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做一个合格的管理人员
管理人员心得体会
人人都渴望成功,如何在有限的人生中迎来自己的成功呢?在《高效能认识的七个习惯》中讲到习惯是知识、技巧、意愿三者的交集,七个习惯依次是:积极主动、以终为始、要事第一、双赢思维、知彼解己、统合综效、不断更新。我们常说想要成功就要努力,但是比努力更重要的却是努力的方向,要以终为始树立明确的目标,制定详实的计划,以目标为导向不断努力;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去面对工作生活,用四象限法区分工作中的事情,合理安排工作,简洁、高效的完成工作。
我们通常通过会议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但是会议的成本我们却很少关注。如何能开好会议呢?这就用到我们的会议六步法,依次是:会议计划、资料与人员、议程安排、会议控制、总结与记录、决策与执行。在培训中观看视频短片中主人公所犯的错误,我深深的体会到无序的会议对工作的危害有多大,通过与同组学员不断讨论总结,我慢慢了解掌握了组织会议的基本常识。会议管理还对我们日常的工作有很大的指导作用,出现问题、组织相关人员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法、处理问题、总结经验、对出现问题进行跟踪,对我们的日常工作形成有效的闭环管理,提高我们对问题的处理和预防能力。
在工作中我们总是想如何提高自己在的工作效率,如何有效的管理时间,让时间这种不可再生资源利用率最大化。这就需要我们养成高效能的习惯,统筹安排时间,优化工作流程,选择合适的工具,在第一次的时候就努力把事情做好,用四象限法区分事件,在正确的时间,用正确的方法完成自己工作。
在培训期间,学员们利用业余时间,在短短的两天时间组织了一场非常成功的联欢会。在欣赏同学们的精彩才艺的同时,我深深感到团队力量的强大,正如歌曲中唱到"一根筷子轻轻被折断,十根筷子牢牢抱成团",这也是我这次培训最大的收获之一。
优秀管理者心得体会
一作为基层管理者,要想做好管理工作,首先应该热爱这个行业。
我的父亲也是做酒店管理工作的,至今在这个行业工作20多年了。凭着对行业的热爱,几十年如一日,执着追求着,从他的身上我深切地感受到如果没有对行业的热爱,怎能一如既往,最终成为优秀的职业经理人呢?所以热爱是成功的基础。
二做好基层管理工作,要具备2年以上的实际工作和经验积累。
初中毕业后,跟随父亲在餐饮行业最底层的服务员开始做起,边实践边学习。两年以后,开始独立做酒店基层管理工作,由于有了原来的实践基础,做起来相对得心应手。这得益于扎实的实际工作经验。
三团队的力量是制胜法宝。
具备打造、管理一个团队的能力,才能真正出色完成工作任务。我觉得打造和管理一个团队,首先要具备核心凝聚力,凡事公正、公开、公平。对待员工一视同仁,不但要了解每一个人的性格、优缺点,还要像家长一样去关心爱护他(她)们。员工犯错是很正常的,然而对于犯错的员工决不能一味的批评、惩戒。要在思想上帮助员工改掉缺点,否则会出现阳奉阴违,重范旧错的现象。那么要改掉员工的缺点,首先要了解他的优点,在肯定优点的同时,指出缺点,相对容易让员工接受,也使得员工对领导的观察力和领导方式认可。进而从思想上真正帮助了员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只有这样才能打造自己的团队,而且是具备核心观和凝聚力的团队。那么管理好这个团队也就水到渠成了。
四简单的工作重复做,练好基本功才能做到优秀。
员工的技能是熟能生巧的结果。餐饮员工的六大技能需要培训,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这就要求管理者要精通业务,只有精通业务的管理者才能让员工信服,才能带领他们熟练掌握和操作各项技能。我觉得员工的技能绝不仅仅是为了服务顾客,也是展示企业规模、档次、管理和企业文化的窗口。只要苦练基本功,就能做到优秀。
五灌输“顾客就是上帝”的理念,才能让顾客满意。
顾客是上帝这一理念几乎是所有服务行业的服务宗旨,然而这绝不仅仅是口中喊喊就能让顾客认可和满意的。首先需要管理者具备这样的意识,再把这种意识通过理论和实践灌输给员工,从而上下一心,思想统一,行动统一,结果一定完美。顾客满意才是我们的追求!
六卫生是灵魂
酒店的卫生工作要放到所有工作的前面。良好的环境卫生、个人卫生是让顾客满意的先决条件,需要常抓不懈。管理者制定公平有效的卫生管理制度和监督机制,奖惩分明,要使员工形成卫生习惯,才能使得酒店的工作有了灵魂。
七带领员工全员销售
酒店最终利益所在是销售产品产生的。良好的销售技巧和技能,是为酒店核心利益保驾护航的。熟悉出品、了解口味、熟知典故、掌握价位、熟练推销、抓住心理、了解顾客、语言流畅、和蔼亲切、定位准确、观察细致、物有所值、不断学习、顾客满意、全员营销、事半功倍!!!
八了解顾客,做好营销,门庭若市。
每位员工都可以做营销,关键是怎样建立客户。了解客户、周到服务、关心体贴、替主行宾、观察着顾客的一举一动,服务到客人开口之前,让顾客感受到温馨、自然、受尊重、主宾的客人满意、恰当的语言、详细的工作笔记、公平的利益机制等等。
九绝对服从,爱岗敬业,雷厉风行,表里如一,不卑不吭,团队意识,最后成功!
