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两岸情谊的句子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海峡两岸

  小鸡离家之后受尽了列强的欺侮,被迫与母亲分离。遥望当年,当台湾与大陆母亲完全隔绝时,两岸人民无时无刻的盼望着台湾早日投入大陆母亲的怀抱。两岸人都民望眼欲穿,盼望着与对岸的亲朋好友相聚。“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正是对这最好的写照!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在他的作品《乡愁》中写道:“而现在/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从这句诗中,就可以看出余光中那剪不断理还乱的乡愁是多么的浓烈!不仅说明了他自己,更代表了台湾大众对故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啊!时间可以冲淡一切,却冲不淡那一缕乡愁!

  再来讲讲,两岸文化传承。妈祖是莆田望族九牧林氏后裔。妈祖生于公元960年(宋太祖建隆元年三月廿三日),祖父林孚,官居福建总管。父林愿(惟殷),宋初官任都巡检。在她出生之前,父母已生过五个女儿,盼望再生一个儿子,因而朝夕焚香祝天,祈求早赐麟儿,可是这一胎又是一个女婴,父母有些失望。就在这个女婴将要出生前的那个傍晚,邻里乡亲看见流星化为一道红光从西北天空射来,晶莹夺目,照耀得岛屿上的岩石都发红了。所以,父母感到这个女婴必非等闲之女,也就特别疼爱。因为她出生至弥月间都不啼哭,便给她取名林默,父母又称她为林默娘,默娘。林默幼年时就比其他姐妹聪明颖悟,八岁从塾师启蒙读书,不但能过目成诵,而且能理解文字的义旨。长大后,她决心终生以行善济人为事,矢志不嫁,父母顺从她的意愿。她专心致志地做慈善公益的事业,平素精研医理,为人治病,教人防疫消灾,人们都感颂她。她性情和顺,热心助人。只要能为乡亲排难解纷,她都乐意去做,还经常引导人们避凶趋吉。人们遇到困难,也都愿意跟她商量,请她帮助。台湾的妈祖信仰十分普遍,台胞三分之一以上信仰妈祖,台湾全岛共有大小妈祖庙510座,其中台南一地即有116座。它们的名字很多,有的叫天妃宫、天后宫、妈祖庙;有的叫天后寺、天后祠、圣母坛;也有的叫文元堂、朝天宫、双慈亭、安澜厅、中兴公厝、纷阳殿、提标馆等。福建、台湾、广东及东南亚的林氏宗亲都称妈祖为:“姑婆”、“姑婆祖”、“天后圣姑”、“天上圣母姑婆”等。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有妈祖信众2亿多人,仅在台湾就有信众1700多万。看来大陆和台湾的同胞都有共同的信仰。

  共同的文化是构成一个民族的基本要素之一。在民族认同中,文化甚至具有比血缘更为重要的作用。中华文化为中华各族儿女共同创造,一直是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的源泉,也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一个重要基础。台湾文化的母体是以河洛文化为核心的中华文化,与祖国大陆其他区域文化一样,都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两岸文化体现出同一性特征。台湾和大陆两岸文化具有同质同源性,这种同质同源的文化同一性又必然是两岸统一的基础。

  相信不久的将来,文化相同的母鸡和小鸡一定会相聚的!

海峡两岸情谊的句子

两岸海峡一条心

  一个阳光灿烂的清晨,百合在庐山游玩。忽然,天下起了倾盘大雨。百合连忙到前面的御碑亭避雨。一脚踏进去,她就看到一位少女在专心地绘画,似乎不知百合已走近她身边。“你好,我叫梁百合。”百合说道。“你.你好,我叫凌兰。”少女说道。从交谈中百合知道凌兰是一位海外同胞——台湾人。

  “我们晚上见,好吗?”百合问道,“好!”凌兰十分高兴。

  夏夜的庐山是美丽的,百合坐在石凳上看星星。身后传来了一声声脚步声,百合回头一看,立即吃惊地瞪大了眼睛,来的人不是凌兰,是一位头发斑白的妇人。百合忙问:“你是——”妇人慈祥地说:“我是凌兰的母亲,你是梁百合吧?”百合羞涩地点点头,问:“她回台湾去了。”“为什么?”百合猛一抬头问。“因为她有一个不愿台湾回归的父亲。”妇人回答。百合坐下来,晶莹的眼泪落到了地上.

