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鉴赏论文1500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品味音乐作文

  在大千世界里,在茫茫人海里,你可以不懂文学,也可以不懂几何,但是你不得不懂音乐,是音乐主宰着人类的快乐。

  如果有一天,有人问我:“给你两条路,你愿意保留色彩,还是音乐”。我回毫不犹豫的告诉他:“音乐。”是的,是音乐贯穿了我的心灵,是音乐成了我的精神支柱,是音乐给我带来了快了。触摸着白色的键盘我突然感觉到他好象在告诉我什么,这是什么?音乐的灵感么!不是,是你人生的旋律。

  有一天,老师因误会批评了我,我感到委屈,静静的做在桌前,默默的想着老是那方话。突然隔壁传来了那首动听的钢琴曲——《情非得已》,我感到心灵游乐抚慰。听着那熟悉的旋律,我明白了,它是在叫我不要伤心,不要难过。我走到钢琴边,用手指触动着键盘,跟着弹奏。我知道,我和它并不是在正面交谈,而是通过一个个音符来互相感受的,我似乎也进入了那个如诗如画的境界里。是的,是音乐在我伤心时给我最大的安慰,它好象是一个忠实的朋友。

  我愿意在音乐的世界里畅想、翱翔,放飞自我,陶冶情操,用钢琴演奏出每一个充满生机与激情的音符。把美带给人间,用你的铿锵有力创造出一个美丽、和谐、温罄的世界。用我的十指抚摩你,聆听你的倾诉,表达我的情思,放飞一切。

音乐鉴赏论文1500

欣赏音乐的感受作文

  当我听到《柴可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那雄壮的主旋律奏响时,浑身的细胞似乎被激活了,音乐把我带到恶劣一望无际的俄罗斯白桦林,我仿佛看到了白桦林里生机盎然的生灵:奔跑的小鹿、自由飞翔的鸟儿……尤其是连续八度的弹奏,那火热的激情表现了俄罗斯民族粗犷而旺盛的生命力,催人奋进。

  当轻快的《铃儿响叮当》奏响时,我的眼前出现了一组镜头:在冰雪覆盖的北国,几辆由马拉着的雪橇冲破风雪、飞奔向前。雪橇上坐着欢乐的年轻人,他们唱着奔放的歌曲,赶着马儿,马儿脖子上的铃铛“丁零丁零”响个不停。

  当延长、渐弱的高音DO结束全曲时,仿佛雪橇已渐渐远去,而歌声仍在风雪中回荡,让人回味无穷。《圣母颂》那优雅、舒缓的旋律,自然、流畅,似乎把我带到了天堂:美丽、温柔的圣母玛利亚抱着圣子耶稣,脸上呈现着慈祥、幸福的微笑,圣子耶稣沉睡在母亲怀里,极其安详。平稳流动的竖琴扣人心弦,委婉动人,全曲营造的纯净、圣洁的气氛洗涤了我的灵魂。

  每一首乐曲都把我带入不同的境界。音乐丰富了我的童年、少年生活,陶冶了我的灵性,滋养着我成长。感受音乐的同时,我发现了生活的美好!

  欣赏音乐的感受作文篇二我现在在百讲堂里听音乐会,第一次感到置身其中的这份笼罩感。平时在家,我绝对不会看这种音乐厅内乐器演奏的交响曲。但这次真的有被震撼的味道。我觉得周围需要有个人可以一起心照不宣的感受一下。可是没有和我默契到这种地步的人。我小小的幸福感不能在包围在心里面,于是选择这种方式。

  我很难讲清这种气氛,即使是一个小叉的振动,都会使我很想以飞快的笔锋告诉我的挚友们,它的急与缓。

  演奏方是中国国家交响乐团,不是宏大,那是一种心灵的颤动。这里面完全纯洁,没有一点矫饰的味道,我彻彻底底被征服。多亏我还有纸与笔,可以写下这一份心情。我估计除了这个厅,我就难以名状这份带给心灵的力量。

