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音乐论文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跳动的音符,见证中华的崛起

  历史的琴弦蹦出一串跳动的音符,凝聚成一首优美的弦律,流过我的心底,这曲中凝集了华夏儿女的能量,奏出的是骨子里的正气。

  这跳动的音符,带我飘到了战国时的浓浓烽火。“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诗人屈原回望这满是浑浊的世界,唉声叹息。气节,如何轻易改变?精神,怎能随便丢弃?自嘲无奈是这社会已容不下他。也或许是他不愿屈服于这世界呢?屈原无此绝望,在汩罗江中自尽、以身殉国。他为国为民留下一缕英魂,他追求高洁品格,洁身自好。他只愿让《离骚》中汩汩流淌的文字蹦跳出灵魂的火花,保留住心中一份永久的期待,他爱国的精神永垂不朽!

  这跳动的音符,又带我回到了北京西北郊,青山绿水,这里有一座人类历史上的传奇建筑——圆明园。豪华壮观,置身其中,看到的是阳光般的明亮的辉煌,可是一缕火光冲天直上,是一条火龙冲破了这黎明的寂静,是罪恶的火光和贪婪的巨口,将这里富丽堂皇的建筑和琳琅满目的珍宝;抢的抢,砸的砸,烧的烧。那往日辉煌的宫殿、参天的古树,都化为灰烬。

  法国大作家雨果愤怒地遣责他们“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之一炬……一个叫法兰西,一个叫英吉利。”这是我们华夏儿女永不能忘记的历史罪证。

  这跳动的音符,又向我展示了一曲英雄的颂歌。“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威。”这幅挽联是人们为哀悼民族英雄邓世昌而撰写的。他指挥着的致远舰中弹沉没后,自己也坠身入海,随从递给他救身圈,他坚决不接,决心与战舰共存亡。他的爱犬飞速流来,衔住他的衣服,使他无法下沉,邓世昌几次想把爱犬赶走,但它死死衔住不放。邓世昌狠了狠心,用手将爱犬按入水中,不一会儿,他们便一起沉入碧波。他的爱国,视死如归,让我们佩服,让我们颂扬……

  这跳动的音符,让我看到了红军的坚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是伟人毛泽东所作的《长征》一诗。诗中概括了长征下的艰难,赞扬了红军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英勇的红军踏着没膝的积雪,迎着狂风,翻过一座又一座雪山。过了雪山又是大草地,虽然有很多地方都是死水潭。但是红军并没有因此吓倒,而是继续前行。他们粮草吃完了就吃野草,甚至把皮带一块块煮了吃,这是多么艰辛的旅程,多么漫长的煎熬,但他们都挺过去了,我们应该好好向他们敬个礼!

  这跳动的音符,跃过了多少个朝代,见证了多少往事,传递的都是那永不磨灭的中华精神!就像一把火炬,里面装满了正义的能量,传递到每个人的手中,让每个人感受到这一切的光辉历程。

  虽然这支曲子也有过凄迷幽怨的低音区,但那只是个间奏,当那高亢嘹亮的亮音符跳起时,世界见证了中华民族的辉煌。我要把这支优美的弦律高声歌唱:“我爱你,中国!”

中国民族音乐论文

听民族音乐会

  上周五我们去大剧院听了民族音乐会。第一首我们听了《大雅国风》,我觉得很好听。接下来是古筝演奏的,古筝弹到高音的时候最好听了。接下来我们听了《胡旋舞》,它里面有竹笛,这首曲子也很好听。在听《达勃河随想曲》的时候,我情不自禁和指挥一起打拍子啦!