  在海峡的另一边,凌兰坐在父亲对面的沙发上,她哭泣着。“兰儿,你为什么要结识一位中国人?”爸爸说道。“爸爸,你就是不愿台湾回归。在日本的统领下,我们就幸福安康了吗?”凌兰愤愤不平地问。“这.这总比中国人好!”父亲说。凌兰反问:“日本人好?他们在南京大屠杀就杀害了30万无辜百姓,他们野蛮到极点!”凌兰越说越激动。“兰儿,别这么大声。”父亲说。父亲反复思考着,来回踱着步,两道粗粗的眉毛快碰到一起了。“唉,好吧,兰儿,听你的,其实我也不是不想回归。”父亲说着,发邮件去了。“叮——”凌兰她妈妈接到邮件。微微地笑了。

  “谢谢伯父,谢谢伯母。”百合又惊又喜。两个少女手拉着手,兴奋地嬉戏着。两位老人望着她们,甜甜地笑了。

  在这一刻,有千千万万个中国人和无数个台湾人正渴望着台湾能回到中国的怀抱里。

悠悠,两岸情

  泱泱中华,上下五千年。在亲爱的祖国大地上,有多少人为了你上下求索,寻找真理;多少人为了你呕心沥血,默默奉献;多少人为了你付出生命。你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广泛地扎根于炎黄子孙的心中,情系着亿万中华儿女的赤子心。你,就是漂浮在万千碧波上的一片小芭蕉叶——台湾。叶柄朝南,叶面朝西,优美而壮观。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祖国神圣领土上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据历史文献记载,早在两千多年前的秦朝,台湾和大陆的经济、政治、商贸就密不可分。现在,居住在台湾的同胞们,有80%是福建人,他们深知自己的根深埋在海峡那边孕育着炎黄子孙的芬芳土地。

  1949年后,台湾就一直与祖国处于分离的状态。60多年来,台湾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台湾岛是祖国的第一大岛,其地貌复杂,清代的时候就有“八景十二胜”的说法。这里沙滩平缓,断崖陡峭,奇石怪岩,森林茂密,动物、文物资源丰富,风景优美。

  美丽富饶的中国大陆与四季如春的台湾岛,始终隔着一条长若蜿蜒的水龙,清澈见底的台湾海峡。可是,这隔不断我们之间的亲情。我们同是黑眼睛黄皮肤,我们同是中国人,我们说的同是中国话……我们有太多太多的相同,却因种种原因不能在一起。我们朝着明月相思,不知海峡那边的你们又是否萦绕乡愁,招之即来却挥之不去呢

  我多想,多想宝岛台湾能够早日回归,我们可以到岛上看看阿里山、姊妹潭,而台湾的小朋友能到我们“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的金华来游玩。这里是浙江省境内唯一一个既不沿海,又不与外省相邻的城市;这也是一座山水城市。一双龙洞十五景和兰溪六地构成的溶洞群竞相争奇,一方岩山、九峰山为代表的丹霞地貌挺拔绝秀,以婺江、兰江为代表的水乡风光宜人,以金华山国家级森林公园为代表的山林一派郁郁葱葱。以磐安八大药材为代表的药香飘飘洒洒。这里的山脉与台湾相连,这里的水源流向台湾海峡。台湾、大陆本一家。

  是啊,海峡隔断的只是我们的身躯,我们依旧心连心,它永远隔不断我们同祖同宗的事实。我们是一家人,永远不可分离。啊!悠悠两岸情,藕断丝仍连!只要我们心系祖国,情系一家,宝岛回归指日可待,我们都共同期盼着那一天!

