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产业发展项目计划书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农业项目申请书

  市农业局:

  我镇位于萍乡市东部,总面积96平方公里,总人口4万,其中农业人口占92%,是传统的农业镇,农业产业基础深厚,发展优势明显。近年来,我镇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作出的关于加快城市转型的部署,紧紧围绕推动农业经济转型这一中心,以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依托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瞄准央企、外企、科企和民企,不断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延伸产业链条,推动资源与资本合作、与技术合作、与品牌合作、与市场合作,按照“培育产业强龙头、扩大基地壮规模、建好设施促发展、联大靠强上水平”的工作要求,以基地和龙头企业建设为抓手,重点发展壮大了畜禽养殖、无公害蔬菜、中药材、优质稻等产业,推动了农业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目前我镇培育了杜仲公司、大富乳业、供港蔬

  果公司等龙头企业15家,已建设种养基地42个,农业产业规模和产业水平日益提升,形成了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同步发展的良好态势。

  5月12日,市委刘和平书记来我镇调研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时明确表示要把银河镇打造成现代农业示范区。得到刘和平书记指示后,我镇高度重视,迅速行动,全面部署,扎实有效地开展各项工作。目前我镇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工作进展顺利,但离真正的标准化建设、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和科学化管理的现代农业格局还有很大的差距,下阶段我们将继续加大力度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建设,并把重点放在建设农业产业化项目上,包括杜仲有限公司、大富乳业、江西苏记供港蔬果有限公司、天涯种业制种基地、无公害蔬菜瓜果生产基地、源华食品榨菜基地、一村食品紫红米基地、水稻高产创建基地、水稻品种展示基地、獭兔养殖基地、杜仲药材种植基地、畜禽养殖基地等产业基地的建设和农技、畜牧、农机推广体系等建设。预计农业产业化项目建设一期需投入资金460万元,我镇在财力极为紧张的情况下将自筹解决260万元,现特呈文请求市农业局解决农业产业化资金200万元,以缓燃眉之急。

  妥否,请批示。

  申请人:

  申请日期:

农村产业发展项目计划书

生态农村工程项目建议书

  一、项目背景: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和新农村的建设就成为中国发展的重大主题。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三农”问题,农民的生存、发展问题正成为日益突出的社会矛盾。世界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目前农业生产的现状将越来越不适应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如何在发展农业、保护环境的前提下解决上述矛盾,是否能将“三农”问题与城乡一体化发展及创建和谐社会联系起来考虑,怎样把最新的一些科技成果应用到农业生产和农林建设上去,以全面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增强农业、农村、农民自身的造血功能。我们认为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我们必须真心诚意的把农民看作是我们的衣食父母,一切考虑首先是如何增加农民的收入,不要到农民的口袋去掏钱,而是千方百计不断的往农民口袋去装钱。农民满意了,农业发展才有希望,农民的富裕才是国家真正的稳定与繁荣。

  第二、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土地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根本,是我们取之不尽的资源,也就是如何珍惜土地,节约用地,保护耕地,可持续发展。

  第三、使用最新的科技手段来提高农民的单位面积产量,提高农产品的质量,使农业生产与世界市场经济接轨,直接参与世界市场的竟争。发展订单农业,有条件的发展外向型农业,走无公害绿色农业为基础。有条件的发展有机农业,尽快使农产品走向世界。

  第四、正确理解和实施国家出台的有关“三农”的各项政策,有关新农林、村、小城镇建设的方针措施。不要搞形象工程,不要重复旧城镇的建设,不要建了新农村,破坏污染了好环境。要建设好生态农村,做好系统工程的同步建设。

  第五、农业不是一个旅游观光业就可让大多数农民致富的,农业也不是突然一个市场好销的品种就能长久让农民富起来,我们所提倡的和将要实施的生态农村工程项目首先是绿色的、自然生态循环的、无公害的;是产业化、外向型、可持续发展的与农民住宅于一体的、综合型、种、养、加工、科研,开发于一个整体的循环经济模式。(范文网 )彻底改造农民的居住环境,居住与农业相依存,农业与大自然相结合的良性循环,长期的培养人类维护地球大自然环境。在我国农民都住上别墅是不现实的,现代化的别墅本身就是一种消耗、一种污染源,同时别墅也不能完全作为农民富裕的标志,人类还要吃、喝、还要创造、更需要劳动,我们将建造的农民住宅也绝对是现代化的,但它的区别在于95%以上都是绿色环保建材,能源自给自足与大自然溶于一体,即体现人性化的舒适,又实行污染零排放,各种能源消耗达到最低。

  “生态农村”工程是我们在中国首家提出的,它将是一系列综合的工程体系。未来的农村将是一场革命性的变化,也将诞生新兴行业,农村物业管理、农业产业化,电子商务、政务网络化管理生态一体化等等,将有效的实现为社会创造良性循环与农村就业提供了积极的作用。

  二、项目内容

  “生态农村”工程项目是一项系统建设工程,它包括:生态农业、生态环保住宅、独立能源、污水处理循环利用、智能管理等系统工程。为了更好地实施和推广该工程。目前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建设示范工程,同时,将在北京郊区建立一个永久的“生态农村工程示范基地”集中各类农业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优良品种等新型生产资料和生态住宅样板,各类绿色建材,国际新产品、新技术等等的。

  (1)生态农业

  目标是示范产业化外向型的品种,确保农业增值,培育优良品种供应国内外,传统蔬菜的出口创汇稳定收入。要求是无公害绿色生产为基础,培育品种特色品牌为经营手段。

  A、目前农业种植内容主要有:

  1。国外品种(暂有3种用来种植示范):猫薄荷,油南瓜,杰兰逢诺辣椒,特种玉米等其它经济作物。(大量加工出口)

  2。航空育种种植和培育优良品种。(供应国内外市场)

  3。国家紧缺中草药保真品种种植和示范。(药品公司回收)

  4。绿色蔬菜会员订购和供应出口(供应国内和出口)

  5。绿化树木和草种种苗培育(国外引进、供应国内市场)

  6。国内蔬菜果品优良新品种示范和出口(美国)

  7。发展芽菜种植和推广。

  8。食用菌高科技栽培与供应和优良牧草栽培推广。

  9。大棚培育和种植反季节果蔬。

  10。野生果蔬的训化种植和种苗培育。

  11。种植新技术引进、实验、推广和培训。

  12。地方特色资源的深开发、品牌包装,国内外市场发展。

  B、目前农业养殖内容有:

  1。国外肉牛优良品种胚胎培育。

  2。出口肉鸽,肉鸭的养殖。

  3。鹅肥肝养殖、加工、出口。

  4。林蛙种源的培育和养殖。

  5。内陆海水永不更换的海产品养殖。

  6。肉食珍稀动物和野生动物的养殖。

  7。地方特种资源的深开发、品牌包装,国内外市场发展。

  C、中间生物链产品————蚯蚓的培育,养殖及转化为肥料,农药,粪便自用和出口。

  D、农副产品加工区内容有:

  1。预备绿色肥料和农药的加工。(自用和供应国内外)

  2。农副产品的包装,检疫和深加工(供应国内会员和出口)。

  (另参考图一,图二表示生态农业链)

  (2)生态环保住宅

  E、由于历史原因,农民住宅分散不合理,我们将集中建设生态住宅并提倡和遵守国家一户一宅基的政策,这样即不占用农地而且还会腾出更多的农地,按村或村与村合并,更理想的新合并。总之统一规划,合理安排,符合国家政策,一切为农民利益着想,为创造经济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真正让农民快速富起来,彻底改变我国农村落后的整体面貌。

  我们将由专家设计不同风格的样式,适合当地风俗,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根据农民家庭情况合理安排,基本标准是:一户一宅基、有二层、有三层的、家家有院落、小区内绿化35%以上、有公共设施如小型超市、医疗门诊、幼儿园、活动场所、集中垃圾处理、村委会办公室等,一切公共地面均是环保型的。

  住宅:要保持95%以上是绿色的建材,包括墙体的一砖一瓦或板块式,整体框架式、总之不用水泥。环保型新材料防水阻燃的隔墙板和装修等,并且抗8级以上地震要求,室内利用空气多效应处理系统自动调节含氧负离子新鲜空气。(最新成果)根据不同地区,我们将采取多套方案建设。总之,环保、绿色、舒适可持续发展是最基本要求。

  (3)独立能源供应

  F、能源:为了可持续发展和能源的保证,将采取多套措施并举即达到互补又可备用顶替。

  ★太阳能发电和供热水一体化,即热、电一体化(新技术)

  ★农业和生活垃圾沼气发电和燃用,即气、电一体化(最新成果)

  ★地源热泵或多种新产品作为取暖和制冷(最新成果)

  ★光电池发电系统

  ★微风发电装置

  ★物质相变材料供冷供暖应用

  (另参考图三、图四、图五表示能源供应)

  (4)污水处理循环利用系统

  ★家庭用水的分级自动处理利用系统:包括雨水利用设施,可节水70%以上。

  ★固体有机垃圾简单处理后直接排放沼气池。

  ★可再生利用废品统一回收站。

  ★小区完全零排放,大大改善了环境,促进了本地区的大生态环境良好发展。

  (5)智能管理系统

  ★主动攻击型防盗,防暴系统。

  ★高智能化防火系统。

  ★智能化网络家电。★全部能源系统的自动化调节,协调和控制。

  ★室内温度与空气的自动化调节。

  三、项目实施方案

  (1)相关建设

  A、小区内除35%以上绿化外,小区内道路、停车场和村与村之间的道路也全部采用绿色快速免维护低成本的道路技术(最新成果)

