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数学教案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大班幼儿数学课件

  1、学习按数量的多少排序。

  2、为实物匹配相应的点卡,说出几个什么可以用几点表示。

  【活动准备】

  教具:实物卡片5张,点卡5张(塑封)。

  学具:每人一套实物排序卡和点卡(塑封),用回形针别好,放在桌子中间的小箩筐里。

  【活动过程】

  一、集体活动

  1、点数5以内数量。

  师:今天我带来了许多小图片,请大家一起来看一看吧。

  师(出示狮子卡片)问:图片上有什么呀

  幼:有狮子。

  师:有几只狮子呀

  幼:有两只狮子。

  师(出示小鱼卡片)问:这张图片上又有什么呢?他们有多少呢

  幼:有四条鱼。

  师:真的有四条鱼吗?大家一起来用手数一数。

  幼儿手口一致地数数1条、2条、3条、4条。

  以同样的方法出示青蛙卡片、小鸟卡片、蜻蜓卡片。

  师:这些动物卡片想和你们一起做游戏,大家愿意吗

  幼:愿意。

  2、按量排序。

  师(出示标记图)这是一张标记图,图上有小旗,还有格子。你们知道小旗和格子是用来干什么的吗

  幼:排队。

  师:小朋友真聪明。那从哪里开始排呢

  幼:从小旗开始排。

  师:现在我们要来给这些动物卡片排排队了,记住哦,得从小旗开始,按卡片上的动物数量从少到多排一排。那么哪张卡片排在最前面呢?哪位小朋友愿意到前面来排一排

  幼:蜻蜓排在最前面。

  师:为什么呀

  幼:蜻蜓最少,只有一只。

  师:哪张卡片排在蜻蜓的后面呢?(指名幼儿上前操作,强调边排边说什么排在蜻蜓的后面)

  师:你们看他排得对吗

  幼:对,两只狮子排在一只蜻蜓的后面,1的后面是2。

  师:接下来该怎么排了呢?指名幼儿前来操作。

  幼儿依次给卡片排队。

  师:我们为动物卡片排好队了,现在请小朋友一起说一说它们是怎么排队的

  3、送圆点。

  师:接下来我们要给动物送圆点朋友,一只动物送几个圆点呀?(幼:1个)。

  师:我们要边送边说:一只蜻蜓,我送你1的点卡。那两只狮子呢?三只青蛙呢

  请幼儿前来送点卡,边送边说。

  师: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说一说几只什么我送你几的点卡行吗

  二、操作活动

  1、提出要求。

  师:今天,老师也给你们准备了许多材料,有的小朋友是水果卡片,有的小朋友是动物卡片(分别出示一下卡片),请你们先给水果卡片或动物卡片排好队,再给它们送上点卡,记住了,要边排边说,边送边说,听明白了吗?那就一起去操作吧。

  2、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幼儿的表现:大多数孩子能按要求去操作,也有个别孩子先送了点卡。

  师:宝贝,你在给谁送点卡?(此时,教师的及时指导可以引导孩子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3、活动评价。

  师:谁愿意到前面来向大家说说自己是怎么操作的,行吗

  幼(甲):一个西瓜排在最前面,两个菠萝排在一个西瓜的后面……一个西瓜送你一个圆点,两个菠萝送你两个圆点……

  三、活动结束

  今天,小朋友们都很棒,不仅给动物卡片和水果卡片排好了队,还给它们送上了圆点朋友。

  教学反思:

  蒙台梭利早已揭示:“儿童对活动的需要几乎比对事物的需要更强烈。对儿童而言,动作就是思维。”孩子们在游戏活动中表现得很积极,很愉快。活动中,教师始终以幼儿为主体,为幼儿提供了感性材料,幼儿通过动手、动脑、动口,在探索中获得经验,充分享受活动带来的乐趣。

幼儿园数学教案

幼儿中班数学课件

  目标:

  1、感受数字的丰富变化,体验数字给生活带来的方便与有趣。

  2、复习9以内的数字、数数,并区分6与9。

  准备:

  1、几何图形组合画三幅(还有小动物)。

  2、幼儿每人一份数字卡片

  3、每组提供白色纸条、浆糊、记号笔。

  过程:

  一、看图编电话号码。

  (1) 我们将要去春游了,我想邀请小动物一起去请大家想想办法用什么方法通知它们?(幼儿泛讲)

