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链》告诉我们的道理
《项链》的读后感
无意中,在书架上发现了莫泊桑的小说集,抱着一种消磨时间的态度轻松的看完了其中的一篇短篇小说《项链》。
《项链》写的是教育部职员骆尔塞的妻子玛蒂尔德,她为了参加教育部长举办的晚会,把丈夫准备买鸟枪的四百法郎拿去买了衣服,又向女友借来一串项链。在晚会上,她的姿色打扮显得十分出众,男宾们都望着她出神。她觉得这是一种“成功“,十分满意。回家后,她脱衣服时发现项链不见了,夫妇大为惊骇,在遍寻无着的情况下,只好赔偿,最后在首饰行里买到了一条一模一样的,价值三万六千法郎的钻石项链,换给了女友。而这对夫妻花了十年功夫,还清了买项链所欠下的债务。
故事的高潮是在最后,在十年后的一天,玛蒂尔德碰见了女友,在谈话中她得知女友先前借给她的项链竟是件赝品。
读完整个故事,给我的第一感觉是不可思议,命运真的很捉弄人,生活真的是变幻莫测!一串项链使她平步青云,也断送了她的一生。是不是玛蒂尔德的虚荣心和追求享乐的思想断送了她的十年青春呢?但是对于不满意自己生活的玛蒂尔德来说,她并没有用自己虚伪的一面得到奢华的生活,她只是想想而已。她恪守着做人的基本原则,维护着自己的尊严。生活中有很多的无奈,特别是对于她这种没权没钱的小妇人来说。在读到失项链部分时,我不禁想:为什么她会选择偿还这条路,其实她可以逃走或赖帐,远走高飞,不了了之,或者向朋友说明“真相”。但是她并没有这样做,可见其自尊的一面。
玛蒂尔德悄然坚决的选择一条满布荆棘的人生之路,走过风,走过雨,走过昨天,走过今天,走过明天。她变了,贫穷生活的磨炼,不仅仅改变她的容貌,更重要的是改变了她的精神。艰辛的劳动、生活,把她的不切实际的幻想,从云端拉回切切实实的地面,现在出现的是一个新生的玛蒂尔德。
虽然玛蒂尔德是不幸的,她的不幸在于她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而白白的增加烦恼,同时她又是幸运的,残酷的现实让她清醒。
幸福靠的是心来感受的,并不在于拥有什么。只要是让我自私,束缚自由的,我都会敬而远之。我不想让自己的那颗感受幸福的心受到丝毫的损害。虽说我孤陋寡闻,还真未听说过追求幸福的人比追求身外之物的来得不幸福。看来得由那些常用拍脑袋做决定的人才能拍出来。此时在我脑海中还依稀可见:穷居陋巷,却有道可乐的颜回;不知老之将至的孔子;采菊东篱下的陶渊明…
最后,再以一个旁观者来看看女主人公,一个生得美丽却极度虚荣的女人的人生遭遇。
她的漂亮是天生的,是上天的恩赐,可她却把这份恩赐视为商品,不断地物色有权势、有财力的买主,但由于出身低微所致,幻想遭致破灭而不得不嫁给一位小职员。
她的美丽成为她不甘寂寞、悲愁痛苦的根源。而那虚荣心就是症状。就我说,这就是一个典型的精神空虚的人,缺少那份由内心而起的兴趣或伟大的爱所引导的追求。
我不得不承认:一个活着的人,是不可能没有虚荣心,但一个懂得人生的人却不会被虚荣心主导。
也许,我还太浅薄,故不敢冒昧对人生这个沉重的话题发表见解。不过,我还是斗胆引用思想家萧伯纳的话作为开头:“人生的真正欢乐是致力于一个自己认为是伟大的目标!”
“伟大的目标”就是所谓的理想。有理想的人,即是有追求的人。那么,何为追求呢?在我思考这个问题时,最先做的是站到人生的高度上来俯视的,即什么样的追求让人生有趣、幸福。所以,我只是把理想看成是一件有趣又令人充实的事儿。接着这件有趣的事儿的可贵之处,是能调动自己的满腔热情,可怕的是这种热情是持续一生的,这就是我至今理解中的理想的价值:用热情来造就一个充实而有意义的人生。
精神上能有所追求,生活上能有所自足,这样的人是幸运儿。
是的,活得最好的人是对生活最有感受的人!
