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百首300首大全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唐诗三百首作文

  你,是孕育生命的摇篮,是奋起直追的源泉,是魂牵梦萦的情怀,你用一叶方舟,承载者千年文化,坚强的意志,辉煌灿烂,驶向光明的远方……

  一壶酒,一把剑,一轮弯月,一路征舞,一路豪饮,舞出一颗大唐的剑胆,饮出一位唐代诗坛的谪仙,醉卧长安,天子难寻,不是粉饰,不为功名,沧海一声笑,散发弄扁舟,从此你踏遍祖国山水,纵情于天地间。李白爱酒,所以他的诗中融入了那道酒魂,一句“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倾倒了多少纵酒狂人。在大唐的诗卷上,留下辉煌的一笔。读李白的诗,就像饮下一坛烈酒,荡气回肠,满纸的豪放在腔中久久不散。我翻遍了整整三百首唐诗,再也没能找到一个诗人能与李白匹敌,他的直率,他的狂傲,他的激扬,绝无仅有,令人击节称赞,却有自愧不如。

  浩荡的秋风,纷飞的茅草,破旧的草庐,“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俱欢颜”。杜甫啊,在饥寒交迫的生死关头心中挂念的依然是天下,那苍老悲壮的声音永远在天地间回荡。少年的你也有过“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壮,故土的沦陷,生活的窘迫,岁月的沧桑终于将它一点一点地消磨掉,“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你的一字一琢千锤百炼,终于造就了一幅沉郁雄浑的诗卷。“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你爱的是天下,看到万里中华,哀鸿遍野,身无分文的你毅然拿起毛笔,用精炼的文字唤醒人类最后一点良知。读你的诗绝对没有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的激越,一个个平实的文字,却句句催人泪下,让人心酸,相比起来更像是嚼一枚青橄榄,需要细细咀嚼品味,方能真正地融入其中。

  唐朝的田园诗人为数不少,但能如此清新飘逸,恬淡自然的,只有孟浩然一人。他的诗像新阳照耀下的禾苗泥土,始终散发着生动自在的田园气息。记得李白写过这样一句诗“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孟浩然也写过“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一对比,大家不难看出,李白学到了孟浩然诗的精髓,但仔细品味一下,就会觉得孟浩然的诗更有韵味,让人回味无穷。李白的田园诗就显得平淡无奇了。狂傲的李白难得有他佩服的人,就连孔子他也看不上眼“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就是对皇上他也不屑一顾“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可对于孟浩然他却发出“高山安可仰,徒此辑清芬”的感慨。由此可见孟浩然的非同寻常。

  我轻轻地合上书本,端起一杯香茗,苦涩的茶水顺着喉咙滑入心中,正如历史的滋味……

唐诗三百首300首大全

唐诗宋词三百首作文

  平生嗜好国粹。鄙人对国粹的理解就是,经久不熄的、怡人贻世的、富含哲理的文化精髓。唐诗宋词三百首理所当然是中华文明的精髓部分,他经久不息,但他更近乎于“怡人贻世的”。如果我们把唐诗宋词三百首比作一座雄伟的殿堂的话,那么我们孩时所学的唐诗和宋词,就只能算是走进了殿堂的第一门;或者说凭着对雄伟殿堂的一知半解,而对那座殿堂有着热切的向往。当你忽然有一天长大成人时,顺着孩时的脚步走近那座雄伟的殿堂时,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它的雄伟还不止想像中的雄伟。只要你有时间真正的在里面畅游时,跨越时空的鸿沟、“身”置时空的背景中,并能领会其中滋味,这便觉得原来自己如此的“渺小”,这是我之所以称自己为“鄙人”的原因。我以为,谦卑的目光会使人走的更高更远,因为当你手握“谦卑”这副望远镜时,你将会深深的探寻那山外之山,或用目光的,或用思想的。

