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必去景点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井冈山

  井冈山的山,山连山,山套山;井冈山的水,飞瀑隆隆,清泉涓涓。一代文豪郭沫若在游览井冈山后,挥笔写下了“井冈山下后,万岭不思游”的赞美诗句;朱德同志也誉其为“天下第一山”。说得一点没错。

  在中国,井冈山这个名字可以说家喻户晓,1927年,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以后,毛泽东、朱德等同志先后率领秋收起义等部队向井冈山进军,在这里创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块红色土地上进行了建党、建军、建政等一系列伟大的革命实践活动,经历了向井冈山进军、创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发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恢复和巩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揭开了中国革命史的新篇章,使井冈山享有“中国革命摇篮”的盛誉。

  在单位组织下,20多名同事怀着向往已久的心情,到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学习考察旅游。一路颠簸,我们来到了向往以久的革命圣地。我们乘车前往黄洋界参观,汽车沿着盘山公路快速向山上进发。满山都是翠绿欲滴的翠竹挺拔的青松,潺潺的流水,还有点缀在它们中间那不知名的红花,俨然就是一个再生的“桃花源”,大家忍不住翘首向车窗外观望。当我们还意犹未尽时,车已经到了黄洋界哨口。

  黄洋界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五大哨口之一,革命领袖毛泽东主席那首《西江月井冈山》的千古绝唱的诗篇镌刻在纪念碑上。我站在黄洋界昔日的战壕里,抚摸当年令敌人丧胆的山炮,望着脚下的群山深壑,自己仿佛置身于鼓角声中,与红军战士一道筑起黄洋界上的钢墙铁壁,与敌人进行战斗。侧耳细听,那轰隆的炮声,嘹亮的鼓声,不仅是向敌人进攻的命令,更是向我们这年轻一代人发出建设中国小康社会的动员令。

  井冈山群山连绵,巍峨多姿,林海无际,翠竹葱茏。沿山路盘旋而上,山高路窄,弯多坡陡,穿行在群山之间,看流云涌动,听溪流潺潺,观瀑布飞流直下,你不得不叹服井冈山的壮丽多姿。

  井冈山有五井,即大井、小井、中井、上井和下井,皆因被群山环绕、宛若井状而得名,大井是其中最大的村庄,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中国工农革命军上井冈山首先到达这里。这里有毛泽东同志旧居,红军医务所旧址等,是当年毛泽东、朱德、陈毅、彭德怀等同志和红军开展革命活动的重要场地之一。屋里有一堵被敌人枪炮打得伤痕累累的残墙,是1929年2月,这栋房屋被敌人烧毁时仅剩的,1960年按原貌修复,将残墙嵌入新墙之中。新旧对比,敌人对井冈山的疯狂烧杀和红军的殊死拼搏便昭然若现,成为历史的见证。

  红军小道,蜿蜒在树木茂盛的崇山峻岭中,是井冈山军民为运送粮食和枪枝弹药,披荆斩棘,踏出的一条羊肠小道。走在红军走过的小道上,我们无比激动和自豪。这条小道漫长曲折,起伏不平,虽被铺上了石块,在陡峭处修建了台阶,比当时的红军小道拓宽了许多,好走许多,但有的地方在悬崖峭壁上,只有一尺宽,稍不慎就会坠入万丈深谷,有的地方须弯腰驼背行走,因为头一抬,就可能碰到山崖。我们提心吊胆,小心谨慎,虽轻装而行,走走歇歇,但个个气喘吁吁、汗流浃背,花了一个多小时,才走回来。大家不约而同地感叹,我们在晴天丽日里,徒手走,就疲惫不堪,井冈山军民却更多地要在雨雪天气或天黑时,挑着上百斤的粮食或弹药上山,该是何等艰难。是呀,走过先烈走过的路,才真切体会到“崎岖”的涵义、“跋涉”的艰辛、“艰苦卓绝”的可贵和信念坚定的强大力量。

