,学起来就会非常困难。我想讲到这儿,我们家长可能已经明白了,一年级的小朋友学数学生活经验和体验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说,你要想让孩子学好数学,首先就要不断丰富孩子的生活经验。像我们这一个多月来学习了比多少、比高矮、比长短,以及图形等知识,对这方面有生活经验的孩子学起来就非常轻松。很多孩子不仅能清楚地说出谁比谁高,谁比谁矮,谁比谁长,谁比谁短,而且能表达是怎么想的?这本教材第八单元是认识钟表,这也是一个需要生活经验支撑的学习内容,我们教室里都挂了一个钟,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想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学习认钟表,建立起时间观念,家长们在平时的生活中遇到整点时刻或半时也可以经常问孩子:现在几点?如果孩子对钟表方面无一点生活经验,那孩子学起来就会觉得很吃力,学习的积极性也会大打折扣。
2.孩子主要是通过活动来做数学的。
一说起做数学,很多家长可能就会想到要做大量的习题。毫无疑问,孩子学习数学做一些习题是必要的,但今天我所讲的做数学,并不是指做练习。机械、重复的操练,只会使孩子变成一个熟练的操作工,对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创新精神没有一点好处。“做数学”意思是让孩子通过自己的活动,比如观察、模仿、实验、猜想等建立起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有这样一句话,“听过会忘记,看过能记住,做过才能学会。”数学的本质就是抽象,而且抽象程度越高的数学知识就越难理解。孩子学习数学的速度比我们想象的要慢得多,对低年级的孩子来说更需要要通过一些活动才能够真正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有时,我们家长可能会碰到孩子对某一知识就是不理解,很生气,其实,这时,家长可以引导他进行一些实际操作活动,把抽象的知识与他熟悉的生活联系起来,就会降低问题的难度。比如二年级我们要学习乘法,孩子有时一句口诀四四十六怎么也记不住,怎么办?回归形象,让孩子动手摆一摆,用棋子摆4个4,再数一数一共是几个,这样不仅对乘法的意义有了深入的理解,而且不容易遗忘口诀。说到抽象,我想起曾经在一本书上看到过这样一个例子。说有一位老师让一个孩子做一道题,这道题很简单,东风牌52型拖拉机一天耕地150公顷,问12天耕地多少公顷?这个小朋友就把5215012三个数字乘起来,老师说:“你错了”,他就去订正,把乘法改成除法,老师说:“又错了”,她又把除法变成加法。老师就说:“你学号几号?”“16号”,“16号同学每天早上吃两个大饼,5天吃几个大饼啊?”,16这个数字在这里是没用的,是个代号而已,然而这个小朋友却说:“老师,我早上从来不吃大饼的!”那老师又问:“那你早上喜欢吃什么呢?”“吃粽子”“你每天早上吃两个粽子,5天吃几个粽子呢?”她认真想了一想,说:“老师,我两个粽子吃不下的!”“那你每天吃几个?”“我只吃半个,剩下的我都扔了”,这位老师心想,这下麻烦了,小数乘法没学过,这道题也做不下去了,但这位老师还是问了,你每天吃半个,5天几个?结果这个小朋友很快回答:“两个半”,怎么算出来的?两天一个,5天不就两个半嘛!
