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风俗流程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传统婚俗之七—喜宴

  在传统婚礼进行的前一天,男家已经张灯结彩,其布置大略如下:

  堂屋:

  1 、门前对联一副,加横批。本文摘自教育文!摘

  2 、堂屋中间高悬一方形彩灯,彩灯四面分别绘上“鸾凤和鸣”、“观音送子”、“状元及第”、“合家欢”图案。

  3 、香案上一对硕大红烛。

  4 、两边“对座”墙上贴“陪对”一幅。

  5 、后“金墙”上帖“天地君亲师位”六个大字,自上而下直写。这六个字的写法有讲究:天要平,即“天”字的两横要写平,不能弯曲;地要宽,即“地”字写宽一些,不要过窄;君不开口,即“君”字要全封闭,不能留空隙;亲不闭目,即写繁体“ 亲 ” 字,右边的“ 见 ”字不能把上面的“目”字最后一横全部封住;师无别意:繁体的“ 师 ”字要少写一撇,写作“ 师” 。

  新房:

  1 、门框两边贴对联一副,加横批(横批一般写“鸾凤和鸣”四字);

  2 、门上贴大红双喜字;

  3 、新房正中悬彩灯;

  4 、窗户上贴剪纸的大红双喜字,四角贴剪纸的蝴蝶图案;

  5 、窗户两边贴对联;

  6 、墙壁四周挂字画。

  厨房:正门对联一副,加横批,门上贴红“喜”字。

  其他:所有房间门上均贴“喜”字一个。

  拜堂之后,新娘便在新房落座,不再出来。新郎要走出新房接待贺客。如在宾馆、酒家宴宾,则夫妻双方都得出去会见宾客并向宾客敬酒。

  喜筵要按来客的尊卑长幼排定座位,称之为“请客”,或者“清客”。排座位的原则是上尊下卑,右尊左卑,客人按其长幼和身份、地位从高到低排列座次。

  主席要摆在堂屋上方正中,请“大亲”坐上首右边席位,新郎的父亲或舅父坐上首左边席位作陪,其余按尊卑长幼对号入座。

  除堂屋的正席外,次尊贵的一席摆在新房中,请新娘的母亲坐首位,由新郎的母亲或舅母作陪。其他各席的座位一般也要按尊卑次序排定。

  座位排定后,傧相宣布动乐鸣炮开宴,新郎要先到首席斟酒敬酒,说几句表示感谢的话祝酒,然后,厨房开上第一道菜来,把婚宴推向高潮。

  各席的酒菜应该一个样,唯“男大亲”和“女大亲”所在的席次,通例必须有清蒸的猪肘子一个。而且,新郎要时刻守候在桌边,为“上亲”斟酒、送热毛巾等,以示尊敬。

  喜筵结束前,媒人早已溜走,谓之“逃席”。倘若不走,“洗媒”的人会把他的脸抹成锅底。喜筵结束后,“上亲”先到退堂屋休息一会,吃些点心,由男方尊长陪着说些客套话,待勤杂人员把席面撤去,扫了地,大亲就该起身告辞了。临起时,男家要“打发”衣料、鞋袜之类,讲究的还有红包。“送大亲”是又一个热闹场面,男家所有体面的人都要送到门口,还要鸣炮动乐,以示敬重。新郎及其父母应送客至村口。

结婚风俗流程

结婚流程-新婚注意事项

  “证婚人”,一般是请家族中的长辈、单位领导或整个婚宴上威望比较高的人做证婚人,应视具体情况而定,可以在婚宴中临时请。通常是在婚宴开始时,请证婚人做证婚词。

  来宾致词示例

  新郎、新娘、主婚人、各位来宾:

  今天是xx两家合婚的大喜日子,承蒙主人邀请,能够得以参加盛会,我实在是万分荣幸。在此,我代表全体来宾,祝福新娘新郎新婚愉快,美满幸福。

  大家知道,社会的昌盛以个人家庭的幸福为基础,家庭的幸福以美满的婚姻为起点,婚姻是社会的基础。今天××先生与××小姐结婚,果然是郎才女貌,佳偶天成。我希望他们能够夫唱妇随,互助互谅,创造一个美满幸福家庭,再次祝愿新郎新娘婚姻幸福,白头偕老。

传统结婚程序

  民间结婚

  一、说媒

  媒人在传统婚姻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中国礼俗一再强调“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上无媒不成亲”。男女双方必须要经过媒人说合才能够结成连理。媒人可以主动“揽活”,为男女双方牵线搭桥,也可以是“受人之托”,成人之事。

