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节气每个节气的风俗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大暑节气的美食风俗

  莲子汤

  明清以来,伏日最盛行吃莲子汤。医学认为,莲子性味甘平,有补脾涩肠,养心益肾的功用。夏日常饮莲子汤,能补中强志,养神益脾。中老年人食之,轻身益气,令人强健。夏日饮莲子汤益寿是有科学道理的。先把莲子去蕊,然后放到水中浸泡一个小时,其间把银耳撕碎洗干净,然后用清水冲泡一会儿,取一锅,加适量水,放入银耳、莲子一起炖两个小时,直至汤色变成透明色的,加入适当的冰糖就可以了。

  吃仙草

  广东很多地方在大暑时节有“吃仙草”的习俗。仙草别称凉粉草、仙人草,唇形科仙草属草本植物,是重要的药食两用植物资源。由于其神奇的消暑功效,被誉为“仙草”。将其茎叶晒干后,可以做成烧仙草,广东一带叫凉粉,是一种消暑的甜品。

  煎青草豆腐

  温州大暑习俗要煎青草豆腐。青草豆腐指的是采用仙草、甘草、夏枯草与菊花、金银花等中草药煎制成豆腐形状、冷却后即可食之,清凉解毒,生津止渴。过去不少家庭都能自制食用。

  喝姜茶

  晒伏姜、喝姜茶、吃姜汁调蛋是台州人大暑当日的食俗,因为姜汁能够去除体内的湿气,因此历代传承了下来。台湾人民则十分流行在大暑这一天吃仙草与凤梨,传说这个时间的凤梨最为好吃,仙草也是当地着名的小吃,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饮伏茶

  暑热入伏后,人们遣暑的习惯之一还有饮伏茶,尤其是在江西等地,人们在大暑天里有喝擂茶的习俗,许多人家还会将后院晒干的乌梅制作乌梅茶饮用。

  老鸭汤

  南北各地流传甚广的食方是——大暑老鸭赛补药,以老鸭慢炖后加入莲藕、冬瓜、芡实、薏苡仁来煲汤,消暑滋补。老鸭是暑天的清补佳品,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因其常年在水中生活,性偏凉,有滋五脏之阳、清虚劳之热、补血行水、养胃生津的功效。

  喝暑羊

  山东南部地区有在大暑到来这一天“喝暑羊”(即喝羊肉汤)的习俗。在枣庄市,不少市民大暑这天到当地的羊肉汤馆“喝暑羊”。枣庄吃伏羊的习惯,与当地的农事、气候有关。营养学家对此进行过深入研究,认为羊肉在伏天吃营养程度最高。三伏天,人体内积热,此时喝羊汤,同时把辣椒油、醋、蒜喝进肚里,必然全身大汗淋漓,这汗可带走五脏积热,同时排出体内毒素,极有益健康。

24节气每个节气的风俗

小寒节气的民俗

  南京:吃菜饭

  古时,南京人对小寒颇重视,但随着时代变迁,现已渐渐淡化,如今人们只能从生活中寻找出点点痕迹。

  到了小寒,老南京一般会煮菜饭吃,菜饭的内容并不相同,有用矮脚黄青菜与咸肉片、香肠片或是板鸭丁,再剁上一些生姜粒与糯米一起煮的,十分香鲜可口。其中矮脚黄、香肠、板鸭都是南京的特产,可谓是真正的"南京菜饭",甚至可与腊八粥相媲美。

  到了小寒时节,也是老中医和中药房最忙的时候,一般入冬时熬制的膏方都吃得差不多了。到了此时,有的人家会再熬制一点,吃到春节前后。

  居民日常饮食也偏重于暖性食物,如羊肉、狗肉,其中又以羊肉汤最为常见,有的餐馆还推出当归生姜羊肉汤,近年来,一些传统的冬令羊肉菜肴重现餐桌,再现了南京寒冬食俗。

  俗话说,“小寒大寒,冷成冰团”。南京人在小寒季节里有一套地域特色的体育锻炼方式,如跳绳、踢毽子、滚铁环,挤油渣渣(靠着墙壁相互挤)、斗鸡(盘起一脚,一脚独立,相互对斗)等。如果遇到下雪,则更是欢呼雀跃,打雪仗、堆雪人,很快就会全身暖和,血脉通畅。

中华民俗节日与节气

  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文化传统璀灿辉煌,传统节日异彩纷呈,充分反映了我们的文化渊源,为了让我们的后代对我们的传统节日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特把我们的节日、节气分述如下:

  一、节气

  节气:即季节、气候。《乐府诗集》“三二”南朝宋谢灵运《燕歌行》:“盛冬初寒节气成,悲风入闺霜依庭。”

  我国古代历法,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把一年划分为二十四个节气,又叫二十四气。二十四节气表明气候变化和农事季节,是我国农历的特点。

  农历平均每月有两气,即一个节气,一个中气。月初叫节气,月中叫中气。因农历小月29天,大月30天,所以有时一个月只有节气而没有中气,那么这个月就是农历闰月,如某农历二月后的这个月没有中气,那么这个月就是闰二月,则这一年就是13个月了。(《逸周书·时则》《礼记·月令》《淮南子·天文》《汉书·律历志》)

  节气可作两个意思理解:一、二十四气中的一类。从小寒起,太阳黄经每增加30°,为另一个节气。计有小寒、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称十二节气。二、二十四气的泛称。节气一般是按阳历算出来的。

  地球每365天5时48分46秒〔精确〕,围绕太阳公转一周,每大24小时还要自转一次。由于地球旋转的轨道面同赤道面不是一致的,而是保持一定的倾斜,所以一年四季太阳光直射到地球的位置是不同的。以北半球来讲,太阳直射在北纬23.5度时,天文上就称为夏至;太阳直射在南纬23.5度时称为冬至;夏至和冬至即指已经到了夏、冬两季的中间了。一年中太阳两次直射在赤道上时,就分别为春分和秋分,这也就到了春、秋两季的中间,这两天白昼和黑夜一样长。反映四季变化的节气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8个节气。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齐称“四立”,表示四季开始的意思。反映温度变化的有: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5个节气。反映天气现象的有: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7个节气。反映物候现象的有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四个节气。

