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中国近代史纲要考试题型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中国近现代史读书笔记

  1、鸦片战争前中国封建社会结构特点

  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即地主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基本生产结构是:小农经济。小农经济的特征是: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政治上:高度中央极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也被称作“大一统中央极权制”)。

  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社会结构上: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核心是宗族家长制 .

  2、四次次大的侵略战争及其之后所签不平等条约

  第一次中英鸦片战争的时间和所签订的《江宁条约》(含《南京条约》及其陆续签订的《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签订的《天津条约》(与英法美俄)和《北京条约》(与英法),中日甲午战争后签订的《马关条约》,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签订的《辛丑条约》。这些都有划时代意义。

  3、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1894年日本在中国的旅顺大屠杀、1900俄国制造的“江东六十四屯”惨案。

  4、 “教案”的内涵:中国人民反对宗教侵略而被中外勾结所镇压的事件。

  5、通商口岸:第一次鸦片战争开五口(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第二次鸦片战争及其后所签《北京条约》开天津。

  6、广学会、《万国公报》和李提摩泰,宣传殖民地奴化思想。

  7、中国资产阶级的来源:一些买办、商人、地主、官僚、手工业者等。

  8、中国资产阶级的分层:官僚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9、中国近代社会的开端:鸦片战争及其《南京条约》等的签订。

  10、近代中国社会的社会性质和两大矛盾: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前一对是最主要矛盾。

  11、中国人民在近代史上最早的反侵略武装斗争: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12、领导台湾人民抗击日本占领台湾的人:黑旗军首领刘永福。

  13、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殉国的将领: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江南提督陈化成。

  14、甲午海战中殉国的将领:北洋舰队统帅丁汝昌、管带邓世昌、林永生、刘步蟾等。

  15、近代中国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人:林则徐。

  16、魏源的《海国图志》中提出的主张: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17、中国早期维新思想家:马建忠、王韬、郑观应等。

  18、中国人民族意识觉醒开始普遍觉醒是在中日甲午战争之后。

  19、严复在《救亡决论》中最先喊出“救亡”口号。

  20、孙中山在兴中会成立时喊出了“振兴中华的时代最强音。

大一中国近代史纲要考试题型

2017-2018学年历史专题四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4.1孙中

  课后提升作业十一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2016·保定高二检测)张岂之在《中国历史十五讲》中说道:“辛亥革命时期的人文思潮……虽然有对人的价值的发现,但它的灵魂不是对个人理性的高扬,而是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解放紧密结合在一起。”这一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够充分

  B.中国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深重

  C.三民主义思想存在严重缺陷

  D.中国经济文化压抑抹杀人性

  【解析】选B。辛亥革命前夕,中国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空前严重,故“辛亥革命时期的人文思潮……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解放紧密结合在一起”,本题应选B。

  2.(2016·荆门高二检测)孙中山在《布告国民消融意见蠲除畛域文》中说:“中华民国之建设,专为拥护亿兆国民之自由权利,合汉、满、蒙、回、藏为一家,相与和衷共济,丕兴实业,促进教育……”该材料反映了

  A.孙中山形成了平等的民族观

  B.辛亥革命有助于建立民主政治

  C.民国之时中国境内民族较少

  D.西方民主共和思想已深入人心

  【解析】选A。根据材料中“合汉、满、蒙、回、藏为一家,相与和衷共济,丕兴实业,促进教育……”可知当时孙中山主张各民族平等,故A正确;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各民族的关系,未涉及民主政治,故B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五个主要少数民族,并不是说明当时民族的多少,故C错误;材料没有涉及西方民主思想对中国的影响,故D错误。

  【补偿训练】

  孙中山说:“在国内,君主可以不要,忠字是不能不要的。……为四万万人效忠,比较为一人效忠,自然是高尚得多,故忠字的道德还要保存。”孙中山对“忠”的理解是

  A.弘扬传统的忠孝思想

  B.保持忠君爱国思想

  C.强调国家民族意识

  D.要有牺牲和奉献精神

  【解析】选C。根据题干中“为四万万人效忠,比较为一人效忠,自然是高尚得多”可知孙中山强调的是对国家和民族的效忠,所以符合题意的是C,A、B、D不符合题意。

  3.(2015·三亚学业水平检测)在电视剧《走西口》中,剧中人物对孙中山“三民主义”中的一个主义,给了解释:“什么是?就是‘推翻帝制’,建立‘民主国家’。”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划线处应填

  A.民主B.民权

  C.民生D.民族

  【解析】选B。孙中山三民主义中的“民权主义”是推翻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材料中的“推翻帝制”、建立“民主国家”,就是对民权主义的解释,故选B。

  【补偿训练】

  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中说:“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政治革命”属于

  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D.社会主义

  【解析】选B。据材料“不愿君主一人专制”可知是政治革命,即推翻专制,建立民主政治,故B正确。

  4.孙中山先生早年考察欧美,发现欧美社会虽然强大,但两极分化极其严重,劳动人民终年当牛作马,生活朝不保夕。基于这种认识,孙中山主张

  A.建立中华民国

  B.实业救国

  C.推翻清政府统治

  D.平均地权

  【解析】选D。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是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其中的民生主义主要是吸取欧美社会存在的两极分化严重的教训而提出,故A、B、C错误,D正确。

  5.(2016·太原高二检测)1924年,孙中山说:“从前奋斗不充分的原因,是由于没有办法,从此以后有了办法,就要诸君担负责任,拿这个办法,去替国人发生一个新希望。”“这个办法”是

  A.武装夺取政权

  B.进行社会主义运动

  C.联合地方实力派

  D.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解析】选D。据“这个办法”能“替国人发生一个新希望”可知,A、C表述均是以前有过的,排除;孙中山是资产阶级代表,不会进行社会主义运动,B错误;依据所学可知,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是实现其目标的指导思想、方法和途径,故选D。

  6.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是因为

  A.发展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B.增加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平均地权的内容

  C.与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内容基本一致

  D.是在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指导下形成的

  【解析】选C。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是因为“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内容基本一致”,故选C。

  7.(2015·抚顺高二检测)1924年1月,孙中山在解释新三民主义时说:“本党既服从民生主义,则所谓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与集体主义,均包括其中。”这说明新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

  A.主张实现社会公有制

  B.致力于谋求实现社会公平

  C.与社会主义本质相同

  D.推动了土地革命的进行

  【解析】选B。社会公有制属于社会主义,新三民主义是要建立资本主义社会,故A错误;“……则所谓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与集体主义,均包括其中”体现了对社会公平的追求,故B正确;新三民主义是要建立资本主义社会,不同于社会主义,故C错误;新三民主义土地政策为“耕者有其田,节制资本”,并不是对土地进行革命,故D错误。

  8.新三民主义在实践方面的主要意义是

  A.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B.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形成和发展

