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勤俭节约的名言警句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学会勤俭节约

  古人云:“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勤俭节约是中国人的一种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历史上,古今中外勤俭节约的故事不胜枚举,毛泽东要求别人的自己首先会做到,他一生粗茶淡饭,睡硬板床,穿粗布衣,生活极为简朴,一件睡衣穿了20年,补了73次。经济困难时期,他自己主动减薪,降低生活标准,不吃水果、鱼、肉。上世纪60年代,他召开会议到中午还没结束,他留大家吃中午饭,桌上一大盆肉丸熬白菜、几小碟咸菜、主食吃烧饼,伟人在勤俭节约方面为人们作出了表率。那么,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向毛泽东一样勤俭节约呢!

  节约要从身边做起,从自己做起。日常生活中时刻谨记勤俭、节约。如节约用水,节约用电,节约粮食,要将衣、食、住、行等方面制为节用之法。不奢侈,奢侈就是浪费。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多少年来,在中国社会发展的各个时期,艰苦朴素、勤俭节约都作为一种被社会普遍认同的传统美德、提到倡导,保持和发扬。这也是我国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重要因素。

  是啊!艰苦朴素的生活虽然离我们已经越来越远了,但我们仍应牢记:平日里节衣缩食,困难时才容易渡过难关;富足时将华奢侈,困难时将难以生存,所以说勤俭节约这一美德在任何时候都不会过时。

关于勤俭节约的名言警句

厉行勤俭节约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物质生活不富裕的过去,需要勤俭节约;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我们也不能丢掉勤俭节约的品质。小到一个人、一个家庭,大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离不开“勤俭节约”这四个字。

  俗话说:“成家子,粪如宝;败家子,钱如草。”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条件变得越来越好,有些人认为以现在的条件,不必再讲勤俭节约。适逢春节来临,不少人更是开销巨大,有些人甚至把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丢了,缺少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要知道:勤俭节约,永不过时。

  奢侈浪费小到足以破坏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大到足以灭亡一个无比强盛的国家。孔子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孟子讲“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就是分别从个人和国家的角度强调了保持忧患意识的重要性。

  现在,随着科技的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逐渐淡漠了古人的教训,大肆的奢侈浪费。我国就形成了一种通病——“节俭冷漠症”。身边的小事就足见这种病态的严重。白天明亮的教室里非得开灯,洗手间的水龙头“细水长流”,电脑永远处在待机状态,简直是“不知节俭何滋味”。据上海能源管理部门统计,按平均每户家庭有15瓦特的耗电量计算,上海480万户家庭在白天高峰时就增加了2.5万千瓦左右的用电负荷;一台电脑的待机能耗30瓦,如果上海15万机关干部下班后都不关掉电脑电源,仅此一项,就将每天增加4500千瓦的用电负荷,倘若加上企事单位的的电脑待机浪费,数字十分惊人。如果这样浪费下去,有多少能源将被这样白白的浪费掉。为国家造成多大的经济损失。长此下去,即使我国再强盛,恐怕也支撑不了多长时间。

  纵观历史,大到邦国,小到家庭,无不是兴于勤俭,忘于奢靡。古往今来,成功的创业者大都经过艰苦奋斗阶段,所以都很勤俭节约。但是对于守业者来说,则正好相反,他们没有经历过创业的艰辛,容易贪图奢侈享乐,最终的命运必然是事业的衰败,国家的灭亡。这是几千年历史所昭示的真理。

  在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戒奢从俭,不糜费财物,认识我们崇尚的美德。

勤俭节约

  生活贫困要勤俭节约,生活富裕也要勤俭节约。俗话说:坐吃山空。历史上“今日花天酒地,明日乞讨过街头”的例子屡见不鲜。我国五代时期有李存审“赠簇教子”的故事,李存审出身贫困,40年为国征战,100多次被敌箭射中骨头,后来他做了大官,看到孩子们整日吃喝玩乐,从小娇生惯养很不放心,他就把过去从骨头中拔出的箭头送给孩子,告戒他们不要忘记勤俭节约,并说“当知尔父起家如此也。”

  所以今天,我们应该大声倡议: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牢固树立节俭意识,“让节俭成为习惯”、“让节俭成为生活方式”,坚持从自己做起,从每一天做起,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每一粒粮,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只有时时处处、点点滴滴都节俭,我们才能节约资源,也只有时时处处从我做起,这样我们的地球家园才会永远美丽富饶!