从这里看出,这个孩子并不笨,可为什么又连一道很简单的题都不会做呢?其实关键是不会抽象。抽象能力强的孩子你问她每天吃两个大饼,5天吃几个?她绝不会思考这个大饼是不是我吃的。能马上把非本质的无关信息过滤掉,把本质的东西抽象出来,而刚才这位小朋友呢?她抽象不出来,总想着我怎么能吃下两个大饼呢?我没吃大饼呀?她把数学忘记了!两个大饼,两个粽子,两根油条,你要刷地一下子把这个2提取出来,这就是数学。所以说,学会抽象是学好数学的关键。
数学到底让孩子掌握些什么
在新理念的指导下,我们的数学教材也在不断的修改,我们孩子们手中的这本教材与前几届一年级相比已经有多处进行了修改。现在,我就从两个方面来说说这一册新教材。
(一)学习内容
学习内容:见课本目录
(二)学习目标:
(家长们可以对照一下自己的孩子,哪些目标已经达到了,哪些目标还没有达到。)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几时半。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完成作业、养成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结合具体的例子,P24也结合具体情境讲明三句话;43页教学左右,注意生活中的积累,平时有意识加以训练;48页难点;47页出现图文的应用题;91页认识钟表,要注意生活中的渗透,平时要让学生多看看,100页20以内进位加法,是学生计算的重难点,学生存在问题:9+几进位比8+几,7+几,要熟练的多,所以训练时要多训练7+几,8+几,的进位加法,根据学生的计算现状,学生小数在前的加法相对不熟练,如9+7教熟,7+9就较弱,所以训练的时候要多练小数在前的进位加法。
关于学习的作文数学小妙招
一提到数学,不少同学会说:“哎呀,我一遇到数学题目就满头大汗、紧张至极!”其实,同学们并不用那么害怕数学的。因为,学数学也是有妙招的,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三个小妙招。
妙招一—多算算:语文和英语的基础知识需要多背多记,那数学的基础知识——计算该怎么办呢?这个时候就需要你提起手中的笔来多计算计算了。不光在学校要多算,在家里你也可以自己给自己出几道你不会的算术,来多练习练习。
妙招二——多想想,再下笔。有些同学一遇到简单一些的题目就回想:“这么简单啊,小菜一碟吗!”往往这样想的结果就会算错。而遇到了难一点的题目,同学们就会愣在那,想得满头大汗。但是,这些举动和想法都是错误的,遇到这种情况,你应该冷静下来,慢慢理好条件,再下笔写。
妙招三——独立思考。有一些同学一遇到不会做的题目,就立马跑去问爸爸妈妈、同学,这样做可不怎么对,正确的方法是遇到不会的,先自己想想,实在想不出来的,再去问家长、老师和同学也不迟。课堂上,举手发言的往往都是那么几个同学,这时候,你要学会自己独立思考,不要一直去依赖别的同学的答案,要有自己的立场。
学习数学的小技巧六年级数学日记
同学们,在你们的数学学习中是否和我一样,有一些不经意的发现?现在我就来介绍我的几个发现:
如果要你算一个多位数乘5,你是不是准备列竖式?我却可以口算,因为我发现一个小诀窍。想知道吗?让我来告诉你:算48532×5的积,先找到这个数485320,再把它除以2,你会口算吗?242660这就是48532×5的积了。知道为什么吗?我把原来的数先扩大10倍,再缩小2倍,是不是相当于扩大5倍呀?你掌握这个小窍门了吗
同样的发现我还有:一个数乘1.5只要用它本身加上它的一半就可以了。(想想为什么?)一个数乘15呢?用刚才的方法再加一步——你已经想到了吧,再扩大10倍就好了!
我还发现一个多位数,末两位符合这个要求:十位上十奇数,个位上是5,用它乘5,积的末两位肯定是75。我想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多位数的个位与5相乘得25,积的个位是5,向十位进2,而十位的奇数与5相乘的到的是几十五,这个5应该和个位进上来的5相加写在十位上,所以这个积的十位上肯定是7,个位上肯定是5。同样的道理,你不难推出,一个多位数十位上是偶数,个位上是5,它与5相乘,积的末两位肯定是25。
这个发现能用我前面所说的一个数乘5的巧妙算法来解释吗?想想看,它们是一致的,因为这个数扩大10倍后,末两位是50,再除以2,可能百位上有余数1,与50合起来150÷2=75是末两位上的数字,也可能百位上没有余1,那么50÷2的商就是末两位上的数字。
同学们,我的这个小发现是不是很微不足道?但我很自豪,这是我自己动脑筋观察和思考的结果。伟大的发现不是由这点点滴滴组成的吗?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做一个勤于思考、善于发现的人吧!
