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的主要内容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读《山海经》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

  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

  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

  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

  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

  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山海经的主要内容

山海经海外东经

  海外①自东南陬②至东北陬者。

  【注释】

  ①海外:指海外东经所记载的地方。

  ②陬(zōu):隅,角落。

  【译文】

  海外东经所记载的地方从东南角到东北角。

  嗟丘

  嗟丘①,爰②有遗玉、青马、视肉、杨柳③、甘柤、甘华,甘果所生,在东海。两山夹丘,上有树木。一曰嗟丘。一曰百果所在,在尧葬④东。

  【注释】

  ①嗟(jiē)丘:地名,具体所指待考。

  ②爰(yuán):这里,那里。

  ③杨柳:一作“杨桃”,杨桃即阳桃。

  ④尧葬:帝尧所葬的地方。

  【译文】

  嗟丘,这个地方有遗玉、青色的马、视肉、杨树、柳树、甘柤、甘华,各种果实甜美的果树在此生长,它位于东海之中。它的边上是两座山,中间是土山,上面长着树木。一说是嗟丘。一说是各种果树生长的地方,位于帝尧所葬之地的东边。

  君子国

  君子国①在其②北,衣冠③带剑,食兽,使二大虎④在旁,其人好让不争。有薰华草⑤,朝生夕死。一曰在肝榆之尸北。

  【注释】

  ①君子国:传说中的国名,因其国中之人讲究礼仪揖让,故名。

  ②其:指奢比尸所在之地。

  ③衣冠:指衣帽整齐。

  ④大虎:应作“文虎”。

  ⑤薰华草:草名,具体所指待考。一说薰华即“蕣(shùn)花”,指木槿(jǐn)花,木槿是一种落叶灌木,夏秋开红白或紫色花,早开晚落。

  【译文】

  君子国在奢比尸所在之地的北边,这个国家的人衣帽整齐,身上佩剑,吃兽肉,驱使两只有斑纹的虎,他们好谦让,不争斗。君子国中有一种薰华草,早上刚长出来,到晚上就死了。一说君子国在肝榆尸所在之地的北边。

  【上工下虫】

  【上工下虫】①在其②北,各有两首。一曰在君子国北。

  【注释】

  ①:当指虹霓,一种有内外环的虹,内环称虹,也称正虹、雄虹;外环称霓,也称副虹、雌虹。

  ②其:指君子国。

  【译文】

  虹霓在君子国的北边,每条虹都有两个脑袋。一说在君子国的北面。

  朝阳之谷神天吴

  朝阳之谷①,神曰天吴②,是为水伯③。在北两水④间。其为兽也,八首人面,八足八尾,皆⑤青黄。

  【注释】

  ①朝阳之谷:即朝阳谷,谷名,具体所指待考。

  ②天吴:传说中的神名。

  ③水伯:水神。

  ④两水:两条河流。

  ⑤皆:一作“背”。

  【译文】

  朝阳谷有位名叫天吴的神,他是一位水神。朝阳谷位于北边的两条河流之间。天吴作为兽的形象是:有八个脑袋,每个脑袋上都是人一样的脸,有八条腿,八条尾巴,全身都是青黄色。

  青丘国九尾狐

  青丘国①在其②北,其狐③四足九尾。一曰在朝阳北。

  【注释】

  ①青丘国:国名,具体所指待考。

  ②其:指朝阳谷。

  ③其狐:一说在“其狐”前应有“其人食五谷,衣丝帛”几个字。

  【译文】

  青丘国在朝阳谷的北边,国中有一种狐,长着四条腿,九条尾巴。一说青丘国在朝阳谷的北边。

  帝(禹)命竖亥步

  帝①命竖亥②步③,自东极至于西极,五亿十选④九千八百步。竖亥右手把算⑤,左手指青丘⑥北。一曰禹令竖亥。一曰五亿十万九千八百步。

  【注释】

  ①帝:天帝。一说指禹。

  ②竖亥:神话传说中的人物。

  ③步:以脚步测量距离。

  ④选:万。

  ⑤算:通“筭(suàn)”,古代计数用的筹码。

  ⑥青丘:指青丘国。

  【译文】

  天帝命令竖亥用脚步测量大地,从最东边到最西边,一共为五亿零十万九千八百步。竖亥右手拿着算筹,左手指着青丘国的北边。一说是禹命令竖亥用脚步测量大地。一说为五亿零十万九千八百步。

  黑齿国

  黑齿国①在其②北,为人黑③,食稻啖④蛇,一赤一青,在其旁。一曰在竖亥北,为人黑首,食稻使蛇,其一蛇赤。

  【注释】

  ①黑齿国:传说中的国名,因其国中之人的牙齿皆为黑色,故名。

  ②其:指竖亥所处之地。

  ③黑:该字后应有“齿”字。

  ④啖(dàn):吃。

  【译文】

  黑齿国在竖亥所处之地的北边,这个国家的人的牙齿都是黑色的,他们吃稻米和蛇,有一红一青两条蛇伴在身边。一说黑齿国在竖亥所处之地的北边,这个国家的人长着黑色的脑袋,吃稻米,会驱使蛇,其中的一条蛇是红色的。

  汤谷十日

  下有汤谷①,汤谷上有扶桑②,十日所浴,在黑齿③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

  【注释】

  ①汤(yánɡ)谷:即旸(yánɡ)谷,传说中的日出之处。

  ②扶桑:神话传说中的一种树。

  ③黑齿:指黑齿国。

  【译文】

  黑齿国的下面是汤谷,汤谷上有一棵扶桑树,那里是十个太阳洗浴的地方,位于黑齿国的北边。在水中有一棵大树,下面的树枝上住着九个太阳,上面的树枝上住着一个太阳。

  雨师妾

  雨师妾①在其②北,其为人黑,两手各操一蛇,左耳有青蛇,右耳有赤蛇。一曰在十日北,为人黑身人面,各操一龟。

  【注释】

  ①雨师妾:传说中的国名。

  ②其:指汤谷。

  【译文】

  雨师妾在汤谷的北边,这个国家的人长着黑色的皮肤,两只手分别握着一条蛇,左耳有一条青蛇,右耳有一条赤蛇。一说雨师妾在十个太阳所居之地的北边,那里的人长着黑色的身子,人一样的脸,手中各拿着一只龟。

  玄股国

  玄股之国①在其②北,其为人③,衣鱼食④,使⑤两鸟夹之。一曰在雨师妾北。

  【注释】

  毛民国玄股国①玄股之国:即玄股国,传说中的国名,因其国中之人的大腿是黑色的,故名。

  ②其:指雨师妾。

  ③人:一说该字后应有“股黑”两字。

  ④(ōu):同“鸥”,一种水鸟,羽毛多为白色,生活在湖或海上。

  ⑤使:一说该字系衍文。

  【译文】

  玄股国在雨师妾的北边,这个国家的人身穿鱼皮做的衣服,以鸥鸟为食,他们的身边有一左一右两只鸟相随。一说玄股国在雨师妾的北边。

  毛民国

  毛民之国①在其②北,为人身生毛。一曰在玄股北。

  【注释】

  ①毛民之国:即毛民国,传说中的国名,因其国中之人浑身有长毛,故名。

  ②其:指玄股国。

  【译文】

  毛民国在玄股国的北边,这个国家的人浑身长满了长毛。一说毛民国在玄股国的北边。

  劳民国

  劳民国①在其②北,其为人黑③。或曰教民。一曰在毛民北,为人面目手足尽黑。

  【注释】

  ①劳民国:传说中的国名,一说因其国中之人勤劳,故名。

  ②其:指毛民国。

  ③黑:一说该字后应有“食果草实也。有一鸟两头”几个字。

  【译文】

  劳民国在毛民国的北边,这个国家的人长得很黑。有人说是教民国。一说劳民国在毛民国的北边,那里的人面部、眼睛、手和脚都是黑色的。

  东方句芒

  东方句芒①,鸟身人面,乘两龙。

  【注释】

  ①句芒:传说中的木神,身穿白色的衣服。

  【译文】

  东方有句芒神,长着鸟一样的身子,人一样的脸,驾乘着两条龙。

  海外东经所记述的地域大致应在中国的东部,具体位置难以确定。

  海外东经系紧接海外南经中的狄山,向北逐次展开叙述。经中记述了君子国、青丘国等八个国家,这些国家中的人除了或身生长毛,或全身皆黑,或手操两蛇,其形状与普通人似没什么不同。此外,海外东经中还记述了八首八面的天吴神、鸟身人面的句芒神、兽身人面的奢比尸神,以及十个太阳共同沐浴的汤谷和居住的扶桑树。

山海经的读书笔记

  《山海经》约成书于4020年前,作者原为夏禹、伯益。全书分为《山经》、《海经》两大类,共18卷,3.1万字。

  书中写了各种奇形怪状、拥有超人神通的奇灵异兽450多个,内容有地理、历史、植物、动物、矿物、医药、鬼神、祭神祭祀、氏族部落等很多方面。我之所以这么喜欢《山海经》这本书,是因为里的怪物很奇怪,有的怪物可以治病,有的怪物一出现会发生天灾,有的怪物名字就是自己的叫声。最奇怪的是在我心中印象比较好的西王母竟然是长相像人,却长有豹子的尾巴,老虎的牙齿,善于长啸,篷头乱发,真是太不可思议了。其中还有2种奇异的动物让我难忘:何罗鱼——它住在一座谯明山上。谯水就是从这座山里发源。它长着十个身子,却只有一个脑袋,它发出的声音就像狗叫,人如果吃了它的肉,可以治好痈肿病。化蛇——阳水发源于中部的阳山。

  阳水中有很多化蛇,它长着人一样的面孔,豺一样的身子,还有一对鸟一样的翅膀,并且能像蛇一样爬行。它发出的声音如同人的呵斥声。少开口发音,这种动物很少开口发音。一旦发音就会招来滔天的洪水。纵然你的想象力在丰富,你看到《山海经》中描述的景象、动物你还是会大吃一惊。展现于你面前的,是一个奇异花草、猛兽妖物遍布的神奇地方:招摇山上有多姿的桂树与美丽的玉石;吃上一口祝余,带上一株迷谷,你可以踏上不迷路、不饥饿得旅途;小心即翼山上那些蝮虫和怪蛇,还有什么狸力,可不是你家的小猪,叫声像狗,不要惹他。

