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800字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飘雪

  雪,你的名字就象你的脸,让我有走不出的空间,永远都是一首读不尽的词歌宫阙,那留在风中的长长的飘带就是你的声音,牵动着我的每一个神经敏感区,你是透明的向往让人有走不出的欲望,你是淳香的烈酒使人宁可焚成灰尘也不……

  雪,就是这样的季节让所有的枫叶都羞红了脸,让所有的失眠走进我无耐人的深夜,如雪的阳光照耀着大地上如棉的雪,是贵妃醉酒时朦胧的轻纱,我曾把记忆挂在浓霜的上方,无数次聆听寒风的啼吟,你那穿透心肺的影子,那忧伤的感觉在霜打后的枝头深思,踏碎的月光象石块击碎的湖水一样的闪烁着,我静静的伫在闪烁的月光中,期盼你的脚步声在月光里跳动……我的脖子上挂着你的灵魂,就象风中的落叶在我的怀里飘荡,有一种生命岸边弧独的篝火的渴求,我们就成了篝火,成了红色的瀑布,更象停下的音乐……

  你拉开了窗帘,我看到里面的世界,一股解冻的春水流过冬眠的耳廊,苏醒的感觉象脱壳的金蝉亮高歌,就看见黑色的太阳,火辣辣的透明的发烫的吻,我的脑子塞的满满地,就是一条狭窄的街道,挤满了车辆和人群……端起酒杯,酒在无言中直越来越少,却装满苦涩的目光,所有的语言都沉在杯底,我的胸膛突兀如岛,渴望有一片明丽的翠绿,填满不稀不稠的秋意……

  生命的航帆驰向远方,弧寂而萌动的灵魂经历着回落,一株艳丽的玫瑰在前方绽放着夺目有光彩,开的疯狂,放的痴情,我用内疚的心情走向这片亮丽的风景区……

  美丽的花朵就是让人欣赏的,但是只能被采摘一次!我被她唱的不能自卫,就相约去远方,就是这样我把一片片的雪花等待成一朵朵的荷花,可是好苦的梦我只有让她在眼中晶莹的流动,我说过你的名字就象你的脸,是一首心情舒畅的抒情曲,你的声音是一种缝合伤口的良药,是一曲婉转的打击乐,撞击着血淋淋的爱心,让我忘记生活的程序,在不知不觉中我就醉进你的目中,让你的声音洗去我烦人的思绪,在夜的深处,尽情的看着方寸间的你,微笑也就在我的额头流动,四目相对你就躺在我的眼中,相视无言的交流着让人完美的现实,浓浓的波动撞击着原始的萌动,清秀的目光渴望没有季节的变迁,冰清玉洁的肤色把思绪湿成难言的欲望,无力的闭上眼睛让时间流失……

散文800字

夜雨

  窗外是无尽的雨,不停的下,淅淅沥沥淅淅。

  里面灯光还亮着,有点刺眼。耐不住雨越下越大,站在窗前寻思着。突然心里感到一丝悸动,牵起了我的思乡情。当几十年后你再次站到这个窗前,免不起回忆家乡,回忆童年时的每一次拌嘴、每一次吵架,那时我自然明白了,那只是一个美好的回忆,并不存多少抱怨。因为这夜雨,能激起多少凄凉!这夜雨,能激起多少恐惧!这夜雨,能激起多少惆怅!!这夜雨,并不能让你安心,只能让你的想法更荡气回肠,更有悲伤的气息。我默默流泪。

  那泥土的气息,多么芬芳清新;那清晰的脚印,深深烙在我的心头。如今却隔千里之远,悲伤油然而生。只能让夜雨带来的清新的空气在脑子里回旋。家乡的夜雨,是那么纯净没那么酸,也没那么辣,没那么狡猾,没有心计。当你在无意中碰到了夜雨,那才是最真实的她。你的背景已经填上。她永远是最美好的,即使有些凄凉。我曾在书中读到过,一位美国教授竟然为了体会夜雨的情感,在山上的一块风水宝地买了一幢别墅!可我觉得,这只是人工的,只是在房子里喝杯酒,吃点菜,找几个人来寒暄一下,这儿的夜雨一点都不美。只有在你心情失落,难受,感觉不到依靠的时候,刚巧碰到了夜雨,那多么真实,多么纯净,多么美好啊!!