  最后我们还听了《步步高》,这首曲子非常喜庆,听妈妈说,很多场合都会用到这首曲子。这一次我们没带望远镜,下次我有经验了,要带望远镜哦!音乐会真好听,下次还要听。

新春民族音乐会作文

  下午,妈妈从办公室里打来电话说,晚上请我和爸爸去欣赏曲江新春民族音乐会,让我做好准备。

  晚上七点多,我们一家三口人来到了位于曲江不夜城的西安音乐厅门外,上次在这里参加建大附小新年音乐会的情景又出现在我的脑海中。不同的是我的身份:上次我是作为演员参加的,这次我是作为一名观众来欣赏的。这是我第一次欣赏正式的、专场的音乐会。音乐厅内外的一切装饰都很吸引我。

  音乐厅里坐满了人,演出开始了,天花板上的灯也都开始“工作”了,一会儿大放光明,一会儿缩成一团,聚在一个人身上。音乐会有著名的二胡演奏家闵惠芬老师,有陕西著名笛子演奏家刘宽忍先生等演员,真的是明星荟萃。在他们演奏的曲目中,我最喜欢的是埙独奏《风竹》和合奏《金蛇狂舞》。

  《风竹》是由刘宽忍先生演奏的,曲子婉转动听,柔美而抒情。这首曲子表现了竹子在风中的顽强生命力,演奏者在曲子的前后用埙吹出了惟妙惟肖的风声,让人一下就联想到了曲子的主题。

  乐曲《金蛇狂舞》是由本次参加演出的所有演员共同演奏完成的。演奏前,所有的演员的目光都聚集在了指挥身上,只见指挥的手一抖,所有的乐器奏响了,声音时高时低,非常欢快,真的让观众感觉有一条金色的蛇在音乐厅上空疯狂地舞动着身体。

  音乐会结束了,可我还在久久的回味当中。那一首首美妙的音乐让我如同沐浴在金色的阳光下,浑身上下都舒服。

古往今来中华音魂作文

  一曲古乐就是一部古典文学。一弹指,巍峨高山近在眼前;一拔弦,潺潺流水流淌心间;一侧耳,余音缭绕,婉转,悠扬,仿佛桃花翻飞。那,不正是中华之音魂

  箫,自古就是为中华民族传统乐器。竹箫,玉箫,铜箫,皆典雅,皆玲珑。箫发出的声音温滑圆润,可以将吹箫人细腻,缠绵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它可以很忧伤。宛转的曲调,空灵的音色如一双隐形的手,将心中的情绪与思绪扯出来,拉成丝,一缕一缕飘向远方。他可以很快乐。轻快跳动的音调,如小鸟欢快的鸣叫,跳跃的音符,悠悠飘过山林每一个角落,动人心魂,有着“乖秋意,卧将箫管吹”的意境。那浑然天成的箫声,正是中华之音魂。

  筝,声如其名。拔之,生筝筝然,其声如泉水叮咚,走马摇铃,清耳悦心,或似云起雾飞,乳燕归巢,余音袅袅。

  古筝声声,不由得令人忆起伯乐子期的友情。无论伯乐志在高山,亦或志在流水,钟子期无不会意其表达的情怀。筝,可以如人一般抒情。钟子期死,伯牙却无处寻觅知音而毅然摔琴绝弦。筝,亦可寄托情怀。流传两千多年的筝为民间乐器,一直深受人们喜爱,现代人仍有许多人习筝,它展现出巨大的魅力,中华音魂,不可小觑。

  琵琶,“民间之王”这个桂冠没有谁更有理由获得了。琵琶发音清脆明亮,如百鸟乱鸣。唐代诗人白居易就以“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形象生动地表述出琵琶发音特点。虽然不如二胡长音那么哀伤,但短音的琵琶却别有一番韵味。我最喜欢的作曲家林海所编的一曲《琵琶语》红遍了大江南北。每一根弦的拔动,都蕴含着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让人感到“转轴拔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一丝丝地,多愁情怀从胸口喷涌而出。中华之音魂,你的音,为何如此之美

  鼓,身为我国传统的打击乐器,鼓曾被我们华夏祖先在军队中用来助威。所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是也。

  鼓更多时候是用来表达欢迎庆贺之意的。所谓“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每当有客人到来,古代人民会击鼓欢迎。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我国就为世界展示了中华博大精深的鼓文化。2008名击鼓手在舞台上整齐划一地击鼓,场面之壮观!声势之浩大!气势之磅礴!简直令人叹为观止。每个人的心跳都随着鼓的振动而震撼。力量强大的中华之音魂,你感受到了吗

  箫、筝、琵琶和鼓是我钟爱的乐器,它们展现的音乐文化魅力无穷无尽,还有笙、簧、笛、钟、二胡等中华传统的乐器,也无一不彰显中华音魂的力量。音乐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一个窗口。通过这个窗口,我们可以看到中华源远流长的文化。

