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汉语优秀作文

  我和汉语拼音是好朋友,我只是说现在,以前我可没那么喜欢它,觉得很奇怪对吧?那就让我告诉告诉你们我学习汉语拼音的经历吧!

  在上学前班时,我必须要学习汉语拼音,但是汉语拼音的口形和发音有些很难掌握,有些音总是读不好,老师可能也没有更好的办法教我们,因此我觉得汉语拼音很无聊,超不喜欢它。

  实际上汉语拼音的世界真的是非常奇妙,遗憾的是直到上了小学一、二年级我才领悟到了它的神奇!你知道它们神奇在什么地方吗?让我来告诉你吧:b和d是小哥俩;p和q是姐妹;h有三条尾巴,分别是z、c、s,a、e和u每天都要带i去放哨,组成ai、ei、ui,g交到an、en、in、on的朋友分别变成ang、eng、ing、ong。它们拼读方法也很有趣,比如说:j、q、x、y小淘气,见了鱼眼就挖去,不要把ui和iu拼错哦,否则拼出来的音就会相差十万八千里喽!给大家讲个小故事吧:拉拉读汉语拼音,她把baodao(宝岛)读成了daobao(岛宝),把d读成了b,把b读成了d,b、d兄弟生气地来找拉拉,d说:“b不是我!”于是狠狠地在她的屁股上踹了一脚,拉拉赶紧用手护着屁股,并“哎哟哎哟”的叫着,d却意犹未尽地说:“知道我是谁了吧?!”没等拉拉回答,b又走了过来,“温柔”的捏着她的右手,用力地摇晃着,并气势汹汹地说:“我不是d,你搞清楚了吗?!”拉拉端着被b捏红了的右手,直咧嘴。倒霉的拉拉这回可真是把b和d兄弟俩搞了个彻底清楚。

  其实学好汉语拼音不但帮助我认识了许多许多的字,在生活当中也缺少不了汉语拼音,我就经常用汉语拼音给妈妈的手机发短信,而且汉语拼音对英语单词的拼读也很有帮助呢,比如:熊猫panda,看,我是不是说得很对,不信你就自己试一试吧。

  现在大家知道汉语拼音的用处、好处和对于我们的帮助了吧,希望大家也能象我一样喜欢上汉语拼音。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

汉语文化的魅力作文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中华汉字语言文化。

  汉字语言不同与别的语言,他具有生动形象的特性。每一个汉字吉他的偏旁部首都有着一定的意义,例如“明”字,拥有太阳的光辉,月亮的朦胧,便有了光芒四射之感,于是就有明亮的意思。再如“木”字,一个“木”是一棵树,几棵树在一起就变成了树林,便有了“林”字,许多树聚集在一起就成了一片大森林,“森”字也由此而来。

  汉字,这一生动形象的特点充满着趣味性,如果你仔细钻研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拥有豁然开朗之感。

  汉字表达的比其他的语言更清晰明了,饱满并富有情感。阅读母语的优秀文学作品,有一种厚重之感,它是其他任何一种语言所无法替代的。运用好汉字的艺术,可以规劝人们改过自新,诱导他人走向光明,也可以给人以精神的享受。点如果运用汉字表达一种消极的心态与观点,就会误导众生,汉字运用的发方法一旦落入坠落至人的手中,这将会成为人类的灾难。

  汉字,是神奇而富有魔力的,能否较好的掌控,并正确、恰当地运用就需要长期的思考与积累。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汉字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的瑰宝,也是我们终生的良师益友,每个人的精神家园。

  汉字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世界上没有一种文字像汉字那样历尽沧桑,青春永驻。汉子也为中国乃至世界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对研究中华文化有着巨大的帮助。

  可在信息技术发达的今天,由于过分使用电子产品打字,提笔忘字、张冠李戴的现象频频发生,电子甚至逐渐技术取代了历史悠久的汉字文化,因此,为了保护汉字文化,我们要规范汉字的书写,重视汉字的教育,正确使用汉字,杜绝错别字。

  让我们大力弘扬汉字文化,让汉字文化永驻我心。

语言文化话题的作文

  中国这个令人羡慕赞叹的国家,有着上下五千年悠久而灿烂的历史文化。其中的语言文字更是博大精深,自从远古的“结绳记事”和黄帝时期仓颉创造了语言文字以后,就翻开了中华民族语言汉字文化的新篇章,才有了今天先进文明的中国。