  我不愿面对杭城的夜雨,她已没有那么纯净,但是,她还是那么美好,酸的美好,她把最真实的一面展示了出来。只不过,我不愿意去欣赏她罢了。

  放学,灰蒙蒙的云朝这边卷来,窗外是花花绿绿的雨伞,像是含苞欲放花骨朵儿,只待雨水的浇灌,便会一齐绽放。夜雨终于来临了。夜雨像无数轻柔的手指,弹奏出一曲又一曲动人的乐谱。花坛里的猫没地方藏身,跑来跑去,地上留下一朵又一朵梅花,最后在一块石头后面,躺下来一动也不动,只是望着地上,像是被夜雨的情绪感染了。树叶像一只蝴蝶,随着风忽上忽下,慢慢地走向泥土。数不清的叶子从我周围掉落,像是仙境,又像是陷阱。我身上沾了一身的叶子,却还不如家乡一片叶子来得清香,优雅。

  家乡,那棵银杏树,是否还等着我摇;伯伯种的西瓜,是否还等着我来品尝;那静静的家,是否还等着我的欢笑?一切何去何从,在风中凌乱。

散文作文

  理想是在无穷的黑夜里那闪着光亮的灯塔,照亮那前进的路,奠定坚实,带来希望,为我们带来信念,给予人们向前的勇气。有了理想便不会迷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我的理想便是成为一位现代散文家。

  寒日如纱,伴着天边寥寂的星空,诗词如画,刻着别味非凡的心境。手捧一本散文诗集,初读那唯美的文字时便爱上了它,那别样的不凡笔触如同轻柔的手;通向心灵的桥;又好似冬日里一抹暖阳,包裹着我的心。渐渐地,我越来越喜欢上它,一次又一次书店柜台图书那小小的角落,我都找到它们。沉浸了心也跟着在那悠长悠长有寂寥的《雨巷》。心想着那位作者,他可曾寻到那位丁香似的姑娘?像梦一样,叹息般的目光。复读那如晨露细腻的诗句,便注意到那赋予它们灵魂的人———散文作者。不由得心生敬意,如此朝阳般震撼心灵之美的文字,它的作者是怎样的呢?散文家是灵魂的净化师。虽然我并不发觉,但不由得暗暗的沉寂的心浸着几分神往。丝丝浮露出来,猛然发现,原来我一直都有这样的梦——我要成为散文家!一时间,我甚至认为太过遥远,希望似乎那么渺小,不可触及。一声沉闷的雷划破寂静的夜空将我惊醒,这可是我一直以来深藏在心底的梦想啊!我从未怀疑,因为有梦所以懂得,何以证明我的梦想绝非空谈?闲暇时是那女孩手捧散文,点点的积累。因为她明白实现她的梦想需要甚累美文佳句一步一个脚印,坚实地上升;临睡前,又是她偷偷夺在被窝,点着小灯,撑开朦胧的眼,滴滴地累。因为,她懂得扩大阅读量是接近目标的必经之路;写字桌前,她每天抄写着最纯美的句子,因为她深知,只有将美的东西化为己有,才能垒高自己,羽翼丰满之时,飞向理想的方向。她在为实现那个理想而努力,为她深信不疑的梦。那个梦支持着她在不可能中毫不畏惧地向前,是那个梦支持着她在心的海洋中点点积累;是那个梦支持着她在理想浮上的瞬间,不顾一切沿着心中的路走下去,为了使她那个瞬息的梦成为永恒。她不知道什么是不可能,什么是做不到,只知道无论如何,向着理想前进!

  我的理想是成为散文家,追寻那古典的美,聆听那心灵的音,刻画那最美的文;感受那绘心的境,因为向前,理想不再虚无。

清明节的作文

  清明,烟雨。

  呷一口碧螺春茶,饮不尽我对祖母的悠悠思念。

  “碧螺飞翠太湖美,新雨吟香云水闲”。祖母家住太湖边。每逢清明谷雨之前,她会斜背一个自制棉布袋,趁着白露刚晞,赶往碧绿葳蕤的茶园,采摘新茶。

  “手提着篮儿将茶采,片片采来片片香……”祖母虽是个村妇,不懂音律,却不想能够将采茶的民谣唱得如此宛转,好像一只黄莺在枝头歌吟。她身着藏青衣服,头扎一块蓝印花布,看上去是那么的淳朴自然。而我,好像一只蜜蜂尾随着她。看她兰花指轻翘,倾着上身,好像一羽轻盈的蝴蝶在翠绿的茶园里翩跹起舞。

