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活动小班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第1周上午集中活动

  活动一:长高了,变壮了(健康)

  活动目标:

  感受自己的身高在逐渐增长,体重在不断增加。

  体验健康快乐的成长。

  活动准备:

  幼儿小时候的照片与现在的照片,不同时期的衣服。

  活动操作材料《我长大了》。

  活动指导:

  一、引导幼儿观看衣服照片,激发有活动的兴趣。

  1、引导幼儿与同伴欣赏照片,并猜猜照片中的宝宝是谁,

  2、请幼儿分组讨论,边看照片边互相交流。

  二、鼓励幼儿向同伴展示并介绍自己小时候用过的东西(例如:衣服、裤子、鞋袜、手套、帽子、奶瓶、小杯子、小玩具等)

  三、引导幼儿尝试穿戴小时候的衣服,体验自己不断长大的快乐。

  1、让幼儿尝试穿戴小时候的衣服,说说感觉怎么样,为什么会这样。

  2、认识到自己在不断长大,体验成长的快乐。

  四、请幼儿完成操作材料《我长大了》

  1、引导幼儿看看、说说图中的物品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2、然后请小朋友圈出自己小时候你有用过的物品。

  活动延伸:

  在教室的一角设置量身高,让幼儿知道自己在不断的长高,变壮,体验长大的喜悦。

  活动二:生活中的数字活动目标:

  1、寻找生活中的数字,初步了解数字在不同物品中所表示的含义。

  2、认识区分数字1~10,感知数字在生活中的应用,知道生活离不开数字。

  3、尝试创编数数歌。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请家长与幼儿一起寻找生活中有数字的物品,以及写有数字的包装袋和包装盒等,引导幼儿初步了解这些数字所代表的含义。

  2、物质准备:

  (1)、有关数字的物品,如日历、时钟、电话机:有刻度的尺子、温度计:有号码的衣服、鞋子、图书;有生产日期、保质期、重量的食品包装袋和用品袋等。

  (2)、记录纸人手一份。

  材料配套:幼儿活动操作材料《科学·生活中的数字》《科学·1~10数字卡》,亲子手册《领域活动·拍手歌》《领域活动·美丽的数字》

  活动过程:

  一、认识区分数字1~10.

  1、教师边念《数字象形歌》,边出示数字1~10,用儿歌的形式帮助幼儿认识区分1~10数字。

  二、引导幼儿观察,发现物品上的数字及含义。

  1、引导语:物品上的这些数字各表示什么意思

  食品袋上的数字表示什么意思?页码。)(表示生产日期、保质期和重量)

  衣服、鞋子上的数字表示什么意思?(表示大小)

  图书上的数字表示什么意思?(表示页码。)

  钟面上的数字表示什么意思?(表示时间)。

  尺子上的数字表示什么意思?(表示长度、宽度、高度等)

  三、讨论:如果没有数字,我们的生活会怎样

  四、游戏:设计电话号码。

  为每个幼儿提供操作材料中的1~9数字卡和记录卡纸。引导幼儿发现电话号码是由0~9组成的。

  幼儿动手用数字卡编电话号码,并记录。

  五、提供操作材料生活中的数字,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发现画一画或贴一贴。

  活动三、我是大班哥哥姐姐(社会)

  活动目标:

  1、知道自己是大班的哥哥姐姐,体验关心爱护小班弟弟妹妹的情感。

  2、尝试以热情大方的态度帮助弟弟妹妹交往的能力。

  活动准备:

  环境创设:(1)布置“我长大了”照片及用品展。(2)、将活动场地划分成几个活动区域(如游戏区、生活劳作区,玩具区、阅读区、小型体育活动区等),并提供相应的材料(如生活操作材料、娃娃家、各种玩具、图书、球、圈等)

  资源利用:与本园的小班老师联系,制定帮扶方案,共同确定结伴活动的场地。

  活动过程:

  一、以参观“我长大了”照片及用品展引题,激发幼儿的兴趣。

  引导语:今天我们一起去参观小朋友们自己布置的照片及用品展,互相介绍一下照片中哪些是小时候的我,哪些是自己小时候用过的东西好吗

  二、谈话活动,引导幼儿理解自己长大了。

  (1)提问:刚才参观了照片及用品栏,小朋友跟自己小时候比,有哪些变化

  (2)幼儿分小组交流自己的发现。

  (3)集中交流: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的变化。(如身体、能力等方面的变化,教师可以用图示梳理的方法记录幼儿自己发现的变化。)

