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与旧为话题的作文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新房子与旧房子

  我经常喜欢跑到四楼的平台上,叠纸飞机,在纸飞机上写些情绪,或者心愿。并不觉得幼稚,《放牛班的春天》中孩子们也是以这种方式来跟他们的老师告别的。

  阳台上风很大,我只是近看风站着,双臂伸直,风就呼啦啦灌进我的衬衫里,把我的衣服撑得鼓鼓的。

  记得以前的时候,家里还是二楼的老房子,屋顶上盖满了黑色的瓦片,顶上四周是凸起的围栏,很宽,好多次房子漏雨,父亲就从围栏上走到前面去修补瓦片。可我不敢,顶多我也只是扶着围栏,轻轻地踩在瓦片上,然后迅速地蹦到前面,立在平地上。

  还是老房子的时候,房子经常漏雨,一下暴雨,水就滴滴答答地淌下来,而家里那时候便遭了灾,搬床的搬床,拿脸盆的拿脸盆,忙得不亦乐乎。

  新房子还没有建的时候我家屋后有两棵很大的杏树,杏树非常高,浓郁的树叶一直长到了二楼的窗口,五月初杏子熟了,爷爷就搬梯子上去采杏子,无奈杏子树太高了,顶头红到裂开的杏子采不到,总被麻雀啄掉。我记得那个时候我才小学五六年级,很调皮,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放下书包去采杏子。

  那个时候想尽了一切办法采杏子:爬树、搬凳子、甚至学我爷爷一样搬梯子,但唯一担忧的是树上的毛毛虫,那种很小的虫子,在树叶背面冬眠,被咬一口,手上就红一大片,很痒。

  我们家的杏树是我刚出生那会爷爷种的,杏子很小,但是非常甜,我采了杏子之后爷爷总会叫我拿过去给邻居们吃,我就很听话地,赤着脚,跑过去“叔叔阿姨”地送杏子。

  现在造了四层楼的房子,地基比以前大了很多,杏树也被砍掉了。

  家里的房子造了两年多才造好,夏天的时候吃不到杏子了,谁知道邻居家送来一大袋子杏子,原来我一直没注意到,他们从我家攀的杏树枝,也长成了挺大的一棵树,黄灿灿的杏子挂满了枝头。

  新房子装修完毕之后全家搬了进去,最近我去以前种杏树的地方,发现那儿爆出了三枝杏树小树,到人大腿。父亲说,再过个两三年,它们就能长成树了,到时候就能吃到自己的杏子了。

以新与旧为话题的作文

来与旧,新与离

  周六上午,我在房间里写作业。

  想起我下午还得更《进击的屌丝》(我近期正在赶的小说),我不由得加快了速度

  好不容易,离完成只差一步之遥了。

  运气不行,笔墨偏偏在这个时候用完了。

  我在家里翻箱倒柜,也没看见什么0。5的笔芯(我用的是圆珠笔不是自动铅笔)

  无奈,只好下去买。

  我去了一家我所熟悉的文具店,它有一个略微幼稚的名字:小熊文具店

  从我一年级有记忆开始,那店便一直在这里了,因此,我和店主有着深厚的感情,毕竟他是看着我从1。3米长到1。6米的。

  就快到文具店的时候,店居然不在这里了,取而代之的是一间美容店。

  我虽然知道店主可能搬走了,我的心里留下不小的震撼。

  六年的感情,就如此薄弱

  我虽然和店主的来往不多,一个月才能说上几句话,但是这来来去去六年了,不止我一个人和这店主有交情。

  我不知道店主是因为什么事情搬走的,也许是资金问题,也许是有了更好的选择,也许是其他原因。

  我突然深深地感到人情的薄弱,对这世界的印象更加清晰了。

  如果是我,我会放弃那些收入可观的新选择而留下,毕竟,如果为了求更好的东西而失去了你所拥有的东西,这是一种近乎愚蠢的选择。

  在雨中举着伞的我,居然一直站在原地不动,思考得出神。

  我突然想到很多关于以前的事物。

  XX皇酒店

  报纸刊

  翠竹亭

  杂货店

  这些都是以前的记忆了,我都很熟悉这些人或事,可是如今,取而代之的是更新、更陌生的东西。

  我突然对这世界感到莫名的害怕:既然有些东西终会离去,那为什么当初还要来呢?省掉这些感情的东西不是更好吗

  我没有再像以前那样对新来的人打招呼,我开始害怕任何改变。

  我开始害怕我正在穿的那双鞋子什么时候穿不下必须扔掉。

  我开始害怕我正在穿的校服什么时候穿不下要换新的。

  我开始害怕我正在敲的笔记本电脑是不是哪天坏了,就要换新的。

  即使这些新事物都是更好的,可是,在我心中,却怎样也取代不了那些已经被寄托感情的东西。

  即使换上了新事物,这些新事物在未来的某一天还是会离我们远去,我还是得惋惜一次。

  如此循环,我那感情少的可怜的灵魂就会堕落!

