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挽联大全
挽联写法
挽联,也叫哀挽联,或者是为纪念死者而作,或者是为自己而作(自挽)。挽联产生于北宋,据《两般秋雨盦随笔·卷六·挽联》:
挽联不知起于何时,古但有挽词而已。即或有脍炙二句者,亦其项腹联耳。《石林燕话》载:“韩康公得解,过省殿试,皆第三人,后为相四迁,皆在熙宁中。苏子容挽云:‘三登庆历三人第,四入熙宁四辅中。’”此则的是挽联之体矣。
熙宁(1068-1077)是宋神宗国号,按此说法,苏颂(子容)挽韩绛(康公)联,应是最早的,时间为韩绛卒年1088年。作为联史资料,此联意义重大;但以此当成作挽联的样板,却有若干欠缺之处。 作挽联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宜颂扬人死以后,别人追忆他的功勋德业、学问建树、处世为人,是很自然的事。因此,挽联宜颂扬其人。它和现今的悼词不同,悼词篇幅较长,文字较多,在肯定成就的前提下,可以(一般不言)提及死者的缺憾,而挽联仅寥寥数语,要想来个“三七开”、“二八开”,是无论如何也说不清楚的。因此,一般挽联只论功德。如:
旗扬滇省,军震川疆,听叱咤一声,洗清帝制腥膻,风起云飞酬壮志身寄外邦,心怀祖国,该临终遗电,试问同胞痛哭,泪枯血竭为何人
这是挽蔡锷联,以其一生和临终的典型事例,塑造了一个近代民主革命家和爱国者的崇高形象。又如:
著书以仲长统自期,炎炎菿言,骇小儒之耳目革命继顾宁人而起,烈烈正气,振大汉之声威
这是挽章炳麟联,分别赞扬了他在著书中的学问建树,在革命中的刚烈精神。
如果说亲友、师生、官兵、上下级之间的赞扬,容易理解,也顺理成章的话,那么,作为敌对势力间,若能客观地评价对方,则需要有大气度、大胸怀的。清康熙帝这位有作为的政治家在这方面也才识过人。众所周知,清军入关、扫平江南后,郑成功据厦门、金门两岛抗清,甚至攻打过南京。1661年,郑成功率12万余人收复了被荷兰占领达38年之久的台湾,继续抗清,次年病逝台湾。康熙制联挽之:
四镇多贰心,两岛屯师,敢向东南争半壁诸王无寸土,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
联中,不但肯定了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历史功绩,而且对他抗清之举予以理解,这对那些明代遗臣也起了安抚作用。
2.用哀语挽联与贺寿、题赠联不同,也与祠庙联不同,虽须赞颂,但必用哀语,否则,何言之“挽”
恩泽四海功高九天(挽伟人)
医德高尚众口颂药方神灵百疾除(挽名医)
挽联,也叫哀挽联,或者是为纪念死者而作,或者是为自己而作(自挽)。挽联产生于北宋,据《两般秋雨盦随笔·卷六·挽联》:
挽联不知起于何时,古但有挽词而已。即或有脍炙二句者,亦其项腹联耳。《石林燕话》载:“韩康公得解,过省殿试,皆第三人,后为相四迁,皆在熙宁中。苏子容挽云:‘三登庆历三人第,四入熙宁四辅中。’”此则的是挽联之体矣。
熙宁(1068-1077)是宋神宗国号,按此说法,苏颂(子容)挽韩绛(康公)联,应是最早的,时间为韩绛卒年1088年。作为联史资料,此联意义重大;但以此当成作挽联的样板,却有若干欠缺之处。 作挽联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宜颂扬人死以后,别人追忆他的功勋德业、学问建树、处世为人,是很自然的事。因此,挽联宜颂扬其人。它和现今的悼词不同,悼词篇幅较长,文字较多,在肯定成就的前提下,可以(一般不言)提及死者的缺憾,而挽联仅寥寥数语,要想来个“三七开”、“二八开”,是无论如何也说不清楚的。因此,一般挽联只论功德。如:
旗扬滇省,军震川疆,听叱咤一声,洗清帝制腥膻,风起云飞酬壮志身寄外邦,心怀祖国,该临终遗电,试问同胞痛哭,泪枯血竭为何人