  节气都是指的时刻,即太阳黄经等于15度时,便是清明节。

  中国古代利用土圭实测日晷,将每年日影最长定为“日至”(又称日长至、长至、冬至),日影最短为“日短至”(又称短至、夏至)。在春秋两季各有一天的昼夜时间长短相等,便定为“春分”和“秋分”。在商朝时只有四个节气,到了周朝时发展到了八个,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二十四节气名称首见于《淮南子?天文训》,《史记?太史公自序》的“论六家要旨”中也有提到阴阳、四时、八位、十二度、二十四节气等概念。汉武帝时,落下闳将节气编入《太初历》之中,并规定无中气之月,定为上月的闰月。

  二十四节气每一个分别相应于太阳在黄道上每运动15°所到达的一定位置。二十四节气又分为12个节气和12个中气,一一相间。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在公历中它们的日期是相对固定的,上半年的节气在6日,中气在21日,下半年的节气在8日,中气在23日,二者前后不差1~2日。

  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反应了季节、气候现象、气候变化三种。反应季节的是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又称八位;反应物候现象的是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反应气候变化的有雨水、谷雨、小暑、大暑、处暑、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小寒、大寒。

  二十四节气时间

  现代人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准确地确定了二十四节气的具体时间:

  春季

  立春太阳位于黄经315度,2月2-5日交节

  雨水太阳位于黄经330度,2月18-20日交节

  惊蛰太阳位于黄经345度,3月5-7日交节

  春分太阳位于黄经0度,3月20-22日交节

  清明太阳位于黄经15度,4月4-6日交节

  谷雨太阳位于黄经30度,4月19-21日交节

  夏季

  立夏太阳位于黄经45度,5月5-7日交节

  小满太阳位于黄经60度,5月20-22日交节

  芒种太阳位于黄经75度,6月5-7日交节

  夏至太阳位于黄经90度,6月21-22日交节

  小暑太阳位于黄经105度,7月6-8日交节

  大暑太阳位于黄经120度,7月22-24日交节

  秋季

  立秋太阳位于黄经135度,8月7-9日交节

  处暑太阳位于黄经150度,8月22-24日交节

  白露太阳位于黄经165度,9月7-9日交节

  秋分太阳位于黄经180度,9月22-24日交节

  寒露太阳位于黄经195度,10月8-9日交节

  霜降太阳位于黄经210度,10月23-24日交节

  冬季

  立冬太阳位于黄经225度,11月7-8日交节

  小雪太阳位于黄经240度,11月22-23日交节

  大雪太阳位于黄经255度,12月6-8日交节

  冬至太阳位于黄经270度,12月21-23日交节

  小寒太阳位于黄经285度,1月5-7日交节

  大寒太阳位于黄经300度,1月20-21日交节

  节气日期速算法:通式寿星公式——[Y×D+C]-L

  Y=年代数、D=0.2422、L=闰年数、C取决于节气和年份。

  本世纪立春的C值=4.475,求2017年的立春日期如下:

  [2017×0.2422+4.475]-[2017/4-15]=492-489=3

  所以2017年的立春日期是2月3日,就是这么简单。

  几千年来,我国农民就是根据这些节气来春种秋收的。所以节气与节日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二、节日

  节日与节气不同,它是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的载体,又称节令(《礼记·月令》)。每一个节日的背后有的有一个历史典故,有的有人文掌故,有时节日恰好与节气重合为一天,则是两个名,不相同的概念(三月的“清明”与冬月的“冬至”这两个就是)。而千万不能混淆了它们的文化含义。在我国农历(旧历)中,从正月初一到腊月三十,据笔者搜集,罗列如下:

  正月初一:春节。汉以前,把春节定在立春日。从节气表中可知立春日并不是固定的。所以从汉代开始,把每年正月初一定为春节,又称元旦,也叫“元日”,即一年的第一天的意思。《梦梁录·.正月》:“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朔:农历每月第一天;望:农历每月十五日;晦:农历每月最后一天)。《书·舜典》:“月正元日,舜格于文祖。”“月正”,正月也。一直沿用至今。《左传》:“先王之正时也,履端于始,举正于中,归余于终。履端于始,序则不愆。举正于中,民则不惑。归余于终,事则不悖。”所以这一天又叫“履端”、“元旦”。初一这一天又叫“鸡日”。据《东方朔传·岁时书》:“天地初开,一日鸡,二日狗,三日猪,四日羊,五日牛,六日马,七日人,八日谷。其曰晴,主所生之物盛,阴则灾。”唐朝李乔诗:“七日最灵辰。”意思是说:人是这一天产生的,所以称正月初七日是最灵神的一天。

  初九日:又称上九日。《易》“上九潜龙勿用”。这天一大早,人们都要敬神、放爆竹。为的是庆贺大菩萨生日。相传这一天是菩提祖师(即《西游记》孙悟空的传道师傅祖师菩提是也)诞辰。

  十五日:元宵节,民间又称“月半”,即一年之中的第一个月半日。俗有“年小月半大”。即如果外出的人在大年三十或正月初一春节赶不回家,则在正月十五必须到家的。所以这一天又叫团圆节。

  二月初一:中和节,唐德宗因三月寒食与上已日,同时,欲以二月与之区别,李泌奏请以二月朔为中和节。取居春之中而和缓之意。

  初二:这一天是汉民族的“龙抬头节”。明朝沈榜《宛署杂记》“二月引龙,熏百虫”,“宛人呼二月二为龙抬头,乡民用灰白门外委蜿布入宅厨,旋绕水缸、呼为引龙回。用面摊煎饼,熏床炕令百虫不生”。并有“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的民谚。