  B、成立小区物业管理和农业产业管理的市场经济机制,维护正常的可持续发展,使农村也真正与城市与市场接轨。

  (2)项目实施原则

  首先全国统一试点可以绿色生态农业作为第一步开发,机会成熟后再建设绿色生态住宅,建好试运行验收后再让农民搬迁。也可以先建设住宅,或同时建设。

  A、住宅采取按农户分配,不用农民集资盖房,是我们盖好后,由每户按年分期支付。能源消耗合理的收费,物业管理更低收费,总之让农民负担得起,满意为止,自行管理,收支平衡为基本原则。

  B、农业采取有我们参与合作经营管理的市场运行机制成立项目公司,农民土地入股,竞争上岗。按公司法规运营的机制,上岗职工按月拿工资,年终分红。没有上岗或不愿上岗的自由谋取发展,土地入股的年终分红。

  C、在项目所在地成立管理委员会,由我们和当地政府和农民股东代表组成。

  (3)资金来源

  ★亚太地区华裔企业家基金会

  ★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

  ★国际中国环境基金会(美国)

  ★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美国)

  ★全球生态恢复与发展基金会

  ★欧盟对华援助基金

  ★国际组织和海外华商组织

  (4)未来发展

  生态农村工程项目示范建设后将根据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气候与地理特征,将会选择不同的种、养、加工品种进行有区别的专业规划,建设专业大农业产区等等。主要是即发扬当地的优势,又要组合可持续发展的品种和外向型产业化为目标,并结合建设需要、发展相关能源和环保方面的产业项目,最终向集约化集团发展。

  四、组织和管理结构和建议

  为了更好的发挥我们8年来的努力成果和经验,我们希望得到国家最权威机构的支持和政策指导,而有机会服务于全国。以便于向规范化、标准化发展,克服当前建设新农村而出现的盲目性和误区。

农业水果种植创业计划书范文

  “民以食为天”,饮食是人类本能的需求,也是人类文明的体现。在21世纪的中国,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绿色、环保消费理念在不断转换,这给果树种植业的腾飞创造了更加难得的机遇,率先推出干净卫生、绿色环保的无公害水果,顺应消费潮流,既占领市场空白,满足市场需求,也能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

  一、基本情况

  新野县苗圃林场位于新野县白河桥东300米,土壤肥沃,气候温和,事宜桃树的生长。

  二、产品原则和目标

  桃树是果树品种,以鲜食为主,提前采收者一般选择极早熟、早熟和中熟品种,延迟采收者则应选择晚熟品种或易多次结果的品种,同时,要选择树体紧凑矮化、花芽形成快、促花容易、座果率高、易丰产、适应性强且自然休眠期短(低温需求量低)、易为人工打破休眠的品种,另外,同一设施内,应选择同一品种(或品系),并按要求严格搭配好授粉品种。实行立体种植,树下套种花生、西瓜等经济作物。

  三、发展项目和资金

  计划种植优质桃树20亩,每亩45-50棵,树种每棵150元,约需26000元。

  桃树前三年不结果,约需管护费用500元/亩,计10000元。运输车1台,30000元。

  耕种用拖拉机及配件35000元。

  深水井2口,灌溉机械,21000元。

  修剪、喷药、耕种设备,10000元。

  流动资金4000元。

  共计136000元。

  四、项目效益

  提倡施用生物农药,尽量控制化学农药的施用量,严禁施用六六六等国家禁用农药,以生产出高质量的无公害果品。

  由于林场所产产品是无公害果品,结合现在的人们注重生活质量,鲜桃必将占领周边市场,销路顺畅。

  单棵桃树产果50公斤,按8元/公斤,亩产值20000元。20亩桃树总产值400000元。

  套种的花生、西瓜预计收入20000元。

  除去土地、管护等费用,挂果后计划两年内收回投资。

  五、管理计划

  1、林场人员的组成

  场长:一人,钞克文,58岁,高中毕业,2004年开始从事种植行业,并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为人谦和,管理能力强,对所从事行业非常熟悉,有一定的人格魅力。

  其它人员情况:技术管理2人,员工5人。

  本厂主要规章制度:制定生产、财务、销售、安全等规章制度。厂长:负责管理全盘事务。

  员工:所有员工服从组织安排,做好职责范围内及厂长交办的每件事情。

  按劳计酬,实行绩效与奖金挂钩,报销本扬场事务内开销,年终发放,年终付利。

  2、果树的栽培与种植技术

  (1)栽植制度:多年一栽制,即栽植建园一次,可进行多年设施栽培。壮苗建园(提倡2年生壮苗建园),便于更新。

  (2)栽植:桃树的栽植,除按常规的栽植要求进行园地规划设计、土壤改良、定点挖沟(穴)、施肥回填、浇水沉实外,要适当浅栽,或者起垄(高40~50厘米,宽50~80厘米)栽植,把果树植于垄上;经育壮促花和整形后,再行定植。

  (3)养根壮树,提高营养物质贮藏。①增施有机肥;②提高土温,使地下、地上生长发育协调一致;③根据树体、品种特性及定植密度,采用合理树形;多进行根外追肥,座果后,每隔10~15天1次。

  (4)、人工辅助授粉或花期放蜂,提高座果率。

  (5)合理肥水:应较露天栽培增大有机肥的施用量,一般于9月上旬作为基肥施入,并应适当减少无机肥施用量,减少浇水次数和数量。

  (6)及时防治病虫害:创造不适宜病菌生存的环境是防止病

  害发生的根本措施。幼果脱落后,要及时摘除残花;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及时进行通风换气。对桃树要注意防治细菌性穿孔病,发生时喷65%代森锰锌500~8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等;虫害主要是蚜虫,可用菊酯类杀虫剂喷雾防治。要注意多种药剂轮换施用和采用科学的用药浓度及剂量,防止病虫出现耐药性。提倡施用生物农药,尽量控制化学农药的施用量,严禁施用六六六等国家禁用农药,以生产出高质量的无公害果品。

  六、项目风险

  由于周边现有2个桃园,品种比较类似,已形成有一定销售市场。由于我林场果树采用新树种,产品是无公害果品,技术力量雄厚,占据了很大优势,销售会很快打开,项目风险不是很大。

农业项目建议书

  第一章、项目总论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不仅对玉米的认识也在逐步提高。在八十年代以前,玉米主要是进入家庭的粗杂粮。八十年代中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食物的要求已不仅满足于充饥,而且对食物结构和营养状况有了更高的要求,对肉、蛋、奶的需求量是越来越大,工业化,产业化的养殖业蓬勃发展,使玉米以家庭直接食用的角色转变为饲料工业最主要的原料,通过饲养业最终以肉、蛋、奶及水产品的形式回到人们的餐桌。

  可以说,玉米对改善城乡人民的生活作出了巨大贡献。进入九十年代以来,人们对玉米深加工技术的发展,玉米的用途越来越广泛,已成为农产品中最重要的可应用于食品、化工、医药、造纸、纺织等多行业的工业原料。

  第二章、项目建设意义

  目前,我国食用糖主要来源于甜菜的种植和加工,而淀粉糖是对淀粉深加工后获得的产品,淀粉生产原料主要来源于玉米,而玉米是我国农作物中的高产作物,比较甜菜亩产有着明显的优势,按照甜菜和玉米转换比例情况计算,生产每吨中等甜度的淀粉糖所用玉米种植面积占用土地比甜菜种植所占的土地节约2—3亩,从这一意义上来说,生产加工玉米为原料的淀粉糖,可以为国家节省有大量的土地资源,扩大其它作物的种植面积。

  要确保5万吨玉米深加工项目的顺利实施,必须建立高糖、高淀粉的玉米生产基地,保证原料供应,实行公司+基地+农户的一体化生

  产,实现玉米的就地深加工增值,提高玉米资源的利用率和商品率,这不仅能极大地提高贫困山区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使农民达到增产又能增收,而且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促进了高效农业的发展。同时,淀粉糖是一种能改善人类健康的功能产品,适应了食品工业加工不同产品的特殊要求及人们追求健康的要求,有利于提高广大消费者的健康水平,促进我国食品加工业技术水平的改善与提高。

  第三章、建设条件

  一、自然条件

  该项目基地中心示范区地处XX西部丘陵区,土地集中连片,土壤较为肥沃。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9.1℃,年总降雨量600㎜,海拔高度1050年日照2600小时,年无霜期180天,年平均相对湿度63%,年平均风速2.5/s,标准冻土深度50c上述自然和气候条件,可以满足基地建设的要求。

  二、交通条件

  该基地中心示范区,距县城20公里,高平火车站25公里,处于曲辉路中段,交通极其便利。

  三、基础条件

  该基地中心示范区曾承担国家级“生物覆盖加保护性耕作技术”和“旱作农业示范区建设”项目,为高淀粉玉米生产基地建设奠定了基础。目前正在实施的W膜集雨补灌技术为主的旱作节水农业示范项目又为玉米基地建设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第四章发展现状及需求分析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改善,人们的消费理念不断成熟,绿色、健康逐渐成为食品消费的主流。淀粉糖作为淀粉的深加工产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热捧,成为当今保健食品市场上的明星产品。据山东卓创资讯有限公司玉米淀粉的产品分析师介绍,作为淀粉的主要种类之一,目前,在全球范围内,玉米淀粉的产量与价格均处于上涨态势,但其发展前景却并不乐观。

  据悉,目前,玉米淀粉的需求量占据全球淀粉量的80%—85%。近年来,玉米淀粉的产量上升优势尤为明显,主要原因在于下游淀粉糖需求量的不断增加。据专注于农资、农产品领域资讯及咨询服务的山东卓创资讯有限公司的玉米淀粉产品分析师介绍,从20xx年到20xx年的10年间,在淀粉下游产品需求不断增加的带动下,国内玉米淀粉行业经历了高速发展阶段,大型企业纷纷建立,淀粉产能和产量也持续攀升,整体呈现了一个上涨的趋势。20xx年我国玉米淀粉的产量在1892万吨,是20xx年的500万吨的3.7倍多,平均增长率14.17%。玉米淀粉产量的快速增加,主要得益于国内淀粉消费需求的提升以及玉米作为再生资源受到市场的普遍关注。

