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特洛夫斯基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读奥斯特洛夫斯基写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感

  这几天,我读了一本奥斯特洛夫斯基的著作——《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是一本让人读后觉得荡气回肠的书,这是一首英雄的颂歌。本书所描写的是以俄国十月革命为背景的一个传奇人物——保尔·柯察金。所描述的事件发生于1915年直到30年代初那一段历史时期。

  故事发生在乌克兰维里亚村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里,故事的主人公保尔因在面包上撒烟末而被赶出了学校,随后在洗碗间等地工作,坚强的他受尽了各种折磨,同时这些磨难也丰富了他的阅历,让他一步一步的成长起来。在战乱的时期,他没有选择逃避,而是选择了最有利的办法——抗战!他和谢廖沙一样参军,成为了一名勇敢无畏的布尔什维克,最后因伤病离开部队,在失去了双腿及一只胳膊,丧失了光明的情况下却还坚持学习、写书,为实现其生命价值而努力奋斗。故事中穿插着保尔与冬妮娅,丽达等人的纯洁爱情,体现了人间真情。 从保尔面对苏哈里科的无礼却强忍住愤恨中我读出了保尔的坚忍;从保尔营救朱赫来中我读出了保尔的勇敢; 从保尔果断地拒绝赫里斯季娜中我读出了保尔的自制力; 从保尔忍住换药的疼痛中我读出了保尔的坚强; 从保尔修铁路中我读出了保尔的刚毅; 从保尔在失去双腿和一只胳膊,双目失明却还在坚持,努力实现人生价值中我体会到了保尔坚定不移的信念……

  “与其苟活一百年,不及灿烂三十年。”我想,这就是保尔的人生真谛,这就是保尔不变的追求。他从来没有放弃过,他一直在努力的追求,实现人生价值。在不断的追求中,在辛苦,厄运的磨难中,保尔渐渐被磨砺成了执着勇敢,坚强无畏,刚正不阿,一腔热血的一个人,钢铁就是这样炼成的。 正如这句话所说的——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是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

  那么,作为当代青少年的我们,又能实现怎样的价值呢?我们应该努力学习,为以后实现人生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应该把保尔作为自身的学习榜样,学习他的优秀品质。也许我们做不到他的刚毅,坚强,但我们可以学习他的正直,执着,永不放弃的精神,为实现追求而努力奋斗,好好学习,并学会在困难与厄运中磨砺自己,锻炼自己,让自己有限的生命绽放出无限的光彩钢铁的精神 !

奥斯特洛夫斯基

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

  那几天下午,微风拂面,春意盎然,我坐在草坪中央,感受着大自然的气息,感觉很惬意,领悟着《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的哲理。

  该书塑造了一位英雄人物,他的名字叫保尔柯察金。保尔虽出身于穷人家庭,但他有强烈的求知欲和追求真理的渴望。因为种种原因,保尔十二岁就辍学了,就整天地为别人做工,为母亲分担痛苦。看到这儿,不知怎么搞的,我忽然觉得身体凉凉的,似乎风婆婆也在为这个小男孩感到伤心,为他的命运鸣不平!

  在后来艰苦卓绝的生活道路上,他受到各种各样严酷的人生考验,同时也得到了像朱赫来这样老一辈革命家的帮助和教育,逐渐变成了一个成熟的孩子。他敢于冒生命危险,把朱赫来从押送的卫兵手中拯救出来。在他被关进监牢的时候,他同情和关心一同坐牢的女孩。这个女孩被感动得想以身相许,但保尔断然拒绝了。这时,我感到风是那样的轻柔,夕阳中的金柳是那样的娇美,路旁的小草和小花似乎也伴随着节奏在挥舞着手臂……大自然的一切都在为保尔的举动鼓掌。

  在后来的革命斗争中,保尔把自己融入在集体里面,为祖国和人民的自由与幸福而战。即使到后来,他全身瘫痪、双目失明,也仍然追寻着自己的人生理想——为人类的解放事业而斗争。他克服了常人难以克服的困难,努力寻找着让自己能够参与祖国建设事业的方法——写作。他终于写出了一部大受赞赏的书,成为了一个专业作家,成为了一个仍对人民有用的人!看见保尔有这样的成就,我真的为他感到欣慰。但又不免为他双腿瘫痪,下半生只能在轮椅上度过而感到伤心!