管理人员心得体会
首先,我认为作为一名管理人员,一定要培养好的心态,其次是行动,那么如何才算是好的心态呢?在这里我就以我个人的成长过程进行分析,当然不一定绝对正确。
我觉得我的成长过程到目前基本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将职位理解成官衔;第二阶段,理解成责任,第三阶段,理解为一种教导责任。
下面我就来剖析一下我这三个阶段所想的一些事情;
在第一个阶段,因为将职位当成官位,所以在管理中也存在了比较多的误区,那时候做任何事情都以自我为中心,很少站在别人的立场上去想问题,这样刚开始感觉工作做的好象很出色,很有效,但随着事情的越来越多,弊端与矛盾就慢慢出来了,因为别人在执行时不是因为你的决定合理,而是因为怕你而去执行,在执行中明明出现瑕疵,也不会主动报告,造成很多事情到了不可收拾时或很严重时才被察觉,造成很多不必要的损失(时间浪费与材料浪费)。另外,由于长期用这种方式进行管理,下属因为怕你,即使决策错误也不会事先提出,又因为明知错误还硬着头皮去做。所以也根本不会很投入去做,使很多事情只能事倍功半;
在第二阶段,由于将职务当成是一种责任,学会换位思考认为只要具备高度的责任感,事情一定能够做好,所以在这种理念支配下,事无俱细都会要求自己亲力亲为(工艺流程的改变,新产品的试做操作等),所以从中也学到了很多东西,对工作的细节也都能了解的较透彻,但随着事情做到一定的程度(也即职务升迁,所承担的责任也越来越多),这样的亲力亲为就显得有点力不从心,因为任何事情都要亲自动手才能放心,所以往往很多的事情都顾此失彼,造成效率无法提升,下属对我仍然是一种依赖,还无法真正意义上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凭心而论,在这一阶段我也曾经迷惘过,也想不通,自认为这么认真在工作,而且也凡事都力求用最合理最公正的方法去做,为什么事情还是没有办法做的很完美呢?最想不通的是为什么不能使下属也能跟我们一样很投入去工作呢
这样我就想到了心态这个问题,因为下属还没有象我们一样的心态,所以他的行为也不可能改变,这样我就想到如何也能使下属能有跟我一样的心态看这个问题,因为我是经过几年的经历才认识到这些,那么要让下属也能快速地跟你一样做事,除了我们本身做事的责任以外,更应去重视教导责任,因为只有将我们的下属都培训成很有责任感的人,甚至超过我们才能将我们的工作开展到每个细节,这才能使我们的工作能开展的很好,这就是我第三阶段的想法即教导培训责任心。
这个阶段的具体做法,一方面我做事的风格及态度用一切机会向下属阐明,另一方面逐步将一些细节的工作转移到特定的人身上,并赋予一定的责任及权限,工作中不做过度的干预,尽量引导他用自己的方法去完成工作,在实践中培养自信心与成就感,同时也因为这样来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和工作投入度,那么这样的做事方式也已逐步在我们这个部门开始形成,尽管目前还没有大的起色,但我相信这样做肯定是对,尽管它还没有成功,甚至都不一定成功,所以目前我的管理心得是:管理并不是单纯的管人,而是要教导我们的属下如何去学会管理,只有将我们的属下训练成与你一样有才干、有能力甚至超过你,那么才能使好的工作能真正地做好。
人员管理心得体会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一个人能够静下心参加学习培训是非常有必要的。学习培训要树立为公司发展而学习,为完善自我,超越自我而学习的理念;要把学习作为一种必要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思想境界来认识和对待。
我非常珍惜能有这样一次学习的机会,因为它不仅是我职业生涯的新的奠基点、人生的又一起跑线,更是我服务公司,实现自我价值的前提和条件,作为一名公司基层管理人员,既要有为公司服务的意识,更要有为公司服务的本领,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使自己具备广博的知识理论、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个人素质,才能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管理人。下面就说说我的培训感想:
通过学习明白自己的不足。能参加这次学习我觉得自己是幸福。我打心底里感受到了公司对我们基层管理人员的关爱。光阴似箭,岁月如梭。回想自己在公司的工作、成长历程,不得不令我深深地陷入沉思。
我们是否应该感到愧疚呢?公司给我们提供了这么优越的条件,而我们呢?我们又是否珍惜过我们所拥有的一切呢,我们又给公司创造了些什么呢?通过在培训过程中对这一系列问题的反思,我逐渐认识到自己思想上的不足,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打造高效团队三要素。通过本次学习,学习到血多高效团队的打造方式。简略包括:
(一)目标一致、思想统一
制度是团队成员必须统一遵循的规矩,它能有效地保证团队思想一致性,确保团队工作的有序开展。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层次的体现,管理者应做到思想统一、主动肯干。“思想统一”是遇事不退缩的保证,是提升执行力的有效保障!所以要想带好一个团队,必须将公司目标与部门目标紧密结合,并落实到每个团队成员的头上。所以作为管理者,我们要做到对问题层层分析、集中精力一同前进。
(二)注重团队成员潜力的激发
内动力是人的内在潜能,他一旦被激发,会表现为积极乐观、主动思考、坚持不懈。就团队而言,群体内动力的激发,可以让其实现看似无法实现的企业目标。
为此,我需要主义主管和客观因素的作用。优秀的人不受顺境或逆境的影响,在环境中能做到主动学习思考,解决困难,创造辉煌成;客观因素其一定的促进作用,虽然客观因素不是决定性因素,但是很多队员的转型和进步都得益于其促进作用。同时也只有员工把公司当成自己的第二个家,才会真正与其同呼吸共命运,荣辱与共,充分发挥各自聪明才智实现共赢。
作为管理者,在激发团队潜能时要做到:尊重他人、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善于倾听,从沟通中做到领导他人思想积极向上的目的;信任团队成员,敢于授权于有能力且愿对事情结果负责的队员;树立带头者,让团队成员在标杆的带领下学习其成功的经验。
(三)对管理者的要求
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一工作能否打开新的局面,这与领导班子强与不强有莫大联系,这就对管理者提出了一些要求:
用自己的热情去点燃团队成员的激情,做好火炬带头作用,点燃团队激昂的斗志;做到公平公正、做正确事、把事情做正确;做好团队的保护伞,勇于承担,让团队成员心无顾虑的完成任务;做到因材施教。
金融管理的目的是效率和效益的提升。管理的核心是人,管理的真谛是聚合各类资源,充分运用管理的功能,以最优的投入获得最佳的回报,以实现既定目标。这就要求我们凝聚在一起,以最优的状态面对我们将要迎接的每一份工作!
当前正处于“发展机遇期”与“矛盾凸显期”,这些变化也体现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因为这些困难,公司领导才审时度势、高屋建瓴的组织开展了这次学习,让我们开眼界、开思路,这对于我们基层管理人员来说无疑会起到极大的教育作用。我深深地明白这既是期盼,也是命令,既是思想大解放的主旋律,也是战士上前线的冲锋号。