  春雨过后的茶叶疯长。狭长的叶片根部掖着一小枚翡翠般碧绿的幼芽,那就是新茶了。祖母的眼特别尖,只要长度略满一个小指甲就微微低头,轻轻一掐,拳头一握,待掌心里茶叶鼓鼓囊囊,便可放进那只粉红色的布袋里了。听她说,这只布袋还是用我儿时的小衣缝制而成的呢。我却不以为然,笑她的傻。不就是一只茶袋么,买个不就成了。

  祖母,站在茶圃里继续采摘着新茶,一刻也不愿停歇,说是:“采茶,要趁早。好卖个高价,供娃念书。”我不懂,闹着祖母要陪我玩。扯她的衣角,抓她的头巾,在空中甩着玩。

  有一次,祖母突然停下来,招手示意我过去。只见,她小心翼翼地从叶子间掐一粒芽尖,放进自己的嘴里,抿一抿,嚼一嚼,眉头渐渐皱成一个“川”字,又渐渐舒展开来,绽放成一朵菊花。我觉得好奇,也伸手摘一枚,吐出舌头,轻轻放在舌中央,一卷,嘴里顿觉苦涩,鼻子陡然一酸,骂祖母坏。

  祖母,弯下身子,用衣角轻轻擦拭我的泪水。郑重其事地对我说:“娃啊,生活就好像这枚新芽,在没炒熟前,是有点苦味的。你再仔细地回味下,这苦中是不是还带点甘甜呢?”我默默点了点头,似懂非懂。

  没想到,这一句箴言竟成了祖母最后留给我的珍贵遗言。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又是一年清明至。祖母,我和爸妈说好了,等这个周末就回来看您。我还想沏一壶今年刚出锅的碧螺春,洒在您荒凉而寂寞的青冢。

  因为,只有我知道,您最爱喝碧螺春。

散文作文

  随着年龄的增长,是时候告别童话的世界,走进散文王国了。这个暑假,我朗读了丁丽梅的《暗香》,感慨于丁老师有一双独特的慧眼,一花一叶一小草都成了她写作的题材,写得洋洋洒洒颇有心得;也拜读了林清玄的《林清玄散文集》,沉浸在林老先生描述的情境里,忽而《随风吹笛》,忽而《温一壶月光下酒》,忽而《和时间赛跑》,还细细端详了一位普通而不平常的妇人——林清玄的母亲……

  林清玄笔下的母亲是憨憨的:先前为儿子有些怪异的脾气担心得不得了,后又因为江湖术士告诉她,小时候有点怪没关系,大了能当大官而放下心来,从此对儿子的古怪再不介意。林清玄笔下的母亲是有力量的:儿子调皮,把夜里点灯用的臭油当汽水喝下,口吐白沫,昏了过去。母亲立即抱着他以跑一百公尺的速度到街上去找医生,那是大年初二,医生都休假去了,好不容易找到医生捡回一条命。母亲那天为了抱他找医生,跑了近十公里。林清玄笔下的母亲是智慧的:她自己是个保守传统的乡村妇女,和一般妇女没有两样,但是她鼓励孩子们要有梦想,要像她讲的日本童话中的阿呆那样坚持朝着梦的方向前行。林清玄说:光这一点,使我后来成为作家。

  我也天天都沐浴在母爱中,却觉得笔下总也写不出这份爱。看了林老这样写,似乎我也会了一点。我母亲是我的良师:三年级的时候,我老写不好作文,每次有写作作业,都要强拉着母亲和我一起完成。母亲知道我写作有困难,一次带我到牛头山游玩,借助美景启发我,如何写出眼看、鼻闻、耳听、心感受、脑联想的好作文,笑称是感官写作法。我母亲是我的益友:在我为自己的错误伤心难过时,她告诉我她小时候摔碗的事,明明是端着一碗饭出门去吃,回来时却只剩一双筷子了;端豆子到村口换豆腐,走到半路摔了一跤,豆子全洒了,也不知道捡,跑过半个村子回家找外婆。原来妈妈也有小时候,囧囧的和我一样……