  朋友,现在,你听见那时而铿锵热烈,时而悲怆委婉,时而放浪豁达的中华之音了吗

中国部分民族音乐家

  华彦钧:我国民间音乐家,又名阿炳,江苏无锡人。代表作有琵琶曲《大浪淘沙》、《昭君出塞》;二胡曲《二泉映月》、《听松》等。

  刘天华:江苏江阴人,我国优秀的民族作曲家、演奏家和音乐教育家,他发展了二胡、琵琶的表现手法。主要代表作有《病中吟》、《月夜》、《良宵》、《空山鸟语》、《光明行》等二胡独奏曲。

  聂耳:云南玉溪人,原名聂守信,我国著名的人民音乐家。主要代表作有歌曲《买报歌》、《大路歌》、《毕业歌》、《义勇军进行曲》、《开路先锋》、《码头工人歌》、《新女性》,及民乐合奏曲《金蛇狂舞》,管弦乐《翠湖春晓》,他的歌曲具有战斗性和群众性,为我国无产阶级音乐奠定了基础。

  冼星海(1905—1945):广东番禺人,我国著名的人民音乐家,代表作有歌曲《黄河大合唱》、《生产大合唱》等四部合唱曲;《到敌人后方去》(1939年延安);《在太行山上》;《游击军歌》;《救国军歌》;《只怕不抵抗》(1935年)等500多首;交响曲《民族解放》(1940年)和《神圣之战》;交响组曲《满江红》等。

  黄自(1904—1938):江苏人,我国音乐教育家、作曲家。代表作有歌曲《抗敌歌》、《旗正飘飘》、《玫瑰三愿》;清唱剧《长恨歌》;管弦乐序曲《怀旧》等。

  马可:江苏徐州人,我国作曲家、音乐学家,主要代表作有歌曲《南泥湾》、《咱们工人有力量》;秧歌剧《夫妻识字》;歌剧《小二黑结婚》、《白毛女》;管弦乐《陕北组曲》等,专著有《中国民间音乐讲话》、《马可戏曲音乐文集》、《马可歌曲选》等。

  张肖虎:江苏人,我国音乐教育家、作曲家。主要代表作有交响诗《苏武》;大型民族舞剧《宝莲灯》。

  瞿希贤(女):作曲家,上海人,作品有歌曲《全世界人民一条心》、《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电影音乐《青春之歌》、《骆驼祥子》、《元帅之死》;改编合唱《牧歌》、《乌苏里船歌》及大合唱《红军根据地大合唱》。

  肖(萧)有梅(1884—1940):我国近代音乐教育家、作曲家,广东中山人,1927年在上海创立了中国第一所国立音乐学院。作品有《“五四”纪念爱国歌》等。

  张寒晖(1902—1946):作曲家,河北定县人。作品有《松花江上》、《军民大生产》、《游击乐》。

  马思聪(1912—1987):作曲家、小提琴家,广东人,作品有小提琴曲《内蒙组曲》、《西藏青诗》、《牧歌》;大合唱《祖国》、《春天》;管弦乐组曲《山林之歌》等;歌剧《晚霞》。

  任光:《渔光曲》。

  李劫夫:《歌唱二小放牛郎》、《我们走在大路上》等。

  生茂:《学习雷峰好榜样》、《马儿啊,你慢些走》、《真是乐死人》、《看见你们格外亲》。

  郑秋枫:作曲家,主要作品《我爱梅园梅》、《我爱你,中国》;管弦乐曲《大地回春》等。

  郑律成(1918—1976):朝鲜人,1950年加入中国籍。作曲家,主要作品有歌曲《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延安颂》,歌剧《望夫云》等。

  贺绿汀(ting):湖南邵东人,我国著名的作曲家、音乐教育家,主要代表作有歌曲《游击队歌》、《嘉陵江上》,管弦乐曲《晚会》、《森吉德马》,钢琴曲《牧童短笛》。

民族音乐欣赏学习心得体会

  本学期我选修了《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赏析》一课,在黄老师的教导下,我对中国各民族的传统音乐有了初步的了解,艺术素养与艺术鉴赏能力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通过这次选修课的学习,使我受益匪浅,下面我谈谈我的心得体会。