正因为区域之间改革创新的竞争十分激烈,迫切要求我们公司每一条战线上的工作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善于研究新问题,解决新情况。在中国的崛起,公司的发展过程中我们管理人员必须具有奋发进取的工作状态和不怕失败的勇气。如果我们没有吃苦耐劳、迎难而上的精神,开拓创新就无从谈起,落伍掉队就是必然的,那时我们为公司的发展做不了任何贡献,反而会成为其负担。
我想说的是,因为我爱公司,我爱我的工作,所以我会不断地战胜自己。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
管理人员心得
终身学习和系统思考,是每一个管理人员的必修课。人生的过程就像炼狱,需要经历困难,需要在苦与难中不断的成长,不断的发展壮大。管理是一个复杂而又具体的过程,管理工作需要我们理顺好、打点好问题的方方面面。需要我们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把僵硬的问题柔性化,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想问题、办事情,就如同人生,需要勇敢的去承受,需要勇敢的去担当,甘于受责,善于攻坚。
第一、管理必须是全面的。
对于中高层管理人员来说,管理是全面的。管理工作很复杂,涉及到方方面面,要考虑好、处理好、理顺好、打点好很不容易。业务管理方面涉及的资金链管理、业务拓展、风险控制、大客户维系等。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涉及新员工引导与培训,必须要安排专人引导,员工的职业发展,员工的薪酬待遇,员工的情感,员工的生活都需要有所考虑。制度管理上,人管人说明是人治,制度管人才是法治。凡事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章法,有一个强有力的规章制度,才能有效的支撑企业的运营发展,政策的执行必须要有制度约束,必须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日常管理上,上下级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需要有一个正常的沟通、互动机制和平台,没有协调,没有沟通,干工作,不能散兵游勇,需要协同作战。其他方面,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员工,有不同的工作方法,有不同的生活方式,我们需要区别考虑和对待。对待不同的岗位、不同的人,需要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
第二、管理必须是具体的。
对于基层管理人员来说,管理是具体的。假大空不是管理的最终目的。管理必须要有执行力,目的是把各项工作都落到实处。具体问题还需要具体分析,我们不能被一些表象所迷惑,得出一些肤浅的结论。只有深入实际,进一步探究产生问题的根本原因,采取有效措施,才能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我们有好的初衷,却得不到别人的积极响应,好心当了驴肝肺。我们需要具体分析矛盾双方的原因,鱼骨图是一个好的分析方法。从政策的制定到政策落实需要进行可行性分析,政策的执行不力,需要用鱼骨图分析:政策本身明确性、福利待遇、潜在风险、职业前景、工作难度、制度支撑、生活与感情、交通与吃住行、社交网络等等。还要寻找原因中的原因,更深一个层次的去分析。调研和沟通是必不可少的,不分析矛盾双方的情况,不分析客观现实情况,没有经过细致调研就做出结论,往往不容易收到很好的效果。管理工作不是简单的重复,管理工作也不是机械的照搬,天下之事必做于细。需要考虑的东西很多,时刻都要拷问自己,问题的方方面面是不是都考虑到了,潜在的危机和可能遇到问题是否已经考虑到了,方法是否得当,措施是否得力。
第三、管理又必须是历史的。
对于所有的管理工作来说,管理都是历史的,不是一成不变的。为什么说管理是历史的,因为管理本身是延续性与动态性的统一。复合客观规律和实际的好方法、好制度,好经验,是值得继承和延续。不符合现实需要的,必须是动态的,要坚决革它的命。有些东西,以前没有,现在可以有,将来必须有,比如经常性轮岗。一个人长期在一个地方、一个单位、一个岗位上工作,往往会生职业病,他的思维往往会受到禁锢、往往会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往往会不识庐山真面目,原因是“身在此山中”。虽然这个人数十年如一日的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但有时候经验未必是好事情,有经验反而会成为一个人创新、拥有奇思妙想的障碍,因为他的思维方式可能受到了束缚。所以,有经验也未必是好事,没有经验也未必是坏事情。这或许是很多国有企业亲睐应届生的原因吧,初生牛犊不怕虎,初学者可塑性很强,不懂可以学,学起来也快。举此一小例,主要是说我们有时候需要轮岗,最好异地轮岗,去接受一些新鲜事物,从一个崭新的视角看问题。企业要需要改革创新、需要变革,比如有些制度,有些机构,有些岗位,已经不适应现实发展需要,存在也没有什么价值,反而影响整体效率,就要开他的刀,坚决革除。所以我们进行了机构调整、岗位调整。
点点心得,不足以描述管理的过程和全貌。能力有限,不足以深刻阐释管理的核心和精髓。功力尚浅,需要继续修炼,继续成长。
初做管理者的心得体会
2月20日,我参加了集团组织的曾仕强中层管理的学习培训,增进了个人见识,针对此次培训学习,同时结合个人的一点想法,谈谈心得体会。
一、中层管理者作为上级领导的职务代理人,一定要担负起相应责任。
在日常工作过程中,中层管理者作为集团中层的职务人。经常会遇到信息沟通、责任和目标等问题。那么面对集团的委托信息理解一定要明了,正如曾老师所言,如果在不确定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将任务理解后复述给我们的上级主管,以确定信息来源理解的准确无误。以避免在工作分配中发生模糊不清或信息不准确而延误时间。这是作为中层管理者最为基本的认知。另外,工作中我们经常听到诸如“差不多”、“过得去”、“还行”、等等之类的话,这种对自己或者他人的执行不力寻找借口,或是对他人执行效果不予以肯定的作法,不仅是对工作的不负责任也是对上司和下属的不负责任。因为中层管理者肩负着上司和下属的信托责任,我们的言行是一种职务行为,我们不但要将上司委托或分配的任务执行好,还要对自己和下属的工作完成情况事先确定标准(也就是说做到自己心里有数),完成情况不好一定要纠正或是言明,完成情况好的要予以肯定。中层管理者要想将自己尽快的成为职业经理人,就要有一定的职业素养,如以身作责、荣辱共享、赏惩分明、相互尊重等。
二、坚持正确的时间管理观念
中层管理者最习惯的一句话就是“身不由己啊”!怎么才能解决“身不由己”呢――管理好自己的时间。有句话说“有计划不忙,有原则不乱”,的确,如果坚持运用好我们的时间,实际工作中将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培训中我们将时间管理分为四个象限:第一象限为紧急、重要的事情;第二象限为不紧急、但重要的事情;第三象限为紧急、不重要的事情;第四象限为不紧急、不重要的事情。中层管理者所花的时间80%都应在第二象限上,如果经常做第一象限的事情,那么就说明我们的第二象限没有做好,导致了紧急、重要的事情增多。所以我们要学会计划时间,即约定时间、约定时限、事先界定好要达成的目标、设定自己开放的时间等,尽可能的将自己的时间利用好。