  许多听也没听过的山名、水名、树名,尤其是那些名字奇特的妖怪,都让人惊奇。说来是神化,但先人怎能将其记录的如此生动形象,不免让人产生对于另一个世界的联想。读完这本书让我感觉到了中华悠久的历史。

《山海经》读书笔记

  《山海经》一度被誉为天下奇书之首,包含的内容涉及地理、天文、历史、神话、动植物、矿藏、医药、宗教等,所涵盖内容与《易经》相比,都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山海经》中的神话故事,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前后呼应。不免让人联想,所谓的神话神物,当初是否真实存在过,不然怎么能有如此清晰的历史层次和变迁史。若是如此,便更是让人感叹,中华五千年历史长河中,灭绝的何止是恐龙一族啊。

  陶渊明曾在《读山海经·孟夏草木长》中写道: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想必曾经的山海经还曾有配图,只是可惜如今早已失传,令人惋惜万分。那满眼的奇花异草,猛兽珍禽,一部《山海经》就如同一部上古的《本草纲目》和《括地志》。

  如今,很多的古装奇幻类剧情都会或多或少引入《山海经》的成分,比如《芈月传》中的开明兽,《少年四大名捕》中的朝歌山,《秦时明月》中的男主角天明等,皆为《山海经》中的典故。

  一部《山海经》,读出中华历史万物之大美,幸哉。

阿长与山海经的主要内容

  《阿长与山海经》忆述儿时与保姆长妈妈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书《山海经》之情,充满了尊敬和感激。文章用深情的语言和对儿时往事的回忆,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怀念。