  (4)小结:小朋友们长大、长高、变重了,还学会了许多本领,现在小朋友是幼儿园里的大哥哥大姐姐了。

  三、师幼共同讨论与小班弟弟妹妹友好交往及帮助弟弟妹妹的方法。

  (1)引导语:今天我们要去和小班的弟弟妹妹交朋友,有什么办法认识他们?可以玩什么?我们应该怎么照顾和帮助他们

  (2)幼儿两两交流交往及帮助的方法。

  (3)集中交流:请幼儿介绍自己的想法,同伴间互相提建议,教师记录幼儿想出的办法。

  (4)教师结合记录小结:交往方法---要和弟弟妹妹交朋友,要询问他的名字,记住她的样子,和她一起玩喜欢的玩具和游戏。帮助方法—生活方面,带弟弟妹妹入厕、帮助穿衣服,扣纽扣、拿杯子喝开水等:活动方面,给弟弟妹妹讲故事,和弟弟妹妹一起玩玩具,做游戏等。

  四、开展“大带小”的活动。

  1、教师观察,鼓励胆小的幼儿积极进行交往,提醒鲁莽的幼儿在生活中注意安全。

  五、结束;请幼儿交流自己活动的情况,如交了哪个朋友,是怎样进行活动的,引导幼儿相互学习交往的策略与方法。

  活动四:《背着蛋壳的小鸡》(语言)

  活动目标:

  1、能有目的的摆放小图片,自由构思,较完整地讲述画面内容。

  2、初步了解动物外形特征与生活习性的关系。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

  1、幼儿已事先了解鸡蛋孵化成小鸡的常识。

  2、材料配套:教育挂图《领域活动﹒语言﹒背着蛋壳的小鸡》(教师事先将教育挂图右侧的

  小图片剪下来),幼儿活动操作材料《语言﹒背着蛋壳的小鸡》。

  活动过程:

  一、出示教育挂图《背着蛋壳的小鸡》的背景图和小图片,提出活动的内容。

  1、引导语:这是一张背景图,看看都画着什么景色。要是将这些小图片放在背景图上,是不是可以编出有趣的故事来?请小朋友来试一试。

  二、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思考摆放图片的方式。

  1、要求:先观察每幅小图片上的动物,再想想放在背景图的哪个地方更合适。摆好小图片后,试着编一编有趣的故事。

  三、幼儿人手一套操作材料《背着蛋壳的小鸡》,教师先请幼儿将第二页的小图片剪下,并鼓励幼儿自定主题,自由的摆放小图片和编讲图片内容。

  1、启发幼儿思考:图片上是什么地方?有谁?它们在说什么、做什么事情?为什么小鸡会背着蛋壳?他和乌龟要去什么地方,做什么事,最后怎么样

  2、请幼儿先在背景图上摆放好小图片,后与同伴讲讲图片的内容。

  3、重点指导幼儿先确定一个名称,然后进行图片的摆放和讲述。可边编边讲图片的内容片边调整图片的位置。

  四、请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讲诉。

  教师侧重从图片主题的确定,讲诉的完整性进行指导。

  五、教师示范摆图讲诉。

  教师先提出讲诉的名称之后摆放小图片,最后再完整的描述图片内容。

  活动五:《我长大了》(语言)

  活动目标:

  1、乐意与同伴交谈自己从小到大的成长变化,能较为清晰的表达自己对“长大了”的感受。

  2、懂得用轮流说的方式参与谈话,并能较专注地倾听他人的谈话。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请家长参考亲子手册《我长大了》,引导幼儿看自己不同时期的照片,说说成长的感受。

  2、物质准备:请家长与幼儿共同收集幼儿从小时候到现在穿过的衣服,使用过的东西等,黏贴幼儿从婴儿期到现在不同时期的照片制作成“我长大了”的成长相册。

  3、环境创设:用幼儿小时候和现在穿的衣物,体现成长的相片,布置“我长大了”的展览角。

  4、材料配套:亲子手册《领域活动﹒我长大了》。

  活动过程:

  一、参观并说说小时候的用品。

  1、幼儿自由参观小时候的用品,说一说:这时什么时候用的,现在使用什么呢?(如小时候使用奶品,现在使用杯子等。)

  2、引导幼儿使用婴儿的衣服,说一说:为什么现在自己不穿这些衣服,这些衣服适合谁穿

  二、翻看幼儿成长相册讲述。

  1、讨论:这是谁和现在的他(她)比什么变化

  2、请幼儿说说自己的变化。

  3、引导幼儿说说:看看自己长大的样子,你有什么感觉?心里是怎么想的

  三、集中谈话:我长大了。

  1、鼓励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用“小时候,我~~~~现在我长大了,变得~~~”等句式连贯的说