  接着我们来到了革命博物馆。在那庄严肃穆的展厅里,首先映入帘的是毛主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题字,是那么的潇洒苍劲。那已褪色的布满了弹孔的,由镰刀和铁锤组成图案的旗帜,是那么的令我思绪奋勇,心潮澎湃。正是这镰刀在呼啸着,要割断旧世界的一切枷锁;正是这铁锤在呐喊着,要砸碎一个旧的岁月。中国,因为有了这面旗帜的指引,从此走出了漫漫长夜。中国人民,因为有了这面旗帜的指引,从此摆脱了三座大山的压迫。还有那带血迹的红军臂章,小井红军医院的残迹,为开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牺牲的红军将士和被土匪枪杀的群众照片……随着解说员的悲壮解说,我们的思绪进入了血与火的井冈山革命根据斗争中。

  我们意尤未尽的返回酒店,吃过晚饭,返回房间,脑海中还在浮现今天的所见,一整天的番山越岭很快让我进入梦想。经过一夜的恢复,第二天刚刚亮,我们就开始了龙潭之旅。龙潭位距江西茨坪西北面七公里,由五龙潭和金狮面两个景区组成,是以自然与人文景观相结合的景区。五神河是龙潭“五潭十八瀑”的源泉。溪水冲击小井峡谷后,陡然跌落绝壁之下,又连续飞下四级断崖,形成梯状的五个气势磅礴的瀑布和深潭,这就是碧玉、金锁、珍珠、飞凤、仙女等五潭五瀑。细察五潭,碧水泱泱,树影幢幢,崖壁如刀削斧凿,崖脚怪石,汀芷竞秀,绿荫覆盖四周。仰观五瀑,潭潭无俗水,瀑瀑似神女,随景畅想曲,千姿心中意。著名画家陆俨少,丁巳年夏日游历龙潭绘画时,看到龙潭便惊叹不已,既绘画又作诗记兴云:

  跷下已惊壑转雷,更于九夏觉风寒。

  龙蟠谷底天矫下,尾祯苍岩欲锁难。

  百丈飞流流不竭,半天直下起风雷。

  问渠那得许多水,为有源头万万山。

  游龙潭是随着瀑布的声音一路下行,当来到观龙潭瀑布的观景台,站在观景台看过去,只见瀑布水流从山涧上滚涌而来,飞流直下,犹如一条白练凌空垂挂于碧玉潭上。这让我不禁想起了一首诗:“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我一边欣赏着这些落在人间的“银河”,一边听着导游的讲解,这才知道,碧玉潭瀑布落差67米,始宽6米,终宽17米,三面危崖如削,喷珠吐玉,飞落绿苔,水声震耳,浓雾如烟,因潭面如翡翠碧玉,故名碧玉潭,是井冈山最壮观的瀑布之一。知道了这些,我更加觉得碧玉潭瀑布不同凡响,接下去的是金锁、珍珠、飞凤、仙女等五潭瀑布,她们各具神态,或秀美、或壮观,她们隐身于山峦,与天地连为一体,形成自然界的一道壮观。

  旅游的最后,我们前往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在井冈山革命斗争中牺牲的烈士的名字都刻在四周墙壁上,周围摆满了敬献的花圈。烈士陵园后面山顶上是井冈山烈士纪念碑,碑高27米,寓意27年创造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碑的上端是用金属做成的形态各异的圆柱,闪闪发亮,寓意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纪念碑底座上的浮雕再现了井岗山革命斗争史,那浴血罗宵展现给我们的是一副前赴后继、激战的画面,各个人物栩栩如生,那名红军指挥员,左手揽扶着多伤的战友、右手拿着武器指向前方,侧过头,瞪着眼睛,张着嘴在召唤战友,同时也是在召唤后来人,号召我们加入他们的队伍,完成他们未尽的伟业。

