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三字经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国学经典三字经读书心得

  幼儿园的时候,爸爸妈妈就开始教我读《三字经》,但那时我仅仅是作为口头禅,背背而已,不能深刻了解其中的含义,而且也只会其中的几句。真正开始读《三字经》还是到了三年级上半学期,老师把它作为一项作业布置下来。当时心里真的觉得老师太可恶,把这种无用的东西当作业,又深奥又难背。

  于是乎,每天读几句《三字经》就成为我们的重要“任务”,每天早晨,巷子里总能听到我朗朗的读书声。爸爸对《三字经》十分崇拜,他教我背诵的方法也很管用。渐渐地我喜欢上了《三字经》。因为它就像是一部百科全书,正如古人所说的那样“熟读三字经,便知天下事”。其中一个个小故事,便成为我成长过程中的指路明灯:“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孟母三迁》的故事让我对父母有了更深的了解,更多了些感恩的心;“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黄香温席扇蚊》的故事让我明白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孔融让梨》的故事使我懂得谦虚才能使人伟大;“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悬梁刺股》的故事又深深地打动了我。我深知不付出艰辛的劳动,永远不可能获得学习上的成功。

  《三字经》,你就像一位的老师,感谢你让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你就像一盏明灯,成为我人生的导师。我将把中华传统的美德中华传承、延续下去。同时希望我们所有的小朋友,能够在《三字经》的指引下,天天进步,健康成长。

国学经典三字经

三字经国学经典读后感

  请问有没有一本极其简约的书既能包罗古往今来又能涵盖天文地理还可以指导你做人的道理?我的回答是:有。那就是三字经。

  这学期我们学习了三字经中的几句话“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接着老师把整个三字经英给全班,让我们抽时间背诵。读着读着我就知道了:它把我国从古到今的许多故事、知识,以三字经文的方式展示给我们,其中有教我们做人的,有教我们做事的,还有教我们学习的等等。

  下面请我采撷三字经里面的几段精彩展示给敬爱的读者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讲得就是孟母三迁和孟子逃学后孟母剪布教子的故事,告诉我们学习不仅要有好的方法,而且要有好的环境,特别是要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又比如“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这段话讲得是黄香九岁时就懂得孝敬父亲,冬天把被窝捂热后再请父亲睡。读了这个故事,我很受启发,我要向黄香学习,多为父母做些家务,做一个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三字经还告诉我们天文地理知识:天、地、人是宇宙间最基本的三种物体;太阳、月亮、星星是宇宙间的三种光源;春夏秋冬是一年四季;东西南北是四个方向;金木水火土是天地五行;仁、义、礼、智、信是为人处世应该遵守的基本原则;稻子、谷子、麦子、高粱、玉米是六谷;马、牛、羊、鸡、狗、猪是六畜……

  它列举了许多古人,或头悬梁,锥刺股;或如卞莹,如映雪;或如负薪,如挂角等发奋学习的故事。

  “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讲的是:勤奋努力地学习,一定会获得成功,而天天玩乐、懒惰是没有益处的。虽然我们是小学生,爱玩是我们的天性,但也要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做到劳逸结合,不要整天沉迷于游戏。学习时也要改掉懒惰的毛病,要一丝不苟、认认真真的学习,不断地提高学习效率,不要浪费宝贵的时间。

  总之,三字经里面还有许多精彩词句,深刻道理值得我们深思。只要我们“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就可以陶冶情操,也可以不断的鞭策自己,让我们奔向成功的比彼岸!

