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算乘法教案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巧用乘法原理

  一年一度的“森林时装秀”又拉开了序幕,今年的主题是“废物利用”,所以设计师唐老鸭用报纸、鞋盒、瓶罐等设计出了许多美丽、时尚的衣服。

  衣服设计出来了,总要找些模特吧,可要找多少个呢?唐老鸭可犯了愁。

  眼看“森林时装秀”一天天近了,唐老鸭决定去问问森林里的“金点子大王”火麒麟。

  “火麒麟,‘森林时装秀’马上就要开幕了,我还没有找好模特,因为我不知道要找多少个?”唐老鸭很着急。

  “那你设计了多少服装呢?”火麒麟问道。

  唐老鸭想了想说:“六件上衣,四条裤子和三顶帽子。而且,每个模特要穿得不同,最多可以有几种搭配方法呢?”

  “6×4×3=72,最多可以有72种不同的搭配方法,也就是说,最多可以叫72个模特。”火麒麟想了想说。

  “谢谢,那您可以告诉我是怎样算的吗?”看来唐老鸭还想学点知识。

  “这运用的就是典型的乘法原理,完成装束必须分三个步骤完成,先取上衣,再取裤子,最后取帽子,这样分别有6、4、3种不同的方法,所以6×4×3=72(种)。”火麒麟耐心地讲解道。

  “哦,我明白了,以后我就不用再来麻烦您了。”唐老鸭高兴得说。同学们,你们听懂了吗?那我就来考考你:用1、2、4、8四个数字,可以组成多少个不同的四位数呢

笔算乘法教案

四年级数学上册《口算乘法》说课稿

  三、教学过程简述

  首先创设情境——简单介绍6种交通工具的速度,使学生初步理解“速度”的含义——让学生说一说自己了解的其他交通工具的速度——教师提供信息:人骑自行车1小时约走16千米,让学生根据这个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教师适当地引出例(1)后——首先建立计算模式。其次,要求学生用自己地知识经验独立口算。再次,与同桌交流算法——回答计算结果,汇报不同算法——引导学生对比不同算法的特点,确定最优化的算法,最后小姐口算方法。

乘法口诀

  数学课刚开始,周老师就说我们口诀掌握得不熟练,紧接着给了我们大约3分钟的时间同桌互相背口诀。

  我马上对着同桌邹乐乐背了起来,背着背着,“五九四十五”、“四九三十六”这两句口诀我想了半天,才勉强背出来。而邹乐乐,他也有两句不怎么熟练。

  周老师询问了大家的背诵情况后,又从每组中挑了一名小代表,进行了小组“对口令”抢答赛。结果,我们第四组赢了,大家都高兴极了。瞧!有的嘴巴弯得像月牙儿,还忍不住笑出了声,有的还跳了起来,还有的拍起了手!随着周老师的一声“停”,教室里顿时安静了下来。

乘法的妙用

  我上二年级了,沈老师已经教会我们一到九的乘法了。老师说乘法的计算方法比加法计算更快,更方便,今天我算终于领会了。

  和往常一样,我去爸爸工作的电影院看电影,每次去都有好多好多人在一起看。我问爸爸,一场电影有多少人在一起看呀?爸爸说,你自己数数吧,一排座椅有多少个,一共有几排。我跑到影厅里数了数,一排有十二把座椅,一共有十排。爸爸给我纸和笔,让我用学过乘法算一下。十二乘以十等于?这个我不会,爸爸告诉了我计算的方法,让我注意进位和各个数字的位置。

  最后,我算出来是一百二十个座位。好多座位啦!一个座位坐一个人,那就是一百二十个人一起看电影。

  用乘法计算真是很快,很奇妙!我一定要努力学好数学。

乘除法

  数学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有时可能连我们自己都没有发现呢,今天,吃过午饭,妈妈带我到山坡上去找小棒。我和妈妈先把茅草的杆子砍回家,然后妈妈用米尺量10厘米长一根,用剪子剪断。妈妈一边剪,一边让我数,数到10根就捆一捆。

  捆了10捆,妈妈说,好了,不剪了。然后,妈妈叫我把10捆打开,两根两根的数,数到100;又5根5根的数,数到100;我都数对了。妈妈问我:还可以怎么数?“10根10根的数”。

  “10根一捆,你说100根要捆几捆?”我想了一下,说:“10捆。”妈妈高兴的说:“对,你真聪明!”我很高兴,同时也觉得数学真有趣!

分数乘法简便运算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认真、仔细的良好学习习惯。

  能够正确的熟练地进行分数乘整数的计算。

  教学重难点:

  重点:熟练掌握运算定律,灵活、准确、合理地进行简便计算。

  难点:熟练掌握运算定律,准确、合理地进行简便计算。

  教法设计:

  指导法、探究法。

  学法设计:

  练习法。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问题回顾,再现新知。

  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的是分数乘法的简便运算、请同学们思考并回答下面几个问题。(课件出示)

  1、分数乘法简便运算所涉及的公式定律和整数乘法的简便运算时一样的,基本上有哪几个

周记:这学期我学会了笔算乘法

  这学期我学会了笔算乘法,法规是:1、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的个位数对齐,作文之小学三年级作文:数学周记作文。2、再用两位数十位上得数去乘另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数和两位数的十位对齐。3、然后把两次乘的得数加起来。

  比如:46*55=2530

  4 6

  * 5 5

  —————

  2 3 0

  2 3 0

  ———————

  2 5 3 0

  还有因数末尾的简便算法是因数末尾有0的算法,可以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然后看两个因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末尾添写几个0,比如:350*20=7000

  3 5 0

  * 2 0

  7 0 0 0

  在新的学期,我会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不让老师和妈妈操心。

奇妙的乘法

  过了暑假,我就要二年级了,妈妈说二年级就要开始学乘法了,并且给我看了一本书。书里讲一只小猫,它每天都要去卖鱼,有些人每天都要买很多鱼,一根一根数很麻烦,于是小猫想了个办法。它把鱼用绳子串起来,三条鱼串成一串,这样的话有人买9条鱼的时候就不用一条一条数了,只要拿3串就好了。

  妈妈说这个就是乘法,相同的数字不停的相加,就可以用乘法。我明白了,原来乘法也不难,我不怕乘法了.