这是挽蔡锷联,以其一生和临终的典型事例,塑造了一个近代民主革命家和爱国者的崇高形象。又如:
著书以仲长统自期,炎炎菿言,骇小儒之耳目革命继顾宁人而起,烈烈正气,振大汉之声威
这是挽章炳麟联,分别赞扬了他在著书中的学问建树,在革命中的刚烈精神。
如果说亲友、师生、官兵、上下级之间的赞扬,容易理解,也顺理成章的话,那么,作为敌对势力间,若能客观地评价对方,则需要有大气度、大胸怀的。清康熙帝这位有作为的政治家在这方面也才识过人。众所周知,清军入关、扫平江南后,郑成功据厦门、金门两岛抗清,甚至攻打过南京。1661年,郑成功率12万余人收复了被荷兰占领达38年之久的台湾,继续抗清,次年病逝台湾。康熙制联挽之:
四镇多贰心,两岛屯师,敢向东南争半壁诸王无寸土,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
联中,不但肯定了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历史功绩,而且对他抗清之举予以理解,这对那些明代遗臣也起了安抚作用。
2.用哀语挽联与贺寿、题赠联不同,也与祠庙联不同,虽须赞颂,但必用哀语,否则,何言之“挽”
恩泽四海功高九天(挽伟人)
医德高尚众口颂药方神灵百疾除(挽名医)
挽联不知起于何时,古但有挽词而已。即或有脍炙二句者,亦其项腹联耳。《石林燕话》载:“韩康公得解,过省殿试,皆第三人,后为相四迁,皆在熙宁中。苏子容挽云:‘三登庆历三人第,四入熙宁四辅中。’”此则的是挽联之体矣。
熙宁(1068-1077)是宋神宗国号,按此说法,苏颂(子容)挽韩绛(康公)联,应是最早的,时间为韩绛卒年1088年。作为联史资料,此联意义重大;但以此当成作挽联的样板,却有若干欠缺之处。 作挽联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宜颂扬人死以后,别人追忆他的功勋德业、学问建树、处世为人,是很自然的事。因此,挽联宜颂扬其人。它和现今的悼词不同,悼词篇幅较长,文字较多,在肯定成就的前提下,可以(一般不言)提及死者的缺憾,而挽联仅寥寥数语,要想来个“三七开”、“二八开”,是无论如何也说不清楚的。因此,一般挽联只论功德。如:
旗扬滇省,军震川疆,听叱咤一声,洗清帝制腥膻,风起云飞酬壮志身寄外邦,心怀祖国,该临终遗电,试问同胞痛哭,泪枯血竭为何人
这是挽蔡锷联,以其一生和临终的典型事例,塑造了一个近代民主革命家和爱国者的崇高形象。又如:
著书以仲长统自期,炎炎菿言,骇小儒之耳目革命继顾宁人而起,烈烈正气,振大汉之声威
这是挽章炳麟联,分别赞扬了他在著书中的学问建树,在革命中的刚烈精神。
如果说亲友、师生、官兵、上下级之间的赞扬,容易理解,也顺理成章的话,那么,作为敌对势力间,若能客观地评价对方,则需要有大气度、大胸怀的。清康熙帝这位有作为的政治家在这方面也才识过人。众所周知,清军入关、扫平江南后,郑成功据厦门、金门两岛抗清,甚至攻打过南京。1661年,郑成功率12万余人收复了被荷兰占领达38年之久的台湾,继续抗清,次年病逝台湾。康熙制联挽之:
四镇多贰心,两岛屯师,敢向东南争半壁诸王无寸土,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
联中,不但肯定了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历史功绩,而且对他抗清之举予以理解,这对那些明代遗臣也起了安抚作用。
2.用哀语挽联与贺寿、题赠联不同,也与祠庙联不同,虽须赞颂,但必用哀语,否则,何言之“挽”
恩泽四海功高九天(挽伟人)
医德高尚众口颂药方神灵百疾除
对联—挽联
挽联: (一)灵堂门联:
1、父亡选用:
难忘手泽,永忆天伦
