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鉴赏论文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书法鉴赏心得体会

  一个学期的鉴赏学习让我对原本陌生的书法鉴赏有了一定的了解。醉过方知酒浓,当置身于那一幅幅优秀的书法作品中,才知道书法爱好者如痴如醉地"求工于一笔之内,寄情于点画之间"那种情结为何!

  书法是一门艺术,现在真正欣赏书法的还只在书法界搞书法创作的专业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非从事书法创作的能欣赏的人还不多,大多数人还只是一般看看而已。有道是"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要瞧出门道,就必须懂得入此门道的方法,掌握这方面的知识,而很多非专业的人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对书法的欣赏只停留在"好"与"差"的感觉的层次上,是非常笼统和模糊的。要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必须多看多写多练。曹老师建议,作为初学者的我们学写字先从楷书或隶书入手。掌握各种笔法后再学其它书体就有了基础。临帖是练好字的必需手段。不临帖,全凭自己想法随意写,是上不了路子的。学写毛笔字一定要有恒心与毅力,要持之以恒,戒骄戒躁,不能一曝十寒。常说:"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

  毛笔字比一般的硬笔书画在线条的要求上更为细致,它的笔画并不是从如至终完全一样的,从提笔,运笔到最后收笔,线条的丰满程度都有所不同,只有良好的视知觉能力才能对整个字的边、线和角有一个正确的把握。而且,对着墨的多少全控制在手腕与手指之间,对手部小肌肉的精细控制能力要求很高,力度的把握也十分重要。

  练习书法能使人静,而静又是书法的前提!静以修身,对书法的追求是一种境界,曹老师说他从很小的时候开始便喜欢写写画画,还给我们展示了他十几年前的作品.和他的一些书法练习手稿。这也使我联想到了很多,这个时代的人们,当然这其中也包括我自己,都是很浮躁的,做事情缺乏持久力,也总是静不下心来!而老祖先留给我们这么多宝贵的艺术财富却不知道好好的运用!认真练习书法,不但可以提升我们自身的修养,还可以让渊源的文化传承发扬下去。

  对书法的追求是一身的。点点滴滴的珍藏,汇聚成一本本的快乐!

  大一第二学期上了光德兄的中国文化概论后,感觉受益匪浅,本学期再一次选了光德兄的课-《书法艺术鉴赏》。

  我原本就对书法艺术颇有兴趣,不过那是很小的时候,那时候没有,也没有计算机游戏,闲暇时,就把学校发的书法书拿出来观看,临摹,感觉非常有意思。不过渐渐长大,我就已经没有时间花在书法上了,甚至到初中,书法可都取消了,而我也要应付大量的课程,所以书法艺术与我渐行渐远,不过,以后看到字写得好的人,我会忍不住向他们讨教,看到一个字漂亮的写法,我也会记下来,慢慢练习。

  正如光德兄所说,《书法艺术鉴赏》这门课的名字并不合适,因为我们对书法艺术了解并不多,根本就没有鉴赏的水平,只能说是一堂'扫盲课',不过通过这堂'扫盲课',我还是收获不少。

  第一个收获,是再一次与一个良师益友共度一个学期,在大学,每一堂课都能够座无虚席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但光德兄李教授偏偏做到了。这与他独特的人格魅力是分不开的,吸引我们听他的课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个,当然是他渊博的学识,师者,传道受业解惑嘛,光德兄治学严谨,精益求精,学术积淀丰厚,而且它本身就是一个书法家,一个书法家来上书法艺术课是再合适不过了。他每一堂课的板书,都可以看作是几幅书法作品,每堂课我们都能欣赏他的书法作品,实在是很幸福的一件事。另一方面当然就是学术意外的东西了,光德兄李教授年逾花甲,却还愿放下身段,与我们称兄道弟,推心置腹,这让我们十分感动。而且光德兄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教学方法别具一格,语言风趣幽默,常常能让我们忍俊不禁。课堂气氛十分活泼。在光德兄钢杆弟子群上,经常可以看到李教授写的一些东西,让我们感慨颇深。光德兄在课堂上也教给了我们,一些为人处世的道理,这在大学里面是不多见的,李教授做人力求完美的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

