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课题研究题目选题参考
家长对幼儿园课程的看法调查问卷
新华阳幼儿园
近些年来,人们越来越重视幼儿园的学前教育,为了了解当前家长对幼儿园开设课程的看法,我们开展了这项调查。希望能得到你们的支持与帮助。谢谢!
幼儿所在班级:
1.您和孩子的关系
A妈妈B爸爸C爷爷奶奶、姥姥姥爷D其他
2.您的学历
A中专B本科C本科以上D其他
3.您对幼儿园的整体印象如何
A满意B一般C不满意
4.您认为对儿童来讲,应当怎样度过最好的童年呢
A以玩为主,学为辅B学习一些有用的知识
C既玩又学D参加培训班,丰富知识
5.您认为在幼儿园学小学的课程有必要吗
A有必要,可以减轻以后的很多负担
B没有必要,孩子还小C说不清楚
6.您认为幼儿园是否应该统一教材
A应该B不清楚C不应该
7.您觉得孩子现在学习的东西对他们以后上小学的影响大吗
A会有B不会C不清楚
8.您认为在幼儿园开设英语学习有必要吗
A有必要B没必要C中立
9.您选择幼儿园最看重的是什么
A收费低B教学理念新C特色教育
D硬件好E离家比较近
10.您认为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A培养与人交往的能力B学习识字、算数、英语
C培养良好的品质D培养生活自理能力
E学会自主思考、有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
11.您希望教师以何种方式组织实施幼儿园课程
A游戏形式B正规课堂形式
C小组形式D集体活动E其他
12.您认为幼儿园课程应该是什么
A上课B游戏C幼儿在园一日生活D玩
13.您了解幼儿园课程目标吗
A非常了解B一般C有些了解D不了解
14.您了解幼儿园哪些课程目标
A学期目标B月目标C周目标D具体实施目标
15.您了解幼儿园课程内容吗
A很熟悉B一般C知道一点点D不知道
16.您是通过什么途径了解幼儿园课程内容的
A教师介绍B幼儿口述C幼儿园环境D课程反馈评价表
17.您认为目前幼儿园开设的课程怎么样
A非常好B一般性C不太好D不了解、不好评价
18.您期望幼儿园开设的课程应该着重培养孩子哪方面能力
A知识技能B情感态度C人际交往D其他
19.您对幼儿园课程实施还有何意见、建议
课题开题报告
高中学生评改作文教学模式的研究
莒南县高考补习学校 语文课题组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每年高考作文的阅卷情况汇报,都有大量学生因为文体特征不突出、文体不规范而失分,我们每年招收的高三复读生,在新学年开始时,许多学生写出的文章文体不明,表达方式混乱,胡编乱造,生搬硬套。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必须改变传统的学生写教师改的作文教学模式。我校的作文教学进行大胆地改革和创新,我们查阅大量同仁整理的关于写作教学的有价值的探索和实验的资料,获得很大的启示,但觉得都很难形成一种容易操作的教学模式,因此根据我们的教学实际情况,结合我们多年的教学经验。我们提出了 高中学生评改作文教学模式的研究 的课题。本课题结合新课改,就写作新教学模式作一点尝试。
二、课题的研究目标
本课题的研究以高中作文教学为基本研究对象,在进行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今天,以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为目标。
1.改进教学方法,能够结合实际,针对性地、有效的开展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走出研讨相结合,以教法促学法的路子来。
2.提高课堂作文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写作水平。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兴趣,听说读写并重,促进学生作文水平及语文素质的整体提高。积极合作,主动探究,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最终达到提高课堂作文教学效率和大面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目的。
3.提高教师的素质,通过本课题研究,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积累教学经验,提高教师教学质量。
4.为新课程改革注入活力,开创我校语文教学新局面。学生评改作文活动实践能促进我校探索作文教学的方法,构建作文教学的试验操作体系。
三、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1.作文评改课的教学模式研究,即学生评改作文活动中教与学的研究,包括教法与学法的研究,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习惯与教师教学关系的研究等。
2.学生评改作文活动中实证性研究,包括评改活动与写作教学、课堂教学现状调查,影响教师教学的因素分析,影响学生写作的因素分析,提高教师有效作文教学的策略和方法探究,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方法与途径研究等。
3.教师教法的研究,研究老师如何指导学生评改作文,让学生在评改作文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4.学生评改作文活动的实践模式研究,主要是实践、完善“语文大课堂”的教学策略。
四、课题的主要研究方法
(一)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主要通过查阅、搜集、积累有关文献资料,了解跟课题研究相关的材料,掌握有关学生作文评改方面的各种观点和见解,供我们参考和借鉴。
2.调查研究法
对学生作文的现状先做比较全面的了解,实施过程中随时调查了解,灵活调整实施方案。
3.经验总结法
及时对实施过程进行总结反思,总结好的经验和做法,反思失误和不足。
4.教学实践法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运用已有的先进经验和理论进行实践验证,探索一套具有科学性的作文教学模式。
五、课题实施的保障条件
1.我校自2001年成立以来一直招收高三补习生,是一所有着十几年办学经验的学校,家长和社会都关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状况和成果,有着开展高中作文评改教学模式研究的社会基础和校内氛围。
2.参与本课题研究的都是一直在一线工作的优秀教师,他们有着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从人员的构成、时间、精力上都有力地保障该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3.随着市、县教科研轰轰烈烈的进行,我校也已经形成良好的教科研氛围,为该课题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使得我们承担的这项课题能够按照既定的研究计划按时完成研究工作。
六、课题研究步骤
1.2009年11月召开教研会议,讨论确定我校课题题目,并对课题进行研究价值的论证,从而确定课题的实施方案。
2.2010年4月,临沂市教科室批准我校课题为市级课题并在我校开题。
3.开题后,课题组召开成员会并确立分工,确立课题研究阶段任务。
第一阶段:研究准备阶段(2009.11——2010.4)
(1)查阅相关资料,学习相关理论,并对课题中核心概念做出初步界定。
(2)了解国内外对 学生评改作文教学模式 的研究现状,认识本课题的研究价值。
(3)成立课题组,形成课题研究方案,深层研究新课标和教材,学习和借鉴国内外有关作文评改方面的论文和著作,更新观念,积累整理有关素材,开题论证。
(4)组织课题研究人员培训、学习相关理论,明确课题的意义、内容和实施办法,在专家指导下,进一步完善课题研究方案,形成全面详细的操作性研究方案。(负责人:杨雪、王帅玲)
2.研究实施阶段(2010.5——2012.9)
(1)前期阶段:资料收集阶段(2010.5——2011.3)
遵循上述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思路和方法进行多维整合。落实研究措施,确立具体实施方案。
我们根据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人教版教材进行积累整合,明确训练目标、训练步骤,设定作文训练主题,划分评改内容,设置必要的梯度。在训练设计上先议论文后记叙文,对人教版写作教材整合如下:
A.议论文写作分为九个专题:
写作训练一 议论文写作
写作训练二 学会使用论据
写作训练三 常用论证方法——事例论证法
写作训练四 常用论证方法——假设论证法、因果论证法、对比论证法、引证法
写作训练五 注重论证结构——设置分论点
写作训练六 开头、结尾的模板
写作训练七 议论文的过渡与衔接
写作训练八 如何使议论文的语言变得形象生动,富有文采
写作训练九 关系型话题作文审题训练
B.记叙文写作分为六个专题
写作训练一 写出触动人心灵的人或事
写作训练二 写出人物的个性
写作训练三 写出事件的波澜
写作训练四 细节描写——刻画鲜明而又生动的人或事
写作训练五 记叙文常用的开头、结尾技巧、过渡和照应
写作训练六 记叙文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
在每一次写作训练后,紧跟设置评改重点,由部分到整体对学生进行评改梯级训练。针对议论文的写作训练,依次设置九次评改重点:
(基础等级)
1.审题立意上,评改重点在论点的提出是否准确、鲜明,是否换字眼变了观点。
2.论据的使用,评改重点论据是否典型、恰当,是否一味堆砌材料,有无分析;
3.结合三次议论文中的误例评改学会运用事例论证法,
避免三个误区:
①选用事例牵强附会,貌合神离
②选用事例记叙过于详细
③只叙述事例,没有分析论证
4.结合前面三次议论文中的误例评改,学会假设论证法、因果论证法、对比论证法、引证法
5.论证过程中,评改重点在论证结构是否紧密,是否合情入理,学会分论点的使用,分而有理,分而有序,分而有度,分而有范。
(发展等级)
6.开头、结尾,评改重点开头结尾的语言是否有文采,开头是否有创意,结尾是否紧密呼应或深化升华。
7.谋篇布局上,评改重点选材是否丰富,见解是否深刻,段落间是否衔接、照应。
8.注意议论文语言,评改重点在语言是否生动形象,是否富有文采。
9.关系型观点的辨证分析上,评改重点在论述是否全面、深刻,分析有无偏颇、机械,语言有无大话、套话、空话、偏激的话等。
针对记叙文的写作,依次设置六次评改重点:
(基础等级)
1. 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首先审题立意上,评改重点材料选择既要有生活气息,更要揭示生活实质;既要写出鲜活的人和事,更要探讨个中的原因或根源。
2.刻画人物要形象丰满、形神兼备、凸现个性,评改重点在忌无个性、乏细节、千人一面、贴标签。在人物语言上,评改重点在人物语言口语化、个性化、有内涵。
3.写事要曲折有致、有波澜,评改重点在忌平铺直叙,忌记流水账。补叙、插叙和倒叙的运用。
(发展等级)
4.语言要有文采,描写要具体逼真、手法多,评改重点在忌抽象、无侧重、手法单一;内容上要深刻、丰富,议论抒情要点睛、要真诚,评改的重点忌滥、忌矫。
5.行文结构上,评改重点在伏笔、照应、过渡、衔接,篇章上,评改重点在首尾圆合、浑然一体、卒章显志。
6.在写实和虚构上,评改重点在重真实忌编造杜撰,让事实说话,少做评述,忌喊口号。联想想象是否合情合理,是否有创意。
我们重点放在议论文上,让学生通过评改掌握议论文的写作。
具体评改过程如下:
①鼓动示范
首先,做好充分的思想鼓动。对学生宣讲古今中外名人修改事例及名言俗语等,引发学生作文评改的兴趣,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
然后,教师示范评改。第一,作文收上来后,教师整体浏览,根据本次作文的训练意向和要求,确立评改目标。第二,选出2篇带有普遍存在问题的例文,照原文打印,同时选出学生优秀例文进行打印,印成一张8开的作文讲评报,上评改课时发给学生。这样,在作文讲评过程中,让学生两相对比,明白成功作文成功在哪里,不成功作文失败在何处。
评改作文前,让学生把握自主评改作文五个原则是:a、内容与形式兼顾的原则;b、多就少改的原则;c、多批少改的原则;d、多表扬少批评的原则;e、因人因文而异的原则。
没有规矩难成方圆,只有做名师,才能带出高徒来。在学生评改作文的活动中,教师必须做好充分的示范指导。
