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选文科还是理科好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选文无悔

  高二,人生面临文理的选择。

  ――――题记

  忙碌的高一学习生活即将结束,我们要去选择人生发展的道路。目前有两条路摆放在我们那里,一条是通往思维灵活,解题公式满天飞的数理化殿堂的理科道路;另一条是通向文才风流,遨游历史的壮丽景观,深奥的哲学道理,充满丰富想象的文学天空的文科道路。

  我们不能轻而易举地去选择,不能凭一时的兴趣去选择,而是要冷静下来好好考虑考虑,要好好为将来发展的理想做好打算,要经过充分的思想准备,深思熟虑之后才能作出决定。

  有些同学不解地问我,你为什么要选文科?男孩子一般都会选理科,因为理科范围十分广,上线率比较大,将来工作又多又好找,而文科范围比较小,将来工作又比较难找。文科一般都是女孩子喜欢选择的,他们还劝我改理弃文。

  我选择文科,相信自己选择的理由。

  我非常热爱文学,更热爱悠久的文化历史。我自从初中以来就喜欢上看课外书,无论古典小说还是现代名著,仿佛在文学的海洋里自由翱翔,乐趣无穷。我一次次阅读仿佛同伟大的精神交谈,感受“八百里分麾下炙”的豪迈,领略“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下胸怀问”的气度。文学的魅力得到熏陶的我更加热爱。

  历史的教训使我得到启发,读到圆明园的那段屈辱的历史不禁泪下心酸。世上最辉煌的宫殿,竟一日火光皆成废墟,为什么呢?雨果书中写到“两个强盗”的论断,我了解到这么魅力的珍奇异宝对任何人都是一种引诱,之所以皆成废墟,正是“国不强,国之不国”的噩梦。我们要得到教训,国家落后要挨打的道理。我所以选择文科就要寻找古今中外的历史发展规律,感受古今中外历史的壮景。

  我有一点承认选文科的同学,他的理科成绩一般比较差,但并不说明我们选文科的同学智商一定很低,而是我们对理科不感兴趣而已。有些人认为选理科的同学不愿意花大量的时间去背记,觉得学文科又难又累,倒不如去学理科。我们为此证明选文科的同学都是比较勤奋。一分汗水一分收获,只要有付出一定会得到回报。

  人各有志,无论未来发展如何,都要坚信自己的选择,一步步走下去。我应该要相信自己所选择的路,只要经过自己的奋斗会成功。选择文科,我一直没有后悔。

高中选文科还是理科好

分班文理科怎么选

  1、根据成绩来选择

  高中分班的很大因素都是因为成绩,成绩好的,老师一般都不会放你离开的,我就是一个案例,当时在中考的时候,考了六百分,在班级是第三名,在选择学文科理科的时候,我选择了文科,我们班主任死活不让走,最后碍于情面我还是留在了理科班,但是我偏科严重,数学和物理超级差,最后也只是考了一个普通的二本。

  在分文理科的时候,大家一定要注意自己的优势科目,比如你文科成绩好,你就可以去文科班,如果像我一样,数学物理很差,还是留在了理科班,后果是很糟糕的,而且学习的过程也很痛苦,学不会,考不好,简直是痛苦的三年高中。如果选择了自己能考高分的科目,那就不一样了,随便学一学就可以拿到高分。

  2、兴趣爱好

  我个人就比较喜欢记忆,尤其是地理和语文的诗词歌赋,甚至英语的语法句子,虽然是学习,也是我的爱好,虽然是工作了,也会经常背诵一些这样的知识。这就是爱好了,如果在选择文理的时候纠结,也可以从这方面入手去决定。

  文科需要记忆的东西较多,尤其是文学方面,需要多看书,多记忆,而理科需要理解的东西较多,尤其是逻辑思维,如果你感觉自己逻辑思维不够,千万不要选择理科,否则你就会后悔的。如果两种都擅长,那就要衡量文科爱好的多还是理科爱好的多,选择一个你感觉喜欢最多的科目去学吧,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会顺风顺水。

  3、根据未来发展方向

  很多同学选择文理科的时候,大部分都是根据未来从事方向来决定的,而且大部分都是父母决定的,自己并没有发言权,因为文科类的学校和理科类的学校,规则完全不一样,就业方向也不同。一般情况下,理科的就业范围会比较广,从车间到公司白领,很多都是理科生出来的,文科类的就业面就比较窄了。这是公认的事实,不可否认。