学笔算除法

  前几天,老师教我们笔算除法,让我懂得了许多我不懂的知识。

  上课的时候,老师教我们笔算除法,我们大家都很感兴趣。都想知道笔算除法怎样算,我们大家上课专心听讲,老师给我们讲了许多关于笔算除法的三大类,分别是:商、乘、减,还学习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比如说:312÷3=104或72÷8=9。

  这些算式都是根据:被除数÷除数=商算出来的。这节课上得很有趣,让我明白了数学中还有这么多的乐趣。我还要继续探究数学中的秘密。这节课真令我难忘。

乘法笔算

  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5分钟)

  班级姓名成绩家长签名

  ——————————————————————

  14×38=45×91=64×39=26×35=38×92=

  1445642638

  ×38×91×39×35×92

  ————————————————————

  96×26=86×81=47×27=19×31=84×57=

  9686471984

  ×26×81×27×31×57

  ————————————————————

  53×38=68×79=72×75=33×34=25×42=

  5368723325

  ×38×79×75×34×42

  ————————————————————

  75×35=52×12=13×27=86×11=54×22=

  7552138654

  ×35×12×27×11×22

  ————————————————————

  17×34=68×72=23×49=38×81=57×48=

  1768233857

  ×34×72×49×81×48

  ————————————————————

  25×14=49×61=53×97=83×16=59×32=

  2549538359

  ×14×61×97×16×32

  ————————————————————

  写作特点:

  课文在描写实实在在的事物时,加进了人物由实实在在的事物引起的联想,使文章表达的感情更深刻。

  27蒙娜丽莎之约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探访、交涉、风采、赴约、淡雅、捉摸、衬托、幻觉、深远、有朝一日、大样彼岸”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照画面,了解课文中具体描写画像的部分,学习作者把看到的和想象到的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写作方法。

  3.感受世界名画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对照插图,把具体描写《蒙娜丽莎》画像的部分找出来,欣赏蒙娜丽莎神秘莫测的美丽神韵和那如梦如幻的妩媚微笑,引导学生从蒙娜丽莎的面部表情以及她的坐姿、双手和背景等具体的描写中体会世界名画的魅力。

  教学准备:

  1.课前,安排学生查阅达?芬奇的资料,搜集蒙娜丽莎的画册、照片、挂历等,欣赏一下这幅世界名画。

  2.教师准备此画的挂图。

  3.组织学生事先相互交换传阅,对名画有初步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美妙的乐曲,令人回味无穷;杰出的画作,让人百看不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介绍的是有关意大利文艺复兴巨匠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

  2.师生交流有关达·芬奇以及《蒙娜丽莎》的资料。

  3.出示课题:蒙娜丽莎之约(齐读)

  读了课题有什么想问的吗?(学生紧扣课题质疑)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学生快速默读课文,要求:读通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反馈交流。

  课文先是描述了大家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前排队等候欣赏《蒙娜丽莎》的心情和此画来纽约展出的原因;接着介绍了《蒙娜丽莎》画像,具体介绍了画的尺寸大小,人物的外形,特别详细描写了蒙娜丽莎的面部表情和神秘的微笑,以及她优雅的坐姿、交叠的双手和幽深茫茫的背景;最后告诉大家,蒙娜丽莎给人带来心灵的震撼,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

  (三)再读课文,感受名画魅力

  1.默读课文,看看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具体介绍了这幅名画,找到课文5──7自然段。

  2.出示《蒙娜丽莎》的图画,让学生自由观赏,谈谈体会。

  3.从同学们惊叹的眼神中,老师感受到你们对这幅画的喜爱,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同桌交流说说感受最深的一点)

  4.课文是怎样具体介绍《蒙娜丽莎》这幅画的呢?选一个你最感兴趣的方面,细细读一读,体会体会,说说自己的感受。

  5.全班交流,感受名画的魅力。

  提问:你从哪些描写中看出了这幅世界名画的魅力呢

  (1)引导学生感受画的整体。(第五自然段)

  A:引导读句子“我随着队伍──我终于跟她面对面了”。

  体会:几百年来,《蒙娜丽莎》这幅画几经辗转,最后被收藏在卢浮宫。这幅画能够来到纽约展出是多么不容易,也是多少人渴望的事情啊!

  课件补充资料:

  “它曾经先后被珍藏于不同的王宫,甚至还被拿破仑拿走,在自己的卧室里挂了好多年。1911年,一名意大利人把它偷回了意大利。二战期间,法国人为了避免此画落入纳粹之手,曾多次转移。这幅画能够来到纽约展出是多么不容易,也是多少人渴望的事情啊!”

  等待终于变成了现实,“近了,更近了──我终于跟她面对面了”迫不及待的心情跃然纸上。虽然经过了五百多年,她仍是那么恬静、淡雅,怪不得作者说心中涌起一种奇异的感觉。

  B、引导读句子“她的脸颊泛着红光──你会怀疑血液真的在里面流动”。

  体会:我们仿佛看到了她一头乌黑的长发,柔和明亮的眼神,真实的嘴唇,而且更令人称奇的是颈项里的血液也仿佛在流动,一切似真亦幻。

  过渡:你还从哪儿感受到了这幅画的魅力?(微笑)自古以来,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中队委竞选稿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