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校园文化设计方案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学校文化建设研究项目的实施方案

  上海市闵行区教育局《现代学校制度实验研究》课题组 2008年6月1日

  《现代学校制度背景下区域学校文化建设研究项目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是按照国家现代学校制度实验区第二阶段的重点项目推进的要求,遵循《闵行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主要精神制订的一个专项方案。《实施方案》旨在阐明区域学校文化建设的战略思路,规划未来三年区域学校文化建设的发展蓝图,明确实施区域学校文化建设的重点项目,为教育行政部门和各实验学校履行职责提供重要的依据。

  在编制《实施方案》的过程中,组织开展了"十五"期间闵行区学校文化建设状况的调研,吸收了各区县的研究成果,广泛听取并采纳了本市各级教育管理部门、校长教师与专家学者的意见和建议,同时考虑与国家"现代学校制度"实验区重点项目推进要求的衔接。

  一、成就与挑战

  (一)"十五"闵行教育取得的成就

  "十五"以来,在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下,闵行教育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推进教育的均衡发展和内涵发展等方面,形成了许多有效经验和新的成果。

  1、教育投入逐年增长,教育事业快速发展

  全区现有幼儿园155所,小学41所,初中24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5所,高中14所,完中5所,十二年一贯制学校1所,特殊教育3所,职校4所,中专2所。全区中、小、幼、中专、职校在校生148298人。近两年区、镇两级财政投入义务教育的经费持续增长。2005年以来,我区九年义务教育入学率继续保持在100%,高中阶段入学率达到98%,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62%。我区从业人员平均受教育年限已达到10年以上,新增劳动力受教育年限13年以上,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一个结构合理、相互衔接、立体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正在逐步建立。

  2、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各类教育得到全面发展

  (1)基本确立了"两级政府、两级管理"的教育管理体制。小学初中标准化建设工程、中小学网络"校校通"工程、加强初中建设工程以及现代化寄宿制高中建设等措施,缩小了区域间、学校间的办学差距,全面促进了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

  (2)以政府办学为主,公办、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社会各界参与办学的格局基本形成。我区现有民办幼儿园68所,民办中小学15所,在校生占学生总数比分别为幼儿园37.6%、小学9.7%、初中24.1%、高中31.4%。此外还有直属单位10家;社区学校13所,社区学院1所。目前,全区各类非学历教育民办机构101个,全年培训人数超过20万人次。

  (3)区域推进素质教育取得新成绩。中等学校招生制度改革有力地推动了全区素质教育的实施。"新基础教育"实验有力地促进了校长、教师思想观念、思维方法、行为方式的变化。区域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改革实验正在政府和学校两个层面展开,涉及区域教育财政拨款、人力资源配置、现代教育评估以及政校关系的调整、学校法人治理结构的落实等,并成为国家实验区。

  3、师资队伍建设取得成效,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

  目前,全区各类学校的专任教师8972人,幼儿园、小学专任老师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分别为73%、82.4%,中学专任教师中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为84.4%。全区有特级教师21人,中学高级教师646人、占教师总数的8%,中级教师4357人、占教师总数的54%。

  4、外来民工子女的义务教育问题得到了解决

  目前我区有48800多名外来民工子女就读,通过几年的努力,形成了"疏堵结合,以疏为主;条块结合,以块为主;条抓规范,块抓落实"的管理模式和控制总量、扩大规模、改善体系、提高质量的管理特色。我区民工子女学校的办学资源得到了优化,民工子女入学问题得到了缓解。

  5、教育对外开放与国际合作取得显著成绩

  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扩大,现有9所中小学接受境外学生,有489名境外中小学生在我区就读。另有11所国际学校,承担在沪外籍人士子女教育,在校生近8000名。

  (二)"十一五"闵行教育内涵发展面临的挑战

  "十一五"是闵行教育发展的关键时期。闵行确定了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教育投入持续增长,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日益提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全面推进。闵行教育发展既迎来了难得的机遇,又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闵行教育内涵发展还存在很多不适应:

  1、学校办学特色不明显,优质教育资源与品牌学校短缺

  作为一个教育大区,闵行区目前办学的规模达到了历史之最(中小幼250多所),但是区内办学有特色,注重文化建设的优质学校、品牌学校并不多。以高中为例:我区现有市、区重点高中仅3所,重点高中在校生仅占全区高中在校生的30%,且主要集中在经济较发达地区,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区域内优质教育资源及品牌学校的短缺,导致每年有一大批本区的优秀学生转入其它区的品牌学校读书。学校要实现内涵发展、可持续发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学校文化建设是必由之路。

  2、部分校长对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存有差距

  塑造学校品牌必须灌注学校文化,在学校的发展过程中,学校文化的建设至关重要。创建学校文化,校长起着核心领导的作用。当前,部分校长对学校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上还存有偏颇:一是学校文化建设滞后,不够重视现代学校文化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现代学校文化制度的建设;二是学校管理重教学质量轻文化建设;三是生搬硬套其它学校或者企业的文化建设成果,出现"文化移植"现象;四是对本校已有的历史和文化积淀疏于提炼和升华。

  在实现学校转型和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整体提升校长的办学理念,建设一支有智慧,能创造的创新型校长队伍是实现闵行区域学校内涵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3、部分学校文化的核心价值还未能在教师群体中得到认同、共识和维护

  学校文化的核心是学校师生共同的价值观念、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它产生于学校自身,得到全体成员的认同、共识和维护,并随着学校的发展而日益强化,最终成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也成为一所学校区别于其他学校的显著特征。但是在部分学校中,学校文化的核心价值尚未在教师群体中得到认同,造成了教师在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上的差异,并日益成为学校内涵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形成共同的文化认同,以利于学校特色的形成,也是学校走内涵发展的基本保证。

  二、意义与作用

  闵行区作为国家现代学校制度实验区,在第一阶段,根据实验研究的需要,开展了政府部门以及学校层面的部分实验项目的研究,为区域现代学校制度的推进创造了较好的政策环境、法制环境和制度环境。区域学校文化建设是闵行区作为国家现代学校制度实验区第二阶段的重点推进项目,既是一项创造性的系统工程,也是全面提高区域学校办学水平的基础工程。加强区域学校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学校文化的巨大作用,是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也是促进区域学校内涵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开展区域学校文化建设是构建区域和谐校园文化的需求

  《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十七大"报告把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为一项专题提出来,针对性很强,这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谐文化、弘扬中华文化、推进文化创新指明了方向。在学校和幼儿园中开展和谐文化、现代文化的建设,是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全面发挥学校的双重功能,加强学校文化建设,不断地创造出更加符合时代精神的学校文化,用文化的力量引领人、感召人、全面塑造人。创造先进文化、丰富传统文化,是新时期学校发展所肩负的必要的文化使命。

特色校园文化设计方案

校园文化

  文化源于水,亦溶于水。几千年来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早已植根在每一个人的血脉之中,文化之水千年不断,文化之血千年不枯。

  如果说五千年来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像一条滔滔奔腾不息的黄河,那么,校园文化便是黄河咆哮千年所衍生的一条细小的支流。

  虽说校园文化只是中华文化的一条小支脉,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校园文化亦有其独特的风味。有人说,校园文化的独特魅力便在于学生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上;亦有人说,校园文化的独特魅力在于学生们在校训立下的鸿鹄之志。但我觉得,校园文化的独特魅力便在于学生与学生之间浓厚的学习氛围中。

  每天清晨伊始,黑夜与白天交接成一条界限,如墨的夜色与柔和的天色相争,天地之间仿佛处于盘古开天之前的一片混沌。

  伫立在黑暗之中的饭堂打开了灯,柔和的灯光如圣光般暂时驱散了黑暗,透过朦胧且如轻纱般的圣光,便可清晰地看见里面有数十人安静而坐。他们静默地看着摆在桌子上写满了笔记的书本,手中的笔不停地在草稿纸上抄写着什么,纸与笔摩擦中发出“沙沙”的声音,犹如盛夏寂静的草丛中蛐蛐盛大的演奏曲,曲曲交融萦绕于梁,久久不散。窗台内饭堂阿姨忙碌地为师生准备早餐的身影与他们伏案而习的背影交织成一幅唯美的国画。

  这样心无旁骛的状态直到太阳初升,温暖的阳光驱散阴冷的黑暗,也照耀在他们青春而又充满朝气的脸庞。他们默默地收拾着桌台上的书本,露出了如阳光般温暖的微笑,慢步走出饭堂。

  这只是校园学习中小小的一部分。

  在“立石麟志,担振兴责”的牌匾下,学术报告厅举行了诗词大会比拼。开始之前,选手们便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欲一展才子风采。比赛开始时,选手们却又矜持而坐,带着满腹诗书气,一句句耳熟能详或生僻难懂的古诗在他们口中娓娓而来,谈吐投足之间皆流露出现代学生的精神面貌。

  在操场上,学校举行了水火箭比赛,参赛的学生各显神通,让自己的火箭前进,在震天的呐喊和激烈的角逐间,一支支水火箭落地,决胜出了他们之间的王者。风微微吹过,撩起了他们的头发,露出了稚嫩而青春的脸孔。

特色校园文化设计方案

校园文化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思想和战略任务,温家宝总理也在多次讲话中指出,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要遵循人、社会、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规律,逐步构建和谐社会的系统性工程。可见,环境因素是构建和谐社会系统性工程的基石,这块基石包括自然环境以及社会人文环境。面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主潮流,高校作为社会的一部分,作为文化沉淀和传承的主要社会机构,当然要顺应社会发展的主潮流,建立高品质的校园文化,融人和谐社会的构建中。

  校园文化是所有师生在长期教育实践过程中创造的具有自身特色的一种文化氛围,就像企业文化一样,是整个组织的灵魂,在无形中指导着实践。

  良好的校园文化传承着优良的文化,沉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熏陶着校园里的每个成员。自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以来,在“构建和谐社会”新理念的指导下,和谐校园文化建设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在越来越多的高校中如火如荼地展开,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出现了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1、高校对和谐校园文化内涵及功能的认识比较模糊、不能正确把握和谐校园文化的精神

  大多高校只是把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看成是教育管理活动的方法之一,将此建设局限在一些学生组织中,缺乏师生共建意识,从而片面地强调了校园文化在学生中的主体作用,忽视了教师的重要作用,也就弱化了对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紧迫性的认识。

校园文化建设

  1、召开行政会,制订切实可行的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要对校园文化建设涉及到的方面、环节合理布局、周密安排、分工到人,要与学校工作的整体计划结合起来,分步实施,强力推进。

  2、召开全体教师大会,宣传并发动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提高全校教师的自觉意识和自发行为。

  3、要加强组织领导。校长负总责,亲自抓,认真把握校园文化建设的丰富内涵,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分管中层领导要深入到教师之中,对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起到监督指导作用,确保校园文化建设顺利实施。

  三、“艺术精品进校园”开展情况

  优美的校园环境有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学生在优美的校园环境中受到感染和薰陶,触景生情,因美生爱,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学校,进而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高尚品德。学生在幽静的环境中学习,感到舒心怡神,从而增强环境保护意识。丰富多彩、健康高雅的校园文化,有利于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我校校园布局合理,环境优美,科技楼、教学楼、运动场尽显雄浑之美;绿化带、楼间草坪,又不失灵秀之美;目标笃信,给人一种执着进取、勇于开拓的力量,催人奋进;步入校门,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微机室、实验室、音乐教室、美术教室、图书阅览室、校园网络系统等,无不散发着浓浓的现代化气息,给全体师生带来了工作、学习和生活上的舒适。今年,我们将在原有设施的基础上,加大投入,突出以下特色:

  1、设计草坪布局,体现出活力朝气,让广大师生生活在校园里感受到朝气蓬勃,心旷神怡。同时各班自发养花,使班级生活充满绿意散发出家的温馨。

  2、添置文化墙,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

  科技楼:在主楼道墙壁上张贴一些爱岗敬业、依法执教、爱校爱生、课程改革以及时代对教育和教育工作者的要求等方面的相关内容。

  教学楼:主走廊墙壁,几则各年级需要掌握的“论语”、“诗句”;楼梯墙壁,则张贴以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发奋读书以及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等方面的名言真理;一些教会学生做人、培养高尚品德方面的名人名言挂像。

  学生宿舍:在门正对墙壁书写讲究卫生,营造温馨宿舍的标语。学校统一制定宿舍名片,同时各宿舍自己布置文化氛围,营造家的气氛。

  3、让每一处景点都有育人的效果。

  在尊重全体领导和部分教师的意见选择性地挑选符合学校实际、跟上时代的一些标语警言。让路灯照亮师生行动,也照亮师生思想。

  在科技楼西侧花园和公寓楼西侧草坪上,添置诸如“小草正在生长,请勿打扰”、“不随地吐痰”、“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等保护环境方面的行为提醒标志牌,随时提醒广大学生保护环境,提升热爱学校,保护学校的一草一木的自觉意识。

  4、充分发挥宣传栏、广播站、板报在校园艺术中的阵地作用。

  将宣传栏重新划设了栏目,设立“校风、教风、校训专栏”、“校务公开栏”、“校园活动图片栏”、“榜样的足迹光荣栏”、“安全教育常识专栏”、“国政要闻读报栏”等栏目,将校园内发生的事情、时事新闻、安全常识性知识等内容向学生进行宣传,并定期更换。

  利用教室内的板报向学生传授交友、心理健康教育、班风学风建设、正确处理师生之间关系等方面的知识。

  5、加强班级教室的艺术设计。

  班级教室文化建设由学校统一布局,格调一致,内容由班级自主主办。班级前门口张贴班级名片,同时前后上沿张贴班级口号及标语。黑板的南侧张贴一中班级公布栏;墙壁上悬挂名人名言;前墙张贴各种竞赛、比赛获得的荣誉;黑板报将每一次比赛、竞赛、月考、评比等项目,表现突出、成绩优异的优秀学生公示,学习、品德暂时发展不理想的学生在学习成绩前进、品德及行为习惯改进情况进行公示及表扬;班级黑板报根据校团委统一制定的主题,发挥学生的才能,自主主办,及时更换。让生活在班级里的学生既感受到浓厚的文化底蕴,又能施展自己的才能。同时各班自主讨论设各班的誓词,在课间操及班级重大活动时呼号,体现班级精神,振奋士气。

  记住,永远不要对父母说这十句话!