  多么神奇的书啊!真叫人爱不释手。

古学经典:三字经

  作品全文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

  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

  青赤黄,及黑白。此五色,目所识。

  酸苦甘,及辛咸。此五味,口所含。

  膻焦香,及腥朽。此五臭,鼻所嗅。

  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

  曰平上,曰去入。此四声,宜调协。

  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

  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

  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

  此十义,人所同。当师叙,勿违背。

  斩齐衰,大小功。至缌麻,五服终。

  礼乐射,御书数。古六艺,今不具。

  惟书学,人共遵。既识字,讲说文。

  有古文,大小篆。隶草继,不可乱。

  若广学,惧其繁。但略说,能知原。

  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

  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

  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

  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

  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

  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

  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

  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

  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

  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

  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

  曰国风,曰雅颂。号四诗,当讽咏。

  诗既亡,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

  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谷梁。

  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

  五子者,有荀扬。文中子,及老庄。

  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始终。

  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

  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

  夏有禹,商有汤。周武王,称三王。

  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

  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

  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

  周辙东,王纲坠。逞干戈,尚游说。

  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

  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

  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

  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

  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

  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

  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与高齐。

  迨至隋,一土宇。不再传,失统绪。

  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

  二十传,三百载。梁灭之,国乃改。

  梁唐晋,及汉周。称五代,皆有由。

  炎宋兴,受周禅。十八传,南北混。

  辽与金,皆称帝。元灭金,绝宋世。

  舆图广,超前代。九十年,国祚废。

  太祖兴,国大明。号洪武,都金陵。

  迨成祖,迁燕京。十六世,至崇祯。

  权阉肆,寇如林。李闯出,神器焚。

  清世祖,膺景命。靖四方,克大定。

  由康雍,历乾嘉。民安富,治绩夸。

  道咸间,变乱起。始英法,扰都鄙。

  同光后,宣统弱。传九帝,满清殁。

  革命兴,废帝制。立宪法,建民国。

  古今史,全在兹。载治乱,知兴衰。

  史虽繁,读有次。史记一,汉书二。

  后汉三,国志四。兼证经,参通鉴。

  读史者,考实录。通古今,若亲目。

  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

  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

  披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

  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

  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

  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

  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

  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

  若梁灏,八十二。对大廷,魁多士。

  彼既成,众称异。尔小生,宜立志。

  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

  彼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

  蔡文姬,能辩琴。谢道韫,能咏吟。

  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

  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

  口而诵,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

  晏虽幼,身已仕。有为者,亦若是。

  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

  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

  幼而学,壮而行。上致君,下泽民。

  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

  人遗子,金满赢。我教子,唯一经。

  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

  注释译文

  1、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解释】人出生之初,禀性本身都是善良的,天性也都相差不多,只是后天所处的环境不同和所受教育不同,彼此的习性才形成了巨大的差别。

  2、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解释】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3、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解释】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折断了织布的机杼来教育孟子。

  4、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解释】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5、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解释】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母的过错。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

  6、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解释】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那么到老的时候都很难有所作为的。

  7、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解释】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8、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解释】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

  9、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解释】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

  10、融四岁,能让梨,悌于长,宜先知。

  【解释】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弟”通“悌”,尊敬友爱。

  11、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解释】人生急当首务者,莫大于孝悌,故人事亲事长,必要尽其孝悌。孝悌乃一件大事。其次一等,多见天下之事,以广其所知,多闻古今之理,以广其所学。知十百千万之数为某数,识古今圣贤之事为某文也。

  12、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解释】中国采用十进位算术方法:一到十是基本的数字,然后十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十个一千是一万……一直变化下去。

  13、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解释】还应该知道一些日常生活常识。三才指的是天、地、人三个方面。三光就是太阳、月亮、星星。

  14、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解释】三纲是人与人之间关系应该遵守的三个行为准则,就是君王与臣子的言行要合乎义理,父母子女之间相亲相爱,夫妻之间和顺相处。

  15、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解释】春、夏、秋、冬叫做四季。季节不断变化,春去夏来,秋去冬来,如此循环往复,永不停止。

  16、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解释】东、南、西、北,做“四方”,是指各个方向的位置。这四个方位,必须有个中央位置对应,才能把各个方位定出来。

  17、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

  【解释】“五行”,就是金、木、水、火、土。这是中国古代用来指宇宙各种事物的抽象概念,是根据一、二、三、四、五这五个数字和组合变化而产生的。

  18、十干者,甲至癸。十二支,子至亥。

  【解释】“十干”指的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又叫“天干”;“十二支”指的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又叫“地支”,是古代记时的标记。