②互评研讨
分组互评时,可以先前后四人一组(慢慢可变成同桌结对互评,最后独自操作自己评)。向学生明确提出要求:①每个人评改作文前要读三遍,第一遍以最快的速度浏览全文,了解文章全貌,边看边剔出错别字。第二遍逐句逐段仔细修改,写上眉评、旁评。第三遍一目十行扫视一遍,检查评改情况,在记录本上写下感受最深的评语。②传给本组其他成员补改,重点是写出感受最深的一句话。③传阅一遍后,针对每一篇作文每个人提出的看法,组员参考讨论。④意见综合后,每个人负责一篇,结合五原则写出总评。
这时,教师作为主导,来回于各组,针对学生疑难,灵活指导如何评改。对评改好的,及时给予肯定。点拨学生评改讨论中遇到的一时不好解决的问题,与学生同行。
分组互评后,师生集中研讨,要求发言的同学事先要准备充分,在他阐述时,其他同学思考,他的发言是否言之成理,有无独到之处,是加以吸取还是存在异议,是否要与之辩论。教师这时候就是一个主持人角色,要组织好更要引导好,既要充分肯定发言中的精彩高妙处,又要对发言中不确处给予指点。既鼓励学生又要体现出研讨的特点,允许发表不同的见解。
在学生充分发言、辩论的基础上,教师根据作文评改的要求,进行较为系统的理性的小结。把优缺点一一说足说透,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让学生明明白白,看得到,感受得到,能够理解,能够接受。集中研讨是将学生对作文的评改认知从部分到整体,由分散到集中的过程。这样,学生既扩大了阅读面,又提高了分析能力。渐渐掌握了写作知识,知道该些什么,不该写什么;该怎样写,不该怎样写。学生在互相评改互相交流中渐渐悟出一些作文之道来,作文写作能力自然而然也就提高了。
③自改再创
这是一个真正教会学生提高写作能力的最关键的步骤。作文回到自己手中,学生先读他人评语,再结合这次作文中自己获得的新知,这样学生便会在比较中鉴别了优劣,找到了新的增长点。在自改作文中应用了鉴赏知识,取得阅读和写作的双赢。积累整合众人的作文资源,博取众人之长,学得来,学得快,学得有效。最后诉诸笔端,将自己的作文再写一遍,这样就达到了一个重新认识、重新发现、提升创作的过程。
在实施过程中,所有成员均参与资料的收集,确定资料形式(学生作业、相关片段文献、论文等),根据学生评改作文情况,建立个人档案袋,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写作实际情况和发展过程。此阶段收集学生原始材料。总结写出 学生评改作文现状的调查 (调查报告)。(负责人:杨雪、王帅玲)
(2)中期阶段:整理阶段(2011.4——2011.5)
本阶段在上一阶段的基础上进行调整,继续收集各类材料,不断总结、反思,使其更充实。更注重分类分析,发现规律,形成初步理论,越清晰越好,列出 高中学生评改作文教学模式 的大致目录。此阶段完善从学生作文中常见错误分析原因到寻求解决途径的过程,将形成的初步理论对预测和预防学生写作中常见的错误进行初步检验,本阶段成果有课件、分类装订的资料集、 高中学生评改作文教学模式 等系列论文和讨论稿。课题组成员共同参加讨论、分类、整理,形成个人资料库。(负责人:刘树江、王家涛)
(3)后期阶段:应用及编撰阶段(2011.6——2011.7)
本阶段除将实验成果进行深化和推广,该阶段把所有理论系统化,把所有材料精选、编纂成册,现是手稿(部分电子稿),有课件等相关成果形式。编写出 高中学生评改作文教学模式 一书。(负责人:王帅玲、刘树江)
(4)末期阶段:校稿阶段(2011.8——2011.9)
请专家校稿,提建议或意见,并使之完善。(负责人:刘学仕、刘树江)
3.研究总结阶段(2011.10——2011.11)
本阶段主要是对课题研究的情况进行汇总,审核电子版的书籍 高中学生评改作文教学模式 ,在专家的引领下撰写课题结题报告,递交结题验收申请书,做好课题的鉴定和验收工作。(负责人:王家涛、刘学仕)
4.总结提高阶段(2011.12——2012.11)
继续完成第四阶段任务,我们课题组认为课题研究成果还不够显著,因此于2011年12月向县教科室提出延期结题报告,县教科室批准可以延期一年结题,这一年我们将对前一段研究进行调整、完善。(负责人:杨雪、王家涛)
5.深化和推广阶段(2012.11——)
结题之后并不代表这一课题研究的结束。若经过上级主管部门的鉴定后,认为我们的研究课题有值得借鉴的地方,那么,我们将对本课题研究的成果进行深化和推广,使之真正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为我们的语文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服务。
“本土资源在幼儿园课程建设中的运用研究”结题报告
晋江实幼本土资源研究课题组陈明霞刘志清执笔
一、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课程改革以来,各种教育理念和幼儿园课程模式不断涌入,并影响着我们,出现了一些盲目的“原样造搬”的“本本主义”现象,使现有的课程没有很好地体现幼儿实际经验、兴趣,在幼儿生活中有一些有价值的经验反而流失了。很多幼儿园充分认识到这个问题,在“打破课程权力过于集中的状况,给予地方或幼儿园一定程度的自主权”的背景下,积极探索着适合本园的课程,重视本土资源的有效开发和运用。虽如此,关于本土资源在课程建设中的运用的研究大多处于一个理论指导的层面,具体的实践操作内容还不是很丰富,有待进一步充实。已有的相关研究实践,也只是局限于利用当地地方资源进行的课程实践的研究,涉及的具体内容和课程实施的具体方法都各不相同,比较零碎,未形成系统化的东西,而且没有标准,各自为政。基于此,我园遵循新《纲要》精神:“充分利用自然和社区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从2008年就有了新的思考,把目光扫描于我们居住的地方——晋江。
晋江是中国著名的侨乡,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与积淀,其周边环境与人文蕴涵着无穷的教育资源。随着晋江经济的腾飞,其城市的雏形已基本形成,人文风格得到充分的展示,侨乡特有的文化遗产及社区公共资源引起了我们的极大关注,于是,选择适合幼儿的本土资源,演绎成合适的主题、领域教学内容。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说积累了一定的感性和理性的经验,取得了不少成绩,有20多篇论文、案例在CN、省、市级、刊物上发表,积累了50篇活动案例。随着研究的推进,我们发现如何对前期经验进行梳理,并进一步挖掘本土教育资源,选择适合幼儿园的本土资源为我园课程建设所用,使我们的教育活动更贴切幼儿的生活实际,是一个有价值的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因此,确立本课题进行研究。
本课题研究的目标: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利用本土资源建设幼儿园课程的操作方法。2.通过本土有价值的自然、设施、人文等方面的资源的利用,形成幼儿园大、中、小年龄段的本土主题活动的案例、本土化美术活动案例、民间儿童游戏案例。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1.把本土资源融入幼儿园的课程建设中,丰富幼儿园课程体系,为其他幼儿园的课程建设提供具有实践意义、可借鉴的蓝本。2.充分挖掘本土资源在促进幼儿身心发展中的作用,激发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3.通过研究使教师的实践智慧得到提升,成为会学习、善反思的研究型教师,促进专业发
展,造就了一支爱研究、会研究的教师队伍。4.本研究也是对本土文化价值的利用和传承。
二、课题研究过程与步骤
(一)研究方法
1.研究时间:2010年9月--2011年8月
2.研究对象:小三班、小五班、中四班、中七班、大二班、大三班的幼儿
3.研究方法:本课题采用教育行动研究法、调查法作为主要研究方法。(1)教育行动研究法:采用“预设方案—实施方案—反思—调整方案—再实施—再反思—调整完善??”,呈现“螺旋式”的发展趋势,逐渐形成适合我园的主题、美术、民间儿童游戏案例。
(2)教育调查法:调查分析幼儿园当前的课程现状;调查幼儿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个性方面表现的现状;调查搜集本土有价值的可利用资源。
(二)研究过程与措施
1.研究的主要过程
2010年7月—2011年9月,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
主要工作是制定研究计划,包括研究对象的确定;研究人员的组成;研究方法的选择;课程现状分析;文献资料的编制;研究人员的培训等。
2010年10月—2011年6月,课题研究实施阶段
主要工作是各试点班按计划实施研究。具体工作包括:每周定期开展实质性研究,开展多样化的课题研究活动,做好研究记录,形成主题、美术、民间儿童游戏等活动案例。定期开展现场观摩研讨,了解研究进程,对于一些疑难困惑,通过案例展示、分析、学习,请有关专家来园指导、讲座等形式解决。定期进行阶段反馈,主要对前阶段的研究进行回顾反思,小结上阶段研究经验、成果,找出存在问题,提出本阶段研究的方向和思路。在前阶段研究的基础上边验证边拓展内容进行研究,同时补充材料,收集典型案例,使研究工作良性循环。
2011年7月—2011年8月,课题研究的总结阶段
主要工作是观摩展示,教研成果汇报等。具体工作包括:对研究获取的资料进行汇总,梳理和分析,得出研究结论,并撰写论文、案例,汇编研究成果。整理结题材料,撰写结题报告,向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提出结题申请,接受验收。
2.研究的措施
1)学习为先,夯实理论基础
为提高课题研究人员的素质,尽快掌握教育研究方法,前期我们多次学习、论证课题研究方案、学习相关理论知识,使课题组教师明确本土资源、课程建设等概念的界定。学习中,我们追求形式的多样性与结果的实效性,以个人自学与集体学习、讨论交流相结合,规定内容与自主、自由学习相结合,夯实课题组教师的理论基础,把握课题研究的精髓。在研究中,我们将研究的整个过程定位在“学习、研究、实践”这三者结合点上,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应针对所研究的内容,写好一份阶段性研究计划,作好一次专题汇报,提供一次观摩研讨现场,写好一份阶段性研究总结,展示一次研究成果,建立一份课题研究档案,撰写一篇有价值的研究论文,以完善研究过程的各项工作,提升教师的教育研究能力。
2)收集分析,形成本土活动
调查分析幼儿园课程现状,包括每月综合活动的次数和教师在课程实施中表现出来的观念行为;利用本土资源开展的课程总数。调查分析本地区内有可能对幼儿产生教育功能的资源。界定课题所说的本土资源包括:幼儿园、家庭、社区周边的自然环境、生活设施环境以及人文环境那个等方面的资源。对这些资源进行收集、筛选、分析、归类,利用这些资源开展主题活动、美术活动、民间游戏。
3)聚焦案例,扎实开展研究
为了提高课题研究质量,我们聚焦案例,定期组织教师就研究中的一些案例进行展开分析,指导教师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次进行分析。根据分析调整,再到实践中去研究,再讨论分析完善案例设计。并从案例设计中提炼出运用有关本土资源开展主题、美术、民间游戏的资源利用及活动指导的有益经验。
4)团队协作,实现资源共享
为保证课题高效运行,在研究与实施中,我们充分发挥课题组教师群体智慧,采用团队协作方式,定期组织课题组教师互相介绍、学习资源运用的操作方法,并要求教师们在实践中进一步互相验证,边验证边互相拓展、补充、完善活动设计;定期组织教师们反思研究工作,提出问题,集体解惑。在这浓浓的研讨氛围中,教师们各显所长,各抒己见,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真正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三、课题研究成果的主要内容
(一)本土资源得到开发与运用,探讨出一套具体的、可行的操作方法
1.本土化资源的运用原则
1)适宜性
幼儿生活中可学习的东西很多,远非我们幼儿园教育所能涵盖的。并非所有的本土资源都是可以利用的,都是幼儿可以接受的,也不是所有的本土资源都是适合幼儿的。所以在课程资源范围内充分考虑能否实现的的可能,并突出重点
是课程资源选择的基本要求。从可利用的角度出发,选择可以就地取材的资源是可行的,如周边的“世纪公园”、“陈埭鞋业”等;从可接受的角度出发,选择符合幼儿年龄特点、认知水平、生活经验的资源是合适的,如品牌食品、民间童谣等。在本土资源的收集过程中,我们本着适合就是最好的理念,寻找优秀本土资源。
