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的故事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云南少数民族民间故事

  远古的时候,天有九重,住着恩梯古兹,并掌管着一切;地上住着五个神,尤以斯惹夫铁最有名。斯惹夫铁名扬四方,威震天上九层。天上的神们听了他的名字就吓得胆颤心惊。这事被恩梯古兹的长子知道了,他极不高兴,也不相信,于是选派"空中骄子"斯惹尔意专程下凡找到了夫铁家,寻问夫铁母亲:"你的儿子摔交厉害当真吗?"夫铁母亲回答:"这不假。"她边说边捡着一堆铁饼。斯惹尔意不解的问她:"你这铁有何用?"夫铁母亲说:"这是我儿子的晚餐。""空中骄子"斯惹尔意被吓了。

  他正要回头逃走时,太阳偏西了。夫铁砍了一捆竹子回家来,竹子放在地上,地也动三动。夫铁母亲告诉了斯惹尔意的来意后,他就喊住斯惹尔意说: 尊敬的表兄弟,公羊无事找打架,公牛无事找斗角。今日贵客临门来,必为摔跤一事来。今日肯也摔一跤,不肯也得摔一跤。 斯惹尔意恼羞成怒,扑将上来,狠狠抱住夫铁,夫铁站的稳稳当当的。先由斯惹尔意摔,夫铁犹如铁塔般,一动也不动。后由夫铁摔,斯惹尔意被夫铁抛到了天空落回地上来,"空中骄子"一声不叫地死去了。这一消息传回了天上,天神恩梯古兹长子气急败坏,说是要与地下凡人讨命债。先派了天上的"德顾"到地下来说,说了三天三夜,没有最后结果。后来请了地上凡人德顾"——云雀来调解,一天说到黑,一夜说到亮。案件说成了:兹莫赔阉牛,富家赔阉羊,穷人赔公鸡,孤汉赔鸡蛋,寡妇赔荞粑海椒汤。 凉山彝族说,现在的云雀仍然是这样叫的。如是,天地一案虽然说成了,但天上恩梯古兹的长子不相信,说:"话虽这样说定了,但我怎能知你等赔与否?"云雀又说了一个办法:"白天太阳照着你能看见,人间打牛打羊烧鸡给你看;夜晚家家户户点出火把在地边、坡上给你看。" 从那以后每年斯惹尔意被摔死的这一天,所有的人都"责"。(彝语"火把节"说"都责","都"有"凑合"、"合拢"之意,"责"是"赔偿"之意,合意有"大家合力赔偿"的意思)。

少数民族的故事

中国少数民族民间故事

  据老辈人说,公主岭这地方原先不叫“公主岭”,叫“公主陵”,一来二去叫白了,就叫成“公主岭”了。

  传说,早先年这地方住着一个蒙古王爷。这个王爷势派涎大,在这儿修了一座城尹养着很多兵叮一眼望不到边的上地都是他的,就连山林、河流也全归他营。他的财势虽然这么大,可是五十多岁了,还没有儿子,只有一个姑娘。这姑娘长得挺俊俏的,武艺高超,不论是马上还是步下,样样都很精通。她最拿手的是百步穿杨箭,在百步以内要射飞禽走兽,那是百发百中。她的裙子上经常挂着一串小铃挡,走起路来叮零叮零地响,人们管她叫“响铃公主”。响铃公主长大了,托媒求婚的人很多。公主一个也没看在眼里,她说:“这些公子哥儿,手无缚鸡之力。谁要想娶我,得比我武艺高。”王爷对公主是娇生惯养,从小嗜事都由着她,对她的婚姻一时也没法做主。

  响铃公主常领着几个丫环到北山去打猎。那时候的北山,山连岭,岭连山,树木遮夭盖日的,骑着马一天都跑不到头儿。响铃公主每次出围打猎回来,马上都挂满丁瘴泡野鹿。

  有一年,从东山里跑来两只猛虎,常在北山上拦路伤人,人们都不敢上山砍柴打猎。响铃公主听说了,就要为民除害,对那些提媒的人说:“谁能打死猛虎,我就嫁准。”