  19、曰黄道,日所躔。曰赤道,当中权。

  【解释】太阳行走的轨迹叫做黄道,大地所在的平面位于中间,这个平面叫做赤道。根据中国古代天圆地方的宇宙观,不知道地球是球体,所说的赤道应该就指的是所生活的平面。

  地球围绕太阳运转,而太阳又围绕着银河系中心运转。太阳运行的轨道叫“黄道”,在地球中央有一条假想的与地轴垂直的大圆圈,这就是赤道。

  20、赤道下,温暖极。我中华,在东北。

  【解释】在赤道地区,温度最高,气候特别炎热,从赤道向南北两个方向,气温逐渐变低。中国是地处地球的东北边。

  21、寒燠均,霜露改。右高原,左大海。

  【解释】中国气候冷暖匀称而有霜露。右边是高原,左边是大海。

  22、曰江河,曰淮济。此四渎,水之纪。

  【解释】中国直接流入大海的有长江、黄河、淮河和济水,这四条大河是中国河流的代表。

  23、曰岱华,嵩恒衡。此五岳,山之名。

  【解释】中国的五大名山,称为“五岳”,就是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这五座山是中国大山的代表。

  24、古九州,今改制。称行省,三十五。

  【解释】中国汉时以辖九州统管全国,现为省,总共三十五个。

  25、曰士农,曰工商。此四民,国之良。

  【解释】知识分子、农民、工人和商人,是国家不可缺少的栋梁,称为四民,这是社会重要的组成部分。

  26、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解释】如果所有的人都能以仁、义、礼、智、信这五种不变的法则作为处事做人的标准,社会就会永葆祥和,所以每个人都应遵守,不可怠慢疏忽。

  27、地所生,有草木。此植物,遍水陆。

  【解释】除了人类,在地球上还有花草树木,这些属于植物,在陆地上和水里到处都有。

  28、有虫鱼,有鸟兽。此动物,能飞走。

  【解释】虫、鱼、鸟、兽属于动物,这些动物有的能在天空中飞,有的能在陆地上走,有的能在水里游。

  29、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解释】人类生活中的主食有的来自植物,像稻子、小麦、豆类、玉米和高粱,这些是日常生活的重要食品。

  30、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解释】在动物中有马、牛、羊、鸡、狗和猪,这叫六畜。这些动物和六谷一样本来都是野生的。后来被人们渐渐驯化后,才成为人类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31、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俱。

  【解释】高兴叫做喜,生气叫做怒,伤心叫做哀,害怕叫做惧,心里喜欢叫爱,讨厌叫恶,内心很贪恋叫做欲,合起来叫七情。这是人生下来就有的七种感情。

  32、青赤黄,及黑白。此五色,目所识。

  【解释】青色、黄色、赤色、黑色和白色,这是中国古代传统的五行中的五种颜色,是人们的肉眼能够识别的。

  33、酸苦甘,及辛咸。此五味,口所含。

  【解释】在平时所吃的食物中,全能用嘴巴分辨出来的,有酸、甜、苦、辣和咸,这五种味道。

读《三字经》有感-国学经典读后感

  最近,我在妈妈的陪同下读完了《三字经》,这本书列举了大量故事、典故,向我们阐述了丰富深刻的人生哲理。其中《香九龄,能温席》让我自私的心灵受到了深深的震憾。

  东汉时,有一个叫黄香的人,九岁时母亲便去世了,黄香为了让父亲尽量少操心,在炎热的夏天,黄香用扇子扇凉父亲的枕席赶走蚊虫,让父亲安然入睡。冬夜里,天气特别寒冷,家里连柴也不多一根,更别说什么取暧的设备了,躺在被窝里,半天都是冰冷冰冷的,确实很难入睡。为了让父亲少挨冻,黄香用自己的体温把冰冷的被子温热,再招呼父亲来睡。黄香用自己的孝敬之心温暖了父亲的心。

  读了这个故事后,我的内心受到了深深的触动。在我的眼里,父母为我们做饭、洗衣服、打扫卫生、辅导功课……这一切我都看作是理所当然的事。而我呢?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稍不如意还要发脾气。就拿前两天的事来说吧!妈妈下班后疲惫地回到家里,还没来得及坐一下。由于我特想要一个小闹钟,一见妈妈回来,就迎了上去,囔囔着:“妈妈,妈妈,我看上了个小闹钟,你陪我去买好吗?!”妈妈面露难色说:“让妈妈歇一歇,等吃过饭再去买好吗?”“不行,不行!现在就去买,我现在就想要嘛!”我不依不饶地哭起来……妈妈只好又拖着疲惫的身子出了门……每次我都是这样,想要什么总想马上买到手,如果父母不同意,我就又哭又闹,让他们不得安宁,最后只得同意给我买了。我曾为自己的这一绝招深感得意。现在跟同样九岁的黄香比起来,我真的觉得自己太自私了,一点没为父母着想过。父母把我养这么大,我何曾为父母煮过一次饭,洗过一次碗呢

  为了弥补我的过错,临睡前,我轻轻地来到妈妈身边,搂着妈妈的脖子,深情地说:“妈妈,您辛苦了!早点休息,晚安!”没想到,就是这样一句简单的话语,却让妈妈的眼里溢满了泪光……可见,只要我们一个小小的举动,一句轻轻的问候,我们的父母就会心满意足了!