  中国汉字其美观和特色自古以来为人们所赞叹。汉字字形生动形象,古色古香而又不失平易之感,每一个汉字就像一幅美丽的图画,坚美刚毅的“撇”“捺”,轻盈秀美的“横”“竖”,就组成了这一个个的汉字,向我们诠释着其中的含义和美妙。汉字是中国的魂,象征着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见证了中国历朝历代的兴亡,也记录了中国古代的灿烂的文化。

  语言文字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基本工具,是人与人交往的桥梁。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文子的国家,有56个民族,共有80种以上语言,30种文字……这么多复杂的方言和文字在民族与民族之间造成了沟通交流的障碍,所以我国规定了汉语和汉字为正规的全国的通行语言文字,把五十六个特色各异的民族紧紧联系在了一起,不仅方便了人们的交流与交往,还加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汉语言文字深深地融入我们的生活,我们离不开它,它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是生活中却也因为有人对他的不规范使用造成了一些问题:我们在逛街的时候经常看到一些店铺的名字利用了汉字的谐音来创新店名,例如“衣衣(依)不舍”、“默默无蚊(闻)”等等,久而久之就造成了一些年轻人的误解,认为这种写法就是对的了,特别是对青少年学习语言文字起到误导是作用。所以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继续发生,我们要应使用规范的汉语言文字。

  我国的汉语言文字是每一个中国人的骄傲,我们要积极学习规范的汉语言文字,传承和发扬我们中国的优秀历史文化,让中国的文化文明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大放异彩!

汉语言文学实习心得

  中秋刚过,我们08级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实习小组,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与组长邓海龙一行九人,来到了位于武汉市洪山区南湖的长虹中学。

  之前就有来长虹中学“踩点”的经历,它是一所师资力量雄厚,教学成绩斐然,突出艺术素质教育的全日制中学,分为高中与初中部。

  李安平指导老师带领我们与校方进行了简单的接洽,了解了我们在校期间的实习任务,主要分为语文教学技能学习与班级管理两个部分。我们九人被分成两拨,分别管理高一、高二两个年级。我有幸被分到了“尖子班”高一六班。六班的孩子们都是成绩好,素质高的优秀学生。班主任老练、稳重、威严而又不失和蔼,班级管理经验炉火纯青,语文老师韩老师更是校方的校长,语文教学风格独树一帜,入臻化境。我既激动而又感到肩上沉甸甸的压力。

  第一次见面,班主任交代了我的日常工作:早自习、课间操、午休、眼保健操必须到堂监督。紧接着,又亲切的将我介绍给了同学,尤使我感到刻骨铭心的是他亲切的称呼我为“陈老师”,毫无心理准备的情况下,我作为教师生涯的第一声称呼竟是长我许多,在教育一线上辛勤耕耘的长者,这是多么一份的殷切期望与对后辈的关怀!

  第一堂语文课,韩老师讲述的《我的保姆——大堰河》在平淡的开场过后却是激情洋溢、才华横溢,令人美不胜收,目不暇接。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多需努力,实习一周,我们需要学得更多,走得更远!

汉语言文学实习心得体会

  在平安堡当老师顶岗实习的两个月让我学会了很多,成长了很多。

  第一次从学生的角色转变为老师的角色,最初的几天很不适应,初出茅庐的我拿着教务主任给我的两本英语书,有点不知所措,首先自己不是学英语专业出身,其次在此之前并没有正儿八经的上过讲台,我开始四处求助,向办公室里的老师们请教,他们不约而同的告诉我一句话“讲多了,就不紧张了”也正是这句再普通不过的话,让我开始了两个月的老师生涯,明白再优秀的老师也是经验积累的过程。

  第一节课让我终身难忘。我并没有给他们将这门课的相关知识,而是和同学们聊起天来,自我介绍,永远记得孩子们眼中的那份好奇和神秘。在他们看来我是最不像老师的老师,更像朋友,因为我明白初中生正处于成长的转型期,叛逆、反抗成为他们这个年龄段的代名词,如果从第一天起他们就视我为朋友,那接下来的日子我们会很融洽而愉快的度过。

  有了一个相对成功的开始,接下来的日子便轻松了很多,这种轻松并不是教学任务的轻松,而是合作起来的相对轻松,我布置的作业他们都很乐意的完成,时而的奖惩措施在他们身上也很奏效,他们都努力的成为前五名,努力拿到我奖给的棒棒糖。我所带的班级就在这样快乐的气氛中学习,有时放的英文歌竟也成了给他们最好的礼物,从讨厌到喜欢,从不会二十六个英文字母到能用英语简单的介绍自己,他们在进步,我也在进步。他们很乐意给我讲当地的特色小吃,特色农业,甚至是特色寒冷的天气。我明白师生可以做朋友,老师的身份也没有那么畏惧,这种融洽不是在降低自己反而是在提升自己。