辅导孩子数学必备方法
打基础的方法
1、学数数
学计算之前先学数数,这谁都知道,但是利用多种数数形式来为计算打基础,却被相当多的父母所忽视。不少父母在孩子会唱读1~100之后就认为孩子已学会了数数,而可以教计算了,但实际上孩子并没有真正建立数的概念,也没有真正掌握计数的技巧。
数数的内容其实很多,除了要建立数的一对一的概念以外,还要包括多种数数的技能,主要形式有:
①N加1,即按递增1的顺序正着数,这是学N加1计算的基础;
②N减1,即按递减1的顺序倒着数,这是学N减1计算的基础;
③数单数,建立奇数概念;
④数双数,建立偶数概念;
⑤逢10数,建立进位概念;
⑥逢5数,将5作为一个基本单元,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数数技能,因为在提高数数和计算技能方面,5的重要性仅次于10。
2、计算N加1,凡是能正着依次数数并理解其含义是依次递增1个的幼儿,都能轻而易举地学会计算N加1,包括10加1、20加1、99加1乃至100加1。
3、计算N减1,凡是能倒着数数并理解其含义是依次递减1个的幼儿都能学会计算N减1的题,包括11减1,21减1、100减1乃至101减1。
4、整10相加或相减,如10加10、20加10、……90加10,凡是会逢10数数并理解其含义是依次递增或递减10个的幼儿都能很容易地学会。
5、整5相加或相减,如0加5、5加5、10加5乃至95加5,凡是会逢5数数并理解其含义是递增或递减5个的幼儿,掌握起来并不难。
6、计算10加N,包括10加1、10加2……10加9,幼儿一旦理解10加几就等于十几,不仅能快速运算10加N,还能推广至20加N、30加N乃至90加N。
7、两个相同数相加,包括1加1、2加2……9加9,对于会数双数的幼儿,当发现两个相同的数相加后的结果都是双数时,便会很容易地学会运算这类题。教学实践发现,幼儿普遍对两个相同数相加的题有自发的关注与兴趣,因而幼儿对这组题的掌握往往要先于10以内非N加1的题。
8、计算两数之和等于10的题,包括1加9、2加8、3加7、4加6及5加5,这组题的熟练与否对于进行10以上的运算是至关重要的。
9、口算(20以内),当幼儿已掌握了上述技能之后,就可以做20以内的口算题了。父母应注意提醒幼儿学会运用已掌握的计算技能来推算其它题,如由2加2等于4而推知2加3等于5,由3加7等于10而推知3加6等于9,9加9等于18而推知9加8等于17,等等。
10、竖式笔算(100以内),口算100以内的数即使是对学龄儿童也是不容易的,可是列成竖式之后,凡具备上述技能的学龄前幼儿稍加指点即可完成运算,因为一道两位数相加的题列成竖式后实际上就变成了两道一位数相加的题。目前,5岁左右的幼儿都在幼儿园里学会了书写阿拉伯数字,因而这个年龄段的幼儿进行独立的竖式运算是完全可能的。
编故事的方法
我在教孩子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的时候,经常编一些小故事,让孩子参与其中,不知不觉孩子就学会了运算。而且,每次孩子都对这种小故事表现出非常浓厚的兴趣,学起加减运算来非常轻松。
比如,学习8的加减法,我编了一个这样的小故事,其中经常和孩子互动一下,互相提问,甚至让孩子把故事编下去:
小猴子要买8个苹果送给奶奶。它来到市场上,看见红苹果挺诱人的,绿苹果也挺好的,于是,这两种苹果它一样买了几个。(红苹果买5个,绿苹果买几个?)
小猴子拎着装了8个苹果的框高高兴兴地往奶奶家走去。路上同小猪撞了一下,结果撞掉一个苹果,它们都不知道。(这时还剩几个苹果了?)
小猪是小猴子的好朋友,见到小猴很高兴。小猪说口渴了,小猴子就给小猪一个苹果解渴。(这时还剩几个苹果?)
看到小猪吃苹果吃得津津有味的,小猴子也想吃,于是它也拿了一个苹果吃了起来。(这时还剩几个苹果?)
突然,背后响起一声狮子的吼声:“吼——”不好了,狮子看见小猴子了,快跑啊!小猴子拎着框使劲往前跑,框里的苹果噼里啪啦地往外掉。
好不容易跑到奶奶家了,狮子也没有追来,小猴子终于松了口气。小猴子把苹果送给奶奶,可是它往框里一看:“咦?怎么只剩下2个苹果了呢?”
奶奶听完小猴子讲的途中的遭遇后,哈哈笑了起来。奶奶对小猴子说:“你来了就是最好的礼物了!”