诚然,我们实际工作中肯定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因此,为了本部门或者个人职责范围内的工作任务能够相对不受影响且同时相对又能够比较理想地完成,那么就需要我们提前做些思考,多想想事情可能会朝着非预期的方向发展或者非预期的进度发展,提前做好至少两种打算,才不至于经常出现被动情况。另外,“拖延是行动的大忌”,因此我们始终需要提前合理策划保证工作有序正常开展。
三、组织制度的维护与完善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社会秩序的建立与维护靠得是法律与道德,企业内部秩序的建立靠得是制度和文化。企业内部的各项制度,应该说是包罗万象,覆盖着企业经营生产的方方面面。制度建设也必然会随企业的发展而逐步完善和逐步繁多。在企业发展进程中,面对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适时制定相应的制度跟上时代的步伐、满足管理的需要。中层管理者作为职务代理人,为约束下级完成上司指定的目标,就要作出相应的规章制度,以保证指定目标逐步完成。制度建设是企业运行的必要保障,制度建设的目的是使企业内部做到“有章可依,有章必依,执章必严、违章必究”,也就是按规矩办事,如果不按规矩办事,就要受到责罚。因此,中层管理者又是公司制度的最有力的维护者。因为每一项制度的建立,都需要在实施过程中不断的修正和完善。中层管理者是最直接的制度维护者和执行者,所以就要求我们要有职业精神,切忌出现“老虎不在家,猴子称霸王”或者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现象,某些中层认为自己就是法,公司制度制定的多—维护得少,随意性大,情绪化管理,造成了企业效率低下、人心涣散、管理混乱。
制度是企业的内部法律,制度本身应具备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的特点,当然也难免有其局限性,但企业内部的行为规范以执行制度为最低标准,在制度面前应“人人平等”。在企业中中层肩负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所以我们允许个性化管理存在,但必须坚持维护企业制度为原则。
四、养成跟踪任务的良好习惯
“不缺合理分配任务的人,缺的是跟踪任务的人”,作为一名中层管理人员需要及时地评估下属,做好分配任务的同时,一定要做好任务跟踪的工作。跟踪任务的过程就是与下属沟通的过程,也是评估下属的过程。当然,在日常工作的一天里通常是一个小事情又一个小事情安排、处理、完成等等循环的过程,为了让小事不变成琐事,为了让评价更加客观、公正,我们就得既保证让下属有发挥的空间,又要保证适时地跟踪,“常常拉拉连着风筝的那根线…”。
五、激励下属,共同进步
我们知道,一个集体的成功离不开每个成员的努力和汗水。同样,只有集体的每个成员工作能力、水平都有所提高,这样的集体才更能有战斗力,才能前进的更好、更远。
培训课中我们对下属的状态作了分析:高能力、低意愿的我们称之为“老兵”;高能力、高意愿的称之为“明星”;低能力、低意愿的称之为“病猫”;低能力、高意愿的称之为“新人”。分析后我们很容易得出管理方法――针对不同人群我们使用用不同的激励办法,这里我只对新人提出自己的一点观点。
新手上路总会有些磕磕碰碰。所以,作为管理者要大胆的让新手尝试,让其亲自参与,亲自实践。既要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过程,在过程中了解下属,并适时指导、纠正。
作为管理者,要想每件事情都亲自去做、面面俱到,是不太可能的,毕竟精力有限。因此,充分调动下属的积极性,充分锻炼下属,让其具备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才是至关重要的事情。
六、行动一定忠于目标和承诺
中层管理者一定懂得目标分解,将上司的指定目标分解后进行专业分工,然后实现“自我控制”。
企业的目的和任务,必须化为目标,企业的各级主管必须通过这些目标对下级进行领导,以此来达到企业的总目标。如果一个范围没有特定的目标,则这个范围必定被忽视,如果没有方向一致的分目标来指导各级主管人员的工作,则企业规模越大,人员越多时,发生冲突和浪费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中层管理者一定要坚守承诺,对完成目标的给予肯定、未完成目标的予以惩戒,消除负效应,强化正效应――促进期望的行为出现,提高工作效率,达成企业目标。
管理是一门科学,管理者做事可以不拘一格,但作为一个成功的管理者,用影响力做事远比用权力做事明智得多。
成为一个高效的经理人
课程目的
公司要建立持久的竞争优势,取得持续的生存发展能力,非常重要的一个要素就是拥有一支合格的职业化程度很高的职业经理人队伍。要想成为合格的职业经理人,必须具备胜任职业经理工作的相应素质能力,本课程针对公司中层管理人员利用学习、分享来深入了解高效能人士通过素质的自我提升来改变自己的工作生活质量。
课程对象
1、总部职能部门副经理(含)以上
2、大区、分部职能部门经理
3、门店经理
课程目标
谁也无法说服他人改变。我们每个人都守着一扇只能从内开启的改变之门,无论你的现状如何,天下没有改变不了的习气,通过学习这个课程,培养新的工作、生活习惯,学习不同的行为模式。
课程结构
习惯一:主动积极
习惯二:以终为始
习惯三:要事第一
习惯四:双赢思维
习惯五:知彼解己
习惯六:统合综效
习惯七:不断更新
独立(我)
公众成功
个人成功
依赖(我)
互赖(我们)
3)要事第一
1)主动
积极
2)以终
为始
4)双赢思维
5)知彼
解己
6)统合
综效
7)不断更新
习惯一:主动积极——个人愿景的原则1、积极主动的定义
主动积极是采取主动,为自己过去、现在及未来的行为负责,并依据原则及价值观,而非情绪或外在环境来下决定。主动积极的人是改变的催生者,他们扬弃被动的受害者角色,不怨怼别人,发挥人类四项独特的禀赋---自觉、良知、想象力和自主意志,同时以由内而外的方式来创造改变,积极面对一切,他们选择创造自己的生命,这也是每个人最基本的决定。
2、采取主动
人性本质是主动而非被动的,不仅能消极选择反应,更能主动创造有利环境。采取主动并不表示要强求、惹人厌或具侵略性,只是不逃避为自己开创前途的责任。由于个人的成熟度不同,对尚处于情绪依赖阶段的人,不必期望太高,但至少可创造有利的气氛,逐渐培养他的责任感。
3、化消极为积极
积极主动与消极被动有天壤之别,尤其再配合聪明才智,差距就更远了。想要生命的产能与产出平衡进而追求圆满人生,主动精神实在不可缺少。每个习惯都仰赖积极主动,如果你消极等待,就会受制于人,发展与机会便不会降临。
4、不要说我办不到
我们可以利用自我意识检讨自身的观念,以言语为例,它颇能真切反映一个人对环境的态度。
5、关注圈和影响圈
从一个人对周遭事物关注范围的大小,以及发挥影响力的意志强弱,也能判断态度是否积极,每个人都有一些关注的问题,包括健康、子女、事业、经济状况或世界局势,这些可归入“关注圈”,其中,有些是个人可以掌握的,有些则无能为力,把个人可以控制的事圈起来,就形成“影响圈”。着重于“影响圈”的人,脚踏实地,把心力投注于自己能有所作为的事情,所获得成就将使影响圈逐步扩大。
立即行动
一、以一整天时间,倾听自己以及四周人们的用语,注意是否常有“但愿”、“我办不到”或“我不得不”等字眼出现。
二、依据过去经验,设想近期内是否会遭遇一些令人退缩逃避的情况?这种情况在影响范围之内吗?你应该如何本着积极主动的原则加以应对?请在脑海中一一模拟。提醒自己,刺激与回应之间还有余地,并把握自由选择的精神。
三、从工作或日常生活中,找出一个令你备感挫折的问题。判断它属于直接、间接或无法控制的问题,然后在影响圈内寻觅解决的第一步骤,并付诸行动。
四、试行积极主动原则30天,观察影响圈是否有任何变化
