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窗幽记经典语录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小窗幽记散文

  近日一直住在好友租的小房子里面,虽然小屋没有我以前住的那个宽阔,但是也别有一番洞天的感觉。难得的是,小房子里面有一扇小小的窗,那便是阳光、月光照耀进来的地方。

  当从单位坐了一整天回到小屋后,躺在并不宽敞的床上,手捧起明朝陈继儒的《小窗幽记》静静的看着,便会猛然感觉到小窗外照进来的月光已经不能单纯用温柔来形容了,更多的是一种无声中的劝说,是一种劳累中的抚摸,是一种烦闷中的讲解。

  我自认为在这个世界中,只要你什么都能想得开就会过的很洒脱,后来我发现我错了,错的一塌糊涂。也会有人认为只要你是玲珑八面,善于圆滑的人就会过的很是滋味,但是也慢慢会发觉自己的想法是错误的。当然还会有人认为从容不迫,老实忠厚就会过的很美好,不过最后也发现还是不行。而更多的人也会被很多的事情很困惑着。

  但是这几天我突然找到了一种难以名状的舒适,正是在小窗之下读《小窗幽记》而获取的一种成长。我一直以为年少的苦恼是人生毕经的,也是无法抵抗的。看这篇文章的先辈们,请千万别说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只是你们遗忘了你们年少时的那些苦恼,很多、很多,让你想解决这些苦恼都无从下手。而现今的年代青少年面临的问题更是美不胜树,甚至是难以想象。当读《小窗》前几句词时,我突然感觉到了,生活并不是无法改变,只是年少的我们眼界,阅历,意识都不成熟才会导致愁绪逐渐占据了我们的头脑。

  趋名者罪于朝,趋利者嘴于野,郝者醉于声色车马,安得一服清凉散,人人解酲(cheng)。追求名的人迷醉于学位职位,追求利的人迷醉于财货,富豪沉湎于声色车马之间,如何才能得到一服清凉散,使每个人能清醒呢?而今的社会不正如此吗?说实在话,学生年代也是如此,会为学历而头疼,会为满足不了自己的意欲而郁闷,更会被城市的霓虹酒绿而迷惑,到底我们学了这么多是为了追求什么呢?谁又会知道?可大人的世界呢?难道不亦如此吗?反而他们会更甚于追求自己的欲望而不顾后果的跃跃欲试,想生活在如此的社会中怎么没有悲哀之感呢

  我诚实的说,我也是众多凡人之一,我也会像上面所说的一样,做一些明知道是错的而继续做,明知道不该说的而继续说。所以在日醒自身时候常常会觉得自己很肮脏,也会常常受到很多的压挤,我知道这只是小小的挫折,而遥望更为遥远的人生自己所能做的就是尽快的完善自己的思想,去与那些不好的东西去斗争,去挽回自己的所失,去挣脱不好的习惯。正如那词所云:澹泊之守,须从浓艳场中试来。镇定之操,还向纷坛境上勘过。就是淡泊与名利的节操,须通过纷杂浓艳的名利场合才能验证出来。镇定自若的操守,须通过诸事缠绕、杂乱无章的环境才能验证出来。

  如此而来,困惑也好,纠缠也好,迷失也罢。都是上天对于我们的考验,而究竟该怎样面对这些问题,做出怎样的反应才是重中之重!天薄我福,吾德以迎之;天劳我形,吾逸吾心以补之;天厄我运,吾亨吾道以通之。所说这些事情是人生毕经之路,我们该怎样对待这些天灾人祸?当受到福气笼罩之时,我们应当更加完善生活中的自己,不要得意忘形,以虚心面对这些,才不会让自己的动作有什么错误。当受到打击时,不要心急,静下心来,细细想想自己哪点做的不足,凡是都是两面性的,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然后再弥补自己的缺憾将会达到亡羊补牢之效。当遭遇厄运之时,不要放弃,不要灰心,要相近一切办法让自己更加完善自己的道德,以一个平静的心看到灾难,这样就可以做到通达不再出现别的灾祸,以慢慢的平复已来的灾祸。

