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一线医护人员事迹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疫情防控个人先进事迹

  简介

  许xx,如东县岔河镇中心卫生院护理部主任,主管护师,任南通市护理学会第十届内科护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如东县护理质控中心副主任,获先后多次获得县政府嘉奖、十佳操作能手、全县基层卫生技术能手、南通市百名优秀护士、优质护理服务“管理之星”、战疫领头雁、荣获三等功一次。

  “护理工作是平凡的工作,但是我们护理人员要用精湛的护理技能去减轻病人身体上的痛楚,要用天使般的笑容鼓起病人战胜病魔的勇气!”这是她常说的一句话。

  她始终坚持“一切以病人为中心”、“视病人如亲人”的服务理念,及时准确地为病人做好基础护理,耐心细致地为病人做好病情观察。她以身作则,带领全院护士团结一心,爱岗敬业。

  她积极上进,先后参加了各项理论与操作考试,先后多次获得“行业标兵”、“先进个人”“县政府嘉奖”及“三等功”、南通市“百名优秀护士”、“全县基层卫生技术能手”、如东县优质护理服务“管理之星”、如东县“战疫领头雁”等荣誉。为了更好地为病人服务,她自学了心理学,并取得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证书。

  作为一名基层护理管理者,她放弃春节休假时间,积极配合全院全局,有序安排预检分诊、门诊和住院部测量体温、高速路口、省道卡口测体温等各项工作,并配合感控科积极做好各项防控措施。今年4月份,我院被列为新增新冠疫苗接种点之一,她积极协调安排人员并参与新冠疫苗接种及保障工作。

防疫一线医护人员事迹

疫情防控期间先进个人事迹

  战“疫”前线的侦察兵

  ――市疾控中心流病科科长王xx奋战在抗击疫情一线侧记

  奋战在抗击疫情一线的防疫人员中,有那么一群人,他们不像医护人员那么引人注目,也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很多人甚至不知道他们的存在。但是,他们同样是这场抗击疫情战斗的主角,发挥了至关重要的“健康守门人”作用――他们就是疾控中心的流调组队员们。

  “流调队员就是战‘疫’前线的侦察兵,通过流行病学调查,才能尽快发现和控制传染源,所以,侦察兵就必须练就一双火眼金睛,否则,必败无疑。”这是被称为“兵头”的市疾控中心流病科科长王xx对自己的工作定位。

  作为一个历经非典、手足口病、甲流、登革热疫情的老防疫,对我市新冠肺炎疫情始终保持高度警惕,1月27日第一例病例确诊后,他立刻做出决断,必须赶在第一时间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侦查“敌”情,防止“狼群”来袭!

  向上级报告、陈述要害、请命参战、集结队员、整装出发、赶赴现场。隔离病房里,无处不藏匿着无形的危险,但穿上隔离衣,脑子里却只剩下一个意识:“信息、信息、信息”!病人的活动轨迹、驻留场所、交往人群、交流方式、时间长短等信息对后期防控疫情传播、蔓延太重要了。必须尽快、尽细、尽准,在漫无头绪中厘清来龙去脉,抽丝剥茧,在茫茫人海中识别密切接触者,尽可能摸清“敌”情,尽快实施“围捕”。因为每耽搁一天,不知道会有多少人被病毒悄悄“盯上”。

  每次流调结束,离开隔离病房,脱下隔离服,才会发现全身湿透。但这只是开始,工作远没有结束,顾不上劳累,带上队员,立即返回工作岗位,归纳整理流调信息,形成完整、客观的流调报告,第一时间报告有关领导和部门,以便及时在全市部署追索密切接触者并实施隔离观察等关键工作。

  凭着出类拔萃的专业水平、敬业的工作精神和敢于担当的勇气,王xx,这位濮阳市传染病防控首席专家,担负起了各县区和重点医院的新冠肺炎防控技术指导和业务咨询工作。新冠肺炎是一种新发传染病,认识它需要一个过程。国家卫健委下发的新冠肺炎防控方案和指南,他都要率先字斟句酌,仔细研读,弄通弄懂,以便做到实施正确。每天接听来自领导、县区、医院的电话几十个,不分时间,不论苦累,不厌其烦,耐心解答。有时一碗饭吃不完,就要接听一通电话。大家都笑称,王科长就像是定海神针,不明白找王科长,只要咨询了王科长,干活心里就有底。

  连日来,“熬夜”、“不按点吃饭”、“不按点休息”、“遵命”、“出发”成了他工作、生活的关键词。为了给领导当好参谋,为防控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他带领一帮年轻人,每天早晨6点起床,6点半准时到岗,撰写审核市全疫情分析、病例一览表、病例信息汇总及确诊病例流调报告,还要对前一天的工作进行汇总,7点半准时发送主管领导。他负责的全市疫情调查、疫情收集处理工作井井有条、细致高效,没有出现一点纰漏,为全市疫情防控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流行病学支撑。他说:“我是科长,是防控组主力成员,更是一名老党员,这个时候,就应该带好头、冲在前,为队员们做出表率。”

2020抗疫英雄事迹作文

  我和你们未曾谋面,但是我知道你们是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的勇士,你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做英雄!

