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家乡近十年的变化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家乡巨变

  我的家乡是河北省故城县三郎南镇村,这里人民善良、纯朴、热情好客。改革开放后这一千多人的村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978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时间过得飞快,改革开放的征途已经走过了30年。

  30年中今非昔比,到处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就拿我们村来说吧!有的人家盖上了两层小楼,家家都有彩色电视机、空调,洗衣机,等等。生活水平也大大提高,随着时代的变革步入了小康社会,大家不愁吃,不愁穿,生活水平更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我不仅和妈妈谈起了祖国的变化,还回忆了妈妈小时候,哪有什么柏油马路,只是简简单单踩成一条狭窄的小路,一下雨,到处是泥潭子,如果不小心踩到泥潭子里,整只脚都会陷进去,好不容易把脚抽出来出来,可鞋子有留在泥潭里了,晚上睡觉没有蚊帐被蚊虫叮咬,住的全是土坯房,上面的瓦片好一块,坏一块,下雨天,雨水好像凑热闹似的房子里全是雨滴,大家只得连夜挪动家具。那时候的学校,是土房,没有玻璃,一到冬天,呼呼地寒风凛冽刺骨,春天,雨点从破旧的屋顶落下来嘀嗒的雨声与琳琅得到读书声凑成了不和谐的曲子。

  往事的一切不堪回首,改革开放后,破旧的茅草屋变成了一座座瓦房,和楼房,从泥泞的小路变成了柏油马路。马路两旁种上了垂柳,春天到了,柳树长出了嫩绿的枝叶,充满了勃勃生机。

  我相信我们的家乡会变得更加美好。

谈谈家乡近十年的变化

家乡的巨变

  从邓小平爷爷提出改革开放,到新加坡政府和中国政府联合建设苏州工业园区,再从东环路、西环路、南环路、北环路的通车,到地铁一号线的建造,我们的家乡在30年的漫长岁月中,一步又一步地走向繁荣、富强。

  1978年,邓爷爷提出了改革开放,我们整个中国都沉浸在这来之不易的喜悦之中!我们美丽的家乡——苏州,也和祖国的全新面貌共同成长这。自从新加坡政府与中国政府联合建设我们美丽的苏州工业园区,享有“人间天堂”美誉的苏州古城,就成了旅游度假,投资发展的好地方。就连世界五百强企业,也来到这块乐土上安家落户了,这为建设新苏州投了宝贵的一票。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原有的道路已经远远不够了。所以政府决定,围绕苏州老城区修建东环路、西环路、南环路、北环路的高架环线。从此,人们的出行冯家便捷了。我们周围的高楼大厦越来越多了,人们想去的地方也渐渐地多了起来,高架环线的建设大大地提高了人们出行的效率,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目前,我们苏州正在修建从园区经古城区到新区的地铁一号线,人们长久以来的愿望终于实现了!预计,地铁一号线将于2012年建成。这将大大缓解地面交通的压力,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将更加便捷。

  现在,苏州火车站也在重新建设,但愿不久的将来,人们的生活会进一步改善。我相信,我们苏州将会成为一个和谐“新天堂”。

十年间家乡的变化

  我的家乡在辽阔的松嫩平原上。地下埋藏着丰富的黑土。但在几年以前,曾在它的身上留下过片片的伤痕和污渍。现在回想起来,心里感觉很痛。

  家乡最近流行这样一句话:“美不美看家乡有没有山和水,富不富看家乡有没有草和树。”其实,我的家乡并不怎么美。因为它既没有山,也没有水,只有一条时常干涸的小溪。但这条小溪却成为我们家乡一道亮丽的风景。

  小溪,环绕着周围的村屯。不知从何处流来,也不知流到何处?经常被人们称作“沟子”,也有人把它称为“河”,自北向南流。我们习惯称河的两面为河东河西,我们村在河西。河所流经的地方大都是低洼地带。有的比较深的低洼地带雨水流不出去的地方,积蓄了大量的雨水,形成了“泡子”,被人们称为“水库”。现在有人在水库上修建了养鱼池。那时则是我们嬉戏、玩水、捕鱼的好地方。