  关于交友之间,使人有面前之誉,不若使人无背后之毁;使人有乍交之欢,不若使人无欠处之厌。让人当面愧怍夸赞自己,不如让别人不在背后批评诋毁自己;让人在初相交时就产生好感,不如让别人与自己长久相处而不产生厌烦情绪。这一点我感觉是最难做到的,很难想象一个人去品尝良药苦口之时还要练练点头称“善”会是怎样做到的,但是偏偏就是这样才是大智若愚能到到飞龙在天,而不会被动摇。我承认我的烦恼是在现实交友方面,很难的,当面对一群没有志向的学校朋友时是很难说道一块的,就出现了很多的分歧,我知道是我的错,我能让新友高兴,却做不到让老友对我不生厌烦之感,我不知道哪里错了,可是我现在知道了。

  美和丑不能看的太分明,不然就会难同可观事物想契合了,贤与愚心中太分明了,就会无法同人亲近,我着实叹服这句话,因为我受了太多这方面的苦头。而最完美的做法就是,内心精明,而外界与人共事相处须宽宏大量,使美丑两方面各保其平,贤愚双方均能受益,这就是大智若愚,吃亏是福的最佳解释和做人的最佳状态!

  最后,情最难久,故多情人必至寡情;性自有常,故任性人终不失性。就是说感情最难保持长久,所以多情人最终必然会成为寡情的人,人的天性是先天具有对热,且恒久不变,故此,即使是任性的人到头来也不会失去其天性。在年少轻狂的年代,最好不要轻易动情,能以事业为重,以家庭为责任即可让自己的人生更有意义。等完事具备后再静下心来细细看待人生红尘之事,那时会有别样的风景呈现。正如大人们所言:玩的时间多的是,现在努力了,将来什么不是你的?很高昂的励志言语。年少的任性更是不可有,凡是量三思而后行,最好大事能与双亲商榷而行,小事能与闺中益友商讨而做,将不会受到什么大的阻碍,社会是不会任由我们任性的!

  我依旧在小屋的小窗下,左手端起一杯清茶泯着,右手执着《小窗幽记》安静的看着,看着那记载着的古老文字。我发现我读的不再是书,读的是一幅幅人生场景,那短短的几句话所包含的人生万物的奥妙所在,时光流逝,空间移动,冷风细雨都与我不再相关,只是静静的读着,完善着自己的思想,仅此而已罢了。

小窗幽记经典语录

小窗幽记 卷三 峭

  觑破①兴衰究竟,人我得失冰消②;阅尽寂寞繁华,豪杰心肠灰冷。

  【注释】

  ①觑破:看破、识破。

  ②冰消:像冰一样消融。

  【译文】

  看破了人世间兴盛衰败的真相,那么对人对我的得失之心就像冰决一样消融;看尽了冷清寂寞和奢侈繁华,使要做天下英雄豪杰的心肠如死灰般冷却。

  【原文】

  名衲①谈禅,必执经②升座,便减三分禅理③。

  【注释】

  ①衲:僧人。

  ②执经:手拿经书。

  ③便减三分禅理:禅理讲究自己参悟,真正高深的禅理是不能靠他人言说的。

  【译文】

  有名的僧人谈禅,必定会手持经书升座讲堂,这样就会减少三分禅理。

  【原文】

  穷通之境未遭,主持之局已定;老病之势未催①,生死之关先破②。求之今世,谁堪语此

  【注释】

  ①催:遭受。

  ②破:看破。

  【译文】

  在还未遭受贫穷或显达的境遇时,自我生命的方向已经确定;在还未受到年老和疾病的折磨时,对生与死的认识预先看破。面对今天社会上的芸芸众生,可以和谁谈论这些问题呢

  【原文】

  一纸八行①,不遇寒温之句;鱼腹雁足②,空有往来之烦。是以嵇康不作③,严光口传④,豫章掷之水中⑤,陈泰挂之壁上⑥。

  【注释】

  ①一纸八行:古时候的纸张多是一页写八行。

  ②鱼腹雁足:指书信,古人有借鱼腹、雁足来传书之说。汉代蔡邕《饮马长城窟行》云:“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鸿雁传书更为常见,苏武被困于匈奴,最终就是通过鸿雁传书,汉朝才得知苏武被拘禁于匈奴之地,后派遣使者索要,终于得以回归汉土。