  疫情就像冲锋号,你们抛下家中幼小的孩子、瞒着父母、依依不舍地和恋人分开,义无反顾地冲向疫情第一线。你们说:“医院是战场,作为战士,我们不冲上去,谁上去?”是啊,我们可以不去武汉,你们不行!我们可以不去医院,但是你们不行!

  “哪里有什么白衣天使,不过是一群孩子换了一身衣服,学着前辈的样子,治病救人与死神抢人罢了。”

  在这几天的新闻上看到你们医护人员辛苦而憔悴的身影,听见你们嘶哑的声音,还有那被防护口罩勒肿的脸颊,泪水悄悄的在我眼眶里打转。

  你们是英雄,是白衣战士,我相信病毒一定会很快被你们打败,胜利一定属于我们!

  在这场战斗中,还有无数默默无闻的英雄用他们的感人事迹深深震撼着我们。战斗需要武器,而这场战斗的武器就是各种药物、各种口罩、防护服等用品,我们要向负责这块后勤保障工作的叔叔阿姨说一声,你们辛苦了!

  正是你们没日没夜的生产医疗物质,废寝忘食地调配、运输物资,才能让这些“武器”能送到一线战场,让它们能保护好我们的白衣战士,帮助病人战胜病毒。

  看到各地医疗物资纷纷告急的消息,国内外同胞心急火燎地想尽各种办法,把物资送到一线“将士”手中。因为你们知道,没有防护口罩、没有防护服的医护人员,犹如战场上赤手空拳的战士,在敌人面前只有送死的结果。我们想对你们说一句,谢谢您!默默无闻的幕后英雄们!

  我还要感谢那些埋头待在实验室研发抗病毒药物的叔叔阿姨们,有了你们,才能在最短的时间里研发出超敏2019-nCov病毒的检测试剂盒,让更多的病人能及时发现并隔离。而抗病毒喷雾的研制成功,更将保护好白衣战士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打败病毒的药物一定会尽快生产出来,届时我们就能在这阳光下畅快的呼吸了!

  最后,让我们再一次向在抗击武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战斗中的勇士们、幕后的后勤保障、科研研发的英雄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祝你们安康!

身边的抗疫英雄

  7月20日一则消息打破了金陵城夜晚的宁静-----南京机场发端疫情。21日凌晨,他接到了单位的紧急电话通知,匆匆出门,奔赴一线。社区是疫情防控的主力军,社区网格员立即行动起来,第一时间筑牢社区防控安全线。他就是一名普通的社区网格员,深知疫情防控工作任务艰巨,肩上担着全社区居民的安危,只有自己不睡,居民才能安心睡!

  他24小时不停歇连续高强度工作,一直在疫情防控工作的最前线,他将辖区居民的健康放在首位,护在身后。他没叫一声苦、没说一声累,好多天回不了家,有时在大雨中靠着椅背便沉沉入睡。家中的孩子因长时间没有见到自己的父亲,总是探着稚嫩的脸萌向母亲询问父亲。母亲告诉他,我们生活的城市生病了,爸爸虽然不是医护人员,但是他一直在和时间赛跑,与病毒作斗争。为了我们大家的健康安全,爸爸站在了抗疫的一线。这次疫情的爆发,除了像爸爸这样的社区工作者,还有医护人员、公安干警、志愿者等等都是不分日夜地坚守岗位,他们不是雨露,却给我们带来新生的希望;他们不是泉水,却给我们带来了甘甜;他们不是太阳,却给我们带了人间的温暖!妈妈相信,我们众志成城,一定能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抗击疫情榜样