关切范围
影响范围
一个人的影响范围包括所有他或她可以影响的事情
影响范围
一个人的关切范围包含所有
他或她关心的事件在内。
关切范围
习惯二:以终为始——自我领导的原则1所有事物的两次创造(领导与管理)---先是在脑海里酝酿,其次才是实质的创造。个人、家庭、团队和组织在做任何计划时,均先拟出愿景和目标,并以次塑造未来,全心投注于自己最重视的原则、价值观、关系及目标之上。对个人、家庭或组织而言,使命宣言可说是愿景的最高形式,它是主要的决策,主宰了所有其他的决定。领导工作的核心,就是在共有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之后,创造出一个文化。
2个人使命宣言
确立人生愿景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认定自己的人生哲学或基本信念。个人使命宣言是行为处事的根本大法,好比一国的宪法。不管世事如何多变,环境多么艰困,它依然不为所动。想要确立个人使命,必须从影响圈的核心开始,因为这是一切思想观念的根本,也是安全感、人生方向、智慧与力量的泉源
3个人生活重心---一般而言,我们的生活重点随外在情势的不同而有所调整。生活重心如此摇摆不定,情绪上难免起起落落,所以最理想的状况还是建立明确固定的生活重心,使人生更平顺、更和谐。
4个人原则重心---拥有原则的人所做的抉择会有以下几个特征:第一、这是主动而非被动的决定。第二,这是经过通盘考虑所得到的结论,不是一时冲动。第三、根据原则所做的决定,能提高自我的价值。为了报复他人而决定加班,与真心为企业着想而加班,结果虽相同,意义却大相径庭。
5制定和使用个人使命宣言
每个人都有特殊的职责和使命,他人无法替代。生命只有一次,所以实现人生目标的机会也仅止于一次追根究底,其实不是你询问生命的意义何在,而是生命正提出质疑,要求你回答存在的意义为何,换言之,人必须对自己的生命负责。
6善用你的头脑
目前是个崇尚左脑的世界,语言文字、逻辑推理等被奉为重要的才能,而感官直觉、艺术创造总是居于从属地位,无怪乎一般人多不习惯于发挥右脑的功能。构思和实行两阶段,前者须借重右脑的创造力,以跨越时空障碍,做全盘考虑与规划。
立即行动
一、记下你做本章开头那个心灵实验时的想法,将心得列表整理。
二、确立重要的人生角色,并检讨你对目前所扮演的角色是否满意。
三、每天抽空撰写个人使命宣言,并搜集可用的资料。
四、阅读附录一,你的行为符合其中哪种类型?你是否满意
五、设想近期内会面临的某种状况,并写下你希望获得的结果与应该采取的步骤。
六、与家人或同事分享本章的精华,并建议大家一同拟定家庭或企业的共同目标。
习惯三:要事第一——自我管理的原则1独立意志,有效管理的先决条件
要事第一即实质的创造,是梦想(你的目标、愿景、价值观及要事处理顺序)的组织与实践,次要的事不必摆在第一,要事也不能放在第二。无论迫切性如何,个人与组织均针对要事而来,重点是,把要事放在第一顺位。
2集大成的时间管理
第一代的时间管理理论丝毫没有“优先”的观念,固然每做完备忘录上的一件事,会带给人成就感,可是这种成就不一定符合人生的大目标,因此,所完成的只是必要而非重要的事。第二代经理人自制力增强了,能够未雨绸缪,不只是随波逐流但是对事情仍没有轻重缓急。第三代经理人大有进步,讲究理清价值观与认定目标。可惜,拘泥于逐日规划行事,视野不够开阔,难免因小失大。
3管理方法六标准
1、一致。2、平衡。3、有重心。4、重人性。5、能变通。6、携带方便
4个人管理四步骤
确定角色----首先写下个人认为重要的角色。
选择目标----为每个角色订立未来一周欲达成的2-3个重要成果。
安排进度----根据目标,安排未来7天的行程。
逐日调整----每天早上依据行事历安排一天的大小事物。
5高效能的秘诀——授权
把责任分配给其他老练的员工,才有余力从事更高层次的活动。因此,授权代表成长,不但是个人,也是团队的成长。由此可见授权也与公众的成功有关。
立即行动
一、找出一件一直为你所忽略,但是会对个人或事业产生重大影响的事,写下来作为近期目标。
二、根据表五-1估计自己花在这四类事务上的时间,然后连续3天记录行事历,每15分钟为1单位,验证估计正确与否。你是否满意自己运用时间的方式?有没有应当改弦更张之处
三、列举可授权的事项及合适的授权对象,并付诸行动。
四、规划下一周的活动,依据不同的角色设定目标,再把目标转换成行动,列入行事历。一周过后,检讨自己是否成功地把人生目标和价值观溶入日常生活,意志是否坚定
五、下定决心,以后每周固定规划行事历,并选择一定时间来进行。
习惯四:双赢思维——人际领导的原则1、人际关系的六种模式
一、利人利己(赢/赢)二、损人利己(赢/输)三、损己利人(输/赢)四、两败俱伤(输/输)五、独善其身(赢)六、好聚好散(无交易)
2、利人利己五要领
一、双赢品格:真诚正直、成熟、富足心态二、双赢人际关系:建立在利人利己观念上的人际关系,有厚实的感情帐户为基础,彼此互信互赖。于是个人的聪明才智可投注于解决问题,而非浪费在猜忌设防上。三、双赢协议:在互利关系中,对于彼此都能接受的结果,必须先有共识,这又称为“绩效协议”。四、双赢制度:双赢的管理原则必须有合理的制度加以配合,否则理想与实际相抵触,要达到预期成果无异于缘木求鱼。五、双赢流程:以原则为中心的谈判对事不对人,着重双方的利益而非立场。
立即行动
一、预想可能参与的谈判或协商,立下决心在勇气与关怀之间保持平衡。
二、列举双赢思维的障碍,对于在个人影响圈内的部分,设法清楚。
三、选择一项有意改善的人际关系,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写下你认为对方能接受的方法,再写下自己认可的办法。然后请教对方是否愿意沟通,共同研讨两全其美的对策。
四、对个人而言,最重要的三种人际关系是什么?说明这三者的感情帐户是结余还是透支,再记下有助增加结余的方式。
五、彻底检讨自己的观念,“非赢即输”的思想是否已经牢不可破?为什么会这样?对目前的人际关系有什么影响?对个人是否有任何助益
习惯五:知彼解己——同理心交流的原则1、推己及人的四种反应
价值判断---对旁人的意见只有接受或不接受
追根究底---依自己的价值观探察别人的隐私
好为人师---以自己的经验提供忠告
想当然---根据自己的行为与动机衡量别人的行为与动机
2、有效沟通
当我们舍弃回答心,改以了解心去聆听别人,便能开启真正的沟通,增进彼此关系。对方获得了解后,会觉得受到尊重与认可,进而卸下心防,坦然而谈,双方对彼此的了解也就更流畅自然。只彼需要仁慈心,解己需要勇气,能平衡两者,则可大幅提升沟通效率。
3、适时扮演知音
心情不好时,最需要善解人意的好听众。如果你能适时扮演这样的角色,将会惊讶对方毫无保留的程度。但前提是,你必须真心诚意为对方着想,不存私心。有时甚至不必形诸言语,仅一分心意足以感动对方。
立即行动
一、探询感情帐户已经赤字的人际关系,从对方的观点检讨彼此的关系并加以记录。下次见面,倾听对方的心声,看看是否确实了解对方。
二、与亲朋好友分享设身处地的观念,请对方与你配合练习一周,观察对方的反应并检讨自己的实践心得。
三、下次当你看到别人交谈的时候,捂住双耳5分钟,只用眼睛观察,看看言语之外,肢体传达了哪些信息。
四、一旦自己犯了追根究底、价值判断、好为人师或想当然等毛病,应主动认错道歉。
习惯六:统合综效——创造性合作的原则1、开辟第三变通方案
统合综效谈的是创造第三种选择----即非按照我的方式,亦非遵循你的方式,而是第三种远胜过个人之见的办法。它是互相尊重的成果----不但是了解彼此,甚至是赞许彼此的差异,欣赏对方解决问题及掌握机会的手法。个人的力量是团队和家庭统合综效的利基,能使整体获得一加一大于二的成效。实践统合综效的人际关系和团队会扬弃敌对的态度,不以妥协为目标,也不仅止于合作,他们要的是创造式合作。
2、尊重差异
