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留守妇女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关于留守妇女儿童的民情日记

  一出正月,农村人就开始忙起来,打工的打工,种地的种地,2月29日上午9点,湟中县西堡镇西花园村村委大院里就聚集了很多妇女群众。

  “这两天都忙些什么?今年家里怎么安排的?谁出去打工?孩子上学和照顾的事都安排好了吗?情况怎么样了”

  “家里都安排好了,我想参加些家政培训,妇女小额贷款的事能不能再合计合计。”

  这是我们工作组召开的村留守妇女儿童座谈会。西堡镇西花园村以种植蔬菜为主要经济收入,人均土地不到2亩,人多地少成为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外出打工已成为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我们从2月15日起到村上蹲点开展“五送五帮五推”活动以来,召开村两委成员、妇女代表、女党员、女能手参加的座谈会,并到困难留守妇女儿童家中走访,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听听她们的诉求,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我们每个下乡工作组的同志,都建立了一个特殊的留守妇女儿童的“联系档案”,每个档案里有一本民情日记、一册留守妇女儿童需求台账、一份调查手记,至少存储五六个留守妇女儿童联系对象,织起一张妇联干部贴近妇女群众,紧密联系妇女群众的亲情网。

  在这草长鸢飞的春天里,下基层访民情,不仅要“身”到基层,更要“心”到基层。通过下乡走访,我们更深切地感受到“五送五帮五推”不能走过场,只有“身心”都到基层妇女群众中,到留守妇女儿童中,不仅让她们了解党和国家的政策惠在何方,而且要真切了解他们的所需所想。只有掌握最真实、最生动的基层图景,并努力分析这亲力采撷而来的图景,带去为基层服务的温暖信心,才能找到妇联工作的新用度、新灵感与新动力,才能更好地解决群众亟盼的热点与难点问题,才能不辜负群众对“娘家人”的依赖和期待。

乡村留守妇女

关于留守妇女儿童的民情日记范文

  九月,荞山的阴天都有些冷了,一大早起床,给孩子吃了早点,就出发去猴街村上了,根据合作医疗、养老保险的相关文件要求,宣传文件精神,传达惠民政策。

  和几位村干部一行到了猴街街上组的潘玉刚家,交谈中几个小孩从外面打闹着进来,其中三个孩子追着一个孩子跑,我走过去劝阻,询问之后才知道,这位8岁的男孩叫郑丰元,是因为抢了另一个孩子的玩具,其他孩子才追着问他要,于是我告诉他们玩具大家可以一起玩,都是临居有好的东西要大家分享。有位孩子哭着说,那是我爸妈从浙江给我带来的,我不要别人玩。我随手把孩子的零食出来分给他们,满脸泪水孩子脸上瞬间露出了的淡淡的微笑。

  我感动了,也内疚了,作为一个孩子的母亲,我感慨很深,是啊,一个这么小的心灵,他们多想要父母的关心,是多么渴望得到父母的爱,那怕只是陪在身边,为他们准备简单的一碗炒饭或是一个热呼呼的土豆,孩子都会觉得很幸福,可是他们没有,而是为了生活丢下孩子外出务工。成为留守儿童的孩子,大多都是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他们没有精力照顾好孩子,使得这些孩子性格孤僻,不愿与人沟通,行为道德规范方面也很差。我主动要求拨打了这位孩子家长的电话,并让孩子和他妈妈通了话,然后我提醒孩子的母亲要按时给孩子来电话,常回家看看老人和孩子,这对他们的健康和成长都十非重要。也希望有更多的人一起来关注、关心、关爱他(她)们。

  虽然,每年都有上报关于留守妇女儿童的报告,但这一社会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困难重重。

我县农村留守妇女生活情况调研报告

  XX年末,全县总人口47.91万人,其中:女性人口22.56万人,农村人口40.7万人。近年来,随着大量农民工外出打工,给经济社会带来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农民家庭夫妻分居,留守妇女生产生活困难的一系列问题。最近,县妇联对我县留守妇女的生存状况进行了深入地调研。通过采取发放调查问卷、召开座谈会、入户访谈等方式,重点对**县河路口、大圩、两岔河三个乡镇的7904名留守妇女的生活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通过调查,我们深深地体会到留守妇女生活的艰辛和不易,她们柔弱的双肩既担负着赡养老人、照顾小孩的重任,又承担着家庭生产的艰辛,为了一家人的生计和希望,默默地支撑着家庭的负荷。