  C.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D.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解析】选B。新三民主义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指导思想,不能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故A错误;新三民主义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主张,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推动了国共合作,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形成和发展,故B正确;中国共产党诞生于1921年,而新三民主义的提出是在1924年,故C错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是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的结果,国共两党有各自的指导思想,故D错误。

  【深化点拨】与三民主义相比,新三民主义尽管内容上仍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范畴,但与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有基本相同的革命目标,即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反对封建军阀统治,这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国民革命的旗帜。

  二、非选择题(18分)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夫欧美社会之祸,伏之数十年,及今而后发见之,又不能使之遽去;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还视欧美,彼且瞠乎后也。

  ——孙中山《民报·发刊词》

  材料二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满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这三样一样做不到,也不是我们的本意。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所说的“欧美社会之祸”主要指什么。为此,孙中山对西方民主思想作了哪些发展?(6分)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民族革命、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的主要内容。(6分)

  (3)评述孙中山对民族革命问题的认识。(6分)

  【解析】第(1)题,注意围绕“民生”分析。第(2)题,注意结合所学知识作答。第(3)题,注意用辩证的观点全面评价,既要指出其积极性,又要看到其局限性。

  答案:(1)指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贫富严重不均,社会动荡不安等。发展:提出“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平均地权,实行民生主义。

  (2)民族革命是指推翻清政府,同时也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政治革命是指推翻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社会革命是指实行民生主义,消除贫富不均。

  (3)孙中山的民族革命主要是指推翻满洲贵族的统治,同时具有反对帝国主义的积极性,他反对片面排满,是进步的。但他没有明确提出反帝的要求,

关于国考高难混搭常识题:近代历史搭配科技发明

  11月29日,2016年度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公务员录用考试公共科目笔试开考。有数据显示,今年国考,全国2.7万个招录名额共吸引了近140万人报名,招考人数创历史新高。

  在河南,今年共计招录969人,审核通过4万余人。这些考生,昨日在郑州、周口、开封、济源等四个市地设置的考点内进行笔试。由于行政能力测试题量太大,加上“混搭”题目出现,不少考生觉得“很蒙圈”,遗憾地表示“没做完”。

  4万余人争969个职位竞争比约为47比1赶考:

  昨天一大早,银川某大学财务管理专业大四学生小王,就赶到郑州广播电视学校考点,进行考前准备。

  小王的老家在新乡,此次报考的是新乡国税局,她所报考的岗位仅招两个人,而且只招聘应届毕业生。为了这次考试,小王准备了近两个月,还专门报了培训班进行“突击”培训。

  公布考点当天,小王就让男友在网上订离考场最近的宾馆,“没想到不到两个小时宾馆就被预订完了”,小王说,都说2016年国考竞争比下降了,但人数还是不少。

  统计显示,2016年国考招录2.7万个名额,共吸引了近140万人报名,招考人数创历史新高。但是,平均竞争比却是5年来最低,约为50∶1。而这一比例,在2015年则约为64∶1。

  河南省的情况如何?据华图教育的统计,河南的招录岗位近千人,但是河南区域审核人数为4.6万余人,竞争比例却是历年最低的47∶1。在2015年,这一比例为52∶1。

  由于竞争比降低,本次国考被称为“最好考”。但《刑法修正案(九)》实施后,出现作弊行为将最高获刑7年,因此本次“最好考”国考也被部分网友称为“史上最严”。

  看看:这些“混搭”的常识题你会不会

  题目1:“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下列观点与之属于同一学派的是:

  A。“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B。“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C。“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D。“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

  题目2:将一个8厘米×8厘米×1厘米的白色长方体木块的外表面涂上黑色颜料,然后将其切成64个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再用这些小正方体堆成棱长4厘米的大正方体,且使黑色的面向外露的面积要尽量大,问大正方体的表面上有多少平方厘米是黑色的

  A.84 B.88 C.92 D.96

  题目3:图灵测试是测试者在与被测试者(一个人和一台机器)隔开的情况下,通过一些装置(如键盘)向被测试者随意提问。问过一些问题后,如果被测试者有超过30%的答复不能使测试者确认出哪个是人、哪个是机器,那么这台机器就通过了测试,并被认为具有人类智能。

  根据上述定义,以下哪项中的测试一定通过了图灵测试

  A。对机器甲40%的答复所有人都确认其为机器

  B。对机器乙60%的答复测试者能确认其为机器或人

  C。对机器丙30%的答复有90%的某小区居民确认其为机器

  D。对机器丁30%的答复只有10%的某校大学生不能确认其为机器

  题目4:下列哪种情形可能发生

  A。辛亥革命发生时,希腊人在体育场观看世界杯足球赛

  B。五四运动发生时,中国大学生利用半导体收音机收听广播

  C。冷战时期,苏联某地电影院放映彩色电影

  D。越战期间,美国人在家里用计算机访问互联网

  答案&点评

  考生吐槽“混搭”考题表示“题量大没做完”笔试:

  “没做完,后面基本就是蒙的。”昨天,考完行政能力测试(以下简称行测),河南科技大学大四学生小杨就对陪考的爸爸说,由于题量太大,她只认真做到108题。

  河南理工大学毕业生小刘也觉得自己考得不理想,她告诉大河报记者:“虽然题目难度和我平时练的没太大差异,但行测题量太大,没做完。”

  也有部分考生吐槽行测题目“混搭”,看起来让人“蒙圈”。比如,下列俗语描述的现象与经济学名词对应错误的是:A。覆水难收——机会成本;B。一山不容二虎——完全垄断;C。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边际效用递减;D。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负外部效应。“这道题我晕了好久啊,文学和经济混搭,这画风我也是醉了。”考生小冯郁闷地说。

  部分考点“强势回归”考生缺考率下降专家:

  2016年国考题目到底难不难?听听专家怎么说。

  “从真题可以看出,命题者创新出一些不一样的新特点,不仅个别题目难度有所提升,考查内容也更加全面”,中公教育研究与辅导专家王娜举例说,比如片段阅读的选项首次出现诗句和名言,更加全面地考查了考生的语言文字功底。她表示,本次国考,部分考点强势回归,题量增大。比如,2013年语句表达总题量为5题,其后题量减少,2016年再次回归为5题等。

  华图教育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的魏发琪老师则分析说,2016年国考的一个很重要的变化就是,考生开始更加重视本次考试,以往参加国考的考生,尤其是应届毕业生,都将国考当成一次省考前的“练兵”,而今年,就业形势迫使大家开始改变,“往年30%左右的缺考率在今年出现下降,平均缺考率预计在20%~25%”。

  “而且,经过了10多年的国考,毕业生在今年的选择也更加理性与客观”,魏发琪说,从今年考生报考的情况来看,考生不再蜂拥报考那些看着高大上的岗位,而是更加注重自己的专业匹配、意向地域、考取难易度等。理性选择,这也是竞争趋于合理化的一种体现。