选择文科,选择体育

  “奋斗的路上,既然背上了行囊就不应该回头”,初次邂逅这句话时,心湖仿佛被风掀过了一般,激起了阵阵涟漪,久久不能平静。

  是什么引起我内心如此的震荡?是什么让我内心产生了激烈的共鸣?静静想来,这句话原来犹似我生活的写照。

  曾经,在文理科的分岔路口,我和阿强都坚信文科才是我们的归宿,可世事无常,变化万千,最终我和阿强在这里分道扬镳。尽管许多人都在提醒我说文科的毕业前景堪忧,但在分科那天,我依然在文科的框里毅然地画上了勾。

  从那以后,我便在“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日子里意气风发;我便在“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的生活中平淡从容;我便在“采菊东篱下,悠然现南山”的流年里怡然自得…本以为从此就逍遥在文科生活的古典文化的诗情画意中,在春去秋来里望云卷云舒。可忽然的一天,沿着火红色的塑胶跑道,我看见了一些人在振臂高呼,在呐喊,在忍受,而他们有一个响亮的名字~~体育生。于是,那一刻起爱上了体育。

  我不是什么专才也没有什么特殊的身份,我不在乎别人的冷嘲热讽,最看重的是心里的感触,对体育单纯的爱。喜欢体育是不需要理由的,我光荣的成为他们中的一员,行走在体育生的队伍里。而这,成为我人生又一梦想的起航点。

  在凛烈的寒风中奔跑过,在毒辣的骄阳下跳跃过,在淋沥的雨中冲刺过……记不得挥洒了多少青春的汗水,数不清流下了多少辛酸的眼泪,我也迷茫过,经历了那么多的苦楚,我也有过放弃的想法。可每次想到父亲那句“自己的路自己选择”,我又大吼一声,然后紧咬牙关,继续奔跑在道上。

  吃过了多少苦,受了多少伤,这些都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练了体育后,我可以接过父亲手中的那把斧子帮他劈柴,让他可以坐在一旁悠悠地抽上几口烟;我可以轻易地扛起母亲肩上的那袋大米,让她可以不再弯着腰,让她可以舒心地笑一下……没想到的是,这样一件小小的事,竟然让父母感动得掉了泪。那一刻,我的心好痛好痛,映入我眼里的,尽是父母的银丝与老茧,那满脸的沧桑,那佝偻的身影……我转过身,偷偷揩去眼泪。这一切,都因为我,他们为了我,付出了多少心血,而我吃了一点苦就想放弃了,这样对得起他们的养育之

  恩吗

  又一次奔跑在赛道上,是泪是汗还是心血,是苦是乐还是幻觉,似乎已不晓得自己,唯有父母的期盼炙于心底。

  奋斗的路上,既然背上了行囊就不应该回头。多少次挥汗如雨,伤痛曾填满记忆,只因为始终相信,去拼博才会胜利。为了自己,为了父母,拼吧!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选择文科,选择体育,我永远都不后悔。

论高考取消文理分科

  2009年7月13日,湖南省教育厅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规范普通中小学办学行为的规定》。其中第一条提出:普通高中必须确保学生完成所有必修课程和共同选修课程的学习,不得分文、理分科。

  这则消息如同一包火药,炸沸了湖南省。许多人对于这则消息不敢相信,学生们对于往后的高中生涯或沾沾自喜,或垂头丧气。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很自然地就形成了两大派别:支持派赞同教育厅的选择,新闻上将这则消息美名其曰:湖南想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反对派说到,这只是“看上去很美”,大批高中生根本无法适应,与高考难以衔接……我觉得,取消文理分科,确实不明智,也不太成熟!