勤俭节约不可忘

  “俭以养德”是诸葛亮的一句名言。勤俭节约不仅能积累财富,还能培养奋发向上的品质。勤俭节约,艰苦奋斗这一传统,也是中华民族的“传家宝”。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唐代诗人李绅亦的这句诗从我们懵懂时都一直挂在嘴边,可我们每个人都能这样约束要求自己吗?学校虽然三令五申强调:提倡节约,反对浪费!可是每当我看见校园角落里被故意踩踏的鸡蛋和随意丢弃的面包,有的学生竟然拿着学校发下的牛奶在校门口商贩处偷换廉价的垃圾食品,我感到万分痛心,在他们心中已彻底遗忘了中国人的本质——勤俭节约!此刻当你不经意浪费食物的时候,是否可曾想过烈日炎炎下,汗流浃背的农民在田间劳作时的辛苦?是否想过我们中国还有多少孩子因为贫穷无法入学?是否想过国家为我们的“早点蛋奶工程”要投入多少人力、物力,我们却如此的不知珍惜

  是的,我们今天过着安宁的生活,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你们可曾记得学过的一篇课文《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红军战士们为了中国的解放,人民的幸福,他们爬雪山、过草地,吃野菜、喝马尿,忍饥挨饿,置个人生死于不顾,不知用多少生命才换来了我们当今美好的生活,我们怎能不居安思危呢

  我们中有些学生,家长是建筑工人、煤矿工人,每天从事着高危职业,挣钱的确不易,但他们却花着父母的血汗钱不知心疼,和同学比吃比穿,迷恋网吧,攀比心极强。这类学生醒悟醒悟吧,请记住古人的一句名言:“节俭朴素,人之美德,奢侈华丽,人之大恶”。

  勤俭节约是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它是一种美德,是一种力量,更是一种精神。要以勤俭节约为荣,以攀比浪费为耻,勤俭节约从我做起,我们要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清正廉洁,勤俭节约,真诚

  第一字:清。不是自己劳动所得不要要,不要授人以把柄,让自己掌握在别人的掌股之间,避免“吃人的嘴短,拿人的手短。”

  第二字:正。所谓“身正不怕影子歪”,只有堂堂正正做人,才会让人活得痛快,活得自由。这是做人的第一要诀。

  第三字:廉。物质的欲望是永远都满足不了的,“有千顷良田,一餐只食三碗。有万间房宇,一夜只睡一床。”物多累已。

  第四字:洁。不要有非份之想,想将别人的居为已有,这是道德低下的体现。天生我人必有份,大家都要生存。贪了别人的,别人的生存就会受影响,而且贪又是一切罪恶的根源。

  第五字:勤。长时间的慵懒,会给你的身体带来灭顶之灾,只有不断地磨练自己,一些烦心的事才能远离自己。

  第六字:俭。多一物,多一累。轻装上阵,就会没有后顾之忧,心情为之振作,所以俭是立世之气节。

  第七字:节。什么都要有一个度的问题,哪一个方面的放纵,都可能给自己带来极大的损伤。节是做人的根本。

  第八字:约。包括约束自己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和一些心理方面的不足。用刘备劝勉自己的儿子那句颇有哲理性的话语:“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来限制督促自己的言行。

  第九字:真。真是认识事物的态度,也是一个正直的人应该具备品质。只有什么事都能求真务实,就没有办不好的事,品德也不会发生偏差。

  第十字:诚。诚是做人之道,为人之本。一个人连点做事做人的诚意都没有,那么你的方方面面就会有出现大问题。

  把这十个字连起来,就是:清正廉洁,勤俭节约,真诚。还是静下心来,抽点时间,好好品味一番吧!