  变化:在职公务员禁报我省超六成岗位招应届生

  2016年国考,还有一个显著变化。根据国考公告,其明确指出,现役军人、在读的非应届毕业生、在职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单位)工作人员,不能报考。

  专家分析,这一变化可以称为公务员考录工作的一个分水岭,标志着“遴选”和“公考”两大公务员录用渠道从此泾渭分明,体制内的在职公务员和体制外的应届、社会考生在考试中不会再狭路相逢。

  本次国考招录也对应届毕业生有明显的倾斜。从2016年国考中河南省招考人数比例来看,总计969个职位中,有600个职位明确要求仅限2016年应届毕业生,比例近62%。

  明年1月10日左右可查询笔试成绩提醒:

  2016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共科目笔试成绩将于2016年1月10日左右公布。届时,考生可通过国家公务员局考录专题网站查询。

  同时需要提醒的是,在面试和专业科目考试结束后,将按照综合成绩从高到低的顺序,确定进入体检和考察的人选。考生可到国家公务员局考录专题网站查询本人面试成绩。拟录用人员由招录机关按规定的程序和标准,从考试成绩、考察情况和体检结果合格的人员中综合考虑,择优确定,并在国家公务员局考录专题网站上公示。

中国近现代史读书笔记

  1、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及其殖民扩张对中国的威胁

  (1)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及其工业革命的发生。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标志着世界进入了资本主义时代。美国、法国等相继确立资本主义制度。资本主义制度建立后发生了工业革命。高效率的大机器生产取代了原来的低效率的手工工场生产。

  (2)资本主义与扩张的必然联系。资本主义商品生产需要原料和产品市场,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靠殖民主义的军事、政治、经济和文化侵略方式把一些国家变为其资本主义市场的一部分。中国成为其扩张对象的命运已在所难免,战争不可避免。

  2、近代中国社会的两大矛盾及其关系

  对比封建社会的一对矛盾,近代中国社会增加了一对。表达为: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前一对矛盾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这两对矛盾的运动贯穿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决定着中国社会发展变化。

  两对矛盾的关系:不同时期呈现不同的状态,如有时民族矛盾是主要解决的对象。如历次反侵略战争和义和团运动。有时呈现出阶级矛盾为主要矛盾,如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和辛亥革命。有时二者勾结一道,如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运动。

  3、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两大历史任务。

  (2)两大历史任务的表述: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3)二者的关系

  区别:主体、内容不一样。前者要改变民族受压迫、人民受剥削的地位和状况,要从根本上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统治秩序,解决生产关系问题;后者是要改变近代中国经济文化和社会落后的地位和状态,是要充分发展近代民族工商业,解决生产力问题。

  联系:完成第一大任务是为第二大任务完成创造条件。

  一方面,前者是前提条件,只有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才能废除列强强加的不平等条约,才能推翻封建专制制度,改变买办和封建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开辟走向现代化的道路。

  另一方面,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最终目的是使中国走向现代化,实现国家繁荣和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4、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前中国人民族意识觉醒的表现

  鸦片战争前大夫和一般中国人的观念:上朝天国。

  鸦片战争后开始逐步变动,产生了民族意识的觉醒,其表现和过程是:

  (1)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和早期维新思想产生:林则徐: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编辑《海国图志》,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学习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以期国家富强来抵御外国侵略。开创了中国近代学习西放的先河。洋务运动中有马建忠、王韬、郑观应等的早期维新思想,主张变革封建专制制度。

  (2)救亡图存与振兴中华的口号喊出:甲午战争后,中国人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严复《救亡决论》喊出了“救亡”口号,康有为亦要求中国人发愤自救。孙中山兴中会成立时喊出了“振兴中华”的时代最强音。

  (3)近代以来志士仁人,就是在怀着强烈危机感和民族意识下,在救亡图存,振兴中华大旗下,探索挽救中华民族的道路的。中国各个阶级的历史活剧就此上演。

中国近代史纲要心得体会

  这是一本以中国“鸦片战争”为起点到以“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末端的中国近代发展历史。清代末期的腐朽统治,“鸦片战争”让中国进入了“双半”社会。由于“小农”的阶级性并没有科学的理论作为指导的“农民运动”,最终都已失败告终。洋务派的本阶级利益,维新派的自身弱点与局限性根本不可能拯救中国。而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革命果实却被袁世凯所窃取,中国的旧民主主义也随之结束。以“新文化运动”作为铺垫,“五四”运动成为了开启新民主主义的一把金钥匙,让“双半”的社会看到了一丝光明,“反帝反封”成为了社会的主流,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播撒了革命的种子。第一二次国共合作的成功与失败、十年内战,是由于国民党的贪婪与野心作祟、浪费国家人力、物力、财力而发生的不必要的战争。

  民族资产阶级的摇摆不定让我们看到了要以共产党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来夺取国家的领土与主权的独立自主。“八七会议”纠正了“大革命失败”的原因,是到土地革命兴起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动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揭开了土地革命的序幕,开展“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工农武装割据道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等著名论断,鼓舞了气势。由于博古、王明等人犯了“左倾”错误,采取“直面攻击”“机会主义”错误,导致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遵义会议”解决了在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和组织问题并确定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开展了“万里红军长征”,挽救了党的实力。

  接下来的毛泽东领导时期让我折服,抗日战争全过程、第二次国共合作抗日、土地革命,无时无刻让我看到了他犀利的眼光、审时度势、先见性与战略性。他能够在危机关头作出决定性的正确判断,能够在让士气低落的战士看到胜利的曙光,能够顾及人民的利益,注重民生,他可以不顾个人安危、挺身情愿走进蒋介石的圈套里,他可以“熊掌与鱼兼得”、看清国民党本质、制定周密计划,他可以看清国际国内环境、看出世界发展主流、抓住机遇。建国后,过渡时期总路线、社会主义改造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工业化和社会主义同时并举,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大跃进” “十年”,毛泽东尽管有错误,但是“人无完人”,“熟能无过”?年纪的上升也会使决定产生错误思想。每个人都有思想,作为领导更希望自己的国家能够走上民主富强的道路,他是为国家而急、为国家经济发展而急、为社会进步而急、为深陷贫困的广大人民群众而急。他有被中国人民称颂的资格与权利!