  用心地想想父母对自己的好吧。如果这种与生俱来的爱我们都不珍惜,又怎么可能懂得珍惜其他人给你的爱?爱人,要先学会爱父母。

国学经典—三字经读后感

  《三字经》是一篇优秀的国学启蒙经典,是浅显易懂的读本,学习经典,可以让我们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做出贡献。但是也要注意一点,三字经里面也有一些封建思想和教条主义,需要摒弃掉,这就是吸取精华,剔除糟粕。

  先来说一说关于三字经的精华部分:当我读到“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时,感慨颇深,这个故事讲述的是一个姓窦的富人在30岁之前为富不仁,因此一直没有子女,后来在高人的指点下做善事,兴办学堂,帮助穷人,后来有了五个儿子,都学业有成,功成名就。这个故事给我们带来的启发是:做人要有善心,好人有好报,你的一切言行会在不知不觉找那个埋下因,将来会结果。

  类似的还有“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这是讲述孟母三迁的故事,孟子小时候受到邻居的影响,孟母为了孩子的学业,三次搬家,最后搬到了学堂旁边,孟子也就开始认真读书学习了,后来成为了举世闻名的大儒,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之一,成为了人们口中的圣人。

  三字经中的糟粕也是不少的,如“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读后感·这是封建时代的思想观念,讲究君臣关系,父子关系和夫妇关系的顺从概念,这是不正确的,我们应该为了真理和道理而坚持自己的信仰,不能因为这种关系而抛弃真理。

  同样的,在“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这一句中,我们要吸取优秀的文化,例如长幼序和友与朋,是好的思想,要尊敬师长,爱护自己的朋友,但君则敬和臣则忠就是错误的,这是封建时代的思维。

  读三字经,我们要懂得哪些是精华,哪些是糟粕,懂得取舍!

国学经典三字经读后感作文

  朗朗乾坤,得万古之灵气,孕千年文化之精髓,成千古旷世之奇书,《三字经》横空出世!小子对此奇书甚有感触,即书一文,此亦个人之意,又亦儿戏之言,不可当真也!

  何谓此书奇之?其一奇,以三言韵句成句,自成一体,易读易记,通俗易懂;其二奇,孕千年中华文化之精髓,这部仅有一千五百多字的小书,竟融“历史、地理、人物、天文气象、诗书礼乐、教育、哲学”于一体。可谓学一书而通万卷也!但是,我们要把《三字经》与当时的历史条件联系起来思考,正确地认识,主动汲其精华,剔其糟粕。

  亲情、孝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孔融四岁就知道让大梨给长兄;黄香九岁便主动孝顺父亲而无怨无悔。

  重视子女教育和历史教育亦是优秀的文化传统。“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玉不琢,不成器”。这体现我国对教育的重视。《三字经》还将整个中国历史浓缩在一起,易学易记,并且专门谈到学习历史的方法。

  总之,这一切都表现了古代中华儿女的传统美德与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儿女的骄傲。

  但是,我不得不再重申一遍,由于当时的历史与政治原因,造成了许多不可忽视的问题,使《三字经》多了几分糟粕:三纲五常。所谓“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这说明当时的人们愚昧地认为有了“三纲”,就会形成君顺臣良,父慈子孝,夫和妇顺的社会安定局面;所谓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这是人人都必须遵守这些基本道德底线,不容打破。只是可怜当时的人啊!一心认为三纲五常可以维护家族、国家秩序,所以大肆宣言三纲五常并亲身践行,实际上这不过是富有的统治者对被统治者在伦理道德和法律上施加的紧箍咒而已。

  总而言之,《三字经》这本奇书,其精华就在于对亲情、孝顺的张扬,对后天教育和历史教育的重视。其糟粕亦昭然若揭: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道德,两千年来一直是束缚中国人思想和行为的绳索。