看完这篇小说更让我觉得:生活不是云里雾里的幻想,更多的是脚踏实地的一步步走过。
关于《项链》读后感
文章摘录:这是美国东部的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推销员克雷斯的汽车坏在了冰天雪地的山区。野地四处无人,克雷斯焦急万分,因为,如果不能离开这里,他就只能活活冻死。这时,一个骑马中年男子路过此地,他二话没说,就用马将克雷斯的小车拉出了雪地,拉到了一个小镇上。当克雷斯拿出钱对这个陌生人表示感谢时,中年男子说:"我不要求回报,但我要你给我一个承诺。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你也尽力去帮助他。"
在后来的日子里,克雷斯帮助了许许多多的人,并且将那位中年男子对他的要求同样告诉了他所帮助的每一个人。
6年后,克雷斯被一次骤然发生的洪水围困在一个小岛上,一位少年帮助了他。当他要感谢少年时,少年竟然说出了那句克雷斯永远也不会忘记的话:"我不要求回报,但你要给我一个承诺......"克雷斯的心里顿时涌起了一股暖流。
故事虽短,但对我的影响却极为深刻。故事中所倡导的“助人理念”与平常我们提到的助人为乐似有呼应,但是其推己及人的博爱思想却深广许多。在我们长期的社会教育中,助人为乐往往会与“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样的俗语联系在一起,这样的助人让人深感负担,受助者受助之后总是会想着如何回报,这样的思想浇灌下的果其实有一个你不能不懂的名子——人情。在“人情”泛滥的今天,助人为乐、拾金不昧这传承了千年的地美德竟变成了拾金索惠的法律规定。汗!
我喜欢这个故事,欣赏助人的无私,并努力的在自己的生活中身体力行。如果你也看到这个故事并从中受益,那么欢迎你成为“爱心项链”中的一颗珍珠,在心上铭“我不要求回报,但我要你给我一个承诺。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你也尽力去帮助他。”
《项链》读后感
人的感情总是容易令人迷失自己,甚至改变了自己的一生。其实环境是人为缔造的,而个人对环境的看法是主观的,对人生的价值也是主观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以事物美观而喜,亦不因生活贫穷而悲。
《项链》这是故事中的主角玛蒂尔德,便是一个为贪慕虚荣而招祸的典型。假如她不去借项链,假如没弄丢,假如……她仍会迷人,但造化弄人,一次误会让她花十年把青春都提前消耗掉了。
一个人只要有追求荣誉的欲望,就不可能没有虚荣心。我们若是深自反省一下,就会发现,自己平素恐怕都或多或少因受虚荣心的驱使而说过一些可笑的话,做过一些可笑的事。只是有的言行无伤大雅,有的言行令人生厌,有的言行不仅未能博得虚荣反而招辱、惹祸罢了。托尔斯泰说:“没有虚荣心的人生几乎是不可能的。”此言确为至理,因为人人都有追求荣誉的欲望。
尽管人们都懂得,虚荣是表面的荣誉、虚假的荣名,但很少有人能够不为虚荣所动。在日常生活中,一个羡慕的眼神会使我们神舒心悦,一句大而无当的恭维会使我们眉开眼笑,一句言过其实的赞誉会使我们沾沾自喜,一个毫无实质意义的头衔会使我们引以为荣……许多虚荣心强的人在得不到虚荣的甘霖滋润时,便会想方设法谋取虚荣:有的人每有客来便要出示他与名人的合影;有的人常常津津乐道他曾与某显要共进晚餐;有的人不厌其烦地向别人介绍他的富亲贵戚……总之,那些人若是靠自己的品质和业绩无法赢得荣誉,便要借那些碰巧和自己有过点头之交、擦肩之缘的名流显贵,以及拐了八道弯的瓜葛之亲来为自己增光添彩。但是,毛姆曾云:“靠着能向朋友谈起你认识的名人而获得的荣耀,只能证明你自己是无足轻重的。”看来,借他人之光虽然可以赢得一点虚荣,却并不能因此增加自己的分量。
《项链》这篇小说告戒了很多整日生活在幻想里而没有付出实际劳动,只想借他人之光赢得一点虚荣的人们:要么努力奋斗,开辟美好的未来;要么安贫乐道;想入非非,不切实际只能付出惨重的代价。
读项链有感
“她觉得自己本是为了一切精美的和一切豪华的事物而生的,因此不住地感到痛苦”——文章的开头就暗示了女主人公玛蒂尔德的虚荣,《项链》的剧情围绕着玛蒂尔德为了晚会上的风光借用别人的项链,却弄丢了项链,此后用十年的时间去偿还债务的故事,它真实地反映了女主人公内心的虚荣、嫉妒和对生活的愤慨。