  ③嵇康不作:嵇康,魏晋时期“竹林七贤”之一,曾作《与山巨源绝交书》,声言自己不愿放弃自己的气节侍奉他人,其中有云:“素不便书,又不喜作书,而人间多事。堆案盈几,不相酬答,则犯教伤义,欲自勉强,则不能久。”

  ④严光口传:据《后汉书·严光传》记载,严光曾经与光武帝刘秀一起游学,光武帝很欣赏他的才能,即位之后就派使者带上书信请严光辅佐自己。严光没有回写书信,而是派人带去口信:“君房足下:位至鼎足,甚善。怀仁辅义天下悦,阿谀顺旨要领绝。”

  ⑤豫章掷之水中:据《世说新语·任诞》记载,殷洪乔将要成为豫章郡守,临走之时,很多人都送来了书函,有百许之多。后来殷洪乔把这些书信都掷于水中,因祝曰“沉者自沉,浮者自浮,殷洪乔不能作致书郎。”

  ⑥陈泰挂之壁上:三国时期魏臣陈泰为并州刺史,京邑许多达官贵人都给他送去珍宝,“因泰市奴婢,泰皆挂之于壁,不发其封,及征为尚书,悉以还之。”

  【译文】

  一张纸八行的书信,不过都是嘘寒问暖的话而已;藏于鱼腹、雁足中的书信,白白地带来往来的烦恼。因此嵇康不作书信,严光不写书信而只是使人口耳相传,豫章郡守殷洪乔把百封书信都掷于水中,陈泰没有打开书信就把它们都挂在了墙壁上。

  【原文】

  枝头秋叶,将落犹然①恋树;檐前野鸟,除死方得②离笼。人之处世,可怜如此。

  【注释】

  ①犹然:仍然、依旧。

  ②方得:才能得以。

  树枝上的黄叶,在秋天将要落下时还依恋枝头不忍离去;屋檐下的野鸟,直到死去,才能脱离关锁它的牢笼。人活在世上,也像这秋叶与野鸟般可怜。

小窗幽记 卷十二 倩

  刘伯伦携壶荷①锸,死便埋我,真酒人哉;王武仲闭关②护花,不许踏破,直③花奴耳。

  【注释】

  ①荷:扛着。

  ②闭关:闭门。

  ③直:简直。

  【译文】

  每次外出的时候,刘伯伦都会带上一壶酒,还叫上人扛着锹一起前往,他还说:“要是我死了,在哪里死的就埋在哪里。”他可以称得上是真正的嗜酒如命的人;王武仲这个人喜欢闭起门来,谢绝客人的来访,一心养花,还不让人随便践踏,可以说他简直就是花奴。

  【原文】

  一声秋雨,一行秋雁,消不得一室清灯;一月春花,一池春草,绕乱①却一生春梦。

  【注释】

  ①绕乱:惊扰。

  【译文】

  一场秋雨飘洒而至,一声秋雁的哀鸣,一室的清灯发出来的灯光消除不掉;一片花带来的春花烂漫,一池春草带来的碧绿,把一枕的春梦给惊扰了。

  【原文】

  一片秋色,能疗①客病;半声春鸟,偏唤愁人②。

  【注释】

  ①疗:治疗。

  ②愁人:忧愁的人。

  【译文】

  一片寂寥的秋色,足以医治生病的客人的愁思;半声春鸟的鸣叫,恰恰把忧愁的人的思绪给唤醒了。

  【原文】

  云落寒潭,涤①尘容于水镜;月流深谷,拭淡黛②于山妆。

  【注释】

  ①涤:洗刷。

  ②黛:眉黛。

  【译文】

  笼罩在清凉潭水上的烟雾散去后,平静的潭水,澄澈得就像一面镜子一样,可以用来冲洗满是尘俗的脸;月色随着涧水流到幽深的山谷里,让山水看起来也好像是披上了一层粉妆,可以把眉黛给擦拭掉。