  文章着重写了我幼年时与长妈妈的一段经历。长妈妈是一位保姆,而我对她的印象能如此深刻,可见我对她的感情至深。文章也进一步介绍了她的名字、体形等。

  文章主体在于围绕《山海经》,写我对长妈妈的感情变化。由最初的我不大佩服她,最后我对她又有新的敬意,是因为她给我买了《山海经》。

  长妈妈这样一个艺术典型形象,独特而不平凡,也揭示了封建社会比较黑暗、腐朽的事实。作者此篇文章包含的爱心与同情,让我们再一次回到纯朴的年代,去关怀身边的一个人。

  《阿长与山海经》的结尾,鲁迅表达了他对阿长的爱,他希望仁慈的地母能让阿长安息。

山海经海内东经

  海内①东北陬②以南者。

  【注释】

  ①海内:指海内东经所记载的地方。

  ②陬(zōu):隅,角落。

  【译文】

  海内东经所记载的是东北角以南的地方。

  钜燕

  钜燕在东北陬。

  【译文】

  大燕国在东北角。

  国在流沙中者

  国在流沙中者埻端①、玺②,在昆仑虚③东南。一曰海内④之郡,不为郡县,在流沙中。

  【注释】

  ①埻(zhǔn)端:国名,一说可能指敦煌。

  ②玺(huàn):国名,具体所指待考。

  ③昆仑虚:即昆仑山。

  ④海内:国境之内。

  【译文】

  位于流沙中的国家有埻端和玺,它们在昆仑山的东南边。一说埻端和玺属于国内的郡,只是因为处在流沙中,所以才不称为郡县。

  国在流沙外者

  国在流沙外者,大夏①、竖沙②、居繇③、月支④之国。

  【注释】

  ①大夏:国名,位于中亚,由本居中国的大夏人(属羌族的一支)建立。

  ②竖沙:国名,具体所指待考。一说在今新疆莎车县一带;一说在今阿富汗境内。

  ③居繇(yáo):国名,具体所指待考。一说在今阿富汗境内。

  ④月支:即月氏(zhī),又叫大月氏,古族名,原居于中国西北地区,秦汉时远迁至中亚阿富汗一带。

  【译文】

  位于流沙以外的国家有大夏、竖沙、居繇和月支。

  西胡白玉山

  西胡①白玉山②在大夏东,苍梧③在白玉山西南,皆在流沙西,昆仑虚东南。昆仑山在西胡西,皆在西北。

  【注释】

  ①西胡:我国古代泛称北方边地与西域的民族为胡,西胡即位于西边的胡人,相对于东胡而言。

  ②白玉山:山名,具体所指待考。一说疑即玉山。

  ③苍梧:山名,位于西北地区,一说为昆仑山的群山之一。

  【译文】

  位于西胡境内的白玉山在大夏的东边,苍梧山在白玉山的西南边,都在流沙的西边,昆仑山的东南边。昆仑山在西胡的西边,它们都在西北地区。

  雷泽中雷神

  雷泽①中有雷神②,龙身而人头,鼓③其腹。在吴④西。

  雷神

  【注释】

  ①雷泽:古泽名,称为雷泽的地方有二:一在今山东荷泽市东北,又称雷夏;一在今山西永州市蒲州南,源出雷首山,南流入黄河。一说这里指震泽,即太湖。

  ②雷神: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司雷之神,又叫雷公、雷师。

  ③鼓:敲击。

  ④吴:地名,一说即古吴都(今江苏苏州市)。

  【译文】

  雷泽里面有一位雷神,他长着龙一样的身子,人一样的脑袋,只要敲击自己的腹部,便会发出雷声。雷泽在吴的西边。

  始鸠

  始鸠①在海中,辕厉②南。

  【注释】

  ①始鸠:一说指鸟名,即尸鸠;一说指国名。

  ②辕厉:所指待考。一说应作“韩雁”。

  【译文】

  始鸠在大海中,位于辕厉的南边。

  会稽山

  会稽山在大楚①南。

  【注释】

  ①楚:周代诸侯国名,楚文王时建都于郢(yǐnɡ,今湖北荆州纪南城)。一说应作“越”。

  【译文】

  会稽山位于大楚国的南边。

  岷三江

  岷①三江:首大江②出汶山③,北江④出曼山⑤,南江⑥出高山⑦。高山在城⑧都西,入海在长州⑨南。

  【注释】

  ①岷:指岷江,长江上游支流,在今四川中部,源出岷山南麓,东源出弓杠岭,西源出郎架岭,南流经松潘、汶川等县到都江堰市出峡,自此以下称都江、汶江。

  ②大江:这里指岷江的主流。

  ③汶山:即岷山。

  ④北江:水名,一说即青衣江,又叫雅河,在今四川中部,是大渡河的支流。

  ⑤曼山:山名,一说指蒙山,在今四川名山县西北;一说指崌(jū)山。

  ⑥南江:水名,一说指大渡河。

  ⑦高山:山名,一说指邛崃(qiónɡ lái)山;一说指大雪山。

  ⑧城:应为“成”。

  ⑨长州:一说指今江苏如皋(ɡāo)市东的沙洲。

  【译文】

  岷江包括三条江:首条是岷江的主流,发源于汶山;北江发源于曼山;南江发源于高山。高山位于成都的西边,长江的入海处位于长州的南边。

  浙江

  浙江①出三天子都②,在其③东,在闽西北,入海,余暨④南⑤。

  【注释】

  ①浙江:水名,即钱塘江,是今浙江省最大的河流,上游为新安江,源出今安徽休宁县。

  ②三天子都:山名,即三天子鄣(zhānɡ),一说此处指黄山山脉、玉山山脉和缙(jìn)云山等。

  ③其:应作“蛮”,蛮是中国古代对长江中游及其以南地区少数民族的泛称。

  ④余暨:汉时县名,今属浙江杭州市萧山区。

  ⑤南:应作“北”。

  【译文】

  浙江发源于三天子都山,位于蛮人居住地的东边,福建的西北,在余暨的南边(应在北边)入海。

  庐江

  庐江①出三天子都②,入江,彭泽③西。一曰天子鄣。

  【注释】

  ①庐江:一说指江西庐源水,源出今江西婺源县西北庐岭山;一说即青弋江,在今安徽东南部,上源为清溪河。

  ②三天子都:即三天子鄣。

  ③彭泽:即彭蠡(lǐ),古泽薮(sǒu)名,今名鄱阳湖。

  【译文】

  庐江发源于三天子都山,在彭泽西边流入长江。一说三天子都即天子鄣。

  汉水

  汉水①出鲋鱼之山②,帝颛顼葬于阳,九嫔葬于阴,四蛇卫之。

  【注释】

  ①汉水:一说此处应作“濮(pú)水”,濮水又称濮渠水,上游分两支,合流于今河南长垣县西。

  ②鲋(fù)鱼之山:又作务隅山、附禺山。一说即嶓冢(bō zhǒnɡ)山。

  【译文】

  汉水发源于鲋鱼山,帝颛顼葬在这座山的阳面,他的九位嫔妃葬在山的阴面,有四条蛇守卫在那里。

  濛水

  濛水①出汉阳②西,入江,聂阳③西。

  【注释】

  ①濛水:水名,一说即今乌江,汉时称延江水。

  ②汉阳:汉时县名,属犍为(qián )郡,在今贵州省。

  ③聂阳:地名,具体所指待考。

  【译文】

  濛水发源于汉阳的西边,在聂阳的西边流入长江。

  温水

  温水①出崆峒山②,在临汾③南,入河,华阳④北。

  【注释】

  ①温水:水名,具体所指待考。一说因其水常温,故名。

  ②崆峒(kōnɡ tónɡ)山:甘肃平凉西有崆峒山,属六盘山,此处所指与此不同。一说指山西绛县的太阴山;一说属于太岳山(在今山西中南部,汾河东岸)。

  ③临汾:汉时县名,治今山西新绛县东北。

  ④华阳:地名,具体所指待考。一说可能指华山之阳。

  【译文】

  温水发源于崆峒山,位于临汾的南边,在华阳的北边流入黄河。

  颍水

  颍水①出少室②,少室山在雍氏③南,入淮西④鄢⑤北。一曰缑氏⑥。

  【注释】

  ①颍水:即颍河,淮河的最大支流,在今安徽西北部及河南东部,源出河南登封市嵩山西南。

  ②少室:即少室山。

  ③雍氏:一说即雍梁邑(yì),在今河南禹州市东北;一说应作“缑氏”。

  ④淮西:淮河流域西部。

  ⑤鄢(yān):古国名、邑名,后改称鄢陵,在今河南鄢陵西北。

  ⑥缑(ɡōu)氏:古县名,秦置,治今河南偃师市东南。

  【译文】

  颍水发源于少室山,少室山在雍氏的南边,颍水在淮河流域的西边、鄢陵的北边流入淮河。一说雍氏即缑氏。

  白水

  白水①出蜀②,而东南注江,入江州③城下。

  【注释】

  ①白水:即今白水江,源出四川松潘东北,向东南流经甘肃文县,至四川广元市西南入今嘉陵江。

  ②蜀:蜀山,在今四川西北。

  ③江州:古县名,战国时治今重庆市区嘉陵江北岸,三国蜀汉时移治嘉陵江南岸,即今重庆市区。

  【译文】

  白水发源于蜀山,向东南流到江南流到江州城下后入长江。

  沅水

  沅水山①出象郡②镡城③西,入东注江④,入下隽⑤西,合洞庭中。

  【注释】

  ①沅(yuán)水山:“山”字系衍文。沅水即沅江。

  ②象郡:郡名,秦时置,治临尘(今广西崇左市境内)。

  ③镡(xín)城:古县名,一说治今湖南靖州西南。

  ④入东注江:“入”字一说系衍文,一说应作“又”。此句似应移至文末,因沅水系流入洞庭湖后再入长江。

  ⑤下隽:古县名,西汉置,因隽水而得名,治今湖北通城县西北。

  【译文】

  沅水发源于象郡镡城的西边,在下隽的西边流入洞庭湖,向东流入长江。

  肄水

  肄水①出临晋②西南,而东南注海,入番禺③西。

  【注释】

  ①肄(yì)水:即溱(zhēn)水,源出今湖南临武县西南,北流与武溪水合。

  ②临晋:应作“临武”。

  ③番禺:古县名,在今广东广州市番禺区。

  【译文】

  肄水发源于临武西南,向东南流经番禺西边后入海。

  潢水

  潢水①出桂阳②西北山,东南注肄水,入敦浦③西。

  【注释】

  ①潢(huánɡ)水:一作“湟(huánɡ)水”。也叫涯(yá)水,古水名,即今广东西北的湟江、连江。

  ②桂阳:古县名,汉置,治今广东连州市。

  ③敦浦:一作“郭浦”,具体所指待考。一说指涯浦关。

  【译文】

  潢水发源于桂阳西北的山中,向东南流经敦浦西边入肄水。

  洛水

  洛水①出洛西山②,东北注河,入成皋③之西。

  【注释】

  ①洛水:即洛河。

  ②洛西山:一说指今陕西的(huān)举山;一说“洛”指洛阳,在今河南洛阳市。

  ③成皋(ɡāo):古县名,汉置,治今河南荥(xínɡ)阳市汜(sì)水镇西。

  【译文】

  洛河发源于洛阳西部的山,向东北流经成皋的西边入黄河。

  汾水

  汾水出上窳①北,而西南注河,入皮氏②南。

  【注释】

  ①上窳:地名,具体所指待考。一说在今山西静乐县北。

  ②皮氏:古县名,在今山西河津县。

  【译文】

  汾水发源于上窳的北面,向西南流经皮氏的南边入黄河。

  沁水

  沁水出井陉山①东,东南注河,入怀②东南。

  【注释】

  ①井陉山:山名,具体所指待考。今河北石家庄市西部有井陉山,此处所指井陉山则应在山西。

  ②怀:古县名,在今河南焦作市境内。

  【译文】

  沁水发源于井陉山的东面,向东南流经怀县的东南入黄河。

  济水

  济水①出共山②南东丘,绝③钜鹿泽④,注渤海,入齐⑤琅槐⑥东北。

  【注释】

  ①济(jǐ)水:水名,包括黄河南北两部分,河北部分源出今河南济源市西王屋山,河南部分本系从黄河分出的一条支流。

  ②共山:山名,具体所指待考。

  ③绝:穿过;经过。

  ④钜(jù)鹿泽:“鹿”应作“野”,又叫巨野泽,即大野泽,在今山东巨野县北。

  ⑤齐:地区名,今山东泰山以北黄河流域及胶东半岛地区,为战国时齐地,汉以后沿称齐。

  ⑥琅(lánɡ)槐:古县名,在今山东利津县东南。

  【译文】

  济水发源于共山南面的东丘,穿过巨野泽,流经齐地琅槐的东北入渤海。

  潦水

  潦水①出卫皋②东,东南注渤海,入潦阳③。

  【注释】

  ①潦水:即辽河,中国东北地区南部大河,流贯辽宁省中部,经盘锦市入渤海。

  ②卫皋(ɡāo):山名,具体所指待考。

  ③潦阳:即辽阳,古县名,在今辽宁辽中县。

  【译文】

  潦水发源于卫皋的东面,向东南流经潦阳入渤海。

  虖沱河

  虖沱水出晋阳①城南,而西至阳曲②北,而东注渤海,入越③章武④北。

  【注释】

  ①晋阳:古县名,在今山西太原市。

  ②阳曲:古县名,在今山西太原市北部,包括定襄县、阳曲县等。

  ③越:一说疑为衍文;一说应作“赵”;一说章武在春秋时属越,故有此说。

  ④章武:古县名,汉置,治今河北黄骅(huá)市西北。

  【译文】

  虖沱河发源于晋阳城的南边,西流至阳曲县的北边,再向东流经章武的北边入渤海。

  漳水

  漳水出山阳①东,东注渤海,入章武南。

  【注释】

  ①山阳:一说在河南修武县;一说疑为“阳邑(yì)”之讹,阳邑是古县名,在今山西榆次市南边。

  【译文】

  漳河发源于山阳的东面,向东流经章武的南边入渤海。

  海内东经中的内容分为两部分,一为前三段,其成书时间与前面的海内南经、海内西经、海内北经相同;一为“岷三江至结尾”,其非《山海经》正文,当系晋代学者郭璞所撰《水经》中的文字。

  在前三段中,主要介绍了中国东部从河北到浙江一带的某些国家、山名、地名和神名,如燕国、会稽山、都州、雷神等;也涉及位于西北地区的一些山和国家,如西胡白玉山、昆仑山、大夏国、月支国等,内容较为简略。

胡编《山海经〉》

  刚读罢《阿长与〈山海经〉》,老师竟让大家再掺和掺和,写出阿长买书的全过程。其实如果我是鲁迅,不用老师提醒我也会加进这一段――不是为了完美,纯粹是为了骗稿费。话说阿长不慎让哥儿的宠物归了西,心里蛮不是滋味,哥儿又诘问起来,不好交代,只好编了个谎,搞得双方都不痛快。阿长一心想揽回哥儿的心,但苦于无计,正听哥儿日日念叨着什么三什么经,认为时机已到,便向哥儿打听了明白。不久,阿长上路了。街上是人山人海,可惜热心肠的不多。几经碰灰,终于觅到了一家书店,遂进。

  “老板,有没有卖啥三啥经的?”阿长一边寻看着书架,一边探问道。

  “这里有《诗经》《佛经》《财经》《三字经》等等,不知你指的是哪本?”伙计笑道。

  “哦,你把那本《三字经》拿来我看看。”阿长满怀希望,接过伙计递过来的书,大略一翻,并没有什么哥儿所说的鬼呀魂呀之类的插图,不觉有点失落。

  “请问有没有那种插图的《三字经》?”阿长递回了书,又朝书架扫了几眼。

  店伙计一愣,笑问道:“嗐?!有意思了,什么插图?”

  阿长仰起头想了片刻。

  “好像是什么鬼呀魂呀之类奇怪的东西。”

  “你说的不会是《聊斋志异》吧!”店伙计有点不耐烦,掂起掸子四处拍了拍。

  “不,一定不是,好像是什么经的!”阿长果断地回答。

  “没有。”伙计板起了面孔,不听她多一句话,便下了逐客令。

  阿长挺委屈地走出店门,四下望了望,失望地往回走。

  “怎么办,怎么办?”她暗自思忖着,不觉踱到了一个书摊前,眼前一亮。

  “有没有画着奇怪动物的三什么经?”阿长俯下身子。

  “有啊有啊!呃……瞧!”小贩兴奋地从书堆中淘出了四个小本,掂着一角在空中晃了晃。

  阿长拿过一个小本,翻开来直起身子,忽而十分欢喜的样子。

  小贩看了她一眼,乐呵呵地说:“这真是一本好书,小时候不知翻了多少遍了,上面还有狮身人面像呢!四本《山海经》,八十文。”

  阿长想都没想,数出了八十文递给他,接过那四本小书,用布包好,飞也似地跑去叫哥儿去了。

  本想再编长一点。多加点笑料,比如说阿长半路遗失了书包云云,可想想还是算了,良心不允许我再折磨这个不幸的女人,否则我不也沦落为小报娱记之流?其实我是很想写喜剧的,但所谓喜剧,却往往是别人的悲剧……这是其一。其二是编它的十万来字的《阿长与〈山海经〉,不得不说的故事》,讲述阿长如同西天取经一样,历经千难万险,终于取回了“真经”。赚了稿费之后,再改编为电影,再改编为话剧,再改编为评书,再改编为连续剧……能吃一辈子,但也太捣浆糊了。

山海经南山经

  鹊山 招摇山

  南山经①之首,曰鹊山②。其首曰招摇之山③,临于西海④之上,多桂⑤,多金玉。有草焉,其状如韭而青华⑥,其名曰祝余⑦,食之不饥。有木焉,其状如榖⑧而黑理⑨,其华四照,其名曰迷榖⑩,佩之不迷。有兽焉,其状如禺而白耳,伏行人走,其名曰狌狌,食之善走。丽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海,其中多育沛,佩之无瘕疾。