2)趣味性
趣味是幼儿活动的快乐之源。幼儿的活动失去趣味,引不起幼儿的兴趣,活动最终将被幼儿所抛弃。因此,我们在充分广泛分析本土资源的基础上,把其是否能激发幼儿的兴趣,使幼儿产生愉悦的情绪作为重要的因素考虑。具有趣味
内容生动具体,形式活动轻松,具有娱身、娱心的功能。性的内容一般应是:
如为幼儿所喜欢并感兴趣的“跳火群”、“晋江机场”、“深沪古森林”、等都是为幼儿所喜欢的内容。在本土资源的收集过程中,我们本着顺应幼儿的兴趣与需要,精心选材的原则,选取为幼儿所喜欢的,具有趣味性的本土资源。
3)时代性
民间文化源远流长,我们在回眸过去的同时,更要立足现在。因此,我们着眼于现代本地在经济、艺术等方面所发生的变化,尤其是着眼于晋江作为产业基地,具有地域特点的蓬勃发展的工业,日新月异的产品所形成的一道企业文化发展的风景线,如:鞋博会、雨伞展、旅游节、陶瓷城等活动的开展,为课程的建设注入新的内容。同时对于一些传统的资源要不断赋予新的内容和形式,使之体现社会的发展特点,使之更适合现代孩子的需求和实际。如民间游戏“接龙歌”,就是要把晋江所发生的巨大变化在游戏中表现出来。在本土资源的收集运用过程中,我们本着反映时代变化及注入时代元素的做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发扬光大优秀资源。
4)价值性
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本土资源的运用是为了传承本土文化。这就要求我们在充分广泛分析本土资源的基础上,进行筛选。从教育价值的角度出发,要考虑资源内容是否健康、积极向上,具有教育意义,是否能促进幼儿身心发展。如带有封建迷信色彩的内容:佛事中的金元宝、清明节的暝都纸钱、普渡节的纸马、辟邪的门神图等,均不采用,而采用富有教育意义的品牌:“盼盼食品“、“361度”,时代建筑:“市标“等。从传承本土文化出发,选择具有本土特色的“番仔楼、“安平桥”等。在本土资源的收集运用过程中,我们本着传承民间及现代优秀资源文化的思想,倡导积极向上的教育理念。
5)地方性
近年来,各地区都纷纷挖掘本土资源丰富幼儿园的课程体系,所以我们所
说的本土资源,它必须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必须是幼儿实际生活中的资源,即晋江特有的资源,才能凸显“本土性”,以便形成有别于其他地区的课程特色。这就要求我们在资源的梳理中要认真的甄别,使之真正实现“本土资源”。如晋江独有的名胜古迹:“安平桥”;特有的现代设施:“晋江机场”;特有的民俗:“唆罗连”、“端午捉鸭”;特有的工业产业:鞋业、伞业、服装业等。在本土资源的收集运用过程中,我们本着着眼于本地区资源开发运用的理念,深刻理解运用真正的“本土资源”。
2.本土化资源的开发方法
1)资源广泛收集法
晋江,是中国著名的侨乡,历史悠久,有着丰厚的文化积淀,蕴含着无穷的文化教育资源,我们在开发这些资源的过程中遵循适宜性、趣味性、时代性、价值型、地方性等原则。首先,我们采用资源广泛收集法对幼儿园所在地区周边的实物,即山川、景物、道路、古迹、文物等进行实地考察,用现代科学方法加以观测记录;其次,对本地区的文字、音像、图片、口传材料等进行查阅、采访。查阅地方志、文化丛书、地方网站,到市电视台采集有关的资料信息。采访当地的名望的老艺人、老文人,采访附近村镇的老人。到安海、深沪考察人文景观与地方文化。充分利用家长资源,拓展对家乡各种资源的认识。请文化馆、图书馆、方志办的家长带书籍来,询问他们知道的当地自然资源、生产资源,从而获取了自然、设施、人文等方面的资料。
2)材料分析归纳法
对获取的材料进行筛选、梳理、分析。把民俗文化中一些带有封建迷信色彩的内容都忽略了,如佛事中焚烧的银元宝,寿诞中面龟等。在此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最后根据幼儿的兴趣归为以下六个类别,一是设施设备类,包括公园、晋江机场、祖昌体育馆、晋江民俗馆等;二是名胜古迹类,包括安平桥、摩尼教遗址草庵、施琅故居、深沪湾海底古森林遗迹等;三是民俗民风类,包括端午节采莲、中秋节赛龙舟、年兜跳火群等各种节日习俗活动及婚嫁习俗等;四工业产业类,包括陈埭鞋业、东石伞业、金井服装业、盼盼食品业、磁灶陶瓷业等;五是饮食文化类,包括风味小吃深沪鱼丸、牛肉羹、土笋冻、海蛎煎等;语言艺术类,包括语言:童谣、民间传说、民间故事等,音乐:南音、高甲戏、拍胸舞、木偶戏等;美术:捏“面人”、木版年画、扎风筝、剪纸等;六是娱乐游戏类,包括民间游戏“摔土碗”、“冲关”等。这些资源既蕴含着许多文化艺术知识,又有着浓厚的民俗风情,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和传承性,是不可多得的教育资源。
3.本土化活动的组织策略
1)挖掘富有地方特色资源形成本土化活动
在具体运用这些本土资源的过程中,教师依据资源的类别、特点,通过与幼儿的积极互动,最终逐渐形成了以下富有本土地方特色的活动:一是本土化主题活动:“晋江新视界”、“民俗晋江”“美在晋江”、“品牌之都”、“乐在晋江”、“吃在晋江”。这些主题生成后要考虑如何充分整合相关资源,考虑使主题活动凸显独特的地方特色。二是本土化美术活动:番仔楼、古大厝、晋江福船、蓝蓝深沪湾、晋江端午节、趣味婚俗、跳火群、晋江风狮爷、红红火火过大年、民间玩具大观园等。这些美术内容还要考虑如何丰富幼儿有相关生活经验,考虑用什么样的美术形式表现不同的内容。如请民间艺人来园讲解,用色彩画表现跳火群、用线描画表现番仔楼,用手工剪纸表现婚俗——“挽面”等。三是民间儿童游戏:抬“新娘”、狗閌(洞)等在民间游戏的开发运用中要考虑民间儿童游戏的地方性、娱乐性及开展的随机性、玩具应用的简便性等特点来开展,注重传承与创新的结合。
2)营造浓厚地方文化氛围支持本土化活动
(1)营造具有地方文化氛围的室内外环境
为了让本土化资源得以顺利开展,并取得理想的效果,还要最大限度在幼儿园内为幼儿创设具有本土文化特色的环境,让幼儿在本土文化的氛围中充分感受与体验,以对幼儿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为此,我们充分利用三维空间,在园内、室内外环境的创设上注重凸显本土文化特色。在室外走廊布置了晋江品牌的各种标志和产品,布置了利用本地材料簸箕绘制的晋江风景画,布置了用东石雨伞绘制的各种雨伞品牌广告。这些布置使幼儿园的大环境处处散发着浓厚的乡土气息,富有童真童趣,为幼儿感受体验表现本土文化营造了一个艺术氛围。在班级环境创设上,在凸显本土文化的同时,注重幼儿的参与性与互动性,力求满足不同年龄班幼儿的兴趣与需要。如:在主题活动“晋江新视界”中,充分利用教室的窗户,以胶卷式的再现,将主题的四个小主题“美丽晋江人”、“环保小卫士”、“孝行满天下”、“建设新晋江”融入其中,并根据主题的跟进,不断充实墙饰内容,使三维空间成为幼儿表达自己在主题中的认识与经验的平台。在美术活动“番仔楼”中,为了促进美术创作活动的开展,在活动室的墙面布置三个板块,即调查表:我所知道的番仔楼,不同年代、造型的番仔楼图片展,幼儿用多种美术形式表现的番仔楼作品,使本土环境为本土艺术活动的创作营造了氛围,积累了经验。在民间游戏中陈列了富有本土民间特色的游戏材料:小人图、铁仔等,让幼儿利用自由活动、户外活动随时、随地、随机开展。
(2)营造具有地方文化氛围的区域环境
我们还充分发挥活动区的教育功能,创设了一些具有乡土情怀和本土特色的
活动区。如“美工区”里有晋江福船、古厝木制版画的图片、材料;幼儿收集的各种晋江风景的明信片、旅游景点的门票、教师制作的“晋江导游棋”等都投放到“语言区”里;还有建构区有孩子建构拼搭的晋江机场、世纪公园的曲桥、利用各种废旧物制作的晋江安平桥等;数学区的各种鞋底、鞋扣(可进行分类、排序活动)、伞道具等;木偶区的各种提线木偶;还有民间游戏区:有翻翻绳、民间“博饼”,“跳房子”等。这些区域随时向幼儿开放,使幼儿可以自由进入区域,在散发本土气息的活动区活动,潜移默化地受到了本土文化的熏陶。
3)根据地方素材特点价值,开展本土化活动
(1)通过具有价值的素材,萌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本土资源蕴涵着萌发幼儿热爱家乡情感的积极因素,教师要善于把资源中这些有价值的因素挖掘出来,引导幼儿去发现、感受,以萌发他们热爱家乡的情感。如主题活动“晋江新视界”之“孝行满天下”,幼儿在弟子规、小帮手、敬老小标兵等孝敬教育中萌发了感恩之心;主题活动“美在晋江”之童谣“灵水菜埔”,幼儿在朗朗上口的童谣朗诵声中萌发了热爱勤劳的劳动人民的情感;美术活动“跳火群”,幼儿在了解跳火群的习俗、由来、创作中树立了女孩也可跳火群,男女都一样的健康思想;民间游戏“摔土碗”,幼儿在简单有趣的游戏中体验家乡儿童游戏这一朵传统文化之花放射出的光彩。这些有价值资源的挖掘,派生出了许多社会性教育的内容,使幼儿在日积月累的潜移默化中社会性情感得到发展,促进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2)通过具有特色的素材,弘扬“敢拼会赢”的晋江精神
中国著名的品牌之都——晋江,有制鞋业、织造业、伞业、服装业、食品业、陶瓷业,先后被授予“中国鞋都”、“中国食品工业强市”、“中国陶瓷重镇”等称誉。其中以制鞋业闻名天下,而又以陈埭的制鞋业为代表。我们充分利用这一有特色的资源开展了一系列本土化活动。如主题活动“品牌之都——晋江”,为幼儿提供真实的学习情境。活动前利用家长资源带领幼儿参观陈埭鞋厂,一起收集有关“中国鞋都”的资料,积累前期经验。主题活动中通过“我认识的品牌鞋”、“品牌鞋的制作材料”、“品牌标记知多少”、“为品牌鞋做广告”、“我设计的品牌鞋”等活动让幼儿了解晋江品牌鞋的类型、种类、造型、制作流程、特点、用途等,并与同伴合作交流,尝试创造性地运用多种形式表现自己对品牌鞋的感受和认识,体验晋江品牌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萌发对家乡品牌的热爱,从而体验家乡人民的勤劳勇敢、聪明智慧,弘扬敢拼会赢的晋江精神。
(3)通过具有渊源的素材,实现本土文化的传承光大
晋江山川毓秀,人文荟萃,素有“声华文物、雄称海内”、“泉南佛国”、“海
滨邹鲁”之美誉,是闽南本土文化集中体现的区域之一。它包含了戏曲艺术、民俗、宗教文化、民间信仰、建筑文化等诸多内涵,文化积淀深厚。安平桥、摩尼教遗址草庵、施琅故居等更是历史渊源流长。我们充分利用这一有历史来源的资源开展一系列本土化活动。如美术活动“安平桥”,把幼儿带到安平桥上,领略安平桥的雄风,观察安平桥的造型,聆听安平桥的来源,了解其历史渊源,使幼儿对先人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激发了他们的创作表现的欲望。于是线条线描的安平桥栩栩如生、木制版画的安平桥庄重而清晰、纸盒组合的安平桥古朴雄风??。幼儿在感受、体验、表现、创造中增进了对家乡历史文化的了解,感受体验了家乡文化深厚的积淀,同时也是对家乡本土文化的传承。
(二)教师的实践智慧得到提升,逐步成为会学习、善反思的教师
本课题的研究有效地改变了教师的学习方式、实践方式和思维方式,教师的运用本土资源,实施本土化活动的能力得到提升,研究能力得到增强,教育观与儿童观得到更新。教师学会了用开放的眼光来观察幼儿的活动,从幼儿的角度去判断他们的学习需求,思考有效的指导方法,有效地支持、帮助、引导孩子们在本土化的活动中更加自由自主地展开各种学习和探究活动,获取丰富的有益经验。更重要的是,在实践过程中,教师会用一种反思的方式不断审视自身的活动设计与指导方法的有效性及适用性,从而作出理性的判断和积极的重建。成为了会学习、善反思的研究型教师。
课题组的教师们在注重实践研究的同时,更注重及时将研究中所获得的这些经验进行梳理、总结,撰写经验论文和案例。有2篇文章在CN刊物上发表,1篇文章荣获泉州市幼研究会论文评选三等奖、一篇论文荣获晋江市优秀论文评选一等奖;汇编《本土资源在幼儿园的课程建设中的运用实践探索》一册(分为论文篇、随笔篇、案例篇三部分,其中案例篇包括:本土主题活动、特色美术活动、民间儿童游戏)。
(三)幼儿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体现,成为善思考、会探究的学习者
本课题的研究,在提升了教师本土活动指导能力的同时,更促进了幼儿主体性的充分发挥。活动中,教师有效地利用本土资源设计活动,使活动更接近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幼儿真正成为了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得到了增强,在传承本土文化的同时激发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综合素质得到提升。在活动中他们能保持高涨的学习情绪。这种学习情绪带来了有意注意的稳定性,更增加了幼儿学习的投入度,本土化活动中更加积极地自主探究、主动发现、大胆质疑、交流分享,成为了善思考,会探究的学习者。