  师:你们真会动脑筋,想了很多办法,那么,用什么方法最好呢

  (2) 打电话要查电话号码,我们来查一查动物家的电话。

  教师分别出示图形卡。(小猴、小熊、小兔)

  师:这是小猴家的电话。让幼儿观察发现小猴家只有图形,没有号码。

  (3) 引导幼儿看图数数编号码。(三家全部观察后,人人翻译号码)(人手一份操作用具。可以用数字贴号码,也可用笔写号码)

  请各组派代表在黑板上贴数字

  集体念号码 583469 583496 582734

  验证号码的正确性,老师拨打电话。

  二、感知数字的丰富变化。

  (1)思考:这些号码都有6个数字,为什么电话号码是不一样的

  (数字排列的顺序不同)

  (2) 观察:在三个电话号码中有哪些是不一样的

  (小猴家的号码是有9、6,小熊家是6、9;小兔家没有这两个数子,有的是2、7)

  相同的是什么

  (三个号码都是六位数,前两位数都有5、8) (3)区分6和9

  问:老师也常把6和9搞错,请你们帮助我记住它。

  ( 让幼儿说出6的圆圈在下面,9的圆圈在上面。)

  根据幼儿的讲述出示数字23456789

  三、交流所收集的电话号码

  增强幼儿有关电话方面的知识

  (1) 请幼儿大声地读自己带来的电话号码。

  了解电话号码是多位数的。

  (2) 你们知道的电话是几位数的? (请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讲述)

  (上海地区的家庭电话是8位数的,手机是11位数的;常用的较特殊的电话是3位数的。)

  四、给小动物编电话号码

  (1)有许多小动物家还没有电话,我们用数字来帮它们编个电话号码吧。

  提示:可以用贴数字的方法,也可以用笔写。

  有意识地请几个孩子上来念所编的号码。

  (2)教师巡视后提出新的要求。提示幼儿是否每个数字都用了,数一

  你编的电话是几位数的。

  5延伸活动:把小朋友编的电话号码做成电话簿。

幼儿园托班数学课件设计:罐子叮当响

  活动目标

  1、在看看、说说和摆弄中感知罐子的形状、颜色、大小等。

  2、乐意大胆 说话。

  活动准备

  1、方形与圆形的罐子若干

  2、大筐两个,方形、圆形、三角形的饼干。

  3、各种辅助器具若干(积木、小棒、小动物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今天我请来了一些好朋友,想不想知道他们是谁呀

  2、他们都躲在这个圆圆的大筐子里了,谁愿意来请好朋友出来。

  二、看看、说说、比比罐子的形状、颜色与大小。

  1、请其中的一位幼儿来摸出罐子:

  你请出的是什么朋友呀?这个罐子朋友是什么样子、什么颜色的

  2、再请一位老师来摸出一个罐子:这是一个什么形状、什么颜色的罐子

  3、两个罐子比一比,一样吗?(一个是方方的、一个是圆圆的。)

  4、谁也想来找个罐子做朋友

  (请幼儿每人来找一个罐子、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之间一一交流比较罐子的形状、颜色、大小。)

  仔细看看谁的罐子和我的是一样的,比一比谁的罐子大?找个好朋友比比谁的罐子大,谁的罐子小。

  三、吃饼干

  1.教师:嘘……,什么声音?哪里来的声音?谁的罐子里有声音?猜猜里面装的是什么

  打开看一看有什么东西?(原来是饼干呀。)

  2.说说饼干的形状。(有圆形、方形、三角形)

  3.分饼干吃:说说自己想吃什么形状的饼干。

  四、罐子响叮当:

  想想怎么让罐子发出声音?(拍拍它、敲敲它、在罐子里放东西摇一摇,罐子都会发出声音。)

  五、罐子躲迷藏:

  宝宝让手中的罐子分别躲到圆圆的和方方的家。

幼儿园数学《认识大于号小于号》课件

  活动目标

  1.认识“>”“<”,理解符号的含义。

  2.会比较10以内的数字大小。

  活动准备

  1.ppt课件:数字卡片1-10

  2.大数卡1-10,“”符号卡片。

  活动过程

  一、数字卡片导入课题

  1.课件演示

  教师:

  复习数字1-10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数字卡片,你能说出是数字几吗?可以拍几下手

  幼儿看数字几,并用拍手表示数量。

  二、认识“<”“>”

  1.教师出示数卡3和4,引导幼儿判断谁大谁小。

  (1)提问:3和4中间可以放哪种符号?(<放在3和4中间)

  (2)小结:这是小于符号,小屁股撅给小数看,所以3小于4。

  2.练习:出示数字5和6

  (1)哪个大?哪个小?中间放的什么符号?为什么?应该怎么读呢

  (2)小结:6大5小,中间放小于符号,因为屁股尖尖对着小数,所以5<6.