  我驻足山顶,环视四野,回想这两天的所见所闻,感慨万千。当年参加过井冈山斗争的红军战士,大多已作古,少数健在的,也已年逾古稀。他们的战斗经历,无论是领袖的文韬武略,英雄的赤胆忠诚,还是志士的坚贞不谕,仁人的满腔碧血、不仅谱写了中国革命胜利的赞歌,而且给后人留下了无价的精神瑰宝。我们充满了对这块土地的敬仰并誓言要把井冈山精神发扬光大,继承到底。

  在纪念碑前,我们紧密团结,如钢似铁;在党的旗帜下,我们昂首挺胸,如松似柏。

井冈山必去景点

夏日再登井冈山

  那天,正值孟夏,我们来到了革命圣地“天下第一山”——井冈山。

  井冈山,这个叩人心扉的名字,能在当年革命圣地战斗过,如今仍然健在的那些老红军战士脑海里,可以唤起极其深沉而又亲切的记忆。

  翻开历史,一九二七年,毛泽东、朱德、陈毅、彭德怀等革命前辈先后率领秋收起义、湘南暴动、平江起义等部队来到这里,形成了“千流归大海,奔腾涌巨澜”的革命洪流,建立了中国农村第一个革命根据地,孕育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写下了革命历史的光辉篇章,那是何等的辉煌啊!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立,为中国革命找到了正确的方向,成功地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的转移,这是我们党历史上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战略转折,是中国共产党在当时那个“极端紧要的时刻”创树的将党的工作重心实行由城市向农村战略转移的成功典范,是中国革命“以乡村为中心”的光辉旗帜。

  到达井冈山后,我们首先缅怀老一辈无产阶级的革命精神,先后参观了“井冈山革命烈士博物馆”、“毛泽东同志旧居”、“烈士陵园”和“碑林”……等,使我们不仅受到了一次深刻的革命传统教育,而更重要的是学习到了井冈山的精神。这种精神是无数革命前辈和先烈们在井冈山血与火的拼搏中用生命和鲜血凝聚成的一种无产阶级革命精神,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倡导和培育起来的中国共产党的宝贵精神财富。

  在山上,我们放眼远眺,那茫茫山岭,在罗霄山脉上绵绵数百里,峻岭雄奇,重峦叠嶂,峰回路转,云缠雾绕。只见那汽车在四通八达的宽阔平坦的沥青公路上盘山而上,真是“高路入云端,天险变通途”。那满山的毛竹、云杉哟!一片连一片,葱葱笼笼,如烟如云。公路旁、山脚下,散布着崭新雪白的农舍、学校、商店。蜿蜒奔腾的山涧溪流上,筑起了道道水坝,建起了座座小型水电站。输电的光纤光缆随着山势起伏,通向千家万户。金辉映衬下的层层梯田,宛如一幅幅徐徐伸展的七彩锦缎。

  据了解,这里在解放前,农民住的是衫皮棚,点的是松脂灯,经常食不裹腹,衣不遮体,挣扎在苦难的深渊,但如今的井冈山,用“翻天覆地”这个词来概括,一点也不过分。今日的井冈山建成的小型水电站二十多座,装机容量近两万千瓦,人均拥有电量达近千度,居全省之首位。同时,近八千门程控电话实现了通讯交换的程控化、传输数字化。另外,学校七十五所,在校生达两万余人,儿童入学率达百分之百,保持无育率百分之九十九。

  今天,井冈山已成为蜚声中外的风景旅游名城。

  这里,英雄的业绩与壮丽的山河交相辉映,向人们展现了革命人文景观与秀丽自然景观融为一体的独特风姿。

  ……

  看!那千峰竞秀,万壑争流,林海茫茫,飞瀑流泉,具有雄、险、奇、秀、幽的特色。

  ……

  在这里,我们寻找当年红军战士战斗的影子。踏着茨坪这方土就仿佛被一种神圣的氛围包裹着、围绕着。踩着树缝里洒下的金色阳光,又仿佛回到了那段血与火交织的硝烟岁月。我们凝聚着高耸入云的革命烈士纪念方碑,我们吟咏着毛泽东同志的《西江月》……