  我们一定要记住,《三字经》所体现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需要我们去汲取精华,剔其糟粕,最后发扬光大至世界。

我学国学经典《三字经》

  从小妈妈就告诉我:“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三字经》更是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精华。”

  记得我刚上幼儿园的时候,妈妈就拿着一本《三字经》一句句的教我念:“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虽然当时不太明白每句话的意思,但是读起来十分押韵,琅琅上口,学起来也是特别带劲,别看那时年纪小,但是没多长时间就全部都能背下来了。

  自从上了小学,老师经常教导我们:“要多读好书,一本好书能改变人的一生!”听了老师的话,我想起了小时背过的《三字经》,回到家里认真的读了这本书,读过之后被书中一个个寓意深刻的故事所感动,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特别是读到:“香九龄,能温席、融四岁,能让梨”时,我真的很感动:黄香九岁,就懂得孝顺父亲,夏天为父亲摇扇子,冬天给父亲暖被子。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个儿的梨让给哥哥吃,把小个儿留给自已吃。

  看到这里,我的脸一阵阵的发烫,想想自已在家里吃东西不知道歉让,总挑最好的吃,家里人都宠着我,可是现在我读了这个故事,知道了什么是关心别人,什么是谦让。姥姥、姥爷年纪大了,以前吃了那么多苦,现在该让他们享福了,有什么好吃的先让他们吃;平时爸爸、妈妈工作辛苦,但是他们总是把好的留给我,而我有时还乱发脾气,不能体谅父母的良苦用心,我现在终于明白了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我更好的成长,今后我要学习黄香和孔融孝敬父母、关心他人的传统美德,在家帮妈妈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学校和同学互相帮助,做老师的得力小助手。

  《三字经》教我认识历史,更教会我做人,它将永远激励着我做一个孝顺长辈、关心父母、关爱他人的好孩子!