  邓小平的第二代的领导提出了发展经济的重要战略意义-改革开放与“一国两制”制度,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为第三代的领导提出了“三个代表” ,以胡锦涛为第四代的领导提出了“科学发展观” “构建社这样会主义和谐社会”。

《中国近代史》作文

  历史,作为我们的过去,提醒着我们来自何方,身处何地,走向何处。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而历史却往往受到政治很大的影响,甚至有意无意地成为政治的帮凶。历史的清白永远只能成为追求,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尽可能擦亮自己的眼睛,不被迷惑,不被欺骗。

  对待历史,最好的态度是不拘泥于一家之言,尽可能的保持“尽信书不如无书”的眼光去在书中寻找过去,并且时刻警惕自己的大脑成为他人思想的跑马场。

  出于上述目的,在经历十几年的为了意识形态的灌输的历史学习后,现在来阅读徐中约的中国近代史未尝不是上佳之选,作者尽可能的试图跳出自己的思想局限来审视中国的近代史,在我看来,很大程度上他的确做到了,很多历史的片段确实给我提供新的角度去思考,这些益处也无需多言,书的阅读价值也不需要我再来抬高,但我还想从自己阅读的角度上探讨该书的一些不足之处。

  在描述历史中的一些人物故事时,有些小说的味道,比如蒋、毛之间党派头头的斗争,毛、邓在党内个人的纷争色彩有浓厚的渲染,对政治人物的私心不免有颠倒形象、夸张描写的嫌疑。作为历史书,我觉得尽可能的记录历史事实、真相内幕才是王道,郑重其事的分析人物心理大可不必。

  此外,由于国内历史资料很大程度上未能得到公开,作者很大程度上大量的引用的西方学者的文献资料存在迫不得已的可能,但这样一来难免在对事情的判断上也有失偏颇,虽说现有的国内资料亦真亦假,但也并非一无是处,所以当我看到参考文献后面大量的英文文献和极少数的中文资料时不免感觉颇为遗憾,作者的观点不可能做到理想中的完全客观中立。

  这也可能导致某些细节处就值得商榷,比如在陈述邓小平在五十年代反右倾时表明其担任中共总书记在毛的指导下负责迫害党内异见人士,这很容易让人理解成邓在那一时期的刽子手形象。而我查百科发现邓当时并非是中共中央委员会的总书记,只是中央书记处的总书记,负责迫害一说未免太过简单粗暴。

  阅读的过程中我感觉作者作为美籍华人,深受西方文化影响,在陈述美国在中国近代史中的影响时,或多或少的偏向于传播民主与自由的美国“救世主”形象,而忽略了国与国间的战略、利益斗争,尤其是在国共内战以及89年之后中美间的交流方面,美国试图拯救中国人民的高大形象无意中烘托尤为突出。

  暂时能想到的也只有这些--!以上简单的分析也皆属个人揣测,分析也无非是想提醒一点,完全客观的历史书是不存在的,即使作者再努力追求,或多或少总会被自己惯有的思维意识影响,读者也是一样,双方都需要做的,就是摘掉自己的有色眼镜,尽可能的去认清每一个事实并进行深刻的反思,以史为鉴。

2019年历史母题题源系列专题17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母题来源一】2019年江苏卷

  【母题题文】清末《卖宁波脚带》:“宁波小脚啥好看,脚背高起一大段。如何脚带竟出名,四乡八镇销场远。明诏近来禁缠脚,脚带虽好用勿着。我劝卖脚带人早弃行,免使女子缠脚遭凌虐。”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观念变化已致脚带无人问津

  B.诏令颁布引发妇女普遍解放

  C.女子缠足当时仍然普遍存在

  D.废止缠足已成当时社会共识

  【答案】C

  【试题解析】根据材料“四乡八镇销场远”可知,当时宁波脚带销售良好,由此证明女子缠足在当时仍然普遍存在,故选C项;“无人问津”的说法明显与“四乡八镇销场远”的材料内容相悖,故排除A项;《卖宁波脚带》是劝诫歌谣,而不是政府诏令,故排除B项;“成为共识”的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实际,故排除D项。

  【命题意图】本题以《卖宁波脚带》的劝诫歌谣为切入点,考查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考查素养】本题考查时空观念、史料实证等学科素养。考查学生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和方法。

  【得分技巧】解答本题,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解读。由材料中的“啥好看”“虽好用勿着”“我劝卖脚带人早弃行,免使女子缠脚遭凌虐”可以看出,材料是对当时社会上存在的女子缠足现象的一种否定和劝诫,说明这一现象在当时具有普遍性,由此可得出正确答案。

  1.(2019届甘肃省兰州一中高考模拟)在辛亥革命潮流冲击下,人们纷纷剪掉辫子。1919年,末代皇帝溥仪也剪掉了大清国的象征——辫子。但是一直到20世纪40年代,地处中国偏远地区的农村,还有不少人留着辫子。这说明近代中国

  A.辛亥革命影响非常有限

  B.交通不便导致信息不畅

  C.封建保守势力十分雄厚

  D.社会习俗变迁很不平衡

  【答案】D

  【解析】通过材料可以看出,当大多数人已经剪掉辫子的同时,偏远的农村还有不少人保留辫子,说明中国社会习俗变迁很不平衡,故D正确;辛亥革命影响十分有限的说法错误,排除A;交通不变导致信息不畅,不是材料叙述的主旨,排除B;封建保守势力雄厚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C。

  2.(2019届安徽省蚌埠市三模)张爱玲在《更衣记》中说:“民国初建立,时装上也显出空前的天真,轻快,愉悦。喇叭管袖子'飘飘欲仙,露出一大截玉腕,短袄腰部极为紧小。”该现象说明当时

  A.崇洋媚外现象愈演愈烈

  B.伦理纲常思想开始被抛弃

  C.政治变革影响社会生活

  D.中西方服饰风格差异较大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民国时期女子服装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瓦解了中国的衣冠体制,故选择C选项;材料中女子服饰变化也并不是向西方学习的结果,不存在崇洋媚外,故排除A选项;伦理纲常思想被抛弃的时间应为1919年的新文化运动,故排除B选项;材料并没有将中西方服饰风格进行比较,故排除D选项。

  3.(2019届湖南省长郡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1924年,四川成都的电线杆、街旁树木及墙壁上陆续贴出许多标语,如“禁止妇女缠足”“夏天在茶馆、酒肆、大街等公共场所打赤膊是不文明行为”等。这一举措

  A.是国民革命运动在四川省的积极响应

  B.终于开启了四川近代化步伐

  C.对革新社会上的陋习有积极作用

  D.加剧区域间发展的不平衡性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禁止妇女缠足”、“夏天在茶馆、酒肆、大街等公共场所打赤膊是不文明行为”可知这一举措对革新社会上的陋习有积极作用,C选项符合题意。材料不能得出国民革命运动在四川省的积极响应,A选项排除。仅从标语来看,不能得出终于开启了四川近代化步伐的结论,B选项排除。材料强调的是对破除陋习的作用,与加剧区域间发展的不平衡性的说法无关,D选项排除。

  4.(2019届河北省“五个一名校联盟”高三第二次诊断性大联考)尽管传统婚礼并不符合清末民初政治变革的诉求和男女平等的理念,但是当时江南地区仍有不少知识分子出于孝道观念,按照传统仪式举行婚礼,只是繁复的仪式发生了简化。这说明