  这样写我的母亲,轻松了很多,话题也多了不少,能很快勾画出母亲的形象,比起“我的母亲中等个子、瓜子脸、一双眼睛炯炯有神”这些话语有效多了。看林老写母亲,欣赏的同时学技巧,发现:用散文这种形散神不散的方式写形散神不散的母爱,太合适了。

深化灵魂的酷爱的散文随笔

  我想对我影响最大的女作家应该非三毛莫属了,遇见三毛,好像是在六年级的时候吧,那时姐姐送我两本书《撒哈拉沙漠的故事》上下两本,至今还记得书的封面是三毛在撒哈拉沙漠里面的照片,很美。

  也许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喜欢三毛的,她笔下的那些故事,还有跟何西的爱情故事深深地触动着我,喜欢她自由自在不受束缚地去追逐自己的梦想的样子,从来都不会向命运低头,不畏权势,孤身一人在国外,却也生活得很好。在我看来她是乐观的,即使在何西溺水身亡之后她选择了自杀。

  三毛,这个神秘的女人,我想要慢慢地去了解她,不知道为何总是被她深深地吸引着,在了解她的同时,自己也在静悄悄地改变着。学习、旅游、感受、文学、写作、看书,这是三毛所拥有的,也是我一直向往的。期望跑到陌生的城市或者陌生的国度,像三毛一般,看不一样的风景,了解不同的人文地理。

  对于三毛,不敢说是深入灵魂的热爱,可我感觉,对她,我真的很热爱,每一次读她的书都会有不一样的感觉,感觉她就是我内心深处的另一个人,总能触动你内心深处的东西,总能去做你想做的事,还可以写出自己一直很想写的文字…她好像总是可以看到我想看的风景,总能用我最喜欢的处事方式去一件一件地把事情给解决掉,有时候会想要逃,但是不会逃很久,自己在做的事,遇到什么样的挫折一看到希望就会去继续努力,即使有时候别人觉得你应该放弃。有时候会感觉三毛就像是 另一个自己,另一个更好的自己,所以一直想要陪在她的身边,渴望着可以更她聊一聊,渴望着知道她没有写进书里自己却经历的故事,如果生在那个年代,有机会认识,我想我们会是很好的朋友吧,会是那种见面不会说很多话,会一直沉默沉默一整天的都有吧,会偶尔聊一聊哪里地趣事,会聊一聊各自喜欢的作家,也会讨论着在假期可以去哪里感受那些人文地理,当然也会吵架,但是我喜欢吵架,因为吵着吵着我们就会笑,吵着吵着我们的问题也就解决了。感觉这一切都好真实,总有一天,我会努力地去看你看过的风景,去感受你的感受。

散文作文

  “咚”一声钟响,似是从那模糊的远方传来,又似是从心底传出,这似乎不仅是声音,还是一股意境,如洪钟,如流水,似刚似柔,或许,这便是“禅”。

  中年时期的林清玄曾出过家,不知是什么原因,但我认为,绝对不是林清玄自愿的,没人会愿意去当和尚,或许是被逼无奈,或许是厌倦凡尘。总归是有原因的。但这也造就了林清玄那充满着韵味的文章。

  林清玄的散文,或多或少,都是带了点悲愁的情绪,是我的理解出了问题吗?恐怕不是的,为什么那么多僧人,不跳出来写这些文章,恐怕是因为对滚滚红尘彻底无望,便转身遁入空门了吧,或许看透了一切,但对我们还抱有希望,便拿起笔,写出一篇篇文章,由此来拯救我们,哪怕只是一小部分人。从这点来看,林清玄散文带来的忧伤之感就不难理解了。当然,这是,这只是我个人的理解,林清玄先生可能是有心,也可能是“无心插柳柳成荫”但无论如何,至少让我明白了,我们所行走的世界,是有很多沙子的,虽然是我个人理解,但这,便不正是读书的真生意义吗