  英雄无觅处,空留一方炮台守着群山与云雾,守着芳草与绿树,更守着那般流金溢彩的光辉岁月。我们感慨之余,忍不住用手去抚摸着那饱经沧桑的炮筒,企图体验一下当年火热的滚烫。

  ……

  在“黄洋界”,我们俯视脚下苍茫的云海。那云海,烟波浩荡;那云海,如诗如梦……似碧水盈盈的大海,那飞腾的浪花,可是中华儿女流淌的血脉,在这里燎原星星之火,铸就镰刀和斧头的灿烂;那汹涌的波涛可是炎黄子孙默默翻滚的情怀……云海浸润下的苍山、耸峙的峭壁、突兀的危崖、嵯峨的怪石、挺立的苍松尽收眼底。我们的心,忍不住欲振翅高飞做高翔的雄鹰,不觉要高呼长啸,似乎那啸声与先辈们做时空的应合,很难说清这种深深的感动。

  ……

  在山道中,我们峰回路转,辗转盘旋。那五大瀑布似乎很远,因为我们走得大汗淋漓;又似乎很近,我们依稀听到了它的沸腾咆哮。终于,我们到了它的眼前。啊!这是怎样一道白得发亮的水呀!挂在半环状的绿的化不开的苍山之上,人从谷底抬头仰望,群山环抱,只留一小块苍天俯视我们,而那瀑布仿佛银河落在面前,奔涌直下的白带在光的照射下像悬空的彩练,珠花迸溅,水泻潭里激起鼎沸的浪花,如烟一样随风飘荡湿人衣袖,泌人心肺。在震耳欲聋的响彻天地之声中我捕捉到那“折戟沉沙铁末销”的雄伟,遁那巨型交响乐,幻化在脑海的是“铁马冰河入梦来”的壮丽。什么叫博大浩淼,什么叫气势磅礴,此刻的我方有了刻骨铭心的体会。

  几天以来的井冈山之行,我们的收获不少,既缅怀了老一辈无产阶级的革命精神,又领略了“回归大自然”的人文景观。

  “红根已深植,井冈正繁荣”。昨日井冈山,历史红灿灿;今日井冈山,处处展新颜;明日井冈山,美好更灿烂!

让我感动的革命圣地-井冈山

  “四面重峦障,五溪曲水萦。红根已深植,今日正繁荣”。这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董必武在1960年访问井冈山时对井冈山发展的评价。

  转眼五十多年过去,现在的井冈山已经是一块红色的土地;绿色的宝库,更是一块让所有人感动的革命圣地。1927年10月,毛泽东,朱德,陈毅,彭德怀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率领中国工农红军来到宁冈井冈山,创建了以宁冈县为中心的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兰花坪,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从此鲜为人知的井冈山被载入了中国革命历史的光荣史册,被誉为“中国革命的摇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奠基石”。

  井冈山的斗争,从1927年10月到1930年2月为止,共计两年零四个月,时间虽不长,但为人民开辟了一条成功之路,尤其为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井冈山精神。井冈山精神的精髓是:一是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二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三是党管武装的基本原则;四是血肉相连的干群关系;五是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曾深刻指出,井冈山精神最重要的方面,就是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千年的历史变迁,不变的青山秀水,积淀下来的是浓郁的地方文化。从1927年红色的铁流融汇在井冈山之后,井冈山的生命力得到了焕发,“星星之火”不仅燃遍了神州,同时,凝聚成了不朽的井冈山革命精神。传奇的石刻碑帖,淳朴的民间风俗,优美的民间传说,丰富的文学作品……构成了井冈山的深厚人文背景。井岗山是一座绿色的山,井岗山又是一座红色的山。绿的是永恒的青山,红的是悲壮的历史。在这里毛主席率领工农革命军点燃了革命的星星之火,来学习的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不仅为这里的秀丽风光所陶醉,更为这里的革命悲壮历史一页感到震撼和自豪。在中国革命斗争璀璨不朽的画卷中,井岗山占据了绚丽夺目的一页,伟人的文韬武略,先烈的赤胆忠诚,志士的坚贞不谕,仁人的满腔碧血,谱写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赞歌。

  怎能不让我们感动?我们一定要在未来的道路上学井冈山精神,走井冈山道路,举井冈山旗帜,做井冈山传人!

