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作品赏析
艺术
“艺术”这个词,乍一听起来好象离我们很远。总以为它是属于艺术家们的,是高雅者的研究对象,很难与我们这些寻常百姓套上近乎。可是,如果你真的留意一下生活,那些艺术,其实无处不在地存在于我们周围。你发现了吗?你对艺术是怎么理解呢?快来分享你眼中的艺术吧!
不知道艺术在你眼中是什么样子的,总之,它在我的心中是美好的,灿烂的,也是辉煌的!!那你呢
欣赏艺术的优秀作文
谈起我和艺术的故事,也许三天三夜也讲不完,既然说不完,那我就挑几件说说吧!
记得刚开始学习油画时,我用色总不够大胆,所以画出来的油画魅力不足。后来老师告诉我:“画画时要让自己放松,要大胆地用色,如果你还觉得把不住,你就乱用吧。”所在后来再画油画时,我是不管三七二十一随心所欲地画,等作业交上去以后,老师却说我画得非常好,而且说我的画用色非常美,其中的一幅还被老师选去参加了一个全国性的少儿书画展,获得了优秀奖。所以直到现在画画仍是我的最爱。
而我学习毛笔字的经历就和学画画不同了。我一开始学习书法时,字就写得不错,但我练得并不多,为此没
少挨爸妈的批评。有一次书法班里一个高年级大哥哥将他的部分练习作品带到班里展览,我发现他每星期都要练习写一百张毛边纸。难怪他的字写得最好,这真应了“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的古训了。所以我平时也开始主动地多练习写字了。经过不懈地努力,我的毛笔字写得更好了。今年参加省书法家协会组织的比赛,我的一幅四十字的作品获得了优秀奖,还参展两个月呢。
不过我和舞蹈的相遇还真可以用“奇迹”两个字来形容。妈妈说要让我的个性中多一些洒脱的成分,所以经过实地考察,我们共同选择了“拉丁舞”,刚开始学习时,我跳得不够奔放,大家给我的评价是:“动作都对,但都没有到位。”为了修正我的动作,爸爸妈妈甚至买了两套杨艺等人的拉丁舞光盘让我观摩,经过长时间地努力,我的舞姿终于潇洒起来了。今年的“五·一”,我和其他几个小伙伴的团体拉丁舞还在省第十一届体育舞蹈锦标赛上获得了L组的冠军呢!
这就是我,一个能歌善舞、和艺术接下不解之缘的小姑娘。
美术欣赏心得体会
时尚艺术欣赏-蜡染艺术
蜡染艺术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世代相传,形成了独特的民族艺术风格,是中国极富特色的民族艺术之花。 蜡染,是一种古老的防染工艺,防染剂主要是黄蜡(即蜂蜡),有时也掺和白蜡使用。
一、蜡染和蜡染艺术:
蜡染,是一种古老的防染工艺,古称“蜡缬”,与绞缬、夹结一起被称为我国古代染缬工艺的三种基本类型。蜡染工艺品的魅力除了图案精美外,还在于蜡冷却后在织物上产生龟裂,色料渗入裂缝,得到变化多样的色纹,俗称“冰纹”。同一图案设计,做成蜡染后可得到不同的“冰纹”。
蜡染工艺在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尤其是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继承和发扬了传统的蜡染工艺,而且流行很广,已成为少数民族妇女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艺术 。这里的少数民族以蜡染作主要装饰的有黄平、重安江一带和丹寨县的苗族妇女,她们头巾、围腰、衣服、裙子、绑腿,绑腿,都是蜡染制成,其它如伞套、枕巾,饭篮盖帕、包袱、书包、背带等也都使用蜡染;安顺、普定一带的苗族妇女把蜡染花纹装饰在衣袖、衣襟和衣服前后摆的边缘,她们背孩子的蜡染背带,点染得精巧细致,除蓝白二色外,有的还加染上红、黄、绿等色,成为明快富丽的多色蜡染。贵州各少数民族的蜡染各有特色,例如苗族的蜡染图案有的还沿用古代铜鼓的花纹和民间传说中的题材,有的是日常生活中接触的花、鸟、虫、鱼;而布依族则喜用几何图案。各民族的蜡染都有独特的风格。