就这样,故事讲完了。讲的过程中我还不时让孩子算算还有几个苹果,而后面的遇到狮子的事情也是孩子自己编出来的。整个过程非常轻松,既让孩子开拓了思维,又达到了学习的目的。
凑十法
凑十法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本思路。运用凑十法能将20以内的进位加法转化为学生所熟悉的10加几的题目,从而化难为易。例如9+5,将5分成1和4,因为9凑十缺1,所以要分出1。所以9+5,就分解计算9+1=10、然后10+4=14,所以,孩子要牢记“9要1”、“8要2”、“7要3”、“6要4”、“5要5”凑十法简便易行,思考过程有“一看(看大数),二拆(拆小数),三凑十,四连加”
应该是用破十法:12可以分成10和2,用10-9=1,再用1+2=3,所以12-9=3
在教学中,我深有体会,低年级数学教学,使学生学好“两法”非常重要。“两法”即“凑十法”和“破十法”。凑十法是几和几合成十;破十法是从10里面拿出几还剩下几。
比如:教7+8=15有两种算法。一种是一个一个地加,算式:7+1+1+1+1+1+1+1+1=15,或8+1+1+1+1+1+1+1=15,这种方法对于接受能力差的学生不错,但这样加太繁,又浪费时间,多数同学都不适用。而凑十法就简便多了,方法是想8和几或7和几合成十(8和2、7和3),那么从7里面拿出2,7拿出2还剩下5元,或从8里面拿出3,8拿出3还剩下5,算式:8+2=10,10+5=15;或7+3=10,10+5=15。
教几加几等于十几,只要教会学生想几和几合成十,从几里面拿出几还剩下几,那么10加几就等于十几。
又如:教15-9=6有四种算法。一是用数数方法,一个一个地减,算式:15-1-1-1-1-1-1-1-1-1=6;二是用“平十”的方法先减5,再减4,算式:15-5=10,10-4=6;三是用“想加算减”的方法,想9加几等于15,15减9就等于几;四是用“破十法”,即把15分成10和5,10-9=1,1+5=6。几法比较,我觉得“破十法”最管用。第一种数数法太繁,浪费时间;第二种“平十法”先减5,再减4,因为这个“平十”不固定,有时是5,有时是6,有时是4……中间这个几和几合成9或几加几等几也就不固定,对于接受能力差一点的学生不好学;第三种“想加算减”就更难了。
我认为“两法”既好教又易学。因为“凑十”只有五组:1+9、2+8、3+7、4+6、5+5,我把它当成5个生字词来教给学生记,而1+9、5+5都比较容易记,剩下3个也不难,课前经常反复练习,师:1和9,生:凑成十;师:2和8,生:凑成十;师:倒过来,生:8和2凑成十;师“3和7……这样久而久之就能熟能生巧,所以教十几减几时,只要让学生懂得十几可以分成10和几,10减几剩下几,几十几=几就可以了。好几个接受能力较差的同学学了“两法”后,作业基本独立完成。如:12-7,他们很快就能说出:“10-7=3,3+2=5”13-8呢?“10-8=2,2+3=5。”从这些差生转化来看,教好“两法”非常重要。
而“两法”既互相联系,又互相转化,学生只要掌握“凑十法”,“破十法”也就容易了,但愿教低年级数学的老师都能教好学生学好“两法”,“两法”对提高教学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
儿歌法一加九,十匹小马骝;
1+910匹小马骝
2+810只老母鸭
3+710只小公鸡
4+610个小皮球
5+510只大老虎
6+410只水彩笔
7+310根小竹竿
8+210只小白鹅
9+110架小飞机
数学学习方法与心得
1.认真预习,掌握一定的解题方法。记得我五年级寒假时,学校组织六年级学生进行"华杯赛"辅导,我也跟着去听课。但是一星期之后测验,我的成绩落在后面。老师鼓励我,让我在假期里好好复习,争取开学下一次选拔获得好成绩。在寒假里,我把老师讲过的四章内容的例题仔细地看了一遍,然后和妈妈一起,对所有的题目认真地进行了讨论,归纳整理出了几种不同的题目类型,并基本掌握了它们的解答方法。所以,到六年级的时候,数学书上的很多知识其实我已经提前学习了。超前学习使我学习起来感觉更轻松了,也更投入了。