  第五章基地建设目标及建设规模

  一、建设目标

  1、高淀粉玉米产量目标

  项目区通过实施W玉米膜盖集雨补灌高效种植技术为主的旱作农业技术示范与推广,高淀粉玉米平均亩产达到500公斤,较20xx年的390公斤提高110公斤,较项目实施前三年的256公斤提高244公斤,实现中产变高产,旱地变水地,单产稳定在500公斤以上。

  2、土、水、肥资源利用目标

  通过实现该基地建设项目,使土、肥、水资源利用目标实现“四个提高”,即:化肥利用率提高30%以上;土壤基础地力提高一个等级;土壤肥料在农业生产中的贡献份额提高10个百分点。

  3、集雨旱井建设目标

  在基地建成与W膜盖集雨补灌技术相配套的旱井10000眼,使基地的高淀粉玉米在需水关键时期得到补灌。

  4、化验室建设目标

  化验是公司生产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担负着对原料、中间体及产品产量进行全过程监测的任务。随着产量的增加,基地水断扩大,急需增加能迅速进行土壤、肥料、植物样品、农药残留分析测试的仪器,为基地进行配方施肥、无公害高淀粉玉米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5、土地壤情测试网点建设目标

  在基地设置有代表性的土壤墒情、地温监测网点100个,购置地温监测仪器设备10套,以便能及时准确监侧土壤墒情、地温动态变化及年度演变趋势,为基地合理耕作、种植、培肥提供科学依据。

畜牧产业项目建议书

  一、巴中市基本情况

  (一)地理位置

  巴中位于四川省东北部大巴山南麓,介于东经106°20'—107°45',北纬31°14'—32°44'之间。幅员面积12325平方公里。东邻达州市,南接南充市,西抵广元市,北接陕西汉中市。辖巴州区、南江县、通江县、平昌县三县一区,共188个乡镇,2354个村。

  (二)地貌特征

  巴中市从北到南依次为:北部中低山、中部深丘、南部浅丘平坝,最高海拔2507最低海拔208达到“三无”地区标准和国家级生态示范市标准,耕地面积230万亩,成片造林98万亩,治理水土流失700平方公里,森林面积66.43万公顷,森林覆盖率55%,活立木蓄积3666万立方米,为多林地区。共有可利用天然草山草坡面积689.86万亩,可利用草地面积494.2万亩,可利用率为71.63%,草地类型属山地草丛和部分山地疏林、灌丛、农林间隙草地类。

  (三)土壤特点

  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灌溉便利,富含有机质,经农业局、质量技术监督局、科技局等部门的检测分析,成土母质优良,基本没有先天性重金属超标土壤,适合绿色有机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全市耕地土壤未发现大面积的“三废污染”,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保障度较高。

  (四)气候特点

  巴中气候属典型的盆地亚热带大陆性湿热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7.1℃,1月份平均气温5.2℃,8月份平均气温27.3℃,年平均降雨量1118毫米,无霜期平均为260天,多年平均光照时数为1462小时。主要特征是表现为春早、夏热、秋凉、冬暖,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光照同步;无霜期长,光照适宜,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热充足,植被良好,适合猪、牛、羊、禽等畜禽的生长繁育。

  (五)水资源情况

  境内河流属嘉陵江支流渠江水系,沟壑纵横,河道落差较大,可开发水能75万千瓦,现仅开发20%。河流1100多条,其中流域面积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7条,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46条,境内多年平均降雨量1223毫米。水资源总量82.28亿立方米(不含过境水资源47.5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70.94亿立方米,境内地下水资源总量为11.34亿立方米,水质情况良好。

  二、畜牧业基础

  全市总人口40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29万人,农村劳动力175万个, 2010年全市农林牧渔总产值达134.52亿元,畜牧业产值57.71亿元,粮食产量达181.26万吨,人均纯收入3847万元,畜牧业纯收入 742元,农民人均出售畜产品先进收入1192元,占农民出售农产品现金收入的68.2%。

  (一)生猪养殖现状

  辖区内四县(区)均被列入全国生猪优势区域县、国家生猪调出大县和国家优质商品猪战略保障基地建设重点县, 2010年出栏生猪535万头、年末存栏生猪334.86万头,出栏生猪主要通过农民自食、市场鲜销、腌腊品加工、肉联厂加工和活猪外调五种方式市场流通,其中农民自食约120万头,活猪外调约100万头。已实现年出栏50头以上的养猪大户13789户(其中年出栏5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814家,千头以上规模养殖场237家),生猪规模养殖面达到31.5%,生猪改良面达84.2%(外三杂面42.7%),全市能繁母畜33.8万多头。其中外二杂母猪18万多头,纯外种母猪1.8万多头;纯外种公猪共1579头,其中长白约克种猪1353头,杜洛克种猪223头,PIC种猪11 3头。

  全市生猪屠宰加工企业共6家,无公害生猪畜产品产地认证企业9家,2010年累计屠宰量为35.22万头。全市肉类总产量达到46.29万吨,猪肉产量37.5万吨,累计外销量达12.71万吨,猪肉产品除少量本地需求外,大部分运往成都、重庆、西安等大城市。

  (二)生猪品种情况

  本地品种归为盆周山地猪类别,当地以通江青裕猪为代表,属于地方优良猪种,以耐粗饲、抗病力强、肉质好、风味佳著称,为巴山腊肉的主要制作原料品种,巴中农家一直保持用地方猪或含地方猪血缘的改良猪烘制腊肉。但由于生长速度较慢,在近30年来,地方加大了生猪改良力度,由于外来品种猪的推广和改良,从(长×盆F1)杂种猪到(大×盆F1)杂种猪,盆周山地猪急剧下降。据有关资料显示,2005年产区存栏盆周山地猪种猪38665头,其中公猪仅389头。母猪杂交比例由1985年的15.0%到1995年的92.0%再到2005年的94.1%,2005年比1995年下降50.57%,其中种公猪下降71.3%。

  (三)养殖方式

  盆周山地猪,饲养历史悠久,在川陕鄂边界的大巴山南麓山区,自古盛产黑猪,产区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水平相对较低,地广人稀,人均耕地面积大。气候较为寒冷,多靠养猪积肥,喜食脂肪,习惯在仔猪阶段(10 kg -25 kg)放养与圈养相结合,架子猪(25 kg -65 kg)阶段喂给大量的青绿野生饲料,育肥末期(65 kg-120kg)集中用行能量较多的玉米、甘薯、马铃薯等催肥,从而逐渐使盆周山地猪适应性强,耐粗饲,抗逆性好,能适应山区粗放的饲养条件。现今仍有近50%的农村户依然保存着这样的传统养殖模式。

  (四)饲料基础

  1、优质的青饲料资源

  巴中青饲料品种主要以红薯,红薯藤,马铃薯、南瓜、冬瓜、胡萝卜、本地野生牧草和本地季节性水果及蔬菜残剩物等,累计全年全市青饲料资源达70多万吨,其中红薯及红薯藤达35万吨,另外我市辖区内有近720万亩的草山草坡,可根据生猪的杂食性,适当种植营养丰富的牧草品种,增加对青饲料的补充。但目前,我市农村地区饲养方式要么转变成规模养殖场,青饲料几乎不用,要么方式单一,青饲料利用率不高,浪费大。造成青饲料资源浪费突出。

  2、丰富的精饲料

  农作物多一年两熟,主产水稻、小麦、玉米、甘薯、马铃薯和豆类等,野生饲草资源丰茂。我市年产玉米50多万吨。年产小麦近30万吨,年产水稻100多万吨,年产大豆近3万吨。在农村玉米与大豆有90%用于饲喂生猪,小麦与水稻有近30%用于养殖生猪。但养殖观念及技术落后,造成精饲料的有效转化率不高。

  3、工业饲料基础。

  2010年巴中市饲料生产1933吨,其中,配合饲料515吨,浓缩饲料862吨,添加剂预混料556吨,巴中市工业饲料折合全价饲料3102.36吨,其余工业饲料消耗来源于省内大型饲料集团和巴中周边饲料加工企业。

  (五)防疫基础

  巴中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科学规范的疫病防控机制确保了我市从未发生过重大动物疫病。一是自然环境筑成生态屏障。巴中位于大巴山系米仓山南麓,属秦巴山区,亚热带大陆性湿润季风气候。境内山势雄伟,沟壑纵横,北面大巴山属秦岭支脉,延绵数百里。全市森林面积66.4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55%。独特的生态环境筑起一道道动物疫病传播的天然屏障。二是农户适度规模饲养方式分解了疫病风险。分散分布的农户小规模饲养,实现了猪群的自然隔离,粪污等排泄物由农地自然消纳,对环境影响小,病菌自然消除能力强,有利于疫病的控制。三是疫病防疫扎实有效。市、县(区)党政领导历来高度重视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实行“政府保密度,部门保质量”和“各级人民政府的主要负责人是动物防疫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工作机制,切实加强对动物疫病工作的组织领导。市畜牧食品局坚持“五统一”(统一疫苗、免疫程序、操作规程、免疫标识、评价免疫质量)、“五到位”(物资、宣传、质量、责任、督查到位)、“五不漏”(县不漏乡、乡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畜、畜不漏针)工作机制,确保了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强制免疫病种的免疫密度和免疫质量均达到国家要求。三是外疫防控监管到位。我市建立了外引商品畜禽逐级申报审批制度、凭证引购运输制度、引回申报制度、隔离观察制度、承诺经营责任追究制度,有效遏制了重大动物疫病传入我市。