井冈山游记

  上)

  昔上井冈山,革命得摇篮。

  ——朱德

  适逢建党90周年庆,我们赶上了一趟“红色旅游的列车”,上了一回井冈山。

  百度有云:

  井冈山,位于江西省西南部,地处湘赣两省交界的罗霄山脉中段,东边江西泰和、遂川两县,南邻湖南炎陵县,西靠湖南茶陵县,北接江西永新县,是江西省西南的门户。井冈山山高林密,沟壑纵横,层峦迭峰,地势险峻。其中部为崇山峻岭,两侧为低山丘陵,从山下往上望,巍巍井冈就如一座巨大的城案堡,五大哨口是进入“城堡”必经的“城关”,把守此地,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

  井冈山很多的革命人文景观,是土地革命初期中国工农红军革命遗址最集中的地方。保存完好的革命旧居旧址有几十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7处。井冈山的自然景观同样令人叹为观止。景区内峰峦叠嶂,峪壑幽深,溪流澄碧,林木蓊郁。主要景观的类型有:峰峦、山石、瀑布、溶洞、气象、高山田园风光、次原始森林和珍稀动植物、温泉等八类。具有雄、险、秀、幽、奇"的特色。可以春赏杜鹃、夏观云海,秋眺秀色,冬看雪景。尤以雄险的山势、奇特的飞瀑、磅礴的云海、瑰丽的日出、烂漫的杜鹃花而蜚声中外。一个融革命传统教育与风景旅游揽胜为一体的新型旅游区已经形成。

  这自然景观说得如此玄乎其玄,我们有同样是丘陵地形地貌形成的太姥山丛峰石蛋云海日出、九鲤溪瀑漂流等的景观做参照,不比从平原地区来的或是高楼夹缝里出来的城市人那样的甚以为然。作为“红色的圣地、革命的摇篮”的井冈山,才是我们心向往之的地方!

  百度又云:

  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奠基石,被朱德同志称为“天下第一山”。1927年10月,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创建了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第一次把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开辟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第一次实现了我们党工作重点由城市向农村的伟大转折;积累了党的建设、军队建设、政权建设、发动群众工作的宝贵经验。

  这段后来终成“燎原之势”的“星星之火”最初是如何被点燃的,我倒是很希望能从当地的导游那里听到一些更新更细的说词。我们并没有失望。

  我们的“红色之旅”于XX年7月4日早晨7点从福鼎大酒店前的一辆省际包车中出发。可怜的福建省为了适应眼下“两岸三通”的急迫需求,才在这初期提出“力争年均开建10条高速路,打通省际间断头路”的口号,而当下还真没有一条像样的从东往西进的高速主干道。所以,从纬度上看,位于江西省西南端的井冈山相比我们福鼎的地理位置是属于更南方的,然而,我们的车途却是先北上进入浙江,再往西进入江西,再南下到达井冈山,绕行了一大圈(当然也有游行社线路安排和司机线路熟悉情况有限造成的原因),用时整整12个小时,晚上7点多后才入住江西吉安市(即古时的庐陵)的一个酒店。为了赶趟儿,导游要求我们第二天早晨5点半就起床,经两小时的车程上井冈山吃早餐。这两个小时的行程里,当地的导游为我们讲解了井冈山从1927年10月到1930年2月的革命斗争史,让我们受益匪浅,使我们深刻地记住了袁文才、王佐、贺子珍等这段历史中的几位重要人物,为他们的命运感慨、为他们的遭遇扼腕!同时,我还深刻体会到,这段历史时期对毛泽东指挥革命斗争的战略战术的实践与形成、其在党内领导地位的确立与巩固是极其重要的。这位“地导”的解说,较好地回答了我“星星之火如何燎原”的问题,真没让我们失望。这位“地导”三十出头,姓柯,他调侃自己的称呼时,着重强调说:“请大家别叫我‘柯导’(蝌蚪)!”是位个头不高的黑小伙,整个行程中始终带着顶前面有颗显眼红五星的灰白红军帽,活脱脱的一个根据地的红军战士!经私聊,他已经有8年导游工作历程,他说:“我们导游带队时通常是顶着大太阳的,叫‘抗日’,我已经经历了‘八年抗战’了!”不乏幽默!在旅程结束的时候,王校长在意见单上给这位“地导”作了很高的评价,认为他是个:干练,不说废话,经验丰富,说话非常到位、到点的导游。