  【原文】

  寻芳者追①深径之兰,识韵者穷②深山之竹。

  【注释】

  ①追:追寻。

  ②穷:穷尽。

  找寻芳草踪迹的人寻求长在深山幽径旁边的兰花,但是真正懂得韵致的人却看遍深山、深谷中的翠绿的竹子。

小窗幽记经典语录

小窗幽记 卷三 峭

  斜阳树下,闲随老衲①清谈;深雪堂中,戏与骚人白战②。

  【注释】

  ①衲:本为僧人所穿的衣服,后代指僧人。

  ②骚人:指文人墨客。白战:本指徒手搏斗作战,在此指作禁体诗比赛,规定作诗不能用一些常用字眼,以此来较量诗才。

  【译文】

  斜阳夕照时,闲适地在树下和老僧清谈;大雪纷飞的时节,在厅堂内与诗人文士作诗取乐。

  【原文】

  山月江烟,铁笛数声,便成清赏;天风海涛,扁舟一叶,大是①奇观。

  【注释】

  ①大是:真是。

  【译文】

  山中之月色一片朦胧,江上烟雾笼罩,铁笛声声,这便是清宁的欣赏;天上狂风大作,海里波涛汹涌,一叶扁舟在惊涛骇浪中穿行,这真是一大奇观。

  【原文】

  人生不好古,象鼎牺樽①,变为瓦缶;世道不怜②才,凤毛麟角③,化作灰尘。

  【注释】

  ①象鼎牺樽:代指珍贵的古代文物。

  ②怜:怜惜,爱惜。

  ③凤毛麟角:凤凰的羽毛、麒麟的角,比喻十分稀少珍贵。

  【译文】

  人生在世倘若不喜好古玩的话,象鼎、牺樽这样珍贵的古代文物也就如同一般的瓦器一样;人世间倘若不爱惜人才,即使是像凤毛麟角这样稀少的奇才,也终究将被视为尘土,不被重用。

  【原文】

  要做男子,须负刚肠①;欲学古人,当坚苦志②。

  【注释】

  ①负:拥有,带有。刚肠:刚正不阿的心肠。

  ②苦志:吃苦耐劳、遭受苦难而不改变的意志。

  【译文】

  要做个大丈夫,必须有一副刚直的心肠;要学习古人,应当坚定磨炼筋骨的志向。

  【原文】

  风尘善病①,伏枕处一片青山;岁月长吟,操觚时千篇白雪②。

  【注释】

  ①善病:容易生病。

  ②操觚时:指写诗行文之时。

  一路风尘,奔波劳碌,容易生病,头躺在枕上,好好休养,就会如同一片青山在眼前;悠悠岁月,只要能够坚持长吟,等到写诗行文之时,就能下笔如有神,写就千篇《白雪》这样的名作。

《小窗幽记》读书笔记

  《小窗幽记》是一本以古文写成的道德故事,每个故事都会有一句表达中心思想的名言来作为题目,而遇到古文中不懂的字,旁边的注释会告诉你答案。古文下还有译文和评析,它们会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处世之道,真正让你成为一名对社会有价值的人。

  本书节选醒、情、峭、灵四篇内容,共约十五万字。全书始于“醒”终于“灵”,虽然混迹尘中,却高视物外;在对浇漓世风的批判中,透露出哲人式的冷隽,其格言玲珑剔透,短小精美,促人警省,益人心智。

  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读轩快之书,听透彻之语”这个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找一本好书,读几篇好的文章,能让我们心有所悟,或是陶冶了我们的情操,或是增添了智慧,或是铸造了意志。所以空闲之余,读读书,看看报,都会受益匪浅。读书要用心专一,不可以朝三暮四,心不在焉;也不可以死读书,不求甚解。只有灵活地掌握读书要领,才能领会好文章中无穷的意趣。

  处世之道,就是为人之道,今天我们要立足于社会,明白怎样做人,与人和睦相处。这的确是一门高深的学问,值得我们终身学习。而在如何立身处世方面,明代作家陈继儒的《小窗幽记》为我们指明了一条光明之路。

《小窗幽记》读书笔记

  很久没动笔写点东西,今天看看,上篇文字已是去年金融风暴之前,回首顾之,避风求存,心劳体疲,偶翻书架杂书,见明朝.陈继儒著:小窗幽记。书中文章简且美,言近旨远,深有哲理,对应这几个月的状态,颇合书中所语:“心为形役,尘世马牛”。感而察己!

