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朋友的文言文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随风而逝的友情美文

  “少年乐新知,衰暮思故友”!这是唐代诗人韩愈《除官赴阙至江州寄鄂岳李大夫》中的一句,很形象地概括我此时的心情,曾经有过很多朋友,就似流星一样随风而逝了。扼腕长叹之余,像牛儿的反刍细细回想曾经的美好:

  芳芳是众多朋友中最让我难忘的一个,她长得小巧玲珑,我们走在一起,被人们戏称为“高低柜”,她妙语连珠,诙谐风趣曾是我青葱岁月、枯燥单调生活中一道味道鲜美的大餐。正因为此,她才如磁石一般牢牢地吸引着我,我们形影不离。

  她的生日和我相差一天,聪明的她把自己的生日提前了一天,让我把生日推后了一天,两人合起来一起过生日,这样内向孤僻的我永远记住了曾经美好的那一天,也就有一张合影照片,十多年过去了,春风得意的芳芳是否还记得曾经的那一天呢?岁月的流逝,生存环境的残酷,她是否还记得我们曾相依相伴三年多的种种细节呢

  九五年那个“五一”长假,我和她一起来到昆明,准备一起到抚仙湖去。我和她一起来到她姐位于豆腐营的家,一起在武夷路迷路,俩人来来回回地在那条街上瞎逛,浪费了几个小时,也找不到曾经熟悉的记忆,最后只好迈着异常酸痛的脚来到一个小招待所,在一个三人间不管不顾地睡了一夜。她是否还记得我们只顾自己说话,走错卫生间的尴尬和滑稽。然后一起坐上东去的客车,带着疲倦,带着兴奋来到澄江,马不停蹄地改坐马车来到抚仙湖边,在那美丽静谧的湖边泡着清冷的湖水放松心神,徜徉在那片湖光山色中,卧谈游湖的感受和一些平时并不说起的心里话……她是否还记得?而我,虽然岁月流逝,一切美好的过往就似过电影一样,一遍又一遍的在我的脑海中回放,清晰如昨日,亲切如昨日,这样一位给过我欢笑,和我携手共度痛苦的女友,怎能在记忆中把她擦拭得干干净净呢

  微笑的芳芳,坦然的芳芳是否还记得她母亲去世时,我来陪伴孤苦无依的她,那时我多希望能分担她的痛苦和恐惧,伴她度过母亲离世的艰难岁月,力尽自己所能默默地帮她做一些,渴盼着把这份友情传递给她。虽然当时的她经历了丧父、丧母的切肤之痛,却是谈笑自若,处事镇定坦然,远远超出所有人的意料,我从心底佩服她的成熟和冷静,幻想着她回到单位自己要怎么样、怎么样地对她好,要怎样温暖她……

  没有想到这就是分别,失去了芳芳的我不再微笑,带着许多不习惯走上了自己更为坎坷的人生。虽然在以后的岁月里我也结交了一些女友,但是有谁如芳芳那样知心,她的温暖就似自己随身的小棉袄。虽然她就住在我父母居住的大院内,但我能见着她的机会少了又少,最后竟如那断线的风筝,彻底地失去她的音信。多少次午夜梦回,我哭了,我忘怀不了她,回想与她相濡以沫的日子,也想到再见一面,和她一叙别情!

  芳芳,有生之年我们是否还会有机会坐在一起一诉衷肠,把酒言欢,祭奠我们曾经的友谊,祭奠我们的共同生日,祭奠我们相依相偎的三年时光,祭奠我们那一去不复返的的青春

关于朋友的文言文

交友

  在《论语》中的《颜渊》篇中有两句话就与交友有关。

  “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也。”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第一句话的意思是:子贡问怎样交朋友。孔子说:忠诚地劝告他,善意地引导他,他不听就立刻停止,不要自找侮辱。第二句话是说:曾子说:君子用文章学问来结交朋友,用朋友的品德来帮助自己,提高仁德。”