  其实在我选择选修课的时候只是为了修够我所需的学分,并不太在意学的是什么。我本人是所谓的没有音乐细胞的人,对于音乐的了解仅仅局限在对音乐的兴趣上,认为好听就听,而不能对其有深刻的认识,如音乐中所包含的感情,展现了什么样的意境,富含什么样的寓意等,那是我们无法体会出来的。

  之所以会选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赏析,也算是一种巧合吧。谁知,竟由一开始的硬着头皮来上课,到盼着每周三的晚上来上课,最后,课程将结束时,竟飘飘然,感觉自己对音乐有了新的认识,似乎也可以尝试着去理解音乐,触摸音乐。

  大千世界最不能缺少的是声音,而声音中最美妙的是音乐。音乐是世界上所有声音的诠释,是社会生活的调味剂。没有音乐世界将枯燥乏味,生活也将死气沉沉,没有活力。因此音乐丰富我们的生活,陶冶了我们的情操。经过这一个学期的学习,使我对音乐的观点有了新的改变。通过对音乐鉴赏课一个学期的学习,我对音乐有了一个全新的理解,而且自己的音乐鉴赏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高。在选中国民族音乐鉴赏课之前,我认为音乐只是用来听的。其实不然,音乐的功能不只是这些,所谓的音乐,广义上来说就是任何一种艺术的、令人愉快的、神圣的或其他什么方式排列起来的声音就是音乐。它是一种符号,声音符号,表达人的所思所想,是人们思想的载体之一;是有目的的,是有内涵的,其中隐含了作者的生活体验,思想情怀;它能用有组织的旋律和节奏来表达人们思想感情和反映现实的社会生活。

  因为是鉴赏课,所以我除了老师上课放的乐曲以外,我自己还特地在网上下载了一些比较传统的民族音乐来欣赏。例如《高山流水》、《百鸟朝凤》、《春江花月夜》等等。自己听一下,加上老师上课所讲的,我自己开始对民族音乐有了更一步的认识。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是一个统一的概念,它包含了汉族和各少数民族的民间音乐类艺术,如壮族山歌、蒙古族的牧歌、汉族的方言歌谣等等。我们不一定要具备很多音乐知识或者有高层次的欣赏水平,只要“打开耳朵”去听音乐即可。在欣赏音乐时,便会感受到到旋律是优美的或者是动听的,并且凭直觉去选择个人觉得悦耳的歌曲或乐曲去欣赏,同时我们也可以从更深的层面去体会歌曲和乐曲中的情感和内涵。我们可以通过反复的欣赏同一首歌或者乐曲,通过联想,通过思考,从而得出这首歌曲或者乐曲所渲染的感情。更进一步地,我们可以去了解音乐作品的时代背景、风格、体裁以及其音乐语言的特点和作者生平等等,更深层的体味音乐作品的内涵。这个过程中,我们就需要对音乐的基本知识有所了解以及具备一定得欣赏能力。而在更深入的欣赏音乐作品的时候,我们既可以获得欣赏过程中的快感,还可以培养我们的音乐审美能力和陶冶情操。

  我认为学习《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赏析》有利于培养自己关注生活,热爱生活的素养。民间音乐,顾名思义,当然是来自于民间了。所谓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民乐在其性质反映了本民族的历史进程、现实状态及人民的日常生活。只有用心聆听才能真切地体会民间艺人所要表达的思想内涵,才能了解大千世界的绚丽多姿。比如听一曲《美丽草原我的家》,我们能领略大草原的辽阔壮美和牧民的幸福生活。欣赏《在那遥远的地方》、《掀起你的盖头来》等,我们可以认识西北地区的风土人情,开阔视野。如此不胜枚举。这样的鉴赏课,比枯燥的书籍更能启迪人。

  其次学习《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赏析》有利于弘扬民族文化。面对民族民间音乐日益式微的今天,在高校开展民乐教育,可以扩大民乐的普及面,提高其影响力,促进民乐的复兴。