  这一天,又是“土地会”,这一日为土地神生日,民间由生了儿子的人家带头,积资在一起吃酒庆贺。这个会旧时在民间很盛行,是一种祈求人丁兴旺的意思。我国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国,恐怕与此不无关系吧。

  初三:文昌会,文昌帝君生日,这一天,旧时私塾学校师生及学生家长积资宴请老师庆贺,家长师生共乐。

  十五日:花朝日,旧时传统,在这一天为女孩子穿耳朵(为长大后戴耳环之用),据说在这一天穿耳眼不发炎。

  三月初三:上已辰,又称上已日,这一日少男少女们穿上艳丽的春装去春游。有时这一天恰好与清明节同时,有时又恰好与寒食节同时。

  寒食节:日期不定。它根据前一年的冬至日来定,《岁时记》:“冬至百六是清明,立春五戊为春社,寒食节是清明前一日。”即上一年的冬至后一百零六天是清明节,而清明节的前一天是寒食节。

  清明节:传统这一日为祖先扫墓。即后代子孙带上酒食和全家人一起上先人坟扫墓上香,并就地野餐。意思是缅怀先人之意。

  春社日:每年的春社日一般也在三月(有时在二月),其具体日子要根据立春以后的第五个戊日来定。这一天农民们积资敬土神,举行宴会祈求这年农业好收成。以后到秋天又有一个秋社日,这个秋社日是立秋后第五个戊日,一般在八月尾九月初,其活动如同春社,只是这一天又叫谢神日,即感谢土神和天帝赐给了好收成。

  四月八日,浴佛节,又称春和日,即春天已完,夏日开始了。

  在四月“小满”前后,日期不定。还有一个女儿节,在这段日子,一般有女儿出嫁了的人家,都要把出嫁了的女儿接回来喝汤,叫麦黄汤,因“小满”了,夏粮已快收割了之意。所以这个女儿节又叫“出嫁女儿节”。

  五月:初五,端午节,又称端阳节,为纪念我国爱国诗人屈原而起。这一天有赛龙舟的习俗。民间称五月初五为“小端阳”,五月十五为“大端阳”。又称“蒲节”。在这一天中午,切菖蒲草放入酒中饮之可避瘟疫之气。又称“天中节”。可惜这个传统节日现已被韩国在联合国注册成了他们的节日。也就是说我们偌大中华已失去一个传统节日了。

  六月:初伏日,表示最炎热的夏天开始了,这一天根据夏至日来定,《岁时记》:“初伏日是夏至第三庚。”即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

  初六,天贶节,宋哲宗元符四年六月六日,降诏书定此日为“天贶节”。

  七月初七,七夕日。《天宝遗事》:“唐宫中每遇七夕,宫女各执九孔针、五色线向月穿之,过者为得巧。”这一天古时又称“女儿节”,即未嫁女儿节。这一天凡有女儿的人家就在自己家中摆上大方桌(俗称八仙桌),把女儿平时学习刺绣的作品摆在上面,供同村女孩来参观。近年因外国公历2月14日为情人节,所以又有人把这一天说成是我们中国的情人节,理由是每年七月七日王母娘娘同意牛郎织女在这一天会面。

  十五:中元节,俗称鬼节,《天仙配》董永有一句台词是:“七月十五是中元,家家户户祭祖先。”旧时习俗,这一天人们都要为祖先们烧纸钱。但人们一般不在中元(七月十五)焚烧纸钱,而是在十四日烧,意为提前一日,表敬仰怀念之意。而新近死亡的亲人,则在七月十三日为之烧纸钱,表示哀悼祭奠之意。

  八月十五:中秋节,意为秋天之中,民间有吃月饼、庆团圆之意。

  九月:初九日,重阳节。因九为阳数,九月初九,故名重阳日。

  十月:小阳春,因十月阳气开始上升,古时称十月为小阳春。

  冬月:冬至是我华夏几千年来的传统祭祖的节令,鲁迅《祝福》:“冬至祭祖。”但祭祖的“冬至”与二十四节气的“冬至”恰逢其时,不要混为一谈,它们各有各的涵义。

  腊月:初八,腊八日。旧俗有吃腊八粥的习惯。据传:从前有一个富人家生有一个儿子,从小娇生惯养,不学无术,好吃懒做,娶了一个媳妇,也和他一样。后来父母去世,他们坐吃山空,到了腊月初八这一天,实在饿得无法,就找找坛底,寻寻囤边,弄了些杂粮煮了一锅杂粮粥吃了。因天寒地冻,吃了这一锅杂粮粥,一下子暖和了,才想起不该坐吃山空,应该劳动。可是为时已晚,他们还是冻饿而死。人们为了教育儿孙要勤劳节俭,于是每逢腊月初八都要熬一锅杂粮粥,俗称腊八粥,边吃边讲腊八粥的故事,警醒儿孙不要好吃懒做。

  二十四,俗称“小年”,这一天敬灶神,送灶神上天向玉帝汇报这一家人一年功过。《祝福》“是送灶的爆竹”,即指是这一天放的爆竹。

  二十九——三十,大年除夕。即过了这一夜,就又是新一年了。这一夜也称大团圆之夕,是我国民间重大的庆贺节日。所以现代每年这一夜中央电视台都要举办联欢晚会,正是这个意思。

  旧时私塾先生为方便学生记忆,编了一个包括二十四节气和各个月份的特殊节日的一个口诀:

  正月元宵立春雨水,二月花朝惊蛰春分。

  三月寒食清明谷雨,四月春和立夏小满。

  五月端午芒种夏至,六月三伏小暑大暑。

  七月七夕立秋处暑,八月中秋白露秋分。

  九月重阳寒露霜降,十月小阳立冬小雪。

  冬月数九大雪冬至,腊月腊八小寒大寒。

  我国传统节日丰富多样,在当前青少年在赶时髦过“洋节”的同时,不要忘了我们自己的传统的节日,也不要忘了我们的传统文化。

  下午13:00—17:00

  B.实行不定时工作制的员工,在保证完成甲方工作任务情况下,经公司同意,可自行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

  3.1.2打卡制度

  3.1.2.1公司实行上、下班指纹录入打卡制度。全体员工都必须自觉遵守工作时间,实行不定时工作制的员工不必打卡。

  3.1.2.2打卡次数:一日两次,即早上上班打卡一次,下午下班打卡一次。

  3.1.2.3打卡时间:打卡时间为上班到岗时间和下班离岗时间;

  3.1.2.4因公外出不能打卡:因公外出不能打卡应填写《外勤登记表》,注明外出日期、事由、外勤起止时间。因公外出需事先申请,如因特殊情况不能事先申请,应在事毕到岗当日完成申请、审批手续,否则按旷工处理。因停电、卡钟(工卡)故障未打卡的员工,上班前、下班后要及时到部门考勤员处填写《未打卡补签申请表》,由直接主管签字证明当日的出勤状况,报部门经理、人力资源部批准后,月底由部门考勤员据此上报考勤。上述情况考勤由各部门或分公司和项目文员协助人力资源部进行管理。

  3.1.2.5手工考勤制度

  3.1.2.6手工考勤制申请:由于工作性质,员工无法正常打卡(如外围人员、出差),可由各部门提出人员名单,经主管副总批准后,报人力资源部审批备案。

  3.1.2.7参与手工考勤的员工,需由其主管部门的部门考勤员(文员)或部门指定人员进行考勤管理,并于每月26日前向人力资源部递交考勤报表。

  3.1.2.8参与手工考勤的员工如有请假情况发生,应遵守相关请、休假制度,如实填报相关表单。

  3.1.2.9外派员工在外派工作期间的考勤,需在外派公司打卡记录;如遇中途出差,持出差证明,出差期间的考勤在出差地所在公司打卡记录;

  3.2加班管理

  3.2.1定义

  加班是指员工在节假日或公司规定的休息日仍照常工作的情况。

  A.现场管理人员和劳务人员的加班应严格控制,各部门应按月工时标准,合理安排工作班次。部门经理要严格审批员工排班表,保证员工有效工时达到要求。凡是达到月工时标准的,应扣减员工本人的存休或工资;对超出月工时标准的,应说明理由,报主管副总和人力资源部审批。

  B.因员工月薪工资中的补贴已包括延时工作补贴,所以延时工作在4小时(不含)以下的,不再另计加班工资。因工作需要,一般员工延时工作4小时至8小时可申报加班半天,超过8小时可申报加班1天。对主管(含)以上管理人员,一般情况下延时工作不计加班,因特殊情况经总经理以上领导批准的延时工作,可按以上标准计加班。

  3.2.2.2员工加班应提前申请,事先填写《加班申请表》,因无法确定加班工时的,应在本次加班完成后3个工作日内补填《加班申请表》。《加班申请表》经部门经理同意,主管副总经理审核报总经理批准后有效。《加班申请表》必须事前当月内上报有效,如遇特殊情况,也必须在一周内上报至总经理批准。如未履行上述程序,视为乙方自愿加班。

  3.2.2.3员工加班,也应按规定打卡,没有打卡记录的加班,公司不予承认;有打卡记录但无公司总经理批准的加班,公司不予承认加班。

  3.2.2.4原则上,参加公司组织的各种培训、集体活动不计加班。

  3.2.2.5加班工资的补偿:员工在排班休息日的加班,可以以倒休形式安排补休。原则上,员工加班以倒休形式补休的,公司将根据工作需要统一安排在春节前后补休。加班可按1:1的比例冲抵病、事假。

  3.2.3加班的申请、审批、确认流程

  3.2.3.1《加班申请表》在各部门文员处领取,加班统计周期为上月26日至本月25日。

  3.2.3.2员工加班也要按规定打卡,没有打卡记录的加班,公司不予承认。各部门的考勤员(文员)负责《加班申请表》的保管及加班申报。员工加班应提前申请,事先填写《加班申请表》加班前到部门考勤员(文员)处领取《加班申请表》,《加班申请表》经项目管理中心或部门经理同意,主管副总审核,总经理签字批准后有效。填写并履行完审批手续后交由部门考勤员(文员)保管。

  3.2.3.3部门考勤员(文员)负责检查、复核确认考勤记录的真实有效性并在每月27日汇总交人力资源部,逾期未交的加班记录公司不予承认。

  下午13:00—17:00

  度。全体员工都必须自觉遵守工作时间,实行不定时工作制的员工不必打卡。

  3.1.2.2打卡次数:一日两次,即早上上班打卡一次,下午下班打卡一次。

  3.1.2.3打卡时间:打卡时间为上班到岗时间和下班离岗时间;

  3.1.2.4因公外出不能打卡:因公外出不能打卡应填写《外勤登记表》,注明外出日期、事由、外勤起止时间。因公外出需事先申请,如因特殊情况不能事先申请,应在事毕到岗当日完成申请、审批手续,否则按旷工处理。因停电、卡钟(工卡)故障未打卡的员工,上班前、下班后要及时到部门考勤员处填写《未打卡补签申请表》,由直接主管签字证明当日的出勤状况,报部门经理、人力资源部批准后,月底由部门考勤员据此上报考勤。上述情况考勤由各部门或分公司和项目文员协助人力资源部进行管理。