  在那里,留下了我很多美好的童年记忆。

  一到下午老师开会或学习不上学,我们便来到溪边洗澡、摸鱼、捕鸟、烤苞米、焖地薯。吃饱玩够后,再回家。记得有一次,天降大雨,溪水暴涨,冲毁了浮桥。我们不敢过河,被搁在对岸回不了家。很是害怕。直到大人们来用牛把我们接回去,我们才安全了。从那以后我就很少去哪里玩了。现在在小溪上,已经修建起了好几处坚固的石桥,不管下多大的雨,都是很难把桥冲毁的。

  那时的小溪清清净净的,一眼就可以看见潜在水中的小鱼,微微的摆动着鱼尾,在水中静静地游,却看不出水有任何动静。偶尔“扑通”一声有青蛙专入水中,就像优秀跳水运动员扎入水中一样,激不起任何水花。转身它便盯着你,一动不动地浮在水中。

  当然了,谁见了都不愿意打扰和破坏它们那美好的世界。

  在晴朗无风时,天是蓝蓝的,地是绿绿的,没有任何声音和响动,仿佛空气都凝固了似的,就连树叶都不动一下,真像置身于宁静的神话世界。

  上个世纪末,小溪的两岸还是大面积的草地,人们还在那里常年放羊牧马。

  可一进入新世纪,勤劳的人民便把小溪两岸大片的草地开垦成了农田种上了庄稼。可收成却是不丰。因为地势较低洼。在雨大的年份,庄稼被淹没,泥土被冲走,人们都颗粒无收。因此人们很是苦恼,便把旱田改为水田,种上了水稻。

  而在2002年,镇里为了发展经济,建了个造纸厂。造纸排放的污水,没经过任何净化,就排放到这条小溪里,使这条清澈的小溪变成了污水沟。污染了土地,破坏了坏境。人们再也不能用其灌溉了。小溪里也看不见青蛙和小鱼了。真叫人痛心啊!

  还好,环境部门发现后,及时制止和关闭了这家造纸厂,使环境得到了保护。人们又可以用小溪里的水了。

  2004年村里接到镇上通知,说是为响应党的号召,森林覆盖率要达到一定的标准,让植树种草,退耕还林,退草还牧。村里就决定,把这片原本是草地的低洼水田全部改为林地,栽上树木。使这片稻田地变成了树林。使我们村的森林覆盖率为个村屯之首,受到镇里和县里的表扬和嘉奖。

  刚开始的两年,并没感觉出种树有什么变化和好处,可是两年后就不同了。不知什么时候,消失多年的鸟雀,却在树林里成群结对的出现。偶尔还有人在溪边发现有大型水禽出现。可能是在此短憩吧!而且空气和环境也格外的清新和新鲜!

  据老人们讲,以前这里还有人见过天鹅大雁呢!也不知将来还能不能有大雁和天鹅光临了?家乡的人们都期待着他们的光临!

  现在,树林已是郁郁葱葱,遮天蔽日。燕雀成帮,很远就能听见鸟鸣蛙叫。小溪也恢复了以前的清澈!为此还有报社电台记者来我们村进行采访报道。

  在这十年中,我的家乡在耕作方式上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自1984年由分组承包改为联产承包,把土地分包给各家各户后,土地就没有大的变动过。人们就在这古老的土地上,利用古老的耕种方式辛勤的播种锄草收获。

  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逐渐地改变了这种古老的耕种方式。由开始的牛马拉犁,人播种,锄头锄草,镰刀收割,改为机械播种、机械喷三农药、机械收割。特别是近十年来,每家每户差不多都买了拖拉机,还有播种机、农药喷撒机、收割机等现代化机器。我们村三百多户人家,利用牛马种田的只有三五户。这三五户人家还不是都没有拖拉机,只是因为家里养了牛马,而且在收获时节还用拖拉机。