2.带着兴趣去学。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你只要对一件事产生了兴趣,就会为它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记得五年级的时候,有一天,科学课的老师给我一叠《钱江晚报》的剪报,我发现上面有一些关于数字游戏的小资料。比如"扫雷"、"推箱子"这类需要推理的游戏,还有"紫色小精灵"这样有关光线的方向和角度的游戏。我兴奋地做起了这些数学小游戏。除了这些益智游戏,我还看过《意料之外的绞刑》、《从惊奇到发现--数学的悖论》等数学课外读物,还读过数学趣味读物--《数学乐园》。这些书开阔了我的视野,锻炼了我的数学思维能力,使我在一些重要的考试中,能在较短的时间里解答出20道奥数题,获得好的成绩。现在想来,感兴趣地阅读,给了我不少的帮助。
3.不怕麻烦,多解题,多思考。学数学,一定量的解题训练必不可少。记得在五年级的暑假里,我一个人提前把一本六年级《数学奥赛水平测试卷》里面的题做了2/3。当我碰到不会做的题目时,我就参考一下答案。解题、思考,再解题,再思考,我全身心地投入,那段时间真是很紧张的。
4.多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态。虽然学习时间很紧张,但是我很注意运动。课间出去活动一下,呼吸呼吸新鲜空气,做作广播操;晚上吃了饭先活动一会儿,然后再做作业,如果做完作业时间还早,我就会下楼去打打羽毛球。我和同年级中比我优秀的同学相比,在几次重要考试中我的发挥更稳定一点,可能和我经常活动,能保持良好的心态也有一定的关系。
怎样学好数学的三个方法
多练,我们学数学要多练,多做各种不同的习题,这样才能熟悉各种题型。但是我们主要做习题还是不够的。我们要抓住自己的弱点去做习题,这样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加强自己的数学水平。
多想,上课的时候我们要跟紧老师的思路,积极的展开想像的翅膀去想,下面是怎么做的怎么想的。等老师说完了后,就跟自己的思路比一下,有那些地方不同,还可以想想还有没有其它的算法。
多用,我们学了数学要会使用到生活之中。例如:你们家买了菜,回家后可以算一算一共花了多少钱,或者还可以算一算自己走回家一共要多少时间,一路上要用多少分钟,平均每分钟的速度……在生活中向这样可以算的还有很多。
我相信大家掌握了这三点,一定能把数学学得更好。
数学正确学习方法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弹指间,我已经是五年级的小学生了。时间过得真快啊!还有一年多我们就要结束小学的数学学习了。所以,我想对正确的数学方法进行一个总结。
学好数学最重要的是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发言,多多表达自己的看法,这对数学表达能力帮助很大。此外需要认真完成作业,不马虎、不粗心,写完后要检查,尽力做全对。如果有错题需要及时订正,最好可以准备一本错题集,方便复习。临近期中、期末等重要考试的时候,可以把易混淆、易丢分的题目再巩固一遍,或者做一份模拟卷。考前脑子里再复习一下重要知识点,有必要的话再看一遍错题集。这样可以帮助提高自身数学能力。
感到校内知识点“吃”不消的同学,一定是在某个环节出现了问题。例如,考完试没有及时改错、没有及时完成作业,当堂没有完成老师要求的练习、没有按老师的要求做题等等。这类同学最好每天制定一份数学学习计划。比如:星期一改错,星期二完成数学书第五单元,星期三做一份达标卷等等。
相反,如果感到校内数学知识学有余力的话,可以报名选拔学校的数学兴趣班、培优班等等,甚至可以报名校外的辅导班。但是前提是不能耽误校内的学习!
数学正确学习方法就分享到这儿,如果感觉有效的同学可以参考一下哦!
数学之学习方法
数学是一种奇幻的东西。它由1至9和0组成,还有一些符号。如此简单的样子,学起来却很难,我来教你们一些学习的方法吧!
