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少年感为话题的议论文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最美孝心少年作文

  今天下午,看了中央电视台“最美孝心少年”颁奖会,这是一个让人看着就揪心的节目,让人忍不住流泪的节目。一个个在磨难中成长的孩子,都是非常懂事的。

  最使我感动的是一个叫邵帅的十二岁的男孩,为了挽救患有白血病的妈妈,捐献了骨髓和造血干细胞,我为一个孩子的反哺之爱所打动。

  十名最美少年,都是用行动表达着对父母的执着的爱。面对困难,他们都是用笑容面对,是那么的坚强。他们的愿望大多是:渴望学习,感恩社会。

  一份感动,一份感慨,感慨后情不自禁的痛恨那些不负责任的家长,家中的苦难凭什么都压在小小少年的肩上,你该担当的的责任凭什么不去担当。

  我们总是埋怨大学生分配不合理,大学毕业即失业,读书白读,我们可以想像,孩子失业的原因是什么,真的是因为学的知识太多了,还是因为做人不健康?像这些“最美孝心少年”他们能不能失业?现在就业机会很多,没有知识的文盲每个月还能挣几千元,而经过多年教育的大学生却“高不成、低不就”找不到工作,这一方面是对“知识脱离实际”的讽刺,一方面是对“成人比成才更重要”的注解。革命先行者梁启超早就提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弱则国弱”要想让“中国梦”成为现实,让中国人不仅富而且贵而且强,就必须让少年强大。“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官人也好,富人也罢,都应从这些“最美孝心少年”的成长上总结点规律,一定要让孩子劳动、实践、锻炼!

以少年感为话题的议论文

读顶碗少年有感

  “是的,人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只有敢于拼搏,才有可能取得成功。在山穷水尽的绝境里,再搏一下,也许就能看到柳暗花明;在冰天雪地的严寒中,再搏一下,一定会迎来温暖的春风。”

  在作家赵丽宏笔下的《顶碗少年》中,顶碗少年便是不退却、不气馁的形象。《顶碗少年》讲的是一位少年在顶碗过程时,发生了意想不到的意外——一大叠碗从头顶上掉下来,但少年很镇静。可是,当第二次碗从头顶上掉下来时,少年却有一些不知所措了,但他在一位老者的鼓励下没有退却,第三次,少年终于稳住了碗,最后获得了成功的事。

  当少年在经过不懈努力成功时,我有些欣喜。少年经历了失败、被嘲笑后取得了成功,这成功是通过他不气馁、不退缩才得到的,由此可见成功是多么来之不易呀!同时,我也明白了,无论做什么事,不管遇到多少困难和挫折,都不要气馁,有时候成功就在于再坚持一下。

  在人的一生会有很多磨难,只要我们不放弃,我们就会跨过种种磨难,最终走向成功!

少年苦学终身事

  读了《立志成才》之《车胤囊莹夜读》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深深地被车胤刻苦学习的精神所感动。故事讲述了晋朝人车胤小的时候家境贫寒,不能经常得到香油点灯学习。夏天的夜晚,为了以便读书,车胤就用白绢做成透光的袋子,装几十个萤火虫照着书本,夜以继日地学习着。后来因为车胤谨慎勤劳而不知疲倦地读书学习,所以成为一个知识广博,学问精通的人。

  车胤是那么爱学习,又那么刻苦学习,正所谓“少年苦学终身事”啊。为了学习,车胤想了一个好办法——一个用萤火虫制作的灯来读书,“使人富有的不是金钱。” 车胤虽然贫穷,但是我们又怎能不说他富有?21世纪,我们学生虽然家庭富裕,但是不好好学习,我们又怎么不说自己贫穷呢

  在现在的时代中,都是分数定胜负的,可见考分是多么重要。我有一次只知道玩,没有刻苦学习,考试时眉头紧皱,苦思冥想,结果考试考出来很差。我很难过。

  由于吸取了上一次的经验,我努力学习,考试时胸有成竹、奋笔疾书,终于取得了好成绩。我很高兴。

  两次都是考试,为什么结果不同,心情也不同呢?正因为两个字“努力”,刻苦让人找回信心,刻苦让人成功,刻苦让人尝到成功的喜悦。

  童第周深夜灯下苦读书,他的刻苦,让他成为了举世闻名的生物学家;爱迪生在火车上卖报的同时,为不浪费时间,做化学实验,他的刻苦,让他成为了享誉中外的“发明大王”; 郑成功从小爱读书,每次读书总废寝忘食,他的刻苦,让他成为了誉满天下的民族英雄。不刻苦,怎么取得好成绩?车胤、童第周、爱迪生、郑成功名人的事例也告诉我们,“少年苦学终身事”啊!