  以前人们总在地里忙。春天忙着种,夏天忙着拔草,秋天忙着收割。而现在,地里几乎看不见人了,只能看见拖拉机在田地里来回奔波。和以前相比真是天上地下。

  在这十年中,我的家乡在建设方面也有了新的改观。

  主要表现在道路、房屋、环境等方面。

  以前道路是土路,后来铺上了沙石变为了沙石路,而在2006年又修上了水泥路。路面平整干净,不像沙石路凹凸不平,也不像泥土路那样一下雨泥泞难行。住房也有了很大的改善。过去主要以泥土房为主,而现在大部分人家都盖上了砖瓦房,有的人家还盖起了小洋楼。取暖保温设施都很好,不像过去泥土房冬天漏风,夏天漏雨。

  以上就是我的家乡在这十年中的变化。简直让人难以相信,却是实实在在地发生了!现在,我的家乡又在筹划新的规划,据说将来要修建楼房,合并村屯。

  希望不久的将来会变得更加美好!让我们共同期待吧

家乡10年的变化话题作文

  时间流逝,不知不觉,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三十年的路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街上热闹非凡,公路上车水马龙,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中国历经千辛万苦,终于走上了繁荣富强、世界文明之路。我的家乡也不例外。

  在赣马镇这片土地上。房变了,从原来的茅草屋变成了如今的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路变了,从原来泥泞不堪的土路变成如今的柏油公路;地变了,从原来的贫瘠荒芜变成了如今的十里飘香;人变了,从原来的面朝黄土背朝天。任由天命的农民,变成了如今物质精神双方面追求的农民了……家乡在一点一点的变化着,家乡在一天一天的变化着。

  记得小时候,妈妈带我去街上卖衣服。那时只是商贩在路边上摆上几个摊子,物品的样式也很传统。再看现在一座座现代化的高楼拔地而起,雄伟壮观。大小超市、各种品牌衣服的专卖店到处都是。橱窗里各种各样的商品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看着现在,爸爸感慨的说:“想想我们小时候,新衣服只能过年才有得穿;电视只有村委会有;出了门就是灰蒙蒙的天空;道路都是狭窄的小路,一下雨便泥泞不堪,胡同里到处是泥水潭子;现在你们热了有空调,冷了有暖气;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想穿什么就穿什么;一打开互联网就可以和全世界的小朋友面对面;而且我们国家推行了九年义务教育,小学初中的学费也免了……你真是生在了一个好时代啊!”

  我惊喜地发现,我的家乡正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我们的祖国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家乡的变化不正式祖国变化的缩影吗

家乡10年的变化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

  家乡,多么美丽而温馨的一个名字,每当我们想起自己的家乡,心里都会暖暖的。而我们每个人也一定会多为自己的家乡做贡献,多关注自己的家乡。而我却从我度过的每一寸光阴中,目睹了家乡10多年的变化。

  10年前,妈妈拉着我的手,走在小巷上,巷子里全是泥土,下雨后的空气虽然清新,但地上的泥土且要把我们的脚拽下去。好不容易走出了小巷,大马路上却尘土飞扬,路面上却满是积水,一幅极不协调的场面出现在我面前。又费劲了千辛万苦除了马路,还要淌着“河”过十字路口,才能去商店买东西。今天,我拉着妈妈的手,走在平敞的柏油路上,路上不时的有着光明的灯,照亮着我们前进的路。即使下了倾盆大雨,路上的积水也会从排水口流出去,路面上干干净净,再也不用穿拖鞋出门了!

  走上有红绿灯来规划的十字路口,再也不用提心吊胆的躲车了!去商店买东西更方便了!10年前,站在大山上,你看到的是一片小平房;今天,站在高楼上,你看到的是比这栋高楼还要高的楼。10年前街上亮着的只有手电;今天,街上有成千上万的霓虹灯为我们照亮。10年前,人们开心地用着传呼机;今天,人们骄傲的使用者移动3G手机。10年前,我们没有机会上网;现在连手机都能上网了!我的家乡变了,变得强大,变得富强了!