  【注释】

  ①经:经典或某些专门性的著作。一说指经历;一说为衍文。

  ②鹊山:山系名,具体所指待考。一说即南岭山脉;一说可能是今广西漓江上游的猫儿山。

  ③招摇之山:即招摇山,山名,具体所指待考。一说即今广东连县北湘粤界上的方山;一说可能是今广西的十万大山。

  ④西海:水名,具体所指待考。一说指今广西桂林附近古时的水泽;一说指北部湾。

  ⑤桂:桂花树,又叫木犀,花有特殊香气。

  ⑥华:同“花”。

  ⑦祝余:植物名,具体所指待考。一说指山韭菜,一说指天门冬。

  ⑧榖(ɡòu):树名,即构树,落叶乔木,叶子卵形,开淡绿色花。

  ⑨理:纹理。

  ⑩迷榖:传说中的一种植物。一说即榖树;一说特指雌性榖树。

  禺:兽名,猴属,似猕猴而较大,赤目,长尾。

  狌狌(xīnɡ xīnɡ):即猩猩,哺乳动物,比猴子大,两臂长,全身有赤褐色长毛。

  丽(jǐ)之水:即丽水,水名,具体所指待考。一说指今广东的连江;一说指漓江;一说指位于今广西的钦江。

  海:一说指西海;一说指南海,位于中国南部的某一海域。

  育沛:所指待考。一说指琥珀或琥珀类的东西;一说指玳瑁(dài ),一种外形像龟的爬行动物,生活在海洋中。

  瘕(jiǎ):病名,指由寄生虫引起的腹内结块。

  【译文】

  南山经中的首列山系叫做鹊山。鹊山的首座山叫做招摇山,它濒临西海上端。山上生长的树种多为桂树,并且蕴涵有大量的金矿和玉石。山中生长有一种草,形状很像韭菜,开着一种青色的小花。这种草名叫祝余,人吃了这种草就没有饥饿感了。山上生长着一种树木,形状很像构树一样,木纹是黑色的,它开出的花叶光芒四照。这种树林名叫迷榖。人将这种花叶佩带在身上就不会迷路。山上还有一种野兽,长相很像猕猴,但长着一双白色的耳朵。它时而爬行,时而像人一样站立行走,这种野兽名叫狌狌,人若吃了这种野兽就会变得非常健走。山下的一条丽水向西流入大海。丽水盛产一种名叫育沛的东西,若将这种贝壳佩带在身上可以防止由寄生虫引起的疾病。

  堂庭山

  又东三百里,曰堂庭之山①,多棪②木,多白猿,多水玉③,多黄金。

  【注释】

  ①堂庭之山:即堂庭山,山名,具体所指待考。一说在今湖南境内;一说可能指今广西的六万大山。

  ②棪(yǎn):果木名,果实似苹果,红色。一说指野海棠。

  ③水玉:水晶。

  【译文】

  沿着鹊山、招摇山往东走三百里有座山,名叫堂庭山。这里有很多棪木,很多白猿,很多水玉,也有很多黄金。

  猿翼山

  又东三百八十里,曰猿翼之山①,其中多怪兽,水多怪鱼,多白玉,多蝮虫②,多怪蛇,多怪木,不可以上。

  【注释】

  ①猿翼之山:即猿翼山,山名,具体所指待考。一说可能是位于今广东的云开大山;一说应在今湖南境内。

  ②蝮虫:即蝮蛇,一种毒蛇。

  【译文】

  堂庭山再往东行三百八十里有座山,名叫猿翼山。据说山上有很多怪兽出没,水潭里有很多奇怪的鱼,还有很多白色玉石、蝮蛇、怪状的蛇和怪状的树木。人无法攀登上去。

  杻阳山

  又东三百七十里,曰杻阳之山①,其阳多赤金,其阴多白金。有兽焉,其状如马而白首,其文②如虎而赤尾,其音如谣③,其名曰鹿蜀④,佩之⑤宜子孙。怪水⑥出焉,而东流注于宪翼之水⑦。其中多玄⑧龟,其状如龟而鸟首虺⑨尾,其名曰旋龟⑩,其音如判木,佩之不聋,可以为底。

  【注释】

  ①杻(niǔ)阳之山:即杻阳山,山名,具体所指待考。一说指今广东连县北的方山;一说可能指今广东的鼎湖山。

  ②文:通“纹”,指花纹。

  ③谣:歌谣,歌曲。这里指像唱歌一样。

  ④鹿蜀:动物名,一说指斑马;一说是鹿的一种。

  ⑤佩之:这里指佩带鹿蜀的皮毛。

  ⑥怪水:一说指形状较为怪异的河流;一说指位于今广东的北江及其支流连江;一说可能指位于今广东的西江。

  ⑦宪翼之水:即宪翼水,水名,具体所指待考。

  ⑧玄:黑色。

  ⑨虺(huǐ):一种毒蛇。

  ⑩旋龟:龟名,一说指大头龟,头较大,呈三角形,颌部如鹰嘴。

  判木:劈开木头。

  为:治疗。

  底:同“胝”,指手脚上的老茧。

  【译文】

  从猿翼山再往东走三百七十里有座山,名叫杻阳山。山的南坡蕴藏赤金,山的北坡有许多白金。山中有一种兽,外形像马,脑袋白色,身上有像老虎一样的斑纹,红色的尾巴,发出的声音像人唱歌一样,它的名字叫鹿蜀,佩带它的皮毛能使子孙发达。有一条怪水发源于杻阳山,向东流入宪翼水。水中有很多黑色的龟,形状与乌龟相似,却长着鸟一样的头,蛇一样的尾巴,它的名字叫旋龟,发出的声音像劈开木头一样,把它佩带在身上就不会耳聋,还可以用来治疗手脚上的老茧。

  柢山

  又东三百里,曰柢山①,多水,无草木。有鱼焉,其状如牛,陵居,蛇尾,有翼,其羽②在鱼去③下,其音如留牛④,其名曰鱼坴⑤,冬死⑥而夏生,食之无肿⑦疾。

  【注释】

  ①柢(dǐ)山:山名,具体所指待考。一说可能指今广东境内的大罗山。

  ②羽:鸟虫的翅膀。

  ③鱼去(qū):鱼胁。

  ④留牛:所指待考。一说指瘤牛,颈项上有突起,鸣声较大;一说即犁牛。

  ⑤鱼坴(lù):鱼名,具体所指待考。一说即穿山甲。

  ⑥冬死:指冬眠。

  ⑦肿:毒疮。

  【译文】

  杻阳山再往东三百里,有座山,叫柢山。山上有很多水流、水洼,长年不生草木。水洼中生长有一种鱼,身形像牛,生活在深山谷的水中,长有蛇一样的尾巴,还长有一对翅膀,羽毛生在两胁的下边,它鸣叫的声音像犁牛哞哞叫一样。这种鱼名叫鱼坴。它喜欢在冬季蛰伏,而在夏季到来时才出来活动。人如果吃了这种鱼就可以防治痈疽疾痛。

  亶爰山

  又东四百里,曰亶爰之山①,多水,无草木,不可以上。有兽焉,其状如狸②而有髦③,其名曰类④,自为牝牡⑤,食者不妒。

  【注释】

  ①亶爰(dǎn yuán)之山:即亶爰山,山名,具体所指待考。一说在今广东南雄市境内;一说可能是今广东新丰县的九连山。

  ②狸:哺乳动物,又叫山猫,毛棕黄色,有黑色斑纹。

  ③髦:头发。

  ④类:动物名,具体所指待考。一说即大灵猫,身上有香囊。

  ⑤牝牡:雌性和雄性。

  【译文】

  再往东四百里有座山,名叫亶爰山。山上水很多,但却不生长草木。这座山十分险峻,是无法登上去的。山上有一种野兽,身形像野猫,但头上长有头发。这种野兽名叫类,一身同具雌雄两性。人要是吃了它的肉,就不会妒忌人。

  基山

  又东三百里,曰基山①,其阳多玉,其阴多怪木。有兽焉,其状如羊,九尾四耳,其目在背,其名曰猼讠也②,佩之③不畏。有鸟焉,其状如鸡而三首、六目、六足、三翼,其名曰,食之无卧④。

  【注释】

  ①基山:山名,具体所指待考。一说在今广东境内。

  ②猼讠也(bó tuó):传说中的一种兽。

  ③佩之:这里指佩带猼讠也的皮毛。

  ④无卧:不思睡眠。

  【译文】

  再往东三百里有座山叫基山。山的南坡有许多玉石,山的北坡生长有很多奇形怪状的树木。山上有一种野兽,身形像羊,但长着九条尾巴和四只耳朵,而眼睛却长在后背上。这种野兽名叫猼讠也。如果披着它的皮就可以不怕任何东西。山上还有一种鸟,形状像鸡,但却长着三个头、六只眼、六只脚和三只翅膀。这种鸟名叫尚鸟付鸟。谁要吃了这种鸟的肉,就不思睡眠。

  青丘山

  又东三百里,曰青丘之山①,其阳多玉,其阴多青雘②。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③,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④。有鸟焉,其状如鸠⑤,其音若呵⑥,名曰灌灌⑦,佩之⑧不惑。英水⑨出焉,南流注于即翼之泽⑩。其中多赤鱼需,其状如鱼而人面,其音如鸳鸯,食之不疥。

  【注释】

  ①青丘之山:即青丘山,山名,具体所指待考。

  ②青雘(huò):青色的可作颜料的矿物。

  ③状如狐而九尾:像有九条尾巴的狐狸。

  ④蛊:毒热恶气。

  ⑤鸠:鸟名,外形与鸽子相似,常见的有斑鸠。

  ⑥呵:大声斥责。

  ⑦灌灌:鸟名,具体所指待考。一说指鹳。

  ⑧佩之:指佩带灌灌的羽毛。

  ⑨英水:水名,具体所指待考。

  ⑩即翼之泽:指即翼泽,也就是即翼山中的湖泽。

  鱼需(rú):传说中的一种鱼。一说即儒艮,生活在海中或河口,体长1?5~2?8米,前肢呈鳍状,后肢退化。人们又称它为人鱼。

  疥:疥疮。

  【译文】

  再往东三百里有座山,名叫青丘山。山的南坡也有丰富的玉石,山的北坡有许多青色可作颜料的矿物。山上生长着一种野兽,身形似狐但却长着九只尾巴,叫声似婴儿啼哭一般,能吃人,但若人吃了它的肉便可以避邪防妖。山上还生长着一种鸟,形状像鸠,但鸣叫声就像人吵架似的,名叫灌灌。人若带着它,也可以避邪防妖。这座山中有一条名叫英水的水流流出,向南流入即翼泽。英水中有很多赤鱼需。这是一种形体似鱼、而脸似人的人鱼。它叫出的声音像鸳鸯啼叫一般。人若吃了这种人鱼,便可以不生疥癣。