  第二个收获,当然是学术上的。在上《书法艺术鉴赏》课之前,我对书法艺术的认识相当肤浅,仅仅知道什么样的字是好看的,另外也就知道一些常见的几种字体而已。通过这一学期的学习,总算对书法有了更深的了解,不至于贻笑大方了。每堂课,光德兄会在黑板上挂上几幅书法作品供我们欣赏,然后讲解,介绍。;这种做法使我们离书法艺术更近,而不是像其它班那样仅仅是展示几张图片而已,这样不显得那么空洞,枯燥。总之,通过这堂课,对我来说,光德兄'扫盲'的目的肯定是得到了的,今后与人谈论书法艺术方面的东西时,应该能谈上几句了。

  《书法艺术鉴赏》是一门人文素质选修课,当然不会有多高的要求,对很多人来说,不过是偶尔光顾一些,凑凑学分罢了,但我不这样对待,这些课旨在提高我们的人文素质水平,而且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水平确实有待提高,很多人连汉字都不能写的工整好看,对一个中国人来说,并不是一件光荣的事情。听这类人文素质课,在学习知识,拓宽视野的同时,也陶冶了情操,在某种程度上提升了做人的境界。

  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能够遇到几位良师益友,确实是非常幸运的事情,祝愿光德兄身体健康,早日完成他人生第三阶段的目标,但愿自己以后能多遇上几个这样的良师益友。

  前些日子逛书店时,买了本《楷书技法与指导》的书,粗粗的浏览了一遍,对里面谈到的关于书法欣赏的内容有了兴趣。

  书法家沈尹默说过"世人公认中国书法是最高艺术,就是因为它能显出惊人奇迹,无色而具画图的灿烂,无声而有音乐的和谐,引人欣赏,心畅神怡"(《书法论从》)。确实,一件优秀的书法作品,往往能令人百看不厌,心旷神怡,爱不释手。像唐太宗李世民对兰亭的喜爱一样,甚至都到了自私的陪葬的地步。

  书法欣赏它本身有一定的规律:

  首先书法是属于视觉艺术,它主要是通过作品对视觉的冲击而产生的。因此在欣赏上要注意反复不断的观赏玩味。

  第二,书法欣赏的能动性。书法欣赏是积极的、能动的,怎么理解呢?书法的欣赏也要像美术、音乐作品的欣赏一样,离不联想和想象。如果欣赏者仅仅像认字一样看待书法作品的话,我想他只要把作品年成是一些刻板抽象的符号,而没有任何美感而言。因此在欣赏书法作品时,要充分发挥自身的联想和想象,充分的体验作者的每一个动作,每一次用笔铺毫,体会每一个急慢快缓的动作,这样才能充分体验书法的节奏、美感。

  第三,书法欣赏的主观色彩。书法作品的欣赏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因此欣赏者不同的文化程度,性情气质,审美经验等都会对作品产生不同的看法,正所谓的"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同时书法的审美标准也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

  一、点画的线条美

  书法家运用提按、顿挫、轻重、粗细、强弱、徐疾等用笔的技巧,结全用黑的枯、湿、浓、淡等丰富的变化,使书法线条产生了极强折力感和情感之美。因此在审美的过程中,要注意书法线条的变化,体验作者的情感和动作变化。

  二、结构的造型美

  对于书法作品的欣赏,首先人们往往会从作品上的文字内容入手,以字为单位进行一逐个的往下看,因此有了丰富的线条表现力后,也要注意整个字的结构变化。如《兰亭序》中的二十个"之"字一样,尽管字的点画简单,但个个姿态各不相同,极尽变化,就充分表现了字体结构的造型美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字极强的处理能力。

  三、章法的整体美

  这一点主要是体现在作品的整体效果上,除了点画、单字的欣赏上,整体的效果也是十分重要的。章法也称为"布白",其实质是指作者对作品中空间虚实的艺术处理。"实处之妙,皆由虚处而生","虚"与"实","白"与"黑",相依相生,体现出虚实结合的美原理。因此要注意作品中章法的欣赏。

  四、全幅作品的风格美

  风格,用马克思的话来讲:"风格就是人",说具体一点,"风格在这里一般指的是个别艺术家在表现方式和笔调曲折等方面完全现出他的人格的一些特点"(黑格尔《美学》)。因此在书法作品的欣赏上,要注意对作者的风格化的认识与欣赏。