  一、基本情况

  1、文化程度。大部分留守妇女文化偏低。调查显示:初中及以下学历的留守妇女7844人,占99.24%;高中学历的40人,占5.06%;中专以上学历的20人,仅占2.53%。30岁以下的留守妇女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较多,31-40岁的具有初中和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较多,40岁以上的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较多。

  2、年龄结构。留守妇女主要分布在30岁以上。30岁以下的留守妇女638人,占总数的8.07%左右,主要是因为生育、照顾幼小子女而暂时没有出门打工;30-39岁的1130人,占总数的14.29%;40岁以上的6162人,占77.96%;40岁以上的留守妇女是较为集中的年龄段。

  3、留守原因。调查显示:家庭经济状况差,生活质量低的留守妇女有2280人,占28%左右;无就业技能,致富能力不强的有6408人,占81.07%。大部分的留守妇女因为家庭不支持其外出打工或者自身不愿意外出打工是其主要原因;需要她们留守家中照顾家庭、抚育孩子、照料农业生产是她们留守的客观原因,双重原因使得她们既向往外出打工又自我回避的矛盾心态,这一现象在35-40岁的留守妇女身上表现得更为明显。

  二、现状及问题

  1、劳动强度大,身体健康受损。调查显示:身体状况差、身患疾病的留守妇女有835人,占10.56%;身体状况一般的7069人,占89.43%。她们既要承担繁重的农业生产劳动,又要料理家庭事物,有的还要照顾年迈的老人,教育未成年的孩子,劳动强度很大,严重损害身体健康。劳动强度大幅增加,劳动时间明显变长,留守妇女的体力大幅度透支。调查发现,大部分“留守妇女”每人需要独立承担将近2亩地左右的农业生产,而其中又有半数以上的妇女表示“难以独自承担农活”、“希望过上稳定的家庭生活”;而那些身体不好的留守妇女,遇到的困难则更大。

  2、精神负担重,安全感下降。由于丈夫长年在外,留守妇女精神负担明显加重,安全感下降。主要表现:一是出现婚姻危机。留守妇女大多是中青年,一些长期分居的留守妇女因为丈夫长期在他乡打工,夫妻之间缺乏交流沟通,双方相互猜疑,再加上自我精神生活空虚,自我控制力不强,易受到不良现象和不法分子的诱惑,导致感情危机。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打工婚姻”离婚案呈上升趋势,尽管留守妇女为家庭作出了许多牺牲,但是对于丈夫出门打工几年不归、移情别恋的情况,她们还是“欲语泪先流”。二是财产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男性劳动力外出后,农村只剩下老人、儿童和妇女,这种人口结构的变化,致使农村治安防范力量减弱,使农村社会治安隐患增加,农村留守家庭的小偷小摸现象增多,留守妇女的安全感大大降低。70%的留守妇女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和心理压力,并且无人倾诉,既要操心孩子,又要担心丈夫,还害怕流言蜚语。

  3、婆媳关系难处理,对子女疏于教育。自古以来,婆媳关系都不好处理,尤其在丈夫不在家的情况下,处理好婆媳关系更是难上加难。调查中我们发现多例存在婆媳关系没有处理好导致家庭矛盾激化的现象。不少留守妇女本身文化水平比较低,除了在经济上、生活上能为子女提供一定的支持外,无力在子女学习上、做人上给予有效教育与监管,只能听之任之,只是希望子女别做违法的事。由于80%左右的留守妇女认为对子女的教育就是拿钱给他(她)们上学,只要他们在学校听老师的话,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就行。有近50%的妇女几乎从未同子女谈过理想与抱负,有近65%的妇女不知道平时孩子在想什么、盼什么,对孩子的教育和培养主要表现在吃饭穿衣上。调查还发现有的由于自身只有小学文化,子女上初中后不能对其进行辅导和监管,导致他们成天逃学迷失在网吧里。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税收筹划论文

幼儿园游戏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