  【原文】心为形役,尘世马牛;身被名牵,樊笼鸡鹜。

  意译为:心灵如果被外在的事物所驱使,那么人就如人世间的牛马,形形役役。如果人被名声所束缚,就如同关在笼中的鸡鸭一样,失去自由,为名所缚。

  人们常感到辛苦,老觉得总有忙不完的事情,停不下来的工作,心烦意燥,自己常在认为是社会的原因,竞争的结果,自己要上进才能适应社会,没有其他选择,没法逃避。其实,这真是全部的原因吗?真的没有其他的选择?我们需要什么?有时间让自己慢下来,静静的思考下吗

  我们都希望快乐,追求幸福,快乐是来源于外在的因素的吗?幸福是一个量化的指标吗?要达到什么程度或标准才能拥有的吗

  个人感觉:快乐和幸福,属于感性的感觉,不是可以理性分析的量化指标,穷的可以很快乐,清贫的可以很幸福。同样,有钱的未必很快乐,富有的未必很幸福。唯心所感,为认知所碍,我们习惯于将眼光投向远方,未来,常常忽略了当下,目前自己拥有的东西,过度留恋徘徊于过去,易生抑郁,过度的担心未来,焦虑就易产生。现在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现象是:贫而不清,富而不贵。心障繁多,快乐感缺失。

  佛学很多东西很有道理,平常心、无常、常,有时间试试写写、聊聊,静静、证证,希望拥有“般若”。

小窗幽记

  沧海日,赤城霞;峨眉雪,巫峡去;洞庭月,潇湘雨;彭蠡烟,广陵涛;庐山瀑布,合宇宙奇观,绘吾齐壁.少陵诗,摩诘画;左传文,马迁史.薜涛筏,右军帖;南华经,相如赋;屈子离骚,收古今绝艺,置我山窗.

  事业文章,随身销毁,而精神万古如新;功名富贵,逐世转移,而气节千载一日.

  流年不复记,但见花开为春,花落为秋;终岁无所管,唯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以俭胜贫,贫忘;以施带侈,侈化;以省去累,累消;以逆炼心,心定.

  鄙吝一销,白云亦可赠客;渣滓尽化,明月自来照人.

  清闲无事,坐卧随心,虽粗衣淡食,自有一段真趣;纷扰不宁,忧患缠身,虽绵衣厚味,只觉万状愁苦.

  茅屋三间,木榻一枕,烧高香,啜苦茗,读数行书,懒倦便高卧松梧之下,或科头行吟.日常以苦茗代肉食,以松石代珍奇,以琴书代益友,以著述代功业,此亦乐事.

  累月独处,一室萧条;取云霞为伴侣,引青松为心知.或稚子老翁,闲中来过,浊酒一壶,相共开笑口,所谈浮生闲话,绝不及市朝.客去关门,了无报谢,如是毕余生足矣.

  少学琴书,偶爱清净,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见树木交映,时鸟变声,亦复欢然有喜.常言五六月,卧北窗下,遇凉风暂至,自谓羲皇上人.

小窗幽记读书笔记

  《小窗幽记》是明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陈继儒(眉公)读史论经之余,编著的一本关于修身处世养性的格言小品集。书中文字多出于古代的经史杂著,以及民间俗谚。它与《菜根谭》、《围炉夜话》并称为中国人修身养性的三本必读之书,也有人称之为“处世三大奇书”。

  《小窗幽记》是一部促人警世,言短旨远的人生哲言小集。集中的内容涉及了修身,养性,经商,从政,处世等。作者以哲人式的冷峻,对当时糜烂庸俗的世风做出了辛辣且不失客观的抨击,流露着“好为清态而反浊者,好为富态而反贫者,好为文态而反俗者,好为高态而反卑者,好为淡态而反浓者,好为古态而反今者,不如混沌为佳”的一种无所拘束,高远超脱的”难得糊涂”的自由人生境界。

  很多声名卓著的文人雅士称誉《小窗幽记》的作者陈继儒是能够悟透生死关、看破名利场的智者。陈继儒在集中写道:”昨日之非不可留,留之则根烬复萌,而尘情终累乎情趣。今日之是不可执,执之则渣滓未化,而理趣反转为欲根”。这充满智慧的格言,如一缕清远气息,在这初夏的凉爽中萦绕着我。