勤俭节约的谚语

  珍惜每滴清水,拥有美好明天。

  勤俭永不穷,坐食山也空。

  一星半星,聚两成斤。

  年年有储存,荒年不荒人。

  生产好比摇钱树,节约好比聚宝盆。

  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黎明便出勤,三朝当一工。

  欲求温饱,勤俭为要。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君子以俭德辟难。

  紧紧手,年年有

  节约莫怠慢,积少成千万。

  从俭入奢易,从奢入俭难

  钢用刀口上,钱用必需时。

  今日省把米,明日省滴油,来年买条大黄牛。

  从简入奢易,从奢入俭难。

  粗茶淡饭,细水长流。

  饮水要思源,吃饭当节俭。粒粒盘中餐,皆是辛苦换。

  惜衣有衣,惜食有食。

  钱币是圆的,所以容易滚走。

  一勺勺积累的东西,不要用桶倒出去。

  粮食是用来满足温饱的不是用来浪费的。

  君子以俭德辟难。

  请记住:粮食来得不容易。

  节约粮食是美德,浪费粮食是犯罪。

  当用则万金不惜,不当用一文不费。

  黎明便出勤,三朝当一工。

  一顿省一口,一年省一斗。

  成家子,粪如宝;败家子,钱如草。

  盘中粒粒皆辛苦。

  爱惜粮食,从娃娃抓起。

  节约水资源,责任人人有。

  节约粮食,造福人类。

  会吃的吃千顿,不会吃的吃一顿。

  由俭如奢易,由奢入俭难。

  家有万担,不脱补衣,不丢剩饭。

  省下烟酒钱,急难免求人。

  输人不输阵,勤俭做赢人。

  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勤能补拙,省能补贫。

  一天省下一两粮,十年要用仓来装。

  节约比赚钱更有意义。

  家有万石粮,挥堆不长。

  一两煤,一块炭,积少成多煮熟饭。

  学问勤中得,富裕俭中来。

  一粥一饭汗珠换。

  管家靠节俭,细水靠长流。

  俭可以助廉。

  一米一谷,都是春夏秋冬滴汗水的收获,请珍惜。

  从俭入奢易,从奢入俭难。

  论吃还是家常饭,论穿还是粗布衣。

  好处安身,苦处用钱。

  一天省一两粮,十年用用仓来装。

  丰收当歉年过。

  吃饭要知牛马善,着丝应记养蚕人。

  文明礼貌,秩序井然。

  树立节粮意识,珍惜劳动成果。

  成由勤俭破由奢。

  米饭粒粒念汗水,不惜粮食当自悔。

  每天节约一滴水,难时拥有太平洋。

  自备碗筷,保护环境。

  饮水要思源,吃饭当节俭。

  粮食是血汗换来的。

  浪费无底洞,坐吃山要空。

  生产勤在前,开支俭在先。

  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

  精打细算半年粮。

  三年烂饭砌高楼,三年稀粥买条牛。

  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

  细雨落成河,粒米凑成箩。

  吃饭穿衣看家底。

  爱惜粮食就是热爱生命。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勤俭节约不浪费

  “俭以养德”是诸葛亮的一句名言。勤俭节约不仅能积累财富,还能培养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奋发向上的品质。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的崛起和国家的昌盛,无不经过长期的艰苦奋斗。勤俭节约,艰苦奋斗这一传统,也是中华民族的“传家宝”,今天,我们提倡理性的适度消费和低碳的生活习惯,“传家宝”更不能丢。

  2008年6月1日,一碗饭,一碗汤,这就是胡锦涛总书记在甘肃地震灾区时的午餐。总书记用餐的帐篷,是战士们的食堂,搭建在甘肃地震灾区一个偏僻的高海拔的小山村里。战士们的午餐,还是相对丰盛的,但是,胡锦涛总书记只吃了一碗米饭,盛了一碗菜汤。看到这个电视画面,许多人的眼眶湿润了,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毛泽东主席曾经深刻地指出:“要使我国富强起来,需要几十年艰苦奋斗的时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总设计师告诫全党:“艰苦奋斗是我们的传统,艰苦朴素的教育今后要抓紧,一直要抓六十至七十年。我们的国家越发展,越要抓艰苦创业。提倡艰苦创业精神,也有助于克服腐败现象。”胡锦涛总书记在西柏坡学习考察时,曾经引用明朝薛?的话告诫大家:“节俭朴素,人之美德,奢侈华丽,人之大恶。”

  再看看我们如今,走进学校饭堂,食物是相当丰盛的,有鸡腿,猪排,大排。和胡锦涛总书记吃的比起来,我们都比他吃的好,但我们有些人吃了一口就倒掉了,多浪费呀!难道他们不知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吗?”