  我开始适应自己在这里的生活,除了教课,我习惯于这里每天的酸咸菜,习惯于戴上口罩去迎接外面的夹杂着冰粒的白毛风,习惯于坐在办公室里捂得严严实实判作业,又时不时的和同事开一两个玩笑,我是办公室最年轻的老师,也是那些老老师眼中的开心果,我乐意给他们跑腿,乐意帮他们判作业,相对于他们的厌烦,我更积极主动地喜欢着。

  在这的生活,觉得日子过得并不慢,实习生活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我把他是为我生命中难得的体验,于是更觉得弥加珍贵,不太想写我离开的那一刻,因为我和我的学生都很舍不得,也许生活就是这样,从畏惧到适应再到难舍难分,我们体验着每一个阶段的精彩!

  加油吧!处于每一个时刻的自己!

感受汉语言文化的魅力作文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散发出生命的气息和文化的魅力,我为自己是中国人,能学习和使用中国汉语言文化而自豪。相信每一个中国人都和我一样,拥有一颗热爱汉字、热爱汉语的心。

  几千年前,仓颉创造出了汉字,并赋予它丰富多彩的形式和内涵,几千年来,中国人借助它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如行云流水般滔滔不绝,一泻万里,在人类语言长河中绵延流淌。

  一个字,一个意,一份情,每一个字都寄托了我们祖先心灵的美感。每一个汉字都拥有它独立的意思,拥有它铿锵的声律。譬如一个“寒”字,点点滴滴的水,如坚冰融化,一阵冷气扑面而来,寒冷的天气里,总要戴帽子的,它上面的“宝盖头”让人感觉戴上了帽子,你看,汉字的造型多有趣!

  汉字不是造出来就长成这样的,它经历过几番演变。

  看看早起的甲骨文字的马,多像一匹站立的马,到了秦朝,篆字的马则更像弓着背,拉着车的老马。也不知道是哪位传奇人物,给了它如此形象上的真真切切,精神上的饱满与肉体上的升华!

  如此美轮美奂的汉字,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爱它,有什么理由不把它传承下去呢?可是汉字当前正面临着空前的危机。电脑的普及,人们已经习惯在键盘上敲敲打打,宣纸上的肆意挥洒已经成为记忆逐渐被淡忘。很多人很简单的汉字也不会写,听英语老师说,他们函授的时候考大学语文,填空写鲁迅的《“友邦惊诧”论》,他们英语老师中,居然有人把“友邦”写成“有帮”,“惊诧”写成“斤X”,五个字仅仅写对了一个!试问,这样的老师还配当老师吗?这样的人还有资格当中国人吗

  网络时代,汉字被肆意篡改、不规范乱用的现象比比皆是,什么“”就是“傻”什么“高大上”“涨姿势”“我伙呆”“喜大普奔”……朋友,你能明白这些语言的意思吗

  祖先留下来的汉语言文化,是他们智慧的结晶,是我们应该珍惜的宝贝,我们怎么能如此糟蹋它呢

  汉字像磁石一般吸引着我的心,它的独特魅力深深地将我征服,我决心努力学习,长大做一名语言文字工作者,保护我们的汉字,传承我们的汉语,让汉语言文化更发扬光大。

2016年作文范文:论学习语言文学

  说到学习语文,就务必谈下语文是什么。“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意境之美是语文;“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无私奉献是语文;“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执着精神是语文。语文从国学盛行的古代到科技发达的今天,始终具有巨大的重要性。它在某个方面反映着个人或国家的形象和实力。

  那怎样学语文?就现在而言,大致途径有三:生活,课堂,和课外。

  不管学习哪个专业,课堂的学习都非常必要。对语文来说,课堂有效教学会让你接触并大致了解它。生活的实践则是为语文积累了实际经验,对语文学习有很大帮助。而最后,也是个人认为非常重要的,即课外大量教学。

  课外的学习不仅是对课内学习的基础内容进行预习和巩固,还有大量的拓展和积累。积累是学习语文的有效途径,课内所学固然重要但也只为冰山一角,想更多更好地学语文那就要靠课外深入发掘,包括快速高效地阅读和记录以及从各个方面搜集有用的信息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换言之,如果语文是座高楼,那么课内学习就为这个建筑打了地基,而课外积累则使建筑更坚固高耸。现在很多人学语文不重视课外学习,我想说,其实课外和生活上的教学积累真的也很重要啊。

