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俭节约的宣传语
发扬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
勤俭节约是我们这个五千年文明古国的优良传统,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拥有的美德。
从小,老师就谆谆教诲我们,要懂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告诉我们每一粒米,每一寸布,每一张纸,都是辛勤奋斗在劳动岗位上的叔叔阿姨们用汗水和智慧换来的。古代格言说:“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我们敬爱的毛主席,在艰苦的岁月里,穿的一双棉鞋,头部连鞋帮、鞋底都磨穿了,漏出了棉花,可他说:“再找老乡补一补吧,群众做一双鞋不容易呀!”就是这样一双破棉鞋,毛爷爷又穿了很久,直到实在没法再补了,他才同意换一双。在那艰苦的环境下,毛主席没有想到自己的舒适,只想到了群众的难处,这难道不是最好的勤俭节约的写照吗
今天,我们的祖国虽然正在日益富强,人民的生活改善了,消费水平提高了,正在向全面的小康社会进军,可是,我们也看到,我国西部仍有许许多多的人们不能保证温饱,更别提上学读书了。可是,在这个依然需要奋斗的时刻,总有人不是富而思进,而是讲排场、摆阔气,奢侈浪费,为了自己的私利搞贿赂、走后门,使国家蒙受了巨大的损失。这是多么地格格不入呀!更可气的是,他们还大言不惭地“教育”自己的孩子,让他们用最好的钢笔、进口的书包,穿名牌衣服,在同学中间引起“攀比风”,使我们幼小的心灵受到奢侈风气的浸染。
多么鲜明的对比呀!有的人,吃一次饭就一掷千金,而山区的孩子们,却连一年几十块钱的学费都交不起,面临辍学!在人们毫无忌惮地奢侈浪费时,可曾想到他们向往美好生活的眼神么!在人们毫无忌惮地奢侈浪费时,可曾想到李商隐“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的诗句么!在人们毫无忌惮地奢侈浪费时,可曾想到自己浪费的是老百姓的血汗么!
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要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勤俭节约。例如,用剩的铅笔头,不要扔进垃圾堆,可以找一个笔帽套在末端,接着用;洗手打肥皂时,把水关掉,冲洗时再打开;做到出门时随手关灯,切断电器电源,吃饭时不随意抛洒饭菜……
让我们从自身做起,发扬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磨练意志,锻炼吃苦耐劳、坚韧顽强的精神,培养适应艰苦环境的能力,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自强不息,艰苦奋斗!
勤俭节约
勤俭节约应该从小做起,这是一种好的习惯,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值得我们传承。
勤俭节约是我们中国的传统美德,它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人有一颗勤俭节约的心,就等于拥有了大笔财富。”
记得老师给我们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从前,人们喜欢在门前挂“勤俭”的字匾。有一年,有一个老人快要死了,他为了让他的儿子,记住勤俭节约的美德,于是把“勤俭”两字分开了。“勤”给了大儿子,“俭”给了二儿子。事后大儿子虽勤恳工作,但不知道节俭,二儿子只知道节俭,而不知道勤恳工作,最后,他们都过着贫苦的生活。于是两兄弟便决定把“勤俭”两字合在一起,从此他们既“勤”又“俭”,终于过上了富裕的生活。
是啊!“只有勤来没俭,好比有针没有线。”下面我就给大家念一首节约歌吧!
“勤俭节约是美德,积攒零钱用处多。不花零钱好习惯,处处节约人称赞。”
同学们,让我们用行动来培育节约之花,让它开的更美丽,更灿烂,让它开满神州大地,让它在我们心中生根、发芽!