  可是我又在为某些东西做出不必要的惋惜了。

  真的不必要吗

  即使我惋惜,那些事物还是会远去,不会再见面,不如痛痛快快地接受新事物!

  我重新振奋起来,可是眼泪却掉下来了。

  这是我第一次在大庭广众之下哭。

  可能,在雨中没有人注意到我,更没有人注意到我脸上无声的眼泪。

  是的,付出的感情越多,最后伤的就越深……

  这几乎在很多方面都适用。

  我开始害怕哪一天我自己也会告别这世界,但我更害怕其他任何东西走进坟墓!

  不愿想了,怕死在这回忆里……

家风,新与旧的传承

  一家八个老人,我的内心被这看似不可能的震撼的。

  按照惯例,刚开学的我们要收看新春第一课。节目开始了,可是电视节目的呆板,着实然人沉不住气。好不容易快熬到了下课,他出现了。

  罗必炎,一位标标准准的老农民。他的故事,从为我们讲述他的家人开始。“我有我的生父生母,继父继母。我爱人的生父生母,养父养母。”他说的好似轻描淡写,但我似乎感受到平静外表下,不平静的心。

  教室里叽叽喳喳的很吵,大概是被这赡养八位老人的不容易给震撼了吧。我提起精神仔细聆听他的故事。我很难想象,以一人之力,是如何照顾好如此多的亲人?一家八个老人,我对他多了一份钦佩之情。

  头顶着巨大的压力,罗必炎自己都年岁已高,可他在讲述的的时候,对于孝道,他依旧坚守。“除了我爱人的养母还在,其他七位我都为他们养老送终。”罗老这话说的毫无保留。每一位都养老送终,罗必炎做的没有亏欠,不留遗憾。我隐约看到,罗老的脸上,有一丝丝自豪,那是对自己尽孝了的幸福满足吧!

  我猛然想起了妈妈常常念叨的“父母原来树木同那能免得落秋风。劝君尽力生时养死后悲啼总是空”。作为家里的独生女,他没能看到爷爷最后一面。她觉得心中有亏欠,而今不留余力的照顾奶奶。她也常常给我灌输孝的重要性,她不希望我长大后后悔。

  我知道,每个老人,每一位父母。都不容易,有哪个子女不想为父母尽到最后一份孝心呢?所以,我们要极力避免这种事情。第一代人没能尽孝,不能再延续到第二代第三代。那样只会把遗憾越积越多。因此,我们需要一种风气,一种能够流传的风气,一种孝道之风——孝的家风。

  人们常将家风总结成五常八德。即,仁义礼智信五常。与,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忠孝便是其中之一,显然的,罗必炎家已经有了这种风气,或者说是罗必炎掀起了这种风气。他的女儿,在节目中的几句话更是揭示了他们家拥有一个好的家风——孝。我敬重这样一个优秀的家庭,也会努力学习他。

  中国,这样一个礼仪之邦,向来也注重孝。例如我们学校的孝雅文化,已经小有成就。再例如妈妈为了不留遗憾,努力孝敬奶奶这都是前人带得好头。我们从小受到这样的熏陶,有良好的家风左右,可当我们成家立业后呢?我们有了自己的家庭,也许不再留在父母身边。没错,我们需要新的家风。当有一天回家看看都成了父母的奢望时,我们是失败的。我们要为子孙后代带好头,代代相传成为如颜氏、曾国藩那样卓越的家风家训。

  等到我们老去那一天,我们能像罗老那样不留遗憾;我们还能看到有一群年轻人,周旋于优良家风。等到有一天,还有更多新的、旧的家风在传承!