  2、引导幼儿用词组进行发音练习,注意发准“长(Zhang)”“成(Cheng)”“身(Shen)”

  “重(zhong)”“穿(chuan)”等字音。

  四、讨论:我长大了能做什么

  1、引导幼儿围绕“现在我长大了,能、、、、”的话题进行讨论,在讨论中要注意倾听同伴的谈话,积极做好反应。注意引导幼儿遵守轮流说的交谈规则。

  2、提问:我们现在是大班的小朋友了,当你继续长大,上了小学、中学、大学之后,你想做什么呢

  激发幼儿想象,以“我长大后想、、、”的句式表达自己的美好愿望。

  3、小结:随着时间的变化,小朋友们会不断的变化,就要一天比一天更懂事,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要女里学习,掌握本领,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活动六:《美丽的扇子》(艺术)

  活动目标:

  1、收集并欣赏各种各样的扇子,了解扇子的构造和装饰美。

  2、养成耐心细致的做事习惯,体验画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请家长利用亲子手册《美丽的扇子》丰富幼儿有关扇子名称和各部位结构的知识。

  2、物质准备:教师幼儿共同收集各种扇子:幼儿用美术用具。

  3、材料配套:幼儿活动操作材料《艺术美.美丽的扇子》,亲子手册《领域活动.美丽的扇子》。

  活动过程:

  一、创设扇子展览会的情境,引导幼儿观察各种扇子的区别。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你知道他的名字吗?你最喜欢哪种扇子?为什么

  二、出示操作材料《美丽的扇子》,引导幼儿欣赏各种扇子,进一步体会和感受扇子的美。

  提问:你喜欢的扇子是什么形状的?扇面上有什么样的装饰

  三、激发幼儿创作美丽扇子的意愿。

  引导语:今天老师请每个小朋友都设计一把美丽的扇子,想一想你想设

  计什么样的扇子。

  四、幼儿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五、作品欣赏,点评,看活动结束。

  活动七:《会黏的水》(科学)

  活动目标:

  1、对探索水的粘附力感兴趣,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2、感知水有表面张力的现象,能客观的表达自己的探究过程与结果。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生活中幼儿已初步了解“水是流动的”等特性。

  2、物质准备:幼儿人手大小不同的两块塑料板,每桌一盆水,滴管,塑料几何图形,各种板(塑料板,通心板,桌子哦黑板等),半个兵兵球做的“迷迷转”,塑料垫板等:记录纸和笔。

  活动过程:

  一、以“小兔安装窗户发生的事情”导入,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引导语:小兔子的新房盖好了,但是他在安装时不小心把水滴在两块透明塑料中间,结果发现了水的魔力。到底是什么魔力呢?今天我们来找找答案。

  二、幼儿初步感知水存在表面张力,探究水的粘附力。

  1、出示两块透明塑料板,水等材料,引发幼儿猜想。

  引导语:在两块透明塑料板中间滴上小水滴,你们猜猜这两块塑料板会怎样。

  2、幼儿动手实验,在两块透明塑料中间滴上小水滴,感知水的粘附力。

  3、幼儿分享交流,从而获得“水有粘附力”的认识。

  引导语:在两块透明塑料中间滴上小水滴,你们发现这两块透明塑料板会怎样?是什么让这两块透明塑料板粘的这么牢

  小结:原来水是有魔力的。我们在塑料板或玻璃中间沾点水,水就能紧紧地将两块塑料板或玻璃吸住,两块塑料板或玻璃就不容易分开。

  三、迁移经验,幼儿玩“拼图游戏”再次感知水的粘附力。

  1、出示塑料几何图形、展示板,再次引发幼儿猜想。

  引导语:如果我们不用糨糊、不用胶水,可以用什么办法让几何图形塑料片粘在展示板上

  2、幼儿动手实验探究,将几何图形塑料片沾点水粘在展示板上进行拼图游戏。

  3、师幼分享交流,从而得出结论:要在光面的塑料板或玻璃板中间加少量水,水才具有粘附力。

  讨论:1)你的实验成功了吗?你是用什么办法让几何图形塑料片粘在展示板上的

  2)几何图形塑料片沾点水后,粘在哪里不会掉?(塑料板,通心板,桌子、黑板等)引导幼儿摸摸这些板、感受板的光滑。

  4、小结:水具有粘附力,只要在两块光滑板的中间加上水,这两块板就会牢牢的吸住。

  四、迁移经验,探究“旋转的迷迷转”,进一步感知水的粘附力。

  1、出示塑料板和半个乒乓球做的“迷迷转”,提出问题引发幼儿猜想。

  引导语:如果想让“迷迷转”黏在塑料板上,可以用什么办法

  2、幼儿动手玩“旋转的迷迷转”。

  引导语:怎样让“旋转的迷迷转”转起来?我们要选择什么样的板才能让“旋转的迷迷转”转动?小朋友来动手试一试、玩一玩吧。

  反思:

  活动八:《愉快的暑假生活》(主题)

  活动目标:

  1、尝试用比较完整、清楚的语言讲述暑假里的一件事。

  2、乐意与同伴分享暑假生活的快乐。

  3、尝试为照片装饰相框。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画纸、画笔、彩纸、双面胶、剪刀等。

  环境创设;收集幼儿暑假生活照片,布置专栏“愉快的暑假生活”。

  活动过程:

  一、照片欣赏:小朋友的暑假生活。

  1、引导语:小朋友们暑假生活中都做了什么事情,让我们一起欣赏照片,感受大家的暑假生活。

  2、引导幼儿欣赏照片栏,启发幼儿说一说:照片上有谁?他(她)在什么地方做什么

  二、分享交流:我的暑假生活。

  1、引导语:你在暑假里经历的最有趣或记忆最深的事情是什么?请说出来和大家共同分享。

  2、鼓励幼儿边展示照片,边用比较完整、清楚的语言讲述暑假里的一件事情:在什么地方做什么,结果怎么样

  三、装饰添画:多彩的暑假生活。

  1、装饰添花的范例。

  2、启发幼儿运用添画的方法,为照片画上美丽的相框。

  3、幼儿交流、欣赏自己的美丽的相框。

  活动九:《我有两个家》(艺术)

  活动目标:

  1、理解歌曲表达的爱家,爱园、爱妈妈、爱老师的情感,体验两个家

  的幸福和温暖。

  2、喜欢学唱歌曲,大胆地用歌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受。

  3、学习适当控制与调节自己的声音,能与同伴相协调。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音乐《我有两个家》,播放器。

  环境创设;收集全家福(或与母亲合影的照片)、幼儿与教师一起活动的照片,布置成“两个家”的照片展。

  活动过程:

  一、播放歌曲《我有两个家》,幼儿观看“两个家”的照片展,在自然的氛围中感受歌曲。

  二、引导幼儿想一想,说一说:两个家里都有谁?妈妈和老师的相同点在哪里

  三、幼儿学唱歌曲。

  1、教师范唱,唱完后请幼儿说出歌曲内容,教师整理成歌词,朗诵给幼儿听。

  2、幼儿随音乐节奏朗诵歌词。

  3、幼儿跟随教师轻声学唱。提醒幼儿演唱时注意倾听间奏。做好衔接。

  四、引导幼儿探索歌曲前后部分不同的表现手法。

  1、师幼共同分析这首歌曲中所表现的情感,讨论怎样唱好这首歌,用提问的方式进行启发:你有两个家,心理感觉怎么样?可以用什么唱法来唱这部分歌词?(连贯、抒情)你要把高兴的事情告诉别人,应该用的什么唱法来唱这部分歌词?(跳跃,欢快)

  2、让幼儿尝试用讨论后确定的唱法演唱这首歌。先集体唱,再请几名幼儿唱,唱完后大家进行评价,说说哪里唱的好,再一起试一试。

  五、学习领唱、齐唱。

  1、组织幼儿讨论怎样领唱、齐唱这首歌,共同选择几种合适的唱法。

  2、引导幼儿用选定的方法—进行练唱。

  活动十:《我们上幼儿园》(主题)

  活动目标:

  1、能用较完整的语言介绍自己的操作结果和调查表。

  2、乐意与同伴交流上幼儿园的情况。

  3、学习统计上幼儿园的不同方法。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1)分发调查表“我上幼儿园”每个幼儿一份,请每位幼儿记录自己上幼儿园的情况。(2)统计表、笔。材料配套:幼儿活动操作材料《主题活动.小动物上幼儿园》。

  活动过程:

  一、小动物上幼儿园。

  1、引导语;上学时间到了,小动物们高高兴兴地背着书包去上幼儿园。小动物是怎样上幼儿园的?让我们来看一看。

  2、完成操作材料《小动物上幼儿园》。

  提问:瞧!都有哪些动物上幼儿园?它们怎样上幼儿园的?把用相同方法上幼儿园的小动物连起来。

  3、幼儿连线,教师巡回指导。

  4、鼓励幼儿交流操作材结果,如:我把××(动物名称)和××(动物名称)连在一起,因为它们都是……(方法)去上幼儿园的。

  二、我上幼儿园。

  1、引导语:你是怎样上幼儿园的?看着你的调查表,和旁边的小伙伴

  说说。

  2、幼儿自由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3、请部分幼儿用较为连贯的语言在集体面前介绍自己的调查表“我上幼儿园”。

  4、请幼儿分组在展示板上展示自己的调查表。

  三、大家上幼儿园。

  1、说一说。

  提问:你上幼儿园的方法和其他小朋友一样吗?用哪一种方法上幼儿园的小朋友最多呢?(可鼓励幼儿猜测)

  四、数一数。

  教师根据幼儿的答案,在统计表“大家上幼儿园”的“小朋友的答案”一栏里,用图示表示不同的答案,用不同方式引导幼儿进行统计。集体寻找,点数某一种答案的数量,教师填写记录。幼儿分组统计某一种答案的数量,教师将各种的统计结果汇总,填写记录。

  请个别幼儿点数某一种答案的数量并填写记录。

生活活动小班

小班户外活动教育随笔

  户外活动,在我以前的工作中一直是一件非常头疼的、比较难组织的活动,为了孩子的安全户外活动很少;为了减少教玩具的准备,很少开展。

  《玩垫子》,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幼儿理解活动规则很重要,同时让幼儿对探索玩垫子感兴趣。活动开始教师以拿垫子当方向盘,边开汽车边唱歌进入活动大大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在活动的最后环节教师还准备了垫子做成的大火车,幼儿通过开火车的游戏结束本次活动。

  《玩椅子》,活动形式很新颖,幼儿探索创新兴趣强。幼儿活动道具贴合幼儿生活,日常生活中幼儿就可一玩,通过不同摆放椅子的方法探索不同的方式和椅子玩耍。活动中唯一缺陷:有部分的动作相对可能安全不是很有保证。而且可能由于活动安排时间过长,到后面基本幼儿已经失去对活动的兴趣了。

  《趣味玩球》,活动中氛围很轻松,教师营造了一个很温馨、和谐的互动环节整个过程显得很有趣,比如说刚开始就有一个把球当地雷围成一个圈,让幼儿在活动时绕开地雷,然后在让幼儿说说球还可以怎么玩…整个过程很流畅。孩子玩的也很投入兴致也很高,是我值得学习之处。

  而好像她们的一切都是为孩子的成长服务,只要有需要的活动都可以大胆的去搞,也许是她们的一贯的培养,孩子在教师的带领下,表现得非常出色。也并没有像我想象中的那样可怕,孩子自我保护的很好。从而我就想到了:孩子的一切习惯都是在老师的培养下形成的,占有了就会有收获,放弃了只能留下遗憾!同时也领略到:他们的户外活动形式多样、更加丰富。

幼儿园小班自理活动随笔

  小班孩子年龄小,依赖性比较强,生活自理能力差。尤其在重智育的今天,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常常被家长忽略;尤其是爷爷奶奶,他们心疼孩子,怕孩子“受苦”,怕孩子做不好,在教孩子做事情的那些时间,自己就事先替他做好了。

  可是在幼儿园中,一个老师要照顾几十个孩子,如果像孩子的爷爷奶奶那样,怎能照顾得过来,所以要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一天,户外活动时,我发现孩子们在蹦蹦床上玩,鞋子在地上脱了一大堆,立刻意识到:可以“在玩中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为何不来一次穿鞋比赛。于是,我忙招呼孩子们,跟孩子们讲明了比赛规则。

  比赛开始了,只见几个能力强的孩子迅速地把鞋穿好,高兴地跳起来,欢呼着,庆祝自己的胜利。最后只剩下侯智涵小朋友了,只见他哭腔着脸说:“我穿不上,我穿不上……”别的孩子也跑到我面前说:“老师,侯智涵不会穿鞋,他哭了”。我说:“没事,智涵很棒,一定能穿上”。他听到我的鼓励后说:“我能穿上的”。我表扬了他,小朋友们也在喊:“侯智涵加油,侯智涵加油……”他在我的鼓励下、在小朋友的加油声中慢慢的学习穿鞋。就这样,智涵在小朋友的加油声中、在老师的鼓励下,终于把鞋穿上了,并高兴得跳了起来,大家为他欢呼、为他鼓掌,我冲他伸出了大拇指,他笑了。