  生活中,要想结交上一个益友,首先必须对自己的朋友负责任。如果你对自己的朋友都不负责任,不管不问,那你又能如何让朋友对你负责呢?只有首先学会付出,才能让你结交上一个对你关心照顾的朋友。所以在朋友犯错之时,你一定要“忠告而善道之”,做朋友的益友、诤友。但如果他没有领你的情,没有照你说的做,并且对你的劝说理解成对他的大不敬,这种情况孔子又提出了“不可则止,毋自辱也”的建议。我认为这个建议非常好。正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他和你没有共同的人生价值和追求,对于你好意的提醒他却置之不理,这实在算不上是一个益友,与他交往下去也一定不会对你有什么好影响,这样的人,不值得为他付出更多。说不定,到最后自己真的会反被其辱。不是有这样一句诗吗:“两句三年得,一语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人家对你最诚挚的劝告都不屑一顾了,对子么,你能做的也只有“归卧故山秋”这一种方法了!

  “以友辅仁”这四个字对我们交友的过程提出了高的要求。要用朋友的品德来帮助自己,提高仁德。首先,这就需要你的朋友应是一个有德之人;其次,你应有一双发现美德的眼睛,朋友是你的一个榜样,你要将他身上优秀的品质德行学习过来,这样,才能达到益友的效果。真正做到了这一点,才会使自己变得更加完美,心灵变得更加高尚。

  如果我们在交友时可以牢记《论语》中的这两句话,我们一定可以交上一个好的朋友,让我们终生受益。

古代友情诗

  曾经的陌生不代表永恒,不经意间,某种感觉的默契延续了你我的友情。

  《送梓州李使君》

  唐·王维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汉女输幢布,巴人讼芋田。

  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唐·王维

  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

  遂令东山客,不得顾采薇。

  既至金门远,孰云吾道非。

  江淮度寒食,京洛缝春衣。

  置酒长安道,同心与我违。

  行当浮桂棹,未几拂荆扉。

  远树带行客,孤城当落晖。

  吾谋适不用,勿谓知音稀。

  《送友人》

  唐·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渡荆门送别》

  唐·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送魏万之京》

  唐·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度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曙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是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关于友情的古代诗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之广陵宿常二南郭幽居】

  绿水接柴门,有如桃花源。

  忘忧或假草,满院罗丛萱。

  暝色湖上来,微雨飞南轩。

  故人宿茅宇,夕鸟栖杨园。

  还惜诗酒别,深为江海言。

  明朝广陵道,独忆此倾樽。

  【读诸葛武侯传,书怀赠长安崔少府叔封昆季】

  汉道昔云季,群雄方战争。

  霸图各未立,割据资豪英。

  赤伏起颓运,卧龙得孔明。

  当其南阳时,陇亩躬自耕。

  鱼水三顾合,风云四海生。

  武侯立岷蜀,壮志吞咸京。

  何人先见许,但有崔州平。

  余亦草间人,颇怀拯物情。

  晚途值子玉,华发同衰荣。

  托意在经济,结交为弟兄。

  毋令管与鲍,千载独知名。

  【送魏万之京】

  朝闻游子唱骊歌,昨夜微霜初度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曙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是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送李端】