新的与旧

  一天,又一天,离开学的日子一天天接近了。忙碌了一天,又一天……

  整理了一遍,又一遍的行李,带着一种莫名的感觉步入了新学校。

  我开始忐忑不安起来,这必竟是我第一次离开家独立在学校住宿。没有家长,没有亲人;幸好,还有室友们,一会儿就都混熟了。

  新的,一切全都是新的。新的学校;新的同学;新的老师;还有,全新的我。一张张陌生的脸孔,使我仿佛就像一阵风,在学校里刮过,若隐若现。

  教室里,同学们嘻嘻哈哈地,熟悉的同学就是不一样。我仿佛看到其中的一个,就是以前的我,在与同伴们嘻嘻哈哈地讲笑话。旧的我,与旧的朋友……

  喂!新的我,全新的我,开朗起来吧!尽快交到更多的新朋友,与他们一起嘻哈吧!让大家都融入到一个新的集体中,一起开心一起努力,共同进步吧!

  嘿!旧的朋友,你们还好吗?旧的同桌,你们家的苦桃熟了吗?旧的班主任,你还好吗

  新的同学,都很可爱;新的老师,都很平易近人;新的班主任,就像我们的老朋友,总是跟我们谈心。

  新的床,新的宿舍,一切的一切都让我很不习惯。与室友们谈到三更半夜,才慢慢入睡。

  旧的床,旧的房间,空荡荡的,在等着我回去。躺在那张旧的床上,思考,思考我今天达到目标了吗

  融入到新的集体里,才发现,自己原来多么的渺小,与别人比起来,自己如一粒尘埃。

  有新的,才衬出旧的可贵;有旧的,才衬出新的难得。

  人外有人,山外有山,天外有天。

  新的,旧的,都在激励着我。

  努力吧!全新的我!

新与旧

  随着我国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的提高。人们身边的事物都由旧的变成了新的,例如:人们都住上了楼房、开上了私家车、穿名牌服装、用名牌化妆品.但是人们的行为是否也随之而改变呢

  拿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在一辆挤满人的公交车上,有一位上岁数的老大爷站在一个年轻的小伙子旁边。小伙子坐在座位上戴着耳机听音乐,他完全没有想过是否要给这位老大爷让个座。反而,当汽车突然刹车,老人因为没有站稳踩到了他的脚时,他抬起头瞪了老人一眼,老人向他道了歉,但他依然很生气,咒骂了几句便把头转向窗户那面。而车上这么多的人没有一个站出来指责这个年轻人的,更没有一个坐着的人愿意让出自己宝贵的座位。就在这时,车上传来了另一个声音“老爷爷,坐我这儿吧,”说话的是一位上小学的女孩。“反正我这就要下车了。”老人走过去坐在座位上。车进站了小女孩在下车之前冲老人露出了灿烂的笑容,然后跑下车消失在人群中。

  同样都是人,为什么小学生能做到的事,年轻人却做不到呢?不是他们不知道只是他们不想做。就算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但如果人们的行为没有改变,那就算再富有,在精神上也是穷人。

新与旧五年级作文

  今天阳光明媚,微风轻轻拂过我的脸庞,如同母亲的手抚摸着我,暖暖的、惬意的。望着满眼嫩黄色的树叶,我一脸的陶醉。这时爸爸走了过来说:“这么好的天气,不如我们回趟老家!”我拍着双手连叫好好。

  我们怀着愉快的心情踏上了回家之路。过了近一个小时的车程,到达了我的老家——洞桥镇贤德村,也是唐朝状元施肩吾的家乡。正当到三叉路口时,我开心的说:“转弯,快转弯,又可以见我可能的小狗了!”可我看爸爸的样子,并不想转弯,而是继续前行,我想:爸爸这是要带我去哪儿呀?车子又开了大约十分钟左右,我们来到了洞桥文村。

  爸爸的车子停了下来,下了车,我跟着爸爸走在青石板小路上,我说了一声:“好干净!”这时爸爸说:“以前这儿有一句民言——文村大村子,牛屎叠弄堂。大家走在路上,如同扭秧歌。”我似懂非懂的嗯了一声,又回过头,自顾自的看美景去了。

  我们转过几道弯,映入眼帘的是一幢幢崭新的古老微派建筑。我不由自主的感叹:“好美!”黄色的泥墙、青色的石墙,还有白色的砖墙,与周围的山色、田野浑然天成。高高的烽火墙,述说着那一段悠久的古老历史。

  走进房子,突然让人豁然开朗,迎接我们的不是华丽的客厅,而是空旷的天井,站在这可以仰望天空,我想象着,在夏天的夜晚,躺在竹椅上,仰望星空;在雨天,坐在回廊边,聆听雨水滴石的轻脆声,我被这一美景所陶醉。转过头去问爸爸,这么美的房子谁设计的呀,爸爸回答道:“我国的建筑设计大师王澍,结合古代建筑与现代的工艺,因地制宜设计出来的。”