  三、项目支撑条件

  (一)项目用地

  境内项目用地选择性大,所有成片耕地、荒地均有林地、草地、果园等相间配套,土地流转价格相对较低,一般为境地每年每亩600—800元,荒地300—500元,可由地方政府完成土地流转全部工作,交由项目单位使用。

  (二)交通状况

  十一五期间,全市新建通乡油(水泥)路1276公里、通村公路6858公里,实现乡乡通油(水泥)路、建制村通公路目标;公路交通方便,与周边各式均有道路顺畅连通,广(元)巴(中)高速公路已建成通车,广元盘龙机场距巴中130多公里;巴(中)达(州)、巴(中)南(部)、巴(中)陕(西)3条高速正在建设中,巴(中)广(安)渝(重庆)、巴(中)通(江)万(源)、巴(中)苍(溪)绵(阳)以及巴中绕城5条高速已经纳入全省“十二五”规划。建成后,巴中市境内有近500公里高速公路,10个高速公路大通道,其中至成都有4条大通道、至重庆有3条大通道、至西安有1条大通道,至兰州有1条大通道,至东部地区有1条大通道,可形成“横跨东西、纵贯南北、通江达海”的区域交通枢纽格局,彻底改变巴中的区位劣势,强力带动巴中的发展。

  (三)能源通讯

  全市完成了城乡电网改造,220千伏骨干电网初步形成,在全省率先实现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同网同价。天然气资源丰富,储备量达8669亿立方米,“中石化”在我市进行中浅层勘探,已探明天然气储量约达1700亿立方米,相当于“普光气田”已控明的天然气储量的1/3;城市天然气民用工程联网,城区居民生活用气普及率达到75%;建有CNG汽车加气站5座,城市公交车、出租车、环卫车气化率达到80%。

  通讯网络基本实现全覆盖。100%的乡镇实现程控、移动双通,100%的村开通程控电话。建有省、市、县三级贯通、全国联网、统一管理、分级运营、利益共享、协调发展的广播电视网络。广播、电视人口有效覆盖率分别达到92%和95%以上,100%的区、镇实现光纤联网,100%的村通有线电视,80%的村开通光纤电视,有线电视入户率达70%以上。建有全市信息网络交换平台和网控中心,为各类公共信息网、专业信息网的互联互通提供交换和处理平台。基本实现了电信、电视、计算机网络“三网”的相互融通。

  (四)技术力量

  我市具备完整的县、乡、村技术服务体系,能够为该项目建设提供全面的技术保障。全市现共有乡镇畜牧兽医站189个,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才1080人,其中市级机构8人,县级畜牧技术机构127人,乡镇畜牧兽医站945人;县级畜牧技术机构按职称分:高级13人、中级44人、初级70人;乡镇站按职称分:高级8人、中级294人、初级578人、技术员65人。

  (五)社会基础和劳动力资源

  巴中是红四方面军总部所在地,川陕革命根据地首府,有12万人参加红军。当地民风朴实,奉献精神、吃苦精神强,社会秩序良好。当地劳动力充裕,可就地解决项目所需的全部劳动力。

  (六)消费市场状况

  1、本地消费市场和消费习惯:本地猪肉消费以鲜肉消费为主,占总消费量的87%,农户自食猪肉以自繁自养的含地方猪种血缘为主的生猪,城镇居民消费产自本地农家养猪和部分规模化场生产的瘦肉型猪,农家自食每年约180万头,城镇居民消费约60万头。

  2、市外销售:以销售活猪为主,主要销往成都、重庆两大省会城市,约占外销的70%,数量达到60余万头,其余20余万头销往四川部分二线城市和省外城市。巴中生猪在成都、重庆等地以其品质良好、口感风味俱佳,备受成都、重庆等市民的青睐,今年来成都猪肉供应商意向征订生猪达60余万头,并将巴中生猪列为成都市猪源供应基地。

  四、主要支持措施

  (一)党政高度重视

  在近期召开的市委工作会议上,市委书记李刚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招商引资是第一政绩”的理念,实施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明确“一把手”在招商引资中的“第一责任”。要建立市县(区)领导联系招商引资项目制度,对全市招商引资目标和任务进行分解,加强督查考核,严格奖惩兑现。要抓好项目策划、包装和推介,积极有效搭建招商引资平台,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确保在重大项目、优势产业和龙头企业引进上有根本性的突破。要切实优化投资环境。在加快投资硬环境建设的同时,要更加真情、更加细心服务,让投资者感到来巴中投资心理零距离、工作无障碍。

  (二)对项目开展的优惠措施

  为了确保该项目有力有序有效地顺利推进,提高投资效益。市委、市政府积极落实了以下优惠措施:

  1、土地方面。对项目投资建设的土地供给实行最大程度的优惠让利,满足投资方在项目选址和用地面积的需要。如投资开发集体所有的荒山、荒地用于农、林、牧、渔业的,享受与当地群众同等的优惠条件。政府将全力以赴帮助解决项目投资建设的土地问题。

  2、税收方面。在国家税法允许的范围内,对该项目投资实行税收优惠。从开始获利的年度起,两年内免征企业所得税,第三年至第五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3、奖励方面。对该项目按投资实际到位资金给予奖励。奖励比例为:总投资额1亿元以上的项目5‰,5000万—1亿元之间的项目3‰,5000万元以下的项目1.5‰。

  4、保障方面。强化服务意识,对项目定期上门帮助解决问题,对项目办理注册登记手续安排专人负责,提供全程服务,帮助项目筹建,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对该项目实行特事特办,即来即办。

  5、其它方面。充分发挥各种体制优势,利用各种资源帮助项目争取各类项目和政策的最大限度的支持。

农业项目建议书样本

  一、 项目基本情况:

  1、项目区所在位置

  项目区位于##公路以西,##镇内,涉及新碰、野为、征拖、七氦、周开、平垛、蒋论、南可、四还、董是、小袁11个行政村,总人口2.0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9209人,耕地总面积26427.82亩,200X年农业总产值7874.91万元,其中:种植业6369.32万元,渔业896.2

  万元,林牧业109.6万元,养殖业498.7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008元。

  2、项目区农业资源情况

  项目拟建区属亚热带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全年雨量充沛,总降雨量1000左右,日照充足,常年2305.6小时积温较高,日均气温13-16℃,无霜期较长,达220-240天。该地区地势高低洼不等,水网密布,河沟面积3198亩,80%左右的耕地面积地面增高1.8—2.5   米,其中涝渍型低产田面积达9200亩,因此,在前几年农业结构调整时,开发了近380亩提水养殖鱼池,区域内土壤属勤泥壤种,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高,生态环境优良,灌溉水质较好,无污染,是发展稻渔共作无公害农业的理想基地。

  3、项目区农业生产状况

  项目区涉及5个防洪联圩,现有联圩基础较好,骨干水利工程完好率40%,联圩内有圩口闸42座,活口门15个,排灌动力苏Ⅱ泵5座,50泵5座,贯流泵2座,灌排总动力660千瓦,现有机耕路56条,机耕桥14座,基础设施已具一定规模,设施基本配套,农田灌排率达    100%,渠系水利用系数100%,有效灌溉面积2.42万亩,这些为项目区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

  项目区产业结构以稻麦连作为主,提水养殖为辅,其中稻麦种植面积近2.1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86.8%。近年来,由于市场行情的不断变化,加之基础设施配套不够完全,良种推广未能全面的种种原因,特别是今年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大量发生,农民的种植效益大幅度下降,尤其是遇水灾年份,形势更是十分严峻。今年的武育粳三号水稻有三分之一绝收,三分之一亩产仅有200公斤左右,还有三分之一的最高产量也不过400公斤左右,另有少部分生产的稻谷为优质无公害农产品十分畅销,由此可见,实行中低产田的改造,完善基础设施的配套,大力推广优良品种,确保农民增产增收,发展无公害农业势在必行。

  4、项目区建设条件

  ——区位优势十分明显。交通条件非常优越,##公路、##河从##镇内腹部穿过南北长27华里,###公路从镇域的中部横穿东西长13华里,四通八达,水陆交通十分便利,而且##镇又是位于##市的较东部地区的家禽养殖重镇,东与陶破镇相靠,南有戴跨相邻,西与和垛接壤,北与昌还镇交界,辐射周边较多乡镇人气,财气比较旺盛,区位优势十分明显,因此##镇是发展优质种植业和无公害农业的有利区域。

  ——基础设施初具规模。项目区内2.64万亩,虽有部分低产田和部分提水养殖,但灌、排、防等生产设施相对齐全,规范化程度较高,种植条件很好,条田方整化面积较大,十分有利于农业的综合开发。

  ——生态环境较好。项目区无工业污染和环境污染,东临靖盐河,南靠蚌蜒河,西近唐港河,北有车路河,中有梓辛河、界河,水系条件十分优越,水质清淅,空气清洁,是发展稻鱼共作和农业综合开发的理想区域。

  ——科技力量较为雄厚。有丰富的农业种植、提水养殖,包括家禽养殖的多年历史经验,广大人民群众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种植、养殖的新技术,有强大的农业科技队伍,农技、农机、水产、水务等主导职能部门均在项目区内。今年省下达实施的优质弱筋小麦项目建设就在该项目区内,并正在进行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定整体推进工作。全省水稻机插秧的试点工作就在我镇进行,省长###亲自来我镇视察和指导,插秧机达50台套,实施机插秧面积达1万亩以上。

  二、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建设的依据

  土地治理、低产田改造是国家重点农业开发项目,##市是个农业大市,在全省及至全国都有较高的知名度,是典型的“鱼米之乡”,农业的模式是农业资源开发利用的新亮点,改造产田,强化设施配套,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对推动我市农业经济结构调整,提升农业质量,加速产业化进程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建设的必要性

