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十二条修身戒律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曾国藩家书修身篇 致九弟·只问积劳不问成名

  沅弟左右:

  接初四日、初六日两次来信,知初五夜地道轰陷贼城十余丈,被该逆抢堵,我军伤亡三百余人,此盖意中之事。城内多百战之寇,阅历极多,岂有不能抢堵缺口之理?苏州先复,金陵尚遥遥无期,弟切不必焦急。

  古来大战争、大事业,人谋①仅占十分之三,天意恒居十分之七。往往积劳之人,非即成名之人;成名之人,非即享福之人。此次军务,如克复武汉、九江、安庆,积劳者即是成名之人,在天意已算十分公道,然而不可恃也。吾兄弟但在积劳二字上着力,成名二字则不必问及,享福二字则更不必问矣。

  厚庵坚请回籍养亲侍疾,只得允准,已于今日代奏。

  苗逆于二十六夜擒斩,其党悉行投诚,凡寿州、正阳、颍上、下蔡等城一律收复,长、淮指日肃清,真堪庆幸!

  郭世兄于十二日到此,大约暂留安庆小住。牧云定于十五以后回湘。弟近日身体健康旺否?吾所嘱者二端:一曰天怀淡定,莫求速效;二曰谨防援贼城贼,内外猛扑,稳慎②御之。

  同治二年十一月十二日

  【注释】

  ①人谋:人的谋略。

  ②稳慎:稳妥和慎重。

  【译文】

  沅弟左右:

  接初四、初六日两次来信,得知初五晚用地道炸毁敌城十余丈,后被敌人奋力堵塞,我军伤亡三百多人,这是意料中的事情。城里的敌人大都身经百战,经验丰富,哪有不抢堵缺口的道理。苏州已经收复,金陵还遥遥无期,弟弟切不可焦急。

  古来大战争,大事业,人的谋划只占十分之三,天意永远占十分之七,往往劳累日久的人,不是成名的人;成名的人,不是享福的人。以这次军务来说,如克复武汉、九江、安庆,积劳的人就是成名的人,从天意来说,已经是十分公道的了。然而,不可以依仗。我们兄弟在积劳二字上用功,成名两个字不必问及,享福两个字,更不必去问及。

  厚庵坚决要求回家养亲侍奉病中的亲人,我只好答应,已在今日代他奏告朝廷。

  苗逆已在二十六日晚被擒斩首,他的党羽全部投降,寿州、正阳、颍上、下蔡诸城,一律收复,长、淮也在近日内可以肃清残敌,真值得庆幸!

  郭世兄在十二日到了这里,大约暂时留在安庆小住。牧云打算十五日以后回湖南。弟弟近日身体好吗?我要嘱咐的是两条:一是天怀淡定,莫求速效;二是谨防援敌和城内敌人,若城内外敌人猛扑,要稳妥慎重地加以防御。

  同治二年十一月十二日

曾国藩十二条修身戒律

曾国藩家书修身篇 致九弟·万望毋恼毋怒

  沅弟左右:

  十三日接弟初十日书,有云“肝病已深,痼疾已成,逢人辄怒,遇事辄忧”等语,读之不胜焦虑。今年以来,苏浙克城甚多,独金陵迟迟尚无把握,又饷项奇绌①。不如意之事机、不入耳之言语,纷至迭乘。余尚愠郁成疾,况弟之劳苦过甚百倍阿兄,心血久亏数倍于阿兄乎

  余自春来,常恐弟发肝病,而弟信每含糊言之,此四句乃露实情。此病非药饵所能为力,必须将万事看空,毋恼毋怒,乃可渐渐减轻。蝮蛇螫手,则壮士断其手,所以全生也。吾兄弟欲全其生,亦当视恼怒如蝮蛇,去之不可不勇,至嘱至嘱。

  余年来愧对老弟之事,惟拨去程学启一名将,有损于阿弟。然有损于家,有益于国,弟不必过郁,兄亦不必过悔。顷见少荃为程学启请恤一疏,立言公允,兹特寄弟一阅,请弟抄后寄还。李世忠事,十二日奏结,又饷绌情形一片抄阅,即为将来兄弟引退之张本。余病假于四月廿五日满期,余意再请续假,幕友皆劝销假,弟意以为如何