  走在青石板的弄堂里,望着这一幢幢青石墙房子,仿佛置身于另一个世界,与城市的喧嚣、高楼大厦比,这份宁静、这份恬淡显得弥足珍贵。我惊叹的发现,在新与旧的碰撞中,不正是碰撞出了人类最宜居的环境吗

新表与旧表

  主人买了一块新表。新表小巧玲珑,表带闪闪发光,让人看了爱不释手。有了这块表,主人便把跟随多年的旧表扔到了一边。

  有一天,主人去干活,把新表放进了抽屉里,恰好旧表也在里面。

  这时,新表懒洋洋地睁开眼睛,看见了旧表,它惊讶地说:“哟,这不是风行一时的表大哥吗?如今怎么落得这般狼狈?表盖掉了下来,表带上都是锈呀!旧表低头看看自己,不禁叹了一口气,说:“唉,想当初我刚被买来时也和你一样受到主人的爱护,可时间一长,主人就把我忘了,洗手时也戴,干活时也戴,弄得我全身都是锈。有一次,她打排球,球正好垫在我身上,表带刺破了主人的手腕,流了不少血,主人气坏了,抓起我就往地上扔,结果表盖摔坏了,表带也扯断了。我任劳任怨,一心一意为主人服务,不曾想到会落到这般田地。”

  新表用嘲笑的口吻说:“表大哥,你也真够可怜的。你知道主人现在对我有多爱护,自从我被买来之后,连水池边都没挨近过,更别提水沾在身上了。要是主人戴着我打排球,那可能是下辈子的事了。”说完哈哈大笑起来。

  旧表瞪了它一眼,说:“你也别高兴得太早,别看你现在闪闪发光,博得了主人的欢心,总有一天,你也会像我一样破烂,而且被遗忘。新老更替,这是客观规律,谁也不能打破。”

  听了旧表这一番话,新表沉默了,它又闭上了眼睛,静悄悄地躺在那里。

创新与守旧中考满分作文

  在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中,都有创新与守旧的影子。选择创新还是守旧?是人类必须面对的问题。

  守旧,顾名思义,就是坚守旧传统,信仰旧观念,按旧的方法做事。之所以有守旧现象,是因为无知,见识浅短和接受一些旧的思想,而不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切合实际,用旧的方法看待问题·解决问题所造成的。守旧的多半是书呆子和没有见识的人。虽然他们身份有异,但都同时犯了一个错误:没能看清历史发展潮流,紧跟社会的步伐。

  在科学界,守旧的人,往往会墨守陈规,不能有充分大胆的设想,从而阻挡了科学探究的进程。在政治界,守旧的人目光短浅,往往会误国误民。总的来说,守旧是阻碍社会进步的绊脚石,守旧的人也不会有什么成就。

  创新,指创造·发现新兴的事物。创新也是要在前人探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人大脑的充分想象与逻辑思考,进一步发现事物的其它方面。为事物灌注一份新的气息,使之与原物有所差异。也可打破传统的观念,创立有根据又新颖的理论,也称之为创新。创新的人具有过人的只会,非凡的想象力一级敢于打破传统观念的勇气。

  善于创新的人也会有所成就。

  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也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伽利略打破传统封宗教以地球为宇宙中心的理念,促进了科学进步。从而万古流芳。比尔盖茨放弃哈佛学位,致力于当时并不吃香的电脑行业,成为了世界首富。因为创新,电灯取代了蜡烛,楼房取代了平房,空调取代了风扇。因为创新,人类社会日益进步。

  发展中国家为何落后?因为它们守旧。发达国家为何发达,因为它们敢于创新,善于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长盛不衰的秘诀,也是一个人生存的需要。因此,在守旧与创新面前,我们应毫不犹豫的选择创新,拥有善于发现创新的眼光,敢于创新的勇气。为国家,为全人类,为世界,做出贡献!、

让新与旧共奏时代之歌

  在这个“新旧相推,日生不滞”的今天,“子弹”速度的高铁已成为中国的名片,是中国速度的代表。高铁通车里程逐年增加,时速高达380公里的新一代高铁正在试运行。与此同时,中国还有许多普通火车,甚至还有老旧的绿皮火车仍然在运行。它们速度慢,价格低,停靠的站点多,在一些地区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们新旧相融,共同承载着中国梦驶向美好,共同奏响时代之歌。