  10年的变化太多了!我永远忘不了着10年的进程,因为这是家乡发展的里程碑!中国发展的里程碑!我忠心的希望我的家乡——包头,会更加繁荣昌盛!

家乡十年变化

  重庆,我的家乡。1997年,当重庆直辖成立时,我还是一个蹒跚学步的小女孩。如今,重庆直辖已十岁了,啊!十年了!直辖十年,重庆从一个呱呱落地的“婴儿”,现在出落成十岁的“弱冠少年”。

  重庆城市成长了,城市里的每一个人都成长了。如今,我从一个莽莽撞撞的小女孩长成了一个懂事的小女生了,我正与重庆直辖一起不断长高长大。

  这十年,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瞬,却可以成为一座城市命运与变迁的推进器,铺开城市文明复兴与演进的快车道,成为百姓苍生奔向幸福生活的航标灯。10年,在人的一生中是个不短的岁月,生在重庆、长在重庆的人们,有幸见证了直辖市的每一片天空变蓝,每一寸大地变绿,让自己的汗水和着滚滚长江奔涌,让自己的梦想伴着城市的摩天楼一起长高。

  记得十年前,我在朝天门码头放风筝,那里十年前的朝天门码头尽管布满碎石,狭窄三弯九拐的石阶,小小的平台……现在却是整个重庆最繁华的地方。嘉陵江在这里汇入滚滚长江,逆水而上和顺流而下的船只在这里来来往往,脚下古老的条石不知何时起就默默地躺在那里,承受着历史的厚重。缓缓走过一级一级的台阶,无数的前朝往事在眼前浮现……如今的朝天门历经了数次地翻修,磅礴的气势早已非往日可比。

  家乡的巨变不仅仅是朝天门码头的变化,还有交通的变化。江北的公路修好以后,汽车运输发展起来,每十分钟一班的公交车方便快捷,比原来一个多小时才有一班的客轮方便多了,愿意坐船的人越来越少,客轮也改为了一天两趟,或许再过几年,江面上古老的客船将永远的成为历史。

  历经十年风雨,重庆直辖市已成为世界瞩目的大都市。“直辖一大变化就是路。”10年前,路烂又窄,一堵车就是十个小时。现在高速路一通,就方便了。

  让我们一同见证重庆直辖的每一片蓝天,每一朵白云,每一寸土地,每一条道路,每一张笑脸;让我们把自己的每一滴汗水洒进长江之中,汇聚成一条历史的长何,与我们共同见证重庆直辖市的美好未来;让我们放飞自己的梦想,挑起新一代人建设重庆的担子,将重庆打造成为长江上游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十年后的家乡变化作文

  一转眼,十年过去了,我的家乡变化可大了!瞧,家乡就像一个大森林,街上干干净净的,没有一点灰尘,绿树成荫,百花盛开,天空湛蓝深远,河水清澈见底。啊!多美丽的家乡呀!

  我的家乡除了环境美,现在的科技也先进了呢,汽车不再喷出废气,而是喷出氧气,工厂不再排出污水,而是排出清水。

  在这么美丽的环境下,我的脑海出现了十年前的家乡。十年前,我的家乡树木较少,微风吹来,灰尘飞扬,五彩缤纷的塑料袋漫天飞舞。

  那时人们不重视环境,就说我家乡的那条河吧。曾经河水也是清澈见底的,但是人们把工业污水排到河里,把垃圾扔进河里,时间一长,河水浑浊不清,黑乎乎的,发出阵阵臭味,没有人在那儿散步了,这都是不爱护环境的后果。

  我们应该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以实际行动爱护环境,让我们的家乡和祖国更美丽更崭新。