  不过,保尔却不是一个因生活多灾多难而忧郁愁苦、悲观失望的人。他永远都是含着笑,大踏步地向前进!保尔让我明白了:流水在碰到抵触的岩石时会激起更高的浪花;同样,人在遭遇困难时也会将潜在的力量迸发。

  在生活中,每当遇到挫折时,我总会想起保尔,想起那大无畏的保尔精神。一想到这,我就增加了力量,增添了勇气,增强了战胜一切困难的信心!

读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感

  歌德曾说过:“读一本好书,就像是和一位高尚的人谈话”通过几天时间,我读完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保尔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忠贞不贰的信仰深深的烙在我心里。

  这本书主要讲的是:主人公保尔小时后生活艰苦,以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面对生活,成为一个革命的布尔什克战士。可她的命运遭遇不幸,一次次坚强不屈的与病魔作斗争。病情慢慢恶化,几乎完全瘫痪而又双目失明的保尔,依然坚持写作,成为一块坚强的钢铁。

  在我心中,保尔是一个勇敢的革命者,就算他身负重伤依然把党和祖国放在第一位。为了守护政权,一次又一次的与白匪进行了顽强不屈的拼搏。他的整个精力和时间都奉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斗争。保尔不管在什么职位上都任劳任怨,尽心尽力,他不是为了个人利益而奋斗,他是为了伟大的革命事业而奋斗!

  到底是什么能让保尔在艰苦的生活中成长,到底是什么能让保尔在极其恶劣的社会存活下来,到底是什么能让保尔与病魔斗争的同时依然能坚持写作。是毅力!是那顽强不屈的毅力!

  狄更斯说过:“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山”这种顽强不屈的毅力不正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的吗。

  保尔走来的一路上的坎坷,一次次勇敢的战胜,使我明白:人生多多少少都会有坑坑洼洼的路,可是挫折都是短暂的,我们要学会勇敢的战胜挫折,而不是选择逃避,把挫折当成是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保尔以坚强的毅力与病魔斗争的同时依然坚持写作,使我明白:当人遇到不幸和厄运时,与其埋怨命运的不幸还不如鼓起勇气,振作精神,以顽强的毅力与厄运拼搏。

  我最喜欢书中的一句话:“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来说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应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应碌碌无为而羞愧…….”这句话诠释了生命的价值。充实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奉献他人,奉献社会这难道不是生命的价值吗?生命来之不易,每个人的生命都是脆弱的,我们应该珍惜它啊,爱护它。不要因一点挫折,就想放弃生命,轻松摆脱困境,这是最蠢的方法。人生如此漫长,不要总停留在过去,应立足现在,展望未来。我们要做一个有目标有理想的人,一步一个脚印的朝目标前进!

  钢铁是怎么炼成的?钢铁是在烈火中燃烧,高度冷却而成。在成长的道路上经历挫折的考验,在挫折的考验中磨练自己的毅力,相信每个人都能成为一块坚硬的钢铁!

读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感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前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作品。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作为写作的素材,用着残疾的身体,以和病魔顽强斗争的精神开始创作《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运用朴素的语言,描绘出了战争的残酷,正是这种不加修饰的语言,使得这本书在多运用浮藻言辞的文坛中脱颖而出,正因为他文字的朴素,使得这本书在当时浮躁不安、战乱不断的年代中获得了巨大的反响,受到了当时和战争在一个年代的人们的真诚的赞扬,为平动当时动乱的社会做出了贡献。他在文学方面创造性的使用战争作为题材,使无数的苏联人甚至其他国家的人受到战争中的GCD的精神的熏陶,造就了一批爱国的青年。因为这本书的巨大成功,他甚至还获得了列宁勋章,可见这本书在当时人民眼里的重要性。