  箕尾山

  又东三百五十里,曰箕尾之山①,其尾踆②于东海,多沙石。汸水③出焉,而南流注于淯④,其中多白玉。

  【注释】

  ①箕(jī)尾之山:即箕尾山,山名,具体所指待考。一说可能在今福建东部。

  ②踆(cūn):通“蹲”。

  ③汸(fānɡ)水:水名,具体所指待考。

  ④淯(yù):水名,具体所指待考。一说可能指闽江。

  【译文】

  青丘山再往东三百五十里就是箕尾山,山向东绵延至东海海滨。山上多沙、多石。一条名叫汸的水流从山间流出,向南一直流入淯水,汸水中有很多的白色玉石。

  南山一经总括

  凡鹊山之首,自招摇之山以至箕尾之山,二千九百五十里。其神①状皆鸟身而龙首。其祠②之礼:毛③用一璋④玉瘗⑤,糈⑥用稌⑦米,一璧,稻米,白菅⑧为席。

  【注释】

  ①神:指山神。

  ②祠:祭祀。

  ③毛:用于祭祀的带毛的动物,如猪、牛、羊等。

  ④璋:举行典礼时所用的一种玉器,形状像圭的一半。

  ⑤瘗(yì):埋葬。

  ⑥糈(xǔ):祭神用的精米。

  ⑦稌(tú):粳稻;也指糯稻。

  ⑧菅(jiān):菅茅,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细长而尖,开绿色花。

  【译文】

  纵观南山第一大山脉鹊山,它西出招摇山,东至箕尾山,蜿蜒二千九百五十里。这十座山的山神,都长着鸟的身形和龙的脑袋。人们祭祀山神时,将祭祀的牲畜与一块璋、一块玉共葬于地下,祭祀用的精米是糯米,供山神用的坐席是用茅草编织的草席。

  柜山

  南次二经①之首,曰柜山②,西临流黄③,北望诸④,东望长右。英水出焉,西南流注于赤水⑤,其中多白玉,多丹粟⑥。有兽焉,其状如豚⑦,有距⑧,其音如狗吠,其名曰狸力⑨,见⑩则其县多土功。有鸟焉,其状如鸱而人手,其音如痺,其名曰朱鸟,其鸣自号也,见则其县多放士。

  【注释】

  ①南次二经:南山经中的第二经。一说此处的“经”应作“山”字。

  ②柜(jǔ)山:山名,具体所指待考。一说指今浙江仙霞岭;一说指今湖南西部某山;一说可能指湖南武陵山脉的张家界山。

  ③流黄:古国名,即流黄酆氏、流黄辛氏。

  ④诸(pí):山名,亦为水名,具体所指待考。

  ⑤赤水:水名,具体所指待考。

  ⑥丹粟:即丹砂,又叫朱砂或辰砂,红色或棕红色,是炼汞的主要矿物,也用作颜料或入药。

  ⑦豚(tún):小猪;也泛指猪。

  ⑧距:雄鸡爪后面突出像脚趾的部分。

  ⑨狸力:传说中的一种兽。一说即猪獾,别名沙獾,吻端与猪鼻相似,四肢粗短有力,穴居,有冬眠习性。

  ⑩见(xiàn):同“现”,指出现。

  土功:土木工程。

  鸱(chī):鸟名,指鹞鹰。种类较多,我国常见的有白尾鹞,是猛禽,生活在水边或沼泽地带。

  痺(bēi):鸟名,具体所指待考。

  朱鸟(zhū):传说中的一种鸟。

  放士:一说指放达之人;一说指被放逐之人。

  【译文】

  南山第二山脉的山头,叫柜山。柜山西临流黄国,北边是诸卤比山,东边是长右山。英水发源于此山,它向西南流入赤水。英水中有许多白色的玉石,还有许多的细丹砂。柜山山中有一种野兽,身形像小猪,长着分开的脚爪,叫声像狗吠。这种野兽名叫狸力。哪里出现这种野兽,哪里的人就遭受繁重的劳役。柜山山上还有一种鸟,形状像鹞鹰,但却长着一双像人手的脚,它发出的声音像痺一样。这种鸟名叫朱鸟。它有这个名字,是因为它天天发出“朱”的叫声。哪里出现这种鸟,哪里就有很多人被释放。

  长右山

  长右东南四百五十里,曰长右之山①,无草木,多水。有兽焉,其状如禺而四耳,其名长右②,其音如吟③,见则郡县大水。

  【注释】

  ①长右之山:即长右山,山名,具体所指待考。一说在今湖南雪峰山中段。

  ②长右:兽名,因其生活在长右山,故名。具体所指待考。一说指猕猴。

  ③吟:呻吟。

  【译文】

  柜山再往东南方向四百五十里有座山,名叫长右山。山上不生长草木,有很多水。山上有种野兽,它的样子像猕猴而长着四只耳朵,名叫长右。长右发出的叫声像人暗暗的叹息沉吟。哪里出现这种野兽,哪里就会有洪灾。

  尧光山

  又东三百四十里,曰尧光之山①,其阳多玉,其阴多金。有兽焉,其状如人而彘②鬣③,穴居而冬蛰,其名曰猾褢④,其音如斲⑤木,见则县有大繇⑥。

  【注释】

  ①尧光之山:即尧光山,山名,具体所指待考。一说可能指湘赣边界的景阳山;一说可能指湘鄂边界的武功山。

  ②彘(zhì):猪。

  ③鬣(liè):兽类颈上的长毛。

  ④猾褢(huái):兽名,具体所指待考。一说即貉(hé),一种野兽,毛棕灰色,耳小,嘴尖,昼伏夜出。

  ⑤斲(zhuó):砍,削。

  ⑥繇(yáo):通“徭”,指劳役。

  【译文】

  长右山再往东三百四十里有座尧光山。这座山的南坡蕴藏有丰富的玉石矿产,山的北坡蕴藏有丰富的金矿。山上有一种野兽,身形像人,但却长着猪鬃,住在洞穴里,冬天要冬眠。这种野兽名叫猾,它发出的叫声就好像砍削木头的声音。哪里出现这种野兽,哪里就会出现繁重的徭役。

  羽山

  又东三百五十里,曰羽山①,其下多水,其上多雨,无草木,多蝮虫。

  【注释】

  ①羽山:山名,具体所指待考。一说在今浙江境内;一说应在今江西境内。

  【译文】

  尧光山再往东三百五十里有座羽山。山下多水流、水洼,山上经常下雨,却不生长草木。山上有许多蝮蛇。

  瞿父山

  又东三百七十里,曰瞿父之山①,无草木,多金玉。

  【注释】

  ①瞿父之山:即瞿父山,山名,具体所指待考。一说当指今浙江衢州的三衢山。

  【译文】

  从羽山再往东三百七十里有座山,名叫瞿父山。山上寸草不生,山中有黄金和玉石。

  句余山

  又东四百里,曰句余之山①,无草木,多金玉。

  【注释】

  ①句余之山:即句余山,山名,在今浙江境内,一说即四明山。

  【译文】

  瞿父山再往东四百里有座山,名叫句余山。山上寸草不生,山中有黄金和玉石。

  浮玉山

  又东五百里,曰浮玉之山①,北望具区②,东望诸。有兽焉,其状如虎而牛尾,其音如犬吠,其名曰彘③,是食人。苕水④出于其阴,北流注于具区,其中多鱼⑤。

  【注释】

  ①浮玉之山:即浮玉山,山名,即今浙江境内的天目山。

  ②具区:水名,即今浙江和江苏两省间的太湖。

  ③彘(zhì):兽名,一说指野猪;一说疑为华南虎之类。

  ④苕(tiáo)水:即苕溪,在今浙江境内。

  ⑤(zì)鱼:鱼名,即刀鱼,体长约10余厘米,侧扁,银白色。

  【译文】

  从句余山再往东走五百里有座山,叫做浮玉山。这座山北边可以眺望到太湖,东边可以眺望到诸卤比水。山上有一种野兽,身形像虎,但长着一根牛尾。它的叫声像狗吠。它的名字叫彘,是一种吃人的野兽。这座山的北坡有一条小溪流出,这条小溪名叫苕溪,向北流去,最终流进太湖。苕溪中生长有很多的鱼。

  成山

  又东五百里,曰成山①,四方而三坛②,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青雘③。水出焉,而南流注于虖勺④,其中多黄金。

  【注释】

  ①成山:山名,具体所指待考。

  ②三坛:指像三个重叠的坛。

  ③青雘(huò):青色的可作颜料的矿物。

  ④虖(hū)勺:水名,具体所指待考。一说可能指今浙江境内的富春江。

  【译文】

  浮玉山再往东五百里有座山,名叫成山。这座山有四面山坡,且像三层土台重叠堆砌上去的。山顶蕴藏有丰富的黄金和玉石矿产。山脚有很多可作颜料用的青石风化物。山间有条水流出,向南流入虚勺河,据说水底有许多黄金。

  会稽山

  又东五百里,曰会稽之山①,四方,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砆石②。勺水③出焉,而南流注于湨④。

  【注释】

  ①会(kuài)稽之山:即会稽山,山名,在今浙江境内。

  ②砆(fū)石:一种像玉的石头。

  ③勺水:水名,在会稽山中。

  ④湨(jú):水名,具体所指待考。可能是由勺水等注入后形成的湖沼。

  【译文】

  成山再往东五百里有座山,它就是会稽山。这座山四四方方,山顶上有很多黄金和玉石矿产,山脚下多为砆石(像玉的一种)。山间的勺水,向南流入湨水。

  夷山

  又东五百里,曰夷山①,无草木,多沙石,湨水出焉,而南流注于列涂②。

  【注释】

  ①夷山:山名,具体所指待考。一说指今浙江境内的括苍山;一说应在今福建境内。

  ②列涂:水名,具体所指待考。

  【译文】

  从会稽山再往东五百里有座夷山。夷山上不生草木,因为都是沙石。有条湨水就从这山间里流出,它向南流入列涂水。

  虖勺山

  又东四百里,曰虖勺之山①,其上多梓②楠③,其下多荆④杞⑤。滂水⑥出焉,而东流注于海。

  【注释】

  ①虖勺之山:即虖勺山,山名,应在今浙江境内,具体所指待考。

  ②梓:梓树,一种落叶乔木,叶子卵形,开淡黄色花。

  ③楠:楠木,常绿乔木,是一种贵重的建筑材料。

  ④荆:落叶灌木,枝条可用来编筐、篮等。

  ⑤杞:指枸(ɡǒu)杞,一种落叶灌木,果实红色,可入药。

  ⑥滂水:水名,即瓯(ōu)江,是今浙江的第二大河。

  【译文】

  再往东四百里是虖勺山。山上有许多梓树、楠树,山下长满荆束、枸杞。滂水从这山里往东流最后流入大海。

  区吴山

  又东五百里,曰区吴之山①,无草木,多沙石。鹿水②出焉,而南流注于滂水。

  【注释】

  ①区(ōu)吴之山:即区吴山,山名,在今浙江境内,具体所指待考。

  ②鹿水:水名,一说应作“丽水”,丽水是瓯(ōu)江的支流。

  【译文】

  再往东五百里有座区吴山。山上因为尽是沙石,所以长年不生长草木。鹿水从这里向南流入滂水。

  鹿吴山

  又东五百里,曰鹿吴之山①,上无草木,多金石。泽更之水②出焉,而南流注于滂水。水有兽焉,名曰蛊雕③,其状如雕而有角,其音如婴儿之音,是食人。

  【注释】

  ①鹿吴之山:即鹿吴山,山名,在今浙江境内,具体所指待考。

  ②泽更之水:即泽更水,水名,具体所指待考。

  ③蛊雕:兽名,具体所指待考。一说指貂熊,大小似狗獾,善奔跑,能游泳。【译文】

  再往东走五百里就是鹿吴山。山上虽然不生草木,但蕴藏着许多丰富的黄金和玉石。有条叫泽更水的小溪流出,向南流入滂水。山上有种野兽,名叫蛊雕。这种野兽身形像雕,头上长角,叫声像婴儿在哭。这种野兽吃人。