二、蜡染的种类:
目前的蜡染,大体可以分三大类:—类是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民间艺人和农村妇女 自给自绘自用的蜡染制品,这一类产品应属于民间工艺品。另—类是工厂、作坊面 向市场生产的蜡染产品,这一类产品应属于工艺美术品。第三类是以艺术家为中心制作的纯观赏型的艺术品,也就是“蜡染画”。这三大类蜡染同时并存,互相影响,争奇斗艳。这种复杂的,多元化的现象,在艺术界是少见的。
三、蜡染的制作过程:
古老的蜡染工艺在贵州少数民族地区被保存下来,一直流传到现在,而且创作了丰富多彩的蜡染图案。在贵州省的黄平、丹寨、镇宁及其它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兄弟民族妇女都是点制蜡花的能手。蜡花是她们不可缺少的装饰品。
蜡染布是在布匹上涂蜡、绘图、染色、脱蜡、漂洗而成。因为在染制的过程中,蜡白布的表面会产生自然龟裂,从而往白色坯布渗入染料而着色,出现许多或粗或细无规则的色纹也叫龟纹,这些龟纹就是区别真、仿蜡染布的标准,因为任何仿蜡染布设计进去的“龟纹”都是有规律可寻的,而真正的蜡染布往往难以寻找,也找不出完全相同的龟纹来。
先谈谈贵州蜡染的材料:绘制蜡染的织品一般都是用民间自织的白色土布,但也有采用机织白布、绵绸、府绸的。防染剂主要是黄蜡(即蜂蜡),有时也掺和白蜡使用。 蜂蜡是蜜蜂腹部蜡腺的分泌物,它不溶于水,但加温后可以融化。就是利用它的这一特点作为蜡染的防腐剂。所用的染料是贵州生产的蓝靛。贵州盛产蓝草,这是一种蓼科植物,茎高约二、三尺,七月开花,八月收割。把蓝草叶放在坑里发酵便成为蓝靛。贵州乡村市集上都有以蓝靛为染料的染坊,但也有把蓝靛买回家自己用染缸浸染的。
绘制蜡花的工具不是毛笔,而是一种自制的钢刀。因为用毛笔蘸蜡容易冷却凝固,而钢制的画刀便于保温。这种钢刀是用两片或多片形状相同的薄铜片组成,一端缚在木柄上。刀口微开而中间略空,以易于蘸蓄蜂蜡。根据绘画各种线条的需要,有不同规格的铜刀,一般有半圆形、三角形、斧形等。
蜡染的制作方法和工艺过程:把白布平帖在木板或桌面上点蜡花。点蜡的方法,把蜂蜡放在陶瓷碗或金属罐里,用火盆里的木炭灰或糠壳火使蜡融化,便可以用铜刀蘸蜡作画。
作画的第一步是经营位置。有的地区是照着纸剪的花样确定大轮廓,然后画出各种图案花纹。另外一些地区则不用花样,只用指甲在白布上勾画出大轮廓,便可以得心应手地画出各种美丽的图案;浸染的方法,是把画好的蜡片放在蓝靛染缸里,一般每一件需浸泡五、六天。第一次浸泡后取出晾干,便得浅蓝色。再放入浸泡数次,便得深蓝色。如果需要在同一织物上出现深浅两色的图案,便在第一次浸泡后,在浅蓝色上再点绘蜡花浸染,染成以后即现出深浅两种花纹。当蜡片放进染缸浸染时,有些“蜡封”因折叠而损裂,于是便产生天然的裂纹,一般称为“冰纹”。有时也根据需要做出“冰纹” 。这种“冰纹”往往会使蜡染图案更加层次丰富,具有自然别致的风味。 贵州蜡染一般都是蓝白两色。制作彩色蜡染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先在白布上画出彩色图案,然后把它“蜡封”起来,浸染后便现出彩色图案;另一种方法是按一般蜡染的方法漂净晾干以后,再在白色的地方填上色彩。民间蜡染所用的彩色染料,是用杨梅汁染红色,黄栀子染黄色。 还应提到一种叫做“蜡片”的工艺品。在一些民族地区,把未经浸染的蜡花当作装饰品。她们把这种“蜡片”装饰在头上或服装上。这种工艺品是白色和黄褐色花纹,色彩谐调,别具一格。“蜡片”的缺点是蜡花容易脱落,所以在服装上只能局部采用。 蜡染生产绝大多数工序是手工操作,到目前为止,仍然无法用机械化,自动化来代替。事实表明,用现代大工业的生产方式来发展蜡染艺术是行不通的。蜡染工厂在生产大批量的蜡染花布上,具优势。而作为民间工艺品和艺术品的蜡染,往往一张画稿只制作几张壁挂,甚至于只做一张壁挂。在世界范围内,“蜡染艺术热”正在兴起,国内国际艺术市场的需求量都很大。