勤俭节约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勤俭节约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每个人都应该要做到和继续弘扬的。
在我们平常的生活中,要以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来严格要求自己。要让我们在生活中,从点点滴滴坐骑,要有无私的精神,无论是什么事情都要从勤俭的方面坐骑,以人生中最美丽的东西,最优秀的积极乐观的心态从我做起,从勤俭节约做起。
在平常的生活中,让没个人都要以平常的心啦对待。让节约给我们带累更加美好的生活,节约是光荣的,节约是传统,是我们现代社会中都应做到的。在现在的生活中,我们应该考虑一下。我们的生活。只需要我们自己来维护,我们自己来节约,节约生活。低碳环保,让城市更佳清新。让我们有一个美好的生存环境。假设我们没人每天都少花一元钱的话,中国那么多人,能节约多少钱这个数字大家都能够算出来。从你做起从外做起,让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的人都畅想一个新的未来。让中华传统美德得以发扬光大。节约为目标,打造出我们的低碳生活。让我们为创造美好的家园做出新的更好更大的贡献。
让我们从自身做起,带动我们身边的人让大家都累一起节约,呼吁大家都来节约,为创造我们的美好加油做出我们的贡献。
勤俭节约 弘扬传统美德
勤俭节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人有一颗勤俭节约的心,就等于拥有大笔财富。”伟大的毛*泽*东,他一生粗茶淡饭,睡硬板床,穿粗布衣,生活极为简朴,那件陪伴他已20年之久的睡衣,竟然补了73次。经济困难时期,他自己主动减薪、降低生活标准,不吃鱼肉、水果,上世纪60年代,又有一次他召开会议到中午还没有结束,他六大家吃午饭,餐桌上一大本肉丸熬白菜、几小碟咸菜,主食是烧饼。伟人在勤俭节约方面为国人做出了表率。还有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经常说的一句“节约便士,英镑自来”每天深夜他都亲自熄灭白金汉宫小厅堂和走廊的灯,她坚持皇家用的牙膏要挤到一点不剩。她穿衣只求朴素整洁,每次外出,所乘坐的车马也极为简陋。爸爸也是一个勤俭节约的人。有一次,我去浴室洗澡,把水开得非常大,爸爸正在看电视,他赶紧跑过来,让我把水开小一些。我满不在乎的说:“不就是多交点水费吗?”爸爸说:这跟钱没关系,把水开小点。”于是,我只好把水调小。洗完澡,爸爸对我说:“水是生命之源,我国的水资源紧缺,很多地方的平民百姓都喝不上水,更别说洗手、洗澡了,我们作为炎黄子孙,难道不该节约用水吗?”爸爸还经常对我说:“节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所以我们应勤俭节约。”
让我们用行动来培养节约之花,让它开得更美丽,更灿烂,让它开满神州大地,让它在我们心中生发芽。
勤俭节约伴我成长
“人必有家,家必有训”。家训,是指家庭或家族祖辈对子孙后代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中国人的家训,充满了先辈的智慧,源远流长,是中国良好家风的组成部分。我家也有家训,就是——勤俭节约。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锄禾》这首诗告诉我们农民种粮食非常辛苦,不能浪费粮食。我爸爸常常用这首诗来教育我粮食来之不易,要珍惜劳动成果。爸爸是这么教育我的,自己更是这样做的。只要一下班,他就会去田里干农活。有一次,我在家里很无聊,就跟着爸爸去了田里。这一趟使我感触颇深
:原本我以为爸爸干活很轻松,只要浇浇水就可以了。其实并不是我想象的那样。我发现爸爸干农活很辛苦。爸爸一个人就要松四块地的土,浇四块地的水……汗水从他的脸上,脖子上滴下来,后背被汗水浸湿了。看着爸爸劳动的背影,我在心里暗暗发誓:我以后一定不能浪费粮食,把每一粒大米都吃干净。
外公外婆也是农民,差不多每个早上都要去菜园摘菜,这样才能保证全家吃到新嫩可口的蔬菜。暑假里的一天,妈妈叫我帮外公去挖花生。我发现就是一个简单的摘菜也很不容易。年迈的外公弯着腰,用锄头小心地挖着花生。我帮忙把花生一颗颗摘下来。天气很热,我很快就受不了了。可是外公笑呵呵地说:“这花生啊,今天再不挖就老了,老了就只能吃老花生了。”看着大汗淋漓的外公,我只好蹲下身子继续摘花生了。以前我还老说菜不好吃,动不动就发脾气。其实,外公外婆种菜很辛苦,各种菜籽要按时间播种,遇到干旱还得去浇水。菜上长虫子了要除虫,菜不施肥还长不好,长不嫩……我以后一定要尊敬外公外婆,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他们烧什么菜,我就吃什么。因为这些菜都是他们辛辛苦苦种出来的,我一定要珍惜。
勤俭节约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是我家的优良家风。等我长大后一定要把“勤俭”这一家风继承并一代一代传下去。
勤俭节约永流传
自古以来,勤俭节约便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它不仅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习惯。千百年来,“勤俭节约”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成为民族文化基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仍记得那一次的晚餐,我在碗里还剩下了些米饭,爸爸看到了,立马神色凝重,严厉地对我说:“张晨希,你的碗里为什么还剩下这么多米饭?难道你不知道‘一粥一饭,当思来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道理吗?”