  说起唐诗,首推李白。他的佳作不可罗列,他的意境气象万千。他信手拈来的一首渡荆门送别,每每读后让我寸肠泛愁万里,乡情直系云帆。他牵挂着家乡,家乡的山水也情意缠长,从他的诗中明了可知家乡的山水是懂得如何与他惜别的——送君万里方为别!还有他的三首清平调,无意间写尽了、写绝了人间的荣华富贵。他的好多诗也是那个时代许多历史事件的佐证。说唐诗其次,杜甫必不可少。他是个现实主义的大诗人。他的诗也时常朦胧,但他绝不盖没现实;他的诗包天含地,但他走的是人间正道。他的诗绚丽多彩,但诗的对仗仍齐心工整;他的诗处处批判,但说尽事实绝不反叛。一首望岳和兵车行,尽可代表他的诗风。唐诗中还有许多绝笔佳唱,比如渭城曲琵琶行·并序无题登鹳雀楼乌衣巷……我深醉于那拘泥可塑的词藻中,我更欣赏那富丽堂皇的祖国山水,还有那悲欢可鉴的历史与人物。

  宋词是继唐诗之后的又一座文学高峰。宋词讲究词牌和音律,但他的内容却是波澜起伏的。宋词中我最爱反复品尝的是,岳飞的满江红,辛弃疾的破阵子,陆游的卜算子·咏梅,还有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等。这些词品熠出时,伟大词人更像是诗人。他们用自已的笔杆子代斧钺,把自已的一腔雄心壮志全部交给了国势日衰的大宋王朝,他们的爱国情怀至今感人至深。他们的笔锋与唐诗比肩,他们的情怀同辉日月。再读读苏轼那月光流水般的水调歌头,似乎整个大宋都融进了这首词中,在它的字里行间中飘落了太多的不甘与无奈。

  一首唐诗百读不厌,一首宋词千年传颂。在这微缩的景观里,有山水,有色彩,有音乐,有舞蹈,有传奇,有爱情,有历史,有人物,有高低,有贵贱,还有冰雪,风雨、蓝天白云、冷暖亲疏……总之里面装满了大千世界。它们时而分,时而合,时而相互掺杂,或表情,或人物,或大自然,这些都在诗人或词人的胸中臆念千转万回。直到把一个过去的,现有的,预见的世间,通过文字的串连直接书写在了人们的心间。

徜徉于《唐诗三百首》

  唐诗以朗朗上口的节奏、短小精悍的体裁,传诵千古,是中国人的骄傲。

  唐诗字数虽少,却浓缩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读每一首诗,都能体会到作者当时的心境和想法。家喻户晓的《静夜思》,在短短的二十个字中,将诗人李白的思乡之情展现得淋漓尽致,又如岑参的《寄左省杜拾遗》,是岑参写给杜甫的,当时诗人与友人同为朝廷谏官,每日过着死板、无聊的仕途生活,没有为国为民做什么,熬得头发都白了,心中苦闷、悲愤,“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写朝廷没有缺点,不用归谏,看似赞颂,实则嘲讽,抒发了作者心中的郁闷之情。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虽然只有四十字,却将古寺的神秘莫测、秀丽风景全都展现在我们眼前,给人以清新的感觉,仿佛置身于山林之中,呼吸着新鲜客气,欣赏着叶上甘露……

  在兵荒马乱的年代,有不少唐诗体现出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一首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北》就抒发了作者听到国家重归统一后的极度喜悦之情,这不仅是杜甫所欺盼的,也是全国人民所期盼的。王昌龄《从军行》中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表现了戍边将士杀敌卫国的英雄气概和坚强意志。