  项目区内有

  亩涝渍型和设施不够配套有低产田,严重影响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效益,必须进行基础设施的改造和建设,从而提高这类低产田的综合生产力和抗御片段灾害的能力,提升农业质量,所以既是农业发展的需要,又是农产品市场竞争争的需要,也是农民增长收入的需要,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三、 项目规划设计

  ㈠设计标准

  ①项目区农业生产基本条件和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明显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较大提高,通过项目建设,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加快项目区农业现代化进程。

  ②项目区有明显区域范围,按流域或灌区统一规划,并符合本地区农业发展的总体规划,采取综合措施,集中整治,连片开发。

  ③项目区达到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渍能降,实现园田化。

  ㈡水利措施

  ①灌溉工程:灌溉系统科学规划,田间灌溉设施、桥、涵、闸等建筑物配套齐全,性能与经济指标达到有关规划标准要求。

  ②排水工程:做到排水系统健全,排水出路畅通,渠系、桥、涵、闸等设计合理,建筑配套。

  ㈢农业措施

  ①农田工程:做到田(地)块要按有利于农业机械化和田间管理要求格田化,以有林道路或较大沟渠为基准形成格田。

  ②田间道路:做到布局(规划)合理,循环畅通,机耕路建设分干道、支路两级,干道要与乡村公路连接,满足中型以上的农业机械的通行,宽度为5上,支路能保证农机通行,晴雨天畅通,并配套桥、涵和农机下田(地)设施,便于农机进出田间作业和农产品运输,宽度3.5上。

  ③土壤改良:通过农家肥的施用,秸秆还田等土壤改良措施,土壤耕作层有机质含量提高0.1个百分点以上。

  ④良种繁育与推广:项目区农作物的良种覆盖率在100%,在有条件而又需要的项目区建立优质良种繁育基地,修建种子晾晒场和仑储设施,配备必要的种子加工检测设备。

  ⑤农业机械化:做到积极推广农业机械化作业,主要作业环节基本实现机械化。

  ㈣林业措施

  ①项目区内主要道路、沟渠、河流两侧,要适时适树进行植树造林。

  ②人工造林苗林要达到二级以上的标准,造林当年成活率和三年后保存率要达到85%以上,林相整齐,结构合理。

  ③农田防护林建设,要达到林业部门规定的标准。

  ㈤科技措施

  ①农技服务体系:做到配备必要的仪器设备,完善项目区农业服务体系和质量检测、检验体系,强化科技服务功能。

  ②技术推广:在项目建设期间,推广一定的先进适用技术,大力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生产等方面的技术的引进、示范和推广,项目区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与非项目相比,至少提高3个百分点。

  ③技术培训:做到在项目建设期间,对项目区基层干部、农民技术是和科技示范户先进适用技术培训,做到每个行政村有3—5名农业科技骨干,每10户有1户科技示范户。

  ㈥建设目标

  项目建设坚持以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通过实施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来改造低产田,提高农田综合生产力和抗御自然灾害能力,通过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实现高产高效,充分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和形成地方特色,促进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

  ①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通过田间建设实现农田标准化、方整化改造低产田,通过路、桥、渠、站、电及小型建筑物的配套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

  ②培植支柱型农业产业,改善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开发适销对路的定型产品推向市场,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支柱型生态农业产业,并带动有关产业的发展。

  ③发展科技型龙头企业。项目建设过程中,将培植和建立一批与相适应的科技型龙头企业,并建立“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机制,实行订单生产、标准化生产,统一品牌,统一销售。

  ④发挥项目区示范带动功能。把项目区建成高产、高效生态农业的示范样板,为##及全省的农业发展提供经验。有效地带动区域性经济发展。

  四、 建设内容

  ㈠水利措施:

  ①新建机耕桥  12  座;

  ②新建小电灌站 25 座;

  ③新建苏Ⅱ灌站  4 座;

  ④新建硬质渠 0.48 k

  ⑤新配套小沟建筑特  186 个;

  ⑥架设电力线路  14 k

  ⑦新增100KV变压器  4 台套。

  ㈡农业措施

  ①全面条田方整化实现农田标准化 20xx0亩;

  ②新筑机耕路砂石路面  5.5 k

  ③新增农业机械收割机10台,插秧机100台。

  ④新建种子仓库  800 平方米。

  ㈢林业措施:栽植防护林意杨 10万株。

  ㈣培训措施:项目区根据季节特点,农事需要及时组织相关培训。

  五、 投资概算及筹资措施

  1、投资概算:

  本项目计划总投资850万元。

  其中:水利措施 655.35 万元;

  农业措施 160.1 万元;

  林业措施   30 万元;

  科技推广  3.25万元;

  前期工作费  1.3万元。

  2、资金筹措:

  申请中央财政 480  万元;省、市地方财政配套 160 万元,群众筹资210万元(约需投工10万个,折币200万元,群众自筹10万元,合计210万元)。

  六、 预期效益

  1、经济效益:

  通过土地治理,项目区建成后,2.64万亩,产量产值将有显著提高。

  ①通过低产田改造,亩净增小麦100公斤,亩增收入75元,计增收 198万元;

  ②通过低产田改造,亩净增稻谷 150公斤,亩增收入 120元,计增收 316万元;

  ③项目建成后,每亩可节约成本 55元,计节本 145万元;

  ④项目实施后,合计可增收 659万元,亩平 249 元,人均 319元。

  2、社会效益:

  ①项目实施后,可年产弱筋小麦 600万公斤;

  ②项目实施后,可年产优质稻谷 950万公斤;

  ③项目实施后,主体高新技术普及率将达100%,有利于发挥资源优势,有利于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

  ④项目实施后,将促进我地无公害绿色农业迅猛发展,有利于人民的健康。

  ⑤项目实施后,能带动我地科技型龙头企业的建立与发展,起到深化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土地集约化经营水平,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带动其他产业发展。

  ⑥项目实施后,由于农田基础设施的建设与改造,健全了水系排灌功能,避免一家一户灌水机械的重复投资,节约发能耗,节约用水,降低农本。砂石路面的建设,改善了交通条件,提高农副产品的运流速度,增加了效益。

  3、生态效益:

  项目实施后,由于地面整治,改造低产田,强化设施配套,推广新品种、新措施、新技术,规范农业投入品质量,改善土壤使肥、供水状况。减少农业污染,保护生态环境,有利于保护、提高土壤肥力,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促进我镇农业产业化持续健康发展。

  七、 保障措施

  1、组织机构:

  为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成立##200X年度土地治理项目领导小组,由##市开发局,##镇政府及项目实施的相关村、单位的主要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事务工作。

  项目技术指导小组名单(略)

  2、监督机制:

  项目实施中,实行项目管理和资金管理分离,单独建账,独立核算,建立项目内部相互监督机制,确保项目和资金管理正常运转。

  3、保障措施:

  由项目管理部门与项目实施单位签订目标责任书,分解细化建设目标、内容、标准,强化项目管理、工程招投标、工程质量监理,确保工程按时完成。

农业项目建议书范文

  1 项目概述

  田园生态农庄社区支持农业(CSA)项目建设地选址为新乡市新乡县和河乡范岭村。项目地距新乡市12公里,有长济高速公路在村旁经过,交通便利。有卫河和共产主义渠环绕周围,年平均降水量573.4毫米,水利资源丰沛。无霜期为220 天。全年日照时间2400小时,光照充足。

  该项目以系统工程,生态学原理为指导,建立了中原地区农业生态生产模式。她通过社区支持农业(CSA)的展开,建立了城乡互助、和谐的生态经济模式。

  该项目的建设,对于农民增收、农村环境保护、食品安全都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1.1 项目名称

  新乡市田园生态农庄社区支持农业(CSA)项目

  1.2 项目主办单位

  新乡市环境保护志愿者协会。

  1.3 项目实施单位

  新乡市田园生态农庄专业合作社。

  1.4项目负责人

  田桂荣

  1.5 项目主办单位基本情况

  新乡市环境保护志愿者协会成立于2002年5月12日,是我国第一个由农民创立的环境保护团体。发起人为现任会长田桂荣。

  协会主要活动领域为宣传普及环保知识、咨询服务、开展环保调查、信息交流等。九年来,调查了黄河主流和支流污染的情况,并协助环保部门整治了污染企业。开展了大量的普及环保知识的活动,特别是在青少年学生中作了大量宣传普及环保知识的工作。2008年以来,协会实行了由“务虚”到“务实”的转型。即通过从事 社区支持农业(CAS)项目,开创了农业污染治理的一条新路。

  1.6 项目编制的依据

  田园生产农庄社区支持农业(CSA)项目运用系统工程和生态循环理论,通过“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等食物链的展示,建立了中原地区以沼气为中心的“生态鲜食玉米---生态肉牛---沼气---生态蚯蚓—生态食用菌---生态蔬菜”的生态模式。

  同时根据“社区支持农业”(CSA)的经验,组建新乡市田园生态农庄专业合作社和新乡市绿色消费合作社,使生态农产品由基地直接到餐桌。

  1.7 项目主要建设内容

  1.7.1种植业:生态冬小麦、生态鲜食玉米、青萝卜为主的生态蔬菜

  1.7.2养殖业:养生态肉牛、生态鸡、生态猪 、生态鱼 、生态蚯蚓

  1.7.3菌草产业(白色产业):有生态食用菌、堆肥(微生物营养液)、发酵饲料、发酵床鸡舍猪舍、沼气等项目

  2 项目规模及工期安排

  2.1第一期工程(2011年-2012年)

  2.1.1 修路

  2.1.2 植树:杞柳、曲柳、美国竹柳(用柳树取代低洼地的杨树)