四、课题研究设想与展望
虽然自课题立项以来,经过全体研究人员进行了契而不舍的研究,取得了
较丰硕的研究成果。但在后续的研究中应更进一步地重视深化研究、资料整理与推广应用,特别是如何深入系统地进行本土化资源的挖掘运用的研究,提炼出具有本园优势和特色,形成系列化课程体系,丰富幼儿园的课程内容,是一个需要继续研究的问题。相信在全体研究人员的继续努力下,本土资源这一璀璨之花在晋江实幼将开得更加艳丽~
课题组研究成员:陈明霞刘志清、许雅玲、曾素霞、林凌华、苏丹蓉、苏文敏、吴秋玲、蔡晓鹏、吴玉倩、杨艳凤、庄雪萍、翁秋凉、周玉珊苏海云尤斐尔
竞争课题调查报告范文
音乐教学是培养少年儿童成为德、智、体、劳全面发展的新人所不可缺少的美育教育。不抓美育教育就不是完全的教育,不向学生实施艺术熏陶就不能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
本课题的研究,志在探索小学现有各种条件中(包括硬件和软件)、让学生对音乐课产生真正意义上的兴趣:也就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课的学习中来,使学生主观地希望能在这节音乐课中学到一定的音乐知识。同时,使音乐老师通过音乐课的教学,更好地在另一个侧面提高其他文化课的学习效率。从而让音乐老师为师生都喜欢的 音乐课 ,成为能促成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美育教育课程。
【研究内容】
本课题围绕兴趣这一中心内容有以下几点:
【过程】
准备阶段(20xx.5~20xx.7):对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进行调查,制定课题研究计划
实施阶段(20xx.8~20xx.3):主要开展如何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的课堂教学研究。
总结阶段(20xx.4~20xx.5):结合研究过程,撰写相关论文,提升对课题的认识,进而调整思路,并为下阶段的成果,积小胜为大胜,从而圆满达成课程研究的总目标。
【方法设计】
实践法:集体备课,然后上好实验课,课后再对本课进行分析小结,抓住能引起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法,如让学生在律动、游戏创编等,继而对这些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完善。
调查法:采用不同规模、方法的调查法。课题研究前提,针对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进行调查。研究中期,主要调查学生对实验课的反应,调查学生喜欢什么类型的音乐课。
个案研究法:选定几个具有大部分学生共同点的学生,进行观察,谈话调查,研究归因,探索如何上好音乐课的有效对策。
文献法:主要收集各种教学参考书,集中搜集关于提高学生兴趣的方法,进行研讨总结,然后运用于实验课教学中,提高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为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后盾武器。
时间保证:课题研究者,长期从事一线的音乐教育教学工作,能够确保课题研究融入自己的教育教学中,保证高效准确的完成该课题的研究任务。
参加学校安排的各类相关培训,提高自身研究水平。多与外界加强协作交流,取长补短,提高自身素质与研究水平。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媒体设备,创设良好的课题研究氛围。
弘扬新课程理念,发挥 合作学习 优势。
新课程提倡的 合作式学习 一改往日的观念,强调合作、互动,倡导学生的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具有明显的互动性,对促进学生形成健全的人生观及身心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
实践证明,合作式学习带来的不仅是课堂组织形式的变化,而且彻底改变了解决问题的方式,是一场学习方式的革命。在学习过程中,以学生个体主动探索为基础,重点强调学生集体的合作互动,广泛合作,力图引起学生思维上的共鸣。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发挥的 合作学习组 ,每个学生可以在自觉、自主的互动过程中,积极主动进行认知、统筹、扩充、完备,从而获得知识经验、情感积累、智力沉淀、个性发展,同时激发学生诚信、竞争、团队意识、合作能力、交往水平、创新思维等潜能的发掘。
音乐教育的特点是强调学生的民主和开放意识、参与和自主意识,应当让每一位学生用音乐的方式进行自我表现,在宽松的气氛中自由地参与,这既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又能提高学生创造思维的能力。音乐需要合作,而学生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教学资源,因此音乐课堂上的生生合作常见不鲜。每个学生获取受教育的机会多、渠道广,他们身上都具有一定的信息,我们老师应很好地利用这种财富、智慧、资源,创设相互启发、相互帮助、相互交流、共同进步的气氛,共同完成音乐实践活动,从而促进学生间的合作学习。
遵循课程标准,避免合作学习的低效
初中音乐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音乐教学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因此,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强调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演唱、演奏、聆听、综合性艺术表演和即兴编创等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通过音乐艺术实践,有效提高音乐素养,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课程目标中过程与方法强调合作,在音乐艺术的集体表演形式和实践过程中,能够与他人充分、密切合作,不断增强集体意识和协作能力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音乐课堂在进行合作学习时表现出一些低效的现象,主要表现为:一是学生方面,存在一些 合而不作 合而滥作 的低效现象,合作小组在接到合作学习任务后,不讨论、不商量。每个小组成员都是单独完成,小组成员之间很少交流,有时甚至是根本没有进行交流,基本上只停留在独立学习的层次上,没有真正的讨论和合作,没有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有的学生性格内向,习惯于讲座式课堂教学,不善于在人前发表意见,多数时候在合作中沉默不语。有的学生学习程度好,善于交流自己的成果。这样往往使优秀学生的成果代替了整个小组的合作交流得出的成果。合作学习流于形式,也就达不到预期效果。二是教师方面,不能够给自己在合作学习时的角色定位,学生在开展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 袖手旁观 ,不能建立一种很好的新型教学合作关系;在布置任务时,部分教师布置的问题挑战性不够或者难度过大,造成学生失去合作的兴趣,教学时间大量浪费,教学效率事倍功半,学习效果达也不到预期目标。也有的教师只重视形式,而忽视了选择恰当的合作学习时机和缺乏对合作学习的有效指导与评价。不合时宜的进行合作,重视对小组整体的评价而忽视对个体的评价,重视对合作成果的评价,忽视对合作过程的评价等。
鉴于以上背景和认识,确定了 中学音乐课堂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 这一课题 。
本课题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一是在研究中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习惯的培养,重点实践研究中学音乐课堂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教师要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合理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和帮助学生检省和反思自我,明确自己想学习什么、想获得什么;引导和帮助学生寻找和利用学习资源;引导和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引导和帮助学生发现所学东西的意义;引导和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民主、互动、积极、和谐的氛围;引导和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恰当的评价,并促进评价的内化。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我们课堂有效教学效果。二是探寻新型合作教学关系的建立,力求解决如何明确合作学习的任务,要求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相互支持、配合、沟通、互动,对个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的集体加工,并对共同活动的成效做出评估。三是在研究中探索学生有效合作学习的时机。在课堂教学研究中教师要把握住合作学习的有效时机,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动手制作。培养他们思维的流畅性、独创性和变通性,使他们具有更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力,更强的好奇心和进取心,更好的创新求异思维品质。四是在课堂教学研究中加强学生合作学习方法的指导。在课堂教学研究中为学生提供交流与争鸣的机会,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为学生解疑释难,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与创造性个性心理品质。
在西方,早在公元一世纪,古罗马昆体良学派就指出,学生可以从互教中受益,1806年合作学习小组的观念从英国传到美国,受到美国教育家帕克、杜威等人的推崇并被广为应用,最终于20世纪70年代初在美国兴起了现代合作学习理论。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是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合作学习虽然在国外有着几十年的开发和研究,但是国外丰富的研究成果中也存在着不足:一是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适用前提没有很好的界定;二是缺乏对合作学习的系统化的评价体系。