  抗击疫情战线上的“顶梁柱”陈宣明

  让党旗在疫情防控斗争一线高高飘扬——漹城街道基层党员疫情防控工作先进典型事迹“这个时候我们党员不冲上去谁冲上去?”“党员就是不一样,党员就要带好头,关键时刻冲在前,困难面前不退缩。”这是漹城街道工农社区党委书记陈宣明在疫情防控工作一线常说的话,他不仅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老乡您好!因当前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形势严峻,为保障您和家人的生命安全,如您有接触武汉回乡人员,或者您家有武汉回乡人员请务必告知我们!”逐个排查外来车辆、及时全面了解情况、上门挨家挨户排查……这是连日来陈宣明和他的社区同事的工作内容。今年春节,由于“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蔓延,他一接到任务,立刻行动,带头主动战斗在一线,带领社区干部、网格员和社区医生每天到各个小区排查从湖北回夹人员,特别是从武汉回夹江的人员,耐心给他们做工作,关心他们有无发烧,咳嗽等症状,要求他们在家中自我隔离;他始终顾全大局,切实发挥好社区两委班子“主心骨”、“顶梁柱”作用,敢于担当、甘于奉献,不计个人得失,把每一项任务都作为自己神圣的职责。工农社区辖区人口多、小区多,工作量大,从大年三十到现在,陈宣明没有休息一天,就连家中的小孙子生病也没时间照顾,有时忙得根本顾不上吃饭,饿了就吃点方便面充饥,然后又接着继续战斗!

  “义无反顾、勇往直前”,在陈宣明走在前、作表率的示范带动下,工农社区党员干部始终坚守疫情防控第一线,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让人民看到,党旗飘扬的地方,就有力量和希望,用行动引领群众,汇聚起群防群治、同舟共济的强大力量。

赞美抗击疫情的医护人员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确,在我们身边,确有这样一些人,似那春蚕与蜡炬般默默无闻而又无私奉献着,白衣天使0101—护士,正是其中一员。

  虽已过去多年,但当年那突如其来的非典仍令祖国人民后怕。

  而在那千钧一发这时,到底是谁挺身而出,救助同胞?是医生,是护士!在这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他们夜以继日地奋斗着,与“敌人”展开激烈的战斗。而就在这战斗中,涌现出了无数舍己为人的真正英雄。

  广东省中医院急诊科护士长叶欣,她是一位尽职尽责的好护士,贤惠的好妻子,言传身教的好母亲。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善良得无法用语言形容的人,却在与非典的抗争中,倒下了,牺牲在了她最热爱的工作岗位上。

  就在她躺在病床上的时候,还有条不紊地用微弱的声音指挥着医护人员战斗;就在她即将逝去的那一刻,她还用尽最后一点力气,告诉医生:“别过来,会传染。”

  在医护人员与人们的同心协力下,非典离人们逐渐远去了,然而,这位年仅40岁的护士长,抗非英雄叶欣却永远地离去了。她忠于职守,任劳任怨,以自己的生命诠释了“爱”;她以自己的血肉之躯,为病人们筑起了生命的长城!她,才是真正的英雄,是今日英雄;她,才是真正的天使,是白衣天使!

  叶护士长付出了这么多,到底“为谁辛苦为谁甜”?从她的行动中,我听到了答案:为了祖国,为了同胞,她无怨无悔!白衣天使叶欣啊,虽然你的生命离我们远去了,但你的精神永存人间,永垂不朽!

护士长疫情防控先进事迹材料

  罗xx

  中医科护士长、主管护师

  2020年荣获县级优秀护士

  时光飞逝,转眼间她已在护理工作岗位上奋斗了十八个春秋,头顶的燕尾帽让她深刻感受着这份工作的神圣与高尚。从一名普通护士成长为科护士长,责任与担当是她一直坚守的护理原则,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敬业奉献精神在她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她是上犹籍贯人士,由于配偶关系在于都已生活14余年,从小溪卫生院的护士逐步成长为护士长,院领导及同事眼中听到最多的都是这句话:“大家都应该向罗xx学习,交待她的工作不管多难,都会认真负责的做好。”2015年调至于都县第三人民医院至今,从科室负责人到内科护士长,再到现在的中医科护士长兼供应室负责人,医院加班的身影常有她,并多次受到院领导好评。

  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第一时间参与医院新冠防控工作,带领大家集体大扫除,整理床位,准备医用物资,做好防护物品的清洁、消杀,防控等工作,加强了新冠期间科室职工的疫情防控知识培训,对新冠病区的同事正确的防护做正确的指导。科室同事对她说:“有你做我们的防控消毒隔离工作,我们就心安了”。记得有次下大雨,医院的清洗洗涤公司无法正常来医院回收送洗被服,为保证新冠区的被服正常供应,用自己弱小的身躯亲自将被服送至洗涤公司,回来自己一身湿透,来不及更换衣服,又投入了紧张的新冠区防控工作。在隔离留观病区她以医院为家,每天早出上班直到晚上三更半夜才回家,她的丈夫也是医务工作者,都无暇顾及两个孩子,把小孩送到老家。在那紧张的时刻,家里的老人给了很大的支持,当三岁的儿子发烧39度以上时,老人家怕在疫情线上的她担心,没有告诉她小孩发烧的事,更多的是嘘寒问暖,把两小孩照顾体贴细致,这给了她更大的前进动力,两个孩子也非常懂事,没有过多的要求妈妈的陪伴,最多的是鼓励的话语。