  我们为何不像车胤一样苦学呢?现在我们的生活是那么富裕,不像以前一样贫穷,车胤却在那么恶劣的条件下,以萤火虫之光下读书,而我们却在写字台前,在保护视力的灯下读书,车胤却比我们刻苦。我突然有一种冲动,我想把车胤接到现在来,他还会好好读书吗?会的,一定会的,我想,他在更好的条件下,肯定会百倍刻苦的!

  一个人只要刻苦努力,并始终这样,他一定会取得一定成绩的!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隋寸功“,刻苦,是名人拥有的,也是我们21世纪青年所应有的!

以新时代好少年为主题

  今天是3月5日,是我们开学的日子,同时也是“学雷锋”的日子。我坐在电视机前观看了石家庄生活频道的《开学第一课》。

  本次《开学第一课》的主题是“学习雷锋好榜样,做新时代好少年”,分三个部分:第一,讲述雷锋精神,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让雷锋精神代代相传。红领巾代表着一种荣誉,同时也是一种信仰,我们要把帮助别人当做一种乐趣,看到需要帮助的人伸出自己的援助之手,让学习雷锋成为一种社会风气,这样人们的道德水平将会显著提高,我们的祖国会更加强盛……第二,讲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石家庄在创建文明城市过程中,提出了“文明十条”只要我们在生活中做到人人文明、处处文明,整个社会就会闪耀光辉。第三,人生最美少年时,从我做起,争做新时代的“小雷锋”。

  在家里我们做尊老爱幼、热爱劳动的“小帮手”。在学校,我们做团结互助、刻苦学习的“小标兵”!见到同学问声好,见到老师道声早;帮同学解开学习上的疑难;给生病的同学送上一份关怀;悄悄拾起地上的一张纸,默默的擦去课桌上的灰尘……在公共场所,我们做保护环境,遵守秩序的“小卫士”。不随地吐痰,爱护花草树木……

  同学们,作为新时代的我们,更应该提倡和发扬雷锋精神,体现雷锋价值。我们应该从做好每一件小事开始,珍惜每一分钟、勤奋学习。让我们以实际行动,投身到学雷锋中去吧,做新时代的好少年,加油!

少年也识愁滋味

  《少年维特之烦恼》是歌德二十四岁时的处女作,作品取材于现实,凝聚了作者对德国社会的深刻认识,形象地揭露了德国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和反动。小说围绕着维特与绿蒂的爱情这条主线,展示了社会生活的广阔画面,对德国当时的阶级与阶级、同一阶级中不同类型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广泛地涉及到了政治、宗教、法律、道德以及文化教育等方面的问题。

  《少年维特之烦恼》有强烈的感情,浓郁的诗意,细致入微的心理刻画。在信中,维特冷静地直接进行自我剖析。例如:“我的心时时地战栗着”“我把它当成病孩儿似的迁就”等等。通过这样的自由,我们可以知道主人公是何等的多愁善感,心高气傲;同时也预感到在严酷的社会现实面前,他这敏感而脆弱的心是难免破碎的。

  文章中自然景物的描绘也异常成功。维特初到互尔海姆正值万物兴荣的五月,离开和再回来时已是落木萧萧的初秋,在他行将谢世时刻更到了雨雪交加的仲冬。这时序的更迭与自然界的变化,与主人公由欢欣而愁苦以至于绝望的心理发展过程极度吻合。还有荷马诗的意境和“莪相”的哀歌,也恰到好处地穿插在书中。“春风啊,你为何将我唤醒?……风暴就要来临,将我刮得枝叶飘零!……”“莪相”的这几句哀歌,由行将永别人世的维特念出来,不正是他自己凄怆心境和悲惨命运的写照吗

