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自学入门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学书法的心得体会

  在丹桂飘香的季节,我加入了xxx的书法学习班,学习的时间是快乐的,也是短暂的,转眼间,在寒冬岁尾,第一期书法班在我们的不舍中即将结束。虽然只有短短四个多月的学习,然后,有良师教导,有同学相伴学习,真是令我收获良多,现总结如下:

  一、了解书法的系统知识

  书海浩瀚,名家辈出,作为一名业余的书法爱好者,虽心向往之,却不知从何开始。xx老师在开学初就为我们系统地介绍了各个朝代书法的名家及其特点,在他的建议下,我选择了褚遂良的《伊阙佛龛碑》作为临摹帖。褚遂良的字清秀雅致,内蕴而不张扬,《伊阙佛龛碑》又是他的精品之作,临摹了一个学期,收获良多。

  二、纠正错误姿势,调整学习方法

  由于没有经过老师指点,虽然自己儿时曾练过一段时间,但一直无法掌握要领,字也没有长进,往往练着练着就充满挫败感,以至对书法也提不起练习的兴趣。x老师一眼就发现了我的问题所在,最大的原因是握笔姿势不对,没有手腕发力,所以字写的虚软无力,于是,在x老师的纠正下,我终于掌握了正确的握笔姿势,字也得到了长进。另外,在学习方法上,我们常用的就是抄书式地临帖,往往一抄一大本,追求快、多,字却没有多大进步。老师建议我们每天五个字,每个字反复的练习,多多亦善,这个方法一下子把无趣的书法联系变成了一个好玩的游戏,每天练着,看着自己的进步,都不想停笔。

  三、开拓了眼界,了解书法之美,提升内在修养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我们每天都在匆忙地奔波着,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我们的心找不到安放的地方。而书法,能让我们焦躁的心静下来,感受身边的美好。冬日的早晨,暖暖的阳光,临帖,看帖,一本书,一杯茶,已是我最大的享受。

  最后,感谢xxx的这期活动,让我们可以跟着老师开始系统的学习,我想,只要我们认真、勤奋、坚持,终有一天,也能写出像x老师一样漂亮的字。然而,学习书法是一个浩瀚的过程,短短的几个月是完全不够的,希望xxx的书法班能够一直办下去,让更多人了解书法,爱上书法,发扬我们中国的国粹。

书法自学入门

书法学习心得体会

  中国书法经过几千年的沉淀、积累和发展,已成为独具华夏特色的文化瑰宝。关于如何学习书法,我有“三个经验”体会与书法爱好者共勉。本人经历了从不知到有知,从知之甚少到知之较多,从写字到书法,从不自觉到自觉的过程。从我知事的那天起,就把它作为终身追求的一项事业,从真学上下工夫。坚持60多年如一日,为国家学,为民族学,为传承和创新而学。家境贫寒,买不起灯油和笔墨,就用山上的松树油照明,用树枝当笔,以大地当纸;没有字帖,就蹲在墓碑前观摩习练;出门在外,没有笔墨,就在自己的膝盖上比划名碑名帖;有条件时拼命学,没有条件时千方百计创造条件学,工作繁忙时挤出时间学,把别人用于唱歌、跳舞和钓鱼的闲余,都用来学书法,这样抓住空暇刻苦学,自觉地把学习书法作为生活中除衣食之外的须臾不可缺少的第三件大事,不管生活条件多艰苦,也不管工作环境多险恶,从未间断过认真学书法。

  善练是方法。人间凡事,没有学不会,只有不会学。“无巧不成书”,学习书法,既要有决心,更要讲方法。方法是渡河之舟。我在学习书法时,坚持“帖学与碑学并重,古法和今法相济;楷行习练交叉,常练榜书在先;首要把握重心,字形结构严谨;注重学习效率,练字习法共进;心中有字在胸,下笔方可有神”。从而,变苦练为善练,变死练为活练,变练一体为练多体,变单练书法为绘画、雕刻(石、木、竹)、装裱并举。这样,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相互融会,事半功倍。