  3.1.2.5手工考勤制度

  3.1.2.6手工考勤制申请:由于工作性质,员工无法正常打卡(如外围人员、出差),可由各部门提出人员名单,经主管副总批准后,报人力资源部审批备案。

  3.1.2.7参与手工考勤的员工,需由其主管部门的部门考勤员(文员)或部门指定人员进行考勤管理,并于每月26日前向人力资源部递交考勤报表。

  3.1.2.8参与手工考勤的员工如有请假情况发生,应遵守相关请、休假制度,如实填报相关表单。

  3.1.2.9外派员工在外派工作期间的考勤,需在外派公司打卡记录;如遇中途出差,持出差证明,出差期间的考勤在出差地所在公司打卡记录;

  3.2加班管理

  3.2.1定义

  加班是指员工在节假日或公司规定的休息日仍照常工作的情况。

  A.现场管理人员和劳务人员的加班应严格控制,各部门应按月工时标准,合理安排工作班次。部门经理要严格审批员工排班表,保证员工有效工时达到要求。凡是达到月工时标准的,应扣减员工本人的存休或工资;对超出月工时标准的,应说明理由,报主管副总和人力资源部审批。

  B.因员工月薪工资中的补贴已包括延时工作补贴,所以延时工作在4小时(不含)以下的,不再另计加班工资。因工作需要,一般员工延时工作4小时至8小时可申报加班半天,超过8小时可申报加班1天。对主管(含)以上管理人员,一般情况下延时工作不计加班,因特殊情况经总经理以上领导批准的延时工作,可按以上标准计加班。

  3.2.2.2员工加班应提前申请,事先填写《加班申请表》,因无法确定加班工时的,应在本次加班完成后3个工作日内补填《加班申请表》。《加班申请表》经部门经理同意,主管副总经理审核报总经理批准后有效。《加班申请表》必须事前当月内上报有效,如遇特殊情况,也必须在一周内上报至总经理批准。如未履行上述程序,视为乙方自愿加班。

  3.2.2.3员工加班,也应按规定打卡,没有打卡记录的加班,公司不予承认;有打卡记录但无公司总经理批准的加班,公司不予承认加班。

  3.2.2.4原则上,参加公司组织的各种培训、集体活动不计加班。

  3.2.2.5加班工资的补偿:员工在排班休息日的加班,可以以倒休形式安排补休。原则上,员工加班以倒休形式补休的,公司将根据工作需要统一安排在春节前后补休。加班可按1:1的比例冲抵病、事假。

  3.2.3加班的申请、审批、确认流程

  3.2.3.1《加班申请表》在各部门文员处领取,加班统计周期为上月26日至本月25日。

  3.2.3.2员工加班也要按规定打卡,没有打卡记录的加班,公司不予承认。各部门的考勤员(文员)负责《加班申请表》的保管及加班申报。员工加班应提前申请,事先填写《加班申请表》加班前到部门考勤员(文员)处领取《加班申请表》,《加班申请表》经项目管理中心或部门经理同意,主管副总审核,总经理签字批准后有效。填写并履行完审批手续后交由部门考勤员(文员)保管。

  3.2.3.3部门考勤员(文员)负责检查、复核确认考勤记录的真实有效性并在每月27日汇总交人力资源部,逾期未交的加班记录公司不予承认。

  有人说手机普及了,年味自然就淡了。如今有电话拜年、短信拜年、视频拜年,未来拜年的方式还可能更时尚,但这对拉近心灵的距离帮助不大。连拜年短信都是抄袭的,都是雷同的,这里面还有几分真诚?吃年夜饭时还在低头玩手机,那不是手机的错,是与同席人的亲情不够浓了,人情淡了,年味也就淡了。

  有人说村子空了,年味怎能不淡?去年过年回家乡时,遇见了老村长。他握着我的手,感慨万端。他对我这样说:如今家家都住上了楼房,都能吃上大鱼大肉。日子好了,村里却空了,留下的大都是老人和孩子,连过年时村子里的人也凑不齐了……

  每逢佳节倍思亲。其实,在外务工一年的乡亲很愿意回乡过年,与家人团聚,浓浓的年味时时在他们心里回味。他们牵挂父母的身体,担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多少年来,阜阳火车站都是全国春运的热点,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也许风雪载途挡住了他们回乡的路,也许一票难求使他们错过了回乡过年的最佳时间,也许工作太忙请假难,也许没挣到足够多的钱怕人笑话,也许钱没拿到手被打了白条。

  我的一个初中同学在外务工,我们在过年时能聚一聚。每次见面我都会问这一年挣了多少钱,他总是说挣得不多。我开玩笑说,把百元大钞都换成角票口袋就鼓了腰就粗了!其实,他的笑容告诉我他混得不错。他说每年都想回来过年,谁不想家,年是游子的盛会。过了年再出门打工时还要带几十斤家乡的红芋粉丝,家乡的粉丝最好吃,一年到头吃不到家乡的特产很着急。可是有些年年底实在难以抽身回家,过年就成了抹不去的心结。他还告诉我,2000年以前,农忙时很多人都回来收割播种,然后再出门打工。后来机械化程度高了,干农活不需要那么多人手了。近几年土地在流转,有些农户全家常年在外,过年也难得回来。其实,家乡的变化牵动着在外务工人员的心。

  他还说了一个笑话,去年年底他开着自己的轿车回来过年,转了几大圈愣是没找到村子,天气晴朗没有风雪竟迷了路。原来村与村之间都修了水泥路,大家都骑路盖起了楼房,集镇与村子相连,村子与村子相接,模糊了距离,就很难找到原来的方位。

  家乡更“现代化”了,心里却莫名怅然。找不到那片鱼塘,找不到那一棵棵洋槐树,找不到村头那口井的影子,找不到老宅的痕迹,找不到村小学的门楼,找不到通往祖坟的那条小路……游子们归来,突然问你我,他的家在哪里,该如何回答呢!家是父母居住的地方,是心灵的避风港;家是温暖的窝,是情的居所,是爱的巢穴。留得住青山绿水,留得住漠漠农田,留得住鸡鸭牛羊的和鸣,留得住袅袅炊烟的缭绕,才留得住浓浓的乡愁,才留得住浓浓的年味。