上课前,先看一看今天要学的内容,知道个大概,找出你不知的地方,可以在课上提问,与同学分享。上课时,要认真的听讲,可以做笔记,不要求全背,只要求答题准确,能灵活运用。在家里,可以找一至三道奥数题,开阔眼界,不懂可以问老师。当然,在开阔眼界的时候也要巩固一下今天学习的东西,不一定要很好的看上几小时,只要在作业里认真解题就好了。隔一星期可以重新写写以前错的地方。注重理解很重要,做题前一定要理解清楚,不会的话可以画图,画线段的方法解决。有时候,一道题不止一个答案,特别是应用题。自己可多算,多用几种方法去解。考试完,要分析一下是哪方面失分,同时可以做个统计,统计一下分数。每一次都可以给自己定一个目标,我要考多少分,但是不能心急,成绩差的同学高2至6分就不错了,成绩好的同学保持水平,继续进步就很好了。无聊的时候可以玩一些关于数学的游戏,可以单人玩,可以一家玩。
我介绍一个游戏:
首先,做几张卡片,关于算术的卡片。如:18+27=?然后,自己打乱卡片顺序,随手拿一张,要立即答上来,另一个人计秒,一开始可以设定10秒,接着8、6、4秒这样来,一直到3秒为止。此游戏可以考验你对数字的敏感度,也可检查你的速算,一举两得。你也可以做个积分表,你的分数越来越高,你也会发现你的速算越来越好了。
学习数学的方法技巧
数学是一门工具学科,数学教学不象其他学科具有趣味性、娱乐性,课堂气氛相对沉闷,所以许多学生对学习数学缺乏兴趣,怕学数学。因此,教师就要通过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逐步诱导学生探索数学奥秘,采取分层指导训练,指导学生运用恰当的学习方法,布置适当的练习等手段,使学生爱学数学,学好数学。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思维能力等。要使学生成为积极的探索者、思考者,必须重视学生“学”的过程,抓好小学生数学学习中“读、听、讲、写、用”的学习。
一、学会“读”
传统教学中,我们往往只强调语文中的读,而认为数学是做出来的而不是读出来的,现代社会已进入信息化时代,要求人们不仅要“学会”,更要“会学”。“会学”的基础当是会“读。”
1.读教材,教材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材料,它是数学课程教材编制专家在充分考虑学生生理心理特征、教育教学质量、数学学科特点等众多因素的基础上精心编写而成的,具有极高的阅读价值。
这里所讲的阅读数学课本,主要是指导学生从各个方面去深入理解课本内容。学生们往往不善于读数学书,在读的过程中,易沿用死记硬背的方法。那么如何有效地读数学书呢?平时应做到:
一是粗读。先粗略浏览教材的枝干,并能粗略掌握本章节知识的概貌,重、难点;
二是细读。对重要的概念、性质、判定、公式、法则、思想方法等反复阅读、体会、思考,领会其实质及其因果关系,并在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以便求教);
三是研读。要研究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研讨书本知识安排意图,并对知识进行分析、归纳、总结,以形成知识体系,完善认知结构。
读书,先求读懂,再求读透,使得自学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得到很好的训练。
1.读标题。要求学生细细体会标题,能提纲挈领地抓住教材的主要内容;2.读例题。在预习时应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读例题,并初步领会解题方法;3.读插图。教师应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本上的插图,使学生更具体、更形象、更准确地理解文字的内容;4.读算式。应要求学生准确地读出算式,弄清算式的意义;5.读结语。要求学生对教材的结语逐字逐句地理解分析,以便准确地把握。
读教材包括课前、课堂、课后三个环节。课前读教材属于了解教材内容,发现疑难问题;课堂读教材则能更深刻地理解教材内容,分析相关的问题,掌握有关知识点;课后读教材是对前面两个环节的深化和拓展,达到对教材内容的全面、系统的理解和掌握。
2.读除读教材外的书刊,学生应广泛阅读课外读物,即如读报也不仅能使学生关心国内外大事,也能使学生关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数学,捕捉身边的数学信息,体会数学的价值,了解数学的动态。
3.读生活,有人说生活是一本很好的书,数学来源于生活,所以也能在生活中找到数学的原型,新课标非常强调数学的生活化,让学生在生活中读数学,找数学,在生活中读到的数学知识有了学生的亲身经历,对他们自身来说往往是印象最深的,而且是最感兴趣的。
二、学会“听”
数学学习中的“听”,主要指听课,它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系统学习知识的基本方法。因为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强而严密的学科,所以,数学中的听相当重要。可能只有一字之差,然而意思却截然相反。数学中的听课不仅指听老师上课,而且包括听同学的发言。
1.听老师上课,主要是听老师上课的思路,即发现问题、明确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的思维过程。既要听老师讲解、分析时的每一句话,更要抓住重点,听好关键性的步骤,概括性的叙述。特别是自己读教材时发现或产生的疑难问题。