我当时内心十分害怕,便疑惑地问道:“咦,爸爸,这是什么意思呀?”
“这句话出自《朱子家训》,意思是说吃每碗粥和饭时,要想想这粥饭有多少人的付出,消耗了多少能源,真的来之不易;我们生活中的半根丝半根线,都要想想其中包含了多少物质和多少人的心血,要好好珍惜。这两句便是在告诫我们——勤俭节约的美德,要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做起。”爸爸温柔地抚摸着我的头对我说道。
“哦,爸爸,我明白了。”说完,我立刻就把碗里剩下的那点饭吃得干干净净。爸爸把我抱在怀里,跟我讲起了他小时候的故事。“爸爸小时候也像你这样,吃饭总喜欢剩下一点,这时候你的爷爷奶奶就会严厉地批评我‘一粥一饭,当思来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于是,我便从小沐浴在了勤俭节约的氛围中,懂得了勤俭节约的重要性。”爸爸娓娓道来,触动了我的心弦。
原来,爸爸小时候也有过浪费的情况呀,可是,现在的爸爸从来不剩饭,连一滴水都舍不得浪费,每次洗脸水都是冲马桶或者拖地用。我的奶奶也是如此,把淘米水留下来浇花。以前,我总是很奇怪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现在,我终于明白了其中的缘由。从现在起,我会珍惜所拥有的一切,让勤俭节约化作清晨的第一缕阳光,见证我的一言一行,伴我成长。
传承美德勤俭节约
勤俭节约,是通向成功的动力与根本,铺张浪费,是你长征路上的绊脚石。正是因为我们历史悠久的伟大祖国具有这种精神,所以她才像松柏一样,四季常青。
勤俭节约,是中华传统美德。它如鲜花,装点着瑰丽的园圃,它似雨露,滋养着大地上的万物。
勤俭节约,是通向成功的动力与根本,铺张浪费,是你长征路上的绊脚石。正是因为我们历史悠久的伟大祖国具有这种精神,所以她才像松柏一样,四季常青。
勤俭节约,是对家庭幸福的盘算,更是一份社会义务的担当。节约,是一种远见,是一种态度,是一种智慧。小到一个人,一个家庭,大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甚至全人类。一个没有勤俭节约精神的人,是难以走向成功的;一个没有勤俭节约精神的社会,是难以长治久安的,一个没有勤俭节约精神的国家,是难以繁荣昌盛的。
勤俭节约,更是我们与时俱进的小学生应学习的一种美德。我们大多数从小就生活在安定舒适的环境里。但是我们应怀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宏伟情怀,怀着对时代的责任感,怀着对传承美德的骄傲感。
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我们应当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杜绝铺张浪费,营造出一个把节约当成“举手之劳”的生活态度与生活方式。同学们,让我们一起为传承中华美德而奋斗吧!