  在当今浮世里,想静下心做一个有修养的人,那好好学学语文吧。

论学习语言文学

  教师在讲台边上侃侃而谈,学生埋头苦记,认真思考,有效的教学使我们短时间内获得大量信息;课外的练习是我们的逐渐积累,是一项持久的工作;但是,在我看来,一切都没有在社会生活中实践,这一贯穿于一生的学习对于语文素养的作用大。

  语文,又叫国文,是我国的国学,其传承与发展关乎我国的文化软实力的增强。在课堂的学习给我们带来的知识也许只能在最近的考试中发挥作用,却不能长久运用。在课外的练习,如果只是练习而不能灵活运用,便了无效用。

  在社会实践中学习,不仅能自己学习,更能在与他人的交往生活中作用,不仅自己的语文素养得以提高,对于别人也同样如此,一传十十传百,我国的语文素养整体水平不也是提高了吗?又何愁我国的国际影响力得不到体现呢

  现在社会中有一部分以无知为荣,以跟风为时尚的人,盲目地崇洋媚外,甚至连“洋,外”的全称都不能完整表达,根本原因不就是语文,国文素养不够,自身根基不牢,才被影响的吗?作为中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我们每个人都有义务学好语文,不仅要提升自身,更要用自身为模范来影响别人。在我看来,语文学习不仅应在课堂中,更应该在生活中。

  胡适先生说过,如果没有独立的人格,那这个人将不会自由。如果这样,国家也不会富强,学好语文,从生活实践中做起。

汉语言文学与人文素质刍作文

  最基本的文学常识和艺术欣赏能力都在倒退,这对高校毕业生日后的发展必然会产生影响的。此外,在社会利益和不良风气的熏陶下,许多学生因为缺乏独立健全的人格,思想逐渐堕落。心理承受能力差、遇到困难就一蹶不振等等这些现象屡见不鲜。这种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错位,是值得当代教育者深思的问题。

  专业知识和人文素质应该是相辅相成的,教育的本质就是以人为本,让学生更好的生存和发展。毋庸置疑,汉语言文学是提升人文素质的有效途径。通过学习,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陶冶高尚的情怀,提升自我精神涵养,甚至可以影响到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那么针对高等院校学生目前存在的一些人文素质方面的问题,我们也在积极的探索新的解决办法和途径,希望可以通过汉语言文学教育培养出更多更加优秀的高校人才。

  1选择优秀教师,以德育人

  汉语言文学教育本身,就个教师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对文字和语言有一定的驾驭能力。选择优秀的教师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渊博的知识会让学生领会到汉语言文学的博大精深,深刻感悟文学的魅力,对自身素质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此外,教师作为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主体,就要身体力行,以自身的人格魅力、气质修为来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多数汉语言文学教材中的作品都生动形象的反映了某种社会现象,教师一定要把握好恰当的时机,深刻诠释人文主义精神,引导学生深刻体会到作品中的人物魅力,体会字字珠玑的睿语箴言,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考试方法改进,以实育人

  高校大学语文的考试方法多采用闭卷考试的形式,这种考察方法是学生最为反感的,也就失去了原本的学习热情,因此这里不建议采用闭卷考核的形式。笔者建议可以采用一些灵活多样的形式来进行改进,比如说通过课生学生的交流情况、读书笔记的记录情况、人文精神和自身素质的进步情况和学习心得的交流情况来综合考量学生的汉语言学习情况,对学生给与充分的肯定,充分关注学生的精神生活,也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人文精神的重要性。生活教人求真,学习交流感受也应该来源于生活,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各方面素质,有针对性的进行点拨和指导,提倡人文教育的重要性,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深刻体会为人处事的内涵。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逐渐塑造健康的人格,培养高尚的情操。

  3结束语

  汉语言文学多是以选修课的形式出现的,我们在选择最佳的方式将权利留给学生,尽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活跃课堂气氛,尽可能多的和学生交流,通过文化的熏陶和人格魅力来感染学生。最重要的是,以汉语言文学为代表的教育将对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引导和教育起到关键的作用。笔者认为,各大高校也应该逐步增加对该类课程的投入力度,充分重视起来,力求通过汉语言文化的熏陶和文化素养的沉淀,能够培养出更多适合社会发展的高素质高校人才。