  通过多次这样的活动,老师不吝啬鼓励、表扬和夸奖,不仅可以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促进孩子的身心发展,也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

小班语言活动

  活动目标:

  1.学习欣赏故事,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

  2.喜欢童话的幻想色彩,培养想象力。

  3.懂得贪心、不守信都没有好结果。

  活动准备:

  画有种子的图片或种子的实物。

  活动过程:

  1.以图片或实物介绍种子的作用与特征。

  2.教师讲述故事让幼儿欣赏。可将事故分三个部分,便于幼儿理解故事内容。讲故事时,要特别注意人物语言的表现力和故事场景气氛的渲染。

  3.以谈话法或演示法帮幼儿理解词语:模型、陆陆续续、散落、崩塌。学造句子“越……越……”。

  4.组织讨论:狐狸为什么一样东西也得不到

  5.根据故事主要情节编成表演游戏,让幼儿较自由轻松地表演,进而理解故事情节,体验人物的思想感情。

小班教师生活随笔

  纠正幼儿偏食幼儿期是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关键时期,我认为,良好卫生习惯的培养最重要是从小养成良好的饮食、进餐习惯。作为小班教师,首先就要学会善于观察每个孩子的不同,采取有趣的不同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育,做到因人而异,从而来纠正幼儿的偏食、挑食及不良的进餐习惯,从小养成自觉良好的进餐习惯。

  一、与家长沟通,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

  我班幼儿独立性较差,依赖性强,多数幼儿在家是成人喂食的,更由甚者是追着喂,哄着吃。当孩子进入幼儿园后,由于生活卫生习惯的变化,口味的变化,环境的变化,由在家的几个大人围着转到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进餐问题。开学后,我们发现幼儿偏食、挑食的现象较严重。但幼儿饮食习惯的可塑性较强,就有意识地进行了良好进餐习惯的培养,及时地纠正他们的不良饮食习惯,使孩子从小就养成自觉、良好的进餐习惯。

  不少家长在对孩子的教育中存在着重智力开发、吃得“好”,却轻行为习惯培养的现象,许多幼儿形成吃饭挑剔、挑食、偏食、边吃边玩等不良饮食习惯,久而久之,就造成了孩子身体营养比例失调,引起各种营养不良症状,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我们利用平时的家园栏和家访,鼓励家长配合幼儿园平衡膳食,向家长做好宣传教育,只有合理的营养才能确保幼儿的健康成长。

  二、通过游戏儿歌等的方法培养幼儿良好的洗手习惯。

  我们通过儿歌如“小手真有用”、“小手洗一洗”

  让幼儿了解小手的作用,学会洗手的方法。手接触外界物体最多,最容易受到污染。特别是孩子,由于好动更易将不洁东西上的病毒、病菌附在手上,如果饭前不洗手,就会将手上的细菌吃进体内而生病。因此,洗手对保持皮肤清洁,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十分重要。通过小竞赛,让幼儿掌握洗手的顺序(挽袖、打湿、打肥皂、手心、手背、手腕,用清水洗净,甩手上的水),刚开始学时,一不注意,孩子们的袖子就弄湿了,借此机会,我就给孩子们做示范——挽袖,并一边洗手一边教幼儿说:“搓搓手心一二三,搓搓手背三二一,手指头洗仔细,小手腕别忘记。”这样,孩子们把洗手当作游戏,使幼儿养成食前洗手的好习惯。

  三、在日常生活中纠正幼儿的偏食、剩饭情况 。

  1、 及时调查、了解幼儿的偏食情况在了解中,我发现幼儿的偏食习惯形成原因有以下几种:家长从未提供或很少提供某种食物;身体因素,如脾胃不合等;生活习惯;情绪不稳定等。

  2、 因人而异,实施不同的教育方法(1)榜样示范法。根据小班幼儿“喜模仿”“爱表扬”的特点,我就利用集体氛围的渲染,用情绪感染他们,为他们树立榜样。告诉他们老师最爱吃了,不知道哪些小朋友跟老师一样爱吃,并及时表杨,为他们树立榜样,幼儿的情绪一下子高涨起来,争先恐后地大口大口吃起来。