  1.好了,好了,知道,真啰嗦!(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的“啰嗦”其实是一种幸福。)

  2.有事吗,没事?那挂了啊。(父母打电话,也许只想说说话,我们能否明白他们的用意,不要匆忙挂了电话!)

  3.说了你也不懂,别问了!(他们只是想和我们说说话。)

  4.跟你说了多少次不要你做,做又做不好。(一些他们已经力不能及的事,我们因为关心而制止,但不要这样让他们觉得自己很无用。)

  5.你们那一套,早就过时了。(父母的建议,也许不能起到作用,可我们是否能换一种回应的方式?)

  6.叫你别收拾我的房间,你看,东西找都找不到!(自己的房间还是自己收拾好,不收拾,也不要拂了老人的好意。)

  7.我要吃什么我知道,别夹了!(盼着我们回家的父母总想把所有关心融在特意做的菜里,我们默默领情就好。)

  8.说了别吃这些剩菜了,怎么老不听啊!(他们一辈子的节约习惯,很难改,让他们每次尽量少做点菜就好。)

  9.我自己有分寸,不要老说了,烦不烦。(他们只是担心你吃亏。)

  10.这些东西说了不要了,堆在这里做什么啊!(人老了都会念旧……)

  当你还在襁褓时,她便天天抱着你,哄你入睡;当你到少年时代,她便天天念叨着你,夜夜帮你捻着棉被;当你终于离开家,远行他方,她便天天牵挂着你。

  有时候,我们总是在抱怨母亲的唠叨、念叨,总是在心烦她那些说了无数遍的关心话语。都说儿女是父母前辈子欠下的债,这句话不假。让我们感恩于心,让我们感恩父母那些点滴的关怀。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母亲煮的菜太咸太难吃,如果有一天,你发现父母经常忘记关电器;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父亲的花草树木已渐荒废,如果有一天,你发现家中的地板衣柜经常沾满灰尘;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父母不再爱吃青脆的蔬果,如果有一天,你发现父母爱吃煮得烂烂的菜;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吃饭时间他们老是咳个不停,千万别误以为他们感冒或着凉(那是吞咽神经老化的现象);

  如果有一天,你发觉他们不再爱出门……也许是因为身体一天不如一天……

  每个人都会老,父母会比我们先老。当父母不能照顾自己的时候,很多事情做得不好的时候,请不要嫌弃他们,并请维持他们的“自尊心”.

  当他们不爱洗澡时,请抽空定期帮他们洗身体,因为纵使他们自己洗也不可能洗干净;

  当我们享受美食的时候,请替他们准备大小适当、容易咀嚼的一小碗。他们不爱吃,可能是因为牙齿咬不动了。

  曾经听到过这样一个说法:其实,每位母亲都是一位漂亮的仙女,她们有一件非常美丽的衣裳。可是当她决定做某个孩子母亲的时候,当她准备呵护某个生命的时候,就会褪去这件美丽的衣裳,变成一名普通的女子,一辈子,平淡无奇。

学校特色文化案例

  核心理念(校训):求原

  是我校挖掘“井文化”的内涵发展而来的核心价值观。

  求,索也,寻找、追求的意思;原,同“源”,根本、根源的意思;原,高远的理想,美好的境界。

  教育的目的是“成就每个人”,根本任务是追求人的发展。

  成就每个人,就要回归教育本真,回归儿童本真,探寻和遵循育人规律,培养“学真、向善、益美”的井小学生。教师在成就学生的同时,成就自己和学校。

  求原,是一种精神,一种追求,是思维方式,更是行为方式。

  求原,即学如穿井,追本求源,向往高远。

  教风:至情、至深

  “情”“深”,体现了对教育的爱,对教育对象的爱——爱生,对职业的爱——敬业。启示着井小教师执着于教书育人,追求丰富的知识储备和高超的教育艺术。

  学风:至清、至远

  清,从道德层面来说,体现了求真、向善、行美;从求学角度来说,体现了学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远,体现不断探寻,持续发展。

  启示着井小学生保持童真,学会探寻,志存高远。

  师生成长目标(发展目标):

  水滴石穿之毅——坚韧不拔、勇于挑战。

  文江学海之识——见多识广,个性鲜明。

  海纳百川之心——悦纳之胸,仁爱之心。

  学校发展愿景:让校园成为回归本原,绽放生命的舞台。

  学校一切为了儿童,让儿童象儿童,让每个儿童都精彩。

  《少儿国学》课程基地建设的实践研究

  常州市新北区龙虎塘实验小学2014.12

  一、缘起

  1、以课题研究成果建设课程体系。

  2000年起,学校的省级重点课题《小学生古诗文诵读与人文素养培育的研究》从尝试研究到成型推广,再到2012年《少儿国学》课程基地建设,十五年的研究与探索中,在省内外具有较高的知名度,为学校发展、师生成长,搭建了很好的平台。

  诗的润泽是美丽的,绘诗演诗、诗文讲座、主题征文,诗,让龙小的学生底蕴十足、自信非凡、体验成功。诗的熏染是珍贵的,以诗铭志、古诗擂台、吟咏诗会、背诵诗文,滔滔不绝;“一二分钟,赋诗一首。”诗,是龙小学生抒情的一枝好花,诗,让学生的品德在无形中得到浸润。诗的事业是美丽的,十多年来,龙小师生踊跃参与到《少儿国学》课程中来,通过“童眼荐古诗”、“童手写古诗”、“童心绘古诗”、“爸妈讲古诗”、“背诗擂台赛”、“儿童创作诗”、“畅游诗词园”、“携手经典、传承国学、叩响新年钟声”等系列课程,给学校发展注入动力,给学生成长带来了无穷的乐趣。

  2、以课程建设理念营造校园文化。

  2010年,适逢搬迁新校。新学校以“少儿国学文化”为基点,多层次,立体化建构大气诗意的环境文化。漫步龙小,诗情画意,韵致怡人。校园广场上,“诗”“书”“礼”“乐”四石,似龙卧,似虎踞,陶冶情操,启迪心智。诗书礼乐易春秋,琴棋书画赋新篇,让儒雅之风瞬即穿透您的心扉;一楼大厅里,浓缩着学校文化精髓的巨幅砂岩画,在一片“竹韵书风”中引导师生学承天地人事,内育生命自觉,滋养童贞于诗乐中,绽放自我于天地间;主题景观布局精妙,诗词歌赋园处处透射着悠悠中华文化的浩然与厚重,让人在这方寸之地穿梭于先秦两汉,漫步于盛唐繁宋,神游于四大名著,恍如置身于古典文学殿堂。名家对影院则尽情诠释着苏东坡的洒脱不羁,李白的豪放奇伟,李清照的清丽婉约……

  二、内容

  (一)着眼《少儿国学》课程的顶层设计。

  1、制订课程目标。2012年,学校统领性课题《为学生诗意人生奠基的学校文化变革研究》确立,通过一次次的挖掘、总结、借鉴、提炼、升华这一递进的思考过程,最终确定了目前学校办学理念——为诗意人生奠基。核心文化、诗意校园、诗意管理、诗意课程、诗意课堂、诗意教师、诗意学生、诗意家庭等都形成了文化特征,提炼了构成要素。《少儿国学》课程基地建设团队在专家的引领下首先对“诗意学生”进行了“养成形象描述”,对应这个培养目标来进行课程目标的综述;然后分解为年段目标;最后形成单元主题式课程框架图。

  《少儿国学》课程总体目标: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增强爱国热情,获得中华传统文明的情感体验;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领略国学经典的博大精深,积累中华传统文化知识;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最终形成开拓的视野和人文情怀。

  2、制订系列教材的开发进度。

  根据课程目标,我们确立了《少儿国学》课程的体系,并制订了《少儿国学》课程系列教材的开发推进表。

  时间2012—20152012—20142015—20162015—2017开发项目《少儿国学》课程白皮书《童声古韵》高、中、低三册教材《蒙学选辑》教材《经学启蒙》教材

  3、《童声古韵》教材的开发框架。

  年级书名单元主题编写体例一、二年级童声古韵——经典古诗词小学生手绘悦读书(亲子悦读本)数字寻趣、秋色宜人、童声稚趣、梅傲雪寒、佳节情浓、花鸟咏春、田园妙趣、时令放歌、感念恩情、夏景舒心、秋月咏叹、秋韵悠长、别有童趣、岁寒傲骨、勤奋好学、春花烂漫、踏青赏春、边塞感怀、人生哲理、山水寄情单元式诗文编排、学生原创手绘配图、妈妈讲故事、拓展涂鸦墙、闯关小达人(单元作业)三、四年级童声古韵——经典古诗词小学生手绘悦读书(共享悦读本)登高望远、秋思绵绵、独处深思、惜别情怀、且行且思、春景之乐、触古省今、望月怀远、壮怀激烈、情醉江南、秋菊高洁、冬梅傲骨、边塞放歌、珍惜光阴、喜迎新春、春柳别情、博览群书、夏荷冰清、名川大山、细察善思单元式诗文编排、学生原创手绘配图、同学讲故事、拓展涂鸦墙、作业超市五、六年级童声古韵——经典古诗词小学生手绘悦读书(自我悦读本)惜时勤学、隐隐秋思、赤子情怀、览今怀古、月光启蒙、春景宜人、乡思绵绵、田园之乐、立德长志、寄情山水、慷慨放歌、羁旅愁思、生活杂感、借古讽今、忧国伤时、建功立业、田园写意、情深意长、失意忧思、坦陈心志单元式诗文编排、学生原创手绘配图、自读释义、拓展涂鸦墙、单元作业

  (二)探索《少儿国学》课程基地建设策略。

  1、理念渗透:潜移默化、共悟共建。

  (1)学习认识——“临千歌然后知雅意”。我们创造性地提出了将“国学经典承扬与人文素养的培育”结合起来,为诗意人生奠基的设想。那么,怎样使它成为大家的共识呢?首先组织校本课程开发骨干教师学习相关理论,召开“小课堂,大国学”的校本课程建设专题会议,对课程基地建设的价值予以准确把握。再次,通过业务学习、“馨竹论坛”、校本课程专题研究活动,将论证所得传递给每位教师,将研究的美好前景广为宣传,使“知其雅意”后的龙小教师有所思,有所盼。

  (2)专家指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要顺利开展研究活动,没有一支具有国学专业素质的教师队伍是不行的。为此,我们系统架构了国学课程实施的专家“智库”,以帮助并定期组织教师有针对性地学习研讨,丰厚底蕴,扫除课程建设、实施中的阻碍,以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实践。

  2、硬件打造:诗意环境、鲜明特色。

  (1)完善已有的“诗书礼乐”广场、“诗词歌赋园”“名家对影园”三大板块的典雅布置,绿色营造,比德喻志,赋予物质建筑以德性的光辉。

  (2)巧建“千年国学穿越馆”。学校图书馆是独立的四层建筑,借助现有与国学相关的书籍、板壁介绍,增添触摸屏,开发相关软件,建成灵动的“国学发展史”板块,让学生在阅读和探究中走进国学的昨天、今天,了解其中的关键事件,关键人物。将四楼的“教师书吧”辟建出一处“国学馨香小屋”,老师、学生均可畅游期间,享受咖啡、茶香,讨论、碰撞,感悟国学厚重的底蕴和品性。