  愿年味永远飘香,成为你我他心中美好的记忆,成为民族的共同记忆……

节气夏至的风俗习惯

  吃面

  “冬至饺子夏至面”,按照老北京的风俗习惯,每年一到夏至节气就可以大啖生菜、凉面了,因为这个时候气候炎热,吃些生冷之物可以降火开胃,又不至于因寒凉而损害健康。夏至这天,北京各家面馆人气很旺。无论面馆的四川凉面、担担面、红烧肉面还是炸酱面等等,各种面条都很“畅销”。

  冬至馄饨夏至面:自古以来,中国民间就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江南一带夏至吃面是很多地区的重要习俗,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南方的面条品种多,如阳春面、干汤面、肉丝面、三鲜面、过桥面及麻油凉拌面等,而北方则是打卤面和炸酱面。“因夏至新麦已经登场,所以夏至吃面也有尝新的意思。”

  做夏至

  旧时,在浙江绍兴地区,人们不分贫富,夏至日皆祭其祖,俗称“做夏至”,除常规供品外,特加一盘蒲丝饼。而绍兴地区龙舟竞渡因气候故,明、清以来多不在端午节,而在夏至,此风俗至今尚存。

  吃狗肉

  夏至吃狗肉和荔枝,是岭南一带的人以借名想吃的“专利”。广州粤语地区和广西的钦州、玉林等地区的人也是非常喜欢在夏至吃狗肉和荔枝的。据说夏至日的狗肉和荔子合吃不热,有“冬至鱼生夏至狗”之说,故此夏至吃狗肉和荔枝的习惯延续到今。“吃了夏至狗,西风绕道走”,大意是人只要在夏至日这天吃了狗肉,其身体就能抵抗西风恶雨的入侵,少感冒,身体好。正是基于这一良好愿望,成就了“夏至狗肉”这一独特的民间饮食文化。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家户户在夏至日杀狗的景致今天已不复存在。然而,家家户户吃狗肉的习惯依然如故。

  祭神祀祖

  夏至时值麦收,自古以来有在此时庆祝丰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灾年丰。因此,夏至作为节日,纳入了古代祭神礼典。《周礼·春官》载:“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周代夏至祭神,意为清除荒年、饥饿和死亡。夏至日正是麦收之后,农人既感谢天赐丰收,又祈求获得“秋报”。夏至前后,有的地方举办隆重的“过夏麦”,系古代“夏祭”活动的遗存。

  消夏避伏

  夏至日,妇女们即互相赠送折扇、脂粉等什物。《酉阳杂俎·礼异》:“夏至日,进扇及粉脂囊,皆有辞。”“扇”,借以生风;“粉脂”,以之涂抹,散体热所生浊气,防生痱子。在朝廷,“夏至”之后,皇家则拿出“冬藏夏用”的冰“消夏避伏”,而且从周代始,历朝沿用,进而成为制度。

二十四节气立冬习俗

  1、贺冬

  贺冬亦称“拜冬”,在汉代即有此俗。

  东汉崔定《四民月令》:“冬至之日进酒肴,贺谒君师耆老,一如正日。”宋代每逢此日,人们更换新衣,庆贺往来,一如年节。清代“至日为冬至朝,士大夫家拜贺尊长,又交相出谒。细民男女,亦必更鲜衣以相揖,谓之“拜冬。”(见顾禄《清嘉录》卷十一)。

  民国以来,贺冬的传统风俗,似有简化的趋势。

  但有些活动,逐渐固定化、程式化、更有普遍性。如办冬学、拜师活动,都在冬季举行。

  2、冬学

  冬天夜里最长,而且又是农闲季节,在这个季节办“冬学”是最好的时间。

  冬学非正规教育,有各种性质:如“识字班”,招收成年男女,目的在于扫盲;“训练班”招收有一定专长的人,进行专业知识训练,培养人材;“普通学习班”主要提高文化,普及科学技术知识。

  冬学的校址,多设在庙宇或公房里。教员主要聘请本村或外村里人承担,适当的给予报酬。

  3、吃饺子

  在我国北方,特别是北京、天津的人们爱吃饺子。为什么立冬吃饺子?因为饺子是来源于“交子之时”的说法。大年三十是旧年和新年之交,立冬是秋冬季节之交,故“交”子之时的饺子不能不吃。人们已经逐渐恢复了这一古老习俗,立冬之日,各式各样的饺子卖得很火。

  4、南方食补

  立冬后,就意味着冬季正式来临。草木凋零,蛰虫休眠,万物活动趋向休止。人类虽没有冬眠之说,但民间却有立冬补冬的习俗。

  在我国南方,立冬人们爱吃些鸡鸭鱼肉,在台湾立冬这一天,街头的“羊肉炉”、“姜母鸭”等冬令进补餐厅高朋满座。许多家庭还会炖麻油鸡、四物鸡来补充能量。

  5、立冬游泳

  现在有些地方庆祝立冬的方式现在也有了创新,在黑龙江哈尔滨、河南商丘、江西宜春、湖北武汉等地立冬之日,冬泳爱好者们就曾用冬泳这种方式迎接冬天的到来。冬泳无论在北方还是南方,是冬季人们喜爱的一种锻炼身体的方法

  7、秋收冬种

  这时节正是秋收冬种的大好时段,各地要充分利用晴好天气,搞好晚稻的收、晒、晾,保证入库质量。冬小麦播种要抓紧,注意收听气象预报,巧用天时,下雨早播,不如抢晴略为迟播,以保证播种质量力求做到带蘖越冬,防止年内拔节,并尽量扩大冬种面积,减少空闲田。各地要抓好冬种、冬修水利、冬季积肥工作。