  早餐是在井冈山景区总站的餐厅里吃的。这顿自住餐,微咸稍辣的非常合口,也许是肚子实在饿的结果,大家都吃撑着了。后来的旅程中大家始终赞不绝口、念念不忘的,后面上了庐山,王校长还特地向酒店老板郑重推荐,建议他派大厨上井冈山进修恶补一下厨艺!同时我们还总结出外出时伙食操办的一丝经验:除非万不得已,不要轻易让导游给大厨就口味提要求,这样往往容易把菜样搞成既无地方特色又不能很好的适合我们的口味的“两不像”!

  我们的车刚进井冈山景区大门口时,导游让我们停车,在井冈山钢雕标志前照相,旁边有小贩推销毛主席和各位开国将帅们的纪念章、徽章,一整套30块的徽章起叫价是20元,到后来的最低价是10元。我们团队成员的基本上都有买了一套,还借此机会互相考问了一下“十大元帅都有谁”的问题。我独相中的是众多徽章中的那一枚以飘扬红旗做主体,上书“共产党员”的党员徽章,所以我是以急切的心态花了15元买下整套的徽章,然后抠下那枚党员徽章就挂上了胸口。当然,我的这笔交易与后来的最低成交价相比亏了5元,还好,林老校长的一番话给了我安慰:“相比于这里的人民以前为革命所作出的贡献,我们买点东西让他们赚一点钱,真的不算什么。”正是基于这样的思想基础,我们后来在杜鹃山脚下,看到一位卖黄瓜的老婆婆,吴华健老师笑称这位老婆婆看年纪,当年应该有为红军送过饭的,我们就把她篮里剩下几个黄瓜“清篮”买了,包括一个不成样子的“歪瓜”,我买下想留个纪念,后来手抓这个“歪瓜”留了几次影后,为了“减负”还是把它吃了。

  当然,在后面的行程中,关于购物,我们总结:心态切实是急不得的,最好能“货比三家”。同样一件物品,越急着出手,价格越高,越到后面,价格越低的情况时有出现。比如,旅游区中有一些专门为游客提供的姓名即兴作诗并写成书法作品的,我们的团员中最先出手的一幅花费达到180元,最后出手的只用了50元。然而,世事难料。比如:我发现林世仁老师买了一把木制模型手枪很中我意,我想也买一把带给儿子作礼物,但是错过了那个店以后,在后面的地摊商店里,有的是各类模型手枪,却再也找不到我中意的这一款了,至整个行程结束,我也买不到中意的送给儿子的礼物,感到非常非常的遗憾!

  在后面的行程中,我胸前的“共产党员”的徽章意料不到地惹眼起来,其他人看到了觉得很好,很羡慕,问我哪里买来的,我就教他从那一整套的徽意中找到抠出来。王校长也认为很好,要我专门就这个徽章买一些给每位党员分发一个。后来就在一个店里花了8元买了20枚分给大家挂起来。我也认为这是一种很好党性教育方式,建议以后回学校作为我们党支部的一个特色——党员挂党徽。

井冈山

  “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毛主席说的就是井冈山。井冈山是著名的革命圣地,是红色文化的发扬地,有着悠久的历史。