为了能在晚会上展示风采,吸引男人们追逐的目光,玛蒂尔德太太高于自己的消费标准买了漂亮的裙子,借了福雷斯蒂埃太太的钻石项链;舞会上虚荣心的极大满足,让她忘乎所以,在不知不觉中弄丢了福雷斯蒂埃太太的钻石项链,以致在以后的十年,过上了更贫困的生活,也因此失去了自己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
确实,这位女人面容姣好、天资聪慧,只是缺少好的出身和门第,命运似乎不太公平;然而,她却忽略了她身边最珍贵的“项链”——没有漂亮的衣裳、华丽的首饰、不跟上流社会的人打交道,他们依然能过简单而舒适的生活;她的丈夫因为她没有得体的裙子参加晚会而放弃自己的兴趣,奉献自己积攒了很久的积蓄;晚会后所有人都疲惫不堪,而发现项链丢失时,她的丈夫又马不停蹄地回去寻找;在之后还债的艰苦岁月里,她的丈夫每天熬夜工作赚钱,与她共同面对困难,经历残酷岁月的洗刷;她的丈夫,不正是她生命中最珍贵的“项链”吗?希望她能通过这段经历领悟到幸福生活的真谛。
文章最后以福雷斯蒂埃太太透露“项链是假的”的实情作为结尾,饱含讽刺,我甚至可以想象玛蒂尔德获知真相后的惊讶表情、因当初没有及时说出真相的追悔莫及……
不得不说,尽管造成这一切的最大原因来自玛蒂尔德自身,如果她不去参加晚会——就不会有项链,也就不会有艰辛的十年,但这样的悲剧是在法国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多多少少与当时的社会状况有关联。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人物都是立体、多面的,都是有好有坏,读到最后,我不再去评论他们性格的好坏,只是感叹一句世事难料罢了。
项链经典名著读后感
爱心是无价的,他不需要回报,但他可以心心相传。如果说,每一件善事都是一颗珍珠的话,那我们每个人的爱心都是一根金线。用金线把一颗颗珍珠串起来,就是世界上一条最珍贵的无价项链!我们要学习“穿珍珠”的人,从现在开始,行动起来,把这个故事告诉身边的每一朋友,让他们也这样做,而且坚持下去,我们的社会定会开出朵朵美丽的花儿。
希望我们每一个都能拥有一条“爱心项链”!
读《项链》有感
岁月如轮。
无论多么曲折复杂的事情,终究会转回原点。
项链是真也好,是假也罢,在经过长达十年的洗磨,早已变的平滑无犄。
十年的时光,十年的青春,并没有因为项链的遗失而白费,至少还有一个目标在激励她奋斗。而不似十年前,整天的幻想。不但消磨了时光,也消靡了新智。整天的向往,只会徒增心灵的空虚,内心的烦恼。
假如,十年前就知道了项链是假的,也许就不会有现在勤劳而充实的玛蒂尔德,她也许会变的更加的不可理喻,更加的奢靡,更加的爱慕虚荣,更加的无可救药,更加的……
是项链成就了玛蒂尔德。若没有项链的丢失,就不会让玛蒂尔德收回幻想的野心;若没有项链的丢失,就没有现在坚强的玛蒂尔德;若没有项链的丢失,也许玛蒂尔德会在她那所谓的贵族生活中沉沦,丧失自我,也许还会失去丈夫的宠爱,最终落的一无是处,孤独贫困而终。
《项链》作品有感
《项链》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大师莫泊桑的烩炙人口的作品。在小说中,作者提出了这样的观点:“极细小的一件事可以败坏你,也可以成全你。”这里作者把路瓦栽夫人的不幸归于生活中偶然的机遇,这是不正确的。路瓦栽夫人无论是其追求享受,爱慕虚荣的思想的产生,还是其悲剧性结局的出现,都有着内在必然的原因。
资本主义萌芽于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取代封建社会不能不说是历史的进步,但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到了莫泊桑所处的19世纪,这个社会所固有的一些弊病也愈加暴露无遗。比如,一方面金钱在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马克思就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凡我的一切个人的本质力量所不能保证的,我凭借货币都能做到。”在那个社会,以貌取人,权势和声势同金钱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拜金主义,享乐思想泛滥。另一方面,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又被一层温情脉脉的面纱所笼罩。表面上看,资本主义社会灯红酒绿,繁华无比,实质上却是虚弱,腐朽奄奄欲亡。