  共页,当前第页12

书法鉴赏论文

书法

  书法是中国特有的艺术,它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株久盛不衰的奇葩。从最初的甲骨文、金文、石鼓文、帛书、竹简、陶文,发展到篆书、隶书,再到日后的楷书、行书、草书;在这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许许多多令后人景仰的大书法家,有王羲之、怀素、柳公权、颜真卿等等。因为这些,我十分喜欢书法;因为这些,我便决定练习书法。

  我是从五岁开始学习书法,主要练习颜真卿的《颜勤礼碑》。我每天放学后坚持自己到老师家练习写毛笔字。不管是刮风下雨,还是生病有事,我都坚持,从不间断。经过两年半刻苦的练习,我的字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刚开始相比,实在是判若两人。我在去年江苏省书法考级中顺利通过了六级。想想过去受的苦和如今的收获,我的心中感到十分欣慰和快乐,“没有苦中苦,那来甜上甜”,还真应了这句话。

  在两年多的学习过程中,不仅我的字有了很大的进步,而且还使我懂得了许多学习和做人的道理。练习书法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坚持勤学苦练,持之以恒,这样才能练好书法。我还明白写好书法还能体现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假如一个字的一个笔画不到位,那整个字的结构就会受到影响。我不仅学习颜真卿的书法,还学习他的做人。通过阅读有关故事,我从颜真卿身上懂得了什么叫正直,什么叫忠心耿耿。

  通过阅读一些著名古今书法家的成长故事和老师的教育教学,我深深地懂得练习书法的道路还很长。要想在书法上有所造诣,除了勤奋以外,还要能够有所创新。我想,有志者事竟成,只要有这个决心,我一定会把我国这门传统的书法艺术发扬光大。

感悟书法艺术作文

  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艺术,它伴随着中华文明的发展而发展。

  世界上,拥有书法艺术的民族屈指可数,中国书法,具有悠久的历史。

  书法作为一种艺术创作,具有很深的玄妙。 从甲骨文、金文演变而为大篆、小篆、隶书,到东汉、魏、晋时期,草书、楷书、行书、诸体基本定型,书法时刻散发着古老艺术的魅力。为一代又一代人们所喜爱。

  书法,是在洁白的纸上,靠毛笔运动的灵活多变和水墨的丰富性,留下斑斑迹相,在纸面上形成有意味的黑白构成,所以,书法是构成艺术;书家的笔是他手指的延伸,笔的疾厉、徐缓、飞动、顿挫,都受主观的驱使,成为他情感、情绪的发泄,所以,书法也是一种表现性的艺术;书法能够通过作品把书家个人的生活感受、学识、修养、个性等悄悄地折射出来,所以,通常有"字如其人"、"书为心画"的说法;书法还可以用于题辞、书写牌匾,因此,也是一种实用性的艺术。总之,书法,是具有更强的综合性艺术,是更倾向于表现主观精神的艺术。书法比较集中地体现了中国艺术的基本特征。正像在西方美术中建筑和雕塑统领着其他门类造型艺术一样,书法和绘画则统领着中国美术的其他门类,而列为中国美术之首。当把书法与绘画并提时,又将书法摆在绘画前面,称之为"书画",如"书画同源"、"琴棋书画"、"书画缘"、"能书会画"等等。书法与传统中国画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特别是在宋元文人画出现以后,绘画用笔讲究从书法中来,水墨写意与书法的行草意趣相通。中国古代雕塑中也蕴含着书法的特征。中国古代雕塑的纹理即是线的组合,造型的装饰性与书法中的篆隶保持着内在联系。中国古代建筑从布局到主体的梁柱结构,都遵循对称、均衡、主从关系等法则,园林建筑中的含蓄、借景,以及亭、台、楼、榭追求的空灵、飞动等都与书法的结体、章法和节奏、气韵密切相关。至于工艺美术和民间美术,也不同程度地受到书法的影响。书法可以视为中国美术之魂。

  中国书法历史悠久,艺术青春常在。在每个时代,社会环境不同、人们的审美欣赏角度不同,又随着文化地发展容入,书法有着自己的特点,并不断完善。浏览历代书法,"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态"为精辟的总结:

  晋人尚韵--晋代书法流美妍媚,风流潇洒,反映了士大夫阶级的清闲雅逸,流露出一种娴静地美。

  唐人尚法--唐代书法法度严谨、气魄雄伟,表现出封建鼎盛时期国力富强的气派和勇于开拓的精神,具有力度美。

  宋人尚意--宋代书法纵横跌宕、沉着痛快的书凤,正是在"国家多难而文运不衰"的局面下,文人墨客不满现实的个性书法,以书达意,表达一种心境。

  元、明以来,中国封建社会停滞不前,江河日下,反映在书法上则是崇尚摹古,平庸无奇。

  至于明末书坛"反流俗"的狂飚,以及清代后期崇尚碑版金石之风的兴起,正如地下奔突的岩浆,黑夜中闪掣的电光或是火石,折射出一个社会巨大变动的征兆。真所谓"披图幽对,思接千载"。

  追寻三千年书法发展的足迹,我们可以清淅地看到他与中国社会的法发展同步,强烈的反映出每个时代的精神风貌。中国书法是我们民族永远值得自豪的艺术瑰宝。它具有世界上任何艺术都无与伦比的深厚的群众基础和高级艺术的特征。书法艺术在群众中以逐步普及,也愈加受到大家的青睐。

我对书法的理解

  中华汉字,生动形象。传播文明,盖世无双。连缀成句,顿挫抑扬。书法字体,各具特长。篆书隶书,古色古香。行书流畅,正楷端庄。狂草奔放,凤舞龙翔。对联形式,汉字独创。左右工整,能简能祥。既便言志,又供观赏。这是汪竹柏的赞汉字,可见汉字对我们是多么重要呀!

  我自从上小学半年前就开始写书法,现在,我已经把行书(王羲之——兰亭序)、楷书(张猛龙碑)、隶书(张迁碑)写的有模有样了!我对这三种字体有所理解。

  先说说楷书。楷书,又称正楷、楷体、正书或真书,是汉字书法中常见的一种字体。其字形较为正方,不像隶书写成扁形。楷书仍是现代汉字手写体的参考标准,也发展出另一种手写体——钢笔字。楷书起源于魏晋时代,南北朝时分流发展,到隋开始融合,入唐以后开始成熟并出现了众多楷书艺术家。楷体的发明者——钟繇。

  再说说行书。行书是在楷书的基础上产生,是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据王僧虔《古来能书人名》云:“锺繇书有三体: 一曰铭石之书,最妙者也;二曰章程书,传秘书,教小学者也;三曰行押书,相闻者也。河东卫凯子 ,采张芝法,以凯法参,更为草稿。草稿是相闻书也。”由是而知行书亦称行押书,起初当由画行签押发展而来。相闻者,系指笔札函牍之类。

  最后,就说说隶书,隶书,亦称汉隶,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呈长方形状,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隶书起源于秦朝,由程邈形理而成,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隶书起源于战国时期。相传秦朝有一个叫程邈的徒隶,因为得罪了秦始皇,被关在监狱里。程邈看到当时狱官的么牌用篆书写很麻烦,就作了改革,化繁为简,化圆为方,又创立一种新的字体。秦始皇看了很欣赏,不仅赦了他的罪,还封他为御史,并将这种字体规定在官狱中应用。因为程邈是个徒隶,起初又专供隶役应用,所以把这一书体称之为隶书。这个故事可能有很大附会的成分。实际上正像书法的产生一样,隶书也是靠日积月累许多人共同创造的,程邈所作的大概是整理工作。

  经过这么多年的日积月累,我把楷书、行书、隶书三种字体的书写作了总结。楷书,在用毛笔写字时要把起笔、收笔写成方头,少量的沾墨,要给人一种非常有力量的效果。行书,王羲之的《兰亭序》可以说是一部书法著作,他巧妙的表现出了行书的流畅,但无论是什么字体,都要有“骨”有“肉”。在写行书时,要沾的墨比楷书多得多,在书法中,楷书沾的墨是相对较少的,而行书站的墨是和隶书不相上下。最重要的一点是写的流畅,给人一种行云流水的感觉,让人回味无穷。隶书是很端庄的字体,横都是像直线一样,非常平,起笔要写出平头,中间稍细(要非常微妙)收笔缓慢,用墨雄厚。

  通过努力,你按照我说的方法,也可使汉字生动形象!