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一些中学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与实践,有效地推动了中学教学领域的改革。新中国建立以后20世纪90年代以前,我国教育界没有明确系统的关于合作学习的研究与实验;直到20世纪90年代以后,尤其国务院颁布《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之后,我国教育界关于合作学习的研究和试验逐步推进;本世纪初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启动后,对合作学习的研究进入了一个高度繁荣的时期。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 《数学课程标准》 大力倡导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的学习方式 。《语文课程标准》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我国教育界进行合作学习有关的教学实验很多,主要有杭州大学教育系的 个性优化教育的探索 、山东教科所的 合作教学研究与实验 、湖南师大教育系的 协同教学实验 以及北京师大教育系 少年儿童主体性发展实验 等。在此基础上,随着新一轮新课改的稳步推进,全国掀起了研究合作学习的研究和试验热潮。这些试验和研究不仅引进、介绍了国外有关研究成果,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特点和环节作了阐释,而且将 合作 概念引进课堂教学创设了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新的教学形式,打破了传统班级教学的垄断地位,为教学组织形式改革提供了新的途径。如北京师范大学教科所裴娣娜 《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 发展性教学实验室研究报告之二》学科教育 2015年第2期。从浙江杭州大学教育系的合作学习小组教学实验,到90年代中期山东教育科学研究所开展的《合作教学研究与实验》,以及近年来主体性教育实验对小组合作的探讨,这一系列的教育科学研究和教学实践活动推动了合作学习在我国的发展。但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暴漏:一是合作学习的目的不够明确;二是教师对合作学习的指导方法和力度尚待提高。
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报告范文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课堂提问是老问题,从有教学开始,我们就开始用嘴,无论是最古老的教学模式,还是最现代的课堂,教师的嘴无一不成为课堂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因此,也许这是老调,国内外就这一问题已取得相当的成绩,但,老调新弹的原因,是我们以一线教师的角度,重新审视这一问题,从一个新的角度来研究教师嘴上的这一问,以一线教师的实践研究,从我们的高度来解决我们实际工作中的问题。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学校工作的需要
朝阳七校新教师多,教师教学能力正在不断地进步当中,与学生一样,在教育教学工作的头几年,往往是教师教学能力,教学水平进步最快的几年,我们需要抓住这一时机,在教师个人专业素质发展方面,为教师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让我们的新教师更快更好地进步起来。同时,我们的老教师虽然已工作多年,但在新课改的前提下,教育观念的快速更新,教育教学方法的不断进步,也在不停地考验着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和教学功底,因此,我们需要在教师培训方面再做些工作。新教师的课堂教学如何才能更快速的成长起来,我们的教师如何进步得更快,我们很需要一个切实可行的平台,恰逢十一五课题立项期间,结合我校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的工作,为教师发展搭建一个舞台,让教师的课堂精彩起来,也就会让学生的生命精彩起来,同样的,学校才有可能精彩起来。
对于教师的课堂教学来说,因素有很多,而其中重要的,应该是教师的语言,无论是任何辅助工作,都是在教师语言的基本上进行的,而教师语言中,最重中之重的,应该是这一“问”,引入教学内容需要问,激发学生思考需要问,引发学生情感需要问,唤起学生共鸣也需要问,甚至在教学评价中也会用到问,有时是提问,有时是设问,有时是追问,等等等等,因此,从问入手,是打开优质课大门的一把金钥匙,是教师成长的一把扶梯,我们选择精彩一问,选择更精彩的课堂。
2、教师个人发展的需要
从理论角度: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说: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现代认知理论认为: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是以不断地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方式获取新知识的问题性思维过程.解决问题首先是要提出问题.有位教育家说过:"教学的艺术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的作答".问的艺术越高,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欲的效果就越好.因此,教师无论是在教学的整个过程,还是在教学过程中的某些微观环节,都应十分重视问的艺术.
从教学实践角度:许多教师尤其是新教师都会有这样的困惑:提出的问题不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有的时候学生回答不清楚,或是一个问题没问到关键,又问一许多问题来解释这一个问题,浪费大量课堂时间又让学生更迷糊等等等等,交流是教学的本质,而提问又是构成课堂语言相互作用的必要的组成部分,教师教学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提问的技巧。经过细致调查,发现相当多的教师在这一问题上有困惑,想研究,确实能够使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策略有更好更快的发展。于是,我们决定将这一问题从实践中拿出来,再放回实践中去研究,把这一“问”做细,做透,从而对教师的教学能力的提高有所帮助。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和事实依据
现代认知理论认为: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是以不断地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方式获取新知识的问题性思维过程.解决问题首先是要提出问题.有位教育家说过:"教学的艺术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的作答".问的艺术越高,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欲的效果就越好.因此,教师无论是在教学的整个过程,还是在教学过程中的某些微观环节,都应十分重视问的艺术.
许多教师尤其是新教师都会有这样的困惑:提出的问题不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有的时候学生回答不清楚,或是一个问题没问到关键,又问一许多问题来解释这一个问题,浪费大量课堂时间又让学生更迷糊等等等等,交流是教学的本质,而提问又是构成课堂语言相互作用的必要的组成部分,教师教学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提问的技巧。经过细致调查,发现相当多的教师在这一问题上有困惑,想研究,确实能够使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策略有更好更快的发展。于是,我们决定将这一问题从实践中拿出来,再放回实践中去研究,把这一“问”做细,做透,从而对教师的教学能力的提高有所帮助。
三、课题的研究内容
从广义上讲,是研究教师课堂中的“问”怎样更精彩,更有效。
从一个一线操作者的角度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内容:1、积累课堂教学中的精彩一问,在教学实践中加以应用。2、分析课堂教学中的精彩一问:为什么这样的问题学生爱答,为什么这样的问题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更有效,它究竟精彩在什么地方。3、反思课堂教学中的精彩一问:这个问题达到了什么效果,可以怎样改进能更精彩更有效。4、创造课堂教学中的精彩一问:如果要激发学生兴趣,我应该怎么问,如果有引导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我该怎样问等等。5、精彩一问的分类研究:如何提问,如何追问,如何反问等。6、精彩一问的辅助研究:配合精彩一问教师在语气、表情、体态等方面应起到什么样的辅助效果。
幼儿园评定自查报告与幼儿园课题结题报告
近几年来,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指导下,在学区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在广大幼儿家长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我园全体教职工认真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幼儿园工作规程》等教育法规条例,不断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努力提高教师素质,提高办园条件,优化育人环境,提升保教质量。根据《评估标准》的各项要求,逐条实施完善改进,一项项达标上台阶,在园舍建设、园务管理、师资队伍、教育科研等方面虽有了很大幅度的进展,在其中也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1、基本情况:我园的共招收两个行政村的幼儿。在园幼儿是81个人,3-6周适龄人口数为157人。按照收费标准收取抚育费每生每月90元,每学期收5个月的抚育费,共计450元。我园共有教职工12人,园长1人,教师10人,门卫1人。其中在编3人,教体局聘任(不在编)3人,乡镇聘任6人。在职教师均有教师资格证。我园教师1人本科学历,7人大专学历,4人中专学历,其中幼教专业的9人。
2、自评情况:按照《xx省农村一类幼儿园评定标准》我园进行了自评,结果(见附表)
3、存在的问题和整改措施:
我园在上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虽然有了很大的进步,但还是存在着一些薄弱的环节。
首先,我园各项规章制度健全但是要求管理不是很到位。还需进一步加强。
第二、师资队伍整齐,教师学历达标情况良好,但是在平时工作中的业务水平不能充分利用起来。我们争取在业务培训方面有待提高。
第三、教育教学工作虽然是按规定完成任务,但是家长参与的机会很少,不能真正做到家园共育。下学期我们会在家园共育方面下大力度,做到真正的家园用育。
第四。有些工作虽然安排到位但是做的还是很大欠缺,我们会在下学期的工作中查漏补缺,一切工作做到实处,不走形式。
相关推荐:
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自查报告
案件专项治理岗位自查报告
机关效能建设情况自查报告
区建设局组织工作目标考评自查报告
课题研究方案
一、分析学生阅读现状
阅读能力在我们语文学习能力中占据核心地位,它是学生理解课文的助手,是培养学生语感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主要手段,但现实中学生的阅读现状是不容乐观的,在传统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下,学习计划安排、教师精力分配以及家庭教育的侧重点都发生了偏差,于是相应的,学生就养成了很多不良的阅读习惯:有的学生不爱读书,有的学生不会读书。除了课堂上的阅读,有些成绩优秀的孩子回家后只啃教科书,有些顽劣的孩子把时间都打发在了休闲上,根本不读书,长久下来,学生的阅读领域变得极为狭隘,所能接受的只能是漫画之类的休闲书刊。这种现象实为可惜。
古人说:“三日不读书,便觉言语无味,面目可憎。”我一直认为阅读是种习惯,既是习惯便可养成,从正面意义而言,阅读习惯的养成,还能由内而外转化人的气质,因此,在班级环境中,我们应该带领孩子领略阅读的乐趣,组建班级读书会,用心领着心、用生命领着生命,和孩子们一起走进语文教学新的领域——‘班级读书会’。在‘班级读书会’中营造浓郁的书香氛围、细细品读读书的情趣、积淀厚重的人文素养。
二、营造班级读书氛围
(一)、建立班级书架。“众人拾柴火焰高”,设想由每个学生提供3-5本书,我们书架中就有了200多本书,这样一来,既可以方便学生自己课余阅读,又可以与同学互通有无。这些书是动态的,新书被不断带来,而学生都阅读过的“旧书”则被定时清理出来,由学生带回去,这样就能使班级书架做到常换常新。为了更好的保管图书,提高图书的使用率,我们还可以成立了“班级图书管委会”,做好了图书的登记、借阅工作,确保书架正常运转。