艺术欣赏作文
艺术,是人类与自然相处,碰撞出的璀璨火花,它光耀了人类的精神星空,点缀了历史的灿烂长河,因为艺术,人生显得富有诗意,人类更加智慧灵光。
但是,因为人类的疏忽,有时,在追求艺术的过程中,人类总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
点翠头面,这一件件光鲜亮丽的艺术品,饱含了古人多少的智慧和心血,融聚了中华几年的文化荣光,它把京剧之花映衬得更加璀璨夺目、动人心魄。但是,我们的先民在追求艺术的同时,却忽略了一个严重的事实:一件点翠头目,需要用上80多只翠鸟翅膀下的羽毛。而且,据说,这些羽毛,还必须从鲜活的翠鸟身上直接拔取,现场加工。
知道这些,再去看那些精美绝仑的点翠头面,我们便无法再美美地歆享点翠艺术的绝美。艺术,本是人与自然和谐的琴弦,弹奏出的美妙天籁和音,然而,一旦我们用血淋淋的杀戮,来成就所谓美妙的艺术,那么,这样的艺术,不要也罢,它只会暴露人类的无知,使人性变得丑恶狰狞。
我们用艺术表现世界之美,我们用智慧创造世界之美。真正的艺术和智慧,让满世界都充溢着和谐的音符。它是天蓝水碧,人在画中游,不是黑烟滚滚、污水横流;它是燕啭莺啼,百鸟和鸣,不是马达轰轰、噪音喧嚣雷动;它是小鸟啄食,人来不去,不是赶尽杀绝、孤鸿哀鸣。
我们用艺术表现世界之美,世界之美,美在世间万物生灵。没有茵茵的绿色,大地变成干涸的沙漠,那是人类明晃晃的利斧,把郁郁葱葱的森林,雕成一件件精美的家具。到处是欢快的田鼠,那是人类的先进的弓缴,把苍鹰和蟒蛇,转化成热腾腾的佳肴。当野钓者不再欢快,因为河里的游鱼成了珍稀;当象牙不再温润,因为一头头大象在痛苦中死去;当人们盲目追求自己艺术享受时,艺术早褪化为残忍,美的内涵早已失真。
追求艺术是人类天分,珍爱生灵让艺术之美回归本真。人类生而有情,人类智慧无穷,人类目力有限,科技潜力无限。我希望,人们在追求艺术时,若能怀揣悲悯情怀、天人思想,将无穷智慧,铸成辉煌科技,谱写艺术篇章,这样的艺术,一定让人欣慰、令人向往。
艺术欣赏的作文
前些天,我与几位同学参观了开封市博物馆,欣赏了不少美丽的艺术品,领略了中国古代与现代艺术品的魅力。
我们先参观了三楼北厅“明清皇家用品展”,从青花瓷到五彩瓷。到用和田玉籽料雕琢而成的各种玲珑的玉器。从乾隆的马鞍腰刀到绣工精致的道光的龙袍……看的我眼花缭乱,目瞪口呆。其中,我最感性趣的是一个用和田玉籽料雕成德名为“青玉山子”的玉器。这件艺术品十分精致,整块玉白润,光滑。长27.5厘米,宽6.5厘米,高21.1厘米。“青玉山子”拔地而起两座大山,四面都有景色,有飞流直下的瀑布,一座接着一座的亭台楼阁。中心的苍松加上山涧中正在一心一意打坐的仙人。为这块宝玉增添了不少生机。
看完三楼的艺术品,我们又来到了二楼的“馆藏文物”展厅进行参观。这里展出的有陶器,唐三彩,瓷器。玉器,漆器,珐琅器等等。
看!“三彩陶陀”的骆驼好像在沙漠中不紧不慢的走着,“娃娃卧莲瓷枕”枕面上可爱的小娃娃使我浮想联翩,“鸳鸯戏水瓷枕”枕面上的两对鸳鸯似乎在池边戏水,“朱漆仿古菊瓣盘”仿佛菊瓣香飘十里……
这么多历史悠久的古代艺术精品中,有一件我非常喜欢。那就是一个釉色明亮,红、蓝色交织,宋代的钧瓷碗。它十分美丽,那朦朦胧胧的蓝色花纹好似一望无际的大海,那火红的红色如同片片红霞映照在大海中。这可是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俗话说:“家有黄金万贯,不如宋钧一片”。而“钧瓷带红”,更是“价值连城”。这个碗就是极为珍贵的宋代钧瓷碗。据说钧瓷的制造工艺十分复杂,往往十窑之中,有九窑都是失败的。钧器坯刚放入窑中的时候无颜色,后来由于窑中温度不断升高,窑内产生了化学反应,使钧瓷碗变化出不同颜色,而这种带红的钧瓷碗更是钧瓷中的极品!