2.听同学发言,倾听和接受他人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同学间的思想交流更能引起共鸣。因此,我们的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加强学生的合作学习,特别提倡小组交流,博采众长,在组内活动中可以了解其他同学学习数学和思考问题的方法,加之老师适时的点拨和评价,有利于自己开阔思路、激发思考、澄清思维、引起反思。学会倾听老师和同学的意见,反思自己的想法,有助于发展学生良好的个性,养成与人交流的习惯,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增强群体凝聚力。
三、学会“讲”
新课标提出了综合课程的概念,培养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不仅是语文学习的任务,也是提高数学素养的重要内容,是数学学习的任务之一。数学学习中的“讲”是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重要形式,包括讲体会、讲思路等。课堂上要让每个学生都有说自己想法的机会,可以让学生根据某一问题,独自小声说,同桌之间练习说,四人小组互相说,等等。通过说,训练思维方法;其次,引导学生用简明、准确、规范的数学用语,完整地回答问题,在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判断后,启发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概括出定义、法则或公式,使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1.讲体会,学生通过读教材、读书刊,听上课、听发言后,通过自己的反思,再将自己“读、听”的体会讲出来,可以加深“读、听”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如讲教材内容,讲报刊杂志中的数学,讲课外读物上的内容概要,讲对老师上课、同学发言的看法,甚至讲自己存在的疑问等。在讲同学发言看法的同时,拓宽了评价的渠道和方式,也对知识进行了再学习和思考。
2.讲思路,学习数学离不开解题,但不能为解题而解题,应在解题过程中重视解题思路的讲解,哪怕是错误的思路从中也能吸取经验教训,深刻理解数学概念和原理。以学生的作业作为了解学生学习状况的唯一通道往往掩盖了学生思维的完整过程,是不全面的。通过学生大胆地讲,才能全面反应学生的思想,暴露学生思维的过程,以利于教师掌握准确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计划。
四、学会“写”
数学学习中的“写”是培养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重要形式。它是对“读”、“听”的检验,对“讲”的深化。要指导学生将数学语言转化为数学符号,数学符号是数学语言的重要表现形式,它不仅简洁美观,而且便于记忆和使用;熟练掌握数学中常用的书写格式;会作图,作图包括根据条件作图,解题时将文字语言转化为直观图形。
除通常要完成的书面写(做)作业外,还应包括写数学日记等。
写数学日记通过阅读教材,以及报刊杂志、课外读物和生活中的的有关数学内容,把自己的感想或者内容概要写下来,不求面面俱到,只求日积月累,培养兴趣,提高文字表达能力。
五、学会“用”
数学是一门工具学科,它来源于生活,又要回归于生活。数学是现实世界的抽象反映和人类经验的总结,是构成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知识的学习必须与数学应用有机地结合起来,正如“学以致用”是我们一直所倡导的。从知识的掌握到知识的应用不是一件简单、自然而然就能实现的事情,应该让学生从具体的事物中提炼数学问题,用数学知识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这样有助于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形成,有助于他们学会用数学的理论、思想和方法去分析解决其他学科问题和生活、生产实际问题。真正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
六、掌握科学的方法才是学习数学之道
小学数学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实现高效的教学。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要想达到高效的学习效果,除了教师教学得法外,更重要的是要自身具备一些小学数学学习方法和技巧,这样才能事半功倍的学习数学课程。下面为同学们总结了一些具体的小学数学学习方法,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1、学会主动预习。
新知识在未讲解之前,认真阅读教材,养成主动预习的习惯,是获得数学知识的重要手段。因此,培养自学能力,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会看书,带着老师精心设计的思考题去预习。如自学例题时,要弄清例题讲的什么内容,告诉了哪些条件,求什么,书上怎么解答的,为什么要这样解答,还有没有新的解法,解题步骤是怎样的。抓住这些重要问题,动脑思考,步步深入,学会运用已有的知识去独立探究新的知识。