  淮北票盐、课厘两项,每岁共得八十万串,拟概供弟一军。此亦巨款,而弟尚嫌其无几,且愧对万忠,盖亦眼大口大之过。余于咸丰四、五、六、七、八、九等年,从无一年收过八十万者,再筹此等巨款,万不可得矣。

  同治三年四月十三日

  【注释】

  ①绌:缺。

  【译文】

  沅弟左右:

  十三日接到弟弟初十的信,信中说:“肝病已经深重,痛苦的疾病已经形成,逢人便发怒,遇事便忧愁。”读了之后,不胜焦急。今年以来,苏、浙收复城池很多,独金陵迟迟没有攻下,军饷又奇缺。不如意的事情,不堪入耳的议论,纷至沓来,我都愠郁成疾,何况弟弟劳苦胜过我百倍,心血久亏也是我的数倍。

  我自春季以来,经常害怕弟弟肝病复发,而弟弟每次写信均含糊其言,这四句则暴露了实情,这病不是药物所能治愈的,为人处世必须胸怀宽广,遇事不恼不怒,疾病才可渐渐减轻。蝮蛇咬手,则壮士斩断其手,这才能保全生命,我兄弟若要保全生命,应把恼怒当做蝮蛇看待,下决心勇敢地戒恼怒,至嘱至嘱!

  我一年来,愧对老弟的事,只是调走程学启有损阿弟。然而,有损于家,却有益于国,弟弟不必过于抑郁,为兄也不必后悔。刚看到少荃为程学启请求抚恤的疏折,立论十分公允,现特寄给你一阅,请弟抄后寄还。李世忠的事,十二日奏结。又将军饷匮乏的情形也抄了一份给你看,这就是将来我们兄弟引退的伏笔。我的病假于四月二十五日满期,我想再续假,幕友都劝我销假,不知你的意见如何

  淮北票盐、课厘两项,每年共得八十万串,准备全都供给弟弟这一军。这也是巨款,而弟弟还嫌少了。愧对万忠也是眼大胃口大的过错。我在咸丰四、五、六、七、八、九几年,从来没有一年收过八十万串的。我再想筹集这么大的巨款,万万做不到了。

  同治三年四月十三日

曾国藩家书修身篇 致九弟·必须逆来顺受

  沅弟左右:

  接李少帅信,知春霆因弟复奏之片,言省三系与任逆接仗,霆军系与赖逆交锋,大为不平,自奏伤疾举发,请开缺调理。又以书告少帅,谓弟自占地步,弟当此百端拂逆①之时,又添此至交龃龉之事,想心绪益觉难堪。然事已如此,亦只有逆来顺受之法,仍不外悔字诀、硬字诀而已。

  朱子尝言:“悔字如春,万物蕴蓄初发;吉字如夏,万物茂盛已极;吝字如秋,万物如落;凶字如冬,万物枯凋。”又尝以元字配春,亨字配夏,利字配秋,贞字配冬,兄意贞字即硬字诀也。弟当此艰危之际,若能以硬字法冬藏之德,以悔字启春生之机,庶几可挽回一二乎

  闻左帅近日亦极谦慎,在汉口气象何如?弟曾闻其略否?申夫阅历极深,若遇危难之际,与之深谈,渠尚能于恶风骇浪之中默识把舵之道,在司道中不可多得也。

  同治六年三月初二日

  【注释】

  ①百端拂逆:百事不顺。

  【译文】

  沅弟左右:

  接到李少帅的信,知道春霆因弟弟在奏章里说省三是和任逆打仗,霆军是与赖逆交锋,大为不平,自奏伤疾复发,请求辞职回家调理。又写信向少帅诉说弟弟行事霸道。弟弟处于这种百事不顺的时候,又增加这种好朋友闹矛盾的事,想你心绪更加难以忍受。但事已如此,也只有逆来顺受了。仍然不外是悔字诀、硬字诀罢了。

  朱子常说:“悔字如春天,万物蕴藏积蓄的生机开始生发;吉字如夏天,万物繁盛已极;吝字如秋天,万物开始败落;凶字如冬天,万物开始凋谢。”又常用元字配春天,亨字配夏天,利字配秋天,贞字配冬天。为兄以为,贞字就是硬字诀。弟弟处在艰危的时候,如果能够以硬字诀效法冬天收藏的仁德,以悔字开启春天的生机,也许可以挽回一二吧!