  读诗吧,徜徉在美妙的诗词中,与诗人同喜同悲,不仅可以增长知识,开拓视野,还可以陶冶性情,充实人生。

唐诗三百首-新嫁娘词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新嫁娘词》鉴赏  中唐人以白描叙日常生活,往往曲尽人情。朱庆余《闺意上张水部》写洞房花烛夜后的新嫁娘,令人过目不忘;王建《新嫁娘词》内容如朱之续,艺术上亦不相让。  古时常言新媳妇难当,在于夫婿之上还有公婆。夫婿称心还不行,还得婆婆顺眼,第一印象非常重要。古代女子过门第三天(俗称“过三朝”),照例要下厨做菜,这习俗到清代还保持着,《儒林外史》二十七回:“南京的风俗,但凡新媳妇进门,三天就要到厨下去收拾一样菜,发个利市”。画眉入时固然重要,拿味合口则更为紧要。所以新媳妇总会有几分忐忑不安的。  “三日入厨下”直赋其事,同时也交待出新婚的特定程序。“洗手”本是操作中无关紧要的环节,写出来就有表现新妇慎重小心的功效——看来她是颇为内行,却分明有几分踌躇。原因很简单:“未谙姑(婆婆)食性”。考虑到姑食性的问题,颇见出新妇的精细。同样一道羹汤,兴许有说咸,有说淡。这里不仅有个客观好坏标准,还有个主观好恶标准。“知己不知彼”,是不能稳操胜券的。她需要参谋,还要考虑谁来参谋。夫婿么,十个男儿九粗心,他在回答母亲食性问题上,也许远不如对“画眉深浅”的问题来得那么叫人放心。而女儿才是最体贴娘亲的,女儿的习惯往往来自母亲的习惯,食性亦然。所以新嫁娘找准“小姑”。味”这东西,说不清而辨得出,不消问而只须请“尝”。小姑小到什么程度不得而知,总未成年,还很稚气。她也许心想尝汤而末敢僭先的,所以新嫂子要“遣”而尝之。姑嫂之间,嫂是尊长。对夫婿要低声问,对小姑则可“遣”矣。情事各别,均应服从于规定情景。这两句切合人物的身份和特定的生活情境,写得细腻传神。  诗人写到“尝”字为止,以下的事情,就要由读者去补充了。这样反觉余味无穷,体裁的限制转化为表达的优长。由于诗人善于描写特定情境下的特定心理,寥寥几笔便勾出了一个栩栩如生的慧黠的新嫁娘的形象,生活气息非常浓厚。

唐诗三百首之《风雨》鉴赏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唐代 李商隐

  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

  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心断新丰酒,销愁斗几千。

  译文

  我虽然胸怀匡国之志,也有郭元振《宝剑篇》那样充满豪气的诗篇,但却不遇明主,长期羁旅在外虚度著华年。黄叶已经衰枯,风雨仍在摧毁,豪门贵族的高楼里,阔人们正在轻歌曼舞,演奏着急管繁弦。新交的朋友遭到浇薄世俗的非难,故旧的老友又因层层阻隔而疏远无缘。心中想要断绝这些苦恼焦烦,要用新丰美酒来消愁解闷,管它价钱是十千还是八千。

  注释

  1.此诗张《笺》编于大中十一年(857),云:"'新知遭薄俗'谓郑亚李回辈;'旧好隔良缘'谓子直(令狐绹)不能久居京师,翻使穷年羁泊。自断此生已无郭震、马周之奇遇,诗之所以叹也。味其意致,似在游江东时。

  2.《宝剑篇》:张说《郭代公行状》:"公少倜傥,廓落有大志,十八擢进士第,判入高等,授梓州通泉尉。则天闻其名,驿征引见,令录旧文,上《古剑篇》,览而喜之。"郭忠恕《汗简》云:"《郭元振文集序》:'昔于故邺城下得异剑,上有古文四字云:请俟薛烛。因作《古剑歌》。'"按《古剑歌》借古剑尘埋寓怀才不遇之意,有句云:"何言中路遭弃捐?零落飘沦古狱边。虽复尘埋无所用,犹能夜夜气冲天。"杜甫《过郭代公故宅》:"高咏《宝剑篇》,神交付冥漠。"商隐此引郭元振事,自叹怀才不遇。