2、掌握思考方法。
一些学生对公式、性质、法则等背的挺熟,但遇到实际问题时,却又无从下手,不知如何应用所学的知识去解答问题。如有这样一道题让学生解“把一个长方体的高去掉2_厘米后成为一个正方体,他的表面积减少了48平方厘米,这个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同学们对求体积的公式虽记得很熟,但由于该题涉及知识面广,许多同学理不出解题思路,这需要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逐渐掌握解题时的思考方法。
3、总结解题规律。
解答数学问题总的讲是有规律可循的。在解题时,要注意总结解题规律,在解决每一道练习题后,要注意回顾以下问题:本题最重要的特点是什么?解本题用了哪些基本知识与基本图形?解本题用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你做过与本题类似的题目吗?在解法、思路上有什么异同?把这一连串的问题贯穿于解题各环节中,逐步完善,持之以恒,学生解题的心理稳定性和应变能力就可以不断提高,思维能力就会得到锻炼和发展。
4、善于质疑问难。
学启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从有疑开始的,学会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学会创新的关键。著名教育家顾明远说:“不会提问的学生不是一个好学生。”现代教育的学生观要求:“学生能独立思考,有提出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学会学习,应从学会提出疑问开始。学习中要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即增加主体意识,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见解,激发创造欲望,始终保持高昂的学习情绪。
5、归纳总结思想。
在研究一般性性问题之前,先研究几个简单的、个别的、特殊的情况,从而归纳出一般的规律和性质,这种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式称为归纳思想。数学知识的发生过程就是归纳思想的应用过程。在解决数学问题时运用归纳思想,既可认由此发现给定问题的解题规律,又能在实践的基础上发现新的客观规律,提出新的原理或命题。因此,归纳是探索问题、发现数学定理或公式的重要思想方法,也是思维过程中的一次飞跃。
6、掌握记忆方法。
要想学好数学,对老师所讲的概念、定理、公式、法则、重要结论、解题规律都必须记住。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传授记忆的方法。1.理解记忆法。很多数学知识,光靠死记硬背不容易记住。如果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就不容易忘记了;2.分类记忆法。许多数学知识之间往往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如果我们对它们进行恰当的分类,就可以形成一个知识网,记住了一个就记住了一类;3.比较记忆法。对于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通过比较弄清它们的联系与区别,把两个概念组成一对进行记忆,也不容易忘记。
另外,数学中所涉及到的数学学习方法还应是对大多数学生适用的“通法”,而不能是适用于少数个别学生的特殊方法。
总之,学法指导应由“学会”向“会学”发展,从根本上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形成学习的能力,让学生终身受益。
当然,小学生要想学好数学,光掌握这些是不行的,还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和积累,掌握正确学习方法,树立良好自信心,只有这样做,我们才能取得好的学习成绩,才会在学习求知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小学数学学习之小技巧
现在我是一名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想当年我和同学们都还是一群小豆丁,转眼间几年就过去了,我们正在为小升初做准备,所以,我总结了五年级我们所学过的知识的几个做题小技巧分享给大家。
相信很多同学在跑一千米需要多长时间和一分钟能跑多少千米这种题上犯难了,偷偷告诉你们:算这种题不是用除法吗?嘻嘻,被除数和商的单位是一样的。比如:小明一分钟可以跑250米,问跑一米需要多少分钟。这道题问的是时间,商的单位就是分钟,那么被除数的单位也是分钟,所以列式为1÷250。
令一些同学头疼的还是有简便计算。很多人就看着原式不会做。这时候呢就需要按着它的计算顺序来算,差不多算一步就找到简便的方法了,还有一些较短的算式是没有简便方法的,只能硬算。其余的题老师上课时都是讲过的,上课认真听讲也是很重要的。
还有一种题是根据一道算式写出数字相同的算式中的数,这类题一般都是乘法和除法,所以在做的时候要根据需要填数的算式来改变原式,同时要注意小数点的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