  (2)“打预防针”的方法。

  我班有些幼儿对某种食物高兴时能吃一些,不高兴就少吃和一口不吃。对待这类幼儿,我采用“打预防针”的方法。在饭前,先做一些愉快安静的游戏,然后让孩子猜猜今天吃什么菜,孩子你一言,我一语说了许多,最后我告诉他们今天吃的是一种营养特别丰富的菜,多吃它会长高,长聪明,看谁吃得又多又香。这样,孩子们的情绪被调动,相互比着吃,往往会吃得很香。

  (3)逐渐加量的方法。有些幼儿从小就不吃某种食物,因此要他一下子改过来是不太可能的,也是不太现实的。对这类幼儿我采用“逐渐加量”的方法。如我班有些小朋友不吃绿色蔬菜,开始她一看到绿色的蔬菜就摇头,现在能稍微吃点了。

  (4)物质鼓励法。对偏食、剩饭的幼儿我那怕是一点点进步,我都给予鼓励,发给孩子一朵小红花,小贴画、小卡片等,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促使幼儿改正偏食和剩饭的不良习惯。

  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我班偏食和剩饭的不良习惯得到了有效改善。

学生生活

  一

  晨鸟敲响了晓钟

  我们就跑进了跑道

  奋进的脚步清除了荒草

  我们做着

  禾苗拔节的动作

  雏鹰展翅的动作

  迎接朝阳的升起

  二

  打开带着墨香的

  课本我们探索着

  科学的神奇

  文学的瑰丽

  导师教导我们

  不要只做课桌

  仅仅收藏着书本

  三

  沉下去沉下去

  沉入知识的海洋

  任外面花开花落

  飞出去飞出去

  飞到想象的月宫

  推敲地球的盛衰

  四

  日记记录着脚印

  脚印逐渐真实着

  心中的自己

生活技能

  今天天气非常好,同学们都非常期待这一天,因为我们今天下午的班会课要展现劳动成果了。

  五月,是我校的生活技能展示月。我们六年级一班的生活技能比赛有缝钮扣、叠校服、水果拼盘。大多数同学都想展示做水果拼盘。让我们一起走进生活技能成果展现的舞台吧!

  老师说:“先开始缝钮扣,时间是五分钟。”在短短的五分钟内,战场上的人都紧张无比,五分钟的时间飞快过去,比赛者把自己的作品交了上去,经过语文老师和几位同学的现场评比,选出了一等奖的三个同学。

  下一个项目是叠衣服,而我也在其中,这个比赛的时间和缝钮扣的时间一样,也只有五分钟。不一会儿,我就叠好了,即使叠的不好,但这也是我的一种尝试,让我深深地体会到生活的魅力,劳动的意义。

  缝钮扣、叠衣服都比完了,剩下最后一场比赛——水果拼盘。这时语文老师说:“比赛开始”。你看那一个个忙的,而我们那些没事干的同学,就开始在班里欣赏了。我们都围在了刘煜同学的旁边,我一看,那花瓣是用西红柿的桃状围成了一株植物。马原奇同学是用苹果做了两个天鹅,而那两个天鹅的造型设计的非常美观,让我们赞叹不已。我又看了郭寒云的作品,她的作品是把甜瓜的里面放置了许多的水果,有点像“大白”,造型非常美观。

  我想:在学习之余,我们还要多做一些家务活,让自己的生活更加完美、充实、绚烂多姿!

小班区角活动随笔

  我们班根据孩子年龄特点为幼儿设立了几个实用的活动区域:游戏区、表演区、美工区、音乐区、图书区。孩子们在自己喜欢的空间里大胆想象、尽情享受,获得了在作业活动中难以得到发展。

  他们在活动区主动地活动、自由交流,收益颇多。美工区的幼儿相互交流着从家里带来的折纸方法,粘贴大树和小鸟,配合得相当默契,缺少活动材料他们会主动向老师求助,更多的时间是自己安排解决问题。音乐区的幼儿自编的小歌舞有声有色,吸引了周围好多小朋友来观看。

  我发现了许多美好的细节。一次,龙俊小朋友一个人在游戏区玩得很起劲,很投入的拼摆着积木。我悄悄看着,没敢打扰他。只见他一边搭一边自言自语地说些什么。我很好奇,忍不住问道:“龙俊,你在做什么?”他滔滔不绝地介绍起来:“老师,你看这边是好高好高的大楼,楼前我还修了一个漂亮的大花园,旁边是垃圾桶。”“老师,你知道为什么我在这里放垃圾桶吗?”国奥问我。我说:“为什么呢?”“因为叔叔阿姨路过这儿时可以把垃圾放到这里面,周围就不脏了,我也就不会生病,可以天天上幼儿园了。”他犹豫了一下问:“为什么总有些叔叔阿姨,把脏东西随便扔到地上?苍蝇落在上面臭死人了。”我想,成年人素质不高我也很无奈,怎么办呢?我只好把龙俊的问题交给大家来思考回答。结果教室里乱了营,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开始声讨不注意保护环境的大人们,也有的幼儿替大人开脱,吵成一锅粥。我就引导大家说出自己的解决办法,这样,加深了孩子们的环保意识。

