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危机管理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公共卫生管理制度

  为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工作,提供及时、科学的防治决策信息,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现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制度。

  1、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各部门要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贯彻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的应急工作原则,建立应急管理网络,并行使相应的权力和职责,各科室和相关人员应通力合作,保证各项应急工作的顺利执行。加强法制观念,依法应对突发事件。一旦突发事件发生,立即启动应急系统。

  2、有关科室应首先保证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所需的、合格的通讯设备、医疗救护设备、救治药品、医疗器械、防护物品等物资的调配和储备,做好后勤保障工作。服从卫生主管部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的统一指挥。

  3、在院长的领导下要组织相关科室,建立流行病学调查队伍,负责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与处理,搜索密切接触者、追踪传染源,必要时进行隔离观察;进行疫点消毒及其技术指导。

  4、按照法律要求实行首诊医生负责制,发现疑似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疫情时,应立即用电话通知疫情管理人员,疫情管理人员要立即报告院长,同时向辖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报告。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

  5、对因突发事件致病的人员提供医疗救护和现场救援,对就诊病人进行接诊治疗,并书写详细、完整的病历记录;对需要转送的病人,应当按照规定将病人及其病历记录的复印件转送至接诊的或者指定的医疗机构。有权要求在突发事件中需要接受隔离治疗、医学观察的病人、疑似病人和传染病病人密切接触者在采取医学措施时予以配合。拒绝配合的,报公安机关依法协助强制执行,并配合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进入突发事件现场进行调查、采样、技术分析和检验,不得以任何理由予以拒绝。

  6、对传染病要按《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的法律法律要求,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切断传播途径,防止扩散。严格执行各项消毒隔离、医院感染控制等各项制度和措施,做好人员防护,防止交叉感染和院内感染的发生,做好污物、污水的无害化处理。

  7、承担责任范围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任务,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疫情信息监测报告制度并定期对医生和实习生进行有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工作的培训。

  8、发现瞒报、缓报、谎报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或传染病疫情的,拒绝接诊病人的,拒不服从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调度的上报医院按照医院的工作要求进行处理,造成疫情播散或事态恶化等严重后果的,由司法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

公共危机管理

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援应急预案范文

  为有效地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所造成的危害,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医疗秩序,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制定本方案。

  一、组织管理:成立医院医疗废物管理组织

  领导:主管业务副院长、主管后勤副院长

  成员:医院感染管理科、护理部、总务科、医务科,药剂科、放射科、检验科、病理科等部门主任及医疗废物收集管理员。

  二、报告

  (一)全院全体工作人员均有义务监督医疗废物的管理,当发现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时应立即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或分管院长,下班时间报行政总值班。医院应在48小时内上报市卫生局及市环保局等有关上级主管部门。

  (二)医疗卫生机构发生医疗废物管理不当导致1人以上死亡或者3人以上健康损害,需要对患病人员提供医疗救护和现场救援的重大事故时,应当在24小时内向市卫生局、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报告。并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规定,采取相应紧急处理措施,并逐级上报。

  (三)发生医疗废物导致传染及传播或者有证据证明传染病传播的事故有可能发生时,应当按照《传染病防治法》及有关规定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

  三、当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时,应按照以下要求及时采取紧急处理措施。

  (一)确定流失、泄漏、扩散的医疗废物的类别、数量、发生时间,影响范围及严重程度;

  (二)组织有关人员对发生医疗废物泄漏、扩散的现场处理;

  (三)对被医疗废物污染的区域进行处理时,应当尽可能减少对病人、医务人员、其它现场人员及环境的影响。

  (四)采取适当的安全处置措施,对泄漏及受污染的区域、物品进行消毒或者其他无害化处理,必要时封锁污染区域,以防扩大污染。

  (五)对感染性废物污染区域进行消毒时,消毒工作从污染最轻区域向污染最严重区域进行,对可能被污染的所有使用过的工具也应当进行消毒。

  (六)工作人员应当做好卫生安全防护后进行工作。处理工作结束后,应对事件的起因进行调查,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预防类似事件发生。

  (七)一旦发生有人员感染,立即采取措施积极抢救。

  四、责任追究:对引起事件的责任人应追究其法律责任。

新形势下政府应如何应对公共危机

  政府的危机管理能力是现代政府必备的能力之一,政府作为当地公共危机管理的主要承担者,科学应对公共危机是我国政府管理能力的体现也是必然要求。应对公共危机,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点努力:

  一、塑造良好政府形象

  政府要规范行政、规范执法,践行为民服务宗旨,维护政府良好形象。建立双向对等沟通机制,加强政府与民众之间的沟通,让公众能够有效地参与政府的活动,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推行政务公开,增加政府决策的透明度,让公众对政府各项工作进行有效监。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信赖与支持,也才能在危机事件发生后广泛调动全社会的力量投入到公共危机的处理过程中,提高处理危机事件的速度与效率。