与人合作最重要的是,重视不同个体的不同心理、情绪与智慧,以及个人眼中所见到的不同世界。自以为是的人总以为自己最客观,别人都失之褊狭,其实这才是画地为牢。反之,虚怀若谷的人承认自己有不足之处,而乐于在与人交往之中吸取丰富的知识见解,重视不同的意见,因此增广见闻。
3、化阻力为助力
助力通常是积极、合理、自觉、符合经济效益的力量;相反阻力多半消极、负面、不合逻辑、情绪化、不自觉、具社会性与心理性因素。不设法削减阻力,只一味增加推力,就仿佛施力于弹簧上,终有一天引起反弹。几经努力失败后,就会引起改进不易的感叹。如何能配合双赢的动机、同理心的沟通技巧与统合综效的整合功夫,不仅可破解阻力,甚至可化阻力为助力。
立即行动
一、回想一位经常与你意见不合的人,有哪些方式可使彼此从分歧中找出第三条路?不妨请对方提供意见,并珍惜这不同见解是否有可取之处?。
二、把令你不满的人的名单列出,试想如果你有足够的安全感与容人雅量,他们的不同见解是否有可取之处
三、在哪一种状况下,你必须借重团体的力量?这需要那些条件配合
四、下一次与人冲突或意见相左时,设法了解对方的立场背景,是否有什么顾虑
习惯七:不断更新——平衡自我更新的原则1、更新的四个方面
不断更新是讲如何在四个基本生活面向(生理、社会/情感、心智及心灵)中,不断更新自己。这个习惯提升了其他六个习惯的实施效率。对组织而言,七个习惯提供了愿景、更新及不断的改善,使组织不至呈现老化及疲态,并迈向新的成长之径。对家庭而言,七个习惯透过固定的个人及家庭活动,使家庭效能提升,就象建立传统,使家庭日新月异。
2、身体方面:适当运动助健康
锻炼身体也是维持健康,吃营养的事物,充分休息,以及定期运动。运动对保健极其重要,可惜经常被忽视。随着体力的增进,对日常活动更可以应付自如,再也不会精神不济,或疲惫的无法运动。再者,运动还能培养毅力,增加自信。
3、精神方面:荡涤心灵的尘埃
陶冶精神可培养我们掌握人生方向的能力,精神是人的核心,代表价值体系,极为隐私又极端重要。每个人提升精神层次的方式各自不同。有些人受到伟大的文学作品或音乐所感动;有些人则选择接近大自然。
4、心智方面:不要停止自我教育
教育才是砥砺心智的正途。借重外来的教育与训练,不失为继续求知的良策,但主动积极的人更懂得如何把握机会自我教育。自我教育的的最佳方式,莫过于养成阅读文学名著的习惯,进而师法伟人。写作是砥砺自我的另一有效途径,记下个人的心得、经历、思想,可借以理请思路,增进思考能力;撰写思想深刻的信函也同样有益。
立即行动
一、把符合个人兴趣与生活方式的运动项目列出清单。
二、选择其一作为未来一个计划中个人角色的目标,然后在下周结束时评估自己的表现。若未达成原定目标,原因在于有更重要的事情必须完成,还是因为缺乏毅力
三、每周力行列表、实践、评估的自我锻炼功夫。
七个习惯相辅相成人生的四个层面息息相关:身体健全有助于心智发展,精神提升有益于人际关系的圆满。因此,平衡才能产生最佳的整体效果。每个习惯之间,都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越是主动积极(习惯一)就越能掌握人生方向(习惯二),有效管理人生(习惯三)。能够不断砥砺自己(习惯七)的人,方懂得如何了解别人(习惯五),寻求圆满的解决之道(习惯四、六)。同理,一个人愈独立(习惯一、二、三),就愈善于与人相处(习惯四、五、六)。磨练自己,则可以提升前六个习惯的境界。
基层管理人员工作技巧
管理者需要具备的素质或管理技能主要有:
1、技术技能
技术技能是指对某一特殊活动——特别是包含方法、过程、程序或技术的活动——的理解和熟练。它包括专门知识、在专业范围内的分析能力以及灵活地运用该专业的工具和技巧的能力。技术技能主要是涉及到“物”(过程或有形的物体)的工作。
2、人事技能
人事技能是指一个人能够以小组成员的身份有效地工作的行政能力,并能够在他所领导的小组中建立起合作的努力,也即协作精神和团队精神,创造一种良好的氛围,以使员工能够自由地无所顾忌地表达个人观点的能力。管理者的人事技能是指管理者为完成组织目标应具备的领导、激励和沟通能力。
3、思想技能
思想技能包含:“把企业看成一个整体的能力,包括识别一个组织中的彼此互相依赖的各种职能,一部分的改变如何能影响所有其他各部分,并进而影响个别企业与工业、社团之间,以及与国家的政治、社会和经济力量这一总体之间的关系。”即能够总揽全局,判断出重要因素并了解这些因素之间关系的能力。
4、设计技能
设计技能是指以有利于组织利益的种种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高层管理者不仅要发现问题,还必须像一名优秀的设计师那样具备找出某一问题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的能力。如果管理者只能看到问题的存在,并只是“看到问题的人”,他们就是不合格的管理者。管理者还必须具备这样一种能力,即能够根据所面临的现状找出行得通的解决方法的能力。
这些技能对于不同管理层次的管理者的相对重要性是不同的。技术技能、人事技能的重要性依据管理者所处的组织层次从低到高逐渐下降,而思想技能和设计技能则相反。对基层管理者来说,具备技术技能是最为重要的,具备人事技能在同下层的频繁交往中也非常有帮助。当管理者在组织中的组织层次从基层往中层、高层发展时,随着他同下级直接接触的次数和频率的减少,人事技能的重要性也逐渐降低。也就是说,对于中层管理者来说,对技术技能的要求下降,而对思想技能的要求上升,同时具备人事技能仍然很重要。但对于高层管理者而言,思想技能和设计技能特别重要,而对技术技能、人事技能的要求相对来说则很低。当然,这种管理技能和组织层次的联系并不是绝对的,组织规模大小等一些因素对此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管理者如何做好基层管理工作
现在的企业大多数基层管理人员都是由一线人员提拔而成,没有经过系统的管理基础知识,却要管理直接影响着公司形象、产品质量、服务品质的一线员工。员工的工作绩效便不仅反映管理人员的能力,更会影响企业的声誉。因此,身为基层管理者,如果能让手下的员工认同你的工作能力、工作作风及工作态度,那么他们就能对你甚至是公司产生良好的印象,并愿意为之而付出努力,反之,如果你自身的形象不佳,工作组织不得力,就会破坏公司的形象,遭到员工的质疑和不满。所以,如何做好基层管理工作,促进企业健康发展,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基层管理者要掌握正确的管理方法。我们经常听到管理人员抱怨:现在的员工不那么好管了,工作不那么容易开展了,棘手的问题也越来越多,有时为了安排好工作,真是要费尽心机,想起来就头痛和恼火。面对这种情况,管理者一定要多检讨一下自己的工作方法,多开动脑筋,运用工作技巧,如果遇到工作中的难题或工作进行得不顺利就发脾气和抱怨,不仅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只会让员工认为你工作无能、从而产生反感甚至工作消极的情绪。所以在日常的工作中就必须清楚地了解属下每一位员工的工作能力,采取因材适用的方法,不要总以自己的工作水平和能力来衡量和要求你的员工,更不要刻意地去挑员工的毛病,要找出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从各个方面启发他们的工作热情,注重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对待他们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所犯的错误,应当给予耐心诚恳的帮助,多给他们以鼓励,使他们从中得到锻炼和提高。只要方法运用得当了,管理起来才能得心应手。