  3.羁泊欲穷年:卢思道《为高仆射与司马消难书》:"羁泊水乡,无乃穷悴。"庾信《哀江南赋》:"下亭飘泊,高桥羁旅。"穷年:终生。

  4.黄叶句:自喻飘零如风雨中的黄叶。

  5.青楼:富贵人家。

  6.新知两句:冯注:"新知谓婚于王氏,旧好指令狐。遭薄俗者,世风浇薄,乃有朋党之分,而怒及我矣。"

  7.心断句:《旧唐书·马周传》:"西游长安,宿于新丰逆旅,主人唯供诸商贩,而不顾待周。遂命酒一斗八升,悠然独酌。主人深异之。至京师,舍于中郎将常何之家……为何陈便宜二十余事,令奏之,事皆合旨……太宗即日召之……与语甚悦,令直门下省,六年,授监察御史。"此引马周事,自叹生不逢时,已无知遇之望。

  8.销愁句:《汉书·东方朔传》:"销忧者莫若酒。"又曹植《名都篇》:"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又王维《少年行》:"新丰美酒斗十千。"

  姚培谦《李义山诗集笺注》:"凄凉羁泊,以得意人相形,愈益难堪。风雨自风雨,管弦自管弦,宜愁人之肠断也。夫新知既日薄,而旧好且终睽,此时虽十千买酒,也消此愁不得,遑论新丰价值哉?"刘、余《集解》:"此诗首尾用典,贴切自然,画出才士书剑飘零,英俊沉沦风貌。末联尤不露痕迹。

  赏析

  这首诗大约作于诗人晚年羁泊异乡期间。是他在生命之火将要熄灭之前写下的一曲慷慨不平的悲歌。

  “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一开头就在一片苍凉低沉的气氛中展示出诗人的理想抱负与实际境遇的矛盾。《宝剑篇》是唐代前期名将郭元振落拓未遇时所写的托物抒怀之作。诗借古剑埋土托寓才士不遇,磊落不平。后来郭元振上《宝剑篇》,深得武后赏爱,他终于实现匡国济世之志。这里暗用此典。意旨为自己尽管也怀有象郭元振那样的宏才大略和匡国济世的热情,却没有他那样的幸运,只能将满腔怀才不遇的悲愤,羁旅飘泊的凄凉托之于诗歌。首句中的“宝剑篇”,系借指自己抒发不遇之感的诗作,故用“凄凉”来形容。从字面看,两句中“凄凉”“羁泊”连用,再加上用“欲穷年”更加突出凄凉漂泊生涯的永无止境。但“宝剑篇”这个典故本身在读者脑海中引起的联想,却是在羁旅飘泊的凄凉中蕴育着一股宝剑尘埋的郁勃不平之气。

  颔联“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进一步抒写羁泊异乡期间风雨凄凉的人生感受。上句触物兴感,实中寓虚,用风雨中飘落满地的黄叶象征自己不幸的身世遭遇,与下句实写青楼管弦正形成一寂一喧的鲜明强烈对比,形象地展现出沉沦寒士与青楼豪贵苦乐悬殊、冷热迥异的两幅对立的人生图景。两句中“仍”“自”二字,开合相应,“仍”是更、兼之意。黄叶本已凋落,再加风雨摧残,其凄凉景象令人触目神伤。

  它不仅用写出风雨之无情和不幸之重沓,而且有力地加重渲染了内心难以忍受的痛苦。“自”字既有转折意味,又含“自顾”之意,勾勒出青楼豪贵得意纵恣、自顾享乐、无视人间忧苦的情景。它与“仍”字对应,正显示出苦者自苦、乐者自乐那样一种冷酷的社会现实和人情关系,而诗人对这种社会现实的愤激不平,却是通过这种含而不露的艺术手法表现出来。