  说成一桩媒,媒人可以得到一些钱财,称之为“谢媒礼”。这笔钱一般由男家支付(如果是男到女家,则由女家支付),在成亲的前一天,连同送媒人的鸡、鸭、肘子、鞋袜、布料一起送到媒人家。媒人第二天一定要去引导接亲,称之为“圆媒”或“启媒”。谢媒钱的多少,视主家经济状况自行决定,但无论多寡,均需用红纸封好,称为“红包”或“包封”。

  二、相亲

  旧时男女授受不亲,女子更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身处深闺,难睹芳容。在经媒人说合之后,男方一般会提出“看一看”,这种在媒人的带领下到女方家里作初次访问的活动就称之为“相亲”,俗称“看亲”。

  相亲的日子由男方提出,由媒人决定时间并通知男女双方,双方都应做好准备,男方要带一些礼物,礼不在多,表表心意而已,若能打动对方父母的心当然就更好了。作为主角的男女二人都应尽力收拾打扮得得体漂亮,以获取对方的青睐。

  如果男方被女方父母留下款待,这一般说明他已得到了女方父母及女方的认可。若迟迟不备饭菜且任由男方告辞出门,则说明这门婚事即将告吹。中国是一个讲究含蓄的民族,这种事当然不会明明白白地说出来,全靠男方和媒婆察言观色。

  当然,女方也可能会去男方家“拜访”,这在有的地方叫做“看当”。若女方父母不愿意接受款待,执意告辞,表明这门婚事难以告成。此时,男方当然不可费力强留。女方父母通过察看男方家庭情况,欣然接受邀请,或者将奉上的香茶一饮而尽,结局则是皆大欢喜。

  三、问名

  问名,是男家纳采女家收下礼物后的一个步骤,即请媒人持帖去问女方的姓名及其生辰八字,以便回去占卜吉凶,相当于后世的“请八字”。

  古人阴阳等信仰观念极重,有五行相生相克之说,又有属相相合相冲之说。一事不合,婚事便没有成功的希望。无论古礼还是后世,择偶考虑的并不仅仅是上述的命相等等,因而问名还包括问清女子为谁氏所生,是亲生还是收养,是正室还是继室所生。

  问名也携礼物,古礼也用雁,大概纳采、问名是一次进行的,后世的纳采、问名就是如此。有的地方问名之后,男女家双方要交换“草帖子”,也就是互相通告各自的情况。

  这种“八字”是写在一张红纸上,纸宽约一寸,长约八寸,上面写男女双方的出生年月日时,其格式如下:

  男XX乾造XX年XX月XX日XX时建生

  女XX坤造XX年XX月XX日XX时瑞生

  上面所写“八字”的字数,习惯上必须是偶数才行。假如出现奇数的话,就随便增减一个无关紧要的字凑成偶数。男女两家收到这种八字以后,就赶紧烧香供在正厅神佛祖先之前放三天。假如在这三天期间,家里发生吵架、失窃、摔坏东西及其他意想不到的灾变事故,就都被认为是不吉的凶光,那这门亲事就不必谈了。反之如果在这三天期问,男女双方家中都没有发生任何意外事故,就认为是出于神佛和祖宗的保佑,乃是大吉之光,这门婚事就可继续谈下去。这时男女双方都要请算命先生来批“八字”,看看男女当事人的相性如何,如果相性好婚事就继续进行,不好就免谈。假如一切都很顺利,这门婚事才能进入正题,也就是开始谈论聘金和嫁妆,以及男女双方的各种其他问题。

  由此可见,“生辰八字”十分重要,它是决定男女婚姻的主宰。就因为根据生辰八字能判断出一个人命运相性的好坏,所以很多做父母的在女儿出生之后,赶紧请算命先生给找一个好的生辰八字,以免将来长大合婚时合不成。如此一来,很多妇女出生年月日都是假的。尤其是那种所谓“破骨”的女孩子,更须要特别伪造生辰八字,不过当她享尽天年死亡时,她娘家人必须通知她的“孝男”,告诉他们,她是一个“破骨”相的人,以后绝不可以拾骨。