  3.出示8和7

  (1)提问:这是数字几和几?哪个大哪个小

  (2)教师把">"符号放在8和7的中间,告诉幼儿这是大于符号,大嘴巴朝着大数笑,所以8大于7。.

  4.比较符号、观察不同

  请小朋友看一看这两个符号有什么不同

  四、游戏

  1.请两个小朋友各选一个数字,再请一位小朋友上来选符号站在他们中间。

  2.请一个小朋友拿着符号,让两个孩子分别站两边。

  请小朋友看一看,他们站得对不对。

  3.教师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两个新朋友,他们是大于符号和小于符号,用他们可以来比较数字大小。

  大班数学活动:认识“”和“”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

  班数大学活动:认识“>”和“<”

  设计思路:

  对中班幼儿来说,“>”和“<”看起来很抽象,实际上只要让他们记住开口的方向,学习起来就容易多了,并且能增强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本活动意在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第一,根据“>”和“<”比较形象的特点,通过儿歌和身体感知,让幼儿记住开口的方向;第二,以游戏贯穿活动内容。

幼儿数学课件

  1、教幼儿认识1-3的数字形。

  2、让幼儿能用手指头表示数字1-3。

  【教学准备】

  1、卡通数字1-3。

  2、1-3的大数字卡以及相应图片。

  3、魔术口袋以及小水果。

  4、小数字卡片1-3幼儿人手一套。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用歌曲引出课题:教师唱自创歌曲:“一象铅笔细又长,二象小鸭水中游,三象耳朵听声音,我们请他们来做客。”请出数字宝宝1、2、3。那么数字宝宝是不是像歌曲里唱的那样像铅笔、小鸭和耳朵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二、基本部分:

  1、请出数字宝宝,用数字和图片相对应,让幼儿看看数字是否象歌曲中唱的一样,加深幼儿对数字的理解和记忆。

  2、游戏:我出几你念几。教师随意出示大数字卡,让幼儿念出卡片上相应的数字。

  3、用手指表示数字:

  师:现在请小朋友伸出你灵巧的小手,告诉我你的小手都有那些本领?(幼儿自由回答)那么你会用小手表示1、2、3吗?教师带领幼儿用手指表示1、2、3,同时纠正幼儿的错误手势。

  4、游戏:我来说,你来比。教师说出数字,幼儿用手指来表示。同时也可以选择幼儿担任小老师。

  5、游戏:看实物出手指。教师从魔术口袋中拿出相应数量的实物,让幼儿说出数字同时用手指头来表示其数量是几。

  三、结束部分:

  小朋友们真棒,现在数字宝宝请小朋友和他们一起做游戏。带领幼儿随音乐走出活动室,(草坪上撒上1-3的小数字卡,带领幼儿玩找数字宝宝的游戏。)自由结束。

小班数学《奇妙的图形》

  XX课件小班数学《奇妙的图形》设计思路:各种各样的图形经常会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图形的变化图形的组合等这些奇妙的现象非常吸引幼儿,会激发他们探索的兴趣。

  他们会快乐的拿起各种各样的图形,看一看玩一玩摆一摆拼一拼。

  活动目标:在认识各种图形的基础上,引导幼儿多感官参与创新思维活动,培养幼儿对拼图的兴趣。

  培养幼儿初步创新意识,发散思维和想象力。

  活动重点:引导幼儿多感官参与创新思维活动,培养幼儿对拼图的兴趣。

  活动难点:培养幼儿的发散思维和想象力幼儿认识的图形若干(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固体胶白纸人手一份图片ppt。

  活动准备:幼儿认识的图形若干(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固体胶白纸人手一份图片ppt。

  活动过程:一导入老师:今天班里来了好多新朋友来和我们做游戏,猜猜看,它们会是谁?打开筐子,出示图形宝宝。

  老师:我们来看一看都有什么图形?幼儿回答,(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请幼儿选一个喜欢的图形宝宝做自己的好朋友。

  二图形宝宝找朋友老师:我们和图形宝宝玩一个找朋友的游戏吧,找找找,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