  在羁泊异乡的凄凉孤孑境况中,友谊的温暖往往是对寂寞心灵的一种慰藉,颈联“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引出对“新知”“旧好”的思念。但思忆反而给心灵带来更深的痛苦——“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新交的朋友遭到浇薄世俗的诋毁,旧日的知交也关系疏远,良缘阻隔。两句中一“遭”一“隔”,写出了诗人在现实中孑然孤独的困境,也蕴含了诗人对“薄俗”的强烈不满。凄冷的人间风雨,已经渗透到朋友知交中,茫茫人世,似乎只剩下冰凉的雨帘,再也找不到任何一个温暖的角落了。

  惟一能使凄凉的心得到暂时温暖的便只剩下酒:

  “心断新丰酒,销愁斗几千?”马周落拓未遇时,西游长安,宿新丰旅舍。店主人只顾接待商贩,对马周颇为冷遇。马周只好取酒独酌。后来马周得到皇帝赏识,身居高位。诗人想到自己只有马周当初怀才未遇时的落拓,却无马周后来的幸运,所以只有盼望着用新丰美酒一浇胸中块垒。可是羁泊异乡,远离京华,即使想象马周失意时一样取新丰美酒独酌也不可获得,所以说“心断”。通过层层回旋曲折,诗人内心的郁积苦闷终于发抒到极致。末句以问语作收,似结非结,正给人留下苦闷无法排遣、心绪茫然的印象。

  题称“风雨”,是一个象征性的题目,象征着包围、压抑、摧残才智之士的冷酷的社会现实和社会氛围。但它又不单纯表现了人间风雨的凄冷,而是在表现它的同时透露了诗人内在的济世热情与热爱生命的热情。首、尾两联,暗用郭元振、马周故事,不只是作为自己当前境遇的一种反衬,同时也表露出对唐初开明政治的向往和匡世济时的强烈要求。即使是正面抒写自己的孤孑、凄凉与苦闷,也都表现出一种愤郁不平和挣脱苦闷的企图,于是使得环境的冷与内心的热的相互映衬,获得矛盾统一。

唐诗三百首乐府诗

  汉代乐府诗定义:两汉所谓乐府指音乐机关。它除了将文人歌功颂德的诗制成曲谱并制作,演奏新的歌舞外,又收集民间的歌辞入乐。《汉书艺文志》记:“自孝武帝立乐府而采歌谣,于是有赵,代之讴,秦,楚之风,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亦能够观风俗,知薄厚云”。汉武帝采诗,除为考察民隐外,亦在丰富乐府的乐章,以供娱乐。

  魏晋六朝时,乐府乃由机关的名称变为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的名称。继《诗经》《楚辞》之后,在汉魏六朝文学出现一种能够配乐歌唱的新诗体,叫做“乐府”,它曾大放异彩,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唐代指批判现实的讽刺诗。唐诗选本经大量散佚,至今尚存三百余种。当中最流行而家传户晓的,要算《唐诗三百首》了。唐诗三百首里面的乐府诗包括哪些呢?下面为您整理了唐诗三百首之乐府诗,希望对你有所协助。

唐诗三百首之《落花》鉴赏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谿)生,又号樊南生,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祖辈迁荥阳(今河南郑州荥阳市),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进士,当过秘书省校书郎、弘农尉。唐代诗人,晚唐乃至整个唐代,李商隐是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作者。李商隐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落 花

  李商隐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稀。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李商隐诗鉴赏

  这首咏物诗作于会昌六年(846)闲居永乐期间。

  当时,李商隐因娶王茂元之女一事得罪了牛党的令狐绹,境况极糟。自然景物的变化极易引发他的忧思羁愁,于是便借园中落花隐约曲折地吐露自己的心境。

  诗一、二句“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写落花景象,“ 小园花乱飞”一句不过是人皆可道之景,并不新奇;妙就妙在首联两句之间的联系。落花是一种自然现象,和客去本无必然的联系,但诗人却说花是因客去才“乱飞”,落花成为有情物,这种因果关系的描写颇出人意表,却又在情理之中。落花虽然早有,客在时却浑然不觉,待到人去楼空,客散园寂,孤独惆怅之情袭上心头,诗人这才注意到满园缤纷的落花,而且生出同病相怜的情怀。