  苦研是恒守。书法是我国千古绝唱的线条艺术之一。要传承和发展,必须刻苦钻研、持之以恒地探清其脉络,理清其源泉,把握其精髓,效法其规范,开掘其新境。据此,我进入大学后,就发奋学习王羲之、黄庭坚、颜真卿、苏东坡、张怀瓘、怀素等历代书法名家的书法理论,既研习书法的历史进程和演化,又研习书法的产生形成与风格;既研习各种书体自身的美学原则和技法规律,又研习各种书体的用笔技术与文化背景;既研习我国的书法和绘画,又研习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原生态的基础构筑,凡是有利于学习、弘扬和创新书画艺术的各个领域都有所涉猎。因此,从创立自己超越传统的握笔方法,到行之有效的“书法重心学”,从写字的基本笔法到字体的和美结构,从帖学到碑学,从书写形式到书写内涵,从学会一体到学会多体,从学好一家到学会百家,从集百家之长到独具个性特点,从书法的外形美到书法的内在美等等,都进行过认真不懈地研习。同时还研习了唐诗宋词和哲学、美学,不断为自己的书法创作,打下坚实牢固的基础和吸取鲜活元素的条件。实践使我深切地感悟到:没有凝练厚重的文化底蕴,领悟不了书法的真谛精华,充其量就只能做个写字匠,而永远、绝对当不成书法家。

  妙用是目的。世界上没有任何事情比服务民众、贡献社会更有意义。妙用书法之途亦理应如此。我上小学二年级时,就给乡亲们写春联,后来从中学到大学,从机关到农村,办板报墙报、布置会议室、庆典写横幅标语、表彰大会写奖状、太平盛世入碑林以及与世界各国开展文化交流,无所不用其极。办展览、出专集,刊发报纸、杂志,收进典籍、文库,运用电视网络,让广大民众从中获得美的享受。同时,教学生、发范本,为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各主管领导、民间社团和企业家及城乡老百姓书写横批中堂,为抗灾扶贫助教等公益活动捐献作品,只讲付出,不求回报。把自己的所学之长贡献给祖国和人民,心旷神怡,乐在其中。

我的学习书法之路

  我喜欢书法,喜欢练字,在学习硬笔书法的过程中,我付出了许的努力,得到了收获;但同时,我也感到无比艰辛,有过烦恼,也想过放弃,但一次次的艰辛,我都坚持了下来。

  两年前,我写的字是“眉飞色舞”的“儿童体”字形。每当我看看自己写的字,再看看别人写的字,那根本是天仰之别,这时候,我的心里总是郁郁寡欢,甚至有些自卑。直到后来,妈妈带我去文化观的书法班学习书法。教我们书法的老师,他姓“林”,带着一个眼镜,一脸书生像,是个幽默风趣,和蔼可亲的老头儿,常与我们开玩笑,让我们在快乐中学习书法。才开始学习硬笔书法的时候我感到十分新鲜,上课时,老师会讲解一下字的含义,再教我们“起笔,顿笔,收笔......”

  再让我们描摹,对临,最后再背临”再后来,我觉得每天一如既往得除了听老师讲字的含义就是练字,枯燥急了,甚至有些想放弃书法。一天我来到书法班上课,发现教室里多了一副毛笔草书,就问老师:“老师,毛笔字上写的什么呀”。老师推了推眼镜,说:“这上面写的是坚持不懈。”听了这句话后,我的心头怦然一怔:是呀不管做什么都没有捷径可走,只有付出努力,才能收获绚丽多彩的成功之花。从这以后,我又开始认真学习书法了,并且比以前更加积极了。

  还获得了青少年硬笔书法一等奖。“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在我学习书法的道路上,有过艰辛,但我还是咬牙坚持了下来。

第一次学习书法

  汉字,是我们中华的瑰宝;书法,是我们民族的象征。书法是因为汉字的存在而进步;汉字是因为书法的进步而靓丽。二者并肩同行,不可缺一。从古至今,涌现了多少书法家,你可曾记得?从古至今,涌现了多少名词佳句,你可曾记得?中华民族,是因为汉字的奇丽而熠熠生辉;中华民族,是因为书法的炫丽而刻骨铭心。现在的,虽是一个崭新的世界,可,我们中华人民却不会遗忘以前而追求新颖的。如今的我们,继续在学习着,探索着那时的一切。书法,依旧在被我们追寻着。