  (3)构建“七彩情韵廊”。各楼梯走廊展板主题化,教学楼之间的连廊以“经典滋养”、“诗意绽放”为系列进行分层建构。重点打造一楼文化大厅通向报告厅的“国学冲浪互动街”,分年级、分主题,让孩子们自由涂鸦,传递心声;发表新诗,交互点评;提问竞答,主动探究;书画飘香,一展风流。彰显童真童趣,让学生的国学之旅充满欢乐,富有情趣。

  3、课程建构:统整探究、系统设计。

  (1)系统梳理国家课程中的国学内容:整体地梳理小学阶段1-12册语文教材,对教材中涉及的古诗词内容、三字经、弟子规、论语、古今贤文、成语以及课标中小学阶段推荐的70篇优秀诗文等进行归类,并对同作者、同主题内容进行适当拓展、整合重组,并按年段、内容、课型、教学形式、评价方式尝试设计校本化的课程指导纲要。

  (2)拓展丰富校本课程中的国学内容:在学校原有校本课程《古诗文诵读》、《亲近母语》成熟成型的基础上,继续拓展开发《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论语》、《孟子》、《道德经》等国学课程体系,充分挖掘其中蕴含的天文、地理、历史、文学、哲学、伦理、道德、礼仪等丰富内容,着手编写国学课程序列校本教材,设计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指导纲要。

  (3)打通学科活动壁垒,实现双向滋养:我们还注重国学课程的实施与其他学科、活动的有机整合,全面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如与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技术、班队活动、学校课题的联袂合作,在各学科教学和活动中融入国学的要素,并能把少儿国学课程实施中积累的教学策略、活动机制、评价方式等有机迁移至各学科及活动,实现双向滋养。

  4、灵动课堂教学,形成多元课型体系

  我们将“灵动、开放”为核心要素打造少儿国学课堂教学,使师生能在平等地交流、自由地讨论、有效地合作、快乐地创造的基础上走向有向开放、有效互动、主动创造、生态评价。

  (1)探究课型范式。

  在前期的研究中,针对不同内容的古诗文,我们探索出了六种古诗文教学的范式,在后续的《少儿国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此为切入点,鼓励教师建构其他类型的国学经典教学范式,力求从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角度设计教学过程,注重对学生诵读方法指导和自学方法的指导,重视理解能力、欣赏能力、应用能力、自主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学习国学的兴趣和能力。

  我们探索课型范式,但是又不拘泥于范式,而是鼓励教师在研究实践的过程中能不断突破,不断创新,从而使国学的课堂呈现出“灵动、开放”的勃勃生机。

  (2)变革教学方式。

  我们将逐步形成具有龙小特征的观课、评课标准,加强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教学评价、教学反思的有机关联,推进交往互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转变。运用多种教学技术,尤其要运用信息教学技术,尝试“e”学习,“翻转课堂”,建成“国学学习检测一体化的网络平台”。

  (三)创建《少儿国学》课程学习体系。

  我们打通了课内课外的壁垒,建设了四大“国学风情区”:馨竹电视台、馨竹诗社、电脑室、报告厅。以此为阵地,精心建构“国学”专题学习与活动,形成创意活动体系,注重精英培养与群体培养双线的并重交叉进行。

  (1)吟诵小课(必选)。利用周一至周五的上午10:55—11:15这段时间,专门安排经典文化吟诵小课,各班按照自编的校本教材,利用吟、唱、画等多种手段使之成为全校学生诵读、记忆、欣赏国学经典和尝试创作的主阵地。

  (2)馨竹之声(必选)。以“馨竹电视台”为舞台阵地,在每周五中午的12:30-12:50,开展面向全校师生的互动式的国学特色课堂展示和学习,以月为时间单位系列策划:

  第一周和第二周——国学讲座,由语文教师轮流担纲,内容上将“三字经”“弟子规”等专著学习和“国学大家”“诗词流派”“创作指导”等国学常识结合,带着全校学生展开国学文化的探究之旅。

  第三周——古韵新唱,由一位语文教师和一位音乐教师带着学生主持、学生演员指导全校师生吟唱国学经典篇章,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常州吟诵”的基地学校,主持学生的诵读和吟唱是摇头晃脑,古韵十足,全校同学更是群情响应,一时间校园里,让学生在上下互动,诗声朗朗,乐声飘扬中感受经典文化的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

  第四周——创作交流,这是孩子们“厚积薄发”的时刻。大家围绕一个主题,用诗意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情。低中年级的孩子年纪小,他们就写儿童诗,高年级的同学写格律诗,让孩子们品尝实践之趣,参与之乐,成功之悦,记录下他们一路成长的足迹。

  (3)情趣社团(限选)。亲近母语训练营——在年级校本课中让学生自主选择,走班学习,深入领略国学文化的魅力;馨竹诗联社——“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满园春”继续加强我校“馨竹诗社”这一国学课程实施的一块主阵地建设。加大以谢孝宠、陆士伟等市楹联专家、诗词名家的日常辅导频度,进一步加强学生参与的广度,国学知识的深度以及活动的丰富度,激发社员学经典,用经典,创经典的热情,也带动全校同学学习的兴趣。国学吟诵班——将“常州吟诵”与“古诗新唱”整合,常州吟诵传人秦德祥先生为座上宾,让学生在独特的韵律中感受经典的脉搏。

  (4)特色创意活动。我们把国学研究活动延伸课外,在一系列极具特色和挑战的活动中使学生提高认识,培养能力,获得发展。

  ①考核评价型。“背诗大王”月冠军赛、年度冠军赛系列,第二学期“六一古诗游园暨考核活动”系列,第一学期元旦的“携手经典,传承国学叩响新年钟声”系列。

  ②展示汇报型。每学年开展一次“少儿国学阶段成果展示”。

  ③延伸渗透型。在校本课程“亲近母语”类中,展开序列化、系列化的研究。

  ④有向突破型。与学生发展处联合开展“班级午间项目课程”的研究,以国学为总体背景,引导“以班主任为关键人的教师团队”共同投入基于班级特点的国学子项目研究,实现点上深入,形成班级特色。

  三、实施

  (一)多方联动,提升品质

  为了使少儿国学课程动态化地实施,我们搭建“交往、互动”的校本教研网络。

  1、主题研究三级联动:以学校主课题《为学生诗意人生奠基的学校文化变革研究》为统领,以由校“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常州舣舟诗社会员”馨竹诗联社责任老师等组成的项目组系统展开,以师生个人或自组团队开展的微型课题拓展延伸或点上突破。

  2、研究成果及时转化:将研究成果及时转化成显性的文本、图像等,形成《研究简报》、学期微课题研究的微报告、教材、论文等。

  3、机制推动化归日常:以“每月论坛”、每月随机调研、期末展评等机制加强研究与日常实践的有机关联。

  4、诗意联盟拓展视野:开展与周边有共同志趣学校的联合教研活动,与诗意结盟友好学校韩国心石小学进行有效的互访互学活动,积极通过之前来访的美国开米教授的桥梁作用与美国学校建立合作项目,以增进“诗意教育”的国际理解。

  (二)强团聚力,成事成人

  1、组织架构:以一向关注我校国学工作的省市诗教协会领导、史绍熙、丁芒、谷向阳等教育名家、诗词名家及华师大“新基础教育”研究专家团队、南师大吴永军教授组成“智囊团”,进行高位引领。由校长、分管校长、校本特色责任人、教科室主任成核心领导小组;由校内各级楹联、诗词会员和语文教研组长、年级组长、国学情趣社团责任人组成研究中心小组,由全体语文教师、校本教师组、对国学有造诣的家长校友组成实践推进基层团队。

  2、分层培养:凭借专家智囊团的引领,培养领导小组的系统建构之功;凭借各级各类的比赛、论坛等活动培养中心组骨干的有机推进之功;以语文学科的吟啸杯素养大赛、面向全体课程实施教师的专家讲堂为平台,整体提升队伍的国学传递之功。

  3、自主管理:管理实施重心下移,强调责任人与合作者意识,鼓励教师层面各种团队创造性地参与课程实施和课程管理,以“国学小导师”“国学小导游”等校级岗位和活动中的动态生成性岗位,如“国学小考官”促进学生的管理参与,激发主体意识。

  (三)为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制订“诗意规程”。

  2012年以来,《少儿国学》课程基地建设团队以以特色课程引领学校课程建设的思路越来越明晰。在2014年度,《少儿国学》课程基地建设团队在南师大吴永军教授的引领下,分层逐步对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进行了“诗意规程”的制订与论证。语、数、英、综合各学科纷纷建立了本学科的“诗意规程”并积极实践。

  元素亚元素课堂规程备注情趣情意挖掘文本的情感因素,引导学生亲身体验,感受文本传递的情感,从而受到熏陶,引起共鸣。能够运用文本、适当的教学方式等引导学生通过合适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趣味通过游戏、表演、合作等学生喜爱的形式来组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活跃课堂的氛围,让学生感受学习带来的无穷乐趣。通过教具、学具、教师的体态语言等,让学生在动眼、动口、动手、动脑中感受学习的乐趣。愉悦通过参与学习活动,能让学生在课堂获得成功感,课堂的生长感,师生的价值有所体现,并且有所收获。灵动主动教学中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主动从各种渠道收集、整理、分享各类有用的资料。针对学生情况,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体验,逐步形成通过实践体验获得知识的能力。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地质疑、探究、实践,激发主动表达的欲望。开放教学中通过课堂的开放,引导学生从文本走向生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通过创设良好的互动氛围,引导学生多元交流、提升交际能力。设计有效的核心大问题,体现开放性,促使学生解答多样的可能性。创新结合文本、生活经验多元理解,珍视学生独特感受,用独特的方式表达,激活学生的思维。在教学中,通过适当地“留白”,鼓励学生发挥大胆想象,在探究性的学习中,促使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通过教学中和谐、自由学习环境的创设,培养学生进行个性化表达,并且逐步形成质疑、批判的能力。向美文雅通过教师“文雅”的课堂语言表达、行为举止等,使学生受到熏陶、感染。通过教学中“文雅”的师生语言、行为等,使师生礼仪、习惯受到熏陶,在倾听、互动、表达、评价等各方面有所呈现和谐采用多种课堂的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形成互相尊重的良好学习环境,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广泛交流,取长补短。改变单一的评价方式,能够运用生态评价,促进学生成长。德性充分挖掘和利用文本、教学过程推进等方面的因素、价值,提升学生的品质,优化师生之间的关系。通过文本学习、优质的师生关系,适当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优良的品质、相关的美德。

  四、成果

  (一)显性成果

  1、理论成果:校长、行政团队、全体教师围绕《少儿国学》课程建设相关主题已有数十篇论文在省市区发表、获奖。通过《少儿国学》课程基地的建设,明晰了“诗意学生”的培养目标,使《少儿国学》的育人价值不断获得提升和放大,探索出从古诗文课题成果——《少儿国学》课程——“诗意教育”特色的学校课程建设路径。

  2、实践成果:

  (1)出版学生创作诗集《雏凤鸣春》,二度出版低中高三个年段校本教材《童声古韵》。

  (2)学生屡次参加“中国楹联学会”、“常州苏东坡诗词学会”、“中天钢铁诗词创作大赛”获奖;在《中国楹联报》、《常州晚报》等刊物发表诗作多达数百首。

  (3)获奖情况:《古诗文阅读自编校本教材》获江苏省校本课程优秀成果二等奖。

  (二)隐性成果

  一是立意高远。《少儿国学》课程以经典古诗文为主要内容和载体,让小学生从小就亲近国学,亲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中汲取文化滋养,感受文化力量,培养家国情怀。众所周知,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血脉和根基,中华文化中有着最为深沉的精神追求,成为中国最突出的优势和最大的软实力。让血脉永远延续,让根基永远坚固,让世界从中华民族的后代身上看到中国的软实力,这是我们共同的使命。

  二是课程建设规范。既是课程,就得遵循课程的基本规定性,否则,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课程。《少儿国学》课程设置了总目标,并分设了三个年段的具体目标。无论是古诗还是古文,都从不同的角度选择,形成了内容框架,彰显了国学的大体风貌;提出了教学建议,而这些建议又是紧紧围绕古诗文课程的性质提出,尤其是突出了价值性、内涵性、综合性和体验性;规范了评价要求,从评价功能、评价方式、评价原则等方面提出了建议。这些规定体现了课程建设的基本要义,让其成为真正的课程。

  三是儿童视角。国学,历史悠久而遥远,如何让小学生喜欢,成为一大难题。《少儿国学》课程紧贴“童声和喜欢”这一核心要求展开:培养诵读乐趣,乐人与人交流分享,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诵读,积累自己喜欢的诗句和格言警句。此外,在加强诵读、背诵的同时,特别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想象力和创造的激情。从成人视角转向儿童视角,就拉近了儿童与历史、与古典的心理距离,让儿童在古典与时代的交融中徜徉,唱响了他们自己的“童声”。