勤俭节约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这是历史上的有识之士从家族兴衰、社稷兴亡、朝代更替的无数经验教训中得到的一条深刻警示。近日党中央提出建设节约型社会,就是从这一警示中作出的一个事关国家长远发展和民族兴衰的战略举措。
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民族世代相传的精神财富,也是我们这个民族百折不饶、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节约这种美德为世代中国人所崇尚。早在春秋时期,俭朴就
作为一种公德,为智者仁人所大力倡导。《论语》中就有“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其中“俭”就是节俭。意思是孔子具有包括节俭在内的五种品德,所以能赢得人们的信任。墨子也极力主张要在衣、食、住、行、丧葬等方面“制为节用之法”。“节约”符合“天德”。奢侈浪费就是“亏夺人衣食之财”,侵害别人的生存权。《左传》中说:“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把俭朴作为培养良好道德的基础,把侈奢看成是一切恶行的根源。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多少年来,在中国社会发展的各个时期,艰苦朴素、勤劳节俭都作为一种被社会普遍认同的传统美德,得到倡导、保持和发扬。这也是我国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重要因素。
然而,在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中,有的同志却认为现在是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时代了,“节约”的道德观念陈旧了,“节约”的道德要求“过时”了。有的甚至把“节约”放在破除的行列里。在这种错误思想的影响下,“勤俭节约”时下几乎成了“小农经济思想”的代词。奢侈被认为有“派头”,“节约”反被认为“无能”。有的人奢侈浪费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享受生活,尽情消费”,“好日子先过,超前消费”,“打肿脸充胖子,玄耀消费”成为部分社会群体的“时尚”和生活理念。在生产生活中浪费水、电、油、纸的现象普遍存在。更为严重的是我们有些人民“公仆”,在“节约”与浪费大错位的问题上,也是非不分,甚至带头讲排场,比阔气,贪图享乐,不思进取。据报道,2019年全国用于公款吃喝招待、公车消费和公费出国的开支共计7000亿元人民币,其中公车消费3000亿、吃喝、出国各2019亿元。这7000亿元是个什么样的概念呢?如果按我国13亿人口计算,平均每人要为“三公”付出的代价是538元还多。如果听任这种奢侈浪费之风蔓延,我们中华民族“富不能淫,贫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气节和精神支柱就会被摧毁,我们党“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就会丧失,最终危及我们的宏伟大业。这种错误倾向是必须坚决抵制和反对的。
诚然,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我国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我们的国家并不富裕。全国农村还有2900多万未能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城市还有1800多万人是纯收入在最低生活保障线之下;有不少贫困地区教师发不出工资,孩子上学缴不起学费;有不少地方是靠中央的财政补贴在维持生活;还有一些已经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遇到自然灾害后,又重新回到贫困状态。“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明.佚名《名贤集》)我们国家毕竟是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即使达到小康水平,也谈不上富裕;即使到本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也没有理由可以奢侈浪费。毛泽东同志一再告诫我们“要节约建国,节约办一切事业。”邓小平同志多次讲到:“我们是穷国、大国,一定要艰苦创业。”因此,“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永远不能丢。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生态先天脆弱的发展中国家。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赶上世界发达国家,并无多少优越的物质条件和丰厚的自然资源可以依赖。可走的路只有一条,就是艰苦创业,尽可能地节约每一点有限的资源,使之发挥最大的作用;尽可能地节省每一份财力、物力,将之用到现代化建设最需要用的地方;尽可能地用辛勤的汗水一点一滴滋润我们的国土。从这个意义上说,勤俭节约是我们这个民族最可珍贵的财富,最可依赖的资源,也是我们可以有信心摆脱贫困、走向富强的真正优势和可靠保证。勤是甘泉水,俭是聚宝盆。节约不仅是在物质条件匮泛时的权宜之计,而是一个优秀民族所必须具备的道德品德和精神状态,也是一个进步社会所应当倡导的文明风尚,是一个当代公民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节约是一种不竭的财富。无论是在艰难困苦的逆境之中,还是在条件优裕的顺利之时,这种道德要求都不会过时,也不应当过时。
现在世界是许多国家,包括一些经济十分发达的国家也注意节约。日本的经济发展水平比我们高许多,他们人均收入是达两万多美元。但他们的学校都进行各种“忆苦思甜”教育,挫折教育,教育下一代知道“粒粒皆辛苦”的道理,从而居安思危,自强不息。瑞士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之一。但他们生产也注意节约节俭,过日子注意精打细算。对比起来,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才达1000美元,而社会上却刮起崇阔、比阔之风。讲享受、高消费都过早地出现在我们的面前,这同我们的国情,同世界上发达国家相比,是多么的不协调啊!