  1979年,高考设立文理分科考试制度。除了语数外三门必考科目之外,学生们可以凭着自己兴趣选择读“文”(政地历),还是“理”(物化生)。文科注重语言文学,理科注重思维逻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是我们自己的事情,我们凭着自己的兴趣主动学习,有什么不好?伟人毛泽东那一篇篇妙笔生花的诗文,一句句字斟句酌的名言,是多么经典,引人深思!但毛爷爷对与数学却是一窍不通!青年时期的数学试卷常常有着无数把大叉……一个“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战士,学者,伟大领导人,虽不会数学,但一样的一马平川,文韬武略,带领共产党成立新中国!没有人规定你一定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此处“天文地理”指高中所有教科书),你对物理感兴趣并不代表你就一定要知道什么是“商籁体”。

  我看过一篇2000年的高考满分作文《为韩寒让出一条道》。文中实际上是在批评社会对于“全才”的强烈要求。众所周知,韩寒是个偏才,语文好到呱呱叫,但其他五门功课红灯高高挂起。可这并不影响他成为中国名声大噪的作家。另外很多家长认为,不学习所有科目就没有钱,没有出路,可韩寒现在所赚的钱一辈子都花不完,人家钱钟书年轻时数学都得过0分呢!如今许多“专家学者”大呼“取消分科,我们要的是全才,不是‘残疾’人!”可我却认为,他们口中所说的“全才”,实际上很大部分是各科平均,可总分较高的庸才。毕竟,世界上的天才还是占少数的,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全面发展”。如果真的想要“全才”,还不如去生产大批智能机器人!如果要我选择,我宁愿选择精通一门或几门,也不要全面平庸。所以取消文理分科,确实不明智。

  现在中国只有5个省取消了文理分科,并且有人统计过,支持文理分科的人数达到80%,而且就我所了解,大部分学生对于取消分科一点都不适应,以上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还是支持分科制度的。在这种时候取消制度,时机上不太成熟。看看湖南,分科是从高二进行的,小学中学直到初一都没有分文理科,也就是说,我们有足够的时间来学习自己不太感兴趣但又重要的科目,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可以掌握各科科目的基础知识。到了高二后,学生可以将重心放到自己选择的科目上。另外高中也有全科的学业水平考试,所以不用担心一个学生成为物理天才+政治白痴。现在一直提倡减负减负,可到头来“负”没减,反而增加了。如果取消分科,学生的学习重心势必转移,理科生不仅要看到物化生,还要看到令他们头痛的政史地,这负担不又加深了么?而且湖南长沙又明令禁止学校补课,这不是把学生往悬崖推吗!反之,进行分科,学生的负担少,尊重自我的选择,好处多多啊!

  现在,我和其他的高中生的心情一样,如同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世界在一天天变化,我们要想适应,必须有一种终身学习的观念。分开文理科,让学生们在自己选择的学习海洋中劈波斩浪,高歌向前,一方面学生们家长们乐意了,另一方面国家对于教育经费的支出减少,从而将这笔有用之财用于其它教育事业,何乐而不为呢

  最后我重申自己的观点:尊重学生,文理分科!

文理分科

  分文理科的事似乎是闹得沸沸扬扬了,但人们对中学生的关注似乎不够。分文理科事关中学生的命运,应当关注的是中学生的意见。

  不可否认,的确有部分人会在分科问题上徘徊,甚至做出错误的决定,但我相信,这是少数。大多数人还是能够根据自己的学科特长和对将来的打算做出正确的选择,这个选择是自己做出的,相信将来即便后悔也不会怨天尤人。而且在家长、老师还有自己的慎重考虑之后做出的决定,应当有相当的把握性和正确性。面对人生的一个重要诀择,相信不会有多少人会拿来开玩笑。

  有人说,选择让我为难。说这话的人只有两种人:极优秀的人和没有选择的人。极优秀的这类人,门门功课都学得得心应手,兼之兴趣广泛,难免会徘徊。但换过来想:不论怎样选择,都是自己的长处,还有什么好怕呢?如果再无病呻吟,这对另外的人就将是痛苦了。因为极优秀的“全才”毕竟是少数,绝大多数人都存在优势与弱势,他们需要选择。如果剥夺了他们的选择权,这将是一种残忍。况且,现在高中分科后的六门课程已让高中生焦头烂额,许多人都是“少白头”,学生跳楼的事也屡见不鲜。若是九门功课齐上,那后果将是惨不堪言。

  可能分科会一定程度上限制学生的潜力,但若在社会上,一个人有一技之长足矣。而更早地分科则可以让学生将有限的精力投入到较有益的学习中去。毕竟,学习是无穷的,精力是有限的。而且,请不要忘了:文理分科并非是始于今日,而是前人们的成果。想想看,当初在实行分科之初,反对的浪潮定是层出不迭,反对的理由未必会比今日的诸君逊色多少。但是,分科这一决策还是实施到今日。从这里不难看出分科这一决策正确与否。当然,不是前人所留对如今都适用。但有一点不可否认,至少是到目前为止,解决这一问题,还没有找到比分科更有效的方法。

  目前,大部分高中里,似乎是“重理轻文”,文科生相对来说要少些。这对文科生来说,未尝不是件好事——竞争压力小了。而且,选择文科的学生正越来越多。就拿十堰一中来说吧,2008年有六个文科班,而今年则增加到了八个。这应当是时代发展的一个缩影吧!