学校文化建设方案

  一、指导思想:

  营造和谐的育人环境,是双语人不懈的追求。和谐是一种动态的平衡,按照系统论的观点,和谐的教育就是指在教育活动中,力求使教育过程诸要素之间以及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之间始终处于一种协调、平衡的状态,从而提高教育质量,使学生的基本素质和个性品质得到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一个学校的和谐发展包括诸多方面的和谐,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和谐。校园文化,是指以校园为地理环境圈,以社会文化为背景,以学校管理者和全体师生员工组成的校园人为主体,以群体价值观念为核心的一种亚文化,它既反映文化的一般性,又有自己的特殊性。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和谐,包括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这三个方面建设的全面、和谐的发展,将为学校树立起完整而和谐的文化现象。

  二、面对三营中学。校园文化建设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因此,我们对本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构想就是在以下三方面达到和谐共振:

  1、历史的厚重与新的发展观念的和谐;(推陈出新)

  2、彰现个性发展和追求统一制度管理的和谐;(求同存异)

  3、以校园文化熏陶双语人和双语人创建双语文化的和谐。(人校合一)具体内容和措施:

  (一)校园物质文化建设。

  本着“追求高品位,主题鲜明化,上下齐心力,和谐大发展”的建设理念,搞好校园的绿化,楼道的布置,展板橱窗的设计,适当添加一些供师生休息、读书的设施,让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具有人文性,都能自然地成为育人的理想场所。让师生的教育行为与校园文化展现和谐之美。

  1、荣誉墙:体现七彩的初中,让他们在学校度过一段七彩斑斓的义务教育时光,同时它又是一本翻开的书,象征着学校是学习的殿堂,让孩子在双语学校愉快的读书,读让自己愉快的书。

  4、绿化:我们追求以绿为主色调,花开四季的效果。努力做到“春有花,夏有荫,秋有香,冬有绿”。表明我们追求的是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花草树木的布局错落有致,疏密相间,暗含着:孩子就是祖国的花朵,他们的个体是有差异的,我们将充分尊重这种差异,让孩子尽可能的和谐发展、全面发展。

  5、班级文化建设:我们为每一个教室都制作了一个橱窗,将自行设计的班徽、班训张贴其中;各班还可根据自身特点和学校统一的要求设计栏目主题,对学生进行宣传教育。班内还布置了“评比台”、“英语角”、“成长的足迹”、“卫生角”、“图书角”等,并将班内的墙壁、管道进行美化。彰现班级的特色,达到个性与共性的和谐统一。

  6、文化墙:“让每一面墙说话”是我们对校园文化墙的构思源点。我们本着“高品位、儿童化”的原则,对学校的墙壁进行文化着装。在内容上,我们将学校的管理制度和师生的作品结合,把代表中国灿烂古代文化的唐诗、宋词、名言等和代表现带文化发展的科技知识、天文、地理知识等相结合。形式上力求在学生必经的地方,进行全面铺展,点面结合。让每一面墙所说的话,和它的外在形式和谐统一。

  7、道德规范:

  ⑴文明举止:目标:弘扬传统美德,狠抓人文素质、培养文明内在取向;举止文明高雅,注意外在仪表,树立良好外在形象。工作任务:①加强礼仪教育。②加强形势教育,增强正义感。③讲求卫生,增强卫生意识。④开展艰苦奋斗、艰苦创业教育。⑤开展敬业教育,树立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思想。

  ⑵道德行为:目标:形成遵守社会公德、尊师爱生、敬老爱幼、孝敬父母、团结友爱、助人为乐、互相关心、关心集体、珍惜维护集体荣誉,顾全大局、先公后私和先人后已的好风气。

  ⑶工作任务:①开展以青年志愿者和共青团员为骨干的社区服务共建实践活动。②进行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和爱国主义教育。③进行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教育。④开展爱国爱校、成才报国为主题的教育活动。

  8、校内秩序:目标:继续保持和发扬校内良好的交通秩序、生活秩序、学习工作秩序,使学生校外交通秩序有明显好转,各类规章制度健全,安全防范工作落实,无火灾事故、重大意外事故、重大盗窃、其他恶性事件和刑事案件发生,创建“平安校园”。工作任务:①强化校园治安管理,建立健全各类规章制度,维护公共秩序。②要加强门卫管理,把好校园治安第一关。③维护校园交通秩序,避免事故发生,使车辆停放整齐有序④落实责任制,实行分级管理,确保师生活动安全。⑤加强巡查制度,维护校园正常的学习、生活秩序。⑥采取切实措施,加强防范工作,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

  (二)、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方面

  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它主要包括校园历史传统和被全体师生员工认同的共同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观念等意识形态,是一个学校本质、个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校园精神文化又被称为“学校精神”,并具体体现在校风、教风、学风、班风和学校人际关系上。

  1、校风建设:校风建设实际上就是校园精神的塑造,校风作为构成教育环境的独特的因素,体现着一个学校的精神风貌。在校风体现形式上,校风主要表现师生的精神风貌、文化氛围育人氛围。好的校风具有深刻“强制性”的感染力,使不符合环境气氛要求的心理和行为时刻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压力,使每一位校园人的集体感受日趋巩固和扩展,形成集体成员心理特性最协调的心理相容状态;好的校风具有对学校成员内在动力的激发作用,催人奋进;好的校风对学校成员的心理发展具有保护作用,对不良的心理倾向和行为具有强大的抵御力量,有效地排除各种不良心理和行为的侵蚀和干扰。

  2、教风建设。教风是教师在长期教育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教育教学的特点、作风和风格,是教师道德品质、文化知识水平、教育理论、技能等素质的综合表现。我们实施了教师“青蓝结对”工程,让不同阶段的老师在自己的位置找到自己发展的突破口,学校为他们搭建平台,创设教育环境,让新教师快速入格,让青年教师迅速形成教育风格,让中老年教师在教学上推陈出新,大胆接受新的教育思想。使每一位教师都能有所发展,从而形成学校实事求是、团结协作、高效严谨、开拓进取的教风,推动学校的教学管理教学质量的和谐发展,稳步攀升。

  3、学风建设。学风是指学生集体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治学态度和方法,是学生在长期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行为习惯等方面的表现。我们拟定从学校的清洁卫生工作、学生的文明礼仪为突破口,率先创造出双语学校“整洁的校园环境”、“优雅的学生礼仪”,并以此为起点,对学生的学习、生活、行为等进行优质训练,努力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和谐的人。

  4、学校人际关系建设。学校人际关系包括学校领导之间的关系、学校领导与教职工之间的关系、教师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和谐的学校人际关系有助于广大师生员工达到密切合作,形成一个团结统一的集体,更好的发挥整体效应。和谐的学校人际关系有助于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更好的发挥个人才能,提高工作效率。和谐的学校人际关系还有助于排除和避免教职工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更好的完成学校的奋斗目标和工作任务。为此,我们设置了校长信箱、心理话信箱、工会活动、专家讲座等活动,让老师有机会说出自己的心理话,让学生有机会诉说自己的苦恼。让师生之间更好地沟通,让老师之间在相互的合作中取长补短,增进彼此的感情,消除误会,让矛盾冲突化解在萌芽之初,为学校创造出和谐的人际关系网。

  (三)、学校制度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规划设计方案

  打造绿色教育弘扬校园特色

  -----铁西小学校园文化建设规划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让教育回归自然,让师生健康成长,校园文化建设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大力加强和建设校园文化是学校管理的一个重要容。以“绿色教育”校园文化为主的办学特色,使绿色教育理念深入人心,由此凸显出自己浓郁的校园文化和办学个性。

  二、校徽设计诠释

  重新设计了校徽,教学楼上方悬挂的校徽,外环的绿色象征着生命和希望,环的图案是“铁西”大写“TX”字母的缩写,又是汉字“文”字,象征着知识和力量,同时,又是一名学生,在长城上仰望着,向着美好奔跑,象征着铁西小学会有更加辉煌的明天。

  三、理念设计

  办学理念:创设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绿色人才的生态园。

  办学目标:一流的绿色管理、一流的绿色师资队伍、一流的绿色教学设备,一流的绿色校风学风,一流的绿色教学质量。

  办学宗旨:树立人本理念,勇于开拓创新,突出绿色教育,争创品牌学校。

  办学特色:构建绿色教育办学体系,少年军校和艺术教育两翼和谐共进。

  校训:尚德博学立志做感动中国和影响世界的人。

  教风:育人为本务实求真。

  学风:勤学善思创新践行。

  校风:文明守纪勤奋进取。

  四、创建目标

  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人文精神培养为核心,以服务为宗旨,以素质拓展为目的,立足实际,突出特色,通过加强校园文化活动的基础设施建设,创新校园文化活动的容,拓展校园文化的领域,规校园文化活动的模式,努力构建具有我校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体系,使我校校园文化朝着政治化、正规化、多样化、群体化、艺术化方向发展。我校校园文化建设将围绕“使每位学生、每一位教师都得到充分发展”这个总目标去进行,以校园物质(环境)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以校园精神文化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以校园制度文化为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保证,以校园行为文化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成果和外在表现。努力建设容丰富多彩,格调健康向上,既充满生机活力又促进教师学生共同发展的校园文化。用“绿色思想”培养人:确立环境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环境教育活动。用“绿色观念”教育人:将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观念贯穿到教育、教学、管理的全过程,以提高学生的绿色意识与能力。用“绿色校园”熏人:以绿化、美化校园为基础,师生共同参与建设绿色校园,倡导校园“绿色文化”、“绿色文明”的行动,使保护环境、建设环境成为师生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

  五、创建容

  绿色校园文化就其涵而言,具有两个层面的含义,其一,指绿色环境的建设,丛丛绿林,株株花木,昭示天地人和谐相处。曲径通幽,花香鸟语,共相伴学海无涯乐渡。为学生创造一方健康成长的沃土,给学生擎起一片施展个性的,让每棵树,每面墙,每个景点都成为能够对学生产生熏的老师。其二,指学生在学校期间,通过学校环境的感染,规章制度的导向,教师引领的影响,使其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一个健康的体魄,丰富的情感,美好的心灵。为学生的发展奠基。我们可以说在这种绿色校园文化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对他人会有关爱之心,对自然会有悲天悯人的情怀,对人类的未来有一种神圣的使命感和高度责任感,校园文化在其表现形态上,大体可分为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

  (一)校园精神文化

  精神文化是绿色校园文化的思想核心,是其他校园文化表现形态的灵魂。

  首先,在办学理念上,逐步形成精神文化的系统。我们班子集体经过长期的学习,教育管理理念的不断提升,在思想上清晰地认识到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不仅仅要有精而广的知识,更要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不单纯要有做好本职工作的热情,更要有一种对他人、对社会负责的人文精神。这一社会人才的取向也就成为我校确立全新办学理念出发点和归宿点。基于此,经过我校全体教师讨论和领导班子的反复研究、提升最终确立现在形成我校的办学目标:“一流的绿色管理、一流的绿色师资队伍、一流的绿色教学设备,一流的绿色校风学风,一流的绿色教学质量”,以“打造绿色教育弘扬校园特色”办学理念为校园文化的核心。在以后的绿色校园文化的建设工作中,我们还要不断完善,深化这一办学理念使其成为我们建设特色校园文化的思想指南。并围绕着这一理念形成我校的校风,学风,校徽。真正做到精神文化系统化,全面化。第二,校园精神文化的发展必须要继承我校优良的传统,我校的领导多年来形成一种锐意进取,迎难而上,率先垂的传统。我们的教师更有吃苦耐劳,甘于奉献,虚心好学的优秀品质。我们老师的这种品质才使我们的学校生存发展,在绿色校园文化建设中,因为有了这样的品质,我们老师才能做到,课上是一名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课下又是一个绿色校园的建设者。而我们的学生也有着好学上进,富有个性的特点。领导,教师和学生的这些品格是绿色校园文化得以发展的精神基础。第三,精神文化还体现师生角色的转变上,给学生心理上、人文上和人道上的关怀。教师更新观念首先使自己成为一名教育者,对学生注入人文关爱,我们深信:“顽石在与自然的抗争中终究未能抵抗大自然的潜移默化,更何况是我们自己的学生呢?我们的老师要从学生情感入手,沟通师生间的情感,建立了良好、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主动感悟,主动思考,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成为一个有健全人格、完整人格的人;培养其高贵的人性。教会学生如何人尊重人、理解人,如何让以诚待人,与人相处。教师与学生平等交流,把学生真正作为一个有思想、平等的人来对待,而不再单一的把教师的意志强加给学生,更注重对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导向,我们的教师要做到与学生心灵上的沟通,春风般抚平有问题学生的心灵,帮助他们走出心灵上的困惑。给学生一个精神的家园。第四,精神文化要从富有灵气的校园环境建设中体现出来。校园建设是精神文化的载体,我们绿色校园文化下的校园建设就是要使我校园的每一处景点都有人文的涵,要使校园的每一块顽石都富有灵性,要是每一面墙都会说话。我们对校园建设的理想目标就是“校园处处是教育,学生时时受熏染”,“小草无语,足下留情”,“青草在微笑,请你绕一绕”,这些标语虽无声,却如涓涓细流注入学生的心田,使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要注意人与自然的和谐,培养了学生悲天悯人的情怀。形成了一种崇尚自然,关注环境,“环境为我美化,我为环境绿”的环保意识。在以后的校园建设中,我们还要倾注对学生的人文关怀,给学生提供一个个学习的雅境,一处处施展个性的场地。