  一篇《放生的麻雀》讲的是作者在林间走过时看见地上的麻雀尸体,经了解得知这是近期刚被人从笼中放出,因为忘记了飞翔的动作或是失去了一颗想飞的心,从而落在地上饿死,冷死。很显然,所有人都能看出,作者在这将麻雀比成我们,而笼子又比做成了什么呢?是囚禁我们思维的阻碍吗,我想不是的,这笼子,指的便是那些千篇一律,毫无意义的生活,这会使我们忘记了拼搏,忘记了如何热血的向前进取!受到了世俗的影响,受得了世俗的囚禁,受到世俗的思维,受到了世俗的行为,如若再不行动,便会像这可怜的麻雀一般,默默的在林间灭亡。

  一篇《更恒久的价值》告诉我们,什么是价值--用的久吗,实用吗。追潮流,追时尚,旧东西什么的,统统抛掉,这便是现在人们的思想,这不也是受到影响的一种吗

  文章不同,却同样有一种看破了一切的无拘无束,林清玄并不指望我们能够跳出红尘,这是不可能的,光明在前方,世间路要走,无拘无束的走下去。

九年级散文类的优秀作文范文

  倾听

  “勐听得金鼓响,画角声震,唤起我,破天门壮志凌云……”周末去外祖母家,总能听见那韵味深长的戏腔,这不,一曲《穆桂英挂帅》正响彻整个屋子。带着一种老友重逢的心情,我饶有兴致地坐下倾听着,于是,有关戏曲的记忆便倏地返青了……

  家里人喜欢听戏,也喜欢看戏,依稀记得童稚时,外祖母带我去过一个戏院。当然,年幼的我才不知道“戏”是什么呢,初次看见,先是觉得演员们一身宽袖长袍和满头的珠玉很好看,继而便听到了那悠扬的腔调,可当我看见那些涂得红红的面颊时,孤陋寡闻的我竟吓哭了——大概是因为生活中脸擦白粉的人见多了,不习惯吧。

  在这戏曲氛围的熏陶下,我倒也学会了几段戏。最先接触的是黄梅戏,婉转动听,然后便是京剧,那调儿时而轻快有力,时而深沉悲壮,实在不是我叁言两语就能描绘出的……

  想到这儿,朦胧中我耳畔萦绕的,竟不止是电视上正放着的,那刀马旦“桃花马上威风凛凛,滴血飞溅石榴裙”的豪情壮志,我倾听着,倾听着那来自远方的声音——我听见小花旦裱花儿时念叨着:“脸上擦的是桃花儿粉儿,口点的胭脂是杏花红……”听见娴静善良的青衣在关心落魄女子:“叫梅香你把那好言相告,问那厢因何故痛哭无聊……”听见女扮男装中状元的冯素贞在感叹:“我也曾赴过琼林宴,我也曾打马御街前……”还听见了秦淮八艳之一的李香君吟唱:“桃花含苞迎春放,为郎对镜巧梳妆……”此刻,我好似循着历史的长河逆流而上,走进了叫好声一片的戏园子里,静静聆听台上的一字一句。我知道这一字一句饱含着的,不正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吗?不正是华夏文明源远流长的见证吗

  而今,我们总沉迷于综艺节目的嘻嘻哈哈,跟着一些无聊的明星乱改经典,或是成日地想着怎样一下学会好多外语歌去别人面前“耍酷”“炫技”,却摒弃了这流传了千年的传统文化……我们为什么不能停下追随潮流的脚步,好好倾听这属于我们中国人的瑰宝

  缓过神儿来,外祖母还在听戏,一杯龙井茶,一把新炒的瓜子儿。我抽回正欲拿遥控器的手,细细倾听着这戏……

秋天

  早晨,我背起书包去上学。出门一看,哇,雾真大,大路上看不见人,路面湿漉漉的。走了一会儿,我才隐隐约约听到前面有脚步声。近了一看,人的头发、眉毛上都挂满了露珠,白乎乎的,像变老了似的。走远了,那些人只剩下一个个模糊的轮廓。

  我登上教学楼,在教室的走廊前站立,极目远眺。啊,我仿佛置身于琼楼玉宇。天野上的雾轻柔得像白色的纱巾,飘飘渺渺,显得格外动人。田间隐隐约约有人在劳作。公路两旁高高的白桦树像被谁用大锔子锯了下半截,只剩顶部,好像王母娘娘家的蟠桃树;电线杆也像被切去了下面的部分,形成了一个个肃立的十字架。