  三、四两句“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分别从不同角度进一步描写落花“乱飞”的具体情状。

  “参差”句从空间着眼,写落花四处纷飞,连接曲陌;“迢递”句从时间着笔,写落花连绵不断,无休无止。

  诗人是立于“高阁”向下俯视,所以园内景象尽收眼底。这两句对落花本身的描绘显得很客观,但对“斜晖”的点染却透露出作者内心的骚动不安。此时此刻,在他眼前出现的“落花”和“斜晖”已经不是常人眼里的自然现象,而是同人一样充满感情具有生命的事物,它们象是在同自己十分美好的青春和年华告别。

  于是整个画面笼罩在落花余晖这一副沉重黯淡的色调里,透出了诗人心灵的深重伤感和悲哀。

  五、六句“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稀。”在前面描写的基础上,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情感。断肠人又逢落花,自然倍觉伤情。“眼穿仍欲稀”一句写出诗人的痴情和执着,他望眼欲穿,希望花莫再落,却事与愿违,枝上残留的花朵仍然四处纷飞不止,越来越稀疏。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两句,花朵用生命装点了春天,无私地奉献出自己的一片芳心,最终却落得个凋零残破、沾人衣裾的凄凉结局。这不又是诗人自身的写照吗?诗人素怀壮志,极欲见用于世,却屡遭挫折,报效无门,所得只有悲苦失望,泪落沾衣。

  落花诗在唐诗中并不少见,但大多或单纯表现怜花惜花的情绪,或抒发及时行乐的感慨,很少能象李商隐这样把咏物与身世之慨结合得天衣无缝,表现的情感又是如此哀怨动人。譬如同是咏落花,诗人还有一首《和张秀才落花诗》,其中“落花犹自舞,扫后更闻香”两句,用舞姿来形容飞动的落花,既形象鲜明又蓬勃富有生气,对经久不灭的花香的描写更表现了落花形象的美好和品格的高洁,创造了新鲜的意境。

  这是诗人借落花勉励别人不要因失败而沉沦,这首寄寓身世之哀的《落花》诗与它相比却是情趣迥异,另是一番意境了。

  赏析:

  这是一首专咏落花的诗。首联写落花与人的心情,含蓄蕴籍耐人寻味。颔联从不同角度描写落花乱飞的具体情状。颈联直接抒发情感,巴望花不再落而不能。末联写花为装点春天而开,却落得飘零沾衣的结局。表达了素怀壮志,不见用于世的凄婉和感慨。全诗洋溢着伤春惜花之感,情思如痴,委婉动人。全诗语言清淡疏朗,诗人咏物伤己,以物喻己,感伤无尽。

唐诗三百首之《寄李儋元锡》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注解】:

  1、邑:指属境;

  2、流亡:指灾民。

  【韵译】:

  去年花开时节,适逢与君分别;

  今日春花又开,不觉已经一年。

  人间世事茫茫,件件难以预料;

  春愁昏昏黯黯,夜里独自成眠。

  身体多病,越发思念乡田故里;

  治邑还有灾民,我真愧领俸钱。

  听说你想来此,探访我这孤老;

  西楼望月圆了又圆,却还不见。

  这也是一首投赠诗。开首二句即景生情,花开花落,引起对茫茫世事的感叹。接着直抒情怀,写因多病而想辞官归田,反映内心的矛盾。“邑有流亡愧俸钱”,不仅是仁人自叹未能尽责,也流露进退两难的苦闷。结尾道出今日寄诗的用意,是极需友情的慰勉,因而望月相思,盼其来访,正合投赠诗的风韵。

  这首诗的思想境界较高,“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两句尤最,自宋以来,倍受颂扬,即使今日,依然闪烁光辉。