书法的魅力

  时光匆匆,岁月如梭。从清朝的消亡到新中国的崛起,我们拾起了许多东西,他们让我们的国家变得强大起来,从曾经的“东亚病夫”到如今的“龙的传人”,这个过程有整整一个世纪之多。但就算如此,它也不能在历史的长河中抵挡那奔流不息的河水。

  在此过程中,我们会被那河水冲刷许多宝贵的文化,比如:古代乐器、传统食物、宫廷戏法等……而我们古代最负盛名的书法,也自然成了那时代替换中的牺牲品。现在那古代的玩意终于又被一点点地回忆了起来,人们开始注重这些东西,这几乎从《纲要》中完完全全地体现出来了,那曾经“一杆笔走天下”的日子又回来了。

  我们这一代就极为辛运地体会到了《纲要》的好处。一天,我们刚到书法教室,就发现了一大堆人围在一个地方,我便忍不住地凑了过去,我好不容易挤过去,就看见有一个老态龙钟的人,拿着巨大的毛笔在那里龙飞凤舞,我看像他写的字时,不由得惊讶了,这个处处都透着凌厉和霸气的狂草,真的是他写的吗。这时我看向了他的脸,看到了一股与他的苍老格格不入的风范。这!这!这真的是一个老人的神色吗?如此的格格不入,却又显得如此和谐,他写完后,就露出了一个老人该有的神色,之后,他又跟我们练书法的学生说了一节课,说的只有一个道理。但却又如此的令人信服,那就是“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回去后,我想到了古代人的书法又是如何呢?便不由的去找了他们的作品。

  《古诗四帖》是最负盛名的狂草,他是狂草的创始人书写的,他那“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的狂草,是如此令人迷醉,今观此帖,旭书不为楷书法度囿,随兴而写,奔放直下,如迅风,如急雨,如闪电……这也许就是“不可端倪”的一种体现吧!令人叹为观止。确实,古人有许多东西需要丢弃,但相反,古人的文化也不是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吗?为此,从今往后,我要以一种更加积极的情绪去面对那曾经被我抛弃的传统文化,为中国的历史添上浓浓的一笔,为现代加一笔美丽的传统文化。

论书法

  对于书法的赏析,据说门道多,学问大,不过就我现在的水平和口味而言。只要看上去漂亮的,心里才喜欢。乱翻书帖见那傅山的字,何绍基的字,虽然他们在历史地位上一直好着。但我,除非谁拿金钱将我收买,否则,我实在是看不出的好来。

  田自强老先生的字就很好看,假如,在腊月里组织一次下乡写春联的活动。我想田老的字是因该最受欢迎的,因为贴近生活,有大众普遍审美的标准,“深厚,灵动,洒脱,传统”。卢浩若老先生曾说“田馆长的字是传统中走来的,很有味道”。老实说,现在我们生活在书法繁荣的时代,但也遭遇了书法泛化的现实,认何人都可以踌躇满志地挥动大笔作书法家,骂传统人,骂老老实实写字的书家。格守心灵走传统的人太少了。而在我所知道的书家中,田老是一位真正遵守书法艺术的客观规律的书法人文精神有所理解的人。

  我和田老有一面之缘,XX年暑假,在卢老的介绍下,与同学赵国峰二人到健庵书屋拜访了田老。在谈话中得知先生曾参与主编了《天水文物志》等一批地方志书,并且精于诗词绘画。可惜,先生多年手疾对其书法艺术造成了不少影响,实在是叫人心痛。临了,求的先生墨宝,手之舞之。

  原打算写几句话,来赞美一下自己喜欢的艺术,没想道,挠不到痒处,只能贻笑大方了。夜晚无事,闲翻自己收藏的字画,见到田老的字,没了睡意。在烛下用小揩写了以上话语。活动了手指,练习了书法。

书法浅谈

  书法是中华的文化之一,今天我们先来认识几位书法家。

  苏轼,字和仲,汉族,是父亲苏洵的第五子,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诗人、词人。苏洵、苏轼、苏辙,世称三办,作品有:《东坡七集》《车坡乐府》等。

  王羲之,字逸少。与其子献之称“二王”。作品:《乐毅论》、《黄庭经》、《十七帖》、《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官奴帖》、《二谢帖》、《奉桔帖》、《兰亭序》,羲之最得意之作是《兰亭序》,后流落到唐太宗李世民手里,对《兰亭序》爱不释手,称其“尽善尽美”。