  听说左帅近来也很谦慎,在汉口情形如何?弟弟知道大致的情况吗?申夫的阅历极深,如果遇到危险,可和他深谈,他还能在恶风骇浪之中把好舵,领好航。他在官场中也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同治六年三月初二日

  【评析】

  曾国藩的座右铭是“不为圣贤,便为禽兽;莫问收获,但问耕耘”。曾国藩一贯重视修身养性,认为在当时世风日下、道德沦丧的晚清社会,尤其要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在家书中,我们可以见到许多有关修养的内容。

  首先,他讲求立志。人要自强自立,最要紧的是立志。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曾国藩认为,“欲求变之法,总需先立坚卓之志”。他非常自信地认为,只要立志,奋发努力,最终目的是可以达到的。他说:“人苟能立志,则圣贤豪杰何事不可为?”“我欲仁,斯仁至矣。我欲为孔孟,则日夜孜孜,惟孔孟是学,人谁得而御我哉?”从某个层面上,曾国藩执著于事功,但也说明了立志的重要性。他说:“古称金丹换骨,余谓立志即丹也。”关于立志,曾国藩还在家书里提到:“君子之立志也,有民胞物与之量,有内圣外王之业,而后不忝于父母所生,不愧为天地之完人。”总之,就是要按照修齐治平的理论,为社会干一番事业,成为封建社会的一代圣贤。他还向人表示:“君子当以不知尧舜周公为忧,当以德不修、学不讲为忧。”

  其次,他主张反省。一个人德行的进步,与意志坚定与否,与知识渊博程度高低有密切关系,但是也与能否时刻反省自己有直接关系。即能否“静坐常思己之过”,能否时刻注重自己的道德修养。纵观家书,曾国藩一生在反省上最下工夫,后世对其多有称道,认为曾国藩德行的长进是由于立志和求知,也是由于其反省的次数多,并有改过的勇气。曾国藩每次反省都是从细微处着眼,改过自新:“念念改过,虽小必惩”。在日记中可见有许多通过反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而改正错误的。这样的做法继承了中国传统儒家的观念:吾日三省吾身。

  再次,为人应谦虚。鉴于历史和现实的经验教训,曾国藩从保全自己和调整与周围人际矛盾出发,主张言行谦谨。在给儿子的一封信中他提出举止要稳重,说话要谦虚谨慎,更要其“终身牢记,无一刻可忽”。在另一封家信里,他对弟弟说,自己享受这么大的名分是受之有愧的,故每时每刻都不敢以此为资本向人炫耀。这里,曾国藩以平缓的语调道出了生活哲理:人贵有自知之明。失意时多看自己的长处;得意时多看自己的短处。这就叫做胜不骄,败不馁。1854年曾国藩44岁,正是春风得意之时,但是他比一般人能更清醒地看到自己的处境。他认为自己是名不副实,“故不敢稍涉骄奢”。同时要求子弟俭于自奉,满招损,谦受益,不可倚势骄人。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谦虚呢?他提出的方法是戒“长傲”、“多言”。此乃人生的两大凶德。一般的谨言慎行还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关键是要自省、自知。他认为人应当认清自己的角色,虚心向下,这样谨言慎行也就顺理成章了。

  最后,他认为,为人要浑厚。关于“浑”,他说:“大约与人纷争,不可自求万全处;白人是非,不可过于武断。此浑字最切于实用耳。”这就是说,在是非曲直的问题上,不可自以为是,必须给自己和对方留有余地。正如人们常说的那样:“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友”。因此,曾国藩在家书中也屡屡提到“处世为人理应与人为善”;“天下无完全无间之人才”。不要苛求别人,要求大同,存小异。

  修身养性的最高境界是“慎独”,这在家书里也有提及。另外关于勤俭方面的内容也随处可见。曾国藩重视修身,以至于不惜舍身卫道,正是由于立志、反省等修养,才具备了同时代人不具备的一些精神素质。