二十四节气表:大寒的习俗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1月20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00°时为大寒。《授时通考·天时》引《三礼义宗》:“大寒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谓之大……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古代将大寒分为三候:“一候鸡乳;二候征鸟厉疾;三候水泽腹坚。”就是说到大寒节气便可以孵小鸡了;而鹰隼之类的征鸟,却正处于捕食能力极强的状态中,盘旋于空中到处寻找食物,以补充身体的能量抵御严寒;在一年的最后五天内,水域中的冰一直冻到水中央,且最结实、最厚。

  大寒节气也是进补的时节,对于体质弱的人来说,大寒进补仍是一项重要内容。旧时有“大寒大寒,防风御寒,早喝人参、黄芪酒,晚服杞菊地黄丸”的说法。广东佛山民间有大寒节瓦锅蒸煮糯米饭的习俗,糯米味甘,性温,比普通大米含糖份高,食之具有御寒滋补功效。而富贵人家在大寒饮食上的讲究更加细致。因大寒与立春相交接,所以大寒进补的食物量逐渐减少,多添加些具有升散性质的食物,以适应将来春天万物的升发。

  都知道只要大寒这个节气一到就是奔春节,为什么,因为下一个节气是立春,应该划分在另一个年头,但是立春往往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在年前立春,一种是在年后立春,所以大寒是春节前的最后一个节气,一般都这么认为,所以叫大寒迎年。

  大寒节气,时常与岁末时间相重合。因此,这样的节气中,除顺应节气干农活外,还要为过年奔波——赶年集、买年货,写春联,准备各种祭祀供品,扫尘洁物,除旧布新,准备年货,腌制各种腊肠、腊肉,或煎炸烹制鸡鸭鱼肉等各种年肴。同时祭祀祖先及各种神灵,祈求来年风调雨顺。旧时大寒时节的街上还常有人们争相购买芝麻秸的影子。因为“芝麻开花节节高”,除夕夜,人们将芝麻秸洒在行走之外的路上,供孩童踩碎,谐音吉祥意“踩岁”,同时以“碎”、“岁”谐音寓意“岁岁平安”,讨得新年好口彩。这也使得大寒驱凶迎祥的节日意味更加浓厚。

  按我国的风俗,特别是在农村,每到大寒节,人们便开始忙着除旧布新,腌制年肴,准备年货。在大寒至立春这段时间,有很多重要的民俗和节庆。如尾牙祭、祭灶和除夕等,有时甚至连我国的节庆春节也处于这一节气中。大寒节气中充满了喜悦与欢乐的气氛,是一个欢快轻松的节气。

节气的风俗

  星期天的下午,阳光灿烂,风和日丽,小明和小亮还有小红一起怀着兴高采烈的心情,到鸳鸯湖公园放风筝。

  来到鸳鸯湖公园,他们就看到了各种各样的风筝。有虎虎生威的老虎,围绕在天空中的神龙和将士般的蜈蚣,美丽极了。小明和小亮也赶紧拿起老鹰风筝来放。

  小亮拿着风筝说:“我这边准备好了。”小明拿着线说:“我也是。”小明跑到十米远的时候,大喊一声“放!”小亮马上放下风筝。这时候,老鹰风筝飞上了天空,就像一架飞机在天空中飞翔。小红看着傻眼了,说:“小明快来和我一起放风筝!”小明马上跑过来帮小红放风筝。没一会儿,小红的蝴蝶风筝也飞上了天空。

  不远处有一家三口也在放风筝,其中儿子在放三角形风筝。妈妈看着儿子高兴地说:“你看,我们的儿子又长高了许多。”

  看着天上的风筝,人们说着,笑着,那欢乐的声音传得很远很远。

有关24节气谷雨风俗

  祭海

  对于渔家而言,谷雨节流行祭海习俗。谷雨时节正是春海水暖之时,百鱼行至浅海地带,是下海捕鱼的好日子。俗话说“骑着谷雨上网场”。为了能够出海平安、满载而归,谷雨这天渔民要举行海祭,祈祷海神保佑。因此,谷雨节也叫做渔民出海捕鱼的“壮行节”。

  这一习俗在今天胶东荣城一带仍然流行。过去,渔家由渔行统一管理,海祭活动一般由渔行组织。祭品为去毛烙皮的肥猪一头,用腔血抹红,白面大悖悖十个,另外,还准备鞭炮、香纸等。渔民合伙组织的海祭没有整猪的,则用猪头或蒸制的猪形悖悖代替。旧时村村都有海神庙或娘娘庙,祭祀时刻一到,渔民便抬着供品到海神庙、娘娘庙前摆供祭祀,有的则将供品抬至海边,敲锣打鼓,燃放鞭炮,面海祭祀,场面十分隆重。

  祭仓颉

  陕西白水县有谷雨祭祀文祖仓颉习俗,“谷雨祭仓颉”,是自汉代以来流传千年的民间传统。

  桃花水洗浴

  谷雨的河水也非常珍贵。在西北地区,旧时,人们将谷雨的河水称为“桃花水”,传说以它洗浴,可消灾避祸。谷雨节人们以“桃花水”洗浴,举行射猎、跳舞等活动庆祝。

  禁蝎咒符

  旧时,山西临汾一带谷雨日画张天师符贴在门上,名日“禁蝎”。陕西凤翔一带的禁蝎咒符,以木刻印制,可见需求量是很大的。其上印有:“谷雨三月中,蝎子逞威风。神鸡叼一嘴,毒虫化为水·,·…”画面中央雄鸡衔虫,爪下还有一只大蝎子。画上印有咒符。

  雄鸡治蝎的说法早在民间流传。神魔小说《西游记》第五十五回,孙悟空猪八戒敌不过蝎子精,观音也自知近他不得。只好让孙悟空去请昴日星官,结果马到成功。

  昴日星官本是一只双冠子大公鸡。书中描写,昴日星官现出本相—大公鸡,大公鸡对着蝎子精叫一声,蝎子精即时现了原形,是个琵琶大小的蝎子。大公鸡再叫一声,蝎子精浑身酥软,死在山坡。