  故关衰草遍,离别正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泣空相向,风尘何所期。

  【别诗】

  骨肉缘枝叶,结交亦相因。

  四海皆兄弟,谁为行路人。

  况我连枝树,与子同一身。

  昔为鸳和鸯,今为参与辰。

  昔者长相近,邈若胡与秦。

  惟念当乖离,恩情日以新。

  鹿鸣思野草,可以喻嘉宾。

  我有一樽酒,欲以赠远人。

  愿子留斟酌,叙此平生亲。

  黄鹄一远别,千里顾徘徊。

  胡马失其群,思心常依依。

  何况双飞龙,羽翼临当乖。

  幸有弦歌曲,可以喻中怀。

  请为游子吟,泠泠一何悲。

  丝竹厉清声,慷慨有余哀。

  长歌正激烈,中心怆以摧。

  欲展清商曲,念子不得归。

  俯仰内伤心,泪下不可挥。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欢娱在今夕,?婉及良时。

  征夫怀往路,起视夜何其

  参辰皆已没,去去从此辞。

  行役在战场,相见未有期。

  握手一长叹,泪为生别滋。

  努力爱春华,莫忘欢乐时。

  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烛烛晨明月,馥馥秋兰芳。

  芬馨良夜发,随风闻我堂。

  征夫怀远路,游子恋故乡。

  寒冬十二月,晨起践严霜。

  俯观江汉流,仰视浮云翔。

  良友远别离,各在天一方。

  山海隔中州,相去悠且长。

  嘉会难再遇,欢乐殊未央。

  愿君崇令德,随时爱景光。

说朋道友

  这些年,一个人,风也过,雨也走,有过泪,有过痛,还记得坚持什么。

  ――周华健《朋友》

  最喜欢这首《朋友》,它的蕴味,它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词,甚至每一个字,我都欣赏。说起朋友,我们必然会联想到友谊,说到友谊,我们必然会记起那些华丽美妙的诗句,谚语名言。回首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光辉历程,在那历史的长河中,有多少关于友谊的千古名句广为流传。从孔子的“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再到杜甫的“同心不减骨肉亲”:再到今日陈毅元帅的“难得是诤友,当面敢批评。”。因为有了朋友,才产生的友情,若无友,何来情

  谢谢你,朋友。谢谢你的帮助。在我的生活,学习中,朋友是绝不可缺少的。真正的朋友,是同舟共济,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朋友的真心帮助,会使一个人从黑暗中走出,走向光明。朋友,谢谢你。

  谢谢你,朋友。谢谢你对我的一切帮助。朋友不是一个利益的工具,不是一达到目的就弃而不理的垫脚石,朋友不是在餐桌上称兄道弟,而背后为的是那一纸合同书。朋友是要用真心去对待的,朋友间的友谊是纯洁的。

  如果把人生比作一列快车,那朋友就是发动机,永远促使你前进:如果把人生比作一泓清泉,那朋友就是清泉的源头,永远流出鲜活的泉水,催你不断进步;若把人生比作一杯香浓的茶,那么朋友就是泡茶的水,如果没有水,那么再名贵的茶也失去了它的价值,失去了它原有的力量。当人们品茶的时候,赞不绝口的往往是茶叶,而水,隐退到一旁,默默地。

  若无友,何来情,若无情,何来心?财富成可贵,功名更重要,若为朋友故,二者皆可抛。

朋友

  朋友,就是一把伞下的两个背影,一块糖果两张笑脸,一个难题两颗真诚的心。有人解释说同窗为朋,同学为友。

  我想,我们的理解应当是另外一种――俞伯牙与钟子期。伯牙摔琴谢子期说道:“摔破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知音一个也难求”前一句如果说是悲哀,后一句则怕是强求。直到现在,我总不能理解怎样算知音,但我知道我们的朋友是“他伤心你伤胃”的那种。我觉得朋友是慢慢走到一起的,开始时你也许不会意识到,直到有一天忽然发现――两个人已经是实实在在有些难分彼此了,而且离开了还会产生一种感情叫思念。这样的朋友是最真的吧。

  其实,老杨的题目总会让人在老杨的启发下用发散思维去想好多,也很难说清什么就是什么,有时候把自己搞晕了也许不会理清自己想了些什么,再加上老杨的不定向思维的不断开导,没准儿能从核桃里磕出个瓜子来。当然,这也是它的魅力所在。希望经过n次思考会诞生几个思想家吧。人人都离不开友情。你可以没有爱情,但是你绝不能没有友情;一旦没有了友情,生活就不会有悦耳的和音,就死水一滩;友情无处不在,她伴随你左右,萦绕在你身边,和你共渡一生。

  朋友是一种相遇。大千世界,芸芸众生,茫茫人海,红尘滚滚,朋友能够彼此遇到,能够走到一起,彼此相互认识,相互了解,相互走近,实在是缘分。在人来人往,聚散分离的人生旅途中,在各自不同的生命轨迹上,在不同经历的心海中,能够彼此相遇、相聚、相逢,可以说是一种幸运,缘分不是时刻都会有的,应该珍惜得来不易的缘。

  朋友是一种相知。朋友相处是一种相互认可,相互仰慕,相互欣赏、相互感知的过程。对方的优点、长处、亮点、美感,都会映在你脑海,尽收眼底,哪怕是朋友一点点的可贵,也会成为你向上的能量,成为你终身受益的动力和源泉。朋友的智慧、知识、能力、激情,是吸引你靠近的磁力和力量。同时你的一切也是朋友认识和感知你的过程。