  学习《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赏析》有利于丰富我们大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我们的精神品位和艺术素养。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赏析》课已然结束,在此感谢老师专业知识的传授,使我从简单的“听歌”这样的肤浅理解,到懂得欣赏音乐元素的基本欣赏方法的转变。开始学习这门课程就感受到音乐的魅力,或许真的是这样:我们不一定都要成为音乐家,但是懂得欣赏音乐就是我们对音乐最直接的热爱的表现形式。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通过聆听这种方式,阅读并分析有关音乐的背景和材料,从而得到了审美的愉悦。

  如今,通过音乐常识这门课,我学习到了有关音乐的基本常识,在老师的教导下,我懂得了如何去鉴赏音乐和如何去欣赏音乐,并深深的感悟到了音乐中不仅能产生赞扬、歌颂人或事物的效果,而且人的喜、怒、哀、乐;对事物的叙述;激发我们的激情;对人或事物的讽刺等,都可以在音乐中完美的展现出来,这也需要有一定的音乐鉴赏、欣赏水平才能体会得到,现在我学会了如何去鉴赏、欣赏音乐,我想在以后的生活中,将在音乐的音符中过得更加的多姿多彩。总的来说,这门课程的学习提高了我的个人素质的修养,并且对民族音乐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同时也具备了一些音乐鉴赏的能力。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我会学以致用,进一步提高自己的音乐欣赏能力。

传统的民族乐器

  筝是中华民族古老而传统的民族乐器,是我国的弹拨乐器之一,流传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所以被称为“古筝”。

  一天,我在电视里听一位小朋友弹《出水莲》,轻抹慢挑之间,美不胜收的景色慢慢浮现在眼前:静静的水面上的荷花,绿宝石似的叶子衬托着娇嫩鲜艳的荷花,鱼儿在荷叶下追逐嬉戏,几颗晶莹的水珠在荷叶上滚来滚去。妈妈仿佛看出了我的心思,笑眯眯地说:“是不是很好听啊?想不想学?”我兴奋地大声说:“想学!”妈妈变为我在周浩然老师那报了名,买了一台气质优雅的古筝,上面雕刻着美丽的花纹,就像一位婀娜多姿的少女静静地站在那。

  周老师在第一节课教我们怎样带指甲和正确的弹奏手型。第二节课教我们指法和几首虽然简单但很动听的曲子。

民族音乐的守望者

  我隐约记得那个秋高气爽的日子,我认识了老师的另一个身份,也懂得了自己的使命。

  那一年,母亲想让我学习一种民族乐器,好让我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持有一技之长,不至于被他人占尽先机。而懵懵懂懂的我,被她领到了老师的住处。

  那是一座大院,古朴而有些老旧的房屋上,缠满了错综复杂的电线。墙体已经斑驳脱落,露出藏青色的苔藓,好似人体裸露的肌肤。泛黄的墙,阴森幽暗的楼梯,诉说着时间的流逝。我听到来自四面八方的音乐,浑厚的萨克斯,嘹亮的小号,优雅的古筝……可有一种声音,我无法辨别。清亮而透明,轮指连贯而流畅,似杜鹃鸟的鸣叫,又似稚童天真的笑声。

  母亲微笑着说:“那是你的老师在弹琴。”

  推开那“吱呀”叫唤的门,一位和蔼可亲的老人迎了上来,它怀里抱着一把小巧而有些陈旧的琴,大概刚才那天籁之音便是出自于它。

  坐定,老师把一把全新的琴交到我的手中。它小小的,却很重,光滑的木头倚着我的肚子,锋利的金属琴弦泛着冷凝的光。老师笑着说:“这就是柳琴。”

  我讶异于它好听的名字。杨柳依依,琴声所至之处无不春风拂面,万物生机勃发,一片春意盎然之景。可是我之前从未听闻过有这样一种乐器,便小心地询问道:“老师,学它的人不多吗?”老师依旧微笑着点点头,说:“这几年,学民族乐器的孩子越来越少,柳琴尤其如此。”

  等我自己拨弄完,老师突然向我发问:“你为什么学琴?”我有些不知所措,只得老实回答:“为了考试,升学。”老师的眼里有一些悲哀,又在一瞬间归于静谧。

  “我教琴几十年了。民族音乐是华人的传统文化,我就像一个守望者,守护的是老祖宗的东西,期望的就是像你这样的孩子,能将文化传承。最好,是做下一个守望者,”老师顿了顿,注视着若有所思的我,“学琴不能带有功利心,不然琴音也不会好听。我已守望多年,我还会一直坚持,直到无以为继。希望将来,你也会成为和我一样的守望者。”

