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的故事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有清明节假日的故事

  今天是清明节,也是第一个有假日的清明节。我们在这一天缅怀先古,怀念已死去的亲人。

  一

  据《史记》记载,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蒙受迫害,四处逃难。一次饥饿难忍,命家臣介子推去找吃的,介子推不忍心看着主人一天天消瘦,就在自己的大腿上挖下一块肉烧熟后给重耳吃下,介子推也因此患下了腿疾。重耳知道后非常感激,发誓不忘介子推的忠义。几年后,重耳重新登上了王位,并成了春秋的一代霸主——晋文公。当年和重耳一起逃难的大臣都获得了封赏,唯独介子推不在其中,他背着母亲逃到了深山。晋文公想起后非常愧疚,想重新启用这位与己共过患难的老臣,但介子推归隐之心已决。晋文公下令烧山,心想这样可以逼着介子推出来做官。大火烧了三天三夜,介子推坐在一棵柳树下直到烧死也未肯出来。晋文公非常后悔,下令全国每年的这一天,不准烧火,食物只能生吃。这便是清明节的头一天——寒食节的来历。

  二

  我家祖上原来住在江北,在清朝道光年间,为逃避战火来到皖南山区,到我这一代已是第七代了。

  他的坟没有墓碑,静静的座落在一个山嘴,足有150年了吧。“他应该是我们家在江南的第一世祖了”,爷爷告诉我说。我怀着极大的敬意在他的坟头插上一面清明旗。在他的坟头不远处有一片乱石堆,爷爷说这里埋着一位屠户,因为我们祖上在他那里赊了几斤猪肉,欠他三文钱一直没给,等有了钱了想还时,屠户已经死了。屠户没有后人,所以每年的清明,我们家都要在他的坟头烧上纸钱。我想,人在饥饿的时候,几斤肉是足可以救人一命的。于是,我怀着更加崇敬的心情在乱石堆上插上一面清明旗。

  接下来的坟我更熟悉了,有的在画像上见过,有的在照片上见过。最新的墓碑上篆刻着包括我在内的十几位立碑人的名字,那便是曾祖父的新坟。曾祖父静静地躺在那里,我仿佛又看见他伸出慈爱的手,给我包压岁钱。我站在坟前,静默了很久。

  三

  晚上的新闻联播,播放了中外华人祭拜炎帝陵和黄帝陵的情景。炎帝和黄帝是我们中华民族共同的先祖,他们早在5000多年前,就带领部落民众战胜各种自然灾害,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大陆人民和台湾人民都是炎黄子孙,我们都是一家人。想起这些,“祖国”二字在我的脑海里渐渐清晰起来,并且分量越来越重。

清明节的故事

清明节的名人故事

  【宋】王禹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清明夜

  【唐】白居易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

  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

  清明日送邓芮二子还乡

  【唐】戴叔伦

  钟鼓喧离日,车徒促夜装。

  晓厨新变火,轻柳暗翻霜。

  传镜看华发,持杯话故乡。

  每嫌儿女泪,今日自沾裳。

  清明后登城眺望

  【唐】刘长卿

  风景清明后,云山睥睨前。

  百花如旧日,万井出新烟。

  草色无空地,江流合远天。

  长安在何处,遥指夕阳边。

  清明日曲江怀友

  【唐】罗隐

  君与田苏即旧游,我于交分亦绸缪。

  二年隔绝黄泉下,尽日悲凉曲水头。

  鸥鸟似能齐物理,杏花疑欲伴人愁。

  寡妻稚子应寒食,遥望江陵一泪流。

  寒食

  【唐】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清明即事

  【唐】孟浩然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

  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清明节的故事及传说

  说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在一处荒无人烟的地方,重耳没有了力气,站不起来,随臣介子推走到僻静处,从自己腿上割下一块肉给重耳做了一碗肉汤,重耳喝了以后,体力好了。

  十九年以后,重耳做了国君,重赏了他流亡的功臣,就忘了介子推。有人劝介子推面君讨赏,他最鄙视这种人,他打好行装,同悄悄跑到山上去了。

  重耳听说后,就想把介子推从山上拉下来,可山上树木太多,不好走,重耳就想用烟把他熏下来,结果介子推死了,还留下了一血书是:“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长清明。”

  所以这天就是清明节。

清明节的故事作文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一到清明,我就会想到唐代诗人杜牧的这首诗。今天早上,我们全家早早地起来,取出准备好的供品、鲜花、纸元宝和冥币便启程去祖先的坟墓。