  有所得,必有所失。可能部分文科生会不知道物理化学的基本知识,而部分理科生连《辛丑条约》是哪一次战争后所签订的都不清楚。但随着阅历的增加和见识的广博,随着我国科教和文化的发展与普及,随着这些知识的重要性日益增加——这一切都不再是问题。

  有些同志提出:改变“一考定终身”的模式,把高中六次期末考试的成绩按比例算入高考分数。看起来似乎是不错,可是对学生来说有怎样呢?有人形象地打了个比方:“斩首”变“凌迟”。至于学生们对此的的态度,就留给某君慢慢咀嚼吧!

  到底要不要取消分科,最有发言权的还是当事人高中生。若是还有某某君不清楚,不如来个民意调查,用事实说话,看看高中生是不是xi在抱怨和徘徊。若是还不清楚,恐怕就要被高中生群殴了。最后,作为一个讨论者,我希望大家的不要把讨论与思考焦点集中在分科上,而是在教育体制、方法、效果上,真正把我们的好意变成高中生的利益。

文理分科更有利于高中生发展

  近来,”高考改革“这件事算是真正要开始行动了,但是”怎么改“还是引起了家长和学子之间激烈的争论。其中,呼声最高的就是关于”文理不分科“的提议。我认为之所以大家都支持”不分科“原因有二:其一,文理分科对于文科或理科的单方面钻研较为深入,考试难度更大,而”不分科“,在每门课上都是浅尝辄止,所以能够”遍地开花;其二,因为很多高校对理科生更较青睐,给予的名额会更多,所以一旦不分科,人人平等竞争。

  诚然以上说的这些理由看似对我们目前的考试和录取意义很大,但是我们要知道,每个人自身应该在“学术”这个圆上钻研一个点,努力突破它,而并不是扩大整个圆。

  在初中,九门功课都学,这便是在给我们最终的选择提供参考和依据。我们在初中去见识一个全新的世界,在各个大陆之上游历;而高中,我们就得选择去居于哪个国家,到了大学,我们就会在这个国度的某一个城市落脚生息。所以文理分科是给我们缩小兴趣的放大镜。如果没有它,就算我们成功完成了高考,那么当大学选专业的问题就摆在你面前,你会茫然地无所适从,因为不分科,每一门学的都是皮毛中的皮毛,你不会清楚具体的某个专业的学习体系和自己究竟兴趣在哪,专长在哪。光从这件与我们最近的事来看,不分科并非对我们中学生以后的人生规划和生活的意义有什么益处。当我们面对“文理分科”这个交叉路口时,我们自己对于未来的人生,发展的道路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并不像个提线木偶一样,在考试大纲的控制下学习。当一个高中生面临着这样一个关乎着以后的人生选择时,“文理不分科”就剥夺了人生中这个最初级的大决定的权利。倘若中学生要面临这个决定,在这件事面前,每个人都学会去权衡利弊,用辩证的方法来周全地考虑文的优势,理的长短,让一个高中生拥有决定的权力,享有决定的过程,哪怕自己选择是错误的,那么错误也是今后回忆起人生的一个印迹,也是一个在你今后进行重大抉择的前车之鉴。文理分科,其过程的意义对高中生来说具有建设性的意义,在一步步思忖权衡之中,思智也在想着成熟迈进巨大的一步。

英语不好该选文科还是理科

  1、英语是属于三大主科范围,无论是学文科还是学理科,英语都是躲不过去的。而且除了数学之外,语文和英语都是一样的。所以并不能用英语来衡量选择文科还是理科。主要还是要看自身的兴趣,还有自己是适合文科还是理科。