  二、提升危机公关意识

  当公共危机事件发生后,政府要展开公关活动,及时修复政府形象。一是政府相关部门要通过各种渠道及时对政府在危机中的表现情况进行深入评估与全面调查。二是针对政府在处理公共危机事件中存在的问题要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修复。三是要通过媒体或其他渠道及时发布准确信息,采取有效手段防止谣言蔓延,引导广大群众理解并支持政府采取的应急行动。

  三、建立健全危机处理机制

  政府要建立健全危机处理机制,包括危机预警、危机决策、危机应对以及善后等环节。一旦危机事件发生,一是立即对危机事件进行全面评估,严格落实一系列的保障措施。二是加强信息发布的及时性、准确性、公开性,完善信息公布制。三是注重与媒体的沟通,切实减少危机事件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四是严格落实问责机制,对在公共危机事件中存在违纪违规情况的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要根据相关制度的规定严格追究其责任。

  四、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

  政府在处理公共危机事件的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但是很多公共危机事件单靠政府的力量是很难从根本上解决的。因此,政府要根据实际需要,积极动员和组织社会力量参与到危机事件的处理过程中来,重视发挥社会力量在处理公共危机事件中的作用。在当前社会发展阶段,政府要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到政府不是"万能"的,必须要借助社会以及民众的力量,才能对危机事件进行有效治理。

公共危机事件应急预案

  一、组织领导

  为了切实加强对此项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镇国应急工作领导机构,由同志总负责,成员。

  二、具体分工

  按照工作任务要求,成立3个应急小组。

  (一)、突发事件应急小组

  组长。司法所牵头,派出所及民兵预备应急小分队30多人,组成应急抢险分队,主要负责解决突发性事件。要求各单位积极配合,从即日起进入待命状态,确保联络畅通,听从应急调度,妥善处置突发性事件,做好各项应急抢险准备工作。

  (二)、社会治安稳定应急小组

  组长同志。派出所牵头,司法所、民政所、信访办和各单位配合,主要负责做好节日期间的社会治安工作,加大社会治安事件处置力度,积极落实各项社会保障措施,认真做好群众来信来访工作,认真做好种类不稳定因素排查,及时妥善化解各类矛盾,稳定群众情绪。

  (三)、安全生产应急小组

  组长。安监站牵头,派出所、劳动站、农机站和各单位积极配合,主要抓好节日期间安全生产检查整治工作,积极排除各种安全隐患,及时、有效处理各类安全事故,确保社会大局稳定。卫生院牵头,工商所、乡兽医站和各单位积极配合,主要负责做好节日期间疾病预防和环境卫生工作,加强食品药品卫生检查整治力度,坚决防止传染病流行,严防食物中毒,特别是集体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

  三、具体工作要求

  (一)、各成员单位及应急小组必须做好节日期间的值班安排,配强领导,留足留够值班和应急人员,9月30日前将值班安排表和带班领导的手机和固定电话上报党政办公室。

  (二)、各单位主要领导要切实重视这项工作,成立专门的机构,落实领导、人员、任务,明确职责,保证每一个工作环节不出漏洞。

  (三)、要加强值班工作,落实带班领导和人员责任,严明工作纪律,坚持24小时昼夜值班不间断,所有成员单位、部门主要负责人节日期间不得随意外出远离,不得关闭通讯工具,确保信息畅通。应急工作领导机构人员将随时抽查各单位值班情况。

  (四)各单位要在认真排查的基础上,针对可能发生的情况,制定周密的工作预案,落实防范应急处置措施,做到有备无患。

  (五)要加强请示汇报,妥善处置紧急情况。节日期间,发现重要情况和问题,要及时向镇政府和各应急小组报告,并采取紧急措施果断处置,不得迟报、漏报、瞒报。对凡信息报送不及时,工作不力,以至影响工作,造成严重后果的要追究主要领导责任。

行测常识备考疫情之下的公共危机管理考点

  今年春节,疫情突然袭击,打乱了正常生活节奏,各省省考公告也推迟发布。这也给了我们更多的备考时间。今天中公教育为大家奉上与疫情相关的行政管理知识——公共危机管理。公共危机管理,属于公共管理知识中的一部分。该部分考查集中在公共危机的特点、公共危机分类、公共危机分级、公共危机的处理原则四个方面。下面就为大家为大家一一呈现。

  考点一:公共危机的特点

  公共危机是严重威胁与危害社会公共利益,并引发社会混乱和公众恐慌,需要以政府为主的公共部门介入,运用公共权力、公共政策和公共资源紧急应对和处理的危险境况和非常事态。公共危机的特点包括突发性、紧急性、高度不确定性、影响的社会性、决策的非程序化。

  考点二:公共危机分类

  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公共围巾进行不同的分类。首先按照诱因分,可以分为:1.外生型危机,一般是指一些自然灾害,比如地震。2.内生型危机,一般是指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一些公共危机事件,比如投毒。3.内外双生型危机,由于各种因素引起的,比如泥石流。

  其次按照按应急预案分,可以分成: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其中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因此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属于公共卫生事件。