(二)、成立读书小队。根据班级学生实际情况(兴趣、人缘、家境等)组建“书友队”,共同研读一本书。一个小队读完一本书了就可以跟其他小队互换,这样,一学期每位学生只需买一本书,但也能阅读至少6本书,完全可以保证孩子的阅读量,教师开展阅读指导也比较便利。
(三)、落实时间,开设“读书课”。教师要静心为学生安排阅读经典的时间,否则活动不能落到实处。一学期我们一共才教学20几篇课文,有些老师用近一个月的时间来复习课文内容,这是不值的。我们可以尝试着开展了几节“班级读书会”的典型课。笔者在实践阶段开了儿童文学《窗边的小豆豆》之《大冒险》、《校歌》及《窗边的小豆豆》三次班级读书会。
(四)、建立奖励制度。对读书活动中表现优秀的孩子应及时给予奖励,以保护他们的阅读热情,这就需要建立日常的奖励制度。笔者思考是否可以这样做:每看一本书或读书笔记撰写认真的,奖励一颗五角星;集十颗五角星换取一张书签,集五张书签换奖一本书。这样的奖励制度使人人都能受益,个个能积极争先。对设计精妙,感悟深刻的读书记录卡,在教室里予以张贴表彰,在学校网站上也积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阅读成果。
三、探究班级读书会模式
模式如下:
选择阅读内容——个体独立阅读——班级共同研读。
优秀课题研究报告范例
一、 开题活动简况
会议时间:2012年3月15日
会议地点:北顺小学小会议室
主持人:段红芹
评议专家:市区教科所领导和专家
参与人员:课题主持人、课题组全体成员 ;业务副校长、教科室主任、部分中青年骨干教师
二、开题报告
(题目、内容、方法、组织、分工、进度、经费分配、预期成果等,要求具体明确、可操作,限5000字左右,可加页)。
《小学生素质综合评价实验研究》开题报告
我校申报的课题是《小学生素质综合评价实验研究》,经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审批,于2011年11月被列为省“十二五”规划研究课题。为使课题研究落到实处,达到研究目的,今天特邀请市区教科所的领导和专家为我们进行课题论证。下面我就本课题的研究目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课题组织、进度、经费分配、预期成果等各方面作简要阐述,请各位专家给予指导和帮助。
一、研究目的
1.课题提出背景
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面向21世纪所做出的战略选择,但在素质教育日益深入,新课程理念不断深化的今天,教育评价机制仍然存在着诸多缺陷与不足。在学校内部,传统的评价与考试制度,严重制约了素质教育的实施,无论是校长还是普通教师在社会的压力和功利主义影响下,不得不为学校的“声誉”和单位的“成绩”而忽视甚至放弃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解决这一顽症的根本途径就是改变 “以升学率和成绩评价教育的单一评价机制”,建立多元化多方位的综合素质评价机制,引导评价制度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对学生进行综合的素质培养与评价,使学生成为真正健康的人,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担当起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
我校在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面已进行了多年的研究与实践,积累了一定的理论认识和实践经验,为了进一步拓宽评价的渠道与途径,完善评价的方法、内容、形式,彰
开题主要研讨课题研究的可行性,重在清晰思路、聚焦问题和分工落实。 开题活动建议由市级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或高校科研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并尽可能向社会开放
显评价的功能与实效,进一步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等功能,经教科室研究考察,确定了这一实验课题。
2.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改变过分重视量性评价的倾向,对不易量化测验的学习态度、情感、价值观等方面探索出行之有效的评价手段。
(2)从单一重视主科测验转向全学科综合考察;从只重视结果转向过程的跟踪、观察和反馈记录。
(3)更新拓宽教师观念,改变有些教师对学生素质评价理解不深,无法渗透到日常教学中,甚至把综合评价误以为综合评分等问题。
(4)在操作层面,通过本课题的实验研究,细化评价内容,量化评价标准,完善评价体系,促进全方位落实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
二、研究现状
1.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深圳育才小学于2001年8月参与课改实验以来,在实践中学习、研讨、探索和创新“评价制度”,创建并组织实施了“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法,对“促进学生发展的多元评价体系”作了探索性研究,收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为了使评价内容能更好地体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又将评价内容、方法不断规范和完善,创建了“小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学分制评价手册”,得到了家长、老师们广泛地认可。
福建省泉州市实验小学把期末考试的考场安排在学生家里,他们还推行了一种没有“标准试卷”的考试,学生不但不怕考试,还感到其乐融融。同时,该校统一制作了能体现学生综合素质的“素质教育袋”,学生拥有了自评空间,使评价具有了多种维度,并可以有效地跟踪学生的进步与发展。
20 世纪90 年代以来,美国等西方国家开始在教育领域运用“档案袋评价”, 收集、记录学生自己、教师、同伴作出评价的相关材料;韩国对小学生逐行评价,强调对学生认知、情感、身体等领域进行全面综合评价,综合地评价学生个人变化与发展。
2.本课题与之联系与区别、预计有哪些突破
本课题与国内外运作的评价模式的联系在于都能激励学生的内在发展动力。区别在于该课题的研究重点关注评价内容的多元化、评价方式的多元化、评价主体的多元化。通过该课题的研究期望在以下四方面有所突破:
①试图构建一整套与新课改理念相适应的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评价体系;
②力求对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评价内容趋于多样化,全面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
③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寻求拓宽评价方式的切入点,探索适应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学科活动评价规律;
④通过该课题的研究,探索扩大评价主体多元化的途径,改变评价主体单一的现状。
三、理论依据
1.课题界定
小学生素质:把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六个方面做为基础发展目标,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引领每一个孩子做自己。
小学生素质综合评价:不仅关注学生学业成绩,而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现和发展小学生多方面的潜能,运用不拘一格的方法综合评价学生在知识与技能、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变化与进步,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培养能力、建立自信,不断获得发展。
实验研究: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作为评价的终极目标,通过对小学生心理、认知发展水平的观察、实验与研究,分析制定出准确、公正、科学的评价方案,对小学生反映出的可教育性和实际发展水平进行系统分析及趋向判断,促进学生自我认知、自我完善。
本课题是指运用多元化的评价手段全面呈现小学生成长现状,发挥评价的激励和引导作用,帮助小学生发展和完善自我。
2.研究依据
1、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认为人的智力是多元性的。应该摈弃以标准的智力测验和学生学科成绩考核为重点的评价观,从多方面观察、评价和分析学生的优点和弱点并把由此得来的资料作为服务于学生的出发点,确实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出初步的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的能力,使评价确实成为促进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的有效手段。
2、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不同认知发展阶段的儿童年龄差异较大,即使处于同一认知发展阶段内的儿童年龄差异也很大。所有儿童按照相同的发展顺序经过各个阶段,但发展速度不同。因此,我们必须承认发展进程的个体差异,在对小学生的评价上,也应如此。
3、人的主体发展理论:人的主体性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本体主体性(指人的生存方式、生活方式和把握外界与自身的方式)、价值主体性(指求真、求美、求善和求自由的主体性)、实践主体性(指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人的主体生成、发展和呈现)。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理应注重培养和发展人的主体性。
四、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1.构建学生素质综合评价体系,制定行之有效的小学生素质综合评价细则。
2.设计科学的评价方法。采用灵活多样、开放性的质性评价方法。关注过程评价,全面描述学生发展状况。(1)变以往的期末一张试卷评价为设计活泼、全面的综合性评价,全面改进考试内容、考试方式、考试结果处理,注重学生学科素养的全面提高。(2)探索出对学生日常评价和阶段评价相结合的追踪式评价流程。(3)为学生创建展示才华、
张扬个性特长的舞台。(4)多元化评价方式。让教师、学生、家长都成为评价的参与者;并把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家长评价和学生互评有机结合起来,限度地发挥评价的功效。
3.建立活动教学体系,丰富学生生活内容,评价成绩展出激励。(1)学科素养全面测评。(2)社会性自主活动。(3)创造性群体活动。(4)兴趣小组活动。
(二)研究方法
准备阶段主要采用预测法、观察法、调查法问卷法。
实施阶段主要采用对比试验法和案例研究法。
对比实验法:从学习兴趣、合作意识、接受程度、评价效果等方面对比观察评价实施前后学生的变化,统计并分析实验数据。
案例研究法:在研究中选择一个或多个与儿童有关的某件事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观察、调查和追踪,获取相关的信息和资料,对一个个案例进行分析和研究,寻找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标准、方法及操作步骤。研究过程中辅助使用的方法还有观察法、统计法、谈话法、行动研究法等多种实验方法。
总结阶段主要采用文献法、经验总结法,注意积累原始资料,按研究内容写出阶段性总结和研究报告。
在整个研究过程中,多种方法灵活运用,边实践、边探索、边修改、边完善、边总结。
五、课题组织与研究计划
(一)成立课题组
主持人:朱桂青