  2.1.3 生态冬小麦(下茬生态鲜食玉米)

  2.1.4 裸地生态蔬菜 4亩

  2.1.5 保护地生态蔬菜 2个棚

  2.1.6 生态桃园 3亩

  2.1.7 生态葡萄园 3亩

  2.1.8 生态桑园 2亩

  2.1.9 生态肉牛(高端牛肉) 20头

  2.1.10 生态鸡 200只

  2.1.11 生态猪 20头

  2.1.12 生态鱼 (脆鱼鲩) 4亩

  2.1.13 生态蚯蚓: 1亩

  2.1.14 沼气:(2011年秋)

  2.1.15 生态餐厅 300平方米

  2.2 第二期工程(2013年-2014年)

  2.2.1 植树

  2.2.2 生态冬小麦 60亩

  2.2.3 生态肉食牛 80头

  2.2.4 生态蚯蚓 2亩

  2.2.5 裸地生态蔬菜 4亩

  2.2.6 保护地生态蔬菜 2个棚

  2.2.7 生态桃园 3亩

  2.2.8 生态葡萄园 3亩

  2.2.9 生态桑园 2亩

  2.2.10 生态鸡 1000只

  2.2.11 生态猪 100头

  2.2.12 生态鱼 18亩

  2.2.13 生态餐厅 300平方米

  3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3.1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3.1.1实行社区支持农业(CSA),可以有效地解决农村环境污染问题

  目前,农村的环境污染十分严重,社区支持农业(CSA)采用“自然农法”生态农业技术,尊重自然规律和法则,拒绝使用农药、化肥、激素和抗菌素等化学农业的办法,避免了农田和农村环境的污染,使之成为解决农村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

  3.1.2 实行社区支持农业(CSA),可以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在市场经济中,由公司来运作的农业生产方式,他们会首先追寻自己的利益。生产者和消费者通常都是被动的接受不合理的价格,而使中间商得到大部分差价利润。

  社区支持农业(CSA)的中心思想是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平等,他们一起在田间劳作,一起享受劳动果实,一起享受大自然带来的和谐的美。他们追寻的是一种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共处的新的生活方式。在CSA的体系内,农产品的定价,成本的核算由双方共同商议完成,会趋于较为公平合理的水平。这样的交易过程不但大大减少了流通过程中的成本,还使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由对头冤家转变为同舟共济的伙伴。CSA作为一种新的社会组织或社会细胞,能够使社会达到和谐与稳定,是有内在生命力的一种组织形态。

  3.1.3实行社区支持农业(CSA),引进了消费者参与,这是保证食品安全的可靠办法

  社区支持农业(CSA)实行了“参与式保证监管体系”,消费者与生产者共同劳动,共同协商,全程监督。这种组织形态确保了农产品生产流程的无害化,也确保了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的信认。成为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可靠办法。

  3.1.4实行社区支持农业(CSA),可以平抑农产品涨价,从而抑制通货膨胀的恶性发展

  实行社区支持农业(CSA)可以使农产品从田间直接送到餐桌,减少了中间环节。它起到了期货的某些作用,一方面可以使农民通过预付的货款化解风险,增加农民的收入;同时还可使消费者用低于商场同类农产品的价格买到高质量的生态农产品,实现双赢。从而抑制通货膨胀的恶性发展。

  3.1.5实行社区支持农业(CSA),可以为农业的多功能化、三产化提供平台

  在社区支持农业(CSA)中,由于城乡互助,拓展了农业向多功能方向发展。如由社区支持农业(CSA)发展到生态观光、休闲养生、教育培训、农产品深加工、工艺美术品等等。这无疑都可以为农民增加收入开创新的渠道。

  特别是让广大青少年学生参加CSA健康有益的体验农业,在大自然中进行种植、养殖活动,他们不仅可以学习自然科学知识、增加动手能力、收获新鲜的农产品,还可以养成与大自然和睦相处、特别是减少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的时间,甚至减轻或戒除网瘾。

  3.2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3.2.1 项目符合党的科学发展观和国家产业政策

  党的十七大提出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和发展循环经济的产业政策。社区支持农业(CSA)项目正是体现了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精神,符合国家的循环经济的产业政策。

  3.2.2 项目有成熟的“自然农法”生态农业技术的支持

  目前,我们国家的生态农业技术已逐步走向成熟,加之该项目与河南农业大学、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和葫芦岛市绿德高效生态农业开发中心合作,并取得他们在“自然农法”生态农业技术和新品种方面的支持,技术上有保障。

  3.2.3 项目有国内社区支持农业(CSA)的经验可以借鉴

  国内民间组织从2005年开始推动城乡互助的社区支持农业(CSA),这其中包括香港社区伙伴(PCD)、成都河流研究会、云南昆明绿耕城乡合作促进中心、沃土工坊等,一些小型的倡导城乡互助的形式在四川、广西、云南等地发端。 2008年中国人民大学----海淀区政府产学研基地项目“小毛驴市民农园”则是比较完整的将CSA中直销、预付费用、风险共担以及会员制、箱式计划、实习生项目纳入到农场运作中的开始。由此引发了中国各地CSA型农场及契约式消费者与农户直接联合的热潮,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中国各地CSA型农场有将近200多家。他们的经验可以使我们少走一些弯路。

  3.2.4 项目适应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物质生活的需求

  近十年,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特别是我国的中产阶层已发展到近3亿。他们的收入处于社会中上水平,一般拥有优厚的薪金,富有个人财产,较高的个人文化素养,丰富的生活内容。他们对食品安全有着较强烈的需求。他们有也闲暇时间去追求高品质的观光、休闲生活。据有关部门调查,我市在中原地区消费能力处于中上等水平,对于生态农产品和休闲、观光有一定的需求。

  3.2.5 项目主办单位有广泛的社会影响

  近些年来,新乡市环境保护协会和会长田桂荣对环境保护工作做出了贡献,有着广泛的社会影响,也取得了政府部门和广大民间组织的一致支持。这次新乡市环境保护志愿者协会的环保工作由单纯的环保宣传到介入农业污染治理生产实践的转型,借助她的品牌效应,一定会得到政府和社会各方面的广泛支持。

  4 项目的主要经济技术路线

  4.1 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把过去单纯的种植业和养殖业的二维农业模式调整为种植业、养殖业和菌草业(白色农业)的三维农业模式,通过养殖业消化粮食和秸杆,以增加农民的收入;通过菌草产业消化种植业、养殖业的废弃物,使废弃物得到循环利用,从而增加产值,减少农村的面源污染,使农村环境得到确实的保护。

  4.2 通过种植业结构调整,把过去“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二元结构改变为“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饲料作物”的三元结构,本项目通过种植鲜食玉米和高蛋白牧草来促进肉牛养殖业。

  4.3 通过农业生态链结构的调整,把种植业大量用化肥 农药,养殖业大量用抗菌素、激素的化学农业生产模式改变为大量使用有机肥和生态饲料的自然农法的生态农业生产模式,解决农村和农产品的污染问题,使农产品得到更安全、更健康的保障。

  5 园区规划

  5.1 项目规划的指导思想及规划原则

  5.1.1 指导思想

  倡导并实践“支持生态农业、发展绿色消费、促进城乡互助”的理念,借鉴国内外社区支持农业(CSA)经验,遵循“三低三高”(即低能耗、低污染、低投入,高起步,高产出,高品味)的原则。建设以系统工程、生态循环理论为指导,以低本高效生态农业生产为中心,以生产、科研、营销、加工、信息、培训等多功能服务为一体的田园生态农庄。并以生态农业项目为基础,逐步建设成为具有吸纳游客能力并具有中原地区观光、休闲特色的生态农业观光园。

  5.1.2 规划原则

  5.1.2.1 坚持“科学规划、分区建设、一边开发、一边开放、长短结合、早收效益”的原则,制订“田园生态农庄社区支持农业(CSA)规划”,以短期能见效益的项目来养活长期项目,使园区建设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5.1.2.2 坚持系统工程及生态循环原理相结合的原则,整合“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可持续能源等多种资源,实现以食物链相连结的人工生态系统。

  5.1.2.3 坚持统一规划、自主发展与招商引资相结合的原则,自主掌握生态生产的核心区,并通过招商引资把自己暂时不具备条件的生态食用菌、生态肉牛、生态猪、生态鸡和观光、休闲项目对外承包。

  5.1.2.4 坚持生产上抓高新技术与营销上抓高端市场相结合的原则,应用生态技术,生产无公害、绿色和有机食品;通过高端配送,打入高档超市、酒店和社区,以实现生态产品的高附加值。

  5.1.2.5 坚持生态农业生产项目与生态观光、休闲项目相结合的原则,同步规划,分期实施。

  5.1.2.6 坚持建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本地区农户致富,即“ 农民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原则,建立“新乡市田园生态农庄专业合作社”,把农民组织起来共同致富。

  5.1.2.7坚持生态农业生产项目开发与文化、创意产业相结合的原则,发展以玉米皮为原料的草编和以柳条为原料的柳编工艺品。

  5.1.2.8 坚持生态农业生产项目开发与生态技术培训项目开发相结合的原则,要在生态农业生产基地的基础上,建立新乡市生态农业职业技术培训中心。

  5.1.2.9 坚持吸引人才与培养人才相结合的原则,通过建立新乡市大学生创业实习见习基地和高效生态农业研究所,吸引人才、培养人才。

  5.1.2.10 坚持取得国家及各级政府的立项支持与艰苦创业、回报社会相结合的原则,为创办“社会公益企业”打下基础。

  5.2 园路规划

  依照生态农庄规划设计思路,从园林的使用功能出发,根据生态农庄的地形、地貌、功能区域和风景点的分布,结合园务管理活动需要以及生态农业生产操作上的方便,设置两条干路和多条人行小路。