唐诗三百首之《筹笔驿》

  猿鸟犹疑畏简书,风云常为护储胥。

  徒令上将挥神笔,终见降王走传车。

  管乐有才原不忝,关张无命欲何如。

  他年锦里经祠庙,梁父吟成恨有余。

  【注解】:

  1、猿鸟句:诸葛亮治军以严明称,这里意谓至今连鱼鸟还在惊畏他的简书。疑:惊。简书:指军令。古人将文字写在竹简上。

  2、储胥:指军用的篱栅。

  3、上将:犹主帅,指诸葛亮。

  4、降王:指后主刘禅。走传车:魏元帝景元四年(二六三),邓艾伐蜀,后主出降,全家东迁洛阳,出降时也经过筹笔驿。

  5、传车:古代驿站的专用车辆。后主是皇帝,这时却坐的是传车,也隐含讽喻意。

  6、管:管仲。春秋时齐相,曾佐齐桓公成就霸业。

  7、乐:乐毅。战国时人,燕国名将,曾大败强齐。

  8、原不忝:真不愧。诸葛亮隐居南阳时,每自比管仲、乐毅。

  9、他年:作往年解。

  10、锦里:在成都城南,有武侯祠。

  11、梁父吟:两句意谓,往年曾谒锦里的武侯祠,想起他隐居时吟咏《梁父吟》的抱负,不曾得到舒展,实在令人遗憾。

  【韵译】:

  猿鸟犹疑是惊畏丞相的严明军令,

  风云常常护着他军垒的藩篱栏栅。

  诸葛亮徒然在这里挥笔运筹划算,

  后主刘禅最终却乘坐邮车去投降。

  孔明真不愧有管仲和乐毅的才干。

  关公张飞已死他又怎能力挽狂澜

  往年我经过锦城时进谒了武侯祠,

  曾经吟诵了梁父吟为他深表遗憾!

  【评析】:

  这也是一首凭吊诗。张采田以为诗是大中十年(856)冬,诗人罢去梓州幕府,随柳中郡还京,途经筹笔驿时所作。

  诗中盛赞诸葛亮的政治军事才能,为他未能统一中国而惋惜。同时对懦弱昏庸、终于投降魏国的后主刘禅加以贬斥。

  全诗运用拟人化的手法,以精炼的笔墨描绘诸葛亮长于治军,军纪严明,余威犹存,用以展示出他作为一个历史上著名军事家的形象特征。接着以刘禅和关张这两类不同典型人物与其构成鲜明对比。由于刘禅的昏庸,使诸葛亮一生的谋划付之东流。

  关羽违反了诸葛亮抗魏的策略,而使蜀汉兵挫地削,招致自己和张飞的亡身之祸。通过对比,更显诸葛亮的政治才能之卓越。

唐诗三百首之《过香积寺》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解】:

  1、薄暮两句:因寺旁空潭而想到毒龙的故事;安禅:指心安然入于清寂宁静之境;毒龙:这里是机心妄想的意思。

  【韵译】:

  早闻香积寺盛名,却不知在此山中;

  入山数里,登上了高入云天的山峰。

  这儿古木参天,根本没有行人路径;

  深山中,何处传来隐隐约约的寺钟。

  俯听危石的流泉,轻轻地抽泣哽咽;

  山高林密不透日影,松荫寒气犹浓。

  日已将暮,我伫立在空寂的清潭边,

  有如禅定身心安然,一切邪念皆空。

  这是一首写游览的诗,主要在于描写景物。题意在写山寺,但并不正面描摹,而用侧写环境,来表现山寺之幽胜。“云峰”、“古木”、“深山”、“危石”、“青松”、“空潭”,字字扣合寺院身分。最后看到深潭已空,想到《涅 经》中所说的其性暴烈的毒龙已经制服,喻指僧人之机心妄想已被制服,不觉又悟到禅理的高深。

  全诗不写寺院,而寺院已在其中。构思奇妙、炼字精巧。“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历代被誉为炼字典范。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最漂亮的大牡丹花

写一个场景小练笔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