  井冈山地处湘东赣西边界,距吉安市中心城区吉州区约130公里。我作为红色土地的儿女,有幸来到这里感受红色文化。早上六点钟我和我的同学们乘坐汽车出发,一个半小时后来到了井冈山。

  来到井冈山,光靠走路是不行的,还得靠车。我们进入景区,老师告诉我们先去井冈山革命纪念馆。于是,我们乘坐了一会儿小车,走了一小段路,到达了目的地。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位于井冈山上的茨坪,是中国遗址性革命史类博物馆。我们按秩序进入博物馆,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向我们介绍光辉的红色历史。博物馆内的藏品很多,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朱德朱爷爷在井冈山挑粮的扁担。工作人员跟我们讲,那个时候的朱爷爷已经四十多岁了,为了部队,为了新中国,自己不顾工作劳累,下山和同志们一起挑粮食。这根扁担,经过了岁月的洗礼,在工作人员的讲解下,依然闪耀着光辉。

  作为祖国的未来,我们要传承革命信念,共建和谐社会,复兴中华。

井冈山之行

  7月30日,我陪同爷爷经23个小时的展转到达了革命圣地——井冈山。井冈山,中国名山之一,朱、毛会师的地方;是一块红色的土地,绿色的宝库。“四面重峦山,五溪曲水萦。红根已深植,今日正繁荣”的宝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董必清1960年访问井冈山时,对井冈山发展的评价是:井冈山——革命山——旅游山——文化山。最高海拔2120米,主要景点有:茨坪、黄洋界、龙潭、五指峰。我们看到朱德总司令的题词:“中国第一山。”这倒不是说井冈山是世界第一高山,俗话说:“山不在高,有仙则灵。”其意不再山高。而是在中国乃至世界革命运动史上的地位是无可比拟的。

  我们赶到茨坪,茨坪是井冈山的中心,这方圆不到10公里的地方,是中国工农红军的诞生地,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当年亲手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心脏。那里至今保留着数十处革命旧址,每寸土地都留下了革命先辈的足迹。首先参观大井的毛泽东、朱德、陈毅故居,工农政府旧址,小井的中国红军历史上第一所医院,黄洋界哨口战斗遗址,井冈山博物馆等。激发对革命先辈的敬仰之情,缅怀他们为中国革命做出的丰功伟绩。

  井冈山山高林密,层峦迭峰,地势险峻。其中部为崇山峻岭,两侧为低山丘陵,从山上往下望,巍巍井冈就如一座大的城堡必经的关隘。我们参观了龙潭,龙潭共有十几峰,由于海拔太高,我们团队的老人也多,所以只登上了第一峰就坐缆车下山了。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走上缆车,从山上往下看,有一种“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这里有很多的革命人文景观,是土地革命初期中国工农红军革命遗址最集中的地方。保存完好的革命旧居旧址有几十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7处。井冈山的自然景观同样令人叹为观止。景区内峰峦叠嶂,峪壑幽深,溪流澄碧,林木蓊郁。主要景观的类型有:峰峦、山石、瀑布、溶洞、气象、高山田园风光、次原始森林和珍稀动植物、温泉等八类。具有雄、险、秀、幽、奇的特色。可以春赏杜鹃、夏观云海,秋眺秀色,冬看雪景。尤以雄险的山势、奇特的飞瀑、磅礴的云海、瑰丽的日出、烂漫的杜鹃花而蜚声中外。一个融革命传统教育与风景旅游览胜为一体的新型旅游区已经形成。我领教了云海,但我没有能力来描绘;只能说:“啊,井冈山真美!”

  我们还参观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烈士陵园。其中,烈士陵园使我感触最深。一踏进烈士陵园的大门,就有一种神圣而不可侵犯的感觉。聆听了导游的讲解,领会到“坚韧不拔的革命信念,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开拓创新的拼搏精神,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和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的井冈山精神。

  这就是我的井冈山之行。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井冈山精神的内容

江西英雄人物红色历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