  山东民俗也禁蝎。清乾隆六年《夏津县志》记:“谷雨,朱砂书符禁蝎。”“禁蝎”的民俗反映了人们驱除害虫及渴望丰收平安的心情。

  走谷雨

  古时有“走谷雨”的风俗,谷雨这天青年妇女走村串亲,有的到野外走一圈就回来。

  食香椿

  北方谷雨食香椿习俗,谷雨前后是香椿上市的时节,这时的香椿醇香爽口营养价值高,有“雨前香椿嫩如丝”之说。香椿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健胃、理气、止泻、润肤、抗菌、消炎、杀虫之功效。

  牡丹花会

  谷雨前后也是牡丹花开的重要时段,因此,牡丹花也被称为“谷雨花”。“谷雨三朝看牡丹”,赏牡丹成为人们闲暇重要的娱乐活动。至今,山东菏泽、河南洛阳、四川彭州多于谷雨时节举行牡丹花会,供人们游乐聚会。

中国传统习俗二十四节气精选作文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创造的辉煌文化,它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

  在古代,一年分为十二个月纪,每个月纪有两个节气。在前的为节气,在后的为中气,如立春为正月节,雨水为正月中,后人就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二十四节气的名称为: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

  三月二十日到二十二日是春分,春分是反映四季变化的节气之一。春分这天,太阳光直射赤道,地球各地的昼夜时间相等,所以古代春分秋分又称为"日夜分",民间有"春分秋分,昼夜平分"的谚语。谷雨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4月20日或21日视太阳到达黄经30°时为谷雨。这时天气温和,雨水明显增多,对谷类作物的生长发育关系很大。雨水适量有利于越冬作物的返青拔节和春播作物的播种出苗。谷雨在黄河中下游,不仅指明了它的农业意义,也说明了“春雨贵如油”。

  每年5月5日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45°为“立夏”节气。我国自古习惯以立夏作为夏季开始的日子。立夏时节,万物繁茂。“立夏”前后,我国只有福州到南岭一线以南地区真正进入夏季,而东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区这时则刚刚进入春季。十月八日到九日是寒露,古代把露作为天气转凉变冷的表征。仲秋白露节气"露凝而白",至季秋寒露时已是"露气寒冷,将凝结"为霜了。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的传统。

24节气:各地区大暑节气的习俗

  山东:“喝暑羊”,鲁南地区有在这一天“喝暑羊”(即喝羊肉汤)的习俗。在山东省枣庄市,不少市民大暑这天到当地的羊肉汤馆“喝暑羊”。

  台州送大暑船浙江:大暑送“大暑船”活动在浙江台州沿海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大暑船”完全按照旧时的三桅帆船缩小比例后建造,长8米、宽2米、重约1.5吨,船内载各种祭品。活动开始后,50多名渔民轮流抬着“大暑船”在街道上行进,鼓号喧天,鞭炮齐鸣,街道两旁站满祈福人群。“大暑船”最终被运送至码头,进行一系列祈福仪式。随后,这艘“大暑船”被渔船拉出渔港,然后在大海上点燃,任其沉浮,以此祝福人们五谷丰登,生活安康。台州椒江人还有大暑节气吃姜汁调蛋的风俗,姜汁能去除体内湿气,姜汁调蛋“补人”,也有老年人喜欢吃鸡粥,谓能补阳。

  莆田大暑吃荔枝福建莆田:我国莆田人在大暑节那天,有吃荔枝、羊肉和米槽的习俗,叫做“过大暑”。荔枝含有多量的葡萄糖和多种维生素,富有营养价值,所以吃鲜荔枝可以滋补身体。先将鲜荔枝浸于冷井水之中,大暑节时刻一到便取出品尝。这时刻吃荔枝,最惬意、最滋补。于是,有人说大暑吃荔枝,其营养价值和吃人参一样高;温汤羊肉是莆田独特的风味小吃和高级菜肴之一。把羊宰后,去毛卸脏,整只放进滚汤的锅里翻烫,捞起放入大陶缸中,再把锅内的滚汤注入,泡浸一定时间后取出上市。吃时,把羊肉切成片片,肉肥脆嫩,味鲜可口;米糟——将米饭拌和白米曲让它发酵,透熟成糟;到大暑那天,把它划成一块块,加些红糖煮食。说的是可以“大补元气”。在大暑节那天,亲友之间,常以荔枝、羊肉为互赠的礼品。

  广东:广东有大暑吃仙草的习俗。仙草又名凉粉草、仙人草,唇形科仙草属草本植物。为重要的药食两用植物资源。由于其神奇的消暑功效,被誉为“仙草”。茎叶晒干后可以做成烧仙草,广东一带叫凉粉,是一种消暑的甜品。本身也可入药。民谚:六月大暑吃仙草,活如神仙不会老。烧仙草是台湾的小吃之一,有冷、热两种吃法。烧仙草的外观和口味均类似粤港澳地区流行的另一种小吃龟苓膏,也同样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但这款食品孕妇忌吃。

  深圳:深圳人在海边度过炎热的大暑日。

  台湾:大暑节台湾周围的海域大多布满暖水鱼群,东北海域有鱿鱼,基隆外海有小卷、赤宗、彰化海域则有黄鳍鲷等。台湾民谚:大暑吃凤梨,说的是这个时节的凤梨吃。另外六月十五日是“半年节”,由於农历六月十五日是全年的一半,所以在这一天拜完神明后全家会一起吃“半年圆”,半年圆是用糯米磨成粉再和上红面搓成的,大多会煮成甜食来品尝,象征意义是团圆与甜蜜。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二十四节气介绍简短

二十四节气的美文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