曾国藩家书修身篇 致九弟季弟·做人须清廉谨慎勤劳

  沅、季弟左右:

  帐棚即日赶办,大约五月可解六营,六月再解六营,使新勇略得却暑也。小抬枪之药与大炮之药,此间并无分别,亦未制造两种药。以后定每月解药三万斤至弟处,当不致更有缺乏。

  王可升十四日回省,其老营十六可到,到即派往芜湖,免致南岸中段空虚。

  雪琴与沅弟嫌隙已深,难遽期①其水乳。沅弟所批雪信稿,有是处,亦有未当处。弟谓雪声色俱厉,凡目能见千里,而不能自见其睫,声音笑貌之拒人,每苦于不自见,苦于不自知。雪之厉,雪不自知;沅之声色,恐亦未始不厉,特不自知耳。曾记咸丰七年冬,余咎骆文耆②待我之薄,温甫则曰:“兄之面色,每予人以难堪。”又记十一年春,树堂深咎张伴山简傲不敬,余则谓树堂面色亦拒人于千里之外。观此二者,则沅弟面色之厉,得毋似余与树堂之不自觉乎

  余家目下鼎盛之际,余忝窃将相。沅所统近二万人,季所统四五千人,近世似此者,曾有几家?沅弟半年以来,七拜君恩,近世似弟者曾有几人?日中则昃,月盈则亏,吾家亦盈时矣。管子云:“斗斛满则人概③之,人满则天概之。”余谓天概之无形,仍假手于人以概之。霍氏④盈满,魏相概之,宣帝概之;诸葛恪盈满,孙峻概之,吴主⑤概之。待他人之来概而后悔之,则已晚矣。吾家方丰盈之际,不待天之来概、人之来概,吾与诸弟当设法先自概之。

  自概之道云何?亦不外清、慎、勤三字而已。吾近将清字改为廉字,慎字改为谦字,勤字改为劳字,尤为明浅,确有可下手之处。沅弟昔年于银钱取与之际不甚斟酌,朋辈之讥议菲薄,其根实在于此。去冬之买犁头嘴、栗子山,余亦大不谓然。以后宜不妄取分毫,不寄银回家,不多赠亲族,此廉字工夫也。谦字存诸中者不可知,其著于外者约有四端:曰面色,曰言语,曰书函,曰仆从属员。沅弟一次添招六千人,季弟并未禀明径招三千人,此在他统领所断做不到者,在弟尚能集事,亦算顺手。而弟等每次来信,索取帐棚子药等件,常多讥讽之词,不平之语。在兄处书函如此,则与别处书函更可知已。沅弟之仆从随员颇有气焰,面色言语与人酬接时吾未及见,而申夫⑥曾述及往年对渠之词气,至今饮憾。以后宜于此四端痛加克治,此谦字工夫也。每日临睡之时,默数本日劳心者几件,劳力者几件,则知宣勤王事之处无多,更竭诚以图之,此劳字工夫也。

  余以名位太隆,常恐祖宗留贻之福自我一人享尽,故将劳、谦、廉三字时时自惕,亦愿两贤弟之用以自惕,且即以自概耳。

  湖州于初三日失守,可怜可儆。

  同治元年五月初八日

  【注释】

  ①遽(jù)期:短期、很快。

  ②骆文耆:清末重臣骆秉章。

  ③概:引申为刮平、削平之意。

  ④霍氏:汉代大将军霍光一族。

  ⑤吴主:三国时吴国君主孙亮。

  ⑥申夫:曾国藩的幕僚。

  【译文】

  沅、季弟左右:

  帐篷马上赶办,大约五月可以送到六个营,六月再送到六个营。使新兵略微可以避暑了。小抬枪的火药和大炮的火药,这边并没有区别,也没有生产两种火药。以后决定每月解送火药三万斤到弟弟的军营,应该不会再发生缺火药的事。