  (二)校园行为文化

  行为文化是学校的教师与学生,在教学管理与学习锻炼中用实际行动来体现和事件校园文化的涵。行为文化强调“人”在校园文化中的地位,教师和学生是行为文化的主体,也是我们绿色校园文化的实践者,发展者,也是受益者。

  1、要加强领导班子集体在绿色校园文化中领导人的作用。学校领导的行为直接关系到学校发展的前进方向和发展的过程,领导者首先应是一个学习者,开拓者,感染者,只有做到这些才能真正起到领路人的作用。学校领导要积极参加各种与学校发展有关的学习和参观,要进一步加强学习的意识,用全新的教育思想来充实自己的头脑。在工作中,班子成员还要继续做到表率的作用。继续发挥自己旗帜的作用。要求普通教师做到的自己首先应该做到。

  2、教师是我们绿色校园文化的中流砥柱。教师是对学生产生影响最大,最大最直接的人,我校的教师正用自己的行为去铺垫着学生的未来,“学高为师,身正为”充分体现了教师行为对学生的影响作用。为了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我校积极规教师行为。要加大对教师行为的规,通过领导者的引领,典型教师的示,扩大教师行为的规,通过领导力度。教师要衣着得体,要大方而又富有生气。通过自己的教学行为给学生以平等、和谐、自主、协作的引领。这样使我们的教师真正成为教育者。

  3、我们的学生是校园文化的主体,我们的校园文化主要是为学生的成长搭设一个发展个性的平台,在绿色校园文化的影响下进行“自我教育”。“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这是我们绿色校园文化的最终归宿。因此学生行为是校园文化的主体,校园文化的效用最终会通过学生的行为表现出来,同时学生的行为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通过校园文化的熏使学生的行为朝能“真正能肩负起社会责任的人”的方向迈进。在学习生活中,我们要通过纪律的规,教师的引领使学生通过“自我教育”的行为上规自己,在思想上提升自己,使学由原来的“让我成长”转变成为“我要成长”,通过“自我教育”的行为使学生健康的个性得以,错误的、幼稚的思想、恶习得改正。我校发挥学生自我教育组织——少先队的作用,参与学校的日常管理。另外学生们还到校园建设的劳动中去,在劳动行为中锻炼自己,培养能力。我们主学生领养绿地,给学校的校园规划蓝图,学生独立搞环保调查,对本学年或全校师生进行环保讲座。还要举行以环保为主题的各种竞赛,文艺节目等,以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环保行为。

  4、构建绿色德育。用以人为本、以实际出发、因材施教的理念指导开展学生思想教育活动。教育是一个用生命影响生命,用心灵启迪心灵,用人格打造人格的师生之间互动的过程。教师要充分理解“赏识是成功的起点”的理念,善于及时发现每一位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适时表扬,要将精炼、准确、富有激励性的“赏识寄语”写在“闪光卡”上,赠送给学生,让家长签字后返回学校,使每一个学生感受到自己的点滴进步都能得到学校和老师们认可,增强了上进心,架设起一座家长与学校沟通的桥梁。发展的观点待人。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求人人优秀,但求人人进步”的理念。通过“进步之星”、“诚信之星”、“学习之星”、“文艺之星”、“体育之星”、“环保之星”、“勤学之星”等十佳百星活动的开展,是每一个学生个性得到发展,收获进步的喜悦。学校开展的‘我的中队我做主’、‘清新书苑’、‘绿野寻踪’、‘植绿护绿,从我做起’等活动都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能动力,让学生以‘原生态’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与课外实践中。

  5、创设绿色课堂。课堂教学是教书育人的主渠道,全体教师要以创设绿色课堂为重点开展绿色文化的教育。绿色的课堂,意味着课堂将变得更加安全、有趣,充满活力并富于挑战;意味着给予教学者和学习者一种积极的期望、热情、鼓励、责任心、认同、肯定、成功的机会以及促使他们萌生生生不息的创意;意味着帮助学生发展积极的学习态度、价值观和自我观念;意味着在这个师生生命智慧的乐园里,他们将感受淳朴,尽享自然,将会有更多传播课堂文化的机遇,使其互助共进,智慧发展,从而达到和谐共处。

  (1)明确绿色课堂的涵。引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做到:①循循善诱,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②有利于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发展;③爱护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④承认个性差异,理解学生认知能力的不同水平,分层教学;⑤尊重每一个学生,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⑥教案设计应符合学生实际;⑦语言有激情,表情亲切,实行情感教学;⑧每节课要给学生留出提问、练习、反思时间;⑨对学生的评价以激励为主;⑩发现学生有问题及时做好思想工作。

  (2)以“五导”教学生化绿色课堂。现代教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教学重点在于发挥其导师作用,学校要求教师努力在课堂教学中做到“五导”:即,学习目标的引导;学习方法和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指导;学生疑惑的辅导;学习氛围的诱导;思想品德的教导。

  (3)以具体活动为载体落实绿色课堂。充分体现生本教育。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体验的可能。课前预习、课上学习、课后复习是学生求知过程极为重要的三个环节。老师要以教研组为单位集体备课,设计出学生的自主性学习的导学案,印发给学生,学生按照导学案提前预习完成教师布置的导学案上的阅读思考,必答容。课上根据导学案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能自己答出正确答案的让学生自己说出,教师重点放在答疑,梳理知识的在联系,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上,切实贯彻高效课堂。

  6、创设绿色课余文化。要积极开展各种健康有意的课外文化活动,占领学生的业余生活阵地。各年级、各班要开展各种小型的文化娱乐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继续坚持开展午间写字和经典古诗文通读的活动,培养学生书写规字,说普通话,讲文明语,做文明事的良好习惯,打造书香校园,加强学习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美德的教育,组织好以学生为主体的校园文化活动和社团活动如:书法社团、美术社团、足球社团、乒乓球社团、武术社团、声乐社团、合唱社团、剪纸社团等。加大各类特长展示等特色文化活动的力度。积极开展主题化传统性教育活动,诸如以“感恩”和“节日庆典”为主题的系列活动,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经常性开展学校传统活动。开展好体育社会实践活动和社区公益活动。如社区劳动、慰问孤寡老人。

  (三)校园物质文化

  校园的物质文化环境是校园文化发展程序的一个外在标志,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是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霍姆林斯基说过:“对周围世界的美感,能冶学生的情操,使他们变得高雅。”环境可以造就人、培养人、改造人。努力为学生创设一流的学习教育环境,发挥环境育人的功效,成为我校整体工作的一项大事。学校经过多年的努力,校园的环境悄悄地发生着可人的变化。霍姆林斯基还说过:“我们的教育应到使每一堵墙都说话。”物质文化建设是校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康优美的校园环境就像是一部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教科书,他有利于冶学生的情操,也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所以在校园环境建设上,我们要打破常规的一成不变的、静止的模式,赋予它丰富的生命力,在我们熟知的领域挖掘出新的教育资源,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为宽阔偶的空间,使每一个角落都成为学生进行学习,探究,实践的园地。让墙壁、板报、橱窗、报栏说话,让花圃、道路、教室育人,用文化优化环境。(环境文化包括:黑板文化、橱窗文化、墙壁文化、教室文化,花圃文化、道路文化、走廊文化等),我校由于诸多原因办学资金设备非常紧,严重束缚了我校绿色校园文化的建设,在绿色校园建设过程中,为了保证绿色校园文化的建设,物质文化建设是基础,在以后的校园文化建设中,计划加大物质方面的投入。

  1、设计和规划校园硬件环境建设,整体规划好学校的文化环境,让校园充满教育性,体现文化特质。追求以绿为主色调,花开四季的效果。努力做到“春有花,夏有荫,秋有香,冬有绿”。

  2、从净化,绿化,美化入手整治校容校貌,按学校规划分批完成学校的净化,绿化,美化,使校园达到花园式学校的要求。加大绿化美化校园投入,以数量奠定绿色文化校园的基础,绿色覆盖率要达到60%以上。以质量提升绿色校园的品位,是学校绿色植被种类达到上百种,学校围墙周边绿化,是周边环境与学校环境融为一体,协调统一。

  3、创设各种文化设施,开辟宣传栏、黑板报、图书室、阅览室等思想、文化教育阵地;要指导各班办好每月一期的黑板报,每次组织板报评比。

  4、营造整洁优美、文明有序的育人环境,做到使每一面墙、每一个花园都发挥它的育人功能。结合“环保教育”“安全教育”“团结进步教育”“廉洁文化校园”等主题教育活动,制作宣传板报,使之对学生期待了很好的教育作用。挂学生的美术作品、书法作品,书画作品,展示学生的小制作、小发明,让学生在特长展示中充分表现自己的思维和想象,为他们提升展现才华,扬个性,实践创新的平台,活跃校园文化氛围,使之成为我校一道展示文明、宣传文明靓丽的风景线。

  5、组建红领巾广播站,利用学校完善的校园广播系统及时播发校园新闻和优秀事迹。并与时俱进地播放一些优秀歌曲、英语节目,促进学生的发展。

  6、在教学楼,准备进一步体现“让每一面墙说话”的理念,在走廊的墙壁上挂上对学生有影响力的条幅,对每个班级的布置,要发动学生献计献策,即能体现本班的特色,又能达到“环境育人”的目的。在学校主要部位悬挂名人字画,展示学校的校训和教书育人理念,把教师格言、学生格言放大贴,把楼道长廊构筑成文化长廊,形成一道亮丽的育人风景。利用‘地球日’和‘环境日’,大力宣传环保、绿色教育。

  7、做好文明办公室、文明班级的评比。在教学保障上,要力争做到旧设备的更新,实验室用品要能满足学生进行实验的需要,使学生的能力不仅依赖于书本,更要来源于实践。同时加强网络教室的升级和校园网的兴建。让我们的学生在远离网吧的同时,能够享受现代科技的便捷,也使我校办公条件跨上一个新台阶。通过以上措施使学生员工沉浸在健康和谐的文化氛围之中,呼吸清新高雅的文化气息,达到冶情操之目的。

  (四)校园制度文化

  制度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不可缺少的必要保证那,是环境教育的必要组成部分。制度好比催化剂,可以规人们的言行,养成良好的习惯,促进人的健康成长。我校将制度建设作为环境教育的重要容,与校园文化建设紧密结合,相得益彰。在我校,制度不仅仅是约束人们的一项措施,更是让师生在参与制定和执行制度中得到教育,得到鼓励。力求让师生在用制度是那个来规自己时,没有压抑的感觉,只是为了在更好的机制环境下学习和工作。制度是校园文化建设初级阶段的产物,是为了达到无无意境界而采取的一种有意识手段,是为了保障学校教育的有章、有序和有效。目的是先用制度来强化,而后用情境来化。俗话说:“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建立规有序的管理机制,是维系学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是搞好校园文化建设实现其最终目标的必要保障。因此,学校必须建立一个凸现本校优势,体现校本意识,具有特有文化特色的规、高效、完整的组织管理系统和制度,构建学校特色制度文化。我校将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坚持依法治校,加强管理与监督。鼓励师生有问题积极反映,校长将及时予以回复。学校工会要发挥其职能作用,把这项工作做好。学校领导班子主要成员要定期与教职工谈心,谈心主题要鲜明,留有谈心记录。对全总反映出来的问题,条件成熟的要马上改,暂时不能改的也要向老师们解释清楚。简历完善的教师考核制度和学生自主管理制度。简历爱护公物制度、公共卫生制度、绿化制度和校园养护责任制等等。使其更具有人性化、合理化。在此基础上,制定运作程序,汇编成册,理顺层次、规程序、行而有据,努力营造“人人定制度,制度管人人”的和谐制度建设局面。形成依法办事、管理、以德立校的运行机制。对学生规的制度要充分体现对学生的关爱,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关注学生成长的过程,而不能使学生在“禁止”“拒绝”中发展成长,同时对学生的要求还体现对学生自主性的调动发挥。我校将不断的完善管理制度,再教职工管理中,在职务晋升、奖金发放、职称评定、评优奖励中创造良好的竞争机制,让教职工在竞争和合作中体会教育的乐趣。在学生管理中,引入文明学生、文明班级评比制度,我们特别主培养学生个性,在各项活动中扬学生,展示自己,让学生在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中得到提升;再活动方面要制定每学年绿色学校实施细则,让师生在建设秀美校园,构建绿色校园文化中得到醉;再课堂教学上我们制定教育教学评价细则,让良好教学评价与反思,真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我们既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又要重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既有实践之乐,又有创造之功。使学校成为学生的“精神家园”。这是我们进行绿色教育文化建设的终极目的。