  朋友是一种相契。朋友就是彼此一种心灵的感应,是一种心照不宣的感悟。你的举手投足,一颦一笑,一言一行,哪怕是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个背影、一个回眸,朋友都会心领神会,不需要彼此的解释,不需要多言,不需要废话,不需要张扬,都会心心相印的。那是一种最温柔、最惬意、最畅快、最美好的意境。朋友是一种相伴。

  朋友就是漫漫人生路上的彼此相扶、相承、相伴、相佐。她是你烦闷时送上的绵绵心语或大吼大叫,寂寞时的欢歌笑语或款款情意,快乐时的如痴如醉或痛快淋漓,得意时善意的一盆凉水。在倾诉和聆听中感知朋友深情,在交流和接触中不断握手和感激。朋友是一种相助。风雨人生路,朋友可以为你挡风寒,为你分忧愁,为你解除痛苦和困难,朋友时时会伸出友谊之手。她是你登高时的一把扶梯,是你受伤时的一剂良药,是你饥渴时的一碗白水,是你过河时的一叶扁舟;她是金钱买不来,命令下不到的,只有真心才能够换来的最可贵、最真实的东西。

  朋友是一种相思。朋友是彼此的牵挂,彼此的思念,彼此的关心,彼此的依靠。思念就像是一条不尽的河流,像一片温柔轻佛的流云,像一朵幽香阵阵的花朵,像一曲余音袅袅的洞箫。她有时也是一种淡淡的回忆、淡淡的品茗、淡淡的共鸣。

  朋友是一种相辉。朋友就像是夜空里的星星和月亮,彼此光照,彼此星辉,彼此鼓励、彼此相望。

  朋友也就是镶嵌在默默的关爱中,不一定要日日相见,永存的是心心相通;朋友不必虚意逢迎,点点头也许就会意了;有时候遥相晖映,不亦乐乎?朋友就是一段荡气回肠的歌,无论是低回咏吟,还是放怀高歌,皆刚柔相映,陶然自得。

朋友

  在科技发达社会,人们越来越关注交友问题。是的,谁不希望交一个既讲文明又懂礼貌的朋友呢?夸张点,一个人所交的朋友直接反应本人的素质。

  中国有一句俗话说得好“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表达意思也就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古代人都这么关注自己的交友,何况我们现代人呢。那么评论一个朋友的标准到底是什么呢?我们现在来讨论一下这个问题。很多人认为朋友应该“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可有一句俗话书的好:“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在当今社会上,谁不为自己考虑?不为自己家人考虑?朋友,及时感情再深,怎能与血缘关系所攀比呢?所以很多人现在看朋友都用“患难才能见真情。"的办法来看朋友。难道只有患难时帮你的朋友才能算是好朋友吗?只能说不一定,也许有许多巧合。假如昔日与你相处好的朋友在你需要钱的时候却不借给你的时候。你要综合考虑,或许那位朋友真没钱,有钱真有急用。那你能说他不讲义气吗?当然不是。也要找自己的原因。可能自己诚信方面不好,谁愿借一个不讲诚信的人钱呢

  所以应该综合考虑,不要因自己的一念之差从而失去应该好的朋友。如果以上原因都不是,又没什么特殊原因,那你所谓的‘好朋友’可能不是你所需要的朋友。朋友之间讲义气是可以的,但不能过度讲所谓的‘哥们儿’义气记得有一个真实事件:一天,九年级学生小刚在家看书,突然接到朋友的电话:“小刚,你快过来,带几人来帮我出出气!”朋友一开口就让小刚帮忙打架。后来,在看守所里的小刚回忆当时的情景:“我也犹豫了一下,但仅仅是一下,我马上想到,这个朋友是和我从小一起长大的,还带一点近亲的关系,如果这次我不帮他,那还算是一个讲‘义气’的人吗?小刚就去找了几个朋友,其中有一个朋友还这样说:“你自己就不去了,我们去就好了。”但小刚想:“我怎么能不去呢?人都是我叫来的,我自己不去就太不仗义了。”他给自己鼓了鼓气,带上到和自来水管出发了。一场混站后,一人死亡,四人受伤。

  这告诉我们,朋友可能是你最好的伙伴,也可能是你的祸害,小刚等人因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慎重交友,选择良好的朋友,让人生交友这条路不留下任何遗憾!