成 员:杨文波 郑志芳 王秀双 朱桂芬 徐 娟 万吉雷 王文利
课题主持人任北顺小学副校长,分管教科研工作。先后参加国家、省、市、区级多项实验课题,积累了一定的课题研究经验。课题组成员都是青年骨干教师,有省市级教学能手,有教坛新秀,教学经验丰富,参与活动积极热情,都有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
各位成员在各级各类的活动中,课堂教学、优秀论文、教学设计、教学课件等获得过不
同等级的奖励。可以肯定地说,本课题一定能够按期完成目标任务,取得预期研究成果。
二)工作步骤
1.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1.9-2011.12)
为开展实验做好思想、人员、组织的前期工作,创设实验的必要条件。
(1)成立课题实验小组。(朱桂青)
(2)制定课题实施方案。(杨文波 郑志芳)
(3)进行评价改革的宣传,使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及家长了解并认同评价改革
的理念。(朱桂青 杨文波)
2.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2.1-2014.1)
(1)组织实验教师学习教育评价理论及课题实施方案(朱桂青 杨文波)。
(2)制定、督导、实施小学生学业成绩评价方案。(杨文波 郑志芳 王秀双)
(3)制定、督导、实施小学生非学业成绩评价方案。(徐 娟 万吉雷 王文利)
3.第三阶段--结题阶段(2014.2-2014.8)
(1)收集整理实验资料。(朱桂青 杨文波 王秀双 徐 娟 朱桂芬 万吉雷)
(2)撰写实验总结报告。(郑志芳 王秀双)
(3)课题组申报科研成果。
(三)预期研究成果
1.对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摸索出具有可操作性强的评价方案,制定出具有校本特色的《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细则》。
2.课题实验优秀论文、科研成果汇编。
3.装订相关子课题的个案研究成功案例。
4. 整理小学生素质评价资源库。
六、经费保障
学校对本课题的研究经费将予以全程、全力支持保障,保证课题研究所需的全部费用,如:研究设备、工作资料、培训学习、考察交流、专家指导、开题、结题、奖励等项费用,均在办公经费中合理开支,确保不因经费原因影响课题研究进度与效果。
我们期望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与实验,进一步拓宽我校教师对学生素质综合评价的渠道与途径,完善评价的方法、内容、形式,彰显评价的功能与实效,进一步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等功能,努力形成对学生综合素质的科学评价体系。
年 月 日
三、专家意见
(侧重于对课题组汇报要点逐项进行可行性评估,并提出意见和建议,限1000字左右。)
评议专家小组在听取了该课题的开题报告后,进行了认真的全面论证分析,观点综述如下:
课题选题能够立足实际,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课题的实施推进能够发挥促进学校发展、学生提高的功效。该课题的研究旨在努力实现评价是激励、评价是指导、评价是教学相长的作用,引领学校教师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客观地承认学生差异,尊重差异,并因材施教地发现、发挥、发展学生特长,扬长避短,发展个性。
研究中要多关注、多借鉴其他国家和先进学校的已有经验,结合相关研究理论思考总结,形成具有自己校本特色的小学生素质评价体系,在实践中边思考、边补充完善。勇于实践,勤于实践,才能实现从感性认知到理论升华的跨越。要注意随时留下学生成长的足迹,用客观、公正、发展的视野处理和对待学生成长中遇到的问题,实事求是,既不夸大,也不缩小。我们教师的责任是留给孩子成长的快乐,而不是成长的失落和颓废。
需要指出的的是该课题要进一步明确课题界定范围,规范课题表达语言和填写格式,重视过程性研究资料的积累,建立起多层次的课题研究立体网络,明确每一年度的工作目标和行动计划,从调查分析--整体方案--活动记录的各个方面都要有专项档案材料。坚持在做中提升,做中完善。
要注意报告设计中保持研究目标、内容与预期成果的前后一致性。研究过程还要更加细化,以校本研究意识进一步增强做好课题工作的主动性和紧迫感、责任感,力争形成一套比较完善、操作性强的课题工作实施方案,按计划严格落实。
希望课题组能够明确本次开题论证会的工作要求,在课题界定严密性、设计一致性、研究路线一致性三个方面再动动脑筋,想想办法,下下功夫,把课题开题报告做得更加精致规范,祝愿大家“研得科学、教得高效、活得幸福”。
年 月 日
四、所在单位科研管理部门意见
年 月 日
五、市级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意见
年 月 日
幼儿园课题研究随笔
随着社会发展速度发展的加快、社会竞争的激烈,幼儿园的发展在这种大背景下呈现出“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壮观景象。为了促进园所与时俱进地健康发展,许多园所都在努力展示自己的实力、办出自己的特色;许多园所也认识到开展课题研究具有“可以给幼儿园工作不断注入活力,可以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和专业成长,有助于提高幼儿园的保教质量”的独特价值。但是在课题研究立项开题以后,往往会出现“课题研究目的不明确、“研”不突出,研究过程管理缺乏必要的保障,教师只参不“与”、积极性不高,课题指导专家跟进指导不恰当”等诸多问题。因此,为了避免以上问题的发生,必须要有一套科学有效的幼儿园课题研究管理的策略来推进课题研究的健康发展;我们在相继开展一个省级立项课题研究、两个全国立项课题过程中不断探究课题研究的管理策略,有了一定收获和感悟。我们提出:
一、以课题中心大组为核心的有效管理
(一)构建以课题研究为核心的“学习共同体”管理机制,保障课题研究在不断互动中前行
幼儿教师的“学习共同体”是指建立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础之上,以幼儿园为基地,以幼儿教育实践为载体,以共同学习学习、研讨为形式,在团队情境中通过相互沟通与交流,最终实现整体成长的提高性组织。“学习共同体”拥有收集、储存并转化知识的能力,通过组织内个人的转化,能促成团队组织的成功。
一个好的课题研究能否顺利有效地开展,组织机构的建立、人员的安排是关键。参与课题研究的老师没有相关的教育教学经验不行,没有合作意识、奉献意识不行,没有积极进取的意识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也不行。因此,在组织机构的建立上,我们组建一个以“课题中心大组”辐射引领若干个“子课题小组”的研究团队;让全体教师都参与课题研究、让课题研究引领园本教研。在人员的安排上,首先我们注意遵循“行动研究能力强、幼教专业素养扎实、老中青合理搭配”的原则,慎重选择并吸纳经验丰富、专业过硬的骨干教师和一些尽力充沛、富有潜力的年轻教师组成“课题中心大组”,由课题负责人(园长)为组长;在这一团队中,有能在课题实验班扎实开展行动研究的具体实施人员,有善于观察记录的人员,有能及时进行反思小结并善于对课题研究进程提出整改意见的人员、还有善于撰写论文和案例的人员;这样的“学习共同体”,能够承担开题、课题研究推进、课题实验班研究、结题等具体任务;具有带动和推进全园顺利开展课题研究的作用。其次,我们吸纳所有一线教师按照自主自愿、强弱搭配的原则,自行组建2―3人的“子课题小组”,每个子课题小组推选出一名小组长;若干个这样的“学习共同体”一起来承担总的课题下的分项研究任务。
整体来看,“课题中心大组”具有引领和带动“子课题小组”开展行动研究的作用,而“子课题小组”行动研究的动态发展又能促进“课题中心大组”的前行。整个研究团队能在建立共同愿景的前提下,中心大组、各个小组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会合和互动,互相研究收获和研究心得,分享在开展行动研究、探索过程中的经验与喜悦,引起共鸣、达成共识。每个教师的叙述和见解、经验与收获,都有助于自身和他人获得相应的课题研究综合素养的成长;大家在这样目标一致、统一认识的前提下,构成一个大的“学习共同体”,共同为完成好课题研究的目标和任务做出自己的努力。
(二)设置阶段性管理表格,在互动中分解课题研究的任务,实现课题研究阶段成果的有效落实
在幼儿园课题研究过程中,我园“课题中心大组”充分发挥了引领和示范作用。首先,“课题中心大组”组长(园长)引导各“子课题小组”讨论:开展课题研究对园所发展、保教质量提升的是否有利等等;集体的碰撞使教师更加明确和理解开展课题研究的重要意义:课题研究可以指导幼儿园教育教学实践、提高保教质量、增强教师的研究能力和综合素养、推进幼儿园教育教学改革。然后,在整个研究团队充分认识了研究目的、达成共识的基础上,我园“课题中心大组”根据课题研究计划中的不同时期,设置阶段性管理表格,让研究团队在互动中分解课题研究任务,力求使课题研究的阶段成果得到有效落实。
在开题之初,“课题中心大组”设计了课题表格《前期准备阶段:教师个人文献资料学习研讨》,让教师带着任务学习后填写并在规定时间内上交。其中设置的问题,能让教师明确“开展本次课题研究的需要了解的基本概念有哪些,需要如何去思考的将要研究子课题研究方向,存在的困惑和需要专家答疑有什么”等等;这样的表格,在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开始阶段,起到“热身”的作用,能引领教师自觉自主地应用文献资料研究法,学习理解课题研究的背景和相关理论,收集摘录相关理论文献,积累素材、拓宽思路,增强教师理论应用的意识和能力,引发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创造性应用理论的灵感。
课题研究过程中,“课题中心大组”设计了课题表格《各子课题阶段小结及案例收集分析》,以2―3个月为一个周期发放3―4次,并请教师按照表格中的要求收集整理课题阶段研究资料。表格中有“对案例收集的具体要求”(包括案例教学设计、相片影像资料、观察记录、评价指标等)、有“子课题阶段研究的反思和困惑”,还有“下阶段子课题研究的推进设想”等等;这样的表格,能提醒和督促各子课题研究人员及时、完整地收集整理课题研究阶段成果,及时发现课题研究中餐在的问题并作出适当调整,为客观科学地安排下一阶段课题研究工作提供依据和支持。
在课题结题时,“课题中心大组”设计了课题表格《子课题成果汇总和论文摘要》,表格中有“子课题经典案例”、“子课题相关互动表”、“子课题论文摘要”等任务;这样的表格,能让各子课题精心归纳和整理小组各阶段的研究成果,可以形成一个个相对独立的研究成果;汇总到“课题中心大组”以后,能使整个研究课题的结题枝繁叶茂、硕果累累。
二、以参与课题研究教师为主体的自主管理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青年校长的一封信》中指出:如果你想让教育工作给教师带来快乐,使每天上课不致成为一种枯燥而单调的义务和程序,那您就要引导每个教师走上教育科研这条路。教师成为教研工作的自主管理者,对幼儿园的教育研究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让教师大胆“选”,成为子课题研究自主管理的主人
首先,在开题之初阶段管理表格的引领下,各子课题教师们根据“自己的研究兴趣、从自己熟悉的领域入手、切合自身教育教学实际”的原则,并通过“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搜寻、在于同行中的交流中领悟、与幼儿的交流中捕捉、在阅读文献资料中发现”等途径大胆地自主选题、提出研究方式。接着,子课题小组内各位教师商议、讨论,并和其他子课题小组教师分享、交流,然后报送课题指导专家审阅、批改,专家对其提出建议,最终返回到教师手中来确定研究子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方式。
这样,一方面,保证了子课题选题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又能充分调动教师行动研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子课题研究内容本身就体现了教师自己的需求,那么子课题研究整个过程的推进就能成为受教师内部动机支配的活动,从而激发教师参与研究的内驱力,使教师真正成为子课题研究自主管理的主人,在整个研究过程中保持研究热情、充分发挥主体性的作用。