论汉语言文学

  我为什么要读书?这是问题吗?也许不是问题的问题,但是我还要问。为什么?因为这个不是问题的问题确实成了问题。因为,我看到很多不爱读书的人群。所以,今天我要把这个问题提出来,问问大家:我为什么要读书。对于这个问题,也许回答五花八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正如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

  也许有人说:我读书就是为了考学,为将来有一份工作;有人也许说:我读书就是为了消遣,为了娱乐;也许有人说:我读书就是为了获取知识,满足我的知识渴求。如此种种,对于不同的需求者肯定有不同的答案。当然,我们这里尊重大家的需求,因为读书毕竟是自己个人的事情,没有必要让人来强求。但是针对大家的不同读书目的,我可以肯定地说:有什么样的读书追求,你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换一句话说:你的读书理想便决定了你的人生品位、人生境界。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是南宋女诗人李清照《夏日绝句》咏项羽的一句名句,貌似对历史人物的赞赏,其实也反映了女诗人的人生价值与追求。出生于书香门第的李清照,早期生活优裕,父亲李格非藏书甚富,这让她得以博览群书,打下了坚实的文学基础。受传统儒家思想文化熏染,年少时李清照便有志于文学,她饱读诗书,勤于学习,勤于练笔,因此“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王灼《碧鸡漫志》)。当时的文坛名家、苏轼的大弟子晁补之(字无咎)曾对她大力称赞。前辈的奖掖表扬更让李清照对文学钟情不已,这使她更加全神贯注致力于文学阅读与创作研究,孜孜矻矻,勤勉不断,从不因为身世浮沉而中断。正由于她勤奋好学与独立创造的精神,使得她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少有的女作家,名声超过了她的父亲李格非(北宋文学家)。

  李清照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思想和艺术价值,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和永恒的历史价值。爱国主义历来是文学创作中一个永恒的母题。它能点燃每一位炎黄子孙心中永恒的家国情结。俗话说得好:家是缩小的国,国是放大的家。家国情怀是一个人精神成长的圆点和核心,能够焕发人类情感深处的共鸣。李清照词中所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情感往往和自己的悲惨命运身世联系在一起,因而,更能引起人们对国家命运前途与个人命运一体的情感共鸣。

  李清照的词,成就很高。人们赞誉她的作品“词压江南,文盖塞北”,被称为“词国皇后”。明代沈谦在《填词杂说》里将她与李后主并提,称赞:“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自明朝以来,国内就出现了四处“李清照纪念馆”和多处“藕神祠”,可见后人对她的崇敬。李清照之所以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被人们纪念追思,甚至顶礼膜拜,就是因为她在中国文学史上做出了巨大贡献。

  她一生创作留下的名句颇多,如描述闲愁的“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吟咏自然万象的“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抒发惆怅之情的“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表达伤春之情的“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还有描摹闲愁得生动之笔:“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她的词独步一时,流传千古,被誉为“词家一大宗”。关于她的词,分两个阶段: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描写爱情生活、自然景物,韵调优美,如《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等;后期多慨叹身世,怀乡忆旧,情调悲伤,如《声声慢•寻寻觅觅》等。她的词能够将真挚的感情和完美的形式融为一体,情感含蓄细腻,达到了“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的境地。因而,她赢得了婉约派词人“宗主”的地位,成为婉约派代表人物之一。当然,她词作也有笔力横放、铺叙浑成的豪放风格,这又让她在宋代词坛独树一帜,从而对辛弃疾、陆游以及后世词人产生了较大影响。她杰出的艺术成就赢得了后世文人的高度赞扬。后人认为她的词“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被人们称为“宋代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美誉。

  从李清照的读书写作人生中我们不难看出女诗人的崇高追求与理想,她的人格同她的作品一样令人崇敬,巾帼淑贤之外更兼须眉之刚毅。她的诗歌、散文和词学理论都能高标一帜、卓尔不凡。她的词作在艺术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在词坛中独树一帜,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易安体”。在她的作品里,不追求砌丽的藻饰,而是提炼富有表现力的“寻常语度八音律”,用白描的手法来表现对周围事物的敏锐感触,刻画细腻、微妙的心理活动,表达丰富多样的感情体验,塑造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为后人们留下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千古名篇。她的努力与成就,极大地丰富了中国文学宝库,为汉语言文学的发展作出了极大的不可磨灭的贡献。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面试考试的自我介绍

市场营销本科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