  说实话,我不是怕错失什么,我只是好想好想有人分享着一种心灵的微波漫泛,我觉得这就是一种开始。

  从近距离的接触中感受音乐的魅力。

  其实我们心中需要有许多东西被圣化。我开始体会着其中带给我灵魂的宁静和思想的高远。

  我的排斥感竟然被全部挤散。我决定体味它给予我的新起点,虽然不知道终点是哪一站,可是自我出发,第一次有方向感的感觉从此刻绽发。真正“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场景,出现在我十八岁的天空。呵呵,人生真的如此美好奇妙。我将进入燕园的第一方美好保留在这百讲堂。

  心中对于燕园的好奇和眷恋被慢慢唤醒,我想开口,但怕一开口就显得空虚,那铿锵的调调将它的静谧和飘逸破坏了。

  我想当我还想写的时候,还能写的时候,就暗自庆幸吧,将这最真的体验,最简单的颤动,一点一点填满。

  如果有一天我对这学校已经激不起情怀的时候,我希望我的回忆里有一段与众不同的开始。

  此时此刻,我发现心中已经容不下任何风尘,任何杂念,只有这一段一段的旋律,不仅把我的耳朵,也把我的心灵,征服。

  欣赏音乐的感受作文篇三有一句话说得极美:音乐,是一种心境。或许,我与音乐有一种难寻的缘分。不经意间,她已经成为我的第二生命。犹如花草对水的需求一样,当生命有了音乐,她便是我所有悲伤和快乐的源泉。曾几何时,独自呆在寂静的小屋里,打开录音机,让贝多芬的《命运》铺天盖地而来。音符如潮水般涌动,我的心也随之时起时落。录音机里飘出的旋律,时而轻快,时而凝重;时而清脆,时而深沉,那个时候,心,里有说不出的惬意和愉悦。我深深地喜爱克莱德曼的钢琴,肯尼基的萨克斯,亲听他们演奏时,心永远是纯洁的,容不得一丝瑕疵。在我眼前,这个原本不完美的世界,在音乐的渲染写,也变得多彩起来。很喜欢在黄昏时,怀着平静的心情弹上几曲虽不动听却还熟悉的乐曲。

  双手出没着琴键,全身心陶醉在这种怡静的氛围中,确实是一种享受。最欣赏《梁祝》,尽管我弹得远不迷人,但我并不可以模仿艺术家的表情,动作。他们尽可以才华横溢,我也自有尽我之力的充实。除了弹电子琴,听流行歌曲也是我的最爱。我由衷喜欢蔡依林璀璨夺人的气质,T稚气天真的嗓音,孙燕姿清纯亮丽的歌喉,以及SHE甜美可爱的声音。从张柏芝的《星语心愿》到陈弈迅的《十年》;从SHE的《你太诚实》到范逸臣的《Ibelieve》;从T的《下一站天后》到张敬轩的《断点》,我都来者不拒。知道自己天生缺乏歌唱家应有的素质,虽然如此,我对唱歌仍是热情满腔。一有空闲,就哼上几句。即使无人喝彩,也乐此不疲。音乐已经伴我走过了十几年的历程。我在人生的道路上,她将永远伴我向前迈进。我想让音乐支撑起所有的价值和尊严,因为音乐让我多了一份睿智,让世界多了几缕温馨。

欣赏音乐经历的作文:欣赏音乐

  欣赏,可以是欣赏一个人,也可以是欣赏一个艺术品,更可以是欣赏一首歌。

  欣赏,刻意认为是对一完美的东西的诞生的一种认可,因为只有美的东西才会让人们去观摩、欣赏。

  在我短暂的五线谱人生中,我欣赏过无数东西,而我欣赏的最多而又最深的算是音乐。在每一首歌中的每一个音韵背后都有他存在的意义。在我们的生活中音乐随处可听。他们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每首歌都有他所要表达的感情。

  一首《夜曲》表达了在夜间的寂寞等待。而我们的感情也可以在歌曲中得意释放。在完美的五度跨音和七度跨音之间,也有着同样的情感跨度。作曲人在音符之间表达自己的感情,作词者在字与字的间隙之间留下属于自己的情绪,歌手在录音时爆发出属于自己的小宇宙。一首歌三个人的感情。因此每一首歌都是不同的,因此我们面对每一首歌时应该认真对待。

  音乐在耳边响起,音符浮现在眼前。杰克.乔森的一首《thatyoutogether》令人放下所有的心事,民谣吉他清澈的声音给人轻松的感觉,一曲听完后让人轻松、愉悦放下了所有沉重的心事,沉醉其中。