友谊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语出《论语·季氏》。意为: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同正直的人交友,同诚信的人交友,同见闻广博的人交友,就会受益;同阿谀奉承的人交友,同表里不一的人交友,同夸夸其谈的人交友,就会有害。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语出《庄子·山水》。意为:君子之间的友谊清淡得像水一样,小人之间的友谊甘美得像甜酒一样。

朋友

  何为朋友?管鲍之交是朋友,酒肉朋友是朋友,八拜之交是朋友,狐朋狗友是朋友,生死之交是朋友,总角之交是朋友,高山流水是朋友,沆瀣一气亦为朋友。古人云:与善人交,如入兰芝之房,久而自芳,与恶人往,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此诚然。

  耳鬓厮磨亲密无间的昵友,不卑不亢直言是非的是诤友,酒肉相交见利忘义的是贼友,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是义友。“海内存知己,天涯如比邻”的是朋友,“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的是朋友,“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是朋友,“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的是朋友,“暗风吹雨入寒窗”的是朋友,“共君一醉一陶然”的是朋友,“谈琴赋诗,啸咏终日”的是朋友,“饮醇自醉,金友玉昆”的是朋友,“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是朋友,“四海之内皆兄弟”亦是朋友。不错,朋友无时无刻不在你的身边。朋友,果然“放之四海而皆准”。

  《庄子。山木》有云: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此言甚善。如今的婆娑世界,可谓龙蛇混杂。初出茅庐之人,未经沧海,难免不分青红皂白,三言两语便以兄弟相称。于是不过数日,便“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以致遭遇飞来横祸,恰如火中取栗而不自觉,受人利用纵有千般不愿却已成替醉羔羊,方才噬脐莫及,呜呼唉哉!

  自然亦有人兢兢业业,处处小心,时时在意,远遁其声色犬马斗鸡走狗呼卢喝雉之徒,亲近其高山仰行,景行行止不愧屋陋之士,最终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成为“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的闲人,纵然作不得流芳百世也不至于遗臭万年吧!

  故哲人告戒:交友须谨慎。害人之心决不可有,然防人之心亦断不可无。正所谓“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不能以其貌而断其质也。又云“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相处多日,方可以其行而断其质。若发现自己所交游者乃狐群狗党,须悬崖勒马,及时醒悟。不然,“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他日骑虎难下,一错再错,则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矣!诸君当慎思之。

古人的友情

  春秋时期的一天,俞伯牙乘船去普国游玩,还没出楚国,就遇到了一场大暴雨,只得在一个小山坡停下船来。俞伯牙取出自己心爱的琴,弹了起来,突然,他感到琴在颤动,这里音乐家特有的心理反应,他知道附近有人在听琴,没有在意,突然,那人说:“善哉,峨峨兮若泰山!”俞伯牙一听,不禁心里一震,马上把那个人请到船上,又弹了一首流水曲,那人说:“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俞伯牙一听,赶忙问道:“先生贵姓?可真是石中有美玉之藏!”那人说:“免贵姓钟,名子期,是位樵夫。”“真是知音啊,知我者你也。”俞伯牙又弹了好多首曲子,钟子期都说出了俞伯牙的心意。离别之日,子期对伯牙说:“中秋之日,我邀你来赏月。”

  转眼间,到了中秋之时。俞伯牙如约来到了那个山坡,等着钟子期,但钟子期一直没来,俞伯牙疑惑了,找了好长时间才找到钟子期的家。一进门,但只见钟子期的父亲,于是就问:“子期呢?”“子期一场大病,病死了。”“啊!”俞伯牙奔到子期墓前,吟诵到:“忆惜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杯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边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然后,将琴一下子摔破,钟子期的父亲问他这是何苦,俞伯牙说:“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以谁弹,满面春风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从此以后,俞伯牙再也没弹一首曲子。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古代经典小故事

关于朋友的名言警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