  四、请期

  纳征之后,就意味着婚姻缔结,接下来就该迎娶过门了,而此前的准备工作就是请期。请期就是男家占卜择定合婚的吉日良辰,让媒人告知女家,征求女家的同意,相当于后世的“告期”、“下日子”、“送日子”、“探话”等。古代请期用雁,后世用各色礼品。请期仪式过程中,进行婚礼仪式的第二次迷信占卜活动,大体与问名后的占卜相同,主要是选择适当的迎娶吉日,合婚良辰,以及合适的迎亲、送亲之人。占卜的选择中心仍然是八字与属相。首先是选择吉日良辰,民间一般选双月双日,如二月二、四月八、六月六等。不过,嫁娶月份一定不能犯男女双方的属相忌讳,否则“犯月”;合适的月份诸如“正七迎鸡兔”等,则为“行嫁月”,可以嫁娶、迎亲。送亲的也不能犯属相的忌讳。

  古时候的请期似乎是口头进行的,后世则口头、书面皆有,尤其是世族大家或小康的耕读之家,大多以书面的形式进行,也就是所谓“下婚书”。

  五、迎亲

  迎亲,是婚姻的最后一道程序。它是请期获女家允许后而进行的,相当于后世的婚礼大典,或狭义的婚礼。古时的婚礼仪式不是一天就能完成的,有时要持续两三天。近代婚礼多为三天,大典之前的一天,女家派人来“铺房”或“暖屋”;中间的一天是迎亲日,迎来新娘后要拜堂合卺(成婚的意思,旧时成婚的一种礼节),这是正式的婚礼大典;次日闹房。有的地方婚礼为两天,有的只有中间的一天。在婚礼正日,从迎娶到闹房,其问的仪俗丰富多采,达几十种之多。

  在迎亲队伍到来之前,还要做许多准备,一般包括如下内容:

  挽面(绞脸)——按照旧式风俗习惯,妇女除非结婚,绝对不可以剃掉脸上的汗毛。惟独在结婚的前夕,也就是在“上头戴髻”之前,才能开始人生第一次的“挽面”。方法是由一名具有“挽面”经验的妇女,手拿一根坚韧的细线,用两手使线呈两角交叉状,紧贴在出嫁女子的脸部,然后用手一弛一张,就可以拔掉脸部的茸毛,使脸部光洁明净。

  因为这是一个女孩子一生中的第一次挽面,所以非常慎重,负责挽面的必须是“好命人(北方叫“全靠人”)”,也就是父母兄弟姐妹俱全的人。因为是第一次“挽面”,所以特称为“开面”(北方叫“开脸”)。“挽面”完毕之后,还要赠送好命人谢礼,接下去是“上头戴髻”。

结婚风俗

  绵延的山一座座越过,村寨里的敲锣打鼓声也渐渐清晰起来,不一会,便碰到了迎亲队伍。

  走在前面的是两个大汉,他们挺着身板,昂着头,大步向前;两旁则是七八个黄脸瘦子,他们身着红布袄,两手捏着唢呐,腮帮子鼓得通红,喇叭吹得震天响;中间抬着一顶金边红布的花轿,上面绣着五颜六色的锦花。

  敲打声在祠堂内停了下来,一位穿着红色旗袍的婷婷少女钻出轿子,挽着英俊新郎的手来到公婆前,恭恭敬敬地跪下来。

  紧随其后的两位姑娘穿梭在嘈杂的人群中,手中托着盘,盘上放着两杯茶,夫妻二人一人端一杯,小心翼翼地敬在二老手中。

  二老笑呵呵,脸上绽放红光,一边把茶捧在手心,一口一口抿起来,一边用右手掏出两个红艳艳的大红包,轻轻放到夫妻二人手中。

  婚宴开始了,我们边吃边喝边聊。新郎新娘轮番敬酒。当来到我们那一桌时,新娘出于热情,递给我一只张牙舞爪的大螃蟹。我抬起头,瞟了一眼,那新娘子生得白白嫩嫩,两眼细眯着,两只纤纤小手,红色的指甲!

  浓浓的菜香渐渐淡了,婚桌上的人渐渐散了,婚宴也随之结束。夫妻二人手挽着手,那时下起了毛毛细雨,那雨丝如珠帘,两人缠缠绵绵地走在珠帘中,隐隐约约,渐渐消失,走向浪漫、快乐、温馨的明天……

我家乡的婚嫁风俗

  中国是一个民俗文化十分丰富的国家,每个地区都有不一样的习俗,就像人所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一样。”那么长春是什么样婚嫁风俗呢?在我参加一次婚礼后发现了许乡的婚嫁习俗。

  要先择“正日子”,结婚当天的日子叫做“正日子”一般由新郎家选的。新娘家要选‘待客日”,他们需要完成两次同样的婚礼,也就是正日子”从及待客了“正日子”就是正式婚礼了。