  早上,晴朗的天气,虽没有诗中描写的纷纷细雨,但有一些凉凉的,也许是因为昨天下了一夜雨吧,气温下降了许多。一路上,爸爸将车开得很平稳,一个小时,我们便来到了坟墓的山脚下,空地中停满了大小的车,行人都手持鲜花、元宝还有许多祭奠品。远远地就闻到烧冥币的味道。偶尔,还能听到刺耳的爆竹声,嫩绿的小草从土里钻出像卫士一样肃穆地站在那里。有些坟墓上早已摆好鲜花与供品。啊,还有比我们来得更早的哪!我们来到太爷爷的坟墓前,先是把坟前的乱草平了平,然后培了一些新土,最后摆好供品,鲜花。东西全部摆好了之后我们便行了跪拜礼。行完跪拜礼后爸爸和叔叔便烧起了纸钱,我的思绪便随着爸爸点好的纸钱飘逸着。由于纸钱太多,爸爸和叔叔用木棍拨弄着纸堆,怕烧不尽,收不到。火烧得很旺,山上的风不时的将纸灰吹起,烘烤着我,我通身暖和。我也学着爸爸的样子也将纸元宝点燃烧给太爷爷他们。

  最后祭奠完毕,我们便回家了,也许是心情的原因吧,一路上大家都不怎么讲话。

清明节的故事有哪些

  每年清明节期间,我都会想起家乡已故的亲人,一个人默默地流下眼泪。

  离开家乡22年了,在这22个清明节里,由于种种原因,我只回到家乡祭祀过一次。但我一直没有忘记家乡的亲人,每一个亲人的音容笑貌,始终在我的梦里出现。我在省城的每一天,都心系着家乡的亲人,他们的劳动一定很累,他们的生活一定很苦,他们生了病一定没有钱去医院。

  1992年的正月,我在父亲和母亲的坟前磕了几个头,就来到了省城谋生,想干出一番事业回报家乡,报答家乡的亲人。可惜的是,至今还是两手空空,无家无妻,孤身一人客居省城,辜负了家乡亲人们的期望。

  在这22年里,家乡的亲人已经离去了十几个,每当一个亲人离去,我都会默默地回忆着他们生前对我的关心和爱护。

  我来省城的第二年,三婶就离世了。三婶生病时,曾经和我大哥说,她想看看我,可又怕我没时间回来,下次回家就看不见三婶了。遗憾的是三婶生病和去世时,家人都没有告诉我,是我回到家乡才知道这个事实。

  我小时候,妈妈奶水少,我曾经无数次吃过三婶的奶。三婶奶水也不是很多,可三婶十分疼爱我,只要我去吃三婶的奶,三婶就会尽量满足我的小嘴巴。妈说我三婶心好,三婶的女儿比我还小一岁,三婶情愿让女儿饿着,也要让我肚子吃饱。我是一个重感情的人,在我健壮的身躯里,曾经流淌过三婶的奶汁。可三婶生病了,想看我一眼都未能遂愿,为此,我心里经常隐隐地疼痛。

  我到省城的第四年,大姑妈病逝了。大姑妈和我家是邻居,我妈和我爸去世后,最关心我的人,就是大姑妈了。我在兄妹五人中排行最小,哥哥姐姐都已成家,就我一个人孤苦伶仃地过着日子。由于父母生病,离世较早,我从小就缺少家庭温暖,性格也变得内向和孤僻。可我是个志向远大的孩子,立誓要好好读书,做一个有出息的人,为家人争气,为家乡争光。当我废寝忘食读书的时候,大姑妈就会经常出现在我面前,端一碗热腾腾的面条,或拿两块热乎乎的饼子送到我手中,抑或悄悄地把她家菜园里的菜,摆到我家的锅房里……

  突然那一天,老叔发电报说大姑妈病重想看看我。正当我第二天中午准备回家时,又收到老叔的电报,让我不要回家了,大姑妈病已减轻。那次我没有回家,要是回到家,还能和大姑妈说几句话。因为没隔多天,我又收到电报:大姑妈已病故。最后一眼看见大姑妈的时候,她已经躺在门板上,我揭开她脸上的火纸,在她冰凉的额头轻轻地吻了一下。