  漆吴山

  东五百里,曰漆吴之山①,无草木,多博石②,无玉。处于东海③,望丘山,其光载④出载入,是惟日次⑤。

  【注释】

  ①漆吴之山:即漆吴山,山名,具体所指待考。一说指今浙江东部海外诸岛,如舟山群岛等。

  ②博石:用于博戏(古代的一种棋戏)的石头。

  ③东海:一作“海东”。

  ④载:又,且。

  ⑤次:太阳、星辰所在之处。

  【译文】

  向东五百里有座山,名叫漆吴山。山上不生长草木,有很多敲击起来就很响亮的石头,没有玉石。漆吴山西临东海,向海上望去上空似乎有连绵起伏的丘陵,丘陵上有闪烁不定的光芒,这里当是日月出没的地方。

  南山二经总括

  凡南次二经之首,自柜山至于漆吴之山,七千二百里。其神①状皆龙身而鸟首。其祠②:毛用一璧瘗③,糈用稌。

  【注释】

  ①神:指山神。

  ②祠:祭祀。

  ③瘗(yì):埋葬。

  【译文】

  大凡南山第二列山系,从柜山开始,直到漆吴山,绵延七千二百里。这里的山神的形状像龙的身形,脑袋像鸟。人们供奉山神时,将祭祀的牲畜与一块璧共葬于地下,祭祀用的精米是糯米。

  天虞山

  南次三经之首,曰天虞之山①,其下多水,不可以上。

  【注释】

  ①天虞之山:即天虞山,山名,应在今广东境内,具体所指待考。

  【译文】

  南山第三大山脉,叫天虞山。山下到处是水,不好上去。

  祷过山

  东五百里,曰祷过之山①,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犀兕②,多象。有鸟焉,其状如交鸟③而白首、三足、人面,其名曰瞿如④,其鸣自号也。泿水⑤出焉,而南流注于海。其中有虎蛟⑥,其状鱼身而蛇尾,其音如鸳鸯,食者不肿⑦,可以已⑧痔⑨。

  【注释】

  ①祷过之山:即祷过山,山名,具体所指待考。一说在今广东境内;一说在今广西境内。

  ②兕(sì):犀牛一类的兽。一说指雌性犀牛。犀牛是哺乳动物,外形略像牛,颈短,四肢粗大,鼻子上有一个或两个角。皮粗而厚,微黑色,无毛。

  ③交鸟(jiāo):鸟名,一说是鸬鹚的一种,也叫鱼交鸟,头细身长,颈有白毛,能入水捕鱼。

  ④瞿如:传说中的一种鸟。

  ⑤泿(yín)水:水名,上游即今广西东北部的洛清河,是融江的支流。

  ⑥虎蛟:动物名,一说指鱼叚(xiā)虎鱼,体侧扁,长20厘米,牙细尖或分叉,生活在海水或淡水中;一说指马来鳄,体长1米以上,生活在江河湖泊及沼泽地带。

  ⑦肿:毒疮。

  ⑧已:治愈。

  ⑨痔:痔疮。

  【译文】

  往东行五百里就是祷过山。山上有许多黄金和玉石。山下有很多凶猛的犀牛,还有很多象。山上生长有一种鸟,身形像鱼鹰,但头是白色的,脚长着三只,脸像人。这种鸟名叫瞿如。之所以取这个名,是因为它的呜叫声是“瞿——如——”。山间有条溪流流出,名叫泿水,向南流去,最终流入南海。泿水中有种名叫虎蛟的动物,身形像鱼,但长着似蛇的尾巴,鸣叫声像鸳鸯叫。人如果吃了它的肉,就可以少生痈疽病,而且还可以医治痔疮。

  丹穴山

  又东五百里,曰丹穴之山①,其上多金玉。丹水②出焉,而南流注于渤海③。有鸟焉,其状如鸡,五采而文④,名曰凤皇⑤,首文曰德,翼文曰义,背文曰礼,膺⑥文曰仁,腹文曰信。是鸟也,饮食自然,自歌自舞,见则天下安宁。

  【注释】

  ①丹穴之山:即丹穴山,山名,具体所指待考。

  ②丹水:水名,具体所指待考。一说指今广东的流溪河。

  ③渤海:此处当指南海,非今日所指之渤海。

  ④文:通“纹”,指花纹。

  ⑤凤皇:即凤凰,传说中的百鸟之王,羽毛美丽,雄的叫凤,雌的叫凰。

  ⑥膺:胸。

  【译文】

  再往东走五百里,有座山叫丹穴山。山上有很多金和玉。有条丹水向南流入渤海。山上有一种鸟,形状像鸡,身上花纹五色斑斓。这种鸟名叫凤凰。头部的花纹像“德”字,翅膀的花纹像“义”字,背部的花纹像“礼”字,胸部的花纹像“仁”字,腹部的花纹像“信”字。这种鸟啊,饮食自然界的精华,自歌自舞,无忧无虑。若有这种鸟出现,那天下就和平安宁了。

  发爽山

  又东五百里,曰发爽之山①,无草木,多水,多白猿。汎水②出焉,而南流注于渤海。

  【注释】

  ①发爽之山:即发爽山,山名,具体所指待考。一说在今广西境内的大瑶山中段。

  ②汎水:水名,具体所指待考。

  【译文】

  再往东行五百里,有座发爽山。山上寸草不生,这里多水,多白猿。有条汎水从山里流出,向南流入渤海。

  旄山

  又东四百里,至于旄山①之尾,其南有谷,曰育遗②,多怪鸟,凯风③自是出。

  【注释】

  ①旄山:山名,具体所指待考。一说可能是今广东的罗浮山。

  ②育遗:山谷名。

  ③凯风:和暖的风。也指南风。

  【译文】

  再往东行四百里,就到了旄山的尽头。旄山的南面有个山谷,人称育遗。山谷里有许多奇怪的鸟,柔和的南风从这山谷里吹了出来。

  非山

  又东四百里,至于非山①之首,其上多金玉,无水,其下多蝮虫。

  【注释】

  ①非山:山名,具体所指待考。

  【译文】

  再往东四百里,就是非山的首段。山上有很多金玉,就是没有水。山下有好多蝮蛇。

  鸡山

  又东五百里,曰鸡山①,其上多金,其下多丹雘②。黑水③出焉,而南流注于海。其中有鱼④,其状如鲋⑤而彘⑥毛,其音如豚⑦,见则天下大旱。

  【注释】

  ①鸡山:山名,具体所指待考。一说即今广东韶关的桂山;一说应在今广西境内;一说可能在今江西境内。

  ②丹雘(huò):红色的可作颜料的矿物。

  ③黑水:水名,具体所指待考。一说即位于今广东、广西边界的贺江。

  ④(tuán)鱼:传说中的一种怪鱼。

  ⑤鲋(fù):鲫鱼。

  ⑥彘(zhì):猪。

  ⑦豚(tún):小猪;也泛指猪。

  【译文】

  再往东行五百里有座鸡山。山上有不少黄金,山下的石头多为可制作成颜料的赤石风化物。有条黑水流出,向南流入南海。黑水中有种鱼,名叫鱼专鱼。这种鱼的形状像鲫鱼,但长着一条像猪尾巴一样的东西。它有时还能鸣叫,声音像小猪的叫声。如果出现了这种鱼,那天下就要出现严重的旱灾。

  仑者山

  又东三百七十里,曰仑者之山①,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青雘。有木焉,其状如榖而赤理,其汗②如漆,其味如饴③,食者不饥,可以释劳④,其名曰白,可以血⑤玉。

  【注释】

  ①仑者之山:即仑者山(一作“仑山”),山名,具体所指待考。

  ②汗:应作“汁”。

  ③饴(yí):糖浆;糖稀。

  ④释劳:解除疲劳。一说指解除忧愁(劳:忧愁)。

  ⑤血:染上色彩。

  【译文】

  再往东走三百七十里有座仑者山。这座山上蕴藏有丰富的金矿和玉石。山的下半部分主要是可作颜料的赤石风化物。山上有一种树木,形状很像构木,但纹理是红色的。这种树能流出一种液体,有点像漆,味道却是甜的,像软糖。吃了这种液体,可以不再感到饥饿,而且还可以解除疲劳。这种树名叫白(ɡāo)。它流出的液体,可以用来染玉,使玉变红。

  禺稿山

  又东五百八十里,曰禺稿之山①,多怪兽,多大蛇。

  【注释】

  ①禺稿之山:即禺稿山,山名,具体所指待考。一说可能是今广州的白云山;一说当在今广东、广西交界处的云开大山中。

  【译文】

  再往东五百八十里,有座山,名叫禺稿山。山上有许多怪兽和大蛇。

  南禺山

  又东五百八十里,曰南禺之山①,其上多金玉,其下多水。有穴焉,水出②辄③入,夏乃出,冬则闭。佐水④出焉,而东南流注于海,有凤皇、宛鸟雏⑤。

  【注释】

  ①南禺之山:即南禺山,山名,具体所指待考。一说即今广东的番禺山。

  ②出:一作“春”,似应作“春”。

  ③辄:就。

  ④佐水:水名,具体所指待考。

  ⑤宛鸟(yuān)雏:传说中鸾凤一类的鸟。

  【译文】

  再往东五百八十里有座山,名叫南禺山。这座山的山顶有丰富的金矿和玉石。山下多水,有个洞穴,水刚从穴中流出,又重新流进洞穴中,但这种情况只出现在夏天,到了冬天则自动停止。佐水发源于这座山,向东南流入南海。这座山上有凤凰和宛鸟刍隹。