  然后是新房布置可忙了,但在婚嫁风俗中个颇为有趣的项目,作为女方的弟弟,要担任主力要上窗帘。订结婚照,以及擦一遍地

  送亲必须要新娘弟弟,并且新人还要给一个大红包,准备开始迎亲。迎亲,迎亲当天是越早越好。因为有“抢头”一说,新郎迎亲时间也是找人占卜指定好时辰,一般有8和9这两个数字,寓意发财和长久之意。新郎接亲人数是单数,这与我们正好相反娶回家就成双数了,其中也必须要有小孩。

  结婚时可热闹了!每十个人围着一张桌餐桌上有让人垂涎三尺的可口美味佳肴。有炖小鸡,炖鱼炒,地三鲜等。美食所有人都在祝福这对新人,女方妈妈眼睛里眼泪在打圈。但大部分是喜悦的泪水,可能是看见自己女儿长大了吧。大屏幕上有这对新人的照片,花童扯着新娘的纱裙并送到新郎那边便下场。新郎全身西装十分帅气并竟是人生大事。新娘的婚纱是白色的,头上戴朵白色的花。纱裙上有许多珍珠,像在“舞池”上的白天鹅。形成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新娘要改口叫妈。改口费一般是1001。寓意是新娘千里挑一

  我认为这个是智慧的人对美好未来的憧憬,这就是长春的婚嫁习俗了。

家乡热闹的婚俗

  在我们家乡最热闹的就是结婚了。

  结婚之前,男方要给女方送聘礼,这聘礼中一定要有鹅和半头猪,“鹅”的意思是说女方像天鹅一样美丽;猪,两家人一人一半,意思是说,他们两个要和和美美,永不分离。当然女方也要给男方回礼。这礼中一定要有一个小桶和两床被。“小桶”的意思是永结同心。被子上一定要有两只鸳鸯它象征着男女两方百年好合。

  在新娘出嫁前,一定要有其兄弟背上车。如果无兄弟,那新娘便要踩在桂花糕上,这是因为不能让新娘脚沾娘家泥土,带走娘家财气。等女儿走出十几米后就要向外泼一盆水,这就叫做“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祝愿女儿永远纯洁如一汪清水”。

  在新婚之日,桌上一定要摆着花生,桂圆,枣子,莲子。来喝喜酒的人一般都会带这些东西,意思是祝新娘早生贵子,子孙兴旺。

  男女新婚后第三天要回门看望父母。在吃饭时,如长辈给新姑爷夹菜,就一定要吃完,否则就是对长辈不敬。若新姑爷实在吃不下,就要按“吃不了,兜着走”的说法,将菜倒进新姑爷的衣袋中,这目的就是要看新姑爷失态的样子,以此逗乐。另外要将胭脂,口红等强抹在新姑爷的脸上,而且不许洗掉,这种玩笑不分长幼,新姑爷不许生气。

  这就是我们家乡的结婚习俗!

家乡的结婚习俗作文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十里乡俗就不同。”这句话说得真没错。今天,妈妈就带着我参加了她朋友的婚礼。

  天气是如此的好,湛蓝的天空像被刚洗过一样,万里无云。好似老天爷也在为婚礼锦上添花呢。

  激动的时刻到了——婚车来了!但车停后新娘并没有急于下车,则是男方派一个人拿着烧旺的干谷橞的茎绕婚车走了一圈。听人说:好像是烧邪气。我真的要尖叫了!因为新娘终于穿着雪白的婚纱出来了。妈呀,这又是要干什么——只见两个人抬着一个大火盆出来了,放到新娘跟前,让新娘从上面过去。这又有什么讲究,也许是红红火火吧!此时,新娘有点不知所措了,笑容凝结在了脸上,她害怕火会烧到自己,就这么傻傻的站着。忽然,新郎抱起了新娘,还没等人们反应过来,他们已经逃回“洞房”了。新娘从“洞房”出来时,已经换掉了婚纱穿上了礼服。媒婆把她领到了灶神前,给她蒙上了眼睛,然后把筷子和针放到了地上让新娘找。“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筷子代表着媳妇光吃不做;针代表她真心实意跟丈夫过日子。妈妈当时结婚还找到了针呢!”说着,妈妈幸福地笑了。接着就没什么意思了:入席,当听众,吃饭,喝酒,走人。

  也许有些人会认为我的家乡的结婚习俗很无聊,但你们错了,这是古人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呀!