  1998年的初秋,老叔去世了。老叔得的是中风,救治后留下了偏瘫和歪嘴的后遗症。我回到家里,看老叔这个样子,泪水一次次止不住地流出来。我坐在老叔身旁,紧紧地握着老叔的手,要老叔坚强起来,战胜疾病,争取早日重返工作岗位。老叔的目光已经不像从前那样灵动了,只能看见老叔的目光里,挤满了求生的欲望。老叔问我:南京能不能看好这个病?我说:不……不容易。老叔又说:村里有几个人也是这个病,有一个人好了。我说:打听打听,那个人是怎么好的,老叔你照着他做,你也会渐渐地好起来。

  我回到省城,一直留意中风的相关资料,想把老叔的病治好。老叔干了几十年的小组长了,宁愿自己吃亏,也不愿意让村民们戳脊梁骨。我没来省城之前,一次去北京参加笔会,路费是老叔找村委会争取的,可村里没有直接给,是老叔用那点可怜的工资,一个月一个月地为我抵债。老叔曾经对我说:我们朱家有出息的人,第一个肯定是你,老叔等着你开辆小轿车回家,在我们村里风光风光。老叔!你的话我记住了,如今我可以开一辆小轿车回家,但老叔已经看不见了。

  最让我想想就流泪的是,老叔去世那几天,我没有回家为老叔披麻戴孝。接到家里电话说老叔去世了,正碰上我自学考试。我经过一夜考虑,狠狠心抹掉眼泪,不回家见老叔最后一面了。因为我已经自学多年,就等这两门课程毕业,如果这次不参加考试还要再等一年。老叔的在天之灵不但没有怪罪我,还保佑我顺利通过了两门考试。考完试不几天,我回家跪在老叔坟前哭诉着,烧了一大堆火纸后,给老叔又磕了几个响头。

  要说家乡离去的亲人还有许多,如,四叔、三姑父、老舅、老舅妈、大姨妈、侠嫂、三表姐……他们都去见祖先了,都去见我的父亲母亲了,这么多的亲人在那边,也算是团聚了。

  2013年的清明节,我回到家乡,跟哥哥姐姐一起为父亲的坟墓加了新土,为父亲的坟头戴上帽子。我跪在父亲的坟前,既悲伤又气恼,为母亲的坟墓被推平了找不到而落泪。我称呼着每个死去的亲人,为他们点香焚纸,祝他们在那边安康幸福!

  我在父亲的坟墓上插了几枝新柳,让父亲也感受到清明节的气氛。假如几枝新柳能和着春天长起来,那一定是父亲的力量,在家乡温润的土地上,焕发着青春的光芒。

清明节的故事小学作文

  今天是清明节,是中国传统扫墓节日,爸爸开车带奶奶、妈妈、我、哥哥一起回仙游老家。我的老家在仙游县城附近的一座大山上,我们经过了1个小时的环山公路终于到达目的地——我梦中熟悉的家乡。

  一下车,我们就闻到一股清新的乡村气息,四周青山环绕,整个乡村显得那样祥和。我们步行几分钟就看见一座泥巴盖得老房子,这是爷爷、奶奶、爸爸以前住过的地方,现在只有曾奶奶、曾爷爷住在那里。一进门就看见曾爷爷与曾奶奶,他们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看见我们到来,那爬满皱纹的脸上绽开了笑容。问候完曾爷爷与曾奶奶,我们要去扫爷爷的墓了,我们爬上了屋后的山坡。春光明媚,阳光灿烂,小路两旁都开始热闹了。有嫩绿的小草展露着小脑袋,忙碌的蚂蚁在春运,春笋也悄悄地探出了小脑袋,山间的小路上真有趣,一会儿小鸡、小鸭与我们嬉戏,一会儿小羊、小狗与我们赛跑。远处绿油油的麦田和金灿灿的油菜花为家乡的春天添加了亮丽的色彩。不一会功夫,我们来到了爷爷墓前,爸爸带着妈妈与我认认真真地向爷爷的墓碑行三鞠躬。我多么希望爷爷还活在我们身边,与我们一起享受这美好的生活。