  柳公权,字诚恳,字体清瘦文雅。作品:《神策军》、《玄秘塔》、《刘沔碑》。

  颜真卿,字清臣。德宗兴元元年,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叛乱,奸相卢杞趁机借李希烈之手杀害他,派其前往劝谕,被李希烈缢死。闻听颜真卿死讯,三军将士纷纷痛器失声。半年后,叛将李希烈被手下人所杀,叛乱平定。颜真卿的灵柩才得以护送回京,厚葬于京兆万年颜氏祖茔。颜前辈的作品:《多宝塔》、《吴兴集》、《卢州集》、《临川集》、《李玄静》。

  欧阳询,字信本。作品:《卜商帖》、《张翰帖》、《九面宫醴泉铭》、《入决》、《皇甫诞碑》、《三十六法》、《梦奠帖》。

  这五位就是最出名的书法家。

欣赏书法的作文

  人们说王羲之的《兰亭序》是“天下第一行书”。我在欣赏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兰亭序》时,怎么欣赏也就是写得好看。

  书上说书法是一种艺术,赏析书法要靠欣赏者的眼力来挖掘发现,作品点画布白中蕴藏的生命与灵魂。书法的精神气质,格调风韵是指书法的神采。优秀的书法作品必须是形美兼备,形美神足。欣赏者就是要领会体势,捕捉神采。哦!原来欣赏书法也有这么多讲究。

  我仔细欣赏书法,发现它的艺术风格首先表现在作品独特的整体风貌以及造成的独特境界。表现手法诸方面有自己的特色。《兰亭序》的特点既不像草书潦草,也不像楷书工整。汉字的线条就像小鸟飞翔那么快活,向小草那样奔放。柳公权的《玄秘塔碑》字体严谨;瘦劲俊丽。它们的美是不需要装饰而创造出来的自然美。这种美表现在线条的微妙之处。仔细赏析,给人无限的遐想。那些书法的字体结构结合优美动人的句子都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其实我真动情这些风趣而像一朵朵美丽多姿的鲜花一样的汉字。就像书上所说一样它们自身就有一种智慧的力量,一个想象的天地,任你尽情的飞翔与驰骋。汉字的演变历史沉载着人类的发展。那些书法家对汉字有很深喜好并而发明创造的人们是他们为汉字增添奇特的魅力、美丽的风采。

  虽然我不想大文学家会欣赏书法,但我欣赏出了自己对这些书法美的感受。使我懂得书法艺术不但要靠书法家来增添它的神采,也要靠欣赏者去感触它的魅力所在。

书法作品欣赏作文

  我喜欢写书法,写书法就要多练,多写,最重要的是要有耐心。

  刚开始学书法的时候,我是怎么写也写不好,是因为我没有耐心,没有把心放进去学。而且心也静不下来。

  有一次,我问我的老师,为什么我学了那么久,还是写得那么不好,还是写得那么难看。老师就对我说:“学书法最讲究的是学书法首先要有信心,其次要有决心,最后还要有耐心。不管做什么事,都要有着这“三心”。写的时候不可以着急。你学书法,就是来学,心怎么样才可以静下来,不要再写的时候想着别的事情,那你就会写的好。”

  我听了老师的这番话,于是我就试着静下来,用心的去写,下了很大的功夫。渐渐的,渐渐的,我对书法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好像每天不写一下,都会睡不着觉那样,因为学书法要多练。

  于是,经过了我一年多的努力,我终于有了收获。

  学校有一次要举行书法比赛,爸爸妈妈他们都叫我参加,那我自己也想拿个奖回来,证明我的努力是没有白费的,那我就没有推迟了。最后,我获得了二等奖,后来我又参加过其他的比赛,也拿过奖。我非常高兴。

  在这几次的比赛中,我的信心倍增,决心更大,更有耐心练书法了。

  我喜欢书法!在将来的学习生活里,书法会陪伴我走过漫长的生活和学习道路。

略论书法艺术

  书法艺术形式多样,并非笔墨纸砚所独具。任何材料都可以作为文字载体并可能发展成为书法艺术。书法艺术的本质是文字的书写艺术。凡是下了功夫,认真书写,并书写得具备了美学欣赏价值的文字书写方法,都可以归纳成为书法艺术。现今的人们论及书法艺术,习以为常的概念就是笔墨纸砚,当然很多人会认为毛笔,宣纸,墨汁,砚台等就代表了书法。这是一个错觉,是一种狭隘的认知心理。其他先不说,但就碑刻和印章,难道就不算书法艺术么?可见,只要是对文字进行艺术加工和美学创造的行为,都可以作为书法艺术来看,而不能局限书法艺术的具体工具和载体。