  5.3 节水排灌工程规划

  生态农庄以生产有机农产品为主,园内根据作物的不同需要,设置喷灌、滴灌和渗灌等节水灌溉系统。同时要考虑到环保及游人、园工的饮用水需要。规划中要利用地势起伏的自然坡度和暗沟,将雨水排入附近的水体;一切人工给水排水系统,均以埋设暗管,避免破坏生态环境和园林景观;农产品加工厂和生活污水排放管道接入城市排水系统,不排入园内地表或池塘中,以避免污染环境。

  5.4 园区绿化设计

  园内的绿化规划,以不影响园内生态农业运作和园内区域功能需求出发来考虑,结合植物造景、游人活动,采用多样化的树木方式和多年生花卉、草坪。主要干道路边以桃树为主,堤坝及低洼地以柳树为主,餐厅及科普馆周边观赏花卉以牡丹花为主,池塘以荷花为主。

  5.5 园区的功能区规划

  田园生态农庄依据资源属性、景观特征及其现存环境,在考虑保持原有的自然地形原生态的基础上,结合未来发展和客观需要,规划中采取适当的设计实现园内的功能分区,初步考虑设置生态农业生产功能区、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功能区和环保、科普教育功能区。

  5.5.1 生态农业生产功能区

  田园生态农庄生态生产功能区是规划设计的核心部分,它是生态农庄最主要的效益来源和示范区域,是生态农庄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生态生产功能区里主要分种植业(生产者)、养殖业(消费者)和菌草业(白色产业即分解者)等三个小功能区。通过三个小功能区里边废弃物持续、反复的循环利用,向人们展示生态农业完整的循环链条,既体现出生态生产的功能,又具有观光和体验的功能。

  5.5.2 休闲、观光功能区

  休闲、观光功能区主要包括:生态生产体验区其中有生态生产区,体现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循环生产过程;大棚蔬菜、水果,劳动份额和配送份额区;采摘区,有蔬菜、水果;垂钓区,有鱼塘及配套设施;休闲区,有生态建筑小木屋等;娱乐区,攀岩、摸鱼、手工DIY等娱乐设施;生态餐饮区,有生态餐厅和烧烤区。

  5.5.3 环保、科普教育功能区

  环保、科普教育功能区将遵循知识性、科技性、趣味性原则,如通过在生态农庄中设立“农业科普馆”和“未来农业大世界”等科普教育中心,向游人介绍农业发展历史、农业发展现状、农业发展前景。还要在这个功能区建立“生态农业培训中心”,向广大农民传播生态农业技术。要把田园生态农庄办成中小学生的“科普教育基地”,办成“环境保护教育基地”,办成“大学生创业、就业见习基地”,另一方面也为各种农业展览和大型农业技术交流、学术会议提供场所。

  6 投资评估

  投资:共229万元

  6.1 100亩土地租金: 100亩×800元×10年=80万元

  6.2 种植:26万元

  6.2.1生态冬小表 60亩×500元/亩=3万元 (3万)6.2.2生态鲜食玉米 复种60亩×500元/亩=3万元 (7.20万)

  6.2.3裸地生态蔬菜 8亩×1600元/亩=1.28万元 (16万)

  6.2.4保护地生态蔬菜 6亩棚×30000元/亩=18元 (16万)

  6.2.6生态桃园 6亩×400元/亩=0.24万元

  6.2.7生态葡萄园 6亩×400元/亩=0.24万元

  6.2.8生态桑园 4亩×600元/亩=0.24万元

  6.3. 养殖业 :44.72万元

  6.3.1生态肉食牛 100头×2800元/头=28万元 ( 30万)

  6.3.2生态鸡 1000只(发酵床)×35元=3.5元 ( 20万)

  6.3.3生态猪 100头(发酵床)×1100元=11万元 ( 26万)

  6.3.4生态鱼 22亩×250公斤×2.4元=1.32万元( 12万)

  6.3.5生态蚯蚓 3亩×3000元/亩=0.9万元

  6.4 菌草产业 (白色产业)

  6.4.1 生态食用菌 2个大棚×14000元=2.8 万元 ( 5万)

  6.4.2 堆肥(微生物营养液) 0.2万元

  6.4.3 发酵饲料 0.3万元

  6.4.4 发酵床 6000元×2=1.2万元

  6.4.5 沼气 2.8万元

  6.5 排灌设备 6 万元

  6.6 养鱼池、垂钓场 6万元 ( 2万)

  6.7 生态餐厅 6万元 ( 3万)

  6.8 生活、办公、仓库用房 10万元

  6.9 环境教育、技术培训区 10万元

  6.10 修路、节能路灯 4万元

  6.11 休闲娱乐广场、停车场 3万元

  6.12 劳务费、管理费 16万元

  6.13 不可预见费 10万元

  注:括号中为该项目产值

  7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评估

  本项目建成后预计可实现产值146万元/年,净利润48万元/年,投资回收期5 年(含建设期)。

  本项目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对于减轻农村面源污染,促进农村和生态农业观光旅游的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本项目对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实现农村区域经济发展,加快农村市场化进程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本项目通过社区支持农业(CSA),城乡互助的模式,使农民稳定的增加收入,使市民能够获得价格较稳定、安全的生态农产品并得到与农民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的平台,是抑制通货膨胀和维持社会稳定的优化的组织形式。

关于农业的项目建议书格式

  一、总论

  1、项目名称

  2、承办单位概况(新建项目指筹建单位情况,技术改造项目指原企业情况)

  3、拟建地点:

  4、建设内容与规模:

  5、建设年限:

  6、概算投资:

  7、效益分析: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条件

  1、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2、建设条件分析:包括场址建设条件(地质、气候、交通、公用设施、征地拆迁工作、施工等)、其它条

  件分析(政策、资源、法律法规等)

  三、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

  1、建设规模(种植规模、养殖规模、农副产品加工规模)

  2、产品方案(种植产品方案、养殖产品方案、农副产品方案)

  四、技术方案、设备方案和工程方案

  (一)技术方案

  1、种植业生产技术与流程

  2、养殖业主生产技术与流程

  3、农副产品加工生产技术与流程

  (二)主要设备

  1、种植业要设备选型(种植业、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设备列出清单表)

  2、主要设备来源

  (三)工程方案

  1、建、构筑物的建筑特征、结构及面积方案(附平面图、规划图)

  2、建筑安装工程量及“三材”用量估算

  3、主要建、构筑物工程一览表

  五、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一)投资估算

  1、建设投资估算(先总述总投资,后分述建筑工程费、设备购置安装费等)

  2、流动资金估算

  3、投资估算表(总资金估算表、单项工程投资估算表)

  (二)资金筹措

  1、自筹资金

  2、其它来源

城关村产业发展规划

  为了加快小康社会建设步伐,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推进农业工业化,农村城市化,城乡一体化。现结合××村实际,制定《××村2006-2009年产业发展规划》。

  一、基本概况

  ××村位于××镇西南,与便仓镇、盐都大冈镇毗邻。全村5个村民小组,共有农户563户,人口1703人,劳动力940人。全村总面积3130亩,耕地面积2900亩,水稻种植面积2050亩,其中杂交稻制种1500亩,棉花380亩,其他经济作物470亩。生猪出栏4400头,家禽出栏11万只。农业总产值1100万元,其中林牧渔总产值400万元。工业以生产加工长毛绒玩具为主,“双带”玩具厂吸纳全镇近千名农村妇女从事玩具加工,吸纳村民160多人就业,年销售200万元,利税25万元。全村实现一二三产业增加值1400万元,三次产业比重为39:48:13,人均纯收入4562元。

  二、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增加农民收入和率先实现小康社会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动力,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稳步发展农业,大力发展工业,快步发展服务业,突出发展玩具加工、服装加工及水稻制种、畜禽养殖等特色产业,促进全村经济的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

  三、发展目标及产业发展重点

  重点围绕“以工兴村快突破、以农富民快调整、二三产业并举促增收”的发展道路,全力实施“二一二一”工程(三次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农民人均纯收入1000美元,每年新办2家企业,工业销售1亿元),大力度招商引资,全方位对外开放,积极引进资金、项目、技术和人才,促进村级经济全面发展。到2009年,力争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500万元,年均增幅20%,其中二产增加值预期达2000万元,三产增加值预期达950万元,人均gdp2.6万元,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21:59:20。农民人均纯收入8300元(1000美元),年均增幅12.7%,可支配村级集体积累总额500万元。

  1、工业:以玩具加工业为主导,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向左右扩展,引进服装、轻工、电子等加工型劳动密集型企业5-10家。实现增加值2000万元,销售收入1亿元,利税700万元,利润400万元。

  2、农业:以传统种养殖业为主导,稳定发展水稻制种面积,大力发展家畜饲养量,积极发展油菜花卉等经济作物。实现农业增加值730万元;农业总产值1500万元,其中林牧渔业产值800万元。

  3、建筑、服务业:以在外务工的瓦工、木工、油漆工等600多人的服务人员为主体,组建外出人员中心;围绕中心村建设,积极推进房地产开发建设,新建现代化的农民服务中心。