  现在每个孩子都是爸爸妈妈的掌上明珠,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爸爸妈妈烧的菜有些人都不吃,只能倒掉,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行动起来,勤俭节约,不要浪费粮食,浪费最可耻的。同学们,我们要向胡锦涛总书记学习,不要浪费粮食。

  司马光曾经说过:“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这是古人给我们敲响的警钟,所以我们要勤俭节约,那些农民在烈日炎炎的阳光下干活,多么辛苦啊!他们披星戴月,任劳任怨,可换来的却是我们的浪费,全体人民应该保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作风。

勤俭节约,拒绝奢靡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早上好: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这句话是提醒人们,应该时时刻刻努力勤奋,不要有丝毫的颓废腐败,这样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历史上无数的有识之士,他们的成功跟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勤奋、节俭紧密相关,当他们奢侈腐败的时候,就是他们破败没落的时候。

  苏轼被降职贬官来到黄州,由于薪俸减少了许多,他穷得过不了日子,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弄到一块地,便自己耕种起来。为了不乱花一文钱,他还实行计划开支:先把所有的钱计算出来,然后平均分成12份,每月用一份;每份中又平均分成30小份,每天只用一小份。钱全部分好后,按份挂在房梁上,每天清晨取下一包,作为全天的生活开支。拿到一小份钱后,他还要仔细权衡,能不买的东西坚决不买,只准剩余,不准超支。积攒下来的钱,苏轼把它们存在一个竹筒里,以备意外之需。

  而在我们每天生活的校园中,却有许多浪费的现象。在食堂里几乎每天都能看到堆积的剩饭剩菜;在寝室楼的放垃圾区域,随处可见未吃完的水果和小食品;新买的笔不等到用尽,只是到了不喜欢的时候就扔掉。这些行为似乎已成为普遍存在,并且少人问津的问题。反而一些勤俭节约的人遭人鄙夷,被人认为是在做作,可见当今的世风在日下。学校里也不乏一些榜样人物,他们天天举行“光盘”行动,一旦看见未关闭的水龙头立即关掉,就好像滴落的不是水,而是他自己的心血一样;有的同学用的草纸,先是用蓝笔草算,再拿红笔覆盖第二层,最后还用黑笔做有一次的“节约”并且正都不放过。这才是我们应该学习的。

  拒绝奢靡,崇尚节俭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传统美德,是我们的传家宝。无论条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个优良传统都不可丢。

  节俭是一种行为,更展现一种精神力量;节俭是一种观念,更体现一种民族品格;节俭是优良传统,更是现代文明的标志。越是文明进步,越是崇尚节俭。我们作为文明的中学生应当带头做到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让勤俭节约的意识,艰苦奋斗的精神,见诸实际行动,成为时代的新风尚!

  亲,你今天节俭了吗

学会勤俭节约

  对于富人来说,勤俭节约是难得的美德;对于穷人来说,勤俭节约不仅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必不可少的责任。

  左丘明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一个明智和懂得勤俭节约的人,会为未来打算,他在自己处于好运气的时候,就会为将来可能降临到自己的家庭和自己身上的不幸遭遇做些提前准备;一个没有头脑的人,根本不会为将来着想,不会考虑到明日艰难的需要,他会疯狂地把全部收入都花光,挥金如土。

  勤俭节约行为不仅给人们带来富裕安宁的生活,还给人们带来许多益处:它培养人们自我克制的习惯;它使精明谨慎成为人的习惯于性格;它控制自我放纵;它使人拥有安逸闲适的平和心态。

  勤俭节约绝不是与贪婪、吝啬和自私同流合污的行为。实际上,它恰恰是这些性情的对立面。勤俭节约的目的是为了获得人格的独立。勤俭节约要求金钱被妙用而不是被滥用———它必须通过正当手段获取并精打细算地花费它。

  勤俭节约不仅适用于金钱问题,而且也适用于生活中的每一件事,从明智地使用一个人的时间、精力,到养成小心翼翼的生活习惯。勤俭节约意味着科学地管理自己和自己的时间与金钱,意味着最明智地利用我们一生所拥有的资源。