  书法艺术的本质,是艺术化和美学化文字书写的过程。也就是说,书法艺术的实质是针对文字进行美化的工作,而不是针对文字内容进行删改的文学工作。那么书法艺术到底有无具体的练习规范呢

  我个人认为,创造美的书法,不存在严格的和必须的定论以及规范。人类的创造力是无穷的,想象力也是不可限制的,故而,用临帖的方式去练习书法,常常会扼杀书法爱好者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所以对于临帖行为,不予以推荐和支持。

  书法界的绝大多数人们,认定了练习书法的基本前提是练习楷书。但是,我却认为,楷书也不过是一种书写规范,而且,也仅仅局限于汉字的书写。如果用美学的观点和创造性地角度来分析,那么,书法艺术是不存在什么规范和定势的。书法艺术的本质,在于书写者能否书写出具备审美价值并能震荡人心的文字书法作品,而不是看他写出了什么符合某些概念化的规范和套路。

  故而,书法艺术的行为之核心本质,和绘画,文学,摄影等等其他的艺术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都是为了创造美,创造能打动人心的作品而进行的主观艺术创造行为。

  可是,为什么绝大多数人都在强调临帖呢?原因有三!

  一、强调临帖的人,把书法艺术狭隘的归纳为汉字的书写艺术。而汉字的书写艺术,的的确确有着不少名家名帖等着书法爱好者们去步人后尘的崇拜并模仿。

  二、汉字的书法艺术,讲究从最基本的笔划书写入手。而初学书法的人,往往不知道该如何下笔,不知道怎么写才能写好每一个笔划,故而,楷书中概念化的笔划结构模式,往往成为书法爱好者们常用的练习规范。

  三、很多人以抄袭和模仿为荣,喜欢把自己作为前人的弟子而沾沾自喜。他们竭力想要追求的是抄袭的水平和模仿的仿真程度。绝大多数人不懂也不想弄懂什么叫作书法艺术。他们错把书法当成了沽名钓誉的工具和行当,以为只要师从了某一位古人的书法帖子,就可以名扬世界,就可以登入书法艺术的殿堂。他们不了解艺术的真谛,也根本搞不懂美学和美术欣赏。

  书法艺术从属于美术的一个分支。但是绝大多数书法爱好者或者所谓的书法专家们,他们在事实上根本不懂得“美”是何物,根本不明白什么叫作创造和个性,根本搞不懂文字书写艺术和临帖模仿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他们只知道按部就班地去抄袭古人的作品,只知道以某一位前人的作品为师而把自己禁锢于某一种书写格式中。

  中国古人论及书法,有这样一句名言:“不见字形,唯见神采,方为上乘”。又曰:“飘若浮云,矫若惊龙”。而近代某一位国画大师更是语惊四座,谓曰:“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学其艺法以达自由之境者生,学其表面而至形而上者死。可见,真正的书法和国画大师们,最终强调的还是神采而非字型。

  前天去了京都市美术馆观看京都市展。在看完书法部门的所有作品后,只有一个感觉:颓丧!

  绝大多数作者都喜欢工于表面的模仿和抄袭,几乎没有一幅作品配得上“书法艺术”这四个字,如果去掉“艺术”两个字,那么里面的所有作品都无可非议。因为“书法”两个字代表的无非就是书写的方法。而所有书法部门的作品,毫无疑义都是形而上地模仿和抄袭了不少名家名作的书写规范。然而,如果把他们的作品称为“书法艺术”,那么就太糟塌“艺术”这个词汇的含义了,因为没有一幅作品真正具备了书法艺术的神采和魂魄:展出的作品全都是死气沉沉的东西,没见到一个活着的文字!

  形而上的抄袭和模仿,是从事书法艺术的大忌!

  真正的书法艺术,是书写的方法和艺术化追求之有机结合的结果。真正的书法艺术不局限于某种具体的使用材料以及某个国家的文字。全世界各个国家,都在丰富和繁荣着他们自己的文字书写艺术,所以,书法艺术是没有国界的。汉字书法艺术,也不过是世界书法艺术中的一葩而已。

  2008年6月9日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个人简历100字

安全知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