  王可升十四日回省,他的老营十六日可以到,到了以后马上派往芜湖,以免南岸中段军力空虚。

  雪琴和沅弟之间嫌隙已很深,一时难以使他们水乳交融。沅弟所批雪琴的文稿,有对的,也有不当的地方。弟弟说雪琴声色俱厉,眼睛可以看千里,却不能看见自己。声音面貌拒人千里,往往糟就糟在自己看不见。雪琴的严厉,雪琴自己不知道;沅弟的声色,恐怕也未尝不严厉,仅仅是自己不知道罢了。曾记得咸丰七年冬天,我埋怨骆文耆待我太刻薄,温甫说:“哥哥的脸色,常常让人难堪。”又记得十一年春,树堂深怨张伴山骄傲不敬,我说树堂脸色,也拒人于千里之外。看这两个例证,那沅弟脸色的严厉,不是与我与树堂一样,只是自己不明白吗

  我家正处鼎盛时刻,我又窃居将相之位。沅弟统率的军队近两万人,季弟统率的军队四五千人,近代像这样情况的,曾经有过几家?沅弟半年以来,七次拜谢君恩,近世像老弟你的又曾经有几人?太阳到中午便要西落了,月亮圆时意味着会缺。我家也正是盈满的时候。管子说:“斗斛满了,由人去刮平;人自满了,由天去刮平。”我说天刮平是无形的,还是要借人的手来刮平。霍氏盈满了,由魏相刮平,由宣帝刮平。诸葛恪盈满了,由孙峻刮平,吴主刮平。等到他人来刮平然后后悔,悔之晚矣!我家正在丰盈的时候,不等天来刮平,也不等人来刮平,我与各位弟弟应当设法自己刮平。

  自己刮平的道理如何?也不外乎清、慎、勤三个字罢了。我近来把清字改为廉字,慎字改为谦字,勤字改为劳字,尤为明白浅显,确实便于执行。沅弟过去对于银钱的收与支,往往不大慎重,朋友们讥笑你看轻你,根源就在这里。去年冬天买犁头嘴、栗子山,我也不大以为然。以后要不妄取分毫,不寄钱回家,不多送亲族,这是廉字工夫。谦字存在心中的,别人不知道,但表现在外面的,大约有四方面:一是脸色;一是言事;一是书信;一是仆从下属。沅弟一次招兵六千人;季弟并没有请示就自招三千人,这是其他统领官绝对做不到的,在弟弟来说还真会办事,也算顺手。而弟弟每次来信,索取帐篷、火药等物,经常带讥讽的词句,不平的话语,给愚兄写信还这样,与别人的书信就可见一斑了。沅弟的仆人随员,很有气焰,脸色言语,与人应酬接触之时,我没有看见,而申夫曾经说过,往年你的仆从对他的语气,至今感到遗憾!以后应该在这四个方面痛加改正,这就是谦字工夫。每日临睡前,默数当天劳心的事几件,劳力的事几件,就知道为王事勤勉操劳的不够,更应该竭尽心力,加倍努力,这就是劳字工夫。

  我因名声太大、地位太高,经常害怕祖宗积累遗留给我辈的福泽,由我一个人享受殆尽,所以用劳、谦、廉三字,时刻警惕,也愿两位贤弟用以警惕,自己刮平自己。

  湖州在初三日失守,可悯又可为训鉴!

  同治元年五月初八日

曾国藩家书修身篇 致九弟·凡郁怒最易伤人

  沅弟左右:

  内疾外证,果愈几分,凡郁怒最易伤人,余有错处,弟尽可一一直说。

  人之忌我者,惟愿弟做错事,惟愿弟之不恭。人之忌弟者,惟愿兄做错事,惟愿兄之不友。弟看破此等物情,则知世路之艰险,而心愈抑畏①,气反和平矣。

  同治三年五月廿三日

  【注释】

  ①抑畏:谦抑敬畏。

  【译文】

  沅弟左右:

  内疾外症,果然好了几分。凡属抑郁发怒,最伤身体。我有过错,弟弟尽可一一直说。

  忌妒我的人,只愿我弟弟做错事,只愿我弟弟不恭敬。

  忌妒弟弟的人,只想为兄的做错事,只想我们兄弟不和。弟弟看破了这种世态,便会知道世道的艰险,那么心里越抑制忧郁,而心境反转平和。

  同治三年五月二十三日

曾国藩家书修身篇 致九弟·劝宜息心忍耐

  沅甫九弟左右:

  十二日申刻,代一自县归,接弟手书,具审一切。十三日未刻文辅卿来家,病势甚重,自醴陵带一医生偕行,似是瘟疫之证,两耳已聋,昏迷不醒,间作诸语,皆惦记营中。余将弟已赴营,省城可筹半饷等事,告之四五次。渠已醒悟,且有喜色。因嘱其静心养病,不必挂念营务,余代为函告南省江省等语。渠亦即放心,十四日由我家雇夫送之还家矣。若调理得宜,半月当可痊愈,复原则尚不易易。

  陈伯符十二日来我家,渠因负疚在身,不敢出外酬应,欲来乡来避地计。黄子春官声及好,听讼勤明,人皆畏之。弟到省之期,计在二十日,余日内甚望弟信,不知金八佑九,何以无一人归来,岂因饷来未定,不遽遣使归与

  弟性褊急①似余,恐拂郁或生肝疾,幸息心忍耐为要!兹趁便,寄一缄,托黄宅转遁,弟接到后,弟接到后,望耑②人送信一次,以慰悬悬③。家中大小平安,诸小儿读书,余自能一一检点,弟不必挂心。

  咸丰七年九月廿二日

  【注释】

  ①褊(biǎn)急:气度偏窄,脾气急躁。

  ②耑(zhuān):通“专”。

  ③悬悬:悬,即悬念,悬悬则加重语气,指非常悬念。

  【译文】

  沅甫九弟左右:

  十二日申刻,代一从县里回来,接到弟弟手书,知道一切,十三日未刻文辅卿来家,病势很重,从醴陵带了一个医生同行,似乎是得了瘟疫,两耳已经聋了,昏迷不醒,间或讲梦话,都是惦记军营中事,我把弟弟已去军营、省城可筹半饷这些事,告诉四五次。 他已醒悟,有了喜色。因此嘱咐他静心养病,不必挂念营署,我代为通知南省江省。他也就放心了。十四日由我家雇人送他回家,如果调理得法,半月可以好转,复原还不太容易。

  陈伯符十二日来我家,他因负疚在身,不敢出外应酬,想到乡里来避一避。黄子春官声很好,办理诉讼案件勤政明断,人人都畏惧他。弟弟到省日期,算来在二十日,我日内很盼望你来信,不知金八、佑九,为什么没有一个人回来?是不是军饷没有定,不急于派人回吗

  弟弟性格褊急,像我,恐怕不得意生出肝病来,希望息息心火,忍耐忍耐。现乘便寄信一封,托内宅转寄,弟弟接信后,请派专人送信一次,以慰我的悬念。家中大小平安,几个小孩读书,我自己可以一一检点,弟弟不必挂念。

  咸丰七年九月二十二日

曾国藩家书修身篇 致九弟·宜以自养自医为主

  沅弟左右:

  厚庵到皖,坚辞督办一席,渠之赴江西与否,余不能代为主持。至于奏折;则必须渠亲自陈奏,余断不能代辞①。厚帅现拟在此办折,拜疏后仍回金陵水营;春霆昌歧闻亦日内可到。春霆回籍之事,却不能不代为奏恳也。弟病今日少愈否?肝病余所深知,腹疼则不知何证?屡观《郎山脉案》,以扶脾为主,不求速效,余深以为然。然心肝两家之病,究以自养自医为主,非药物所能为力。

  今日偶过裱画店,见弟所写对联,光彩焕发,精力似甚完足;若能认真调养,不过焦灼,必可渐渐复元。

  同治三年五月初十日

  【注释】

  ①辞:辞职。

  【译文】

  沅弟左右:

  厚庵到安徽,坚决要辞督办这个位子,他去不去江西,我不能代他主持。至于奏折,那要他亲自陈奏,我决不能代他辞职,厚帅现在准备在这里办折,拜疏旨仍旧回金陵水营。春霆、昌歧听说日内可到。春霆回家的事,却不能不代他恳请。

  弟弟的病现在好些了吗?肝病我很了解,腹痛不知道是什么病?多次看《朗山脉案》,说要以扶脾为主,不要求速效,我很赞同此说。然而,心和肝的病,以自养自医为主,不是药力可以达到。今天偶尔从裱画店经过,看见弟弟所写对联,光彩焕发,精力好像很充沛。如果能认真调养,不过于焦急,一定可以慢慢复元。