国学经典三字经

  清版《三字经》

  人之初 性本善 性相近 习相远 苟不教 性乃迁 教之道 贵以专

  昔孟母 择邻处 子不学 断机杼 窦燕山 有义方 教五子 名俱扬

  养不教 父之过 教不严 师之惰 子不学 非所宜 幼不学 老何为

  玉不琢 不成器 人不学 不知义 为人子 方少时 亲师友 习礼仪

  香九龄 能温席 孝于亲 所当执 融四岁 能让梨 弟于长 宜先知

  首孝弟 次见闻 知某数 识某文 一而十 十而百 百而千 千而万

  三才者 天地人 三光者 日月星 三纲者 君臣义 父子亲 夫妇顺

  曰春夏 曰秋冬 此四时 运不穷 曰南北 曰西东 此四方 应乎中

  曰水火 木金土 此五行 本乎数 曰仁义 礼智信 此五常 不容紊

  稻粱菽 麦黍稷 此六谷 人所食 马牛羊 鸡犬豕 此六畜 人所饲

  曰喜怒 曰哀惧 爱恶欲 七情具 匏土革 木石金 与丝竹 乃八音

  高曾祖 父而身 身而子 子而孙 自子孙 至玄曾 乃九族 人之伦

  父子恩 夫妇从 兄则友 弟则恭 长幼序 友与朋 君则敬 臣则忠

  此十义 人所同 凡训蒙 须讲究 详训诂 名句读 为学者 必有初

  小学终 至四书 论语者 二十篇 群弟子 记善言 孟子者 七篇止

  讲道德 说仁义 作中庸 子思笔 中不偏 庸不易 作大学 乃曾子

  自修齐 至平治 孝经通 四书熟 如六经 始可读 诗书易 礼春秋

  号六经 当讲求 有连山 有归藏 有周易 三易详 有典谟 有训诰

  有誓命 书之奥 我周公 作周礼 着六官 存治体 大小戴 注礼记

  述圣言 礼乐备 曰国风 曰雅颂 号四诗 当讽咏 诗既亡 春秋作

  寓褒贬 别善恶 三传者 有公羊 有左氏 有谷梁 经既明 方读子

  撮其要 记其事 五子者 有荀杨 文中子 及老庄 经子通 读诸史

  考世系 知终始 自羲农 至黄帝 号三皇 居上世 唐有虞 号二帝

  相揖逊 称盛世 夏有禹 商有汤 周文武 称三王 夏传子 家天下

  四百载 迁夏社 汤伐夏 国号商 六百载 至纣亡 周武王 始诛纣

  八百载 最长久 周辙东 王纲堕 逞干戈 尚游说 始春秋 终战国

  五霸强 七雄出 嬴秦氏 始兼并 传二世 楚汉争 高祖兴 汉业建

  至孝平 王莽篡 光武兴 为东汉 四百年 终于献 蜀魏吴 争汉鼎

  号三国 迄两晋 宋齐继 梁陈承 为南朝 都金陵 北元魏 分东西

  宇文周 与高齐 迨至隋 一土宇 不再传 失统绪 唐高祖 起义师

  除隋乱 创国基 二十传 三百载 梁灭之 国乃改 梁唐晋 及汉周

  称五代 皆有由 炎宋兴 受周禅 十八传 南北混 辽与金 皆称帝

  元灭金 绝宋世 莅中国 兼戎狄 九十年 国祚废 太祖兴 国大明

  号洪武 都金陵 迨成祖 迁燕京 十七世 至崇祯 权阉肆 寇如林

  至李闯 神器焚 清太祖 膺景命 靖四方 克大定 廿一史 全在兹

  载治乱 知兴衰 读史书 考实录 通古今 若亲目 口而诵 心而维

  朝于斯 夕于斯 昔仲尼 师项橐 古圣贤 尚勤学 赵中令 读鲁论

  彼既仕 学且勤 披蒲编 削竹简 彼无书 且知勉 头悬梁 锥刺股

  彼不教 自勤苦 如囊萤 如映雪 家虽贫 学不辍 如负薪 如挂角

  身虽劳 犹苦卓 苏老泉 二十七 始发愤 读书籍 彼既老 犹悔迟

  尔小生 宜早思 若梁灏 八十二 对大廷 魁多士 彼既成 众称异

  尔小生 宜立志 莹八岁 能咏诗 泌七岁 能赋棋 彼颖悟 人称奇

  尔幼学 当效之 蔡文姬 能辨琴 谢道韫 能咏吟 彼女子 且聪敏

  尔男子 当自警 唐刘晏 方七岁 举神童 作正字 彼虽幼 身己仕

  尔幼学 勉而致 有为者 亦若是 犬守夜 鸡司晨 苟不学 曷为人

  蚕吐丝 蜂酿蜜 人不学 不如物 幼而学 壮而行 上致君 下泽民

  扬名声 显父母 光于前 裕于后 人遗子 金满籯 我教子 惟一经

  勤有功 戏无益 戒之哉 宜勉力

  民国重定版《三字经》

  人之初 性本善 性相近 习相远 苟不教 性乃迁 教之道 贵以专

  昔孟母 择邻处 子不学 断机杼 荀季和 有义方 教八子 名俱扬

  养不教 父之过 教不严 师之惰 子不学 非所宜 幼不学 老何为

  玉不琢 不成器 人不学 不知义 为人子 方少时 亲师友 习礼仪

  香九龄 能温席 孝于亲 所当执 融四岁 能让梨 弟于长 宜先知

  首孝弟 次见闻 知某数 识某文 一而十 十而百 百而千 千而万

  三才者 天地人 三光者 日月星 三纲者 君臣义 父子亲 夫妇顺

  曰春夏 曰秋冬 此四时 运不穷 曰南北 曰西东 此四方 应乎中