  勤俭节约是人生的导师。一个勤俭节约的人勤于思考,也善于制定计划。他有自己的人生规划,也具有相当大的独立性。

  如果你养成了勤俭节约的美德,那么就意味着你证明了自己具有控制自己欲望的能力,意味着你已开始主宰你自己,意味着你正在培养一些最重要的个人品质,即自力更生、独立自主、谨慎小心、深谋远虑,以及聪明机智和独创能力。换言之,就表明了你有生活的目标,你是一个非同一般的人。

  其实,勤俭节约并不需要很大的勇气才能做到,也不需要很高的智力或任何超人类的德行才能做到。它只需要某些常识和抵制自私享乐的力量就行了。勤俭节约只不过是日常生活中的普通意识而已。它不需要强烈的决心,它只需要有一点点自我克制。减少任何一次感官享乐和快乐逍遥,如少吃一根棒冰或少买一点零食以及鞋子、衣服,就能使一个人在岁月的长河中为其他人节省下来一些东西,而不是浪费在自己身上。

  我们每个人,可以从日常的生活小事做起,逐渐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这将是自己终生享用不尽的宝贵财富!

勤俭节约,传统美德

  古人云:“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勤俭节约是国人的一种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小到一个人、一个家庭,大到一个国家、整个人类,要想生存,要想发展,都离不开勤俭节约这四个字。可以说修身、齐家、治国都离不开勤俭节约,诸葛亮把“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作为“修身”之道;朱子将“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当作“齐家”的训言;毛泽东以“厉行节约,勤俭建国”为“治国”的经验。

  历史上,古今中外勤俭节约的故事不胜枚举。毛泽东要求别人的自己首先做到。他一生粗茶淡饭,睡硬板床,穿粗布衣,生活极为简朴,一件睡衣竟然补了73次、穿了20年。经济困难时期,他自己主动减薪、降低生活标准,不吃鱼肉、水果。上世纪60年代,有一次他召开会议到中午还没有结束,他留大家吃午饭,餐桌上一大盆肉丸熬白菜、几小碟咸菜,主食是烧饼。伟人在勤俭节约方面为国人做出了表率。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经常说的一句英国谚语是“节约便士,英镑自来”,每天深夜她都亲自熄灭白金汉宫小厅堂和走廊的灯,她坚持皇家用的牙膏要挤到一点不剩。号称“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的日本丰田公司,在成本管理上从一点一滴做起,劳保手套破了要一只一只的换,办公纸用了正面还要用反面,厕所的水箱里放一块砖用来节水。一个贵为一国之尊、一个是世界著名的跨国公司,节约意识竟如此强烈,令人赞叹。

  建国初期,有一首歌唱得好:“勤俭是咱们的传家宝,社会主义离不了。不管是一寸钢、一粒米、一尺布、一分钱,咱们都要用得巧。好钢用在刀刃上,千日打柴不能一日烧”。当时,国人都把勤俭节约作为做人和干事业的行为准则。然而随着我国国力的增强和生活的改善,有些人把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丢了。君不见,当前社会上超越现实、盲目攀比的畸形消费;斗富摆阔、一掷千金的奢靡消费;过度包装、极度美化的蓄意浪费;“长明灯”、“长流水”的随意浪费等现象比比皆是、不胜枚举。在这些不良现象中,“大款”、“公款”充当了主要角色。这种社会现象已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并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党中央及时提出“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战略决策,并把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提到“事关现代化建设进程和国家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福祉和根本利益,事关中华民族生存和长远发展”的高度,并在全国范围内大张旗鼓、深入持久地开展节约活动,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

  勤俭节约的美德如甘霖,能让贫穷的土地开出富裕的花;勤俭节约的美德似雨露,能让富有的土地结下智慧的果。在建设节约型社会中,要牢固树立“浪费也是腐败”的节约意识,克服“花公家钱不心疼”的不良心态,形成“铺张浪费可耻,勤俭节约光荣”的良好氛围,使勤俭节约成为一种时尚、一种习惯、一种精神。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关于勤俭节约的名人名言

2022打架新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