继承遗志,克颂先芬
2、母亡选用:
难忘淑德,永记慈恩
春晖未报,秋雨添愁
3、灵堂通用:
音容已杳,德泽犹存
精神不死,风范永存
灵魂驾鹤去,正气乘风来
良操美德千秋在,高节亮风万古存
(二)通用联
流芳百世,遗爱千秋 音容宛在,浩气常存
陇上犹留芳迹,堂前共仰遗容
桃花流水杳然去,明月清风几处游
美德堪称典范,遗训长昭泣人
一生俭朴留典范,半世勤劳传嘉风
慈竹当风空有影,晚萱经雨似留芳
流水夕阳千古恨,凄风苦雨百年愁
(三)挽男联
前世典范,后人楷模 名留后世,德及乡梓
一生行好事,千古留芳名
高风传乡里,亮节昭后人
悲声难挽流云住,哭音相随野鹤飞
鹤驾已随云影杳,鹃声犹带月光寒
朗月清风怀旧宇,残山剩水读遗诗
等闲暂别犹惊梦,此后何缘在晤言
天上陨颗明星,人间少名俊杰
瑶池来位贵客,佛国添座金刚
(四)挽女联
秋风鹤唳,夜月鹃啼 独剪西窗,梅残东阁
慈颜已逝,风木与悲
白云悬影望,鸟鸟切遐思
花为春寒泣,鸟因肠断哀
女星沉宝婺,仙驾返瑶池
花落胭脂春去早,魂销锦帐梦来惊
西地驾已归王母,南国辉空仰婺星
宝婺光沉天上宿,莲花香观佛前身
蝶化竟成辞世梦,鹤鸣犹作步虚声
鹃啼五夜凄风冷,鹤唳三更苦雨寒
魂归九天悲夜月,芳流百代忆春风
绮阁风凄伤鹤唳,瑶阶月冷泣鹃啼
慈竹临风空有影,晚萱经雨不留芳
慈竹霜寒丹凤集,桐花香萎白云悬
情操白如银,洁净晶莹光如雪
慈心红盛火,鲜明炽烈映红梅
通用的挽联
名流千古;光启后人。
音容宛在;笑貌长存。
此地共枕;它乡同眠。
千秋忠烈;百世遗芳。
功德无尽;青史永垂。
清白磊落;正大光明。
寿终正寝;鹤驾西归。
悲魂归去;遗言永存。
一生留美德;半世树嘉风。
高风传乡里;亮节照后人。
一生行好事;千古流芳名。
寿终德望在;身去音容存。
雨洒天流泪;风号地放悲。
终生辛勤劳动;一世淳朴为人。
绿水长吟芳德;青山永志雅风。
完来大璞归天地;留得和风惠子孙。
英灵已作蓬莱客;德范犹萦故里人。
美德常齐天地永;嘉风久伴山河存。
睦邻风范今犹在;勤俭精神永珍存。
满园禾苗伤化雨;一门桃李哭春风。
流水高山思典范;春风霁月仰仪型。
老泪无多哭知己;苍天何遽丧斯人。
有口皆碑留赞誉;无言凝志寄哀思。
想见音容空有泪;欲闻教诲杳无声。
玉洁冰清归泉路;孙贤子孝哭灵台。
只见三秋多苦雨;谁知九月别严亲。
梅吐玉容含孝意;柳拖金色动哀情。
慈母一去杳无影;怜儿千声呼不回。
爱子心肠今日断;哭你情泪何时干。
遵遗言献身革命;听父命持家勤劳。
老泪不多哭知己;苍天无故泣斯人。
幸有诗文垂宇宙;亦酬壮志兴中华。
终年未尽平生志;遗言唯斯后来人。
年登九十从来少;寿未期颐总堪伤。
翰书犹有云霞彩;诗句常留金石声。
剩有寒沙留鹤篆;尚余流水作琴声。
天上星辰伤已渺;人间花木喜长存。
剩有寒梅筛月影;空余瘦竹度琴声。
红消豆蔻三春梦;香断梅花一缕魂。
云低远浦杳黄鹤;月冷寒窗泣紫鹃。
彩云易散秋无迹;旧梦难寻心有香。
翠竹当窗空有影;绮花落地寂无声。
三更月暗鹃啼苦;万籁声寂鹤唳哀。
生平轶事知多少;世上如君有几人。
花间双蝶成残梦;镜里孤鸾哭断肠。
翰书犹在锦书断;鸳梦难寻蝶梦醒。
蜡炬痛心频滴泪;纸花解语倍伤情。
终天唯有思亲泪;寸草痛无益母灵。
行殡礼仪式从简;办丧事节约当先。
生前教子干革命;死后望儿继良风。
美德常与天地在;英名永垂宇宙间。
古同松柏清同竹;言可经纶行可邻。
慈颜今日骑鲸去;英坛何时化鹤归。
一世精神归华表;满堂血泪飞云天。
恨添黄水三层浪;愁锁条山一片云。
在世爱国勤劳动;临终嘱儿要节约。
桃花流水杳然去;明月清风何处游。
三径寒松含露泣;半窗残竹带风号。
事业已归前辈录;典型留与后人看。
朗月清风怀旧宇;残山剩水读遗诗。
朝云暮雨难觅影;高山流水少知音。
画地曾传贤母荻;引刀谁断教儿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