  六、保障机制

  1、成立领导小组

  为加强对绿色校园文化建设的领导,保证绿色文化校园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有效的协调全校的力量,形成齐抓共建、师生员工积极参与的局面,强化校园文化的管理,有自己的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经研究,决定成立绿色校园文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成员:

  组长:肖景薇肖春昱

  副组长:杰春雨

  成员:凤霞成权玉宝

  查云成王琰小庆

  2、领导小组主要任务:

  (1)协调全校各部门力量,实施对校园文化的齐抓共建;

  (2)规划、指导全校的校园文化工作,组织全校较大的综合性文化活动,如组织艺术节等;

  (3)调查、了解绿色校园文化的状况,向学校提出绿色校园文化方面的政策及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措施,并负责实施;

  (4)有计划地开展有关绿色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教师培训工作和师生文艺骨干;

  (5)开展校园文化的理论研究和学术探讨活动,用理论来指导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

  小学绿色校园文化建设方案

  一、指导思想校园文化作为一种潜在的隐性课程,在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中,具有情境性、渗透性、持久性、暗示性和愉悦性等特点。其教育功能是通过学校健康向上的精神因素以及优美的物质环境所施加给学生的积极影响和感染、熏而实现的。而绿色校园文化则是一种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绿色是一种极富生命力的颜色,它蕴含着无限的自由和发展空间。为了创建绿色学校,促进教师与学生健康和谐发展,我校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认真开展创建绿色学校的活动,努力提高学生的绿色意识和能力,积极履行生态建设背景下的学校文化使命,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特制定具有我校特色的绿色校园文化建设方案。二、创建目标用“绿色思想”培养人:确立环境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成立环境教育的相应机构;开发环境教育课程,探索环境教育实践模式,开展丰富多彩的环境教育活动。用“绿色观念”教育人:将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观念贯穿到教育、教学、管理的全过程,以提高学生的绿色意识与能力。用“绿色校园”熏人:以绿化、美化校园为基础,师生共同参与建设绿色校园,倡导校园“绿色文化”、“绿色文明”的行动,使保护环境、建设环境成为师生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三、创建容绿色校园文化就其涵而言,具有两个层面的含义,其一,指绿色环境的建设,丛丛绿林,株株花木,昭示天地人和谐相处。曲径通幽,花香鸟语,共相伴学海无涯乐渡。为学生创造一方健康成长的沃土,给学生擎起一片施展个性的,让每棵树,每面墙,每个景点都成为能够对学生产生熏染的老师。其二,指学生在学校期间,通过学校环境的感染,规章制度的导向,教师的引领影响,使其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一个健康的体魄,丰富的情感,美好的心灵。为学生的发展奠基。校园文化建设,大体可分为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一)精神文化精神文化是绿色校园文化的思想核心,是其它校园文化表现形态的灵魂。首先,我们要进一步深化我校的办学理念,因为它又是校园精神文化的核心。我们的办学理念是:培养具有人文思想,科学精神,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人。也是我们建设特色校园文化的思想指南。在以后的绿色校园文化的建设工作中,我们还要不断完善,深化这一办学理念。围绕着这一理念,形成我校办学特色。通过中层领导要对全校教师进行我校办学理念的培训,座谈,并且德育组与教务处要把办学理念与实际结合起来。普通老师要把这一办学理念融于自己的教学和德育工作中,在日常各种活动中都要强化和落实这一办学理念。期末对教师的工作考核要把教师对办学理念的落实做为一项重要的指标。第二,精神文化还体现师生角色的转变上,给学生心理上、人文上和人道上的关怀。我们要教师更新观念,首先使自己成为一名教育者,对学生注入人文关爱,我们深信:“顽石在与自然的抗争中终究未能抵抗大自然的潜移默化,更何况是我们自己的学生呢?我们的老师要从学生情感入手,沟通师生间的情感,建立了良好、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主动感悟,主动思考,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成为一个有健全人格、完整人格的人;培养其高贵的人性。教会学生如何尊重人、理解人,如何以诚待人,与人相处。教师与学生平等交流,把学生真正作为一个有思想、平等的人来对待,而不再单一地把教师的意志强加给学生。更注重对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导向,我们的教师要做到与学生心灵上的沟通,春风般抚平有问题学生的心灵,帮助他们走出心灵上的困惑。给学生一个精神的家园。第三,精神文化要从富有灵气的校园环境建设中体现出来。校园建设是精神文化的载体,我们绿色校园文化下的校园建设就是要使我校园的每一处景点都有人文的涵,要使校园的每一块顽石都富有灵性,要使每一面墙都会说话。我们对校园建设的理想目标就是“校园处处是教育,学生时时受熏染”。在这方面我们现在已经有了一定的成效,充分体现我校精神文化的所在。在以后的校园环境中,我们还进一步深化。(二)行为文化是学校的教师与学生,在教学管理与学习锻炼中用实际行动来体现和实践校园文化的涵。行为文化强调“人”在校园文化中的地位,教师和学生是行为文化的主体,也是我们绿色校园文化的实践者,发展者,也是受益者。1、要加强党政班子集体在绿色校园文化中领路人的作用。学校领导的行为直接关系到学校发展的前进方向,和发展的过程,领导者首先应是一个学习者,开拓者,感染者,只有做到这些才能真正起到领路人的作用。学校领导要积极参加各种与学校发展有关的学习和参观,要进一步加强学习的意识,用全新的教育思想来充实自已的头脑。在工作中,班子成员还要继续做到表率的作用。继续发挥自已旗帜的作用。要求普通教师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2、教师是我们绿色校园文化的中流砥柱。教师是对学生产生影响最大,最直接的人,我校的教师正用自己的行为去铺垫着学生的未来,“学高为师,身正为”充分体现了教师行为对学生的影响作用。为了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我校积极规教师行为。要加大对教师行为的规,通过领导者的引领,典型教师的示,扩大教师行为对学生的影响力度。教师要衣着得体,要大方而又富有生气。通过自己的教学行为给学生以平等、和谐、自主、协作的引领。这样使我们的老师真正成为教育者。3.我们的学生是校园文化的主体,我们的校园文化主要是为学生的成长搭设一个发展个性的平台,在绿色校园文化的影响下进行“自我教育”。“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这是我们绿色校园文化的最终归宿。因此学生行为是校园文化的主体,校园文化的效用最终会通过学生的行为表现出来,同时学生的行为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通过校园文化的熏使学生的行为朝能“真正能肩负起社会责任的人”的方向迈进。在学习生活中,我们要通过纪律的规,教师的引领使学生通过“自我教育”在行为上规自已,在思想上提升自己,使学生由原来的“让我成长”转变成为“我要成长”,通过“自我教育”的行为使学生健康的个性得以扬,错误的、幼稚的思想、恶习得以改正。我校发挥学生自我教育的组织——少先队的作用,参与学校的日常管理。另外学生们还参与到校园建设的劳动中去,在劳动行为中锻炼自己,培养能力。我们主学生领养绿地,给学校的校园建设规划蓝图,学生独立搞环保调查,对本学年或全校师生进行环保讲座。还要举行以环保为主题的各种竞赛,文艺节目等,以进一步完善自已的环保行为。(三)校园物质文化校园的物质文化环境是校园文化发展程度的一个外在标志,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是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霍姆林斯基说过:“对周围世界的美感,能治学生的情操,使他们变得高雅。”环境可以造就人、培养人、改造人。努力为学生创设一流的学习教育环境,发挥环境育人的功效,成为我校整体工作的一项大事。学校经过近两年的努力,校园的环境悄悄地发生着可人的变化。以后的校园建设中,计划加大物质方面的投入。(四)校园制度文化制度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不可缺少的必要保证,是环境教育的必要组成部分。制度好比催化剂,可以规人们的言行,养成良好的习惯,促进人的健康成长。我校将制度建设作为环境教育的重要容,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紧密结合,相得益彰。在我校,制度不仅仅是约束人们的一项措施,更是让师生在参与制定和执行制度中得到教育,得到激励。力求让师生在用制度来规自己时,没有压抑的感觉,只是为了在更好的机制环境下学习和工作。对学生规的制度要充分体现对学生的关爱,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关注学生成长的过程,而不能使学生在“禁止”,“拒绝”中发展成长,同时对学生的要求还须体现对学生自主性的调动发挥。我校将不断地完善管理制度,在教职工管理中,在职务晋升、奖金发放、职称评定、评优奖励中创造良好的竞争机制,让教职工在竞争和合作中体会教育的乐趣。在学生管理中,引入文明学生、文明班级评比制度,我们特别主培养学生个性,在各项活动中扬学生,展示自己,让学生在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中得到提升;在活动方面,要制定每学年绿色学校实施细则,让师生在建设秀美校园,构建绿色校园文化中得到熏;在课堂教学上我们制定教育教学评价细则,让良好教学评价和反思,真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们既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又要重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既有实践之乐,又有创造之功。使学校成为学生的“精神家园”。这是我们进行绿色校园文化建设的终极目的。四、保障机制1、成立领导小组为加强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领导,保证校园文化的正确方向,有效地协调全校的力量,形成齐抓共建、师生员工积极参与的局面,强化校园文化的管理,有组织地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经研究,决定成立铁西小学校园文化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组长:肖景薇肖春昱副组长:杰春雨成员:凤霞成权玉宝查云成王琰小庆2、课程渗透环境教育具有跨学科、综合性、社会性、生活性等特点,因此适宜在基础型、拓展型和探究型课程中开展教育。3、课题研究学校根据自身的特点确立环境保护方面的总课题,在此基础上,各教研组根据学科的专业优势确立相应的子课题,以形成环境保护方面的课题网络。4、社区活动在实施以环保为主体的拓展型、探究型课程的教学时,要充分利用社区各种教育资源,加强与社区的互动,促进学生环境道德和环保行为的养成,同时,改善学校及其周围和社区环境。5、绿化美化校园学校应制定和实施全校的绿化、美化、生态化的计划和措施。校园应尽量种树、植草、栽花,以增加校园的绿化面积,同时,注意树木间、树木于景观间的合理配置,充分考虑环境美育对学生所起的作用。

  绿色校园文化建设方案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校园,切实提高我

  校学生现代文明素质和环境意识,积极营造绿色、和谐、可持续发展的育人环境,不断增强师生环保意识,提高环保能力,创建绿色校园。结合我校的实际,制订本方案如下:

  一、成立领导小组,加强领导

  学校成立“创建绿色校园”领导小组,明确领导小组各成员的责任划分,使创建绿色校园的活动具备有力的领导保障。

  组长:肖景薇(校长)负责学校创建绿色校园的全面工作。

  副组长:杰(业务副校长)、春雨(后勤校长)协助组长落实各项具体工作,对学校日常管理是否包括绿色学校的理念进行监督检查等等,推动创建绿色校园的工作实施。

  业务副组长:玉宝(教导处副主任)协助组长落实各项具体工作,负责绿色校园创建活动的软件材料整理归纳。

  成员:王琰(教导处副主任)金玉龙(后勤副主任)

  凤霞(少先队辅导员)值周教师

  教务处:负责各学科环保教育的学科教学渗透和教师培训,创建材料征集指导和归档。

  少先队:负责环保教育系列活动的组织、宣传和开展。

  后勤处:负责校园环境规划、设计、管理工作,并保障设备、设施的增设。

  二、加强宣传,提高认识

  建设绿色校园是是践行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树立良好教育形象,加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容。

  我校要积极开展宣传,动员师生全员参与。充分发挥墙报、手抄报、周会、班队会的宣传教育作用,在师生当中广泛开展“爱护花草树木”、“宁栽一棵树,勿折一枝花”等方面的教育,并开展以“怎样创建绿色学校”为主题的班会,将校园广播站充分利用起来宣传绿色、环保知识,使全体学生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到创建绿色校园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在全校大造创建绿色校园的声势,使全体师生对此项活动高度重视起来。

  三、具体实施

  1、确立“创建绿色校园”的教育理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强化绿色校园的管理理念,从管理、教师、学生等各个不同层次,不同侧面确立“绿色”理念,齐抓共管形成绿色学校。