  掩卷遐思,在这幽缈的气息里,仿佛看见一个智者的模糊轮廓,颤动在历史长河的粼粼波光中。书卷里除了高蹈超脱的哲性,还存有某种隽永、慎密的理性思维。

  品读一本充满智慧的书,其实就等同在剖析作者内在的精神形态。《小窗幽记》这本书之所以能流传下来,是因其所言诉的思想有着深蕴的文化内涵。直至今天,仍发人深省。它犹如一只遥远年代里斑驳的青铜器,泛着诗意的苍绿;又如同一个潇逸之士,着一袭禅者的布衣,披着清冽的寒辉,啸吟,且徐行,在岁月深处吟唱着乌托邦式的精神操守之曲。

  其中最喜欢的是陈眉公辑录在《小窗幽记》中的这句: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这是明人洪应明的一副对联,洪应明是《菜根谭》的作者,所以,它最早的出处,应是《菜根谭》。

  一直以来,就喜欢这幅对联,在年少懵懂的时候就喜欢。这幅对联典雅华丽,看似淡然却深奥,一读起来便会蔓延一种心绪和情怀。人生山长水长,需要一种空灵的东西来给自己以心理暗示,方能笑看流光飞舞,不觉人生苦寒。

  “闲看庭前”三字,大有“躲进小楼成一统,管它春夏与秋冬”之意,闲字又有一种随心的不经意。而“漫随天外”又显示了不与他人一般见识的博大情怀。“花开花落”、“云卷云舒”境界高邈,与范仲淹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实在是异曲同工之妙。

  一副对联,短短二十四个字,却深刻道出了人生对事对物、对名对利应有的态度: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得之不喜,失之不忧;宠辱不惊,去留无意—如此,才能心境平和,淡泊自然;方能达观取舍,笑看人生。

  现代人大多活的很累,精神与心灵不堪重负。金钱的诱惑、权力的纷争、宦海的沉浮,让人殚心竭虑,是非、成败、得失,让人或喜,或悲,或惊,或诧,或忧,或惧,一旦欲望难以实现,一旦所想难以成功,一旦希望落空成了幻影,就会失落、失意乃至失志。而克服这种失落、失意、失志,需要靠内心的调试来平衡,从而达到“宠辱不惊、去留无意”的自在状态。

  当代大德赵朴初先生在了悟生死之后,去世前写了几行字:

  生亦欣然,死亦无憾。花落还开,水流不断。

  我兮何有,谁欤安息。明月清风,不劳挂牵。

  ——三十二个字,充分体现了“宠辱不惊,去留无意”的精神内涵。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花开则荣,花落则败。不以一时荣耀而忘形,不以一时屈辱而自弃。淡泊名利,无欲则刚。

  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禅悟生死,逝水无痕。生亦乐,死勿悲。心如流云,顺其自然。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所处的人事环境、物质环境也在急速变化中。面对这复杂多变的环境,我们不禁要喟叹,现在不仅做事难,做人更难。处世之道,就是为人之道,今天我们要立足于社会,就得先从如何做人开始。明白怎样做人,才能与人和睦相处,待人接物才能通达合理。《小窗幽记》极具内秀,是一部促人警世,言短旨远的人生哲言小集。全书始于“醒”,终于“倩”,虽混迹尘中,却高视物外;在对浇漓世风的批判中,透露出哲人式的冷隽,其格言玲珑剔透,短小精美,促人警省,益人心智。它自问世以来,不胫而走,一再为读者所关注,其蕴藏的文化魅力,正越来越为广大读者所认识。

小窗幽记

  “乡间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农忙田月,风吹麦浪,依稀记得往昔悠悠童年走在路上,便是是春风拂面,爬上老家邻窗的老树。透着小窗,聊诉衷肠。

  明月柳梢头

  那一夜,月很圆,很圆,皎洁而透亮,高贵而清冷。我那时不曾体味这美景,大声叫着奶奶,手舞足蹈。小的时候,奶奶告诉我月亮里有一个漂亮的大姐姐,她是个仙女,叫嫦娥,每次她在看人间的时候,月亮就会变得很大、很圆、很亮。我一直一直幻想,有一日,能看见那景,可真正看见也不觉得新奇了。罢——我那时不过5、6岁了。如今倒是想看了,也是,就便是我已到金钗之年也不可能全部明悟月的真谛,不,金钗算什么?期颐的人也不见得能全部领略月的风华。

  月光愈发的亮,愈发的圆,池边一排排垂柳枝斜倚,圣洁的明月高高的挂在柳梢头上,别有一番滋味。那一夜,我记忆之深刻,便是由回乡多次,也未有那美景。

  清风半轮秋

  秋之韵有些轻缓,但不难觉察到里面的丝丝伤心。也是那一年,门前的池塘被填了,也是那一年,我转了第一次学,也是那一年,我捡了门前的橡筋,却没有交给爸爸…….