  同治三年五月初十日

曾国藩家书修身篇 致九弟·宜自修处

  沅弟左右:

  接弟信,俱悉一切。弟谓命运作主,余素所深信,谓自强者每胜一筹,则余不甚深信。凡国之强,必须多得贤臣工;家之强,必须多出贤子弟。此亦关乎天命,不尽由于人谋。至一身之强,则不外乎北宫黝、孟施舍、曾子三种,孟子之集义而慊,即曾子之自反而缩也。惟曾、孟与孔子告仲田之强,略为可久可常;此外斗智斗力之强,则有因强而大兴,亦有因强而大败。古来如李斯、曹操、董卓、杨素,其智力皆横绝一世,而其祸败亦迥异寻常;近世如陆、何、萧、陈,皆予知自雄,而俱不保其终。故吾辈在自修处求强则可,在胜人处求强则不可。若专在胜人处求强,其能强到底与否尚未可知,即使终身强横安稳,亦君子所不屑道也。

  贼匪此次东窜,东军小胜二次,大胜一次,刘、潘大胜一次,小胜数次,似已大受惩创,不似上半年之猖獗。但求不窜陕、洛,即窜鄂境,或可收夹击之效。

  余定于明日请续假一月,十月请开各缺,仍留军营,刻一木戳,会办中路剿匪事宜而已。

  同治五年九月十二日

  【译文】

  沅弟左右:

  接到弟弟的信,知道一切。弟弟说是命运做主,我是相信的。说自强的人,每每棋高一着,我不太相信。大凡国家强盛,必须有许多贤臣;大凡家庭强盛,必须有许多贤良子弟。这也关系到天命,不尽在人谋。至于一个人的强盛,不外乎北宫黝的勇敢、孟施舍的仁厚、曾子的义理三种,把孟子的仁义集于一身而又不满足,就是曾子的反躬自问。只有曾子、孟子和孔子告诉仲由的强,才略微可以长久。此外,斗勇斗智的强,有的因此大兴盛,也有的因此大失败。古来如李斯、曹操、董卓、杨素,他们的智力都横行独秀于一世,他们的祸败也与寻常人大不一样。近世如陆、何、萧、陈都认为自己智谋超群,而都得不到善终。所以我们在自修方面求强是可以的,在与人争胜负时求强就不可以了。如果专门在胜过别人的地方求强,是否能强到底,还不可知,即使终身强横安稳,也是君子所不屑一提的。

  敌军这次东窜,东军小胜两次,大胜一次,刘、潘大胜一次,小胜几次,似乎已受到重创,不像上半年那样猖獗了。但求敌军不窜往陕、洛,即使窜入鄂境,大概也可以收到夹击的效果。

  我定于明日续假一个月,十月请求辞去各项职衔,仍然留在军中,刻一块方印,会办中路剿匪事宜。

  同治五年九月十二日

曾国藩家书修身篇 致九弟四弟·早起乃健身之妙方

  澄侯、沅甫两弟左右:

  澄弟服补剂而大愈,幸甚幸甚!丽参、鹿茸虽享福稍早,而体气本弱,亦属无可如何。吾生平颇讲求惜福二字之义,近来亦补药不断,且菜蔬亦比往年较奢①,自愧享用太过,然亦体气太弱,不得不尔。胡润帅、李希庵常服辽参,则其享受更有过于余者。澄弟平日太劳伤精,唢呐伤气,多酒伤脾。以后戒此三事,而常服补药,自可日就痊可。丽参、鹿茸服毕后,余可再寄,不可间断,亦不可过多,每早服二钱可也。

  家中后辈子弟个个体弱,唢呐、吃酒二事须早早戒之,不可开此风气。学射最足保养,起早尤千金妙方、长寿金丹也。

  澄弟所跋对联,甚为妥协。服补药虽多,仍当常常静坐,不可日日外出,两脚流星不落地。一则保养身体,二则教训子侄,至嘱至嘱。

  再,抚州绅士刻余所书《拟岘台记》,共刷来八份,兹寄五份回家。澄弟一份,沅弟一份,纪泽一份,外二份送家中各位先生。暂不能遍送也。

  咸丰十年三月廿四日

  【注释】

  ①奢:过分,过度。

  【译文】

  澄侯、沅甫两弟左右:

  澄弟服用补品良药大愈,真是一件幸事!丽参、鹿茸等补品我虽较早就有幸享用过,无奈体气太弱,不见成效。我生平有些看重惜福二字的意义,近年来也是补药不断,并且菜蔬的用度也比往年多些,享用太过,惭愧之至,然而也是体气太弱,不得不做罢。胡润帅、李希庵常服食辽参,他们比我更会享受。澄弟平日里太费心神,唢呐伤气,酒多伤脾。以后戒掉这三件事,而常服补药,自然可以早日痊愈。丽参、鹿茸吃完后,我还可以再寄,弟不可间断,也不可过多,每天早上服用二钱就够了。

  家中的晚辈个个体弱,唢呐、吃酒两事一定要早早戒掉,不要兴起这种风气。学习射箭于保养之道最为有利,早起就像千金妙方、长寿金丹。

  澄弟在信末所写的对联,非常好。服补药虽多,仍应该常常静坐,不可天天外出,两只脚像流星一样永远不落地。一是保养身体,二是教训子侄,这两方面,至嘱至嘱。

  还有一事,抚州绅士刻我所写《拟岘台记》,共拓了八份给我,现在寄五份回家。澄弟一份,沅弟一份,纪泽一份,另外送二份给家中的各位先生。暂时不能全送。

  咸丰十年三月二十四日

曾国藩家书修身篇 致九弟·愿共鉴戒二弊

  沅甫九弟左右:

  二十日胡二等归,接弟十三夜书,俱悉一切。所论兄之善处,虽未克当,然亦足以自怡。兄之郁郁不自得者,以生平行事有初鲜终;此次又草草去职,致失物望①,不无内疚。

  长傲、多言二弊,历观前世卿大夫兴衰,及近日官场所以致祸福之由,未尝不视此二者为枢机,故愿与诸弟共相鉴戒。弟能惩此二者,而不能勤奋以图自立,则仍无以兴家而立业。故又在乎振刷精神,力求有恒,以改我之旧辙,而振家之丕基②。弟在外数月,声望颇隆,总须始终如一,毋怠毋荒,庶几子弟为初旭之升,而于兄亦代为桑榆③之补,至嘱至嘱。

  次青奏赴浙江,令人阅之气生。以次青之坚忍,固宜有出头之一日,而咏公亦可谓天下之快人快事矣。

  弟劝我与左季高通书问,此次暂未暇作,准于下次寄弟处转递。此亦兄长傲之一端,弟既有言,不敢遂非也。

  咸丰八年三月廿四日

  【注释】

  ①物望:众人所望、期待。

  ②丕基:基础,根底。

  ③桑榆:比喻人到老年之时。

  【译文】

  沅甫九弟左右:

  二十日胡二等回,接到弟弟十三夜晚寄出的信,知道一切。称誉为兄的长处,虽不恰当,然而也足以使我快乐,为兄之所以郁郁不自得,是因生平办事,有始无终,这次又草草去职,丧失威信,心里感到内疚。

  长傲、多言两个弊病,纵观以前的世卿大夫的兴与衰,以及近来官场祸、福的原因,未尝不是以这两个弊病为关键,所以愿意与各位弟弟一起鉴戒。弟弟能克服这两个弊病,却不能勤奋以图自立,那仍然无法兴家立业,因此还要振奋精神,力求有恒,不走我的老路,才是振兴家业的根基。弟弟在外面几个月,声望很高,总要始终如一,不懈怠,不荒疏,也许对于弟弟来说为初升的太阳,而对于我来说,等于你代我做到先负而后胜。至嘱至嘱!

  次青奏请赶赴浙江,令人看了生气。以次青的坚忍不拔,应该有出头之日,而咏公所为也算是天下的快人快事。

  弟弟劝我与左季高通信问候,这次暂时不得空,准备在下次寄到你那里转交。这也是兄长傲的一个表现,弟弟既然提出来了,我岂敢还不改正吗。

  咸丰八年三月二十四日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曾国藩经典语录

检讨书自我反省1000字违反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