  2、采取措施把创建“绿色学校”活动与文明班级评比和班主任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开展“绿色班级”活动的评比。把环境教育与课堂教学和学科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与德育工作紧密地结合,德育教育、少先队活动和班队会适时地体现和突出以环境教育为主题的相关容。

  (一)宣传发动阶段

  利用星期一国旗下讲话和校园广播、宣传栏等文化阵地,进行宣传发动,动员全校师生积极参与“绿色校园”的创建活动,在全校营造“绿色”的氛围,引导师生确立绿色理念

  (二)规划实施阶段

  1、形成共识,目的明确,强化组织管理,确保工作落到实处

  (1)充分利用黑板报、广播等积极开展“创建绿色校园”的宣传教育工作,校园设有专门的“创建绿色校园”展板。

  (2)领导小组定期协商,拟定措施,然后面向全体师生进行环境教育的讲座,同时利用业务、政治学习时间对教师进行有关环保知识的学习指导。班主任、科任教师引导学生树立绿色环保意识,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种一棵树一株花做起,从节约一纸、一滴水做起,争做生态文化的使者。做到室绿化与室外绿化相结合,植树种草,培育花圃,布置盆景,让学生和树木共同成长,使学校充满生机活力。

  (3)我校充分考虑学校的地形地貌、土壤成分、水体植被等自然基础条件,以植物造景为主,选择适合我校特点的花草树木,能花则花,宜树则树,适草则草,达到树成行、林成荫、花满园、草绿地,不断提高学校的绿化覆盖率。在栽好草坪、花卉和常青树的同时,栽植成荫树、成材树,充分发挥绿化的降温、滞尘、减噪、杀菌、增加空气湿度等生态功能,提高绿化覆盖率和档次,做到夏有荫、秋有果,三季有花、四季有绿。

  (4)教导处、少先队与后勤处联手检查各班的环境卫生状况,并及时反馈,把这项工作作为“文明班级”评比,不断加强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评比与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学习、礼仪、卫生习惯,并明确了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

  (5)在日常生活中,让学生自主参与校园管理,组织学生打扫公区卫生,整理车辆,检查学生的卫生习惯等;通过节水、节电、节约纸、垃圾分类回收与处置等,提高学生环保意识,积极营造整洁优美的校园环境。

校园文化建设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校园文化建设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大力加强和建设校园文化是学校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人文精神培养为核心,以服务全校师生为宗旨,以素质拓展为目的,立足实际,突出特色,通过加强校园文化活动的基础设施建设,创新校园文化活动的内容,拓展校园文化活动的领域,规范校园文化活动的模式,努力构建具有我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使我校校园文化朝着政治化、正规化、多样化、群体化、艺术化方向发展。

  二、目标任务

  总体目标:

  遵循“整体规划,分项实施,逐步完善”的原则,按照“校园建设营造整体美、绿色植物营造环境美、名人佳作营造艺术美、人际和谐营造文明美”的思路,使我校形成“竞争、合作、求是、创新”的优良校风。争取校园设施出精品、文化活动出成果、制度建设有特色,使校园文化成为教育、激励全校师生和促进素质教育开展的有效载体,使育人环境得到全面优化,为创建省级规范化学校和实施“五个一”优化升级工程奠定坚实的基础。

  具体目标要求和工作任务:

  (一)环境建设

  1、绿化、美化工作

  目标:把学校建成四季常绿、三季有花、恬静雅致、自然优美的校园。

  工作任务:

  ①做好绿化、美化环境工作。校园绿化、美化,以实用、经济、美观为原则,以绿色植物造景为主,园林小品为辅,适当设置景点,做到点面结合,使校园成为工作、学习、休憩的理想场所。

  ②加强对绿化工作的目标责任制管理。设专职绿化人员,定期对全校花草、树木、绿篱进行修剪、养护。

  2、工作学习环境:

  目标:为师生员工创设一个整洁舒适、竞争合作、文明向上、创新进取、愉快学习、健康成长的工作学习环境。

  工作任务:

  ①对教室、办公室、功能教室、活动室内部设施进行全面的检修或升级。

  ②规范室内物品放置,强化室内外卫生要求,按照“分块整顿,综合治理”的原则,规范劳动时段,清除卫生死角,做到窗明几净,空气清新,保持各公共场所整洁,使室内外物品放置整齐,学习办公用品摆放有序,张扬人文精神,浓郁学术气息,营造“祥和、快乐、健康、幸福”的工作学习生活氛围。

  ③开展“绿色教室”、“绿色办公室、“图书角”等评选活动。

  ④定期、不定期进行各种形式的检查评比活动。

  3、人文景观建设:

  目标:加强人本文化建设,体现“协调和谐、美观大方、有效育人”的原则。

  工作任务:

  ①适当设置人文景观。

  ②在学校设置体现公民道德规范、职业道德要求、素质教育实施、课程改革目标、人文精神培养、终身发展需要等内容要求的名人名言灯箱语录牌和匾牌。

  ③修缮、增设宣传橱窗、黑板报、布告栏等。

  (二)校风校纪:

  l、干部风纪:

  目标:坚持实事求是、讲求实效、不搞形式主义的原则,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科学管理,人格育人。

  工作任务:

  ①严格工作纪律:建立考勤制度和工作日制度。

  ②规范工作行为:不断修订完善本单位、部门工作职责、办事程序和工作要求,严格按工作规范办事。

  ③继续实施“领导干部素养提升工程”和党风廉政建设活动。

  ④加强监督检查和考核、评比工作。

  2、教师风纪:

  目标:工作中做到严于律己,为人师表,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在全校范围内逐步形成讲责任、讲质量、讲师德、作表率的良好教学工作氛围和勤于思考、敏于学习、乐于奉献、敢于创新、志存高远、关注未来的良好风气。

  工作任务:

  ①建章立制,严格管理,规范教学行为。

  ②强化师德教风建设,进一步提高师德水平,树立实验中学教师的良好形象,做到典型引路,弘扬正气,坚决抵制不正之风。

  ③搞好校本培训,造就“理念领先、敬业爱生、一专多能、创新力强”的教师队伍。

  ④加强教育教学研究,以科研为先导,以科研促管理,以科研提质量,以科研求发展。

  ⑤加强对教学工作的督导、检查和评比。

  3、学生风纪:

  目标: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遵守学校纪律、遵守公共道德、维护公共秩序,珍惜学习时间、讲究学习方法,杜绝迟到、早退、旷课和不规范行为,在学生中形成“轻松愉快学习、健康快乐成长”的良好氛围。

  工作任务:

  ①抓好公共道德和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使两操、路队、自行车摆放、卫生扫除、课外活动、文明用语等形成良好习惯,强化学生的公共秩序意识和爱护公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②教育学生自我评价的科学方法,让学生在自我管理、自我锻造、自我约束、自我评价的过程中健康成长。

  ③提高学习效率,增强获得知识的趣味性和主动性,并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品质、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④加强对学生的“五爱”教育、安全教育、法制教育、国防教育、环保教育和科技教育,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心集体、关心自然、关心他人、关心自己的良好习惯。

  4、职工风纪:

  目标: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为全校师生员工的工作、学习、生活提供一个良好的后勤保障。

  工作任务:

  ①开展优质服务活动:服务要规范及时、热情周到,举止文明,礼貌待人。

  ②制定奖惩制度,评选文明处室和文明标兵,奖勤罚懒、奖优罚劣。

  (三)文化氛围:

  1、宣传舆论:

  目标:理论教育深入扎实,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和省市县关于做好宣传思想教育工作的精神,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根本指导、正确把握舆论导向、加大典型宣传力度,思想道德教育要经常化、规范化,为我校的校园文明建设提供良好的理论支持和思想保证。

  工作任务:

  ①充分发挥黑板报、广播站、校报和宣传橱窗的主阵地作用。

  ②引导校园文化气氛健康向上,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

  ③扩大宣传阵地、宣传设施和宣传内容。结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文明校园建设与学校的中心工作紧密结合起来。

  2、校园文化:

  目标:改变单调的学习、工作、生活模式,使文体活动生动活泼,使团队工作有声有色,使第二课堂形成风景线,使校园文化生活呈现出异彩纷呈、百花齐放、健康向上的繁荣景象。

  工作任务:

  ①本着“学以致用、服务社会、锻炼自我、提高素质”的宗旨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学生课外活动。

  ②举办艺术节、文化节、科技节、教师论坛、青年教师才艺大赛、学术报告、专题讲座等活动,丰富校园文化。

  ③开展各种健康向上,生动活泼的体育比赛和文娱活动。

  ④开展创建“学习型校园”活动。

  (四)道德规范:

  1、文明举止:

  目标:弘扬传统美德,狠抓人文素质、培养文明内在取向;举止文明高雅,注意外在仪表,树立良好外在形象。

  工作任务:

  ①加强礼仪教育。

  ②加强形势教育,增强正义感。

  ③讲求卫生,增强卫生意识。

  ④开展艰苦奋斗、艰苦创业教育。

  ⑤开展敬业教育,树立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思想。

  2、道德行为:

  目标:形成遵守社会公德、尊师爱生、敬老爱幼、孝敬父母、团结友爱、助人为乐、互相关心、关心集体、珍惜维护集体荣誉,顾全大局、先公后私和先人后已的好风气。

  工作任务:

  ①开展以青年志愿者和共青团员为骨干的社区服务共建实践活动。

  ②进行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和爱国主义教育。

  ③进行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教育。

  ④开展爱国爱校、成才报国为主题的教育活动。

  (五)校内秩序:

  目标:继续保持和发扬校内良好的交通秩序、生活秩序、学习工作秩序,使学生校外交通秩序有明显好转,各类规章制度健全,安全防范工作落实,无火灾事故、重大意外事故、重大盗窃、其他恶性事件和刑事案件发生,创建“平安校园”。

  工作任务:

  ①强化校园治安管理,建立健全各类规章制度,维护公共秩序。

  ②要加强门卫管理,把好校园治安第一关。

  ③维护校园交通秩序,避免事故发生,使车辆停放整齐有序

  ④落实责任制,实行分级管理,确保师生活动安全。

  ⑤加强巡查制度,维护校园正常的学习、生活秩序。

  ⑥采取切实措施,加强防范工作,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

  三、具体措施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校园文化建设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大力加强和建设校园文化是学校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推进高品位校园文化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高品位的校园文化,能为社会提供新的文化规范,有利于培养造就大批有较高文化素质和人文精神的人才,因此全校教职工要提高对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把思想自觉统一到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行动上来。

  2、加强领导,明确职责,确保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

  成立由学校党支部、校委会为主要成员、师生代表参加的校园文化建设组织机构,全面组织领导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根据目标任务,明确各处室的职责,确保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

  具体分工:

  办公室:学校风纪、制度建设、宣传舆论、道德规范

  教导处:师生风纪、教风建设、教学教研、道德规范

  德育处:师生风纪、思想建设、文化氛围、道德规范

  总务处:服务质量、环境建设、美化绿化、道德规范

  工会:组织教职工积极参与,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3、以人为本,发挥师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师生是学校的主体,校园文化是师生员工学习、工作以及生活的一种精神氛围与物质环境,每个师生员工都生活在其中,并且自觉或不自觉地参与这种精神氛围和物质环境的建造与变革,又自觉不自觉地接受这一文化氛围的陶冶、引导和塑造。为此,要充分发挥他们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使校园文化建设在学校发展过程中,真正达到“求真务实,以乐醒人,以美育人”的积极效果

校园文化建设整体设计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各职能部门齐抓共管,全校师生员工共同参与,坚持弘扬主旋律,突出高品位宽覆盖,加强管理,注重积累,努力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推动学校跨越式发展。

  二、主要工作

  (一)、提高认识,成立组织

  根据我校实际,为切实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体现校园文化精神,搞好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校长、主任对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负总责。同时,充分发挥少先队的先进引领要作用,充分调动全校师生的积极性,使校园文化建设在学校落到实处。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和学习生活场所,我校教师做到敬业爱生,为人师表;帮助广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培养他们优良品德,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使之形成爱党、爱国、关心集体,尊敬师长、勤奋好学、团结互助、尊纪守法的风气。努力实现以政治理论素养、职业道德、基础文化修养、民主法制观念为主要内容的师生思想道德素质的较大提高;实现以校园文化丰富多彩、校园秩序良好稳定,校园环境整洁优美为主要标志的校园文明;基本形成学校改革发展、教育教学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把学校办成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基地。

  (二)、转变思想观念。

  建设高度文明的学校,首先要求教育工作者,树立现代文明的思想观念。

  1、树立讲正气、讲道德、以高尚的道德影响人。

  2、坚持端正办学思想,按教育规律,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政策、法规。

  3、教育质量要看学生发展的结构和水平,看学生个性发展的情况,看学生的适应能力。在这种观念下,我们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即要使学生全面发展,又要培养个性,发展特长;既要打好基础,又要开发智力,培养能力。