  那一年,我几乎不能回忆,那一年,我7岁。老家的池塘填了,伯伯承包了一个更大的池塘,但不在老家门口,我再也不能和那些小朋友一样打水漂,做小船,放小鸭子……

  后来,爸爸调到了双河口小学去,我遇到了好多新的叔叔阿姨,可是同学们都欢迎我,我的成绩一下子大不如前了,一年级考双百,二年级却总是考八十多….那个班,我不敢回忆,好像所有人都讨厌我,没人跟我玩。我很讨厌那个班长,她叫凌曦,我一直很羡慕她,老师很喜欢她,批评我时总是拿她比较。她一直看不起我,甚至——我不能想象,一个二年级的小朋友,会带着一帮人,用那种,那样嘲讽的眼神盯着我,一个个难听的字眼儿……她对我影响很大,以至于爸爸做结石手术我便转学回到从前温暖的学校。原来学校那个成绩很棒的马婷姐姐很不喜欢,但她一直对我很好。

  那一年的某一日,吃完饭,在饭店门口,有一根橡皮筋,我拾了,但,却不曾找到失主……我的手,脏了。

  秋殇别恋往,我愿忘掉那萧索的年月。

  雨夜人消瘦

  日月如梭,光阴似箭。爸爸身体养好了后,我们一家搬到了江油。我转到一个很优秀的班级,那里的人对我很好,可并没有我的知心朋友。我很孤独,于是,8、9岁的年纪,常常在晚上捂着被子哭,我没有知心朋友。于是,不知是谁告诉我:月亮开始很孤独,但它渐渐闪亮,于是,星星便陪着她。我是懂非懂,忆及一位诗人说“在你的心里,住着月亮光。”我现在还记得我大哭了一场,后来就努力冲成绩了。只是,再也记不得是谁提点的。

  滋味在心头

  这些年,家里发生了很多事,而我,也不知向何处蜕变着……

  而今,我站在老树下,望着那唯一不变的小窗,她似一双无波的眼,看了我一步步成长。转眼已过经年,少年路渐远……

  转眼已过经年,光阴荏苒,不复当年,我临树而依,心中滋味百变,滋味万千.

小窗幽记

  推开一扇窗,就这样,任烛火摇曳,任思绪飞溅……——题记

  新与旧看着新生们吵吵闹闹,没有像田晓菲那样感到苍老,却真的觉得,我们已经旧了。他们看着我看过的风景,走着我走过的路。而我,又该干些什么?晚自习的时候,楼下仍一片喧闹,愈发衬出我周围的沉寂。“Believe I can fly 。 I’ in the sky 。 生命已经打开,我要那份精彩……”借着夜的宁静,容祖儿的歌声发散开来。多么熟悉呵!飘飘荡荡地,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一年之前。一年之前,同样是静静的夜,同样是淡淡的风,同样是容祖儿的歌,不过多了些许青涩。 就这么静静地看,静静地想。生命轮回,仿佛又分裂出另一个自己来,混入他们中间,重复着初一生活。光与影光影,那么遗憾的关联。

  战国红颜,西施、郑旦,风华绝代。这算是耀眼的光吧?有人惊艳么?必然是有的吧。但光的背后呢?是影吧,阴影。纵然沉鱼落雁,纵然闭月羞花,可总要有人欣赏。谁呢?敌人!爱的人,不能欣赏:欣赏的人,不爱。还有那位杨贵妃,霓裳羽衣,也许是光耀的。然而,“一朝春尽红颜未老”,就已“花落人亡两不相知”。光投下的阴影,似乎比它本身还要大。那么人生就没什么好埋怨的了。即便无光,也不会有影;若是有影,也必然有光。而你不觉得么,比起西施来,我们幸福得多。不如,就像这样,平淡地,一直地幸福下去。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护士简历自我评价

拉赞助策划书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