  曰水火 木金土 此五行 本乎数 十干者 甲至癸 十二支 子至亥

  曰黄道 日所躔 曰赤道 当中权 赤道下 温暖极 我中华 在东北

  寒燠均 霜露改 右高原 左大海 曰江河 曰淮济 此四渎 水之纪

  曰岱华 嵩恒衡 此五岳 山之名 古九州 今改制 称行省 二十二

  曰士农 曰工商 此四民 国之良 医卜相 皆方技 星堪舆 小道泥

  地所生 有草木 此植物 遍水陆 有虫鱼 有鸟兽 此动物 能飞走

  稻粱菽 麦黍稷 此六谷 人所食 马牛羊 鸡犬豕 此六畜 人所饲

  曰喜怒 曰哀惧 爱恶欲 七情具 曰仁义 礼智信 此五常 不容紊

  青赤黄 及白黑 此五色 目所识 酸苦甘 及辛咸 此五味 口所含

  膻焦香 及腥朽 此五臭 鼻所嗅 宫商角 及征羽 此五音 耳所取

  匏土革 木石金 与丝竹 乃八音 曰平上 曰去入 此四声 宜调协

  九族者 序宗亲 高曾祖 父而身 身而子 子而孙 自子孙 至玄曾

  五伦者 始夫妇 父子先 君臣后 次兄弟 及朋友 当顺叙 勿违负

  有伯叔 有舅甥 婿妇翁 三党名 斩齐衰 大小功 至缌麻 五服终

  凡训蒙 须讲究 详训诂 名句读 礼乐射 御书数 古六艺 今不具

  惟书学 人共遵 既识字 讲说文 有古文 大小篆 隶草继 不可乱

  若广学 惧其繁 但略说 能知原 为学者 必有初 小学终 至四书

  论语者 二十篇 群弟子 记善言 孟子者 七篇是 辨王霸 说仁义

  中庸者 子思笔 中不偏 庸不易 大学者 学之程 自修齐 至治平

  此二篇 在礼记 今单行 本元晦 四书通 孝经熟 如六经 始可读

  六经者 统儒术 文周作 孔子述 易诗书 礼春秋 乐经亡 余可求

  有连山 有归藏 有周易 三易详 有典谟 有训诰 有誓命 书之奥

  有国风 有雅颂 号四诗 当讽咏 周礼者 着六官 仪礼者 十七篇

  大小戴 集礼记 述圣言 礼法备 王迹熄 春秋作 寓褒贬 别善恶

  三传者 有公羊 有左氏 有谷梁 尔雅者 善辨言 求经训 此莫先

  注疏备 十三经 惟大戴 疏未成 左传外 有国语 合群经 数十五

  经既明 方读子 撮其要 记其事 古九流 多亡佚 取五种 备文质

  五子者 有荀杨 文中子 及老庄 经子通 读诸史 考世系 知终始

  自羲农 至黄帝 并顼喾 在上世 尧舜兴 禅尊位 号唐虞 为二帝

  夏有禹 商有汤 周文武 称三王 夏传子 家天下 四百载 迁夏社

  汤伐夏 国号商 六百载 至纣亡 周武王 始诛纣 八百载 最长久

  周共和 始纪年 历宣幽 遂东迁 周道衰 王纲堕 逞干戈 尚游说

  始春秋 终战国 五霸强 七雄出 嬴秦氏 始兼并 传二世 楚汉争

  高祖兴 汉业建 至孝平 王莽篡 光武兴 为东汉 四百年 终于献

  魏蜀吴 争汉鼎 号三国 迄两晋 宋齐继 梁陈承 为南朝 都金陵

  北元魏 分东西 宇文周 与高齐 迨至隋 一土宇 不再传 失统绪

  唐高祖 起义师 除隋乱 创国基 二十传 三百载 梁灭之 国乃改

  梁唐晋 及汉周 称五代 皆有由 赵宋兴 受周禅 十八传 南北混

  辽与金 皆夷裔 元灭金 绝宋世 莅中国 兼戎狄 九十年 反沙碛

  太祖兴 称大明 纪洪武 都南京 迨成祖 迁宛平 十六世 至崇祯

  权阉肆 流寇起 自成入 神器毁 清太祖 兴辽东 金之后 受明封

  至世祖 乃大同 十二世 清祚终 凡正史 廿四部 益以清 成廿五史虽繁 读有次 史记一 汉书二 后汉三 国志四 此四史 最精致

  先四史 兼证经 参通鉴 约而精 历代事 全在兹 载治乱 知兴衰

  读史书 考实录 通古今 若亲目 汉贾董 及许郑 皆经师 能述圣

  宋周程 张朱陆 明王氏 皆道学 屈原赋 本风人 逮邹枚 暨卿云

  韩与柳 并文雄 李若杜 为诗宗 凡学者 宜兼通 翼圣教 振民风

  口而诵 心而维 朝于斯 夕于斯 昔仲尼 师项橐 古圣贤 尚勤学

  赵中令 读鲁论 彼既仕 学且勤 披蒲编 削竹简 彼无书 且知勉

  火焠掌 锥刺股 彼不教 自勤苦 如囊萤 如映雪 家虽贫 学不辍

  如负薪 如挂角 身虽劳 犹苦卓 苏明允 二十七 始发愤 读书籍

  彼既老 犹悔迟 尔小生 宜早思 若荀卿 年五十 游稷下 习儒业

  彼既成 众称异 尔小生 宜立志 莹八岁 能咏诗 泌七岁 能赋棋

  彼颖悟 人称奇 尔幼学 当效之 蔡文姬 能辨琴 谢道韫 能咏吟

  彼女子 且聪敏 尔男子 当自警 唐刘晏 方七岁 举神童 作正字

  彼虽幼 身己仕 尔幼学 勉而致 犬守夜 鸡司晨 苟不学 曷为人