  A.婚俗具有传承与变迁的特征

  B.理学通过婚俗强化了社会地位

  C.婚姻自由使社会价值观转变

  D.中西合璧成为婚俗变迁的主流

  【答案】A

  【解析】据材料“尽管传统婚礼并不符合清末民初政治变革的诉求和男女平等的理念……按照传统仪式举行婚礼,只是繁复的仪式发生了简化”等信息可知,婚俗具有传承与变迁的特征,A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理学,B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社会价值观转变,C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中西合璧成为婚俗变迁的主流,D错误。

  5.(2019届广东省普宁市第二中学等七校联合体冲刺模拟)晚清政府自主修建的近代中国最早的几条铁路:京张铁路(北京到张家口)卢汉铁路(卢沟桥到汉口)京奉铁路(北京到东北奉天)京绥铁路(北京到绥远)都是以北京为中心的。这主要反映了晚清的铁路建设

  A.适应列强侵略中国的需要

  B.体现了政治上中央集权的倾向

  C.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D.适应了洋务运动的需要

  【答案】B

  【解析】依据材料可知,晚清时期自主修筑的几条铁路都是以北京为中心的,这体现了清政府通过铁路控制地方,加强中央集权的意图,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晚清时期以北京为中心修建铁路,不能说明这是为列强侵略服务的;C选项错误,晚清时期的铁路建设以北京为中心,与推动民族工业发展无关;D选项错误,这些铁路建设以北京为中心,与洋务运动的发展没有必然关系。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

  6.(2019届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高三得分训练)清末《违警律》规定,“乘自行车不设铃(铃铛)号(牌)者,处五日以下一日以上拘留,或五元以下一角以上之罚金。”民国时期规定,市公用局管理自行车的检验、登记、核发号牌事项,巡警可以随时处罚不遵守法规的骑车人。由此可知

  A.政府加强公共管理

  B.崇洋媚外风气盛行

  C.自行车已普遍使用

  D.民众抵制西方文明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市公用局管理自行车的检验、登记、核发号牌事项,巡警可以随时处罚不遵守法规的骑车人”可知政府通过规范自行车检验登记以加强对城市交通秩序的管理,故A项正确。使用自行车不等同于崇洋媚外,排除B项。自行车已普遍使用说法不符合当时社会的事实,排除C。题干没有反映出民众对西方文明进行抑制,排除D。

  7.(2019届江西师大附中三模)19世纪末,国内出现第一次民间办报高潮。王韬于1874年创刊于香港的《循环日报》,是中国报刊史上第一个以政论为主的报纸。以康有为为首的改良派一共创办了《中外纪闻》《时务报》等30多种报刊。在上海、重庆等地也出版了不少兼载新闻评论和译文的时事性政治刊物。这一现象

  A.有助于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

  B.直接受益于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展

  C.反映出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D.说明清政府社会控制力遭到削弱

  【答案】A

  【解析】由材料可知,19世纪末创办的报纸主要是政治性刊物,与维新变法这一历史事件关系密切,是宣传变法传播西方民主思想的主要载体,故选A。结合所学可知,这些报纸刊物的创办显然在维新变法运动开展之前,排除B;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19世纪末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已经进一步壮大,故才会利用报纸提出相应的政治诉求,排除C;近代报纸的创办是受到了西方的影响,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不能说明清政府社会控制力遭到削弱,排除D。

  8.(2019届广西南宁、梧州等八市高三下学期联合调研考试)“1908年,虹口大戏院仅能容纳观众250人。十多年后,上海电影院平均座位数量约为700个左右。而20世纪30年代,电影院的平均观众容量扩大至990个座位左右……最大容量的大光明电影院将近2000个。”材料表明

  A.电影业竞争较为激烈

  B.电影成为民众娱乐主流

  C.电影大众化有所发展

  D.中国电影事业走向成熟

  【答案】C

  【解析】从材料“仅能容纳观众250人”“平均座位数量约为700个左右”“扩大至990个座位左右”“将近2000个”中可以看出,上海电影院的规模不断扩大,这说明观影人数逐步增长,观看电影日益成为一种大众化的娱乐方式,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上海电影院规模的扩大,不能反映电影业的竞争情况,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对民众消费情况进行对比,故B项错误;材料仅仅反映的是上海影院的发展情况,不能说明中国电影制作和发行的情况,故D项错误。

中国近现代教育史试题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总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5分。)

  1.清朝的教育内容是以为中心的封建道德训练。

  A.《四书》B.《五经》C.三纲五常D.《朱子全书》

  2.清科举考试采用的十分教条的形式的文体是。

  A.策文B.八股文C.诗赋D.义理

  3.太平天国实施的教育方针主要是的教育方针。

  A.反侵略B.反儒反封建C.反西学D.反洋教

  4.1842年,外国传教士在香港创办的学校是。

  A.宁波女塾B.马礼逊学校C.英华书院D.格致书院

  5.1853太平天国年定都天京后,颁布了。

  A.《新遗诏圣书》B.《旧遗诏圣书》C.《天朝田亩制度》D.《真命诏旨书》

  6.1890年,第二次在华基督教传教士代表大会议决,将学校教科书委员会改为。

  A.中华教育会B.中国教育会C.马礼逊教育会D.基督教中国分会

  7.洋务派在1862年创设的外语学堂有。

  A.上海广方言馆B.京师同文馆C.广州同文馆D.新疆同文馆

  8.下列书不属于康有为著的是。

  A.《孔子改制考》B.《新学伪经考》C.《大同书》D.《新民说》

  9.由梁启超等人倡议,1898年于上海设立了。

  A.北洋西学堂与B.南洋公学C.经正女学D.时务学堂

  10.有明显的未来乌托邦色彩教育思想的著作是。

  A.《新学伪经考》B.《孔子改制考》C.《变法通议》D.《大同书》

  11.“壬子癸丑学制”将清朝的学堂改称为。

  A.洋学B.新学C.学校D.学院

  12.民国初年确定的教育方针包含有德、智、体、美四育,其核心是。

  A.德育B.智育C.体育D.美育

  13.民国成立初年制定的学制被称为。

  A.癸卯学制B.壬子癸丑学制C.壬戌学制D.戊辰学制

  14.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共同创办的著名的陆军军官学校是。

  A.湖南自修大学B.上海大学C.黄埔军校D.劳动学院

  15.1922年3月蔡元培在《新教育杂志》上发表。

  A.《教会教育问题》B.《教育实行与宗教分离》

  C.《取缔外人在国内办理教育事业》D.《教育独立议》

  16.新文化运动时期开始学习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和解释社会与教育现象的是。

  A.陈独秀B.李大钊C.胡适D.鲁迅

  17.指出三纲学说是一切封建道德和政治的大原,是一种“奴隶道德”的是。

  A.陈独秀B.李大钊C.胡适D.鲁迅

  18.在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中,提出“生活教育”理论的教育家是。

  A.徐特立B.陶行知C.陈鹤琴D.雷沛鸿

  19.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提出了的教育方针是。

  A.抗战建国B.教育服务抗战C.教育第一D.“战时须作平时看”