  因为我是中国人,骄傲又自豪的中国人。理所当然,必当了解古代,但要了解古代,必当写好毛笔。这一环紧扣着一环。我不仅爱中国,更爱中国的书法,爱那一群书法家们。但是,我只能将那崇拜感深埋在心中,在心中发誓,一定要写好毛笔。但,何时才能实现

  于是,我怀揣着一颗崇拜的心,走进了书法课堂,课堂里摆满了许许多多毛笔字,看着那一个一个被人写出来的中国字。心中却不知是崇拜还是失落,或许是崇拜中的失落,那些让人驻足痴望的字,留下的回忆不过是残留着的失落,不过,这更加坚定了我的信念。紧紧地握着双手,不知包涵了多少坚定。课堂匆匆开始了。

  老师首先是教我们认识毛笔,认识字体,认识那些书法家。我依稀记得,毛笔分为许多种,字体有楷书、草书、隶书、行书、篆书,书法家有着王羲之、欧阳询、柳公权、颜真卿等等。这一些讲后,便是书写毛笔,我们在老师的指挥下拿出字帖,临摹上面的字,就这样,一篇后又是一篇,课堂中充满了宁静。一切都过得那么慢,那刻,时间仿佛是停止的,时间停止在毛笔中。我不停地练,不停地写,但与那些书法家简直是天方夜谭。不安的我,本不适合安静,只能赖着性子,等待着下课。但我又清楚,这书法,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练就的,它需要的是对书法的兴趣与耐性。我不禁感叹:王羲之他们的书法,究竟付出了努力,付出了多少心血,放弃了又追求了多少次,这一切,我们虽不曾知道,但,他们的努力我们是望尘莫及的,所以,只有比他们更加努力,才能胜过。

  说这时间,依旧是冷血,它还是流逝了。两个小时也到了,下课了,它没有给我们留下什么,只是段遗憾罢了。

  回家的路上,

  独自一人。周边的事物在流动着,我却陷入了沉思。我到底要坚持多久?努力多久呢?我的坚定能有的持续,为何又不曾知道呢?为何那第一次学习的书法,勾起了我如此的思绪?诸多的问题,是解不开的,不如向前走。

  依旧在路上,抬起头,望着白云飘飘的湛蓝天空,也许,一步一步的走便好,因为前方的路我们是不曾知晓的,只有在此时此刻努力过便可,只要没有丝毫的遗憾,就如这天空一样,明媚的如此耀眼,我们也可以那样。

我学书法的体会

  我的书法写得还算不错,因此,我过了中国业余七级,还过了中国书法协会专业七级,下面就是我学书法的一些方法和体会。

  通过学习体验和思考,我认为我们现在这个年龄最多可以学习三种书体:楷书、隶书和行书。

  第一种书体——楷书。这是初学书法入门的书体。楷书一定要正,要注意字的笔画,一定要有回顿和收笔、横细竖粗。写横画时,最后上扬,这样才会让字变得更美观。我记得在我9岁时,就是用这种办法,顺利通过了五级,所以这种写法绝对有效。

  第二种书体——隶书。如果说楷书是长的,那么隶书就是扁的了。并且这种书体是我的拿手“绝技”呢。隶书笔画有一个诀窍就是——“回顿转行提回收”。所以,隶书笔画开头与结尾是圆的。切记,不可虎头马尾。因为我的隶书写得符合以上规范,因此我还获得了隶书“小天才”的称号。

  最后一种书体,也是最难、花费时间最多的一种书体——行书。行书需要用一生时间来练笔书写,如果短暂时间看不到进步,纯属正常现象。写行书要做到四个字“笔断意连”。所谓“笔断意连”就是你看到的笔画是断开的,但你看着却感觉到是连着的。

  还有,“行”是“走”的同义,“行书”便是“走书”,而不是“跑书”。所以,行书并不是说可以随意写得很快,它需要神闲气静,慢下来。希望大家不要误解了“行书”一词的“行”字。

  习字练书法,我就是用以上方法和技巧进行的。如果学习书法的同学和我一样,都是按照正确的方法和规范的笔法进行练习的话,我相信,大家写的字,一定会和我一样写好字,甚至比我写得更好。