两岸情

  掀开摞摞发黄的历史,

  记载的是一淌淌艳红刺目的热血;

  睁开渴望求知的双眼,

  看到的是两岸连绵不绝的芬芳情谊,

  时间曾凝聚在1945年,

  那是你重回中国怀抱的日子,

  一千八百多个日日夜夜,

  五十多年风风雨雨,

  你的身体,

  可曾有累累伤痕

  你的双眸,

  可曾垂挂着泪珠几点

  微风吹走你的伤痛,

  细雨洗去你的泪痕,

  黄皮肤黑眼珠,

  是中国的颜色,

  近百里的距离,

  挡不住

  友谊的彩虹桥,

  大漠吞残阳,

  皓月醉幽莲。

  广袤大地上,

  多少璀璨的情谊正在熠熠闪烁

  东方欲晓,

  启明星渐落,

  在不同的地方,

  同一个时间,

  升起了同一个旗帜,

  艳如血,

  亮如星,

  就如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照耀着,

  祝福着,

  两岸的浓稠友谊,

  合上厚重的历史,

  闭上酸疼的双眼,

  两岸友谊就如心中的玫瑰,

  含苞待放,

  沁人心扉。

海峡同心圆,两岸齐腾飞

  海峡两岸之间最重要的、金刚不坏的纽带,是我们共同享有的中华文化。通过不断的交流和研讨,我们可以把这根纽带扭得更紧。孔子是中华文化的象征,他的伟大思想是中华文化的核心,为所有中华儿女共同享有的精神遗产;保存并弘扬以儒家学说为主干的中华文化,是包括两岸人民在内的所有中华子孙的天职。

  中华文化的智慧体现在哪些地方?就体现和渗透在处理人和人的关系、人和天的关系、现实和未来的关系以及个人的身与心的关系方面。贯穿在这四大关系中的是中华文化中的哲学理念,就是“天人合一”,是“阴阳和合”,是“和而不同”。中华文化最早树立了以人为本的道德理念,因为我们的先民从历史中,从大自然中,从现实生活中,正确地总结了人类社会应有的正常关系,即:无数个体是社会和国家的基础,个人的道德修养关乎社会的稳定和进步,于是形成了由己以达天下的“修?齐?治?平”道德之路。

  在中华文化极为丰富的内涵基础上,在治国和平天下方面又形成了“王道”思想。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称中国五千年来为“超稳定”的社会,但是他却没有注意到造成稳定的众多原因中的这一条。当今世界的形势颇为类似中国的战国时代,群雄并争,吞噬资源,毁坏环境,弱肉强食。“霸道”充斥世界:人对人霸,国对国霸,人类对自然霸。究其霸之因由,归根结蒂是极力高悬一个“利”字,无限容忍一个“贪”字。这种霸道的世界绝对不能再继续下去了!而解决之道,除了对于霸道给予必要的抗争、阻遏,还需从长远、从根本处寻求出路,要在整个社会对利的贪求和对道德良知的珍惜二者之间求得相对的平衡。正是在这点上,中华民族可以做出对人类的巨大贡献??中华文化有着独特的智慧和丰富的经验来平衡身与心、物与魂、己与他的关系。这智慧和经验,对于个人来说就是对德的崇尚和终生的追求;对于社会、国家和天下来说,就是“王道”。“王道”的提法,首先见于《尚书洪范》:“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党无偏,王道平平。无反无侧,王道正直。”此时“王道”所指,还是具体的周先王治理天下之道。到了《孟子》说“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这时的王道,则指的是为王之道。至于把“王道”作为一种理想政治的专称,与“霸道”相对,恐怕还是汉儒的功劳。“王道”所指虽然有此变迁,但是其共同点则都是强调对内以德(仁、义)治国,对外则“修文德以来之”,视四海为一家。

  “王道”,即意味着包容、平等、友爱、融合,意味着以人类共同的幸福为终极目标,这正是当今世界和许多国家所欠缺的。我们愿意和台湾朋友一道,开展这一论题的研究,并努力把“王道”思想的精华介绍给全世界。

两岸情深

  看我国地图,犹如一只金鸡报晓,而在这只金鸡的右下方,一小块土地映入我的眼帘,那是台湾!一个让多少大陆人魂牵梦绕的地方!