  20.1928年5月中华民国大学院以1922年新学制为基础并略加修改,提出。

  A.《教育方针及实施原则案》B.《三民主义教育实施方针》

  C.《整理中华民国学校系统案》D.《三民主义教育实施原则》

  21.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教育政策优先考虑的是。

  A.干部教育B.成人教育C.军事教育D.普通教育

  22.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真正确立的时间是。

  A.1937年B.1939年C.1940年D.1945年

  23.《为什么要讨论白皮书?》揭露的是对中国的侵略罪状。

  A.日本B.英国C.国民党政府D.美国

  24.苏区的普通教育主要是。

  A.小学B.中小学C.扫盲D.职业学校

  25.陕北公学、马列学院、鲁迅艺术学院属于。

  A.高级干部教育B.中级干部教育C.初级干部教育D.群众教育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5分。)

  1.为推祟程朱理学,康熙亲自撰序的书有。

  A.《朱子全书》B.《性理精义》C.《续通志》D.《续通典》E.《续文献通考》

  2.“实学思潮”鄙弃理学末流的空谈心性。其代表人物有。

  A.黄宗羲B.顾炎武C.王夫之D.唐甄E.颜元

  3.清朝国子监的学生通称为监生,因其资格不同又分为贡生和监生,贡生主要有。

  A.岁贡B.恩贡C.拔贡D.优贡E.副贡和例贡

  4.为了有效地向群众进行宗教和政治教育,太平天国出版了不少官书,作为教育的重要教材。其中规定作为人民读本的有。

  A.《旧遗诏圣书》B.《新遗诏圣书》C.《天命诏旨书》D.《三字经》E.《幼学诗》

  5.太平天国的教育内容主要可分为两大方面。

  A.宗教B.政治教育C.民主D.平等教育C.科学技术教育

  6.鸦片战争前后,地主阶级改革派的代表物有。

  A.林则徐B.魏源C.严复D.龚自珍E.马建忠

  7.到鸦片战争前后中国教育已呈现病态发展的景象,具体表现如下。

  A.官学教育有名无实B.教育内容不切实用C.科举考试弊病丛生

  D.中西教育碰撞E.教育称为统治阶级的附庸。

  8.洋务教育的性质是。

  A.官僚性B.封建性C.腐朽性D.买办性E.保守性

  9.洋务派设立的技术实业学堂有

  A.福州电报学堂B.天津电报学堂上海电报学堂C.天津西医学堂

  D.湖北矿务局工程学堂E.山海关铁路学堂

  10.洋务运动时期的留学教育主要是派遣。

  A.留日学生B.留美幼童C.留欧学生D.留俄学生E.流法学生

  11.严复认为要拯救垂危的中国,要做到。

  A.“鼓民力”B.“开民智”C.“新民德”D.废八股E.革命排满

  12.早期改良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

  A.王韬B.容闳C.薛福成D.郑观应E.马建忠

  13.维新变法期间教育改革是一个重要方面,主要内容有。

  A.设立京师大学堂B.废除八股考试,改革科举制度

  C.实力讲求西学,普遍建立新式学堂D.计划设立铁路、农务、茶务、蚕桑等实业学堂E.广派人员出国游学游历

  14.蔡元培对北大进行全面改革提出要“抱定宗旨、改变校风”,其措施有。

  A.发展研究所B.改变学生的观念C.整顿教师队伍,延聘积学热心的教员

  D.广积图书,引导师生研究兴趣E.砥砺德行,培养正当兴趣

  15.1916年12月蔡元培被任命为北大校长,开始对北大进行全面改革。

  A.抱定宗旨、改变校风B.贯彻“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原则

  C.教授治校,民主管理D.学科与教学体制改革E.教育独立思想

  16.新文化运动促进教育观念的转变,当时主要有。

  A.教育的乡村化B.教育的个性化C.教育的平民化D.教育的实用化E.教育的实用化

  17.新文化运动推动下的中小学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有。

  A.推行注音字母B.改中小学国文科为国语科C.实行白话文教材

  D.中等教育开始注意科学和实用E.改革教学方法

  18.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规定了战时教育教育方针要点主要有。

  A.三育并进;B.文武合一C.农村需要与工业需要并重

  D.教育目的与政治目的一贯E.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密切联系

  19.遵循战时教育方针,国民政府为保存教育实力采取了以下措施。

  A.高校迁移B.学校国立C.建立战地失学青年招致训练委员会

  D.设置战区教育指导委员会E.坚强对学校控制

  20.国民政府对学校教育管理进行控制的措施有。

  A.“整饬学风”,建立训育制度B.实行童子军训练和军训

  C.颁布课程标准,实行教科书审查制度D.实行毕业会考制度E.建立特务系统

  21.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民众教育馆,包括。

  A.书报部B.美工部C.学校部D.文艺部E.体育卫生部

  22.苏区教育的中心任务包括。

  A.儿童的义务教育B.群众的社会教育C.干部教育D.党化教育E.武装斗争教育

  23.革命根据地的教学方法重在。

  A.启发B.研究C.讨论D.实际考察E.实习训练

  24.延安大学设3个学院是。

  A.俄文学院B.民族学院C.行政学院D.艺术文学院E.自然科学院

  25.延大教学以自学为主、讲授为辅,提倡。

  A.边学边做B.实验C.互助D.讨论E.质疑

  三、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每题1分,共20分。)

  1.八股文要求作者必须按规定格式准确阐述自己的见解。

  2.明清中央官学除了国子监外,还设立了太学。

  3.西方列强的文化侵略,主要是通过派驻中国的各种官方机构来实施的。

  4.教会学校的联合组织最早名叫中华教育会。

  5.早期教会学校的学生主要是社会下层的子弟。

  6.洋务派办的新式学堂不再要求学习传统的经史之学。

  7.1972年起的幼童赴美国学习,是近代官方最早派遣出国学习的措施。

  8.福建船政学堂首创派学生赴欧洲留学之举。

  9.所有乡会试,科岁考一律停止,延续二千多年的中国科举考试制度终告结束。

  10.教育近代化进入普通教育领域是从维新运动开始。

  11.中国教育会就是中华教育会。

  12.南京临时政府废除了小学读经课,标志着传统经学教育的终结。

  13.南京临时政府废除了学校毕业生奖励出身的作法,使学校最终与科举脱钩。

  14.新文化运动开展“打倒孔家店”的斗争,对孔子予以彻底否定。

  15.用白话文教学,为真正在民众中普及教育创造了一个基本条件。

  16.新文化运动时期推广国语的标准的注音方式是使用注音字母。

  17.大力提倡并实行“大职业教育”思想的是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徐特立。

  18.“三民主义”教育实质上民主的、科学的。

  19.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苏区文化教育方针尚未提出共产主义的教育任务。

  20.革命根据地除小学和师范外,各类教育多是短期培训。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5分)

  1、新文化运动对教育改革的影响:

  2、抗日民主根据地的中等教育有什么特点

  3、简析陶行知“生活即教育”思想的涵义。

  四、论述题(共15分)

  1、评述乡村教育运动产生的历史背景、主要从事者及其活动特点。(9分)

  2、阐述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教育体制的构成特点及作用。(7分)

  Welco

  Do!!!