  2、文科背的东西会比较多,理科则是需要理解的东西比较多。分工不同,侧重点也不同,思维模式也不同。既然英语好不好不能当做文理分科的依据,那么就不妨看看自己到底适合哪种,或是哪几科成绩比较好,毕竟你们还是要面对高考的嘛,用成绩作为文理分科的依据也是可以的。

  文科理科怎么选才好

  1、很多学生在进行文理分科的时候都是懵的,这时候家长会为儿女出谋划策,这样一来有些高中生就更加不知道选什么了。其实这个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定,如果你偏好政史地,那么你就可以学文科;如果你偏好物化生,那你就选择学理科。

  2、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在选择文理分科的时候,你可以考虑一下自己喜欢哪科,自己适合哪科,对哪科更感兴趣。还有的学生会把以后选择的专业作为选择标准,其实不论是文科还是理科以后选择的专业都是很多的。

  3、需要注意的是,在文理分科时,千万不要将以后的就业前景当成分科的考虑首选,因为这样选出来的,不一定是适合你的。在选择的时候,一定要优选考虑自己的兴趣,这样才是最好的打算。

文理分科弊大于利

  年前召开的江苏省人代会和政协会期间,一些专家学者为关于是否应该取消高中生文理分科的问题而争得不亦乐乎。既然舆论的力量把分科问题推到了风口浪尖,小生不才,也来掺和一把。

  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实行文理分科还是有很多的“粉丝”的,在他们看来,实行文理分科,可以使学生避免不感兴趣的学科,可以让学生更关注于一门或一类学科,为大学选专业打基础,同时也减轻了学生的负担。

  表面看文理分科似乎好处多多,实则错矣。

  文理科的划分就好像鱼和熊掌的问题,二者不可得兼,拿起一个就意味着放下了另一个。学生确实可以通过分科避免自己不感兴趣的学科,但这种“避免”的实质是一种缺乏信心的逃避,只会让同学们的意志变得脆弱,这样的后果甚至可能是一个满口“之乎者也”的“学者”却不会基本的算术,抑或一个数理化高手却不知道孔圣人。现在大谈素质教育,在此背景下就要求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选科目,搞钻研,打基础,实在也是过于残忍了。此外,对于分科可以减负的说法我想是提出者并没有看到当前同学们的压力来自于现行的高考制度,制度决定态度,态度决定程度,高考的独木桥谁都想挤过去。这种压力和负担不是分不分科、少几门课就能解决的。

  所以,文理分科所谓的益处实则都不成立,相反的,分科的弊端却很叫人头疼,我总结后把它们概括为“三宗罪”。

  其罪一:

  分科使个人的综合素养降低。分科政策可以看做是披着华美而善意的外衣用强制的手段让学生匆忙地决定自己的人生方向,其结果必然是学生综合素养的缺失。国家教育部的调查显示,分科后理科学生往往不再注重历史、地理的学习,不再阅读经典文学,导致知识面窄,人文精神薄弱;文科学生则不再注重物理、化学,不熟悉自然科学知识,科学思维与科学精神的训练不够。在这日新月异的社会,时代的进步呼唤的是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试看当下,多少法界人士在专业性立法上表现得一筹莫展,又有多少理工类高才生的论文在语法上漏洞百出,这不能不说是文理分科的一大罪状。

  其罪二:

  离间了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中华民族是有着响当当五千年历史的泱泱大国,在民族发展的历程中,科学精神与人文情怀形影不离。新中国以前是不分科的,所以才有了那么多璀璨的成果:《九章算术》把高深的数学思想与富有意趣的语言完美地结合,成为不朽的数学著作;《天工开物》在展现科技风采的同时,也把古人的文采发挥得登峰造极;《狂人日记》里惟妙惟肖的狂人形象,若是没有精神病理的学识怕是怎么也塑造不出来的……其实也不仅仅是中国,外国也大多不分科,所以,出现像达·芬奇那样的把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的结合表现得淋漓尽致的全才也不足为奇。可是现在,文理分科正如一把暴虐的屠刀,生生地把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这两兄弟剥离开,两者之间仅仅因为一次难以经过深思熟虑的思考而作出的决定就不再有交集,这不是“离间”又是什么

  其罪三:

  为社会进步套上了沉重枷锁。实行分科后,学生专注于特定的学科,却不再注重非所选科目知识的学习,这也就必然导致在长远的发展过程中,一些跨学科、边缘性行业的适用性人才的严重缺失,这无疑是阻碍社会全面进步的毒药。在这一方面,微软中国公司的招聘要求是很有启示性的:一方面,微软要求精通数据结构和算法等硬性的工作必备知识,另一方面,微软对应聘者跨文化、跨学科服务理念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甚至是决定因素之一,如此强调多种知识和能力素养的并重,或许就是微软能在几十年软件行业血雨腥风的斗争中屹立不倒的最主要原因吧。也唯有强调多种知识和能力素养的并重,社会和时代的发展才有源源不绝的动力。而很明显的是,实行文理分科,并不能做到这点。

  我很赞赏陶渊明的那句“好读书,不求甚解”,这不是一种缺乏探索精神的懒惰,而是一种广学慧已的睿智。

  我也很喜欢“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句名言,这不是一种无目的的涉猎,而是一种广博严谨的治学态度。

  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高考本不分科,喊分的人多了,也便分了科。

  文理分科实际是中国教育承袭原苏联教育模式的产物,我没有办法评价它在当时的效果怎样,但时过境迁,文理分科的弊端日益显露。有人把文理分科称作“半个人的教育”,这样的评论怕是一针见血吧!

分班选择理科还是文科

  1、根据学习成绩决定

  我们在高中分班的时候,到底选择文科还是学理科,这要根据学生们的学习成绩决定,尽量去学自己的优势科目。如果学生们的数学,物理,化学这三门成绩很差,那么就不要学习理科了。我也想要学好物理化学,除了自身的努力还需要一定的天赋,如果这三门成绩很难提高,那学习理科也很痛苦。而文科与理科不一样,文科更多的是需要记忆的内容,只要自己的记忆力较好,肯花努力花时间去背书学习,那么很容易提高成绩。

  2、根据自己的兴趣

  有些同学之所以在选文科和理科上很纠结,主要是因为在文科和理科成绩都相差不大,不知道自己到底该如何选择。文科和理科学习的东西完全不一样,同学们如果在文科和理科两者之间的成绩基本均衡,那么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去选择。一般来说只有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学科才会拥有更多的学习热情,通过不断的努力,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会更顺风顺水。

  3、根据未来可选择院校的范围

  文科和理科未来可选择的院校也完全不一样,一般来说理科报考时选择的院校与专业的范围都比文科要广。无论是未来考研还是进入社会找工作就业机会都更多,从这一点来说,选择理科比选择文科更好,如果每科成绩都比较均衡,并且自己对文科类科目也不感兴趣,这类同学最好选择理科。如果数学成绩很好的同学,并且文科类科目成绩也不错,但是自己对于理科的学习没有太多兴趣的同学建议学习文科。

文科还是理科

  高中的重大事件里,可能有一件让你特别的纠结,那就是文理分科。

  有的同学纠结的是,文理分科哪一个前程更加繁华似锦;有的同学纠结的是,在前程和兴趣之间,应该怎样的抉择;有的同学则是艰难的考虑,学什么可以让自己的学习优势充分发挥,高考取得一个好成绩。不论是怎样种类的纠结,我们还是面临着一个在我们单纯的岁月里很难抉择的问题——选择文科还是理科

  选择理科,就选择了漫漫的题海,什么牛顿开普勒,门捷列夫道尔顿,还有解不开的排列组合。当然,以后选择的空间更大,可以学习的专业越多。选择文科,可以有时间多读书,开阔自己的视野,同时还可以拓宽自己思考问题的广度,而且,文科比理科相对容易入门。

  我特别羡慕那些成绩分明的同学,理科好的果断学习理科。文科优秀的当然是选择文科。我就特别的纠结,理科成绩相对较好的我,一直喜欢文科穿越千年的历史古韵。但是我又舍不得自己的理科班同学。理科对我这样纠结的性格有很好的纠正作用,并且我还没有想好未来想要选择的谋生职业,理科可以给我更多的选择。

  我纠结了很久很久,最终还是选择了理科。其实,理科特别的单纯,对就是对,错就是错。黑白分明,对错也分明。这样的果断也特别有意义。

  其实,只要是自己选择的就是最好的安排,以后在学习理科的路上,我还是会继续的努力,当然文科的知识,我也会在课余时间普及,不枉自己那么艰难的选择。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高中怎样选文科和理科

求职个人简历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