(二)让教师展示“能”,提升子课题自主管理的实效性
“能”既课题的成果,是课题实施中的激励因素,也是确保教师实施课题积极性的中介,它包括课题实施者的个人成就感、价值归属感、集体荣誉感等。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努力为教师创设充分展示“能”的机会与条件,让教师能寻找到强有力的“内援”支撑、始终保持激昂奋进的研究状态,不断推进和调整自己的子课题研究。如我园在开展的十二五课题研究中,各子课题在确定研究内容和制定研究计划环节,园长(课题负责人)就及时地组织大家来分享交流,并和专家共同点评,肯定亮点、提出建议,在展示交流之后大家能补充和完善自己的子课题计划;在子课题研究过程中,让每个子课题小组轮流派代表上实验课时,园长(课题负责人)就组织带领全体教师共同研讨,大家共同为该子课题的推进提出建设性的调整意见,而该子课题小组在大家的帮助下视野更开阔、收获更全面。这样,全体课题研究人员都能在积极的鼓励和认可中感受到成长的快乐,从而寻找新的动力和“内援”支撑,激发研究者自身以更加自信、自主的状态管理推进子课题,在实实在在开展行动研究中提升子课题自主管理的实效性。
三、以专家适时指导为引领的跟进管理
很多幼儿园在开展课题研究的过程中通常有这样的感触:“如果我们想成为一名研究者,首先要有一定的引领。”确实,如果没有专家的引领,没有专家的点拨,而只是一味地让一线教师独自去摸索、效果往往不大;同时,专家的何时介入知道、怎样跟进指导显得更为重要。因此,幼儿园开展课题研究需要与专家恰当地开展合作研究,需要以专家适时指导为引领的跟进管理。那么,怎样实现专家在课题研究过程中适时指导为引领,专家怎样在恰当地时机跟进课题管理呢?我们认为,三个具体环节十分重要。
(一)制定研究计划阶段
研究计划是对整个研究过程的全面规划,是指导研究全过程的蓝图,通过制定研究计划,可以使研究目标、研究范围、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步骤、人员分配等更加明晰;研究计划的制定过程也是课题组成员统一认识的过程。这一过程中,在教师的主动参与的前提下,先大胆提出自己的设想和初步计划,反馈于专家;然后专家再从不同的角度对课题内容和计划提出可行性的指导建议和意见;最终使课题研究内容和计划更加完善。
(二)研究的实施过程
幼儿园开展的课题行动研究过程中,是教师探索具体的方法、途径、措施及实施效果的过程。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以设计者、探究者的身份,充分发挥在实践经验方面的优势大胆实施研究案例;而专家的适时指导可以表现为参与研讨和诊断的顾问,主要任务是针对实践过程中的实际案例出现的问题与教师共同研讨,对教师进行现场观察,并从理论的高度进行分析,找出问题的症结。例如:在开展我园开展十二五课题《体验式教学与幼儿学习品质培养》之研究过程中,为了让研究团队更加直观地理解“何为体验式教学的具体环节设计”,指导专家先是在观摩了“实验班老师”自主设计的环节后马上组织大家研讨、点评、提出修改建议,接着就让业务园长按照建议进行现场对比执教。这样的适时跟进指导能激发教师的反思、生动而高效;同时,课题研究在教师和专家的互动中,不断经历“思考、实践、反思、在思考、再实践、再反思”的动态发展过程中得到有效推进。
(三)研究的结题阶段
研究的结题阶段是对研究行为进行反思、对研究效果进行理性思考、对研究成果进行总结的过程。由于幼儿园教师的分析概括能力、理论水平、写作能力能方面相对擅长理论研究工作的专家而言有一定的差距,因而在结题环节中研究报告和学术论文的撰写就特别需要专家的适时跟进指导。例如:在我园十一五课题的结题环节,每个子课题组先整理好研究案例的相关资料,提出初步的研究成果要点,并跟专家面对面地交流;专家在倾听讲述、查看资料的基础上,帮助该子课题从理论的高度提炼成果要点、提出行文建议;从而帮助教师梳理文章脉络,更加自信、圆满地完成各项结题工作。
当然,在课题研究进程中应该善于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并慢慢淡化专家的角色,让参与研究教师逐渐走出专家的“控制”,不断成长为越来越合格的研究者;同时应该避免过分依赖专家而削弱参与研究教师的独立思考、正确判断、大胆实践的做法。
幼儿园小班课间游戏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方案范文
一、课题研究背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游戏伴着儿童发展,儿童在游戏中成长。课间游戏是幼儿园自主性游戏之一,由于课间游戏在活动内容、地点、对象的选择上完全由幼儿自由控制,自由安排,孩子们可充分展示自我,课间游戏为幼儿提供了主动开展各种游戏的环境,孩子们可以轻松的进行交流、交往,因此受到幼儿的喜欢。课间游戏也是教师了解孩子发展、增进师生感情、实施教育的良好契机。
但是事实上,当前幼儿园往往只把课间游戏看成是一日活动的过渡环节,容易被忽视。幼儿园课间游戏内容较少、形式单一,且缺乏较强的整合性、系统性。教师对课间游戏存在认识上的误区,特别是对于小班课间游戏,一些老师认为,让孩子们好好玩一下,自己轻松一下,或者做一些准备工作,只要注意安全,就可以了,于是就出现了“放羊式”的现象,而且课间游戏时间得不到保证,不是被侵占就是被挪用。针对本园小班课间游戏中存在的问题,我计划开展“幼儿园小班课间游戏的实践研究”,探寻适合小班课间游戏的内容及材料,并探索有效的组织方法和策略。
二、课题的界定:
(一)课间游戏。
是指:在教学活动之间或教学活动与集体游戏之间开展的游戏活动。
(二)幼儿园小班课间游戏的实践研究。
是指:通过幼儿园小班课间游戏的组织与实施,研究适合小班课间游戏的内容、材料及有效的组织方法和策略。
三、课题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教师小班课间游戏意识不足的问题。
2.小班课间游戏的内容较少的问题。
3.小班课间游戏的材料贫瘠的问题。
4.小班课间游戏的指导策略较单一的问题。
四、理论依据:
(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幼儿园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游戏环境,满足幼儿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游戏理论。
皮亚杰开拓了从儿童认知发展的角度考察儿童游戏的新途径,他强调活动的重要性,强调儿童游戏是一种积极、主动的结构,强调游戏的情感发展价值。这些理论对我研究幼儿园小班课间游戏有很大启发。
(三)学前游戏论。
《学前游戏论》是学前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它以理论联系实际为原则,详尽阐述了幼儿园游戏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以及在幼儿园设计、组织与实施游戏活动的策略和方法。这本著作对于我选择小班课间游戏的内容、材料以及研究小班幼儿课间游戏的有效指导方面有很大帮助。
五、研究方法设计:
1.行动研究法:在实践中不断进行总结、反思、调整、修正方案、调整目标,使研究更富成效。
2.文献资料法:学习幼儿教育学、心理学及游戏理论知识,了解有关幼儿课间游戏的专业知识,并分析幼儿园小班课间游戏的现状与动态,提高课题研究的科学性与实效性。
3.个案研究法:对幼儿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表现出的典型行为进行观察、记录,并进行系统地分析。
4.经验总结法:对教育实践工作及时的回顾、反思、总结、调整工作思路。
六、理论假设与研究目标、内容:
(一)理论假设:
我认为如果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为指导思想,以皮亚杰的认知发展游戏理论以及《学前游戏论》研究结果来指导本课题的研究,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通过提高教师的游戏意识和开发能力,逐步建立起小班课间游戏材料库,并加强对小班课间游戏的实践研究,就可以明确适合小班课间游戏的内容和材料以及有效的组织方法和策略。同时,幼儿与教师都能在课题实施过程中获得情感、态度、知识等多方面的发展,并对小班课间游戏的发展也有推动作用。
(二)研究目标:
1.培养小班幼儿对课间游戏的兴趣,开发多种潜能,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发展。
2.丰富小班课间游戏的内容,提供适宜的游戏材料。
3.探索小班幼儿课间游戏的有效指导策略。
(三)研究内容与重点:
1.丰富小班课间游戏的内容。
2.提供适宜的小班课间游戏材料。
3.挖掘课间游戏的教育价值,探索小班幼儿课间游戏的有效指导策略。
(四)研究的思路:
对当前幼儿园开展小班课间游戏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研究,运用《纲要》精神及游戏理论指导课题研究。根据课题研究方案,丰富小班课间游戏的内容,提供适宜的小班课间游戏材料,挖掘课间游戏的教育价值,探索小班幼儿课间游戏的有效指导策略。在实施研究的过程中,不断根据幼儿的发展情况调整课间游戏的目标、内容、材料、指导策略,并邀请有关的专家、同行进行指导论证。
七、课题研究操作措施:
(一)落实课题研究工作,规范课题管理。
在园长的引领下,由我全面负责整个课题的研究工作。同时做好以下工作:
1.在自己的“博客”中,设立有关课题研究的理论学习、研究体会、方案设计等专题内容。
2.每学期至少开展针对两名幼儿的“个案跟踪研究”。
3.撰写课题研究计划与总结。
4.每学期至少撰写一篇有关课题研究的论文。
5.围绕课题研究进行至少一次公开展示研究活动。
(二)开展理论学习,转变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始终引领着教师的教育行为。开展课题研究更要求我们不断更新与充实教育理论知识、科研知识。围绕本课题研究,我将加强游戏知识的学习。同时,在专业杂志中,了解有关幼儿课间游戏的最新研究动态,借鉴、研究有效的指导策略,使自己能采用更合适的教育行为来帮助小班幼儿开展课间游戏,促进小班幼儿的发展。同时,邀请青年教师培训班指导老师与同组学员观摩与指导,在与专家、同行“面对面”的交流中更好的感悟课题研究内涵,了解小班课间游戏的基本知识。
(三)遵循科学原则,加强实践研究。
在研究过程中,我将主要遵循多样性、兴趣性、发展性等多项原则,培养小班幼儿对课间游戏的兴趣,开发多种潜能,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发展。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创建一个能与幼儿、家长、同行积极互动的网络平台,形成一个丰富的小班幼儿课间游戏资源库,包括文本资料、照片资料、视频资料等。同时平台中也将开辟专栏将我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的经验、困惑与大家分享、探讨。
八、课题研究对象:
赵楼幼儿园小班幼儿。
九、课题研究过程:
(一)前期准备阶段
1.课题立项准备:收集相关资料,进行调查与分析,初步设计课题研究方案。
2.制定课题工作计划,确立研究的重点与难点。
3.加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教学、教育科研能力。
(二)具体实施阶段
1.搭建课题研究网络平台,根据方案开展研究工作。
2.开展课题观摩活动。
3.做好个案资料和游戏集等课题研究资料的积累、整理工作。
(三)总结结题阶段
1.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2.收集整理各类资料,完成课题结题工作。
十、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保证措施: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建立了较为健全的教科研管理网络,有相应的管理制度和课题研究制度,能够为我的课题研究工作提供必要的保证和帮助。我园配备了现代化的办公设备,保证我能方便、快捷地搜集信息、了解最新教育动态。幼儿园订阅、购买了相关的书籍与刊物,为我查阅文献资料提供了物质保障。
十一、预期研究成果形式:
1.结题报告。
2.个案、随笔、研究论文等课题研究资料。
3.小班课间游戏集。
十二、研究人员结构:
课题负责人:杨兆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