  不知名的乐曲在耳边响起。淡淡的民谣吉他弹出的金属般的声音,贝司扭曲而神奇般的声音,接着是强烈有节奏的架子鼓声。演绎了一个轰轰烈烈的人生。使人兴奋。

  这就是音乐的魔力,让我们着迷的音乐。这就是我对他的欣赏之处。

  他的感化给了我巨大的信心与安慰,这就是我爱的音乐。

欣赏音乐的作文

  朦胧中,听见了一曲美妙动听的小提琴声,轻柔而不乏力度。那些在耳边轻吟着的音符不断地滋润着你的听觉,那些声音似乎已蓄藏在你的内心很久很久,可在一瞬间,完全迸发了。

  原本死气沉沉的房间在那一刻成为音乐的天堂。常常抱怨说自己的见解太过肤浅,就好比用一套小音响听古典音乐一样,完全无法让那种震撼的音律在一刹那感染自己,更别提感染别人了。

  始终坚信自己的实力,从不曾放弃,我固执地认为是金子就一定会发光,但后来却渐渐发现自己的想法错了!就像一副外观酷感、个性十足的低档耳塞,似乎早已是不少随身听的理想伴侣了。是啊,随身听又何必过于在乎音质呢,本来就是图个随身音乐,免除噪音污染罢了,小小娱乐,着实没有你的发挥余地。

  逐渐接触了古典,发现自己爱上了那种声音的细腻变化。那种清澈透顶、低沉有力的乐器声,很像是所有著名男低、中、高音在台上彬彬有礼地放声哼唱。并不张扬个性,雅俗却能共赏。就好像是一种需要反复琢磨才能品出味的艺术一般,猛然间以为自己真的需要这种奇妙的感受,似乎只有如此才能找回失去了好久的那种自由的快乐,就像是小时候不懂音乐却喜欢张着一口烂牙放声大唱《机器猫》的主题曲一般,只是一种表面上的幼稚或是高深,实质的确很耐人寻味。

  后来,与其说是接触流行不如说是关注了流行,因为从小就是听着一些欧美以及港台的流行歌曲长大的,当时认为这东西是种无聊的仪式,也就是说每天父母总会抽出点时间听些歌,就像是吃饭看书一般的习惯。后来逐渐懂得了一些音乐,可惜的是出生的时间晚了些。我很少接触黑胶唱片,最早接触的就是常用音源中音质最好的CD。那个时候觉得花很多钱去买一张CD似乎并不值得,因为这东西在当时真的不便宜。这就像是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品绝不会让人在短时间内看透一般,我们始终只能拥有少量的极品。之所以称CD为极品不仅仅是因为它那真实、饱满、透彻且不失真的音质,而且因为如今的它早已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优质音源。后来,逐渐接触了MP3,发觉听流行音乐,MP3就够了,这似乎让人彻底了解了流行的真正意义,虽然能很快地让人们喜爱,却又始终难以让人为之发烧。

  再后来,我逐渐发现音乐其实只是一种生活的格调,是一种品位的体现。原来并不怎么有趣的所谓音乐,在反复琢磨与把玩之后,突然成了一种耐人寻味的东西。就好比是一个并没有多少趣味的人,在与一个满腹经纶的人同时出现时必定不会有优势,只有当人们与他真正接近,了解到他肚子中充裕的知识与高雅的品位后,才会对其刮目相看。

  音乐,就和人一样,需要品味。人,却也如音乐一般,值得品味却不能抱以过高的希望,仅此而已。

音乐鉴赏的心得与感想

  音乐欣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音乐兴趣,扩大音乐视野,提高音乐感受、理解、鉴赏能力以及发展想象力,丰富感情、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与手段。音乐欣赏的能力不仅是一个人的审美修养重要标志之一,也是文化素质水平的标志之一。音乐欣赏对学生的教育作用是其它任何教学手段所不能替代的。下面就针对新教材谈几点心得。