  作为一部影响了几代人的名著,其通过主人公保尔柯察金所表现出的那种令人感到震撼的革命精神的力量和令人遐想的人生哲理和价值。全文通过第一人称的视角,使人感到仿佛自己就是保尔柯察金,就是那个革命英雄。书中的“人最宝贵的生命……”这段名言被许多人所抄写,被许多人所背诵,被许多人所牢记。这正是整本书所想要表达的整体精神,它鞭策人们一起去奋斗,去革命,去发现生命中的不平凡,去实现生活中的不平庸。这是保尔思考出的人生的意义,更是对全文中的思想的一种总结,一种收尾。保尔反对虚度年华,反对碌碌无为,反对卑鄙无耻。如果像维克多这些娇生惯养的小少爷、小公主一样,那么,在他们回首过去所做过的事时,他们一定会悔恨,一定会愧疚。

  在保尔生命的最后一刻,他已经把自己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的精力献给了为人民的解放而奋斗,他没有碌碌无为,虚度年华。而现在年少的我们,是否应该利用现有的青春年华,奋斗,努力,不虚度年华,让我们一起,勇敢地度过青春!

奥斯特洛夫斯基

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

  暑假里,我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傻狗阿布历险记》和《远古食尸鬼》三本书,其中我最喜爱《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苏联作家尼·奥斯特洛夫斯基写的,小说的主人公是保尔·柯察金。保尔·柯察金从小失学做工,长大后参加了共产主义,为国战斗。在一次战斗中,他被大炮炸昏了,结果又奇迹般的苏醒过来,不过一只眼睛失明,身体还有很多处伤。医生断定他瘫痪,不能再上战场了。但保尔·柯察金还是坚强、十分勇敢地站起来,虽然不能上战场了,他又拿起了新武器——文学创作,每天都坚持写文章,但不幸的是每次投稿都失败,不过毅力坚强的他并没有放弃。功夫不负有心人,有一次他终于成功了,这件事情对他的影响很大,使他充满了自信,在文学的道路上不断探索。

  保尔·柯察金是一位毅力坚强、十分勇敢的人,在他身上,我理解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句话的含义。在学习生活中,我还缺乏毅力,我要向保尔·柯察金学习,做一个坚强、有毅力的人。

奥斯特洛夫斯基.生,却需要一世的勇敢

  生与死,对人是重大的考验。愁老忧死是可笑的,贪生怕死是可耻的,但决不是说,任何情况下的任何一种死都是勇敢的。

  苏联的奥斯特洛夫斯基在战争中多次负伤,又在极其恶劣的条件下从事繁重的劳动,最后,全身瘫痪,双目失明,剧烈的疼痛在日夜折磨着他,但他没有去死,而是拿起笔,开始了从来没有干过的文学创作,《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名着就是这样问世的。当时,对奥斯特洛夫斯基来说,这样的生比死更需要勇气,更难上千百倍。

  在我国杭州银行西湖办事处有一位姑娘祁黎萍,二十四岁得了不治之症一甲状腺癌,发现时,癌细胞已经扩散。病魔、死亡威胁着她,然而,热爱生活的姑娘战胜了“以求遭死”的念头,忍受着疾病缠;身之苦,练活了因患病而僵硬的指头,学习外国先进经验,科学地去掉多余的动作,大大提高了记帐速度。她参加了全省会计比赛,在三个比赛项目中,她取得两项第一,一项第二,荣获省级会计能手证书。她很有感触地说;“在某种意义上,生要比死更难。死,只需要一时的勇敢,生,却需要一世的勇敢。”事实正是这样,人生遇到坎坷时,勇者斗争,弱者轻生。

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

  "命运对奥斯特洛夫斯基是残酷的:他念过三年小学,青春消逝在疾驰的战马与枪林弹雨中。16岁时,他腹部与头部严重负伤,右眼失明。20岁时,又因关节硬化而卧床不起。面对着命运的严峻挑战,他深切地感到:“在生活中没比掉队更可怕的事情了。”奥斯特洛夫斯基与命运进行了英勇的抗争:他不想躺在残废荣誉军人的功劳簿上向祖国和人民伸手,他用沸腾的精力读完了函授大学的全部课程,如饥似渴地阅读俄罗斯与世界文学名著。书籍召唤他前进,书籍陪伴他披荆斩棘。