  南山三经总括

  凡南次三经之首,自天虞之山以至南禺之山,凡一十四山,六千五百三十里。其神①皆龙身而人面。其祠②皆一白狗祈,糈用稌。

  【注释】

  ①神:指山神。

  ②祠:祭祀。

  【译文】

  大凡南山第三列山脉,从天虞山开始,直到南禺山,共有十四座山,连绵六千五百三十里,这些山的山神,身形像龙,脸似人。人们供奉山神时,将一只白色的狗,作为祭品;供奉山神的精米,用糯米。

  南山经总括

  右①南经之山志②,万六千三百八十里。

  【注释】

  ①右:古籍通常采用竖排格式,且从右至左排列,故这里的右相当于我们现在所说的“以上”、“上述”等。

  ②志:记载的文字。一说此字系后人所加。

  【译文】

  上面所记载的南山三大山志,全长一万六千三百八十里。

  【评析】

  南山经叙述了位于中国南方的一系列山,以及发源于这些山的河流,在这些山上生长的植物、动物及其形状、特点,出产的矿物,掌管这些山的山神的形状,祭祀这些山神的方法等。南山经共叙述了三十九座山,其中大多数山的位置都难以确考,但它们大致位于今浙江舟山群岛以西、湖南西部以东、广东南海以北的地域中。

  “南山经”中的“经”,人们通常会很自然地把它理解为“经典”,正如我们理解《易经》、《孝经》、《道德经》等中的“经”一样。然而,迄今为止,学者们多认为它们不应被理解为“经典”,因为著《山海经》的人不可能称自己的作品为“经典”,因此,他们或释此“经”为“经历”、“经过”,或释此“经”为“经纪”,即条理、秩序,或认为此“经”除指“经过”外,还包括“勘划”、“治理”、“筹划”诸义,莫衷一是。我认为,关于此“经”字的确切含义,我们固然可以作多方面的考察,但是,相对说来,理解为“经典”,似更为恰当。理由是:

  (1)称自己的作品为“经”,历史上亦有先例,如《墨子》一书中即有《经上》、《经下》等篇。

  (2)《山海经》的成书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最后的编定者在编写时称之为“经典”,亦是很自然之事,与中国历史上一些著作如《易经》、《诗经》等被称为“经”的情形相似。

  (3)更有利于理解原著,如“山海经”即“山和海的经典”,“南山经”即“中国南方山系的经典”,等等,若把“经”理解为“经过”,则意思没有这么顺遂。

山海经海内经

  朝鲜、天毒

  东海①之内,北海②之隅,有国名曰朝鲜、天毒③,其人水居,偎人④爱之⑤。

  【注释】

  ①东海:水名,这里包括今黄海和东海。

  ②北海:水名,这里指渤海。

  ③天毒:国名,即天竺,又叫身毒,即今印度。但印度与朝鲜所处方位差别很大,这里置于一处,疑原文有误,或应作别解。

  ④偎人:人与人紧挨在一起。一说即爱人;一说疑为倭人。

  ⑤爱之:一作“爱人”。

  【译文】

  东海之内,北海的角上,有两个国家,名叫朝鲜和天毒,这两个国家的人都居住在水上或水滨,大家紧挨在一起并相互友爱。

  壑市

  西海①之内,流沙之中,有国名曰壑市②。

  【注释】

  ①西海:水名,一说指今甘肃的居延海或新疆的罗布泊。

  ②壑市:国名,在西北地区,具体所指待考。

  【译文】

  西海之内,流沙之中,有一个国家,名叫壑市。

  汜叶

  西海之内,流沙之西,有国名曰汜叶①。

  【注释】

  ①汜叶:国名,在西北地区,具体所指待考。

  【译文】

  西海之内,流沙的西部,有一个国家,名叫汜叶。

  鸟山

  流沙之西,有鸟山①者,三水②出焉。爰③有黄金、璇瑰④、丹货⑤、银、铁,皆流于此中。又有淮山⑥,好水⑦出焉。

  【注释】

  ①鸟山:山名,在今新疆境内,具体所指待考。

  ②三水:三条河流。

  ③爰(yuán):这里,那里。

  ④璇(xuán)瑰:美玉名。

  ⑤丹货:丹类物质,铅汞之类。

  ⑥淮山:山名,具体所指待考。一说是祁连山、昆仑山的古称;一说即今新疆境内的桓山。

  ⑦好水:水名,具体所指待考。一说指今甘肃的疏勒河或黑河;一说在今新疆境内。

  【译文】

  流沙的西边有一座鸟山,有三条河流发源于这座山。河流中有黄金、璇瑰、丹类物质、银和铁。另外还有一座淮山,好水发源于淮山。

  韩流生帝颛顼

  流沙之东,黑水①之西,有朝云之国②、司彘之国③。黄帝妻雷祖④,生昌意。昌意降⑤处若水⑥,生韩流⑦。韩流擢首⑧、谨耳⑨、人面、豕喙⑩、麟身、渠股、豚止,取淖子曰阿女,生帝颛顼。

  【注释】

  ①黑水:《山海经》中有多条河流称为黑水,较多的是指西部发源于昆仑山的一条。一说此处指今四川岷江上游支流黑水河。

  ②朝云之国:即朝云国。

  ③司彘(zhì)之国:即司彘国,国名,具体所指待考。一说在今四川、甘肃、青海边境。

  ④雷祖:即嫘(léi)祖,又作累祖,传说为西陵氏之女,黄帝正妃,是养蚕治丝方法的发明者。

  ⑤降:流放,放逐。

  ⑥若水:水名,即今四川雅砻(lónɡ)江。雅砻江与金沙江合流后的一段,古时亦称若水。

  ⑦韩流:传说中的人名,长相奇特。

  ⑧首:长头。

  ⑨谨耳:小耳。

  ⑩豕(shǐ)喙(huì):猪嘴(豕:猪。喙:鸟兽的嘴)。

  渠股:跰(pián)脚,即罗圈腿。

  豚(tún):小猪;亦泛指猪。

  止:足,脚。

  取:通“娶”。

  淖(nào)子:即蜀(又作“浊”)山氏之女,是颛顼之母。

  【译文】

  流沙的东边,黑水的西边,有朝云国和司彘国。黄帝的妻子嫘祖生了昌意。昌意被放逐到若水,生了韩流。韩流长着长长的头、小小的耳朵,人一样的脸,猪一样的嘴,麒麟一样的身子,罗圈腿,猪一样的脚。他娶了一位蜀山氏的女子,名叫阿女,生了帝颛顼。

  不死山

  流沙之东,黑水①之间,有山名不死之山②。

  【注释】

  ①黑水:这里指岷江。

  ②不死之山:即不死山,山名,一说即上面长有不死树的山。

  【译文】

  流沙的东边,黑水岸边,有一座山,名叫不死山。

  肇山柏高

  华山①青水②之东,有山名曰肇山③。有人名曰柏高,柏高④上下于此,至于天。

  【注释】

  ①华山:山名,具体所指待考。一说可能指今四川青城山;一说指岷山。

  ②青水:水名,具体所指待考。一说即今四川的青衣江。

  ③肇山:山名,具体所指待考。

  ④柏高:一作“柏子高”,柏子高是传说中的仙人。一说是尧时之人。

  【译文】

  华山和青水的东边有一座山,名叫肇山。山中有一个人,名叫柏高,柏高上下于这座山,可以升到天上去。

  都广之野

  西南黑水之间,有都广①之野,后稷葬焉。爰②有膏③菽④、膏稻、膏黍、膏稷,百谷自生,冬夏播琴⑤。鸾鸟自歌,凤鸟自儛⑥,灵寿⑦实华,草木所聚。爰有百兽,相群爰⑧处。此草也,冬夏不死。

  【注释】

  ①都广:一作“广都”,一说在今成都一带。

  ②爰(yuán):这里,那里。

  ③膏:形容味美如油脂。

  ④菽(shū):豆类的总称。

  ⑤播琴:播种。

  ⑥儛:跳舞。

  ⑦灵寿:木名,也叫椐(jū),多肿节,古时用来做马鞭或手杖。

  ⑧爰:助词。

  【译文】

  西南黑水的岸边,有一个都广野,后稷葬在这里。这一带有味美如膏的豆类、稻、黍和稷,各种谷物在这里自然生长,无论冬季还是夏季都可以播种。在这里,鸾鸟在自由地歌唱,凤鸟在自在地跳舞,灵寿木开花结果,各种草木聚集生长。这里还有各种野兽成群相处。这里生长的草无论冬夏都不会死。

  若木

  南海之外①,黑水青水之间,有木名曰若木,若水出焉。

  【注释】

  ① 外:一说应作“内”。

  【译文】

  南海之内,黑水和青水之间,生长着一种树,名叫若木,若水发源于这一带。

  蠕蛇

  有禺中之国①。有列襄之国②。有灵山,有赤蛇在木上,名曰蠕蛇③,木食。

  【注释】

  ①禺中之国:即禺中国,国名,一说在今重庆。

  ②列襄之国:即列襄国,国名,一说可能是夜郎国,在今四川、贵州边境。

  ③蠕蛇:蛇名,具体所指待考。

  【译文】

  有一个禺中国。有一个列襄国。有一座灵山,山中的树上有一条赤蛇,名叫蠕蛇,以树木为食物。

  盐长国鸟氏

  有盐长之国①。有人焉,鸟首,名曰鸟氏②。

  【注释】

  ①盐长之国:即盐(一作“监”)长国,国名,具体所指待考。一说“盐长”之名当与产盐有关,可能在今四川境内。

  ②氏:一作“民”。

  【译文】

  有一个盐长国。有一种人,长着鸟一样的头,名叫鸟氏。

  朱卷国

  朱卷国又有朱卷之国①。有黑蛇②,青首,食象。

  【注释】

  ①朱卷之国:即朱卷国,国名,具体所指待考。

  ②黑蛇:一说即“巴蛇”。

  【译文】

  另外有一个朱卷国。有一种黑蛇,头部青色,能吞吃大象。

  苗民神延维

  有人曰苗民。有神焉,人首蛇身,长如辕①,左右有首,衣紫衣,冠旃②冠,名曰延维③,人主得而飨④食之,伯⑤天下。

  【注释】

  ①辕:车辕,车前驾牲畜的部分。

  ②旃(zhān):同“毡”。

  ③延维:即“委维”。

  ④飨(xiǎnɡ):用酒食款待,也指祭祀。

  ⑤伯:通“霸”。

  【译文】

  有一种人,名叫苗民。有一种神,长着人一样的脑袋,蛇一样的身子,身长如车辕,左右两侧各有一个脑袋,穿着紫色的衣服,戴着用毡做成的帽子,名叫延维,一个国家的国君若能得到并祭祀他,就能称霸天下。