路瓦栽夫人因为丢了项链而含辛茹苦了10年,作者认为这是一种偶然性。实际上,丢项链只是一个直接原因。象路瓦栽夫人这样的人在爱慕虚荣,追求享受等思想支配下是必然要遭到挫折的,即使不是丢项链,也可能因为其它原因而酿出另外的悲剧。
《项链》读后有感
读了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项链》,简直是使人惊呆了!作品构思巧妙,情节跌宕起伏;含义又相当深刻,读后使人回味无穷。《项链》堪称世界文坛的微型佳作。小说《项链》写的是机关青年职员骆尔塞和妻子玛蒂尔德过着小康生活。妻子玛蒂尔德为了了参加部长举办的晚会,把丈夫准备买鸟枪的四百法郎拿去买了衣裙,这还不够,又向女友伏来士洁借了一串钻石项链。
在晚会上,她的姿色、打扮显得十分出众,“男宾都望着她出神”、“部长也注意她”。 玛蒂尔德得意洋洋,觉得十分满足。当她回家后脱衣时,突然发现项链不见了,玛蒂尔德夫妇大为吃惊,在遍寻无着的情况下,他们选择了“原物奉还”。于是玛蒂尔德夫妇在首饰行里,找到了与女友伏来士洁一串一模一样的钻石项链(价值36000法郎)。由于他们本身生活就不是很阔绰,面对这样一笔巨资,他们不得不到处借债,最后买了这串价值36000法郎的钻石项链“原物归主”给伏来士洁。玛蒂尔德也总算在女友前掩盖了自己丢项链的尴尬局面。之后玛蒂尔德夫妇为了还债,天天帮人洗衣做饭、做钟点工。十年后他们还清了巨债,俩人却累成了小老头和小老太太。当玛蒂尔德夫妇再次碰见女友伏来士洁时,在言谈中,女友伏来士洁告诉他俩:先前借给的项链不过是件仿钻石项链工艺品。这简直是晴天霹雳
而玛蒂尔德夫妇为了掩盖自己丢项链的尴尬,却付出了十年的青春和财富,得到的却是十年的辛酸和永久的悔恨、自责!玛蒂尔德真不幸。她的不幸在于:不能盼望自己戴不到的东西,更不幸的是——付出了自己不该付出的精神和财富,而且还而白白地增加悔恨、自责。同时她是幸运的人,残酷的现实让她清醒,生活不能是雾里花开的幻影, 更多是一步一个的脚印。如果玛蒂尔德当初选择如实向女友讲请,再按价补偿仿钻石项链工艺品。他们夫妇就不会断送这小康生活和十年青春。借项链和还项链都反映了玛蒂尔德庸俗的虚荣心。
法国哲学家柏格森说过:“虚荣心很难说是一种恶行,然而一切恶行都围绕虚荣心而生,都不过是满足虚荣心的手段。”虚假的荣誉是一个转瞬即破的肥皂泡,我们不应该追求这种本不属于自已的虚假的东西;而应该脚踏实地地去干一番事业,通过奋斗,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荣誉来。
读《项链》有感
其实,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个愿望,那就是过上锦衣玉食、养尊处优的日子,你说是不?故事的主人翁路瓦栽夫人就是这样一个对自己的生活处境极为不满的人,她强烈渴望像上流社会贵妇一般,过上风雅、闲适生活的女人。这叫做虚荣吗?是的,她虚荣。她渴望得到,但她从来不掩饰自己的渴望,她并不为了过上那样的生活而不惜一切,甚至出卖自己的人格。她只是单纯的想罢了,难道一个人连想的权利都没有吗?所以她并不虚伪。
路瓦栽夫人为自己参加盛大舞会而没有合适场合的晚礼服、项链而烦恼、不安,当她丈夫银行中的全部积蓄——4百法郎买回一件华丽礼服,她找朋友好不容易借到一条美丽的项链时,她高兴得心都快跳出来了。在舞会上,她把最美的自己展现给在座的所有人,在人们眼里,她是最美丽的女宾,美得连她自己都陶醉,那种美感是她从未有过的。晚会结束后,她甚至舍不得脱下这套衣服,在房里踱来踱去,又在镜子前细细打量。看到这里,可能有很多人跟我一样,对于这种真情实感的直白表达,觉得有些不自在,但仔细想想,这种不自在源于那里,是源于自己的小秘密被她所泄露了吧!说实在的,我反倒喜欢她的这种直率、坦白,不像中国——这样的文明古国教育出来的人的那种含蓄,反倒令人感到虚假、厌恶。