  的确,高铁已经成为了中国高速发展的代表,但也正是因为有了那些普通火车和老旧的绿皮火车,才使得贫困地区的人们能享受到交通的便利。绿皮火车承载着千千万万农民的希望,它联通了大山和城市,贫困和富裕,落后与先进,是一条“联通路”,“发展路”,“致富路”,它能让中国的发展更飞速,更稳定,更长久。

  不仅仅高铁与绿皮火车可以做到新旧共存,其他很多方面也可以做到新旧相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就是这样一个典型例子。当今时代,或许有些传统文化已经过时,但是我们并不能够摒弃它们,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取精华的基础上融入当代的特有色彩,做到创新与传统并存,做到新旧相融。

  古诗文与音乐作品的融合,既丰富了音乐的内涵,又有利于古诗文广泛传诵,同时也增加了我们对传统文化的关怀与热爱。

  2017年5月,一群毕业于国内顶尖艺术高校的90后艺术生把白居易的《琵琶行》改编成了流行歌曲,不仅旋律动听、朗朗上口,副歌部分还用上了戏曲腔,使得诗句充满韵律感,便于记忆。这段5分半钟的歌曲视频在网络上收获大量点赞,受到中学生的追捧,很多学生看完视频后找到了背书的正确方式。

  这种创新性传承,赋予了古诗文新的生命力,使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活力,用创新性思维去弘扬传统优秀文化,这难道不是一种新与旧的完美结合吗

  “百戏之祖”昆曲在四百多年间由盛而衰,珍爱昆曲如生命的著名作家白先勇,看到了昆曲目前面临的危机,他通过青春版《牡丹亭》的演出,造就了一代年轻演员,培养了许多昆曲人才,以年轻的演员面对年轻的观众,让传统的昆曲重新焕发出青春的生命力。为了打造经典,青春版昆曲《牡丹亭》创作团队遵循“尊重古典而不因循守旧,利用而不滥用现代”的原则,在书法、佛像、水墨画、古琴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根基上谨慎加入现代元素,使其变成一出既古典又现代的艺术精品,使很多观众对古老戏曲的青春魅力发出了由衷的赞叹。

  在新与旧之间,不抛弃传统戏曲的正宗艺术与美学风貌,赋予古典遗产以青春的生命,让经典的故事散发青春的魅力,才能为现代观众提供与传统古典对话的空间。

  新与旧共存的实例还有很多很多,这些实例都在告诉我们新事物不一定会完完全全取代旧事物,我们应该做到让新旧事物相融,让它们共同奏响和鸣,奏响时代之歌!

谈新与旧

  读到《笑傲江湖》中丹青将十年新酿加入到五十年陈酿的美酒中,那陈酿顿时少了储存经年而生的燥烈之气,且陈酿中多了新酒的甘甜,新酒中多了陈酿的余蕴,交互融合,叫人回味不绝。

  我顿时有所感悟,或者新旧之间,并非矛盾对立,新旧相融,互为辉映,才能焕发出真正的美好。因为旧是新的基础,新生之物无法凭空而来,往往是对旧物的继承和发展。若说新为高阁,旧则为地基,若无支持,新生之物不过是空中阁楼,想到那段文化的黑暗岁月中。多少激愤青年对着孔子儒家猛打猛砸,高唱的所谓“新文化”。历史证明,这种为求“新”而一味的,忽视和否定“旧”的做法,实在是文史的一段耻辱。新,不论是发展也好,改造也罢,总是要立足于旧,才能站得住脚跟。

  而新,又是对旧的绝好补充,是对旧的扬弃,一味的抱残守缺、固步自封亦是一种可怕的偏颇。比如清末,资本主义发展早已日异月新,制度文明领先了一个时代,而朝中的大佬依旧抱着“夷制皆不足道,唯器物可取”的思想,紧握儒学的伦理不放。所谓的“中学为本”最后也不过是傅仪亡国时的一纸辛酸泪。旧总是要在新的发展传承变化中才能恒久的保持活力。

  新如垂髫小儿,旧便似苍髯老者。小儿总是要靠长辈的提携指引才能成长,而老者年华逝逝,总有那么一股青春活力来补充和继承。

  新与旧的关系,便是如此,并非对立,而是缺一不可,只有认真的揣摩与处理,才能相得益彰,才能焕发出真正恒久的美好!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新与旧作文议论文800高考

创新与守旧的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