往里走,往左拐,展柜里面有一个历史悠久的瓷瓶静静的立在那里,那就是乾隆年代的“青花山水瓷瓶”,我十分喜欢它白亮的瓶身上,有淡雅的青花图案——连绵不断的山峰上若隐若现着一条山间小路,山间的云雾迷蒙,几间田园小屋前有一条溪水“哗哗”的流淌着,桥上有过路的行人,蓝天苍鹰翱翔着,这幅美丽的山水图,令人浮想联翩。
这次艺术欣赏活动使我增加了知识,开扩了视野,使我了解到了更多的历史文化,受益非浅。
浅议艺术欣赏
在人们的生活中,“艺术”是一个看似高深却广为流传的话题,从出生起,人们就一直接触着艺术,衣食住行、人际交往,都能从中找到“艺术”的影子。而对于艺术及欣赏的要略,则需要经过发现与思考。和不懂何为艺术的孩童相比,我们有了多年的学习与实践,对于“艺术欣赏”应该也产生了更多见解。
我认为,艺术欣赏是贯穿于生活中的。从小时候我们对着图画书学习说话就是在“欣赏”图画。人们见到漂亮的花总会产生喜爱之情,对衣饰、食品、住房的要求无不体现了艺术欣赏这一过程。古语说“美是天地赐予的礼物”,我们对于美和艺术的向往仿佛是天生具有的,我们选择自己喜欢的物品,对美观、动听的事物心生愉悦,这是大脑经由感官对事物的感受,体现了我们对“美”的追求。试想如果我们没有“欣赏”这个概念,也没有对“美”的追求,那么我们的生活中依然会有声音,却辨不清什么是噪音,什么是动听的乐曲;我们依然有文字,却没有了传承千年的书法艺术,如果人们没有了欣赏的能力,事物也就失去了“被欣赏”的机会,人们也会因没有目标而丧失了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艺术欣赏是普遍存在于社会中的,每个具有意识的人都有过欣赏的经历。在这一方面,古时“上层阶级”中傲慢的人、以及当今的许多人都对平民百姓的艺术创造能力十分怀疑,并常常认为只有养尊处优的贵族才能创造、欣赏艺术;“鸡同鸭讲”、“对牛弹琴”这些习语常被用来表达对“不懂艺术”者的轻蔑,那么下层民众、或者说黎民百姓之间就没有艺术产生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民众不但可以创造艺术,而且通常可以创造出优秀可延续的艺术作品。比如《诗经》中的先秦歌谣展示了古时各地的民俗风貌,脍炙人口而且广为流传;统治者更是设置“乐府”这一机构来专门收集民间艺术,可见民间艺术对于民族和国家的重要性。现今有许多通过认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经过历史动荡保留下的民间文化,中国能够保留如此悠久多元的文化,与人民群众的功劳是密不可分的;事实告诉我们,人民群众无法接受的事物很难在历史的冲刷中保留下来,一种文化能否在一个国家流传,与人民群众的接受和认可也有很大的关系。身为处于文化全球化环境下的人,尤其是作为接受着许多新鲜事物的青年学生,我们不能忘了自己的本和根,也不能怀有地域的质疑和歧视,毕竟“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们应当辨清通俗与低俗的关系,不能因为对“高雅”的追求而忘记了乡土文化的甘醇。