  1936年12月20日,在完成了《暴风雨所诞生的》第一卷之后6天,这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的心脏停止了跳动。"

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事迹材料

  创作作品

  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创作年代,正逢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时期。他的作品反映了这个时代的社会变化。他自己曾说,他是遵循果戈理,..的创作道路的。他坚持揭露社会的不良风气,用讽刺的笔触来描绘当时社会的众生相。于是初露头角的商人阶层的粗暴和幼稚,新兴资产阶级和蜕化中的农奴主、地主的虚伪奸诈、残酷无情,贵族和官僚的愚昧、堕落等等,都成为他剧中人物的特点。

  1.早期的作品

  如《各守本分》(1852)、《贫非罪》(1853)、《切勿随心所欲》(1854)等,在思想上带有美化俄国宗法制的倾向。车尔尼雪夫斯基和涅克拉索夫对这些作品提出过批评。随着19世纪50、60年代俄国革命形势的发展,他的创作进入新的阶段。从1856年起,几乎所有的新作都发表在涅克拉索夫和谢德林主编的《现代人》杂志上。这时期的作品,包括著名的《大雷雨》,具有较明显的暴露社会和暗示革命的倾向,因而受到反动势力的围攻。奥斯特洛夫斯基不得不暂时放下迫切的社会题材,转而写作历史剧。从19世纪60年代末起,又重新面对现实,并出现了创作的高潮。从1868年一直到80年代初,他的作品大都在涅克拉索夫和谢德林主编的《祖国纪事》杂志上发表。包括讽刺喜剧《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在内的一系列剧本,对农奴制残余中蜕化出来的新型实业家和欧化商人进行了嘲讽。稍后的诗剧《雪女》(1873),表达了作者的理想和对人生意义的探索。《没有陪嫁的女人》等几个剧本描绘了才能卓越的俄罗斯妇女在当时虚伪、自私的社会中备受摧残的悲剧命运。

  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全部剧作,按其内容的性质和人物所属的阶层,大体可以分5大类。

  2.商人剧本

  描写商人生活的剧本:《全家福》(1847)、《自家人好算帐》(1850)、《非己之长,勿充内行》(1853)、《贫非罪》(1854)、《他人饮酒自己醉》(1856)、《节日好梦饭前应验》(1857)、《大雷雨》(1860)、《一知己胜两新交》(1860)、《莫管闲事》(1861)、《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1861)、《孰能无过,孰能免祸》(1863)、《艰苦的日子》(1863)、《小丑》(1864)、《炽热的心》(1869)、《人无千日好》(1871)、《真理固好,幸福更佳》(1877)、《最后的牺牲》(1878)、《心非铁石》(1880)等。这些剧本最重要的一点是作者用否定的态度描绘了商人。

  3.人民生活剧本

  关于人民生活的剧本:《切勿随心所欲》(1834)、《闹市》(1865)等。在这些剧本中,作者描写的是从农民转变为小商人、小市民的一些人。他们保持着民间的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剧本有些类似民间文学作品,具有民歌风味,曾被改编为歌剧。

  4.官吏生活剧本

  描写小官吏生活的剧本:《穷新娘》(1852)、《肥缺》(1857)、《深渊》(1866)、《贫人暴富》(1872)、《富新娘》(1876)等。

  表现所谓“社会头面人物”的剧本:《意外事》(1851)、《女弟子》(1851)、《性格不合》(1858)、《智者千虑必有一失》(1868)、《来得容易去得快》(1870)、《森林》(1871)、《血饭》(1874)、《狼与羊》(1875)、《没有陪嫁的女人》(1879)、《名伶与捧角》(1882)、《美男子》(1883)、《无辜的罪人》(1884)、《世外事》(1885)等。这些剧本揭露了贵族地主和社会名流们的丑恶灵魂。