  一、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教学

  音乐欣赏教学程度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经过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我们的音乐前辈黄自先生认为音乐欣赏时,欣赏者要经过这么一个心理反应过程:感知外部音响→开展想象联想→得到情感共鸣→理解认识。所以欣赏教学时必须遵循这一心理反映过程,引导学生逐渐由低层次的直觉欣赏向高层次的情感欣赏,理智欣赏方面发展。这样既符合心理反映过程,也有利于欣赏教学。

  二、欣赏教学时精讲多听

  首先欣赏是通过听觉来感受的。要使学生理解音乐作品,首先对音乐表现手段要有灵敏的感知能力,达到这一要求必须要通过大量的音乐欣赏才能完成。语言是不可能代替音乐,表现作品的,因为音乐作品都可以从不同高度、角度和深度去领悟。我们知道,即使是同一首作品,同一观众(听众)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心境之下对作品的感受都回有所不同。所以在教学中,不能离开音乐的艺术形象而作繁琐冗长的讲述,因为如果讲述过多,必然把学生的注意力分散,同时也阻碍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必要的作品分析和知识介绍应该主动、精练、富有启发性,目的在于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音乐上来,通过师生间的讨论,听赏等共同活动,使学生深入体会作品的思想内容。

  三、对比教学,灵活多变地设计不同课型

  将题材,演唱(奏)形式及作品曲式与题裁等异同点明显,易于对比地安排在一起进行教学。这样能使学生比较准确地感受领会不同音乐作品所表达的不同思想感情,同时还能使学生更为深入地理解音乐,并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了解音乐表现的规律。

  1.以题材为中心设计课型以某一题材为中心,将不同表演形式的音乐、音乐作品组合在一起,进行音乐欣赏教学。能使学生从不同表演形式的音乐作品欣赏中,集中体会,理解音乐家是如何运用不同音乐表现手段来表现共同的音乐与主题的。

  2.以演唱(奏)形式为中心设计课型这一课型将同一音乐表演形式、内容、主题不同的音乐作品组合在一起开展音乐欣赏教学。如以“独唱”为中心的音乐欣赏课,就可将男声、女声、童声等不同声,不同历史时期,不同风格等形式的独唱曲组合起来进行教学。这样除有利于学生学习,了解不同表演形式的经典音乐作品,拓宽音乐视野。

  3.以作品曲式与体裁为中心设计课型这一课型将同一曲式结构或乐曲体裁的音乐作品组合在一起进行教学。如以“一段体”为中心或以“进行曲”、“变奏曲”等为中心开展音乐欣赏教学。这样做有助于学生了解曲式、体裁等有关音乐知识,同时还可以使学生充分了解到音乐内容与音乐表现形式的相互关系,让学生充分感受到音乐的形式美。

  四、音乐欣赏教学时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联想等能力

  想象和联想是音乐欣赏者必然产生的心理现象,是欣赏教学中带有创造性的心理活动。在欣赏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启发他们对音乐的丰富想象力,引导他们准确地体验音乐情感。

  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把自己体验到的音乐情感、想象到的音乐形象或意境,用写诗、写散文、写听后感、画图画等方式表现出来。这种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及艺术表现能力。采用这种方法,一定要精心引导,而且还要有较充裕的时间。在教学中,既要注意启发学生的想象、联想能力,又应注意教师的指导作用。由于学生的年龄、知识水平、审美经验等的限制,他们的联想和想象往往会与音乐的基本情绪和内容有一定的差异,这就需要教师的精心指导。

欣赏音乐艺术优美作文

  音乐,是一种艺术。我认为它是所有艺术中最绚丽的,因为她可以触动我们的灵魂。当高涨的情绪得不到宣泄的时候,听听音乐,一切烦恼就都烟消云散了,而生活又变得美妙起来。

  不知道是音乐如心情,还是心情如音乐!也或许音乐与心情融为了一体!人与自然也融为了一体!音乐本身就是生活——生活也就是音乐。

  音乐可以净化人的心灵,沉浸于音乐世界的人心胸往往比较开阔,感情比较细腻,情绪比较平稳,更能体会别人的心情,因此比较容易与人相处。同时,他们更容易感受到生活的乐趣,热爱生活。

  音乐是一位好老师。它会将你的心灵从喧嚣和冗杂之中带出,带到一片静土,使你那烦躁的心平静下来。音乐是你开心时的朋友,音乐也是你失意时的伙伴。

  音乐可以充当太多真善美的角色,在生活中它的作用也是不可或缺的。它是人类陶冶情操的良方,是文明传播的阶梯。让音乐走进每个人的心灵,去领悟那最美的真谛,感受人间真情的律动!