艺术欣赏是需要具备一定能力和条件的。虽然人们生来就有自己的判断和选择,但能否将自己的选择上升到艺术的层面,需要人们有自己的判断能力并且经过思考,人云亦云或随波逐流都不能看作欣赏,在对事物赞美之余,应该怀有批判的眼光,找出事物的两面性,不盲目看待事物。提升艺术鉴赏能力,可以通过多阅读、多实践、多感受来达成,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自己的亲身的感受会是气质的一部分。在欣赏的过程中,已有的经验和他人的影响只能作为参考,不应该全盘模仿照搬。在“物化”的时代里,欣赏艺术的标准仿佛也受到了“泛化”,越来越少的人愿意尝试潮流之外的事物,很多人已经在这种追随潮流的安全中放弃了对自己品位的提升,甚至因此迷失了自我,这情况是小部分,但却是影响社会文化发展的大问题,每个人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对事物有自己的看法,一个社会才能有更多先进的思想出现,提升文化自觉就是在提升民族凝聚力。在文化全球化的进程中,许多历史的和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正在消融,如果它们消亡了那么对我们是一种莫大的缺失。我们背负着传承和发扬的任务,而在遍布“娱乐至上”的生活中,有些任务已经被我们忘记,一味追求享乐只会降低我们欣赏与鉴别事物的能力,因此,享受之余,我们应该牢记自己应该履行的义务,想一想自己应该过怎样的生活。
艺术欣赏是应该建立在一定的社会现实之上的,艺术本身的价值应该包括其社会价值。以诗为例,诗歌有叙事、抒情、怀古、讽谏,可以传唱于庙堂或田间,它们都具有不同方面的价值,并且创作者也都有各自的目的,每当后人读诗,必先了解此诗的背景,读懂句读的含义,明确诗歌的主题,这样的欣赏可以帮助人们丰富个人的涵养,激励个人的创作。如果说马克·吐温的作品是具有艺术性的,那么美国《独立宣言》也一定有其艺术的方面,只是二者体裁以及创作的场合、目的不同,就社会价值而言,它们无疑都是成功的。在日常生活方面,电影电视、广告等大众媒体也都吸引着众人的眼球,也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效益,这都是艺术的社会价值所在。但是,我们也不可因为艺术的社会价值而忽略了艺术的本质和情感体验。我们所知的片面追逐商业利益而忽略艺术之美的例子很多,有的人为了个人利益而不尊重艺术,歪曲、抄袭作品来哗众取宠,对虚假的事物歌功颂德;有些欣赏者也不再以端正的态度来看待艺术,而是只关注其社会价值,这样的思想不利于保留和流传优秀的艺术形式,因为社会需要时时刻刻都在变化,我们不能用牺牲艺术特使来适应价值需要,社会价值固然重要,但艺术价值同样是需要重视的,因为除了物质生活,我们也需要足够的精神生活。
艺术欣赏的道路是长远的,我们不能满足于自己具备的水平与取得的成就,也不能太看作高深把它当作少数人的权利和任务。我们应当在思想进步的同时,保留自己的初心,认清自己,才能认清事物,这是艺术欣赏中最朴素的要略。
艺术的欣赏话题作文
“当岁月的痕迹慢慢爬上眼角,老的是年纪,也是岁月的镌刻。”这是我看到艺术画——《岁月》,发出的感叹。
画中的老人栩栩如生,从头上的白发白如雪,却衬托着他黄黄的皮肤,高高的鼻子上挺着一幅老花眼镜,岁月无痕,他已经这么老了,但还愿意努力工作,为了生活!
裸露的上身,粗壮的手,从手中显出了血红的血管,他已经饱经风霜地走过了他那漫长的岁月。他正握着手柄操控着一台印刷机,从他咪着像一条线的眼睛,看出他对工作认真、热情。印刷机已陈旧,但却干干净净的,老人可能每天都擦它。
老人穿着一条深蓝的裤子,裤子上的补丁一个一个映在我的脑海里,老人可能太忙,没时间买裤子;又可能裤子太贵,他买不起……一串一串猜想从我脑中浮过。这都是社会的“恩赐”!
店里没有什么雕梁画栋,但却有些古色古香。墙上挂着一幅笔走龙蛇的字,还有两个陈旧的大柜子。很明显除了老人和一台机器没有什么了。
“当岁月的痕迹慢慢爬上眼角,老的是年纪,也是岁月的镌刻……”人一生难免遭遇坎坷与挫折,关键如何面对,只要向目标前行,才能实现理想!