  5.历史剧本

  历史剧:《柯兹玛‧扎哈罗维奇‧米宁苏霍鲁克》(1862)、《僭主德米特里与瓦西利‧隋斯基》(1866)、《土辛诺》(1867)等。奥斯特洛夫斯基写历史剧是逃避现实,抵御迫害,但主题是积极的,具有爱国主义精神。

  此外,还有与索洛维约夫合写的《别鲁根的婚事》(1878)、《蛮女人》(1880)、《有光无热》(1881),与聂维仁合写的《妄想》(1881)。

  创作方法

  戏剧观点和写作方法奥斯特洛夫斯基认为“剧本应该是为全体人民而写的”。戏剧比其它一切文学作品更接近广大人民。舞台上演出的戏,要写得强而有力,要有巨大的戏剧性和热烈的真诚的感情,要有生动而有力的人物。在所有俄国古典作家中,他的剧本占演出剧目的绝大多数。奥斯特洛夫斯基认为,写人民的生活,为人民写作,丝毫不会降低戏剧文学的价值,相反,“它可以增加它的力量,使它不致庸俗和堕落;只有那真正为人民所喜闻乐见的作品,才能永垂不朽。这样的作品,迟早总会被别的民族,而最后被全世界所理解和欣赏”。

  奥斯特洛夫斯基每写一部剧本,都要对他所描写的事物作深刻的观察和周密的思考,并搜集充分的资料。他写剧本之前,不仅开列剧中人物名单,而且还开列谁适合扮演什么角色的名单。他所写的人物的性格的惯用的语言都有活的模特。在写作过程中,也常常更换扮演者,使之更相适合,从而使特定的演员最能发挥他们的艺术才能。奥斯特洛夫斯基塑造了一大批各种类型的妇女形象,使女演员们能发挥各自的特点并取得成功,使她们拥有自己的剧目,因此许多女演员特别爱戴这位剧作家。

  奥斯特洛夫斯基重视台词的表现力。他的剧本对白清晰动听,语言优美。他能掌握舞台上的位置和调度,能恰到好处地安排演员上下场,这就使他的剧本演出具有很高的戏剧性。

  奥斯特洛夫斯基常把西欧名家的剧中人写进自己的剧作,使之更易于为俄国演员和观众所接受。例如,把莫里哀《吝啬鬼》(一译《悭吝人》)中的守财奴阿巴贡写进他的《贫人暴富》;把小仲马《私生子》中的女裁缝的儿子写进《无辜的罪人》,都取得很好的效果。在排戏过程中,他经常听取演员的意见,修改自己的剧本。《大雷雨》中卡杰林娜关于自己少年生活的独白,就是根据第一个扮演卡杰林娜的女演员柯西茨卡雅的自述补写进去的。

  人物评价

  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创作在俄罗斯文学和戏剧中具有珍贵的美学价值。俄国的重要评论家和作家,如杜勃罗留波夫、车尔尼雪夫斯基、屠格涅夫,..、涅克拉索夫、冈察洛夫、普列汉诺夫、卢纳察尔斯基,..等,都从不同的角度给予奥斯特洛夫斯基以高度的评价。

  罗留波夫认为奥斯特洛夫斯基是一位熟悉俄国生活的人,是人类心理的天才描绘者,性格描写的巨匠。他说,奥斯特洛夫斯基能抓着生活的实质、时代的脉搏。他把奥斯特洛夫斯基在《大雷雨》之前的许多剧本中所描绘的俄国生活,称作黑暗王国的形形色色。把论述这一问题的文章题名为《黑暗王国》,这是俄国社会史和文学史上的重要文献。《大雷雨》一出现,杜勃罗留波夫就立即写出一篇新的文献性论文《黑暗王国的一线光明》。他认为《大雷雨》女主人公卡杰林娜在宗教迷信、封建势力、愚昧习俗等层层压迫之下,勇敢地发出了自己的抗议。她的投河自尽,标志着在俄国革命日益成熟的形势下,一个善良、美好的女子终于忍无可忍,跨出空谷足音的一步,这是革命巨浪即将到来的先声。