  白衣天使的工作是平凡的微不足道的,同时又是高尚的令人称颂的。作为她们的代表,感人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她,不,是她们,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又似清泉,涓涓细流,给人以甘甜。是她们这些默默无闻的护理工作者,日夜坚守在平凡而伟大的岗位上,为护理事业奉献着青春和热情,奉献着爱心和智慧。

最美的奋战在疫情一线的工作人员

  春节本是举国欢庆,热闹非凡,探亲访友,互相拜年的吉祥日子。可是,2020年的春节,广场、公园、马路等公共场所异常的安静。原来,春节前夕一位不速之客——新型冠状病毒随着春运从武汉疯狂流向全国各地。大家遵从医学专家叮嘱:宅在家里,不再为国添乱。有网友说:“为国而睡,睡(岁)睡(岁)平安。”

  然而,武汉沦为重灾区,新型冠状病毒张牙舞爪,肆无忌惮地威胁着人们的生命,一场无硝烟的战“疫”打响了,武汉这座瘟城,可真是令人毛骨悚然,望风而逃。此时此刻,84岁高龄的钟南山爷爷带领专家组逆流而上,笫一时间赶到武汉。他就是17年前SARS病毒的克星。如今,他威风不减,在新型冠状病毒肆虐的环境里披荆斩棘,无所畏惧。他本可以避开病毒的危险,安度晚年,但是他坚持在全国人民最需要他的时候,挺身而出,站在了疫情的一线上。像钟爷爷一样的还有72岁的李兰娟奶奶,86岁高龄的董宗祈教授。他们坚持站在一线,冒着被病毒感染的危险,帮助患病人员脱离生命危险。他们是天生的英雄吗?不,只是有人需要,自己愿意牺牲便成为了英雄,这是一种多么崇高的精神境界啊!尊敬的老院士是最美的人!

  国有难,召必回。一批来自全国各地的医护人员,面对病毒的肆虐,逆流而上。他们是父母,是子女,是丈夫,是妻子,可有一个共同名字——白衣天使。他们明白自己肩负救死扶伤的重任,因此他们舍小家,顾大家,在那一张张请战书上留下了鲜红的指印,而那鲜红指印的背后,是一颗颗赤诚奉献的医者之心。那一刻,我好像听到他们铿锵有力的声音:“无论生死,不计报酬,要一同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其实,谁的生命都只有一次,谁都有难以割舍的亲人。在火车站上,那挥泪送别的镜头一个个在我脑海掠过:白发苍苍的老母亲一边擦拭着眼角的泪花,一边哭喊:“女儿,路上小心,保重身体!”赵英明的丈夫对着车窗喊:“赵英明!平安回来!你平安回来我包一年的家务我做!听到没有!”他带着哭腔,车窗里头的赵医生也别过头去,流着泪。也有的孩子追着列车哭喊着:“妈妈,你别走!我要妈妈……”多么令人心酸的声音啊!我的老乡林茂煌医生是汕头市中心医院赴湖北援助医疗队队长,他在接受汕头电台的采访中表示:“我们会服从组织安排,走在疫情最前线,打赢这场战争,平安归来!”列车呼啸一声,带着许多的不舍,带着亲人的祝福,带着说不尽的牵挂,开往武汉。他们用自己的平凡之躯,为身后的亿万中国人筑起防护的堡垒。逆行者是最美的人!

  疫情就是命令,白衣天使没有来得及点开拜年视频,没有来得及吃年夜饭,就逆向奔向最危险的战场。通宵达旦,时刻奋战在一线,病人的安危是他们最牵挂的事,他们困了累了,躺在地上休息的样子,让人看了心疼。12小时不喝水不上厕所,只为提高工作效率,因为吃了,喝了,从病区出来,他们的防护服就浪费了。口罩在她们美丽的脸上留下红红的印痕,有的甚至面部皮肤发炎,红肿。有的医护人员剪掉她飘逸柔美的长头发,只为方便工作。尽管你们的外貌变了,透过那厚厚的防护服,我们还是能看到一颗颗善良,美丽的医者之心。白衣天使是最美的人!