“当岁月的痕迹慢慢……”“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是啊,脚比路长,因为路是人走出来的,没验证,谁又说翻不了高山,征服不了沙漠?只有具备不屈精神,才能走完漫长的岁月。
艺术欣赏作文
艺术的海洋中浪花翻涌,我采撷一朵最深情的,那便是法国画家莫奈。他的光与影,让我久久流连徘徊。
最开始知道这位画家,源于他画的干草垛。
莫奈的笔下,极少用黑色描绘阴影。他就像一位色彩的魔术师。他的画布上各种各样的颜色,每一种色彩都恰到好处,多一分则浓,少一分则淡。倘若我们能留意生活中身边物品的颜色变化,我们就会发它们并非只有一种颜色。光影流转,时间流逝,日月更替,即使是司空见惯的风景,也会产生各种色彩,自身的固有色只是我们心中的颜色,但是物体和景色对外展现出来的是更丰富的色彩。
而捕捉这种色彩变化的正是莫奈。是他将阳光下的干草垛描绘成耀眼闪烁如金子的温暖亮黄色,日落时分夕阳映照下的干草垛融入了低饱和度的的红色与紫色。在没有明确轮廓线的画作当中,在那些色块层层叠叠交织的光影之中,我感受到了颜色的温度和情感,原来画作也有喜怒哀乐。
后来逐渐知道,莫奈是印象派风格的倡导者、领导者和坚定不移的倡导者。在绘画作品中,莫奈不断探究,最终形成了对同一主题进行一系列重复观察分析作画的方法,展现不同光线下的光与影。这些系列作品经常以作品组的形式展出,例如,他的《干草垛》和《鲁昂大教堂》。莫奈创作的睡莲,既是他久负盛名的作品,也是后人一系列绘画的灵感来源。
莫奈年仅15岁时就已经崭露头角,作为艺术家的“出道”,他开始出售自己的作品,在早期画作当中,他的素描十分精确,技术精湛。他的姑妈玛丽·珍妮·莱卡德是个业余画家,也许在她的建议下,克劳德去当地一位画家那里学习绘画。但他的画家生涯直到有了尤涅·鲍丁的朋友才开始,他把这个有点傲慢的学生介绍给了当时不常见的露天绘画。这段经历为莫奈指明了方向,在日后60多年的时间里,他专注于“现象”,并且开拓创新,将对事物的感知转化为画纸上的颜料,用色调和笔触来描绘光与影的印象,这也就是我们今天所知道的印象派。
20世纪后半叶,莫奈的作品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馆展览中走遍世界,吸引的观众数量可谓空前绝后,并且推销了以他的艺术形象为特色的受欢迎的商业物品。
至今我们仍能在许许多多地方看到这位画家的作品,即使作为人的存在已经消失了,他的作品却是不朽的。
初三艺术欣赏作文
如果说科学是物质的升华,那么艺术就是精神的养料。古人认为“琴棋书画诗酒花”,是一个有涵养的人一辈子都离不开的七件东西。美术,不仅仅是描绘眼前所见所闻之景,更重要的是将自己内心的情感通过或细腻或尖锐的笔触,自心中由内而外自然地流露。
美术创作,是笔尖的舞蹈,更是心灵的盛宴。诚然,西方写实的美轮美奂让我们叹服,东方写意的山水又何尝不能让人击节赞叹呢?同样的一幅画,心境旷达者悟出了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的旷辽;雄心壮志的人看出了鹰击长空素梅傲雪的风骨;身陷囹囫而不失希望者发现了无尽黑暗中的一点星光;猥琐困顿者却只能独自咀嚼千山鸟飞绝的寂寞,看不到孤舟钓翁的超脱。不同的人,不同的心境,所见所感都是不同的。美术是一面镜子,一面人心中的镜子,映出每个人心中最真实的自我。
世界是荒诞的,唯有艺术携希望之光冲破黑暗;世界是纷扰的,唯有艺术用一丝明悟指引生命之路。
艺术是生命的底色,朴素之中见性灵!
欣赏一幅大师的作品,就是在与一个伟大的灵魂对话。我们从八大山人的笔下品出了淡泊的明悟,从徐悲鸿的万马奔腾中听见了生命的嘶吼。记住那一张薄薄的画纸,我们可以在想象的世界中自由驰骋,驾着阿波罗的金色马车去追寻日升月落的扶桑与归墟,挥动伊卡洛斯的翅膀去富春山掬起一朵浪花。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从画中,我们看出了云卷云舒,花开花落的淡泊,听见了世俗纷扰的嘈杂,感受着兄弟情深的温暖。用自己的手掌轻抚那逝去的历史,用鼻尖轻触百世之繁华。
欣赏书画作品
鉴赏一副好的书画作品,绝非单单你读过多少理论,目数过多少大家的创作。
亦绝非你自觉的懂与不懂,书画通灵,你所要感觉的是它所带给你灵魂的共鸣以及带领你进入的某种神来之意境,它是一种灵性的东西,没有好与不好,只有通达不通达。我认为所谓大师艺术,不过是他把人类内心里所具有的种种感受与性情通过书画表现出来,至于它所给予这个社会与人类多少勇气与力量,那就是仁仁者见,未仁者同了。
“夫画者,从于心者也。”不朽于墨,不朽于诗书画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