家乡十年的变化作文

  我的家乡在沈阳,它虽没有美国纽约的繁华,也没有水上海港—-威尼斯的绚丽与多姿,更没有日本东京的古朴与典雅,但我却爱它,因为我爱这片黑土地,更爱这些勇于创新与探索、勤劳质朴的人。

  大家都知道,沈阳有一条最大的河,那就是我们的母亲河——浑河。在过去的四五十年里,我们这位母亲并不美丽,她显得是那样憔悴与苍白,那样的忧虑与无奈!污泥浊水,

  如今的浑河修建了一座电脑操作与控制的污水处理器,每天可以排除上万吨污泥浊水。你瞧!清清的河水在阳光的照射下,是那么碧绿,那么透明!微微的波纹闪烁着点点金光,仿佛一块翡翠镶嵌了许多金片,一闪一闪,让你觉得她是那样轻柔、可爱。举目远眺,它像一条东方巨龙,蜿蜒盘旋在堤坝下;走近一看,它又像一条五颜六色的彩带是那样耀眼与明亮。河堤上,四季常青的松树、柏树像一个个英勇的战士,挺起身子,守卫着生育它们的这方土地,守卫着我们的母亲河。只听“啪——”一条鱼跃出水面又钻了回去,给这如诗如画的景色又平添了几分生气。每当夜幕降临,大坝灯火辉煌,犹如繁星洒落人间。此时此刻,我的心潮起伏澎湃,我仿佛看到了母亲欣慰的面庞,我仿佛看到了母亲那深情的目光,我更仿佛听到了母亲无比激动与亢奋的心!“孩子们,感谢您,您用那勤劳的双手、辛勤的汗水改变了我的生活,改变了更多人的生活。”

  是呀,母亲您说得对,我们现在的生活好起来了,电脑、电话进入了家庭,家家都有电视有线、电话购物、网上购物、家庭就医,一卡通、一线通、电子商务等好多名词跃然在我们面前,坐在家里我们就可以周游世界,通过因特网我们可以看到“埃及的金字塔、法国的埃菲尔铁塔、日本的富士山、莫斯科红场的列宁陵墓,我还可以在美国的唐人街上漫步。”只一会工夫我又变成了一个悠闲自得的小旅行家,好浪漫,好惬意呀!

  朋友,你能说我的家乡不美吗?面对此情此景,我信心百倍。我一定要努力学习,掌握真正的本领,把家乡建设成祖国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一颗明珠,让天下的游客都来游览观光!

家乡变化了

  改革开放已经三十年了,全国上下都有巨大的变化,我的家乡——裴岗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虽然我不知道,但经常听爸爸给我讲过去的事情。

  以前,生活很困难,吃了上顿没下顿,吃的东西都是自家地里产的青菜,放的油很少,一年一户吃不了几斤油,以前母鸡下了蛋,也不舍得吃,拿到集市上卖钱,交学费,买本子。大年三十的晚上,是爸爸最幸福的时刻,因为每年只有在这个时候才能吃到两根排骨,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鸡鸭鱼肉应有尽有,想吃啥就买啥,妈妈整天变着花样给我做好吃的,我太幸福了。

  以前,身上穿的衣服都是自家织的布做的,找个裁缝给剪了,然后自家缝,不好看,穿上也不舒服。以前穿的鞋都是奶奶一针一线纳的,夏天也穿着布鞋上学,没有钱买凉鞋。现在你走在大街上,可以看到各种颜色、各种样式的衣服和鞋子,太丰富了。