学习书法

  我的字原本写得不好,爸爸妈妈总是为这件事而烦恼。妈妈听说萧老师家有个书法兴趣培训点,便带我去试试。

  刚开始,萧老师就教我们毛笔字的握笔姿势,首先大拇指和食指夹在笔杆的中间,中指勾住笔,无名指的指背抵着,小指自然弯曲。握笔的时候,你的掌心要空的能有两个手指伸进去。

  接着,萧老师要我们记住10个字:头正、身直、臂开、臀满、足安。萧老师说撇要有撇尖,捺要有捺脚,这样字才好看。萧老师说到这儿,我就好奇起来:为什么撇要有撇尖,捺要有捺脚呢?后来我才知道这些都是笔锋。写毛笔字还要注意起笔、行笔、收笔。

  萧老师告诉我们:写毛笔字不能有任何杂念,要一心一意。

  萧老师让我们记住这几个字:人正字正,以字养德,写字育人。一丝不苟。

  接着,萧老师发下来一本描影字帖,让我们自己写,肖老师看见我的手在抖,就手把手地教我,可见萧老师是个负责任的好老师。

  萧老师在我们写字写得累了的时候,讲一些著名书法家的故事,如王献之写完了满满十八缸水。萧老师读这些故事是为了来培养我们对书法的兴趣。

  从那以后,我的字变得漂亮了,以前我做什么都是三分钟热度,现在我做什么都有耐性了。这些难道不归功于写毛笔字吗

  写毛笔字也是有好处的呢!写毛笔字是有利于健康的,要不怎么会有那么多老人都喜欢写毛笔字呢

  从写毛笔字中,我明白了:我们是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为什么就不能写出一手漂漂亮亮的中国字呢?所以,我以后要以更认真的态度去写毛笔字,我一定要写出一手漂漂亮亮的中国字!

学书法

  第一,要细心。汉字有点、横、竖、撇、捺、横折勾、竖弯勾,写法都不同,还有,笔画的粗细也不一样.因此,写字时要集中精力,细致地区分。

  第二,要耐心。因为毛笔是软笔,比较难掌握,而且汉字有左右结构、上下结构、撇捺交叉、方框缩格等不同的写法。所以,写字要有耐心,不能马虎潦草。应先写楷书,然后学行楷、行书,基础打好了,最后才能学草书。

  第三,要有恒心。要学好毛笔字,不是几天、几个月就能学好的,因此,学书法要经常练习,持之以恒,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更不能半途而废。

  书法是一门艺术,现在,我对书法有了一定的兴趣,我决心坚持学下去,争取成为一名小小的“书法家”。

第一次学书法

  记得我第一次学书法的时候,我和妈妈来到学书法的地方。啊!真让我大吃一惊。墙上画着各种各样精美的图案,整齐的桌椅。上课了,老师先讲字的笔画,再讲一些字的口诀。比如“一”的口诀是:起笔重,斜上行,略上鼓,钝回锋。再让我们各自练习,每个字有时练五遍,有时候练十遍。