  晨雾缓缓流动着,像母亲的手抚摩着校园。食堂的大烟筒像支笔直的吸管,插入雾中,仿佛正努力地吸取大自然的精华呢。教学楼前有四块绿毯子似的草坪围着一个大花坛。大花坛里的雪松像一座宝塔。草坪的两侧,一棵棵香幛树昂然挺立像站岗值勤的战士。

  太阳徐徐的升起,刚开始红彤彤的。慢慢地阳光照透晨雾,立即像撒下千万把利剑。阳光照在雪松上,雪松显得更苍翠了;阳光照在房屋上,房屋显得更雄伟了;阳光照在值日生的身上,值日生显得更可爱了。

  我想:人生何尝不像这晨景呢,开始也许会迷茫,浓雾散尽,旬日一定会送来一片光明。

  秋天美在天空里。一群大雁飞过,好像南方的亲人正在呼唤它们,它们有时排成“八”字形,有时排成“人”字形。

  秋天美在树林里。树叶形态各异,你找不到两片相同的叶子,树叶的颜色也各不相同,有红的、绿的、黄的,五颜六色。

  秋天美在果园里。火红的苹果熟了,像一个个小灯笼挂在树上。紫色的葡萄熟了,像一颗颗紫色的透明弹珠,晶莹剔透,可爱极了!

  秋天美在田野里。成片的大豆摇动着豆荚,像是在“哗啦啦”地演唱。挺拔的高粱扬起黑红黑红的脸庞,像是在乐呵呵地演讲。

  秋天美在花园里。牵牛花开了,有紫的、红的……五彩缤纷。有时蝴蝶还会飞到花朵上,就像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散步。菊花开了,红的、白的、绿的、紫的都有,那些白的我认识,叫野菊。蒲公英在空中慢慢地飞舞着,像一顶顶小降落伞。

散文

  《高山流水》是一首优雅的寻知音曲,由古筝弹奏,真不愧是国粹。同时,它也让我认识了“寻”的真正意义。

  指尖拨动琴弦,用一阵一阵琴音相交成曲,形成了巍峨的高山。这既不是闻名中外的泰山,也不是高耸入云的华山,也许就是一座平平无奇但又充满神奇的高山。音乐真是奇妙,几个琴声就能合成多姿多彩的万物。正如课文《伯牙鼓琴》,时而“巍巍乎若太山”,时而“汤汤乎若流水”,琴音闻如潺潺流水般透出钟子期的愉快、优雅和遇到知音的兴奋之情。琴声中仿佛描述了钟子期在高山流水的游玩之旅中寻知音的故事。他在山中穿梭,看到郁郁葱葱的树林,看到欢快歌唱的鸟儿,看到了万紫千红的花海……他既兴奋愉快,又焦虑着急,仿佛是寻着什么。

  过了一会儿,他穿过高山,来到山谷中一条河边休息。钟子期坐在青石上,他呆呆地望河流,那条清澈而浩荡的银色带子让他陷入了沉思:“河流遇到小鱼,遇到了它自己的知音;高山遇到了树木,遇到了它自己的知音。而我之知音,在何处?”钟子期将琴放于石上,他坐在一旁,深吸一口气,把自己所看所想的事物弹入曲中,这就是《高山流水》。

  当他正陶醉于琴声不能自拔时,一个身影从树丛中闪出,是伯牙!伯牙缓缓走到中钟子期身旁坐下,也不说话,就静静的听着。当钟子期想到刚才巍峨的高山,伯牙说话了:“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钟子期心里一动,难道他就是我的知音?他不做声,继续弹曲。过了一会儿,他心里想到了流水,伯牙又说话了:“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直到一曲弹罢,钟子期便确定,这个人就是他的知音。伯牙匆匆站起来,向他鞠躬:“先生是否在找人,小生虽只是一个农夫,但也可出一些力。”钟子期大吃一惊:“你,你怎知我在找人?”伯牙笑笑:“先生琴声缓中透急,这不是因寻人而急吗?钟子期一把抓住伯牙的手:“鄙人钟子期,敢问先生何名?”伯牙依旧笑着:“小生伯牙,乃一农夫,算不上‘先生’二字。”钟子期兴奋极了:“您就是我的知音呀!”……

  寻,仿佛每条路都是困难的,这个“高山流水遇知音”真是知音难寻啊!寻,那人在何处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国学经典语录

野百合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