  蚕吐丝 蜂酿蜜 人不学 不如物 幼习业 壮致身 上匡国 下利民

  扬名声 显父母 光于前 裕于后 人遗子 金满籯 我教子 惟一经

  勤有功 戏无益 戒之哉 宜勉力

我读《三字经》-国学经典读后感

  还记得在上二年级的时候,班主任谭老师就开始组织我们背诵《三字经》。一年过去了,我仍然在坚持学习和诵读。经过反复琢磨,认真思考,我终于明白《三字经》对处于学习和求知阶段的我们来说,非常有益。

  《三字经》是我们学习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好老师,它向我们展示了中国历史的缩影,让我们领略到了中华文化的无穷魅力。真的是“古今史,全在兹。载治乱,知兴衰。”

  读着《三字经》,它引领着我走向思想道德教育的殿堂,短小精致的至理名言,让我受用一生,使我在经典中获得智慧的启迪。“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句话告诉我们:人刚刚生下来的时候,个个都有善良的天性。小时侯,这种天性大家都差不多。但是长大后,受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就会养成许多不同的习惯。谭老师对我们说:“好的习惯多了,就能成为一个优秀的学生;坏习惯多了就会成为一个坏孩子。”因此我们从小就应该接受良好的教育,听从老师和长辈的教诲,多参加一些有益的集体活动,不成天上网、打游戏,不参加不利于健康的活动,使自己长大后成为一个对祖国、对人民有用的人。《三字经》中像这种对我们有教育作用的句子还有很多。

  《三字经》让我们在愉悦的阅读氛围内汲取知识的养料。《三字经》不仅可以激发我们的阅读兴趣,还可以丰富我们的内心世界,提高我们的文学素养,还能起到启迪智慧和净化心灵的作用,《三字经》是我们成长中的好朋友!

  《三字经》是我们的好老师,也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这句话告诉我们无论什么时候都要刻苦学习,即使没有老师和家长的督促,我们都应该自觉勤奋地学习。当我读着“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彼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的时候,我想呀:“他们真能干,我一定要向他们学习!”

  读了《三字经》,还让我了解了许多自然科学知识、历史知识和人文知识,丰富了我的课外生活。

国学《三字经》的作文

  一说国学,我就想起上幼儿园时学的《三字经》,“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小朋友们都声嘶力竭的跟着老师朗读,我也大声的读着,当然却不知所云,直到现在,才理解了其中所蕴含的意味深长的道理,也理解了国学的魅力所在。

  “入则孝”讲的就是亲情,“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敬承”告诉我们要认真听取父母在教诲,“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告诉人我们要善待、照顾父母。尽管现在家里有暖气空调,不需要我们扇扇子暖被窝,但我们也应该理解父母,尊重父母,去真心的爱我们的父母。

  关于学习,孔子也告诉我们“温故而知新”这个最好的学习方法。“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告诉我们在学习上不能弄虚作假,会就是会不会就是不会,不要不懂装懂,而且要做到学了新知识不忘旧知识,要不断复习巩固。

  助人为乐、尊师爱教、爱护公物、勤俭节约都是好的优良品德。作为我们新时代的小学生更要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要从身边的一些所谓“小事”做起,严格要求自己,培养良好的习惯。

  现在《三字经》和《弟子规》已成为我成长路上的向导,是我学习生活中的良师益友,它就像一位严肃的启蒙老师,教给我怎样做是对的,怎样做是错的,不断修正我的坏习惯,伴我成长。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事业单位考试题库

弟子规全文及解释诵读mp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