其次、基层管理者对待员工要有真爱。爱心管理是企业对员工实行人性化管理的必然要求,在对待员工时不要总是摆出一付高高在上的姿态,让他们感觉到上级和下级之间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要尽可能地多给员工以体贴、关爱,对他们出现的困难要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决不可袖手旁观,人都是有感情的,哪怕你的一点点关心和爱护,都会让员工感受到无穷的温暖,这样无疑会加大他们与你之间的亲和力和凝聚力。如果员工感受到工作在一个充满宽容和爱的集体里,才会有被重视、被鼓舞的感觉,工作起来才会真正发自内心、才愿意为这个集体全力以赴。
再者、基层管理者要以身作则。作为管理者你的工作态度将直接影响到属下员工的工作表现和潜能的发挥,在工作当中,管理人员要在其位谋其政,在困难面前要勇挑重担,对任何事情都必须严于律己,公私分明,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使命感,要不断地提升自身素质,给员工树立一个优良的工作行为典范,这样才能带动员工努力工作、共同进度、共同提高。
一、足够的知识积累
知识是搞好任何工作都必需的。有知识未必是合格的管理者,但是,没有知识肯定不能成为合格的管理者。因此,基层管理者必须具备一定的生产、技术、管理及文化理论知识。基层管理者直接面对生产、技术和管理的具体工作,如果没有足够的知识积累,必然要脱离实际,也就不可避免会出现“蛮干”等现象。公司应对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进行培训,就是要使每一个管理者和技术人员具备必要的知识。知识积累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必须经常坚持学习。由于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在不断变化,因此,我们还需不断更新原有的知识,才能适应管理进步的需要。
二、相当的管理能力
所谓能力,就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本事。
我们常常在管理工作中会遇到大量的问题,也正是因为有问题,才需要分析和解决。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水平,本身就体现管理者的水平。问题即矛盾。首先是发现问题——要在众多问题中发现主要问题和带有倾向性的问题,它们是影响全局关键的问题,而其它问题则是由此促生出来的。因此,要有一双明察秋毫的慧眼;分析问题就是要在发现问题后,经过细致的调查和审慎的思考,明白问题产生的根源及相关的因素,对症下药地提出解决方案;解决问题首先要解决主要问题,主要问题解决了,其他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解决问题要果断,切忌拖泥带水,延误时机。
三、科学的管理方法
要知人善任,要用其所长,避其所短。不能抱一种干好干坏一个样的态度。
要善于沟通。只有沟通才能了解到确切的信息。沟通是“知人”的重要手段,是“善用”的前提,同时也是体现管理者的亲和力、感召力、凝聚力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沟通是发现问题的手段之一,是解决问题的重要基矗一句话,不善于沟通就不可能做好管理工作。
善于接受批评也很重要。批评时一定要站在努力改正错误的立场上进行,从而意识到错误的根本和关键之处。善于接受批评,往往会起到比接受表扬还好的效果。
沟通和批评,是人性化管理不可缺少的手段,善于应用,顺之又顺,不善于应用,到处是漏洞。
只有这样,创建学习型企业、文明企业的活动才能抓出成效,企业文化建设任务才能落到实处,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才能不断提高。
总之,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基层管理者,就要时刻清楚你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不仅仅只是代表着你个人的行为,而是代表着整个公司的形象,只有当你把自身的管理潜能挖掘和发挥出来,才能为企业的发展真真正正地起到促进和推动的作用。
作为管理人员的管理心得体会
5月11日,我有幸被单位选派到合肥,参加了百郎教育举办的“企业车间主任生产管理实务与现场基础管理能力提升”高级培训班。两天的培训时间虽短,讲师董玉川通过理论的阐述、具体案例的分析和现场学员的互动,使我更深一步理解了现代企业对现场管理干部的要求,以及一线管理人员如何转变思维提升现场管理能力。
培训开始,讲师先让大家介绍一下自己服务的企业是做什么的,企业的目标是什么。做为企业的员工,我们只有深刻理解到企业的目标,然后有着为这个目标去坚持和热爱的态度,我们的企业目标才能实现。在企业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现场生产管理责任人,要想管理好现场工作,只有不断学习新知识,创新思维方式,才能改进以往固有的工作模式和方法,以先进的管理理念促进企业的跨越式发展。
通过学习,我得到这样的启示:现场管理人员工作开展如何,对于企业的战斗力至关重要。班组长作为兵头将尾,是现场管理的第一责任人,是生产顺利运行的保障。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要打破惯性思维,遇到问题能举一反三。培训中,讲师给大家出了一道题,在一个有九个点组成的正方形上,用四条直线将九个点连起来。开始大家按照正常的思维去做,始终会有一个点连不上。讲师给大家一点提示,直线可以划长一点,思维不要局限在九个点上。通过讲师的提示,大家都完成了题目,也使我明白了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要进行思维的突破,从多方位去看待问题。
做为现场管理人员,我们要带领员工对待工作有着积极和热爱的态度。良好的态度是成功的开始。在实际的生活当中,我们常听到这样的抱怨:“工作很累,工资很少”,“做同样的工作,为什么他挣的钱比我多呢?”“领导为什么只重视他,委以他重任呢?”诚然,这样的情况实际中确实存在。带着情绪工作,肯定不会有出色的表现。试想,左手边站着一个态度积极向上、凡事都抱着必胜信心的员工,右手边站着一个灰心丧气、凡事都摇头的员工,领导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工作需要热情和行动,工作需要努力和勤奋,工作需要一种积极主动、自动自发的精神,工作中的乐趣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这就是“态度决定一切”。
车间现场管理起源于日本,也叫5S管理,是指在生产现场中对人员、机器、材料方法等生产要素进行有效的管理。以清洁为中心,平时工作中做到整理、整顿、清扫,最终提高员工的素养。其目的并不是只希望员工将东西摆好、设备擦干净而已,最主要的是在于通过细琐单调的动作中,潜移默化,改变员工的思想,使员工养成良好的习惯。在工作中,5S管理看起来容易,真正实行起来却有一定难度,它需要全体员工遵守整理、整顿、清扫的规定,而且每一个员工都能自主管理,才能成功。