在全社会大力倡导“节约”的传统美德,重在实践,贵在坚持。我们应牢固树立“以艰苦朴素、勤俭节约为荣、以铺张浪费、奢侈挥霍为耻”的荣耻观;党员干部要带头大兴节约节约之风,为群众做出表率;每个家庭都要节约持家,不要铺张浪费,不超前消费;每个公民都要在工作学习生活中自觉弘扬节约节约的优良作风,养成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一滴油、一粒米的良好习惯。只要我们每个人都从我做起,从具体事作起,真正付诸实践,长期坚持,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就一定能在全社会进一步发扬光大起来。
厉行勤俭节约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物质生活不富裕的过去,需要勤俭节约;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我们也不能丢掉勤俭节约的品质。小到一个人、一个家庭,大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离不开“勤俭节约”这四个字。
俗话说:“成家子,粪如宝;败家子,钱如草。”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条件变得越来越好,有些人认为以现在的条件,不必再讲勤俭节约。适逢春节来临,不少人更是开销巨大,有些人甚至把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丢了,缺少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要知道:勤俭节约,永不过时。
奢侈浪费小到足以破坏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大到足以灭亡一个无比强盛的国家。孔子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孟子讲“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就是分别从个人和国家的角度强调了保持忧患意识的重要性。
现在,随着科技的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逐渐淡漠了古人的教训,大肆的奢侈浪费。我国就形成了一种通病——“节俭冷漠症”。身边的小事就足见这种病态的严重。白天明亮的教室里非得开灯,洗手间的水龙头“细水长流”,电脑永远处在待机状态,简直是“不知节俭何滋味”。据上海能源管理部门统计,按平均每户家庭有15瓦特的耗电量计算,上海480万户家庭在白天高峰时就增加了2.5万千瓦左右的用电负荷;一台电脑的待机能耗30瓦,如果上海15万机关干部下班后都不关掉电脑电源,仅此一项,就将每天增加4500千瓦的用电负荷,倘若加上企事单位的的电脑待机浪费,数字十分惊人。如果这样浪费下去,有多少能源将被这样白白的浪费掉。为国家造成多大的经济损失。长此下去,即使我国再强盛,恐怕也支撑不了多长时间。
纵观历史,大到邦国,小到家庭,无不是兴于勤俭,忘于奢靡。古往今来,成功的创业者大都经过艰苦奋斗阶段,所以都很勤俭节约。但是对于守业者来说,则正好相反,他们没有经历过创业的艰辛,容易贪图奢侈享乐,最终的命运必然是事业的衰败,国家的灭亡。这是几千年历史所昭示的真理。
在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戒奢从俭,不糜费财物,认识我们崇尚的美德。
勤俭节约,传承中华美德
勤以修身,俭以养德。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浪费不以量小而为之,节约不以微小而不为。节约是一种美德、一种远见、一种智慧,更是一种境界。
《左传》有云:“俭,德之共也。”节俭,它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个人品德高尚的表现,更是每个人应当坚守的道德品质。节俭被视为治国之道、兴业之基、持家之宝。
“俭以养德”,它要求我们要以一种勤俭朴素的作风来培养自己的德行,这不仅是指金钱,还指时间与言行举止。“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这足以体现古人视勤俭节约为做人之本的重要性。即便在物质文明发达的今天,朴素持家、勤俭兴业的品德依然是被人们称赞的。对于我们而言,要时刻以“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来警醒自己。
但,今天的我们是否继承了“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回想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是否注意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每一张纸……而事实上,往往是我们在不经意中造成了诸多浪费。许多纸张只写了几个字就扔进废纸篓;阳光明媚的日子,教室里还亮着灯;吃完饭,地上到处洒落着米粒;洗完手,卫生间水龙头依然滴滴答答地响着,有时甚至还听到哗哗的流水声;还有那校门口的认领处,那成堆的校服、红领巾无人认领……其实稍加注意,我们可以做得更好,但往往我们却忽视了这些细节。为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关键是我们的心中没有节约的意识,更没有将节约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并形成一种观念。作为学生的我们要从细节做起,勤俭节约,要从节约每一滴水、每一支铅笔,每一粒粮食、每一件衣服做起,聚沙成塔,培养勤俭节约的好习惯。节约一粒粮食,就是节约一片富饶的土地;节约一滴水,就是节约一畔清澈的湖泽;节约一张纸,就是节约一片美丽的森林。“俭以养德”正是要告诫大家做到俭朴节约,纯真朴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