音乐为话题的作文:欣赏音乐

  音乐是生命中的一股清泉——冼星海。

  从很小的时候开始,音乐就一直陪伴着我。从一开始的童谣;后来的动漫歌曲;到在后来的流行音乐。陪伴我走过了生命中的不同阶段。

  在夜阑人静的时候,当孤独的我打开,一曲《朋友》拨开那层层乌云,使月光重新照耀在窗边;在阴雨连绵的时候,当烦闷的我打开电视,一首《阳光总在风雨后》吹开了那惨淡阴沉的天空,使太阳重新普照大地;在狂风怒号的时候,当无助的我打开收音机,一段《要你坚强》化作一堵坚实的城墙,庇护我走出困境;当艳阳高照的时候,当焦躁的我打开电脑,一首,《奇异恩典》变成那一双温柔的手,抚慰我平息怒火。这是音乐给我带来的乐趣。

  当我与好朋友一起坐在树下,探讨着音乐的真谛时,《十面埋伏》的激昂;《新疆游记》的幽深;《扬鞭催马运粮忙》的欢悦;《月光下的凤尾竹》的安谧,都是永不衰老的话题。那杀机四伏的垓下战场;驼铃欢畅的丝绸之路;万众一心的抗日前线;月光初照的傣家竹林,令我们无限神往。这也是音乐给我带来的乐趣。

  闲暇时,搬出落满灰尘的乐器,弹一弹钢琴;吹一吹葫芦丝;拉一拉二胡。回忆着当年与同学们一同学习演奏时的欢乐,在家中日以继夜练习时的辛酸,以及参加比赛后过关斩将终于功成名就时的激动。一幕幕往事历历在目,这又何尝不是音乐给我带来的乐趣。

  音乐,给我带来了无尽的乐趣,是我生命中永不枯竭的精神源泉。

音乐欣赏 作文

  音乐,是最抽象的艺术;音乐,是最赋感情的艺术;音乐,是多姿多彩的艺术;音乐,是千变万化的艺术。

  提起音乐,我的思绪又回到了那一次的音乐鉴赏会。会场上人声鼎沸,谈话中无不流露出人们对音乐的热爱。会场上充满音乐的味道——清扬、舒缓。音乐鉴赏会很快开始了。工作人员搬出一台钢琴,开始介绍钢琴悠长的音乐历程。从钢琴初涉问世,到进入音乐世家,再到进入寻常百姓家,最后成为音乐不可割舍的一部分。钢琴不愧被称为“乐器之王”,因为钢琴承载了音乐的精华和奥妙。当时我已经学钢琴两年,深入音乐世界的我早已谙熟音乐,却从未了解钢琴。

  之后是“名师讲座”,音乐大师那一番话语,饱含着对音乐的热爱。大石油一句话让我十分难忘:“音乐如人,持有自身的情绪。”这“音乐情绪”,或愉悦轻快,或沉重哀伤,或高昂激荡。愉悦轻快的曲子给人以美感,沉重哀伤的旋律让人低沉,高昂激荡的音调让人斗志昂扬。一切的情感,诉说丰富的故事,展现多彩的世界。

  欣赏名曲的时候,全场霎时间安静下来。

音乐欣赏作文

  走进音乐的世界,我隐隐约约听到一种轻柔但略带悲伤的歌曲进入我的耳朵。那就是《月光曲》。

  在《月光曲》柔弱的音调中,我听出了贝多芬的悲伤,他一个人独自在一个小屋里,面对着双耳失聪的惨痛事实,弹奏着举世闻名的《月光曲》。在悠扬的歌声中,不仅带有悲伤,还有一丝坚强和失落。

  在优美的音符中,我听出了李清照的婉约与坚强。她在宋王朝腐的败的危急时刻,对苟安的南宋统治者发出“汝为误国贼,我为家人破”的怨愤之言。随后,丈夫去世,她经历了人生的种种苦难,但她仍然没有失去“生当作人杰,死为鬼雄”的豪心壮志,即使多了一丝忧伤。