  鸾鸟、凤鸟

  有鸾鸟自歌,凤鸟自舞。凤鸟首文①曰德,翼文曰顺,膺②文曰仁,背文曰义。见则天下和。

  【注释】

  ①文:通“纹”,指花纹。

  ②膺:胸。

  【译文】

  有鸾鸟在自由地歌唱,凤鸟在自在地跳舞。凤鸟头部的花纹像“德”字,翅膀上的花纹像“顺”字,胸部的花纹像“仁”字,背部的花纹像“义”字。只要这种鸟一出现,天下就会和谐太平。

  菌狗、孔鸟

  又有青兽如菟①,名曰菌狗②。有翠鸟,有孔鸟③。

  【注释】

  ①菟(tù):同“兔”,指兔子。

  ②菌狗:兽名,具体所指待考。一说指旱獭,体粗短,前肢的爪发达,善于掘洞。

  ③孔鸟:即孔雀,头上有羽冠,雄的尾巴上的羽毛很长,色彩斑斓,展开时像扇子。

  【译文】

  另外有一种青兽,形状像兔,名叫菌狗。还有翠鸟,有孔雀。

  幽都山、大幽国

  北海之内,有山名曰幽都之山①,黑水②出焉。其上有玄③鸟、玄蛇、玄豹、玄虎、玄狐蓬④尾。有大玄之山⑤。有玄丘之民⑥。有大幽之国⑦。有赤胫⑧之民。

  【注释】

  ①幽都之山:即幽都山,山名,一说在今山西、河北北部,包括燕山及其以北诸山。

  ②黑水:水名,具体所指待考。

  ③玄:黑色。

  ④蓬:蓬松,散乱。

  ⑤大玄之山:即大玄山,山名,具体所指待考。

  ⑥玄丘之民:一说指丘上的人物都为黑色。

  ⑦大幽之国:即大幽国,国名,具体所指待考。

  ⑧赤胫:小腿呈红色。

  【译文】

  北海之内有一座山,名叫幽都山,黑水发源于这座山。山上有黑色的鸟、黑色的蛇、黑色的豹、黑色的虎、尾巴蓬大的黑色的狐。山上有一座大玄山。山上有玄丘民。有一个大幽国。这个国家的人小腿都是红色的。

  钉灵国

  有钉灵之国①,其民从膝已②下有毛,马蹄,善走。

  【注释】

  ①钉灵之国:即钉灵国,国名,钉灵也作丁令、丁零等,是高车、回纥(hé)的先民,秦汉时主要分布在贝加尔湖以南地区。

  ②已:通“以”。

  【译文】

  有一个钉灵国,国中之人膝盖以下的部位都生有长毛,长着马一样的蹄子,擅长奔跑。

  伯陵生鼓、延、殳

  炎帝之孙伯陵①,伯陵同②吴权之妻阿女缘妇,缘妇孕三年,是生鼓、延、殳。始为侯③,鼓、延是始为钟④,为乐风⑤。

  【注释】

  ①伯陵:人名,一说为殷之诸侯。

  ②同:即“通”,指男女通奸。

  ③始为侯:发明制作了箭靶(侯:箭靶,用布或兽皮制成)。一说“始”前应有“殳”字。

  ④钟:乐器名,用铜或铁制成。

  ⑤乐风:指乐曲的格式。

  【译文】

  炎帝的孙子名叫伯陵,他与吴权的妻子阿女缘妇私通,缘妇怀孕三年,生下了鼓、延和殳三个儿子。殳发明制作了箭靶,鼓和延发明制作了钟,创制了乐曲的格式。

  鲧

  黄帝生骆明,骆明生白马,白马是为鲧。

  【译文】

  黄帝生了骆明,骆明生了白马,白马就是鲧。

  番禺、奚仲

  帝俊生禺号①,禺号生淫梁②,淫梁生番禺,是始为舟。番禺生奚仲③,奚仲生吉光,吉光是始以木为车。

  【注释】

  ①禺号:即“禺貌”。

  ②淫梁:一说即“禺京”。

  ③奚仲:传说中发明制造车的人,姓任,黄帝的后代,夏代为车正(掌车的官)。

  【译文】

  帝俊生了禺号,禺号生了淫梁,淫梁生了番禺,番禺发明制造了船。番禺生了奚仲,奚仲生了吉光,吉光开始用木头来制造车。

  巧倕、叔均

  帝俊生三身,三身生义均①,义均是始为巧倕②,是始作下民百巧。后稷是播百谷。稷之孙曰叔均,是始作牛耕。大比赤阴③,是始为国。禹、鲧是始布土④,定九州⑤。

  【注释】

  ①义均:即叔均。

  ②倕(chuí):古代相传的巧匠名。

  ③大比赤阴:人名,一说即“赤国妻氏”。

  ④布土:区分规划疆土。

  ⑤九州:传说中的中国上古行政区划,起于春秋战国时代,有各种不同的说法。

  【译文】

  帝俊生了三身,三身生了义均,义均是最早的巧匠,他开始为下界的百姓发明了各种巧妙的工艺和技术。后稷发明了播种百谷的方法。后稷的孙子叔均发明了用牛来耕地。大比赤阴建立了历史上最早的国家。禹和鲧开始区分规划疆土,并划定了九州。

  炎帝子孙

  炎帝之妻、赤水①之子听讠夭生炎居,炎居生节并,节并生戏器,戏器生祝融。祝融降②处于江水③,生共工。共工生术器,术器首方颠④,是复土穰⑤,以处江水。共工生后土,后土生噎鸣,噎鸣生岁十有二⑥。

  【注释】

  ①赤水:一说指部族名;一说指黄河。

  ②降:流放,放逐。

  ③江水:指长江。

  ④首方颠:头顶呈方形。

  ⑤复土穰(ránɡ):指通过翻耕土地而造成农作物丰收(穰:丰收。一说应作“壤”)。

  ⑥生岁十有二:指把一年划分为十二个月。一说指生了十二个儿子,按照一年中的十二个月来命名。

  【译文】

  炎帝的妻子、赤水的女儿听讠夭生了炎居,炎居生了节并,节并生了戏器,戏器生了祝融。祝融被放逐到长江岸边,生了共工。共工生了术器,术器的头顶呈方形,他发明了通过翻耕土地而导致农作物丰收的方法,并回到祝融曾经住过的长江边居住。共工还生了后土,后土生了噎鸣,噎鸣把一年划分为十二个月。

  鲧窃息壤

  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①。以堙②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③。鲧复生禹④。帝乃命禹卒布土⑤,以定九州。

  【注释】

  ①息壤:也叫息土,传说中一种能自己生长、永不耗减的土壤。

  ②堙(yīn):堵塞。

  ③羽郊:羽山之郊。此处所指羽山相传为舜杀死鲧处,一说在今山东郯(tán)城东北,一说在今山东蓬莱市东南。

  ④鲧复生禹:传说鲧死以后,尸体三年不腐,用刀剖开他的腹部后,诞生了禹(复:通“腹”)。

  ⑤布土:区分规划疆土。

  【译文】

  大地上洪水滔天,鲧未经天帝同意,偷了天帝的息壤来堵塞洪水。天帝命令祝融把鲧杀死在羽山之郊。鲧死以后,从腹中诞生了禹。天帝于是命令禹治理洪水,禹最终区分规划了疆土,并划定了九州。

  在《山海经》十八章中,海内经是最杂乱的一章。首先是它涉及的地域极为广泛,包括今甘肃、新疆、四川、青海、贵州、湖南、河北等地,且无明显的系统或脉络。其次是有些内容亦可见诸海内经和大荒经,如窫窳兽,亦见于海内南经;苗民,亦见于大荒北经;流黄辛氏国,在海内西经中作流黄酆氏国;赣巨人,在海内南经中作枭阳;等等。因此,有学者推测,海内经的一些内容系根据与前面的海内经、大荒经相同或相似的古图创作而成,但内容大多遗佚,目前所见只是其中的一些残篇。

  海内经以大禹治水的历史故事结篇,把历史事实、神话、文明创造编织在一起,再一次提醒我们:《山海经》是一部奇书,它处于真实和想象之间,反映了我们的祖先极其宏富的创造力,蕴涵着无穷的宝藏。

山海经

  曾经听爸爸说起过,有一本秦始皇焚书抗儒都不舍得烧掉的书,有一本鲁迅爷爷梦寐以求的书,有一本陶渊明用古诗称赞的书,这本书就是《山海经》。暑假里我也得到了这本书,一拿到手就停不下来了。

  《山海经》分《山经》和《海经》,一共十八卷。它包含了地理、历史、神话等很多知识。我们听说过的女娲补天、大禹治水、精卫填海等故事,都是来自于这本书。《山经》里介绍了各种大大小小的山,包含了山里的动物和植物。我记得南山经有12座山,东山经有14座山,西山经有16座山,北山经有7座山,一共有四十八座山。《海经》除了介绍我们的神话人物和他们的英勇故事,也讲述了国外的一些奇异风貌。

  书里面介绍的飞禽走兽也很神奇,都是我们现在看不到的,有白鹿、帝江、毕方、相柳……大禹治水里面大禹杀了相柳,相柳是一种九头蛇,有剧毒、生命力旺盛,只有把最中间的头砍下来才能结束它的生命,而且其他的八个头无论砍多少次都可以再长出来的。

  书里面介绍的灵草植物也很稀奇,不仅没看见过,有些名字也很优美,比如沙棠、丹粟、葶苧……印象最深的是有一种树,在昆仑开明北面,叫“不死树”。吃了不死树所炼制的丹药可以长生不死。而据说不死树是掌握在西王母的手中,因此上古许多大神包括伏羲、后羿等都曾前往昆仑上向西王母讨要不死药。

  读完整本书,感觉自己仿佛回到了上古时期,古代的人想象力非常丰富,那时候的生活虽然没有现在先进,但是非常有趣,能接触到那么多神奇的动植物,这真是一本奇妙的书!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民间故事概括主要内容30字

生活美食正能量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