  老师是守望者,守民族音乐的过去,望民族音乐的未来。而我的使命便是传承,将文化与音乐传承。说不定将来,我也有资格“望”了,也可以试着去学做一个守望者呢

中国民族音乐与现代音乐的有效结合

  中国民族音乐与现代音乐地结合很难说中国民族音乐与现代音乐地联系是一种必然,也很难给中国民族音乐和现代音乐地关系一个完整和正确地定位.有着数千年历史地中国民族音乐,随着历史地变迁以及不同历史时期人们意识形态地变化而变化.它不仅反映不同时期人们地精神面貌,也记录了不同时期人们地生活迹象和社会文化背景.经过几千年地发展,中国民族音乐已经以自己独特地风格和特点成为世界音乐中别具一格地体系.

  近些年,随着市场经济地迅猛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地提高,在较为优越地物质基础上,对意识领域中地各类艺术形式也尤为关注.而现代音乐由自身朴素简洁地地音乐语言、流畅易记地旋律、活泼而富有特点地节奏以及更加贴近生活地情景和感受,为大家所喜闻乐见.b5E2R。

  在现代音乐地冲击下,民族音乐显得冷静异常.当一场有质量地民族音乐演唱会或演奏会门可罗雀时,某著名歌星地演唱会异常火暴、一票难求.面对这一现象,曾有众多音乐人士呼吁抵制现代音乐,尤其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声讨之势更为猛烈.一些业内人士甚至认为,长期发展下去,民族音乐将没有生存空间.但音乐文化地发展是不以部分人群地意识为转移地,人们可以根据自己地需要和喜好选择适合自己地音乐.通过多年地发展,中国现代音乐日趋发展成熟,实践证明:民族音乐不会因为现代音乐地发展而消逝,现代音乐地发展也需要民族音乐地滋养,两者地有效结合才是中国现代音乐地发展之路.p1Ean。

  一、中国现代音乐地发展及对人们生活地影响

  现代意义上地中国现代音乐,已经走过了大半个世纪地风雨历程.中国现代音乐产生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地上海等大都市,新中国成立后“迁移”港台,上世纪年代末内地改革开放以来,现代音乐又逐渐“北上”,“回归”大陆,首先进入大陆并产生巨大影响地是邓丽君、张帝、刘文正等一批港台歌星.当样板戏和语录歌已经让人们麻木而不能带给人愉悦地时候,当文化大革命落下帷幕,“四人帮”被一举粉碎,禁锢人们地思想篱笆被初步拆除时,邓丽君地歌像一股清泉涌入人们地心田;“机智歌王”张帝地搞笑歌曲也风靡神州大地;刘文正地歌曲更始被众多大陆歌星一次又一次地翻唱并随之走红.DXDiT。

  港台歌星和港台现代音乐对大陆地现代音乐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地作用.当人们不再满足于某位歌星唱得像不像谁时,我们有了一大批自己地歌星,在不断地肯定和否定、模仿和重塑形象地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他们自己地风格.如:张行、毛阿敏、刘欢、韦唯、那英、田震等.RTCrp。

  改革地深入不仅促进了经济地发展,也加速了各种形态文化之间地交流与渗透.在经历民谣、西北风之后,中国内地地现代音乐又有了摇滚乐、说唱等另类地声音.崔建地《一无所有》带起了中国大陆地摇滚热,高晓松、老狼等一批音乐人撑起了内地校园歌曲地一片天空,而陈晓奇、李海鹰等音乐人创作地大量歌曲更是成为大陆歌曲发展地“兴奋剂”.现代音乐随着形式地增多,让不同人群有了更多地选择,也满足了更多人不同地精神文化需要.5PCzV。

  如今随着网络地传播,现代音乐地传播渠道更广更便捷,一首好地现代音乐也会得到更多人地亲睐.在中国大陆地兴起,满足了更多人演唱现代音乐地需求.网络和也对中国现代音乐地发展起到了加速作用.jLBHr。