近代史考试题

  中国矿业大学银川学院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

  1号题:根据如下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议论文。(新时期中日关系对中国、日本、东亚及世界可能产生的影响。)

  (要求:1、自选角度,自拟题目;2、观点明确,论据准确;3、字数不少于1000字)

  材料1:2007年是"卢沟桥事变"70周年,也是中日邦交正常化35周年,温家宝总理应邀于4月中旬对日本进行了正式访问,在两国发表的《中日联合新闻公报》中,确认双方将继续遵循《中日联合声明》、《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和《中日联合宣言》的各项原则,努力构筑"基于共同战略利益的互惠关系"。温总理在日本国会众议院发表的演讲中,引用日本的谚语"尽管风在呼啸,山却不会移动"形容中日关系,引起日本国会议员们的广泛共鸣。日本防卫大臣石破茂在为中国军舰"深圳"号访日举行的招待会上致词说,实现两国军舰互访,必将促进两国防务领域的深入交流,进一步提高彼此之间的信任关系,推进双方战略互惠关系向前发展。

  材料2:日本首相福田康夫就职后明确表示,他作为首相不会支参拜靖国神社,他在就中日邦交正常化35周年致温家宝的贺信中说:"日中两国在地理上是无法迁移的"一衣带水"的邻邦,不论今后国际形势如何变化,日中关系对两国而言乃为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却是不会改变的,我愿意致力于构筑日中战略互惠关系。曾480余次访华的日中协会理事长白西绅一郎认为,发展日中战略互惠关系,除了要"政治、经济两个轮子一起转"之外,还应特别注重扩大日中民间关系,这样才能夯实日中战略互惠关系的基石。

  据日本海关统计,2007年1月-9月,日中双边贸易额为1715.3亿美元,同比增长12.1%,其中,日本向中国出口786.3亿美元,增长17.8%,日本自中国进口929.0亿美元,增长7.7%,日本贸易逆差142.7亿美元,减少26.7%,中国继续保持日本第二大出口目的地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国的地位。

  材料3:2011年5月21日至22日,中国总理温家宝出席在东京举行的第四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并前往宫城县名取市和福岛县福岛市慰问受灾民众,察看灾情。

  温总理此行是在日本发生特大地震及次生灾害的特殊背景下进行的。在短短两天内,温总理出席中日韩领导人会议、走访两个灾区、同日韩领导人分别会见,同三国工商界人士、媒体和日各界民众坦诚交流。

  在中日韩领导人会议上,温总理就三国合作提出建议:积极支持日本灾后重建工作,在双边和三边层面开展合作;高度重视核电安全问题,建立中日韩核电安全交流与合作机制;切实推进防灾减灾合作,今年下半年举办东亚地震研讨会,中方出资启动东北亚地震、海啸和火山研究项目;推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争取明年启动三国自贸区谈判,努力在今年内完成三国投资协定谈判;加强可再生能源和节能技术合作,成立中日韩“可再生能源产学研创新联盟”;加快中日韩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加强社会人文交流,争取实现2015年三国人员往来达到2600万的目标,促进三国人民特别是青年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友谊。

  2号题:根据材料,写一篇议论文,谈谈你如何理解宋庆龄所说的“孙中山的努力终于结了果实“。(可以从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关系方面作答或者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继承和发展了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成果角度作答)

  (要求:1、自选角度,自拟题目;2、观点明确,论据准确;3、字数不少于1000字)

  材料:

  1949年10月1日。

  下午15时整,北京,天安门城楼。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已于本日成立了!”

  广场沸腾了!震天的欢呼直冲云霄,帽子、围巾甚至报纸在空中飞舞……

  身着深色旗袍的宋庆龄站在城楼上,看着眼前涌动的人潮,看着广场上矗立的孙中山画像,不禁热泪盈眶。8天后,她这样向世人讲述在天安门城楼的那一刻。

  “连年的伟大奋斗和艰苦的实践,又在我眼前出现。但是另一个念头抓住我的心,我知道,这一次不会再倒退了,这一次,孙中山的努力终于结了果实,而且这果实显得这样美丽……”摘自2009年9月6日《人民日报》

  3号题:根据如下材料,将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失误与今天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比较,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1、自选角度,自拟题目;2、观点明确,论据准确;3、字数不少于1000字)

  材料1:社会主义改造的高潮时期,手工业的改造曾出现过一些失误。《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决议》指出:"在1955年夏季以后,农业合作化以及对手工业和个体商业的改造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也过于简单划一,以至在长期间遗留了一些问题。"这四"过"的缺点,在手工业改造高潮中的主要表现是:

  过分追求改造速度,生产上盲目集中,组织形式上一律合作,管理上统一核算。据当时统计,石家庄市将88个社合并为31个社,其中人数最多的社员达1400人。广东省有的综合社包括14个行业,有的跨地区的社纵横60华里。四川省眉山县五金社把13个乡的烘炉、制秤、自行车、钟表修理等行业组织在一起,发一次工资骑自行车要走7天。上海修理自行车行业原有1808个服务点,改造高潮一开始就撤掉450个。沈阳北市区原有103户个体服装店,改造高潮时组成一个缝纫合作社,只设10个门市部。有些特种手工艺,比如雕刻也组成合作社,每礼拜开一次会,进货、销路都是统一的。

  盲目集中,一律合作,统一核算,带来了一系列问题。群众生活和生产不方便;原来分散经营的供销关系割断了,而合作社的统一经营一时又建立不起来,致使生产停顿;吃"大锅饭",出"大路货",产品品种减少,质量降低,某些传统名牌产品失去了原有的传统风格,合作化后,师徒都成了社员,原有的师徒关系淡薄了甚至割断了,这对技术传授是不利的;由于盲目集中,缺乏厂房和生活服务设施,一时造成混乱,使手工业者本来就不多的财产受到损失。

  手工业合作社向全民所有制过渡,是在一种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以为生产关系越高级就越能促进生产力发展的不正确理论指导下形成的社会变革。它把本来是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手工业者或手工业合作组织中的绝大部分纳入吃"大锅饭"、端"铁饭碗"的体系,抑制了手工业生产经营的活力,增加了国家的负担,在经济困难时期,更成为国家的一个包袱。在农村里,手工业合作社的升级过渡后来实际上变成了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一部分。这一步骤对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总的说,没有也不可能起到促进作用。

  材料2:我国城市化水平到2005年达到35%左右,到2010年达到40-42%。换句话说,我国已提前6至7年实现原定城市化的目标。权威部门提出,我国在本世纪中期城市化水平要达到65%,再进而达到75%。