  考点三:公共危机分级

  根据《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公共危机可分为四级,即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和Ⅳ级(一般),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来表示。

  考点四:公共危机处理原则

  公共危机的处理原则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时间性原则,也称迅速性原则,是公共危机管理的第一原则。2.效率性原则,公共危机蔓延速度很快,要求政府快速反应,有效动员社会资源。3.协同性原则,参与危机应对的人员和力量来自各个方面,比如交通、医疗、通信、消防、食品等,协同一致动作特别重要。4.科学性原则,此原则主要针对因工业技术而引起的灾害以及由自然灾害而造成的危机事件。

18年10月考试《公共危机管理》考核作业

  东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公共危机管理试卷(作业考核线上)A卷

  学习中心:院校学号:姓名

  (共页)

  总分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请将答案填入下表中。

  题号12345678910答案

  1.下列哪一领域最早出现了危机一词

  A.经济学B.社会学C.医学D.政治学

  2.危机管理过程的第一阶段是

  A.危机决策B.危机评估C.危机预警D.危机恢复

  3.公共管理与公共危机管理的关系是

  A.一般与特殊的关系B.特殊与一般的关系

  C.并列关系D.两者不相关

  4.公共安全的核心是

  A.社会稳定B.经济发展

  C.公民的人身权与财产权保护D.政治稳定

  5.危机决策的目标是:

  A.控制危机事态B.完全遵循决策程序

  C.达到最大程度的民主D.树立政府形象

  6.下列哪一类型的公共危机是按照危机的影响范围分类的

  A.政治危机B.腹泻型危机C.国际危机D.文火型危机

  7.提出认知不协调理论的学者是:

  A.奥尔波特B.阿希C.费斯汀格D.海德

  8.从本质上看,我国目前危机事件的主体性质为

  A.非政治性B.非民主性C.文化性D.冲突性

  9.日本公共危机应对的主要场所是

  A.内阁B.首相官邸C.危机管理中心D.皇宫

  10.美国的国土安全部成立于年。

  A.2000B.2001C.2002D.2003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请将答案填入下表。

  题号12345678910答案

  1.对于公共安全的表述正确的有:

  A.公共安全是一种存在状态

  B.公共安全是一种心理氛围

  C.公共安全是由政府向社会成员提供的

  D.公共安全是政府对社会成员的人身权和财产权的保护

  2.下列关于公共危机与政府形象塑造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A.公共危机使政府的合法性与良好形象面临着极其严峻的挑战

  B.能否良好地处理危机事件,一直是判断各级政府能力的关键标准

  C.危机管理是政府改革与制度创新的重要条件

  D.有效的危机管理能够完善和巩固政府在公众心目中的良好形象。

  3.危机决策中人力资源紧缺主要表现在

  A.缺乏高水平决策者B.缺乏普遍民众的参与

  C.缺乏专业技术人员D.缺乏监督人员

  4.危机的突发性是指:

  A.危机往往是在意想不到、没有准备的情况下突然爆发的

  B.危机发生之前,很少有人意识到会发生危机

  C.危机往往使人措手不及

  D.危机的发生是空穴来风

  5.公共危机管理难度大主要表现在:

  A.指挥协调任务重B.物资供应任务重

  C.管理对象配合程序差D.技术准备不足

  6.在危机状态下,人们容易轻信并参与传播流言和谣言的原因主要有

  A.当危机发生时,人们渴望通过信息降低危机的不确定性

  B.危机具有偶然性、紧急性

  C.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有限

  D.人们获得信息的真实性有限

  7.政府在危机管理过程中进行国际协同的原因是:

  A.危机的国际性逐渐增强

  B.危机的影响范围越来越广

  C.寻求国际援助

  D.联合国际力量共同应对危机

  8.在概念使用上,危机事件与突发事件相比更侧重于强调事件的:

  A.偶然性B.时间性C.规模D.影响程度

  9.危机偶发理论的主要观点包括

  A.人类的本性是追求和平,爱好安宁,向往友好的。

  B.人的本性是充满冲突性和攻击性。

  C.危机状态是一种偏离正常秩序轨道的非常状态,而不是永恒的状态。

  D.我们需要说明的是什么因素使得人们行为发生偏离。

  10.危机发生后,政府在现场应当采取的有效措施包括

  A.立即组织在场人员抢救生命,迅速转移受害人或受灾民众脱离危险

  B.在尽可能靠近事发现场的地方设立危机现场指挥中心

  C.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汇报情况

  D.根据危机事态的发展,向政府应急的相关职能部门(甚至包括军队)寻求必要援助

  三、简答题(只列出要点即可。每题6分,共30分)

  1.罗森塔尔对危机的定义。

  2.公共危机管理的目的是什么

  3.应急管理中的政府责任有哪些

  4.转型期我国公共危机的特点有哪些

  5.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原则。

  四、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分析中国目前危机决策的弱点及改进措施。

  2.公共危机管理与企业危机管理的区别与联系。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胡萝卜的功效

服装营销策划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