善于总结思考,做到举一反三。要经常总结自己的班组工作,每个阶段每件事情都要及时全面总结,从中发现成功和不足、经验和教训,通过反思、总结继而提炼出对工作有帮助的东西,然后加以推广和发扬。还要善于向别人学习,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学习分析问题的思路等等。出外学习和邀请专家教授授课的机会毕竟是有限的,这就有赖于自己平时就树立学习意识,虚心向前辈请教,在工作中不断学习,不断丰富自己。还要善于思考。思考应当是全方位的,做事情之前的构思、计划与决策,过程中的监督、分析与比较以及事后的检查与总结,都需要进行系统的思考。俗话说,不打无把握之仗,要目标明确、准备充分、有的放矢,才能赢得最终的胜利。
通过这次的培训我深刻的体会到,现场管理人员是生产的组织领导者和指挥者,也是直接生产者,他综合素质的高低,将影响班组管理的成败。所以,现场管理人员不仅要具备善于沟通、执行力要强、具有影响力、关注细节、带领团队等管理能力,还要掌握足够的技术技能、与人共事的人事技能和思想技能。同时,我也认识到自己工作中的不足之处,通过不断的学习新知识,创新新思维方式来改进以往的工作模式和工作方法,今后更好地为企业的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如何成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
一、谨记“于、用、完、达”四字诀,清晰明确地下达工作指令
下达工作指令,是基层管理者最常用的“管理动作”,要想让工作指令得到有效的执行,首先必须让对方明确要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也就是要说明工作内容和标准要求。有一本书上写道:“指令下达人必须对指令有全面、准确的界定。其内容包括:指令的具体内涵是什么?为什么下达这一指令?指令的具体要求是什么?由谁监督指令的实施?什么时候对指令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在什么时间和什么地点验收结果?对指令的实施有什么方向性的思路?”但是,看了这么多,你一定没有记住应该怎么做?其实,只要简单的按照“于、用、完、达”四字诀去做,就可以清楚明白的下达工作指令了。
这个“于、用、完、达”四字诀,是从绩效管理理论中演绎出来的通俗说法,原来叫做“格里波特四分法”,即从时间、成本、数量、质量四个方面去提炼岗位绩效指标。被通俗的表达为“于、用、完、达”,就是“于什么时间期限,用多少成本资源,完成多少数额或数量,达成何种质量标准”。也被借用来描述岗位职责。我们现在借用这四个字并稍作改造,来帮助清晰明确的下达工作指令。
我们尝试用这个方法下达一条工作指令:
“请小郭在这个月15日下班之前,用《业务预算分解表》,编制完成我们部门的业务预算,要达到公司下达的预算编制办法中规定的标准,做到一次报批通过。”
这里的“于”,就是一项工作的时间节点,必要时分解为开始时间、中间阶段“里程碑”时间节点和完成时间,有时也需要交代清楚工作地点。
这里的“用”,就是一项工作的方式、方法、工具、材料、依据、支持条件等等。
这里的“完”,就是具体完成什么任务。
这里的“达”,就是达到什么具体工作目标。
这样的工作指令是不是就简明了
二、运用“如果……就……”句式布置不确定性强的工作
有一些工作是需要根据不同情况做不同处理的,如果你只是简单的给一位员工下达了工作指令,这位员工很可能不知道在不同情况下如何处置而频繁地向你请示。
譬如你让员工小张去查问公司一笔订单是否到货,你可能一会儿得到小张的回复“还没有到货”。你再次指示小张去联系供应商那边的老王,小张又向你请教老王联系方式。小张终于联系到上了老王,老王却告诉小张这张订单还有一些不太清楚的地方,小张再次把情况反馈给你。你又告诉小张去跟技术部李经理沟通解决这个问题……这样你就不得不频繁的过问这一项工作,徒增你的工作量。
你也可以采取另一种方式,你给用OA给小张发一个工作指令邮件:
小张:请你于今天中午前查问一下我们向中大公司订的那批A02配件,看看是否到货?如果已经到货,请你去联系仓库部门验收入库,并通知生产部门这批配件已经到货,可以到仓库提取使用了。如果还没有到货,请联系中大公司的老王,老王的办公室电话是……手机号码是……如果关于这批货有什么技术性问题,你直接与公司技术部李经理沟通,请他提出处理意见,你帮他反馈给供应商接口人老王。这一批配件是生产部门急用的,如果再有我没有想到情况,请及时向我反馈。请下班前将你处理这件事情的结果通报我。
你花5分钟给小张写完这份邮件,接下来就没你什么事了,你可以自由地安排自己的工作日程,不用总是惦记着这件事。
三、给周期性工作排“课程表”,让时钟替你下达工作指令
有一位叫做魏书生的初中教师,他担任一所实验中学校长与书记,兼任两个班的班主任,承担两个班的语文教学工作,一年还要平均外出开会达4个月之久,却从不请人代上一节课。魏书生这么多工作是怎么完成的
其实他的诀窍很简单,就是充分利用学校里常见的“课程表”来替他“布置工作”。
魏书生发现,大部分工作跟课程一样,总是周期性重复的,完全可以为这些工作排出一个“课程表”。譬如每个班级都要定期调整学生的座位,魏书生就把调整座位纳入班级工作“课程表”中,规定每过几周周一早上第一堂课上课之前调整全班的座位。有一天魏书生去给自己担任班主任的班级上语文课,他站到讲台上,班长喊起立之后,所有的同学都抬起自己的课桌,有次序的从教室的前门出去,再从后门进来,几分钟后,同学们已经在新位置上坐下来听课了。魏书生这才想起来,是调整学生座位的时间到了。
大家看,魏书生提前做好了“功课”,规定了调整学生座位这个活动的时间节点、规则,并且让学生熟练掌握,他自己反而可以“忘记”了。对全校的工作魏书生也是这样一项一项的编制“课程表”,例如春秋两次学校运动会,什么时间开都是固定的,开会之前什么时间做什么准备,谁来做,也是确定好了的,他这个校长是否在学校里,没有任何影响。到了规定好开运动会的这一天,如果出现什么样的天气,运动会就顺延一天……魏书生的工作方法实际上是把前面的“于、用、完、达”法、“如果……就……”法都吸收进来了,在此基础上编制了一个工作“课程表”,时间就成为触发某项工作的“发令官”。当魏书生把学校工作、班级工作、教学工作都进行“课程表”化之后,就能够在担任多项职务的同时还有时间外出开会、传授自己的教学经验。
这办法不难学吧
四、运用“工作订单”让流程上的工作自动进行
还有一些工作属于一个工作流程链条上的不同环节。这时候,上下游之间就是“供应商-客户”的关系,因此可以模仿企业之间的订单机制,建立上下游之间的工作订单机制。
这是温州一位叫朱先明的生产经理创造的工作方法。他认为:
1.做好一件工作后,要主动向“顾客”交付成果。只有当顾客(可能是上级、下级、相关部门、公司的客户)检查验收了你的工作,确认并接受了你的工作成果,才算尽到了责任。例如,机修部门修好了机器,就要向生产部门交接,经过生产部门检查验收,才算尽到了责任。如果机修工没有向生产部门交接,到了开机时才发现问题,导致停机,就是机修人员的责任。假如经过交接验收,生产部门没有发现潜在的问题导致停机,就是生产部门的责任。
2.向另一个部门、岗位“请求”一项工作成果,如同向供应商下了一个“订单”,作为客户,自己要完成“跟单”工作,要想尽一切办法去确保自己“买到”合格的“产品”。不能因为责任是别人的,就高枕无忧,必须确保得到的成果是自己需要的、质量合格的、及时的,没有能力获得自己需要的成果,不关心“供应商”的成果交付时间、质量,不认真进行验收,就没有尽到作为“客户”的责任。
3.每个部门和岗位必须对自己本职工作的结果负责。无论你的“供应商”给你造成了多大的困难,你的首先要想法设法克服困难,把你的工作做到位,让你自己保质、保量、按时交付工作成果,才算尽到了你的责任。这时候,才有资格追究“供应商”的责任,不能因为“供应商”失职你就可以不对自己的成果负责。
这样一来管理者就轻松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