清明节的传说故事

  相传在秦朝末年,汉高祖刘邦和西楚霸王项羽,大战好几回合之后,终于是取得天下。

  他光荣返回故乡的时候,想要到父母亲的坟墓上去祭拜,却因为连年的战争,使得一座座的坟墓上长满杂草,墓碑东倒西歪,有的断落,有的破裂,而无法辨认碑上的文字。

  刘邦非常的难过,虽然部下也帮他翻遍所有的墓碑,可是直到了黄昏的时候还是没找到他父母的坟墓。

  最后刘邦从衣袖里拿出一张纸,用手撕成许多小碎片,紧紧捏在手上,然后向上苍祷告说:「爹娘在天有灵,现在风刮得这麼大,我将把这些小纸片,抛向空中,如果纸片落在一个地方,风都是吹不动,就是爹娘的坟墓。」说完刘邦把纸片向空中抛,果然有一片纸片落在一座坟墓上,不论风怎麼吹都吹不动,刘邦跑过去仔细瞧一瞧模糊的墓碑,果然看到他父母的名字刻在上面。

  刘邦高兴得不得了,马上就请人重新整修父母亲的墓,而且从此以后,每年的清明节一定要到父母的坟上祭拜。

  后来民间的百姓,也和刘邦一样每年的清明节都到祖先的坟墓祭拜,并且用小土块压几张纸片在坟上,表示这座坟墓是有人祭扫的。

清明节的小故事

  在河南信阳一带流传的清明茶的传说,反映了人们对忘恩负义的批判。传说司管仙茶园的九个仙女将仙茶园的茶籽带到鸡公山,教给吴大贵种植炒茶。吴大贵在仙女的教导下炒出上好的“口唇茶”,受到皇帝赏赐,并因此变了心。后来,吴大贵受到惩罚,死于火海,“口唇茶”茶林也被毁,只剩下两棵。

  清明节日传说是“社会叙事”,作为清明节日文化的一部分,往往附着于清明节,并通过年复一年地过清明而不断地得以讲述。这些传说,是一个族群或地方社会对于某一历史事件、某一历史人物的集体记忆,是人们历史意识的重要体现,同时也蕴含着人们的审美理想、价值观念。它们一方面满足了人们对于习俗追根溯源的好奇心,另一方面传递着中国人的核心价值观念,如崇尚感恩、善良、孝亲、机智,批判忘恩负义之举,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发挥着教育人们的重要功能。

发生在清明节的故事

  清明节的得名源于我国农历24节气中的清明节气。《历书》记载,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它也是我国节日中唯一一个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日子。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本来,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到了唐朝,将祭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清明节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清明节在公历中的日期比较固定,大多数都在4月5日,但是如果遇到闰年就会在4月4日,今年就是这个情况。

清明节的故事

  “冤冤相报何时了?”为什么?为什么?这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悲惨呢?这一次有一次的战争中受伤的,死亡的,中是那些无辜的人们呢

  4月2日那天,我们四到六年级的全体师生进行的扫墓活动。这一天,我们胸前戴着白花,每个人的心情都无比沉重。

  当为烈士们敬词的时候,我心里有一种酸酸的感觉。但是,我知道我一定要坚强起来,心虽然很痛,但是,有又一种特别幸福的滋味,心里甜甜的。因为正是有了这些英勇奋战的烈士们才有了我们这个泱泱大国的今天,因为正是有了这英勇奋战的烈士们才有了祖国今天的辉煌。如果您们在天有灵能听到我说的话,能看到我们所做的一切的话。那么,我想用我那颗真诚的心对你们说:“谢谢了!我最最敬佩的大英雄们!轻轻地,你们走了!在的时候没有享受过一天荣华富贵,没有一天吃饱穿暖……但是因为有你们的牺牲,所以,有了我们这一代一代的幸福生活!

  烈士们,我们这一代一代对你们的敬仰比天还高,比水还深,比火燃烧的还要烈……总之,对你们的敬仰是永远无法用语言表达的。

  记得郑板桥曾经说过:“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是一首寓意深刻的题画诗。首二句说竹子扎根破岩中,基础牢固。次二句说任凭各方来的风猛刮,竹石受到多大的磨折击打,它们仍然坚定强劲。作者在赞美竹石的这种坚定顽强精神中,隐寓了自己风骨的强劲。“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常被用来形容革命者在斗争中的坚定立场和受到敌人打击决不动摇的品格。这句话就正好形容了你们的那种精神。你们用鲜血哺乳了万物;你们用鲜血染红了我们的红领巾……

  在无数的战役中,你们死伤无数,但是,你们却没有因为这样而背叛我们的祖国,你们为了祖国母亲和我们这一代一代做出了一切贡献,你们的伟大事迹将永世流传。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捐赠仪式主持词

法制名言警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