  (老师拿着图形找到一个幼儿做好朋友),我和某某小朋友是好朋友,我们手里的图形宝宝也是好朋友,看它们拼一起变成了什么?(比如大三角形和小三角形在一起变成小鱼)请幼儿拿着图形宝宝找朋友,初步感知拼图形的乐趣。

  三欣赏图片老师:老师这里还有很多漂亮的图案,请你看看这个图案都是有哪些图形组成的?图片由易到难出示,请幼儿观察并说一说。

  四幼儿操作老师:我这里还有很多图形宝宝,它们说,把不同的图形组合在一起就会变成一副奇妙的图画。

  小朋友们要不要试一试,拼一拼?引导幼儿先在纸上随意组合,拼出己最喜欢的图画时再进行粘贴。

  五展示幼儿粘贴的图形组合,分享作品。

幼儿学数学课件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在两个大小不一样的物体中分辨大与小

  2.在游戏中感知大与小

  3.体验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手偶小熊、大、小皮球、挂图(大、小苹果一苹果树)、大、小盒子

  设计意图:对托班幼儿来说体验物体的相对性有一定困难,在认识比较大小物体模糊,我设计了这节《说大小》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出示小熊)谁来啦?今天小熊要和小朋友一起做游戏,你们欢迎吗

  2.看小熊给我们带来了什么礼物呀?(出示皮球)

  二.观察初步认识、感知大与小

  1、 有几个皮球呢?(幼儿手口一致点数)带来几个呢?哪个大呢?哪个小呢?(学说大球、小球)

  2、 谁会用手势做一做大球的样子?那小球的样子可以怎么做呢?(一起学一学)

  3、 游戏大与小。师:大球。幼:边说边做动作。(教师说的速度由慢到快)

  4、 比大小

  (1) 老师和幼儿比大小手,谁的大?谁的小

  (2) 幼儿自由交流。

  (3) 游戏《拍手、跺脚》

  师:“大手拍”(老师拍三下),小手拍(幼儿拍三下)小手大手一起拍(老师幼儿一起拍)

  跺脚的方法同上

  (设计意图:幼儿看一看,做一做,比一比;通过观察比较,让幼儿初步认识和感知大与小)

  三.游戏。

  摘苹果。

  师:小朋友们的小手真能干,看看老师这里还有什么?(出示苹果树图片)这是什么树呀?树上结满了什么样的苹果?红红的苹果有大有小,想不想摘几个带回去呀? 师:但要按要求摘,大苹果放进大盒子,小苹果放进小盒子

  幼儿按要求摘。

  (设计意图:通过操作,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在游戏的乐趣中进一步感知大与小)

幼儿园数学课件《6的组成》

  教学目标

  1、使幼儿知道6可以分成5和1,4和2,3和3,1和5,2和4,并知道它们合起来是6。

  2、培养幼儿归雷达能力。

  教学准备

  1、教师用具:6个小熊

  2、幼儿用具:(雪花片,吹塑圆片),作业单,铅笔人手各一份。

  教学过程

  1、复习5的组成

  玩碰球游戏

  2、教学6的组成

  ⑴请幼儿观察小熊特征。

  ⑵请幼儿根据小熊特征分类。

  幼儿和老师一起说分合,知道两队调换合起来是6。

  教师小结6的分解

  3、分圆形图片,练习6的组成。

  ⑴教师提示幼儿象刚才分小熊站队那样分。

  ⑵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4、玩“捉迷藏”的游戏

  ⑴、请6名幼儿藏好,请几个站起来。

  ⑵、幼儿说出藏了几个,并引导说出6的分发。

  课后反思:

  本节课目标很明确,就是学习理解“6”的组成,懂得交换两个部分数的位置合起来总数不变的规律。因为数学知识具有逻辑性特别强的特点。我们应该在数学活动中应该提供一些渗透着正确的、幼儿可接受的、可感兴趣的数概念的活动材料,让幼儿通过与材料的相互作用,理解数学知识、发展思维能力。

幼儿大班数学的课件

  1、学习9的减法。

  2、体验减法游戏的乐趣。

  3、培养幼儿团结合作的意识。

  【活动准备】

  水彩笔、数字罐、笔、数字卡片。

  【活动过程】

  一、游戏:减笔接力

  将幼儿分成9人一组,玩“减笔接力”游戏,体验减法变少的含义。

  师:第一个小朋友从装有9支笔的杯子里拿出一支,并说9-1=8,再把杯子传下去,在再拿出1支笔,说出8-1=7,这样一直减到1-1=0,比一比,看哪组传的块,减得准。