路瓦栽夫人走到镜子前面,本想欣赏一下自己美丽的项链,谁知在她光溜溜的脖子上,那美丽的黑珍珠项链不见了!在她眼里,那是多么名贵的东西,也许光靠他丈夫的工资,他们一辈子也还不起这条项链。在这巨大的打击面前,她丢弃了幻想,勇敢地面对残酷的现实,她贷了三万六千法郎,买了条一模一样的项链还给朋友,从此她和丈夫勒紧裤带过日子,精打细算。她辞去了家里的女佣,自己操持家务,丈夫在外面没日没夜地工作,还债。这样的日子过了整整10年!十年后,钱终于还清了,路瓦栽夫人也在也没有从前的美貌,脸干巴巴的,头发也十分稀少,但她并没有抱怨,发倒觉得身轻百倍。有一天,路瓦栽夫人在公园里,碰到了当初借给自己项链的朋友,最后她得知,那条项链是500法郎就能买得到的次品……
路瓦栽夫人是不幸的,但她也是有幸的,在残酷的命运面前,她没有屈服,而是顽强地挺了过去,在逆境中并没有不择手段去追求,她扼守着做人的基本道德,维护着做人的起码尊严。正是生活中的种种无奈,让她清醒了,让她从虚幻的祈盼中找回了自我,让她结束了云里雾里的遐想生活,从此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去走自己的平凡而有趣人生路。
《项链》有感
《项链》写的是教育部职员骆尔塞的妻子——玛蒂尔德,她为了参加教育部长举办的晚会,拿丈夫辛辛苦苦攒下的四百法郎去买了衣裙,又向好友佛莱思节借了一串钻石项链。在晚会上,她打扮的十分光彩夺目,“男宾都望着她出神”、“部长也注意她”,让她由心感到一种成就感。回家后,当她换衣时,突然发现项链不见了,夫妇两不知所措,在遍寻无着的情况下,只好赔偿。在首饰行里,他们找到了一串一模一样的项链,价值三万六千法郎。由于他们本身生活就不是很宽裕,面对这一笔大数目,他们不得不到处借债,最后买了一串真的钻石项链还给物主。但此后,他们整整花了十年工夫,才还清了债务。后来的一天,玛蒂尔德碰见好朋友佛莱思节,在言谈中知道先前借给她的项链是件赝品,而她却赔了真的项链。
很多人对于这篇小说都给予嘲笑的评论,认为这是小资产者爱慕虚荣的表现。但是我却不这样认为。
读完整篇小说,给我的第一个感想是可笑。一串项链能使她顿时闪耀,也可以断送她的一生。我认为她并不是为了舞会而去买裙子,借项链是一个错的决定。谁不美?谁不希望自己被别人尊重?如果她的行为是爱慕虚荣,那么我们熟知的灰姑娘是不是也很虚荣?灰姑娘也曾为没有美丽的衣裙与华丽的马车而不愿参加舞会,但从古至今又有谁曾说过她的这种想法是一种奢侈的需求。虽然玛蒂尔德一味的追求美丽的舞裙和漂亮的饰物,但她只是想让自己变得更美一些,哪个不爱美?难道爱美也是一种错误吗?小说中的一个小情节也给我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文中是这么写的“她开始做种种家务上的粗硬工作了,厨房里可厌的日常任务了。她洗濯杯盘碗碟,在罐子锅子的油垢底子上磨坏了那些玫瑰色的手指头。内衣和抹布都由她亲自用肥皂洗濯再晾到绳子上;每天早起,她搬运垃圾下楼,再把水提到楼上,每逢走完一层楼,就得坐在楼梯上喘口气。并且穿着得像是一个平民妇人了,她挽着篮子走到蔬菜店里、杂货店里和肉店里去讲价钱,去挨骂,极力一个铜元一个铜元地去防护她那点儿可怜的零钱。”曾经的她还是个小职员的妻子,但是对生活却是充满的不满。总觉得自己没别人过得好。可当她负债累累,家里的粗事,厨房里的肮脏活儿都由她自己干时,她又开始对于过往的日子念念不忘。为什么人总是这样呢?对于身边拥有的总不放在眼里,一味的去追求更高的,可当他们忽然失去时,才开始想要珍惜,想再次去拥有,可那又有什么用,失去就是失去,永远也无法回到往昔。
这不禁又令我联想到了自己,曾经的自己不断努力的学习着,深夜与灯一齐奋斗,桌上堆满了书籍,学习的压力总让人喘不过气来,心里总想着:“快点放假吧,我要自由!我要休息!”可是真正到了暑假,当自己真正无所事事时,整天怀念着那时努力学习的时光,现在却早已找不到当初的那种学习氛围,后悔,有用吗
可以说玛蒂尔德是不幸的,她不幸在于不能盼自己得不到的东西而白白地增加烦恼,同时她是幸运的人,残酷的现实让她清醒,生活不只是云里雾里的幻更多是脚踏实地一步步走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