  笔者的疑问之一是,我们城市化的步子是不是太快了,太急了。英国城市化水平从26%提高到70%用了90年时间,法国从25.5%提高到71.7%,美国从25.7%提高到75.2%,都用了120年。而我们从1993年的28%提高到2003年的40.5%仅用10年,不说加快,即使用这样的速度,2020年左右就能达到60%,2035年以前就能达到75%左右。换句话说,我们只用英国的一半时间,法国和美国的差不多三分之一的时间,走过同样的城市化进程。

  疑问之二是,我国是否有必要,将城市化的水平定得同发达国家一样高,要达到75%以上。要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缩小城乡差别,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没有一定的城市化水平是不行的,这是一个容易懂得的道理;我国在80年代以前城市化水平低,现在仍然不够高,需要提高,这也毫无疑问。但各国的城市化水平是否应该一样?中国国情与迄今已实现现代化的所有发达国家差别巨大,中国城市化标准是否一定要像它们看齐?21世纪的城市化与19世纪、20世纪的城市化标准是否应该有些区别

  中国的特殊性是非常鲜明的。一是人口太多。13亿人口,比目前北美、欧洲和日本的人口总和还要多;二是可利用土地资源相对贫乏。中国的陆地面积虽然有960万平方公里,但现在科学条件下不可利用、不适合人类居住的高原、大山、沙漠、戈壁和干旱地区占去三分之二以上,可利用的国土承受目前的人口数量已属负担过重,这方面的条件比任何发达国家都差;三是基本资源严重短缺,如人均淡水不到世界四分之一,人均耕地不到三分之一。这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差得更远。鉴于城市人口对资源的消费量远远大于同样数量的农村人口,我们在实施城市化的时候,是否必须充分考虑我国的基本资源与合理的城乡人口分布比例相适应的问题。既然我国基本资源状况远不如发达国家,我们城市化水平为什么定得同他们一样高呢?如果2020年我们有15亿人口,60%城市人口就是9亿;本世纪中人口17亿,那么75%的城市人口就是12.75亿。这样巨大的城市人口,要多少淡水、多少土地、多少能源、多少食物、多少住房、多少交通设施才能支持

  城市化,意味着生产和消费的更集中、更大规模、更社会化和更高的生产效率,意味着现代化。城市化程度越高,意味着现代化程度越高。这是迄今为止对城市化意义的认识。但近二三十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电脑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日益普及,人们对城市化的标准的认识正在发生某些新的变化。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可以在远离中心城市的地方甚至家里办公,同样可以获得信息、同样可以开会,同样可以交易,同样可以完成许许多多事情,而且大大节省时间、减少大量物流方面的消耗。再加上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不愿意都往污染严重的大城市里挤。于是,一些发达国家人群开始出现由大城市向小城市、由市中心区向市郊分散化的趋向。而且这种趋向一点也不会降低现代化的程度。我们在21世纪推进城市化的时候,是否应该考虑这些新因素,避免人口过度向中心城市集中而走弯路。

  4号题:根据如下材料,对比两种侵略,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1、自选角度,自拟题目;2、观点明确,论据准确;3、字数不少于1000字)

  材料一:

  《时局图》是中国近代时事漫画的杰作。它把19世纪末中国面临的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豆剖的严重危机,及时地、深刻地、形象地展示在人们面前,起到了警世钟的作用。给人以“亡国灭种”的危机感。图中一个是熊,有横霸无忌的样子,占东三省地方,是譬喻沙皇俄国;一个是虎,有守住不放的样子,占长江一带地方,是譬喻英国;一个是肠,有贪得无厌的样子,占山东地方,是譬喻德国;一个是蛤蟆,有任意收揽的样子,占广东、广西、云南地方,是譬喻法国;一个是太阳,他的光线到福建地方,是譬喻日本;一个是鹰,飞来分食,是譬喻美国。其旁题词曰:“沉沉酣睡我中华,那知爱国即爱家!国民知醒宜今醒,莫待土分裂似瓜。”《时局图》,除揭露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用虎、熊、蛙、太阳、鹰分别代表英、俄、法、日、美帝国主义国家外,还有揭露清政府腐败的内容:图上代表清政府的三个人物,一个手举铜钱,他是搜刮民财的贪官;一个不顾民族安危,正寻欢作乐;还有一个昏昏似睡者,手中拉着网绳,网中一人正念着“之乎者也”,另一人在马旁练武,揭示清政府用科举考试等升官之途愚弄人民。

  备注:题后附图

  材料二:

  2010年,我国利用外资所占GDP的比重已超过40%,外资企业占全国进出口总值的55.48%,已远远超过许多经济外向型国家的外资比重。截至2005年底,我国实际使用外国资金额为6224.05亿美元,根据世界银行的估计,流入发展中国家的外商直接投资所获得的年平均利润率高达16%~18%,由此估算,2005年外商就从中国赚走了1000多亿美元的利润。世界银行根据发展中国家的一般利润率计算出的这个数字,显然和实际数字相差甚远,因为外资在中国享有的免税、廉价土地、超低价劳动力,以及各种收益,是在其他发展中国家所没有的。中国的外资利润率有多高,这是中国官方和外资公司都列为高度机密的数字,我们只能从各种渠道进行比较测算。中国垄断行业的利润率是100%至2000%,外资经济的利润率一般不会低于国内垄断行业,许多外资公司也印证了这个推断。美国摩根斯坦利公司由于内讧,爆出的内幕是在中国的利润率达900%。我们权且按照垄断行业最低100%的利润率计算,外资经济每年在中国获取的利润应该在4万亿人民币以上,这相当于全国2年以上的工资总额。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窗体顶端

  历史沿革:本门课程由原来的《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毛泽东思想概论》等课程演变而来。2005年,中宣部、教育部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及其《实施方案》,规定了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设置方案即“05方案”。根据该方案,《毛泽东思想概论》一方面其主要是理论部分的内容与《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合并调整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另一方面其主要是历史部分的内容又延伸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按照“05方案”的有关精神,2007年2月,从2006级学生开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正式开出。教学内容和目的:本课程着重强调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的规律性,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有关历史进程、事件和人物进行分析,提高运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分析和评价历史问题、辨别历史是非和社会发展方向的能力。从历史教育角度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程特色:结合课程性质,坚持“三个结合”:一是史论结合。以论为主,论从史出,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分析评价历史问题,辨别历史是非,理性认识历史和社会发展规律;二是历史与现实的结合。通过时政评述和焦点关注使学生在历史和现实中找到结合点。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服务现实,面向未来;三是课内教育与课外教育的结合。精心组织课堂教学,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制作并使用多媒体课件授课,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形式多样、信息量大、形象直观的优势,丰富学生感性认识,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考核方式:本课程考核采用平时作业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法。平时作业成绩占总成绩的30%,期末考试采用闭卷考试形式,占总成绩的70%。

  窗体顶端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设计一款金融产品营销方案

大一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