  活动指导:以“游戏”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二、游戏:看谁算得快

  (1)根据生活情境,口述应用题,引导幼儿写出算式。

  (2)引导幼儿根据情境,自编9的减法应用题,一人编题,其它幼儿列算式。

  三、游戏:青蛙跳水

  教师出题,幼儿列式计算,共同玩“青蛙跳水”游戏。

  活动延伸:组织幼儿玩“找朋友”的游戏。

  活动反思:

  幼儿对本次活动比较感兴趣,通过游戏的方法,达到了教学目标。有的游戏环节,幼儿没听清游戏要求就要开始动手操作了,有点乱。下次再组织数学活动时,我一定会注意!

  活动评析:

  教师为幼儿提供了大量的数学操作用具,幼儿以小组为单位,分组进行分类实践活动,幼儿根据自己的认知经验和学到的知识进行操作,激发幼儿求知的兴趣,通过不断探索,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在活动中,教师运用游戏法、同伴评价法,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地位,培养幼儿合作意识,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幼儿园课件中班数学

  学习等分活动目标:

  1.学习将不同形状的物体分成相等的两份、四份,感知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2.探索物体等分的多种方法,萌发对等分的兴趣。

  3.发展观察能力、比较能力。

  活动准备:

  1.剪刀,不同形状(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的彩纸。

  2.操作卡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1.今天小刘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有趣的故事,请你们在看故事的同时,想想两个问题:1.故事中发生了什么事情?2.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看完故事,师:发生了什么事情

  幼:两只笨熊在分面包。

  师:后来呢

  幼:被狐狸吃了很多。

  师:总结:哦,他们没有分成大小一样的面包。

  2.师:老师这里有一根非常漂亮的彩绳,要讲给今天非常听话的2个小朋友(强调2个),谁能来帮老师把这一根长绳分成长短一样的2段呢

  幼:就从中间剪。

  师:好,那你来操作一下。

  幼指着绳子:就是这里。

  师:你来用手比划来剪一下。

  幼:随便指个地方比划剪。

  师:把绳子折起来问:这样是一样长吗

  幼:不是。

  师:那怎么样剪才能剪成一样长短的绳子呢

  幼儿再次尝试。

  师:你是怎么把它分成相同的2段的呢

  幼儿说完教师总结:两端相对,从中间对折就可以吧一个彩绳分成2个长短一样的彩绳。

  二、操作过程

  1.圆形:今天大黑和小黑熊没有吃到蛋糕,老师这里有1个圆形饼干,想把它分给大黑和小黑,但是该怎么分才能把一个饼干分成2个大小一样,形状相同的部分。

  幼儿进行操作。

  师:这两个是一样大小,形状相同吗

  幼:是的。

  师:你是怎么观察他们是一样大小,形状相等的

  幼儿说完教师总结:从中间对折,分开的两个形状能完全重合。

  师:引出2等分的概念:二等分就是把一个物体分成大小相同,形状一样的2个部份就叫二等分。

  2.幼儿探索将不同的图形进行2等分,进一步感知2等分的含义。

  正方形:对折可以得到2个长方形(请幼儿演示)教师请幼儿继续探索还有什么办法?(有一块正方形的饼干,但是两个熊宝宝都喜欢吃三角形的饼干,怎么办?)长方形:

  师:长方形呢?对折后能有几种分法?也能折出相同的三角形吗

  幼儿折出的三角形是交叉不重叠的,会犹豫长方形能不能分出2个相等的三角形。

  师:剪出三角形让孩子比对。

  3.每人一把剪刀,把长方形对角后二等分剪开变成2个三角形。

  师:请幼儿仔细观察看2个三角形能完全重叠吗?能完全重叠的就是相同大小的2个等分。

  把其他图形也剪开试试剪下的2个图形是否能重叠

  三、比较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给幼儿发操作卡师:看看老师发给你们的饼干跟操作卡上的是一样大吗

  幼:是的。

  尝试用我们刚学过的方法把他们分成二等分,把剪下的1个等分还原到操作卡上的各种图形问:你们发现了什么

  小结:整体由部分组成,整体大于部分。

  在二等分的基础上,发放圆形材料探索四等分的方法。

  四、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引导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经验分享、交流。

  五、活动结束师:小朋友们今天很厉害,学会了2等分发操作选择题,有空可以当堂完成 。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小组合作学习

高中生物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