  为了使感情的描绘显得更为具体、生动,作者还运用了比喻的手法。他把整个社会比作一座“舞台”,人们为着自私的目的,纷纷粉墨登场,丑态百出地尽情表演。他写道:“我现在陷没在混乱的状态之中了!我的精神完全干枯了!……我就好像立在一个西洋镜之前!看见一些人儿马儿在我眼前回转,我常常问自己,是不是看花了眼睛。”丑恶的封建社会,确实好像一座使人眼花缭乱的“舞台”,上演着各种令人作呕的丑剧。

  《少年维特之烦恼》的结构非常灵便,它以主人公的经历为线索,用近百封信串了起来,这样,情节跳跃式的展开,省却了许多过渡性笔墨。

  作品的剪裁也极为严格,经济。大到一个事件,一个场面,小到一个细节,一泉一石,都是为刻画主人公的性格形象和阐明主题思想服务的。例如,书中六月二十六日的信只有一句感叹,一句诘问:“不错,我仅仅是个世间的飘泊者,仅仅是个来去匆匆的过客!可你们不也如此吗?”这一问一答,道出了维特的多少辛酸,宣泄了他对人世间的多少绝望!而联系着前边那封充溢着生气的长信来读,更表明维特一年来的变化有多么大啊!

  《少年维特之烦恼》含蓄的行文更堪玩味。全书结尾写维特死后下葬的情形尤其深刻。“老人和他的儿子们走在维特的遗体后面,阿尔伯特没能来,绿蒂的性命令人担忧。几名艺人抬着维特的棺木,没有一个牧师来给他送葬。”寥寥数语,隐含着无数潜台词,我们读完禁不住会向自己提出一个又一个为什么,把维特与来送葬以及没来送葬的各种人的关系都思考一遍,以致咀嚼回味全书的内容,直到悟出这几句似乎漫不经心地写出的话的深刻含义。这几句话“就像头敲击棺木似的“咚咚有声”,“歌德从此以后再不曾写出象这么沉重有力的句子”。

  综上所述,维特不仅是时代的觉醒者,而且是社会的叛逆者,通过他对现实生活的观察思考,言论行动,不仅述说了法国大革命前欧洲新兴资产阶级怀抱的理想,揭示了这一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而且对妨碍它实现的社会进行了谴责和抗议。所有这些,使《少年维特之烦恼》一书具有了鲜明而强烈的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巨大而积极的思想意义;加上其精到的艺术特色,时至今日,仍不失为一部世界名着。

以恰同学少年为题的读后感想

  《恰同学少年》这个书名听起来就新颖,老师也极力推荐,这使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很想了解书中人物的学生时代。

  现在,我看到了第八章,可已经被毛泽东、蔡和森、萧子升等人的精神所打动,他们不怕强权的胆识和爱国的热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我也钦佩杨昌济、孔昭绶这些教书育人的优秀园叮毛泽东的豪迈、蔡和森的冷静、萧子升的儒雅……这一个个鲜明的人物给这部小说增添了各种色彩。

  空城计、和敌人谈判……这些惊心动魄的事都能体现出他们是多么勇敢,没有像他们这样的英雄人物就不会有我们现在的中国。如果说抵抗敌人的是把枪,那他们就是枪上的子弹;如果说抵抗敌人的是虎,那他们就是虎的牙齿。“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他们就是最富有的,最强壮的,因为他们有寻求真理、奋发向上的斗志;有“敢以天下为己任”的抱负和热情;有改造中国、富强中国的雄心壮志。

  他们追求真理、追求信念、追求理想的执着,是我们所要学习的,我想这也是他们成功的原因吧!