  (三)、强化学生的思想品德。

  1、对学生进行礼仪训练,使学生遵守校规校纪,讲文明、懂礼貌。

  2、按照《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要求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

  3、把心理健康教育列为学校教育重要内容,努力解决学生心理的健康和优良心理品质形成。

  4、法制教育活动。我校聘请司法人员做兼职教师,开展法制教育,使学生做到知法守法。

  5、利用学校校史开展教育活动。校园里有着丰富的教育资源,我校利用这些资源对学生进行优良传统和创新意识的教育。

  (四)、努力改善学校硬件建设促使校园建设规范化

  把我校办成以美育人的乐园。校园环境的绿、净、美;文化环境的真、善、美;仪表的整洁、大方美;和谐的人际关系美。加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是学校立足之本。校园文化以社会主义文化和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为主体,形成健康高雅的教育氛围和富有时代特点、民族特色、学校特征的文化氛围。抵制消极腐败思想的渗透和低级趣味的影响。我校准备做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办好学校黑板报、阅报栏,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2、充分利用校内图书馆、阅览室、活动室、体育场,引导学生读好书,定期引导学生观看爱国主义影片。

  3、美化校园,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提供赏心悦目的自然环境。

  4、张贴永久性标语,改善学校人文环境。

  5、增加大门、操场墙壁的美化工作,为学校创造良好氛围。

  6、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使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兴趣爱好。

  总之,我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努力为师生营造良好氛围,用良好的校园环境陶冶人,用良好的环境为学校发展打好基础

学校特色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一、实施背景

  校园文化是学校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着学校的教育观念、办学理念、历史传统、精神风貌、办学特色,是学校以物质条件为基础的载体文化和以人为中心的精神文化的统一。优秀校园文化是学校的魂,对师生起着导向、凝聚、激励的作用。

  南京市金陵中学仙林分校小学部,又名南京大学仙林实验学校。学校地处仙林大学城,是一所南京大学、市教育局、仙林大学城管委会与栖霞区人民政府四方合作创办的公办小班化实验学校。百年名校的办学积淀,先进齐全的教学设备,现代化、人性化的校园布局,为学校的未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指导思想

  学校坚持“走进儿童世界,培养世界儿童”的育人理念,秉承“为学生一生奠基,对民族未来负责”的办学宗旨,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观念,努力践行“环境育人,文化润校”的办学思想,积极开展“世界儿童”特色文化建设。以校园、生活为载体,打造人文环境,开发七彩课程,创新实践活动,在师生协力中进行富有中华文化基因、世界眼光胸怀的特色文化建设。

  三、实施思路

  1.确定文化内涵

  “世界儿童”特色文化建设项目中的“世界儿童”,指的是初步具有国际品质的儿童。国际品质的儿童,初步具有国际意识,初步了解国际文化,初步形成国际交流能力,初步养育国际适应行为。中国是世界的重要成员,是中国儿童的根之所在,魂之所在。因此,“世界儿童”首先是“中国儿童”,是植根中国的“世界儿童”,是具有中国灵魂的“世界儿童”。

  “世界儿童”特色文化建设,一方面是让世界走进校园,走进儿童心灵;一方面让儿童走向世界,走进优秀的多元的世界文化。在这双向“走进”的过程中,儿童更加热爱中国,坚信中国;儿童更加胸怀世界,融入世界。

  “世界儿童”特色文化建设,主要包括精神文化建设,物态文化建设,课程与教学文化建设,活动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等内容。此形成校本特色鲜明的以“世界儿童”为主题的、以培养具有国际品质儿童为价值引领的学校文化体

  系。

  2.精神文化引领

  “诚真勤仁”是我们的校训;“自强不息”是我们的精神;“诲人不倦”是我们的教风;“学而不厌”是我们的学风。我们以“走进儿童世界,培养世界儿童”育人理念为引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培养一代具有中国胸怀、世界眼光的世界小公民;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建设一所具有南京特色的现代化国际化的标志性学校。

  3.环境文化浸润

  “一言一行持诚真勤仁,一草一木含趣情理境”我们让每一面墙壁、每一棵树木、每一块石头都镌刻上金陵小学文化的烙印,都成为老师们的教育资源和孩子们的学习资源。

  4.制度文化保障

  以“爱满天下”替代“三要八不准”;以“learningfro”替代“课堂教学规范”;以“八礼四仪”“文明公约”替代“小学生守则”。

  5.课程文化践行

  用课程让孩子得到解放,用课程让孩子敢于交流,用课程让孩子学会合作,用课程让孩子尊重生命,用课程让孩子懂得生活,用课程让孩子创造快乐。

  6.活动文化延伸

  优质的资源让孩子有好的学习空间;多元化的活动让孩子有更多的兴趣选择;多层次的平台让孩子有更好的展示机会;丰硕的成果让孩子有更大的参与热情。

  四、特色项目

  1.推进科技体育

  通过对学校体育运动设施进行儿童化的改造,大力开展科技体育特色项目,推行“我的项目我喜欢,我的强度我知道”的一小时阳光体育活动,让学生得以拥有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和健壮的体魄,同时还积极开展“科技体育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的省级规划课题研究,先后承办了三次国家级“科技体育传统学校”培训会,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专题播出。学校也被评为“全国科技体育传统校”,同时被认定为“全国科技体育样板校”。

  2.打造特色课程

  在整合多方优质资源的基础上,积极进行校本课程的创新与实践,游泳课程

  的全员开设;低年段英语、信息技术、电钢琴、做中学、帆船课程的实践;机器人、创意模型拼装、校园主题定向等嵌入式课程的实验,数学实验室、生活体验室、蔬菜种植园、亲近母语吧的陆续投入使用,优质的教育资源、广阔的学习空间,为儿童多元智能的形成和综合素养的提升提供了可能。为此学校先后被评为“南京市阳光体育学校”“南京市星光基地学校”“新教育实验学校”。

  3.创设数字化校园

  学校不断加大数字化校园建设,无线网络全覆盖、短焦投影加白板、1+4班级电脑、平板进课堂、交互式电子阅读平台,班班有网站,人人有主页,让云漫步、E学习走进学生的课堂与生活,用网络的资源与平台不断提升他们的信息素养,开拓他们的眼界,增长他们的知识;“在线作业”与“前置学习”,“微视频”与“翻转课堂”,这改变的不仅仅是教师的教学方式,更多的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为此学校先后被评为“南京市数字化示范校”“南京市移动学习试点窗口学校”。

  4.融入国际理解教育

  国际理解教育是“世界儿童”特色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一方面我校在开办国际班的基础上,接纳外籍学生入校园,引入外籍教师进课堂,尝试浸入式口语教学。另一方面我们不断加强国际交流,学校办学以来先后接待了来自美、英、澳、新和港台等十余支境外代表团,并与英国奥特伍德小学、盖茨小学,以及澳大利亚圣迈克尔女校这三所学校结成了友好学校。我们在完成美国“越过海洋的握手”艺术节出访活动的同时,又在校园里成功接待了来自友好学校奥特伍德小学的12名师生,带领他们走进中国家庭,游览南京风光,感受中华文化。去年暑假我们还成功举办了呼吸英语夏令营,我们的孩子在英国老师的带领下,不出校园就能生活在正宗的英国文化里,足不出户便与国际社会思维交流。各种别具匠心的社会场景模拟和互动旨在引发孩子们的社会参与感和小小商业运作意识,同时更有每日丰富多彩的团队活动逐步培养孩子们的合作精神,主动性与集体责任感。还有社区、大学生、家长等多层次志愿者的加入,也让“世界儿童”的特色文化建设变得更加的丰满。

  五、实施步目标及措施

  20XX年8月-20XX年7月:

  目标:健全和完善学校特色文化体系,不断丰富“世界儿童”特色文

  化的内涵,初步形成学校特色文化文本解读。

  措施:成立校园文化建设专题组,定期聘请专家进行特色文化问诊。目标:进一步加强校园环境建设,营造书香校园氛围。

  措施:增加校园内的流动书屋和读书吧,开展图书漂流活动,加强学校图书管理员和班级图书管理员的培训,积极开展书香班级、书香家庭、读书小明星的评比。

  目标:形成具有学校和班级特色的“教师行为公约”“小学生行为公约”和“班级公约”。

  措施:以“完美教室”建设为抓手,通过教师、学生、家长协同合作,大力推进“班级公约”“小学生行为公约”的制定;以“八礼四仪”推进为抓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共同形成“教师行为公约”。

  目标:进一步发挥校园环境资源的整合与利用,初步形成学校校园环境教育读本。

  措施:组织专题组进行校园环境教育读本的创编,设计环境课程案例,开展环境课评比。

  目标:形成学校传统活动体系,打造科技体育品牌活动。

  措施:围绕“科技体育”课题研究,充实课题组队伍,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体育活动,积累案例和成功经验,加快对“科技体育”校本教材的编撰。

  20XX年8月-20XX年7月:

  目标:进一步丰富“儿童世界”特色文化的内涵,初步形成“儿童课堂”“儿童课程”和“儿童服务站”等特色项目。

  措施:结合新教育的理想课堂建设,立足“儿童立场”,以“数学实验”“科技体育”“小导游”“小记者”等项目为抓手,成立专题组,进行项目阶段推进。

  目标:进一步加强音乐、体育、美术、科学、心理咨询等专用教室特色建设,成分发挥特色教师与特色学生的作用,努力做到“我的地盘我做主”。措施:引导教师积极开展学科本位培训,提高综合学科专职教师的专业素养,并带领特长学生,共同设计和布置专用教室。同时借助专家和专业文化机构的技术力量,提升环境建设品味。

  目标:建立“志愿者制度”,开辟“家长学堂”。

  措施:充分发挥学生、教师、家长、社区、大学生等不同层面的志愿者队伍的作用,通过申请、计划、例会、总结等形式吧,不断规范志愿者活动。并积极聘请家庭教育专家,利用家长会、开放日、集体活动等时机,开展家长学堂。

  目标:初步形成以科技体育为核心,将阳光体育、社团体育、游泳、帆船、乒乓球、足球等多项整合的体育校本课程体系。

  措施:立足校本研发实践,同时依托航管中心、南京大学、南京体育学院、风之曲水上运动学校等多家优质教育资源完善体育校本课程建设。

  目标:围绕“体育艺术2+2”,将学校的体育节、艺术节、读书节、英语节和科技节逐步做成品牌项目。

  措施:成立活动专题项目组,从学年初制定计划,分步推进,各环节责任落实到人,不断开辟优质资源和展现平台,扩大活动影响力。

  20XX年8月-20XX年7月:

  目标:形成较为完善的“世界儿童”特色文化体系,并成为学校特色发展品牌。

  措施:通过案例、课题、画册、视频、现场会,不断完善和提升“世界儿童”特色文化,扩大辐射影响力。

  目标:关注校园环境的细节建设,让每一处都成为儿童学习和成长的资源。

  措施:通过“我眼中的美丽校园”“我让校园更美丽”等活动,让师生、家校共同建设美丽校园,画它、写它、说它、演它。让这里成为文明校园、学习乐园、生活家园。

  目标:建立全员管理制度,做到班班有责任,人人有岗位,不断提升学生自律、自护、自理、自立和自强。

  措施:通过设立校级管理岗、年级管理岗、班级管理岗、家庭管理岗、社区管理岗等多维管理平台,让学生在不同岗位的中得到成长。

  目标:逐步开发班本课程,不断充实和丰富学校课程体系,满足儿童特色发展需要。

  措施:推行“一班一品,一生一长”,充分挖掘教师、家长和学生的特色资源,开设具有班级特色的微型课程,并通过年级和校级平台展示,逐步扩大影响。

  进而形成学校特色课程。

  目标:大力推进国际理解教育,积极开展国际交流活动,争创国际交流特色学校。

  措施:进一步扩大友好学校覆盖面,精心组织国内和国外两次国际论坛,组织好友好学校的互访交流,办好每一届国际班和每一期呼吸英语夏令营。

  六、领导机构

  组长:林慧敏副组长:张红耘

  成员:黄文峰、彭峰、李新、林卫云、陈健

  南京市金陵中学仙林分校小学部

  20XX年6月

  进而形成学校特色课程。

  目标:大力推进国际理解教育,积极开展国际交流活动,争创国际交流特色学校。

  措施:进一步扩大友好学校覆盖面,精心组织国内和国外两次国际论坛,组织好友好学校的互访交流,办好每一届国际班和每一期呼吸英语夏令营。

  六、领导机构

  组长:林慧敏副组长:张红耘

  成员:黄文峰、彭峰、李新、林卫云、陈健

  南京市金陵中学仙林分校小学部

  20XX年6月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小班幼儿家访记录20篇

学校校园文化主题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