  遥想当年,当台湾与大陆完全隔绝的时候,两岸人民无时无刻不在盼望着台湾能早日回归祖国的怀抱,都望眼欲穿渴望在有生之年能和对岸的亲人骨肉团聚。“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正是对这最好的写照!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在他的作品《乡愁》中写道:“而现在/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从这句诗中,就可以看出余光中那剪不断理还乱的乡愁是多么的浓烈!不仅说明了他自己,更代表了台湾大众对故乡、对亲人的思情。时间可以冲淡一切,却冲不淡那一缕乡愁。“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大树,永不会老去。”

  大江东去,时光飞逝,两岸可以通信了!于是,人们把对亲人思念的愁绪转化为对那一封封跨越台湾海峡信件的期盼!海峡能阻挡亲人相见的道路,却再也阻挡不了那一张张雪片似的信封。

  近年来,两岸实现了三通,相隔多年的亲人终于可以相见了!人们往往准备了许多话要说,可在机场上见面时,千言万语都比不上一个无声的拥抱!任凭泪水在脸颊上流淌,终于见面了!

  再看地图,那只雄鸡似乎更加神气了!台湾同胞们,大陆人民永远和你们在一起!让我们共同期待祖国的统一!让我们共同祝愿中国明天更美好!

两岸沧桑情

  朗朗乾坤,巍巍华夏。在中国广阔的土地上,多少人用生命谱写了一曲曲乐章,盼望你们的回归,苦苦等待着……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与中国大陆有着深厚久远的情谊。开始,台湾和大陆本连在一起。后来由于地壳运动,使相连接的部分陆地成为海峡,台湾分为海岛,台湾和中国便从此分隔两地。美丽富饶的中国大陆,与四季如春的台湾岛,隔着一条蜿蜒的水龙,隔着清澈见底的海峡。

  台湾在中国古代的文献里被称为“蓬莱”,“瀛洲”,“夷州”,“琉球”等。地名从三国开始,便通过开拓、经营台湾。到1885年(清光绪十一年)正式建立行省。

  台湾人深深地知道自己的根扎在黄沙厚土中,牵动着不少中华儿女的赤子之心。台湾,中国两地仅仅一水之隔。我多想做一条自由自在的小鱼,在海峡中游荡,传递两地亲情。

  两地虽离已久,但挡不住我们的亲情和思念之情。两岸人民,血脉相连,脉脉相传。希望台湾早日回归祖国,实现:“海峡两岸同心圆;两岸三地共欢腾”的心愿。

  香港自中国秦朝开始就已经成为中原王朝的领土。前214年(秦始皇二十三年),中国派兵平定百越,把香港一带纳入其领土,属番禺县管辖。从此时起直至清朝,随着中原文明向南搬迁,香港地才得以逐渐发展起来。直至19世纪后期清朝战败后,领域分批被分割让及借予英国,使其成为英国的殖民地。1982年中英两国落实谈判。1984年签订协议,决定1997年7月1日回中华人民共和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香港是繁华的国际化大城市。地处珠江口以东,北接广东深圳,南望广东珠海市的万山群岛,西迎澳门特别行政区。香港是国际重要金融服务业及航运中心,也是继纽约、伦敦之后的世界带三大金融中心。香港是把中西文化交融在一起,集于一身的地方,同时是全球最安全、最富裕、最繁荣和生活高水平最高的城市之一,具有“东方明珠”“美食天堂”和“购物天堂”等美誉。

  漆黑的夜,明亮的心;我们虽隔相望,但望的是同一轮明月,在同一片蓝天下,那沧桑的情缘。本是同根生,却有隔离声。同生于一地,却两地相望;我们心连着心,那两岸情缘。乌云何能永遮日,两岸统一势必行。

两岸亲情永不断

  凝然的双眼,

  遥望着远方,

  一阵秋风,

  吹起落叶飞飞。

  台湾的亲人,

  你在哪里

  十五的月亮,

  寄托深深思念。

  炮火声中,

  我们擦肩而过,

  两军阵地,

  牵着万缕亲情。

  搏击海浪,

  让那浪花绽放,

  台湾海峡,

  割不断两岸亲情。

  听号角回荡,

  唱万里歌谣,

  亲情不断,

  奏响百年辉煌!

  (注:此诗献给在内战中失散亲人的人们)

海峡两岸母子情深

  听祖辈人讲,在我们东方华夏民族这块圣土上,有着这样的两条龙,一条是江山万里的广袤大陆,一条是珠光璀璨的宝岛台湾。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使母亲只能隔着台湾海峡注视着彼岸的儿子,凄凉的目光中写满了深情和母爱;让游子怀着不了的乡愁,对着大陆不停的呼喊:我要回来,母亲!