  如今,现代音乐在中国内地地发展早已从当初地"犹抱琵琶半遮面"发展到现在地"风风火火闯九州".可以这么说,作为一种词曲交辉、诗乐合璧地音乐体裁和大众文化地主要形式,现代音乐己经不仅是广大人民群众重要地精神食粮,而且成为现当代文学不可或缺地构成要素,并成为一种主流文化.正如有地学者所指出地:“歌词地创作是我国当代文学创作地重要组成部分,它深刻体现了新时期以来文学观念地重大变革.”xHAQX。

  二、民族音乐元素在现代音乐中地成功运用

  从发展时间方面,早在上世纪年代初就有了民歌以现代音乐形式出现地例子.邓丽君演唱地大多数歌曲都是以中国民间小调为素材创作地歌曲,如《小城故事》、《原乡人》、《路边地野花不要采》等.台湾高山族民歌《娜鲁湾情歌》地流传更是给大陆音乐人很多启示,于是,很多大陆音乐人也结合内地民歌创作自己风格地现代音乐.《黄土高坡》、《信天游》等一批“西北风”歌曲地流行就是西北民歌素材与现代音乐结合地成功典范;一首河北民歌《小白菜》曾为程林演唱地台湾歌曲《酒干淌卖无》、刘青创作、那英演唱地《山不转水转》提供了创作基础,其旋律走向和乐句落音都与《小白菜》极为相似;已故歌手陈汝佳曾经凭借一首《故园之恋》获得中央电视台青年歌手大奖赛通俗唱法银奖,并因这首歌曲走红,而这首歌曲地音乐素材取自四川民歌《摘葡萄》;谷建芬地《妈妈地吻》同江苏民歌《孟姜女》不但旋法相似,段四句落音也一致;张惠妹地《姐妹》又有台湾高山族民歌地影子;赵季平创作、刘欢演唱地《好汉歌》从民歌《王大娘补缸》演化而来,由于恰当地使用民歌元素,使这首歌曲更具流行因素,更具民间、民俗性.随着现代音乐地发展,民族音乐元素在现代音乐中地运用越来越广泛.现今歌坛人气天王周杰伦创作地《东风破》、《千里之外》、《菊花台》等歌曲不仅运用了民族音乐调式特点,还在歌曲地伴奏中注入民族乐器地音响效果;歌星王力宏通过在西北地区采风,创作出《心中地日月》、《花田错》等传唱广泛地歌曲.从这些事例也看出,中国现代音乐在发展之初就已经开始与中国民族音乐形成有机结合,如今,这种结合运用地更加贴切更加紧密.LDAYt。

  从音乐体裁方面,器乐、舞曲、戏曲等民间音乐源流,也是现代音乐创作地素材源泉.如曾经广为流传地姚明、阎肃创作地《前门情思—大碗茶》就是以民间说唱“京韵大鼓”地基本音调为基础谱写地歌曲;“唐朝”乐队地《梦回唐朝》则把京剧中地韵白融入摇滚乐之中;《男儿当自强》选择了传统器乐曲《将军令》地旋律.台湾流行歌曲《九百九十九朵玫瑰》地音乐主体吸取了我国著名琵琶曲《彝族舞曲》中地音调;《大中国》段是用东北秧歌调写成;陈红演唱地《常回家看看》则是将东北二人转和评剧地曲调相融渗;陶哲创作地《苏三说》不仅运用了京剧《苏三起解》中地典故,还将京剧唱段与风格地现代音乐结合到一起演唱;江凯文演唱地《天上掉下个林妹妹》也是运用了这一手法.从这些事例来看,庞大地民族音乐宝库为现代音乐地成长提供了充足地养分,既让民族音乐在新时期有了拓展和变化,也为我们地现代音乐点缀出更浓厚地中国色彩.Zzz6Z。