最美少年作文

  我们沐浴着爱的阳光长大,我们滋润着人间的真情成长,多少次带着幸福的感觉进入梦乡,多少回含着感动的泪花畅想未来。

  我几月看了《最美孝心少年》,一颗感恩之心,一腔感激之情永驻心间。常怀感恩之心的人是最幸福的,常怀感激之情的生活是最甜美的,学会感激――感激我的父母,因为他们给了我宝贵的生命,学会感激――感激我周围的一切,因为他们给了我和谐健康的成长空间,不要忘记说声――“多谢”。

  有一个词语最亲切,有一声呼唤最动听,有一个人最要感谢,有一个人最应感恩,它就是――“妈妈”。

  让我们过上幸福的生活,让我们没有忧虑地成长,是所有父母的心愿,如果说母爱是船,载着我们从少年走向成熟;那么父爱就是一片海,给了我们一个幸福的港湾。如果母亲的真情,点燃了我们心中的期望;那么父亲的厚爱,将是鼓起我们远航的风帆。拿什么来感谢你,我的父母!父母的爱说不完、道不尽,所有的恩情我们铭记于心。

  可惜人们忘了,忘了时光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世上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击的脆弱。父母走了,带着对我们深深的挂念。父母走了,遗留给我们永无偿还的情绪。你就永远无以言孝。有一些事情,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无法懂得。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轻。世上有些东西能够弥补,有些东西永无弥补。“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与生命交接处的链条,一旦断裂,永无连接,赶快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吧。

少年感

  我叫孙开宸,出生于20xx年8月30日。是留坝县城关小学一年级二班的一名小学生。

  虽然我现在还不到7岁,可我的读书时间已经有七年多了!因为我读书是从妈妈怀我的时候就开始了。上班时间我隔着妈妈的肚皮沉浸在城关小学这个书香校园里,下班回家又是音乐、儿歌、故事伴着我入眠。

  出生2个月,妈妈就开始订阅《婴儿画报》,每天空闲时间都要给我读书。每当这时我都会表现的特别安静。每次爸爸妈妈出差也都会给我带几本适合我看的书。1岁时,我的阅读量已经有50本左右了。

  从小我就对读书有无限的渴望,每次妈妈下班一回家,我就拉着妈妈给我读书。童话、儿歌、古诗、绘本、国学……一本接一本,有时候对感兴趣的书能连读10遍、20遍,直到妈妈读的舌头僵直,读不出来为止。为了弥补妈妈上班期间没法给我读书的缺失,妈妈就给我买了一台“小布叮”故事机。里面好习惯、好性格、好品质故事,名人传记、国学、世界名著等丰富的内容陪我走过了婴儿期。3岁时,我的阅读量达到了200册左右。

  上了幼儿园,在老师的夸奖和鼓励下,我更喜欢读书了。除了上学,其余时间都与书为伴。要么听故事音频,要么看书。“开心熊宝”软件里的分龄、分类故事是我最喜欢的。我成了班里的“故事大王”、“巧嘴巴”。经常参加学校的演讲、讲故事活动。5岁的时候,通过读自己的书、听音频、借书读、书店读书,阅读量大概有500册书左右。

  我喜欢读各种书,天文、地理、生物、科学、历史、小说等,其中最喜欢的是《淘气包马小跳》、《坡普先生的企鹅》、《舒克贝塔历险记》、《沈石溪动物小说》、《恐龙大百科》、《窗边的小豆豆》、《蓝精灵》、《十万个为什么》、《幼儿画报》……。“满腹诗书气自华。”上小学之后,读书多的优势日趋明显。学习轻松,习惯、品德各方面都优于别的同学。成绩一直稳居全班第一,一年之内被学校评为“三好学生”、“仁孝好少儿”,在全校举行的“践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演讲中荣获“一等奖”。

  一缕书香伴我成长。读书就像吃饭睡觉一样成了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了书籍的滋养,我一天天进步,一天天长大。我爱书,我更爱读书!

少年感

  “一点一点飞上了树梢,一点一点靠近诺贝尔奖”一首Tfboys的《大梦想家》送给大家,引出我们今日的主题,少年心,少年生,少年梦。

  我们就像八音盒里的小舞人,不知不觉中跳过了一个又一个属于我们自己的年华。

  也许常常,我们周围的人会觉得我们有了变化,但我们依然是我们,只是多了些自己独立的想法罢了。

  像所有的生命一样,每个时期的我们,有不多不少的情感波澜。

  像一只苹果,如果身上没有一点坑坑洼洼,非常光滑鲜红的话,那人们一定会怀疑加没加色素吧。

  当被批评时我们依然会哭,只是小时候是在家长面前边哭边嚎说“我错了”。现在虽然做不到大人们的那种“把眼泪往肚子里咽”,但我们会躲在房间,把头埋在胳膊或腿里,让眼泪顺着四肢往下流。可能大人们会以为我们不知悔改,但总比在他们面前暴露自己的懦弱强;