  中华大家族,拥有五千年的历史传承,五千年的血脉融通。古往今来,大陆和台湾密不可分,因为他们都有一个祖先是炎黄,他们都一个名字——中国。回首100多年前,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侵略者们用刀枪逼着母亲签下了多份卖身契,将她的七个子女掠走,子女们只有用悲惨的目光看着母亲,母亲也无能为力,默默地注视着自己的儿女。台湾人忘不了1895年的那个恶梦,一个名叫日本的强盗,开始统治了台湾城,在母亲的胳膊恣意里横行;忘不了,日本殖民者对台湾人民进行残酷掠夺和野蛮屠杀;忘不了,由于殖民者无理的强行侵占,从此隔断了台湾这个孩子与母亲的血脉……1997年,香港回归;1999年,澳门回归,其他儿女也因母亲的强大接连回家,可你“宝岛台湾”却迟迟没有回到母亲的怀抱,满含泪珠的凝视。

  难忘汶川地震、玉树地震,海峡对岸的台湾的同胞们得知大陆有困难,纷纷伸出援助之手,献出友爱之心;他们为大陆同胞祈祷,为大陆同胞写信,为大陆同胞善捐,台湾同胞和大陆人民用心架起一座友谊的长桥,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让海峡两岸人民的心更加紧密。

  近些日子来,随着钓鱼岛“撞船事件”的进一步发展,大陆人民和台湾同胞更加同仇敌忾,进一步心手相连。

  台湾,一个海外漂流了数年的游子,这些年来他深深地爱着她的母亲,每一分钟都想念着大陆母亲,渴望回到母亲的怀抱;数年里充满了孩子对母亲的怀念,充满了母亲对儿子的情深,大陆人民和台湾同胞同流一族血,同怀一颗心,海峡隔不断彼此的情,海水送走相互的思念。

  台湾,在大陆同胞的心中的中国地图上,你永远是祖国母亲的孩子,是祖国耀眼的金星,让两岸同胞手拉手、心连心,共同创造祖国美好的明天!

海峡同心圆,两岸齐腾飞

  内地有许多美景,杭州的西湖、北京的故宫和长城等闻名中外的景点,我们多少也有点了解,那你对海峡对岸——台湾又有多少了解,虽然党派的不同但大家还是情同手足,但是一片海洋使台湾和内地的人们相隔在海峡对岸,如今科技发达了,海峡对岸与我们的联系也就多了,许多人去台湾领略了阿里山的美。

  到了三月的时候,阿里山就变成了一个绝绚丽的樱花林,这里的樱花季驰名中外,千岛樱、山樱花等不同品种的樱花依次开放,洁白如雪、灿烂耀眼的花季主角——吉野樱更是美不胜收,当花瓣飘落之际,就如同空中下起了樱花雪,使人觉得来到了梦幻般的世界。每年来到这里观赏樱花的游客都络绎不绝。

  阿里山的日出、森林、云海、晚霞和铁路合称为五奇,都十分美丽壮观,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乍现,火红的朝阳“一蹦一跳”地跃出了山头,那灿烂的光芒照亮了黎明前黑夜,也为新的一天拉开了帷幕!这就是阿里山着名的日出了!

  很久以前,武夷山与阿里山是连在一起的。有一年,不知从什么地方来了个恶魔,强行占有了整座山,使得这里民不聊生。花珊是山下村子里的一个美丽的姑娘,为了铲除恶魔,刻苦用功,练出了一身好武艺。花珊做好准备后,她就打恶魔去了。在搏斗中,恶魔被花珊的箭射中,滚下山去,她趁势一刀劈下去。随着一声巨响,恶魔和大山都被劈成了两段。大山中间出现了一道深沟,奔腾的东海之水汹涌而来,形成了台湾海峡,那大山成了西面的武夷山和台湾东面的阿里山。虽说这只是一个传说,它说明了台湾与内地山连山、水连水,两岸人民血浓于水,同是龙的传人。

  随着两岸人民的交流的不断深入,两岸经济往来的不断增加,使台湾与内地更加密切相连,海峡同心圆,两岸齐腾飞,只要两岸人民同心协力,中华民族将进一步迈向复兴之路!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心理学小知识150条

给初一孩子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