  四、加快特色产业发展的主要措施

  1、重抓集中区建设,促进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办好工业集中区是促进村级经济快速发展、提升经济运行质量的根本途径,是加速推进全面小康的必由之路。把玩具加工作为××村的支柱产业来抓,以现有的××村"双带"玩具厂为龙头,建设一个高标准、高起点、科学合理的工业集中区。工业集中区的建设要坚持“四个结合、一个统一”,的原则,即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结合,与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和交通建设规划相结合,与环境保护规划相结合,与开发本地资源和产品优势相结合;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相统一。在此基础上,一是大力推进工业招商。创新招商方式,拓展引资渠道,大力引进玩具加工配套企业、电子玩具企业、服装加工业和轻工业等劳动密集企业。加大对玩具加工业的引入力度,开发引进电子玩具、智能玩具、宠物玩具等,着力拉长产业链,注重吸引与本村产业有关联的高技术、高附加值企业来××落户。力争每年新引进投资500万元以上企业2家以上,项目达产新增销售2000万元以上。二是加大企业技术改造的力度,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先进设备和先进管理经验,提高技术装备水平,改变企业在产品工艺、内部管理、信息沟通等方面存在的缺陷,促进企业在质量控制能力、生产管理水平、技术工艺等方面上台阶,达到扩大总量、提高效益要求。三是重点培植销售收入过千万骨干企业,在熟练劳动力、短期周转资金等生产要素方面村里给予优先扶持和帮助,进一步增强支柱企业的发展能力。到2009年实现工业销售收入1亿元,利税700万元。

  2、重抓农业结构调整,打造生态农业示范区。因地制宜,因户制宜,因人制宜,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壮大传统的优势产业,做大规模化产业基地:一是依靠本村传统的水稻制种优势,依靠科技进步,大力与农技、科研单位合作,扩大抗病稻、抗虫稻等示范区面积,高度重视有机食品、绿色食品的开发,把绿色食品作为农业发展的一个主攻方向,建立2000亩水稻制种基地。组建××水稻种子服务公司,注册“××”商标,提高水稻良种的市场占有率和覆盖率,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二是巩固畜禽饲养基地。在农民分散饲养母猪繁育的基础上,不断改良品种、提高品质,鼓励养殖能人建设百头母猪繁育饲养场,全村建设1000头母猪繁育基地,实现销售100万元;建设大型养鸡场1个,年出栏量80万只以上,实现销售400万元。三是依靠科技进步,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业基地,新上肉鸡食品加工厂,逐步实现农产品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由传统加工工艺向采用先进适用技术转变,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和农业综合效益,实现农民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四是推广现代农业信息技术,运用现代远程教育网,积极发展网上农业工程,全面及时掌握瞬息万变的市场信息和生产情况,正确引导农业生产。力争在2009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500万元。

  3、重抓市场载体建设,积极发展农村服务业。按照农村城镇化、现代化的发展要求,全面调整和确定村庄居住区规划的思路及定位,既考虑现在村庄沿袭了多年的住房布局和农民生产生活习惯等实际因素,又要充分体现现代化村庄在区域范围内的“中心”地位和作用,建成一个富有现代气息、功能齐全的农民住宅集中区,从根本上改变农村人居环境,让农民真正成为市民,让老百姓切切实实感受到小康社会的美好,同时也为服务业发展奠定基础。通过3-5年的建设,开发农民别墅100套,实现销售1000万元,建设中心村农贸市场1 个,实现销售2000万元。并力争通过4-5年的努力,新建一个现代化的农民服务中心,为广大村民提供科技咨询、文化娱乐、医疗保健、体育健身等设施完善,功能齐全,服务便利的场所。将××建成全区优美、舒适、卫生、安全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典范。不仅在城镇功能定位、社会事业上与城市接轨,更在社会文明程度、群众综合素质上尽快与城市接轨。营造健康、和谐、文明、进步的社会氛围,逐步提高社会的文明程度和群众的整体素质。

  4、重抓产业发展组织建设,确保产业发展坚实的领导基础。发展是第一要务,富民是第一目标。始终紧扣发展和富民这个主题,把加快发展、加快富民、全面推进农村小康建设作为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致富农民、富裕农村,离不开高素质的农村基层干部。建设一支带头创业致富能力强、带民创业致富能力强的“双强”型村干部队伍,是农村发展之所急、群众之所盼。要积极扶持引导各界人士带资金、带技术入股,兴办农副产品加工及运销民营企业,带动农民进入市场。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吸引国内外资金,创办独资、合资、合作及股份制等多种形式的企业,为村级经济的快速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工作,把思想素质高、会创业、能致富的能人选拔、吸纳到干部队伍和党员队伍中来,带领全村人民共同走上富裕小康之路。

美好乡村中心村农业产业发展规划

  2014-2016)

  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其具体目标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其中“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是美好乡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核心目标是发展农村生产力,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广辟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途径,形成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根据我村自然条件、现状及发展潜力,特制定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实施方案。

  一、五十铺社区概况及产业发展现状

  (一)社区基本情况

  行政村概况:五十铺社区地处五十铺中部,靠近阜阳经济开发区,全社区共有10个自然庄,15个村民组,总人口 4036人,其中高中文化程度267人,初中文化程度1881人,小学文化程度1500人,文盲388人,外出人口761人,在家青壮年劳动力1386人。

  中心村概况:五十铺中心村位于五十铺社区区部,8个居民组、612户、2038人,耕地2663亩,水面10亩,劳动力603人,其中外出劳力361 人,全村重点发展的主导产业为种植业和养殖业等。

  (二)2013年农业产业发展现状

  中心村现有耕地面积2663 亩,人均可耕地面积 1.3亩。中心村现有生产路2条、总长2 公里、其中水泥路面2公里,现有沟渠2条、总长2公里、其中防渗渠道0 公里,现有灌溉小口井10眼,旱涝保收田块面积达200余亩,农机保有量150台。

  中心村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于农业生产、废品收购和外出务工收入。2013年全年人均纯收入7360元,其中种植业收入900元,养殖业收入700元,务工收入5760元。

  主要粮食农作物有小麦、玉米 、大豆等。其中小麦种植面积约2600亩,总收入达310万元,纯收入约180万元;玉米种植面积约2300亩,总收入达184万元,纯收入接近 100万元;大豆种植面积约200亩,总收入达1.2万元,纯收入接近0.8万元。

  主要经济作物有蔬菜、红芋等。其中蔬菜种植面积约 100亩,总收入达20万元,纯收入接近15万元;红芋种植面积约 50 亩,总收入达5万元,纯收入接近3万元。

  (三)、 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截至目前,五十铺社区中心村已流转土地面积1200亩,占中心村的土地面积46%,适合发展农业规模化经营,目前已形成蔬菜种植基地100亩。另外,中心村现有761多名外出务工人员,劳务收入所占比重较大,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促进农业迈向现代化。

  (四)、 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是农业基础设施较差。二是村集体底子薄,经济实力差,各项建设举步维艰。三是缺乏技术和资金的支持,产业化发展受到限制。四是农业产业化企业不多,尤其是缺乏上规模的农产品加工企业。

  二、 产业发展及目标任务

  用3年时间,把五十铺社区中心村建成以农业为主导产业的美好乡村,争取在2016年让中心村人民生活全面步入小康,农民人均收入达到12000元以上,年递增20%,农民安居乐业,生活富足,社会和谐。在产业发展上实现“一村多业”,即以蔬菜为主的高效种植,以废品回收加工业、面粉加工业和新型建材为主的工业经济,以商贸物流为主第三产业。

  (一)2014年

  争取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000元。

  在发展粮食作物种植的基础上,加大产业结构调整。一是积极引进油桃品种栽培技术,在叶庄、粉坊、顾庄等居民点发展蔬菜种植基地300亩;二是在二里半铺等居民点发展 油桃种植基地100亩。三是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引进废品深加工企业1家, 徽雪面粉厂等农业产业化龙头1家,计划投资2700万元,年创生产总值12000万元,解决80人的就业问题。

  (二)2015年

  争取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0000元左右。

  主导产业:农业、农产品加工业、废品加工业、新型建材

  1.发展优质高效的农业产业,2 个小麦、油桃等优良品种,分别在叶庄、粉坊、顾庄等居民点种植。

  2.扩大蔬菜种植面积,争取种植面积较上年增加20%.

  3.进一步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占95 %以上,农业综合机械程度达90%以上。

  4.在企业发展方面建立废品加工公司、生猪养殖公司、新型建材公司等,每年利润在2000万元以上。

  (三)2016年

  争取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200元以上,其中非农收入占总收入的90 %以上。

  主导产业:特色更加突出,优势更加明显,主导产业增加值增加值35%以上,占全村经济总量的60%以上。农业设施更加完善,旱涝保收面积占95%以上,可机耕面积98%.专业合作组织制度健全,服务到位,会员数占农户总数98%以上,在科技推广上,继续引进小麦、玉米、大豆等新品种,提升农业生产水平。

  三、保障措施

  1、 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宣传协调。

  在各级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五十铺社区中心村成立美好乡村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负责制定本村的产业发展规划,具体措施和分年度具体实施目标,以及宣传、日常工作协调等。并成立了理事会,负责监管中心村规划实施及村财务收支情况等。通过广泛深入宣传、层层组织发动,使建设美好乡村的目的、意义、内容、目标以及具体措施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2、 积极争取项目,强化基础设施建设。

  2014年五十铺社区中心村将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计划疏浚地头沟10条,修生产路10条,打机井20眼,新建泵站20处,维修泵站2 处,这样将大大改善基础设施,调动广大农民开展农业结构调整的积极性,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

  3、 加大科技投入,培养新型农民。积极发挥农民在美好乡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积极培养现代新型农民。一是用现代理念教育农民,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二是要培养具有新理念、掌握新技术的新型农民,为农村二、三产业发展提供人力和智力支持;三是加强输出劳务的培训管理,做好农民工外出前的技能培训和输出后的管理、服务工作,使劳务输出成为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渠道。

  4、 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促进土地流转。中心村计划2014年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1个,2015年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2个,2016年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2个,每年流转土地 1500亩以上,加速现代农业发展步伐。

  5、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发展规模工业。三年内引进农产品加工企业1家、建材、物流、商贸、废品加工等企业 6家,促进工业反哺农业,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五十铺乡人民政府

  二0一四年四月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人性的弱点全文免费阅读正版

公文写作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