  当大人在发表对某事的评论时,我们有时依然会有不同的意见。只是小时候的我们只会在心里嘀咕,现在我们会不顾一切的说出自己的看法。可能大人们会觉得我们不懂事,但总比憋在心里强;

  当同学或朋友们商量着一起出去玩时,我们依然会走上去说“加我一个”。只是小时候我们总要先征求爸爸妈妈的同意才有胆量说这话,而现在我们只要自己觉得合适就能下决定,回家只要通知一声就好。可能大人们会觉得我们不听话了,但这总比我们没有判断的能力强。

  我们只是比小时候的自己更要面子罢了。

  但是,我们依然如故,我们依然爱我们的亲人,虽然有了些争吵;我们依然爱我们的老师,虽然多了些抱怨。

  可能,我们依然未长大,可我们渐渐有了自己的目标,就像羽毛渐丰的小鸟希望在蓝天翱翔一样。

  可能,我们依然未成熟,可我们渐渐明白了自己的方向,就像含苞待放的蒲公英梦想在田野里游荡。

  请相信,我们已下了年少的船,踏上了少年的路.

少年感

  “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只要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又一次看到汪国真的《热爱生命》,只不过心中澎湃着的,已不仅仅只是当初懵懂时的觉得句子优美。一字字一句句,看到的是眼前的白纸黑字,读到的是心中汹涌着的感动和坚定。

  少年如诗,是被渭水冲刷至诗经河畔的一朵蒹葭,万物滋长,孕育着饱满的花骨朵,期盼着春的跫音。带着自我意识的苏醒与对世界全新的认识以及对有着无限可能的未来的憧憬,或在心动抑郁时浅斟低吟:“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或于清新自然中发出“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的感慨;或感凌云逸气,高喊:“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如诗词般清新隽永,汨汨流淌。

  一壶漂泊,少年若酒。如同酒后发烫的脸庞与喉咙中火辣辣的痛感,少年们的气焰光万丈,甚至于咄咄逼人。一盏葡萄酒,少年沉醉于属于自己的天马行空、异彩纷呈;一碗二锅头,却将少年一把拽回与其格格不入的世界;一盅烧酒,更是令少年自醉不醒。酒在体内沸腾,少年挣扎、痛苦,却又逃脱不掉,最终那些小怪物们在少年体内钝化成一根根毒刺。每个少年如同柏拉图般置身于自己的理想国中,每每发现那些自己曾抱有“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的目光来看待的人,与想象中的完美模型有一点罅隙时;无意中窥探见自己或是他人内心阴暗的一面时;发现所处的这个世界并不是那样充满善意时,少年浑身警觉,竖起毒刺,攒积着倔强去抵制一切,却忘了毒刺下的皮肤也是砭骨地疼。

  水一般的少年,风一般的歌。“啊,漫天的回响,放眼看,岁月轻狂。”所有或辛酸或苦难都幻化为一幅幅美丽的油画,被裱起,挂在生命的惊鸿处,一切受过的伤成为一粒粒饱满的稻穗等待下个季节的收割。上演完一出专属的青春闹剧,然后带着泪与汗以及全身沸腾的血液华丽落幕,这是少年们为青春共同写下的一首挽歌。以成长旋律为曲,以一路跌宕坎坷为词,末尾处,以心中绵绵遗憾与悠长回首的目光为句点。少年的脚步从此愈发沉稳笃定,他微笑着说:“就算世界以痛吻我,我也报之以歌。”

  年少的意义在于以梦为马,奔走四方;生活的意义在于将岁月熬成一盅苦茶,待人垂暮之时独饮到天明。可少年有诗,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少年有酒,无畏,无谓,狂笑看一切;少年还有歌,一曲漂泊,浪迹天涯。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一听就困的睡前故事

最应该崇拜的十大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