关于风俗习惯的作文:结婚的习俗

  结婚是人生中最大的一件事。古时候结婚要坐花轿,而如今改坐轿车了。而且我们家乡的结婚习俗又与众不同,下面就让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我们这里结婚一般要四天。在头一天,男方家要准备好菜到女方家吃一顿饭,必须要有一只公鸡和一只母鸡。这一天,新娘要等姑妈把酒盖打开,方能倒酒招待客人。晚饭后,男方代表和女方代表要商量结婚的事,等女方长辈同意了,新郎才能做好娶新娘的准备。

  要准备迎娶时,新郎要在下午两三点钟,并且是别人家不知道的情况下偷偷地去新娘家接新娘。在新娘出家门时要盖盖头,还要打一把红色的伞或黑色的伞,同时,新郎胸前要戴大红花,头上要戴绿帽子。出发了,路远的就坐车,路近的就走路,但有桥的地方不能过。当新娘来到新郎家门前时,要放鞭炮迎娶新娘。

  第二天,新郎家就派人到新娘家接新娘的亲戚朋友。而且新郎家要等新娘家的人来了,并且安排在上席入座后才能吃饭。另外,新娘家的人在来的路上要准备好喜糖和香烟,在路上遇到人要分给路人。到了晚上,就是新郎和新娘入洞房的时候了,这时,如果谁拿走了新郎头上的帽子,那么新郎必须要用一包香烟和一包糖才能把帽子换回来。

  第三天吃早饭的时候,新娘的姑爹、姑妈、舅舅、舅妈要给客人敬酒和敬烟。新娘家敬几次,新郎家就要敬几次,这样才算尊重。早饭吃完后,就准备回门,回门就是去新娘家热热闹闹地办一次酒席招待亲朋好友。结婚的礼俗结束后,新娘必须在新郎家住够三天,才能回家看望父母。

  这就是我们彝家人结婚的习俗,是不是也有一定的特点?要是有机会到彝家做客,请不要错过了。

结婚风俗

  今天凌晨3点,我们坐着5辆“滴滴”往福建宁德驶去。

  一路上有许多风景名胜,特别是那似龙在游行的隧道,隧道中好威武,长长的黑暗“世界”边上有一排排的路灯,像在给游客们指引方向呢!

  那是谁家呢?原来是舅妈家,因为我是第一次来舅妈家有点陌生。我的心情分外激动,像剑一般的速度下车,哎呀!我过度惊吓的大叫一声“啊!”原来正在放鞭炮啊,真是胆战心惊的。我随着我那渴望见到自己的老婆的舅舅来到楼上敲了敲门,新娘不开门,原来时间还没到啊。舅妈在房间里叫我们下楼去吃点心,我们只能遵从到楼下我吃了一大碗面条,还要喝一杯白开水泡红枣,哎呦妈啊我的小肚肚都快撑破了,但不过为了舅妈,我愿意。哈哈,到了去迎接舅妈的时候啦。我们上了楼敲敲门“叮咚”的一声,舅舅把红包从门缝里塞进去,新娘的房门开了,舅舅进房间马上走到舅妈那里,像舅妈深情的表白,在场的各位都感动了,舅妈流出了眼泪,那是真实的,是被舅舅感动的。舅妈站起来深深的抱住了舅舅,舅舅趁这时帮舅妈戴上了金项链,抱起舅妈往楼下走。舅妈在楼下先撒三次大米撒像佛祖在仍三次筷子。他们在舅妈的2个手提箱上贴上平安祝福语,并叫4位叔叔,分别两位叔叔给拿一个手提箱,要拿起手提箱向外走3步在往会走,然后在走出去把手提箱放在车的后备箱里。这令我疑惑不解我就问舅妈:“舅妈,舅妈为什么要这样啊?”舅妈说:“这是我们这的风俗。”我接上话说:“又是风俗啊!”这句话引来大家的笑声。

传统结婚习俗

  ·精装龙凤礼饼两盒、西式礼饼一盒。

  ·双喜八样生果吉子篮(生生猛猛)

  ·椰子两对(有爷有子)、特长精装龙凤烛两对(长长广东新娘)

  ·精装烫金男女家对联各一对、精装茶叶、芝麻各两盒(女子坚贞、守信不移)

  ·双喜烫金大礼金封两个(装聘金用)

  ·百年好合三牲封两个(鸡、鱼、猪肉大礼可以三牲利市代替)

  ·双喜贴盒(核桃、有衣莲子、百合、红枣、有壳花生、荔枝干、龙眼干、红豆、绿豆、芝麻、茶叶、十一样吉祥京果)

  ·扁柏一包、双喜烫金利市封两包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关于消防安全

神话故事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