  特洛夫斯基的剧作曾在俄国舞台上广泛上演,造就了一批优秀的俄国演员。莫斯科小剧院曾以演出奥斯特洛夫斯基的戏而闻名。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在1920xx年导演他的《火热的心》,梅耶荷德,..在1920xx年导演他的《森林》,都成了重大的戏剧事件。直到20世纪80年代,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一些名剧还是苏联剧院的保留剧目。奥斯特洛夫斯基剧作最早介绍到中国的是《大雷雨》。1920xx年出版了耿济之翻译的《雷雨》,1937年改名《大雷雨》,在上海演出。到80年代中,在中国已有20多家剧院、剧团和戏剧院校演出此剧。除《大雷雨》之外,1920xx年出版了郑振铎译的《贫非罪》和柯一岑译的《罪与愁》(即《孰能无过,孰能免祸》)。《罪与愁》曾由钱颖和张庚改编为《爱与恨》于1936年在上海演出。《没有陪嫁的女人》(冰夷译)和《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林陵译)于抗战胜利后相继在上海出版。后者于1962年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出,还有些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剧本,或改编为中国形式的戏(如陈白尘根据《没有陪嫁的女人》改编的《悬崖之恋》,又名《卖油郎》),或搬上银幕(如《无辜的罪人》改编为电影《母与子》),受到中国人民的喜爱.

奥斯特洛夫斯基咬唇写书名人故事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一本著作。

  奥斯特洛夫斯基本人就是一块钢铁。

  奥斯特洛夫斯基出生在贫苦的工人家庭。他从小丧父,十岁给地主放牛,继而当童工。生活的苦水洗亮了他的眼睛,在老布尔什维克的影响、教育下,他加入了共青团,参加了红军。

  在部队,他是一位勇敢的战士。由于头部、腹部受伤,他不得不退役,参加到经济建设战线上来。

  奥斯特洛夫斯基无论来到哪里,都是拚命工作。修铁路、防洪抢险,他都不顾已经受伤的身体,以致全身瘫痪。接着,又一次严重的打击发生了:二十四岁的时候,他的双眼失明!

  躺在床上,什么都看不见的奥斯特洛夫斯基并没有丧失前进的信心,生活的信心,和献身革命的信心。他决定:要拿起新的武器—笔,继续投入战斗,“藉此把我送回全线进攻的无产阶级的队伍里去。”

  一九三O年,《钢快是怎样炼成的》一书开始写作了。身体瘫痪、双日失明的人,怎样动笔?困难是可想而知的。

  奥斯特洛夫斯墓躺在病床上,首先构思整部书的轮廓,并把每一章的每一细节想好。为了写好人物对话的句子,常常边背诵,边思索,好象自己同自己交谈一样。

  有时,他口授,让人代写,因为他的手臂只有肘以下这一段能活动。有时,他白己写,办法是,先用纸皮做一个框子,然后用手摸着框子,在里面写,这样就能防止把两行字重叠在一起。框子是垫在一叠二三十页的自纸上的,这叠白纸用一个夹子夹着。

  入夜了。被书中情节所激动的心潮还平静不下来,奥斯特洛夫斯基就接连写下去。他一页又一页地写着,写好一页,左手从夹子上抽下这一页,到天亮,他的爱人一看,已经落了满地的稿纸,她连忙收拾起来。这时,她看到: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嘴唇有一层淡淡的血痕。显然,这是为了抵抗病魔的折磨,他忍痛而咬出的。他就是这样度过许多个不眠之夜。

  一九三四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正式出版了。这部以整个生命写成的书,鼓舞了好几代的青年。

奥斯特洛夫斯基

  37、要永远觉得祖国的土地是稳固地在你脚下,要与集体一起生活,要记住,是集体教育了你。那一天你若和集体脱离,那便是末路的开始。——奥斯特洛夫斯基

  38、理想对我来说,具有一种非凡的魅力。我的理想……总是充满着生活和泥土气息。我从来都不去空想那些不可能实现的事情。——奥斯特洛夫斯基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阅读感想

教你12种清洁小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