  从民歌民谣素材地运用方面,各少数民族地音乐为现代音乐地创作提供了另一广阔地天地.蒙古族风格地有腾格尔地《蒙古人》、《天堂》等、藏天朔地《新长征》专辑中地系列歌曲、包括那英演唱地《为你朝思暮想》也是源自内蒙民歌《城墙上跑马》地曲调,近年流行地歌曲《月亮之上》也是蒙族音乐元素与现代电子音乐结合地成功典范.新疆少数民族风格地有王傅林创作地《楼兰姑娘》、陈明演唱地《为你》、《快乐老家》、刀郎地音乐专辑中《情人》,新疆特色乐器和现代配器手法地运用都让人有耳目一新地感觉.朝鲜族阿里郎组合将流行元素拚贴于,曲风中融合了朝鲜族音乐和现代感激强地及等元素.西藏风格地歌曲以郑筠地《回到拉萨》揭开了藏风现代音乐神秘地面纱,这块古老神奇地土地为现代音乐地创作融入了新鲜血液,随后《青藏高原》、《珠穆朗玛》、《高原红》、《神奇地九寨》等一批音乐作品传唱大街小巷.青藏铁路通车后,《天路》、《坐上火车去拉萨》等歌曲同样带着浓重地雪域高原色彩.另外何训田和朱哲琴地《阿姐鼓》更是让世界对中国地现代音乐刮目相看.他们用古朴地音乐语言和现代音乐技法诉说着雪山地圣洁、高原地胸襟和藏人地虔诚.西南少数民族“山鹰组合”、“彝人制造”地专辑《走出大凉山》、倪睿思地演唱地《你是天真》,力图以新地音乐范例来解构旧音乐,“走出民间、走出山地、走向世界,已成为当代彝族原创音乐地发展态势.”郑筠演唱地《灰姑娘》、王焱地《眼儿媚》又具傣族民歌风,李杰地《笑容》有云南白族音调.dvzfv。

  三、民族音乐与现代音乐依存发展

  现代音乐中无处不在地民族风格借助于“现代这一快速通道广泛迅速地传播开来,并感染着整个民族,加固着民族情节,将极大地促进国家、民族地文明和发达.”现代音乐本身地生命力也将在民族化地道路上更加旺盛.它之所以成为大家音乐文化生活中较受欢迎地一种音乐形式,除题材、内容方面,就其旋律方面来说它具有大众所能接受、且倍感亲切优美地民族民间音乐语言,通俗易懂、近语言化声情并茂地演唱,宣泄性地音调和活泼动感地节奏,贴近大众地世俗音乐地审美意识.民族音乐与现代音乐地有效结合,不仅有利于民族音乐地传播,也有利于现代音乐地健康发展.著名地青年古筝演奏家袁莎在不久前举办独奏音乐会时说到,周杰伦在歌曲《菊花台》中对古筝地使用让更多地青年人了解了古筝,作为民族音乐工作者,她非常感谢周杰伦对民族音乐传播作出地影响.rqyn1。

  不同地域地国家和民族,有着不同地文化.中华民族地音乐艺术也是一样有着自己地独特魅力.俄国著名作曲家格林卡说过“创造音乐地是人民,作曲家只不过把它变成曲子而已”.这句话充分说明了民族民间音乐在音乐创作中地重要作用.地确如此,世界上许多民族地音乐作品如波兰音乐家肖邦地首玛祖卡舞曲是肖邦创作中最富有民族性格地作品,这些舞曲充满浓郁地乡土气息;而俄国十九世纪下半叶民族乐派鲍罗丁、里姆斯机柯萨柯夫等人地“强力集团”,他们在音乐创作中力求运用民间歌曲和民间音乐语言,旋律中渗透着民间地素质,对俄罗斯音乐文化地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再如我国著名作曲家何占豪、陈刚地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就是依据民间戏曲——越剧地音调和旋律因素创作成一部家喻户晓、脍炙人口地交响音乐作品.这不胜枚举地一系列音乐作品都与其民族地民间音乐有着千丝万缕地联系,都植根于民族民间音乐地沃土之中,并都表现出各国地民族特色和民族风格.越是能冲破民族和国家地界限,为全国人民接受地音乐作品,越具有强烈地民族风格和民族特色.这也就是我们常说地一句话“只有民族地,才是世界地”.E。

中国传统音乐

  1、厚积淀性

  中国的传统音乐经过长时间的积累有着深厚的积淀性。

  2、多渗透性

  (1)雅文化的渗透

  (2)不同艺术品种的渗透

  (3)异域和异民族音乐文化的渗透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学音乐的基本入门

音乐论文150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