  以前家里的交通工具就是两条腿,自行车都很少,点的是煤油灯,也没有表,早晨起床靠听广播和院子里的公鸡叫。以前做饭只用柴禾,现在有电饭锅、煤气灶、太阳能、手机、电动车、摩托车、小轿车、电脑、冰箱、洗衣机等等也走进了普通百姓家,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了,人们的收入翻了几番,都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爸爸越说越自豪:“现在的家乡可真是今非昔比了。”我暗暗地想:是真的吗?于是我决定和爸爸回家一趟,毕竟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来到家乡,啊,真美呀!难道我眼睛花了吗?以前到处都是坑坑洼洼的土路,风一吹,路上的沙粒和尘土都纷纷飞起来,落到行人的身上和眼睛里,既污染了环境,又给人们带来了很多麻烦。可现在,宽阔平坦的马路伸向四面八方。路旁种着美丽的花草树木,蜜蜂在歌唱,蝴蝶在舞蹈,一栋栋楼房拔地而起。我和爸爸来到伯伯家,哇!伯伯家变了,房子很大很大,墙壁刷得雪白雪白的,家具也是新的,刻着美丽的龙凤花纹。他们都用煤气灶了,快捷方便,不会像以前煮一顿饭弄的满脸是灰……伯伯带我走进房间,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我最熟悉的电脑,只见伯伯熟练的操作着电脑,真想不到家乡变化这么大,连电脑都有了。吃过午饭,我悠闲的在散步,不时听到拖拉机的轰隆声,抬头一看,大片大片的稻田已实现机械化耕种了,我口里不禁发出阵阵赞叹声。

  祖国富强了,家乡变化了,我希望祖国的明天更美好,家乡的明天更富饶。

回望家乡十年的变化

  光阴似流水,转眼间,时间已从1995年到了2008年,从20世纪迈入了崭新的21世纪。蓦然回首,才猛然回味过来,家乡变了,变得有些不一样了。望着一座座漂亮的砖瓦房,宽阔的柏油马路,我的思绪到了记忆中的家乡。

  闲来总喜欢在家里后院翻寻那一件件过时的农具,被淘汰的家具,还有那件童年带给我许多快乐的木刻手枪……所有这一切都让我又回到了十年前那个播种希望的春天。那时的耕种还是这番情景——两头牛吃力的拉着犁铧,爷爷在拿着皮鞭吆喝着,身后,是奶奶和妈妈在弯腰用手一粒一粒的将玉米籽儿点到地中,希望收获一个沉甸甸的秋天……偌大的田野,只有那吆喝声和布谷鸟执著的叫声在田野回荡

  现如今,拖拉机带着强劲有力的马达声,划破黎明的宁静,在田野中耕作。同样在这身后,是挺直了腰杆的妇女们在推着播种机,紧随其后的是铺膜机,一次性耕作完毕。人们在闲暇之余谈笑风生。田野里少了一份吆喝声,多了机器的轰鸣声,人们的说笑声,布谷鸟那清脆婉转叫声依旧如故,只是更加响彻云霄,似乎在为这一切庆祝。

  在我童年的记忆中,每到冬天家乡的人总是闲来无事。男人只知道打牌,喝酒,消磨时光,坐吃山空。而妇女们则会围在一起聊天,织毛衣,纳鞋底,说闲话来打发时光。如今,随着养殖业的兴起,运输业的飞速发展,人们再也闲不住了,家家后院都盖起了养殖用房,让家乡的人们四季都在延续着夏日的“忙碌”。

  如果说在十年前安一部电话还是一件十分新奇的事,那么现在家家一部座机,一部手机已是常事。柏油马路替代了坑坑洼洼的土路;四层教学楼取代了“危房”学校;驴车,牛车,早已销声匿迹,取而代之的是机械化的运输工具。

  物质上“翻天覆地”的变化,带来了精神上的巨大转变。人们不再把目光局限在一个小村上,而是转而将目光聚焦在了世界这块大荧屏上。精神上开扩了,思想也得到了解放,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已一去不复返了!

  是家乡人民的勤劳与智慧,30年改革开放的成效,人民政府的鼎力支持,让家乡人民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今天这番美好情景。

  一切都在变化,不变的是家乡人民坚持改革开放,奔向小康生活

  愿家乡越变越美,跟随这金济腾飞的潮流,奔向时代的新纪元!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谈谈身边的新变化2022

看家乡变化,感党的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