  放学了,我一下楼,妈妈看见了我,就赶紧跑过来,问我:“学得认真不认真啊?学会了什么啊?”我向妈妈讲了我学书法的经过,妈妈为了表扬我,请我去吃“包天下”。

  通过这次书法课,我明白了:以后要多练习,争取写一手漂亮的钢笔字。

学书法

  书法,虽然看起来非常简单,但是事实可不是这样的。

  今天,妈妈给我买了两枝毛笔。大家可不要认为,打开就可以入墨了。写时还要经过三个步骤。开笔:要先用温水将新笔的笔锋全开或用手指从笔的顶部一点点将毛揉开。开始使用会出现浮毛现象,但会立即停止。润笔:使用过的笔再次使用前需要清水将笔毫浸湿,然后将笔倒挂数十分钟,使笔锋恢复韧性。当然这是一个最重要的步骤。入墨:要将墨汁渗进笔毫,必须要将清水吸干,再用一张吸水纸轻托笔毫,这里有个小细节:如果入墨太少,笔就不能运转自如;如果入墨太多反而笔的腰部涨无力。最后一个步骤一定要非常的小心。好了,做完开笔的准备工作,就可以入墨开始动笔了。我拿出一叠专用的纸,把笔放到墨盘上,用笔尖轻轻摩擦墨汁,墨汁就被笔尖吸到里面去了。我摆好了握毛笔执笔法,轻轻一写,手抖得太厉害了。不然握着毛笔,在空中比画比画,终于比画得有点像个样子了,便在纸上大写起来。哎,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我又入了一点墨水,在纸上放开手脚的写起来。咦?怎么写起来没有力气啊?我饶了饶脑袋。对了,不是说入墨多笔的腰部涨又没力吗?又入了一点墨水。这下应该刚刚好了吧!我又抽出一张专用的纸,写上“语数英”这三个字。怎么又这样啊?笔都不受我控制,真是气死了。我扔下笔,等我好一点以后,我又换了一个想法:俗话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再来一遍,也不碍事。我重新拿好笔,点了点墨,有板有眼地写了起来。“耶!太棒了!我成功了!”我大声喊到。妈妈摸了摸我的头,笑道:“有付出就一定有回报,好好加油吧!妈妈相信你!”

  经过这一次的努力,我明白了人生不可能都是一帆风顺,总有遇到困难的那一天,我相信有付出就一定有回报,不管你做什么事,只要认真对待,坚持不懈,就有成功的那一天。

自学书法

  爷爷以前是个浮躁的人,他脾气不好,不喜欢做家务,最喜欢把眉头一皱脸一摆,谁也不爱理,与领导争吵、与奶奶闹小别扭都是家常便饭。

  可他唯独做一件事情时出奇沉着,那便是练书法。爷爷从小热爱书法,尤其是草书。他曾说,他格外欣赏那如行云流水般灵活流畅的笔法,仿佛有一个安静而广阔的天地隐藏其间,让人不自觉身临其境,并如痴如醉。我不懂书法,可我能从爷爷的眼中看到了他对书法执着而真切的热爱。

  可惜他小时候家里太穷,请不起书法老师,唯一的哥哥又剥夺了他绝大部分时间让他去做农工。于是这一兴趣爱好,只能在他上学时不多的美术课中得以发展。

  后来爷爷有了工作,经济条件好了起来,可小时候兴趣的火苗早已在时间的飞逝中熄灭。再加上爷爷当时忙于处理工作上的烦恼,以及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根本无法品味书法的美妙。

  直到年过半百,他才把这个被抛到九霄云外的兴趣重新拾了起来。但他并没有找到专业的书法老师,而是打算自己琢磨。因为他总觉得,只有自己琢磨出来的东西,才是遵从本心且弥足珍贵的。

  于是他开始了漫长的自学之路。他买了几本厚厚的书,纸页已经泛黄,并散发出朽木一般的味儿。还买了好多大小、粗细不一的毛笔,以及一个大大的砚台,还托人买了个巨大的书柜和桌子。布置书房的时候,他兴奋的像个孩子。我还笑他:摆出这么大个阵势,吓唬人呢!

  可是之后我明白了爷爷并非一时兴起。他常常坐在书桌前,一呆就是几个小时,头就那么低着,津津有味地钻研书本。一直保持着那个姿势 ,有时甚至让人怀疑他是不是睡着了

  夏天,他喜欢开着空调,扇着一把小竹扇时不时推推老花镜。冬天,他就披着大棉袄,哈口暖气搓搓手掌。有时看到精彩处,他便会啧啧地赞叹两下。有时突然灵感乍现,他便激动地大笔一挥,在纸上染出朵朵创造之花。当然也有烦躁的时候,每次爷爷钻研了好久,也学不到书上的精髓时,他便会焦急地在书房不大不小的空间里踱来踱去,奶奶叫他吃饭他也不去。但有时练书法就是这样,你越急它越与你对着来,于是爷爷只能重新回到书桌前,安下浮躁的心,继续临摹研习。

  我惊讶于爷爷的执着,也惊讶于爷爷的耐心。他本是个浮躁之人,可他却肯花那么多时间去一个字一个字地研究,一比一画地临摹。从生疏到熟练,自学书法不仅使爷爷的爱好得以发展,更教会了他修心静养,获得平和宁静心态。

  奶

  有时自学不仅仅是学习技能,更是修炼自己的一份心性,营筑属于自己的一个精神世界。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敷面膜脸刺痛

祝老人生日快乐的祝福语和长寿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