  一线医疗物资紧缺,武汉病房不够,许多疑似病例甚至确诊病例都只能回家,这是很危险的,因此党政府发出通知,必须在十天内建好火神山医院。一位河南的大哥,在听到建医院需要支援,自愿打车到武汉工地支援。他们没有谈报酬,也无所谓条件。晚上就睡在车上,白天就加班加点干活。一切,只为了能早一日攻克病毒,让疫情早一日过去。火神山医院从开工到完成,用了短短8天的时间,这件事让无数外国人惊叹不已。火神山医院共计1000多张病床,大大缓解了定点医院的压力,更能保障对患者进行医疗救援。建设者是最美的人!

  灾难面前,不分肤色,不分种族,不分国界。各国人民团结一致,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有的出钱,有的出力,有的捐献防护服、口罩等物资的。这年头,人人都知道口罩最热销。而湖北仙桃的赵波却在春节前,赶制了10万个口罩,捐给了公交公司。面对记者的采访,他说:“先捐再卖,现在不图挣钱,只图安全,大家安全了,我和我的家人才安全。”多么朴素、无私的话语啊!无私捐赠者是最美的人!

  2020年的春节长假,大多数人宅在家里喝茶,看电视,钻被窝耍游戏……可还是抱怨生活无聊,闷得发疯!想一想抗疫前线的工作人员的辛苦,你还有什么理由抱怨呢?我们静好的岁月,原来是有一群人为我们负重前行,他们就是最美的人——奋战在疫情一线的工作人员。

向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务人员致敬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放弃与家人的团聚,舍小家为大家;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每天穿着防护用具,冒着生命危险,与新型肺炎的患者近距离接触;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从全国各地奔赴到抗疫一线,无私奉献他们的精力。他们就是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务人员。

  近日看到这样一篇报道,记者来到了佳木斯市传染病医院进行采访,护士长杨旭通过摄像头向记者介绍了里面的情况。隔离区共分三个区域,分别住着确诊、疑似和留观人员,共有6名医生和16名医务人员与这些病人在一起。他们每天穿戴着防护用具,为了不浪费和避免感染,争取更多的工作时间,她们每天穿着尿不湿上岗。当记者问到:“小旭,看你的头像里有一个小孩,她多大了”的时候,护士长哽咽着说:“她才三岁,我已经十多天没看见她了。”看到这里,我热泪盈眶,当时我就在想,如果我和我的妈妈分开这么久我一定会受不了的。

  我要向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务人员致敬,是你们的牺牲换来了我们的平安,我相信有了你们,我们一定会战胜这次疫情,中国加油,武汉加油!

抗击非典的医护人员的感人事迹作文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抗击“非典”,使中华民族又一次彰显出伟大的民族精神。

  广东省非典型肺炎医疗救护专家指导小组组长钟南山说:“我们不冲上去谁上去?”这位66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呼吸病专家在“非典”一线连续72小时不眠,率领专家组会诊、治疗,穿梭于最初出现疫情的广东省。

  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分院急诊科护士长叶欣负责“非典”病人的接诊工作,她把病人检查、抢救、治疗和护理工作包揽起来,甚至有时把别的同事关在门外。她感染“非典”牺牲后,她的丈夫知道她深深热爱自己的职业,惟一要求就是让叶欣最后穿上一套护士服,让她生时为一名护士,死的时候也是一名护士。

  这是一名54岁的老护士“态度强硬”的请战书。“我是沐浴着新中国阳光雨露成长起来的共和国同龄人,三年自然灾害时我尚年幼年特大洪水我没有机会,这次在与21世纪首场全球性传染病的战斗中,我请求组织上批准我作为第一批‘战士’到抗击‘非典’的前线去

  这位名叫郑祥瑞的老护士所在的河南省人民医院只有职工1994人,却有2371人报名参加抗击“非典”工作——在医院进修的外地医生、实习学生、临时工、招聘人员,纷纷踊跃报名,许多已经离退休的老专家再三要求去打这个硬仗。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无论是滔滔无边的洪水,还是无形的病毒,在坚韧不拔的民族面前只能望而却步。

  在疫情最紧张的时刻,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亲临一线,向全国发出动员令。

  医务人员冲上去了,他们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同病魔奋力搏击;

  科技人员冲上去了,他们夜以继日、合力攻关,力图早日攻克病毒的关隘;

  新闻记者冲上去了,他们忠于职守,传播党和政府的声音,报道“非典”疫情和无数感人的事迹……

  危难时刻,亿万人民在民族精神的感召下,筑起了一座抗击“非典”的钢铁长城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入团介绍人姓名该写谁

入党志愿书标准模板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