  区角活动总能引出许多教育契机,达到的效果也是我们始料不及的。区角真正成了孩子健康成长、尽情享受任意挥洒的自由空间。

小班数学活动生活中的数字

  活动目标:

  1、发现生活中的数字,知道数字无处不在。

  2、运用数字进行游戏活动,激发幼儿对数字的兴趣。

  活动准备:

  1、课件-乐趣练习:在图画里找数字

  2、课件-乐趣练习:找数字

  3、课件-动画片:你最喜欢的数字是什么

  活动过程:

  一、演示课件激发幼儿找数字的兴趣。

  1、乐趣图片-在图画里找数字

  小朋友,这几张图片非常有趣,仔细看看,在图画里能找到什么呢

  *在树林里能找到数字1。

  *小鸭子在池塘里游水的图画里能找到数字2,

  *海鸥在大海上飞翔的图画中能找到数字3.

  2、乐趣练习-找数字

  (1)你能看出来,这张图片上每个格子里有几双鞋吗

  幼儿观察后说出

  1双,2双,3双,4双。

  (2)请你在这张图片上找出数字1,2,3,4。

  二、发现生活中的数字。

  1、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愿望

  (1)在我们的生活中,周围到处都有数字,你们想不想把他们找出来

  (鼓励幼儿讲述自己的发现)

  (2)你在什么东西上面发现了数字,告诉小朋友吧。

  (3)谁愿意大胆地到前面来,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2、启发幼儿扩散思维,寻找更多的数字

  (1)原来数字就在我们的身边,除了这些,小朋友们还在哪些地方、哪些东西上看到过数字呢

  (2)幼儿讲述身边发现的数字。

  三、最喜欢的数字

  1、数字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和我们小朋友也有很密切的关系,那么你觉得最有趣的、最喜欢的数字是什么呢

  (请几位幼儿给大家介绍一下自己最喜欢的数字。)

  2、动画片:你最喜欢的数字是什么

  请小朋友看一个很有趣的动画片,看看动画片里的小朋友手里都拿了几个气球呀,一定要仔细看呀!

  四、活动结束

  今天,你们玩得开心吗?让我们到外面再去找数字宝宝好吗

小班日常生活随笔

  今天一大早,在一声声的问候中迎来了我那些调皮可爱的孩子们。随着问候声,雷婷钧来到我身边,给我两张折叠的纸,“老师,这是我画的小房子,送给你和崔老师,每人一只。”我打开一看,是一只用铅笔描了一下的小房子,没有涂任何颜色。我知道她是因为前一天王剑涛画了两张画送给我了,所以她也要送张画给我。为了给她面子,我收下了并谢谢她,可她并不就此罢休,天真地问我:“老师,你喜欢吗?”“喜欢啊”,“那我明天再给你画。”天哪,她还真以为她是个名画家了。可我想了一下,还是说:“好的,不过要是能涂上点颜色就会更漂亮,老师会更喜欢的。”“恩,我会的!”她一蹦一跳地去自己喜欢的区域里玩了,留下我在那里为难:怎么处理这画呢?扔了?不行!这会伤了她的心;贴出来?又没有任何颜色和美观可言。我想,还是把她叫来,说:“要不你现在把这小房子涂上颜色吧?”她爽快地答应了,拿着画走了。

  事实上她画的画实在不咋样,我说喜欢是违心的话,但我想,孩子的付出孩子的爱应该得到肯定得到保护!孩子的心很脆弱,如果她的付出一直被泼冷水或视若无睹的话,深深地把自己包起来,会觉得做一个自私自利的人比较安全;但如果他要什么都能给他,他就会变成一个无底洞,怎么样也填不满。

  孩子毕竟是孩子,很少有孩子能送出真正能让我们喜欢的需要的礼物,不过,我们作为教师,就算不喜欢也会装出喜欢的表情,只为了不给孩子的爱一个冰冻!

  我把她的画贴在我的办公桌上了。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简媜经典语录

招募志愿者倡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