  我听出了大文豪李白与好友汪伦送别时不舍的心情。“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与汪伦原本不相识,来此后才萍水相逢,却一见如故。临别之际,两人依依不舍。李白并没有因此对生活失去希望,在他50多岁时,用出言惊人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来抒发自己的忧愁。

  我听出了苏东坡“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他独自一人背井离乡,那种寂寞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有谁能感受到?他与贝多芬一样,一样的寂寞,一样的无助。

  在《月光曲》悠扬的音调中,我感悟到了什么是坚强,什么是不屈。正如作者贝多芬一样,在双耳失聪的情况下,作出震撼人心的一个个音符,这是一种何等的精神

  在寂寞人静的时候,点着微弱的灯光,听着《月光曲》再伴着香浓的咖啡,那是一种何等的意境。

音乐作文之音乐鉴赏作文

  音乐表现要素与心理学之间的联觉

  心理学上把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心理过程或心理机制称为“联觉”。“联觉”在生理学上称为伴生感觉或共同感觉,也译成“通感”。而音乐是一门时间的艺术,它通过一系列的乐音按照高低、长短的特定关系,随着时间的推移来塑造音乐形象、表达人类的情感。音乐的表现要素很多,在诸多音乐艺术的表现要素中,旋律是最重要的,因此,有人说:旋律是音乐的灵魂。如阴森恐怖的音乐令人不寒而栗;节奏强劲的音乐令人手舞足蹈。不同的旋律,造就出非富多彩的音乐。在音乐欣赏中,旋律的高低对人的心理变化的影响是非常大的:音高不断升高,人的情绪就会随着音乐不断上升;而力度弱的音乐作品令人感觉舒缓,力度强的则令人奋发向上;快节奏的音乐感觉激情洋溢,慢节奏的则轻柔抒情。音乐与其他艺术相比,更能牵动人的情绪,原因有二:一是因为人的情绪强度变化尤为明显,而乐音的运动、更替而造成的起伏变化的旋律,强弱交替而造成的节奏类型都与情绪变化有很大的相似之处,因此,以音乐表现情绪更吻合、贴切、生动;二是由于声音本身对人的心身就具有较强烈和直接的刺激作用,易于引起人们的无意注意,容易陶醉而情不自禁。经验和观察提示,从音乐所获得的情感比其他形式更有其震撼人心的力量。

  作为音乐创作的反向活动,音乐欣赏是以创作的终点为

  起点,对作品外在形式直接感知,形成对作品内涵的同情与共感。音乐心理学研究表明:“音高与亮度具有联觉上的对应关系,频率越高的声音,给人的感觉越亮,频率越低的声音给人的感觉越暗。”因此,在很多音乐作品中,写黑暗到光明时都选择了用低音到高音的进行。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格里格的【培尔.金特】第一组曲中的【晨景】了。先是以弱奏吹出主题,然后通过力度逐渐的加强,并且不断的向上转调,用音区的不断增高使人产生的明亮感逐渐增强,知到最后整个乐队演奏出主题。让人在感觉中经历了一个太阳从慢慢升起到灿烂光辉、照耀万丈大地的过程。

  黑格尔说:“音乐是最情感的艺术。”“以情,以形”的联觉抓住了学生易好奇的心理,启发学生敏锐的观察力,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投入情感,通过听觉、视觉等引起心理上的直觉,初步感受音乐作品的主题、意境,培养学生富于幻想的创造性思维。

  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听觉的产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人对音乐的感受,首先是获得感知觉的印象,形成表象,然后才能以思维、想象、情感、意志等复杂的心理形式去把握。我们常常听到音符的色彩,看到线条的旋律,了解艺术语言间发生的感官的交换、通感,那便是我们在感受音乐。听觉表象的运动变化特点本身就容易打破和改变人们习以为常的固定认知模式。只要有一定音乐知识,加之一定生活的积

  累,那么,在音乐感受过程中思绪不可能一成不变,随着对音乐形式和内容的理解,想象的骏马便有了在广阔内心世界中驰骋的余地。音乐不但能表现心灵,更能感动心灵。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流行音乐鉴赏论文

专升本大学语文文学常识考点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