  这一天,天晴得连一点儿云彩都没有。响铃公主领着两个丫环,佩好弓箭,牵出大马,要去北山打猎。王爷知道了,出来拦挡。他是怕猛虎伤着女儿。公主挺任性的,说:“我就是专门去打虎的。”说着,骑上大马。.r儿就不见了。公主领着’r环,跑了几个山头,眼看太阳落山了,别说老虎,就连个山猫也没碰着。她只好牵着马走下山}U这时,忽然一只大雁从空中飞过,公主一见,来了精神,左手拿弓,右手从箭J龙里油出一支衡来,cc”地一声向大雁射去。说来也奇怪,就在这时,突然一从东山头上,也飞-)k一支箭。两只箭不偏不倚,都射在了大雁的脖子上,大雁扑啦收地掉在山坡上了。

  公主被这情景惊呆了。正在这时,只。见从东山走出一个青年,跑下山坡提越大雁就走。丫环上前拦挡。两人正争着这只大雁,公主走来了。经过一番询问,才知道这个青年的来历。原来他也是蒙古族人,是王爷的奴隶,就住在西山坡下。他家里只有一个老娘,毋子二人依靠打柴,打猎度洲。

  公主问这个青年:“你不怕老虎吗2”青年人举起弓箭说:“有我没它l那只公虎已经叫我给射死了。”公主心想,如果嫁给这样一个英勇漂亮的青年该有多好啊l想到这儿·心不由得咚咚跳起来,脸也红了。丫环一见这光景一舍都明自了,就约会这青年一同到这山头来打借。青年人高兴地答应了。

  从这以后,响铃公主和这青年人常在山头会面。青年人爱上了公主,可是因为家里穷,他怕高攀不上。有一天,两人说出了各自的心意。公主说,只要两人情投意合,婚事就一定能成。青年人听了,心里挺乐呵的。

  这事情传到王爷的耳朵里,王爷很生气,认为公主下嫁给奴隶有辱门风,就把公主喊来了。平时他对公主很疼爱,从小到现在连个手指头也没碰过,这次可火了,“叭叭”抽了她两马鞭。可是公主一口咬定作这青年人不嫁。这一闹,王爷也没了主意。

  王府里有个大管家,是王爷的心腹,他给王爷管理府里的一切事务,自个儿家中也有很多钱财土地。他早就恳求王爷把公土许配给他儿子。公主知道了这件事,还当面骂过他。大管家惹不起公主,这个气只好往肚子里咽。这回听说公主和一个奴隶好上了,他就附着王爷的耳朵献了一条毒计。

  第二天,王爷杀牛宰羊,大摆酒宴。大管家请来了很多客人,又亲自去西山坡下那个青年人的家里,对青年人说王爷请他到王府成亲。这青年一听可乐放,就随着大管家来了。

  青年人是个直性子的人,酒席宴前,一高兴就喝过了量。王爷在酒席上满口答应招这青年做女婿,但有一件,这青年须得把那只母虎打死。青年人在席上满口应允了,要当天上山打虎。大管家一看他入了圈套,就左一杯右一杯地灌酒。在青年人转身的工夫,大管家拿起烧化了的白铅水灌到池的箭壶。x随手又敬了青年人三大杯酒,说是为他壮壮胆。

  青年人借着酒劲儿,就上了山岗。这时太阳已经要落山了。他找到虎洞,用石块儿把母虎惊动起来。母虎一见这青年人,就一纵身扑过来。他一闪身,就伸手举弓拔箭。他哪里知道箭壶里的箭已被沿水焊住了,他演尽了平生的力气也没拔出来。他知道中了奸计了。这时母虎红了眼,扑上他的肩头。青年人拔不出箭,就跟母虎摔起咬来,一面翻滚,一面拳打脚踢。青年人把母虎打死了,他自己也受伤死了。

  青年人死了,公主听5了,心里可难受了。大管家这个损招儿,也很快就传到了公主的耳朵里。公主又气又恨,就跑到北山去找青年人的尸骨,那尸骨早被人给埋起来了。

  她就像着了魔似的成夭在山里跑。跑呀跑呀,衣服被树枝挂破了,手脚被石块儿扎坏了,她还是满山寻找。

  她母亲打发人把她抬回府来,这时公主快要断气了。在临死前,她求母亲,死后把她埋在北山上。母亲照着她的话,把公主埋在北山的南坡下。

  如今,在从公主岭去怀德的路上,还会看到一座高高的坟,这座坟里埋的就是响铃公主。如果你到西山头儿上,还会看见那个蒙古青年的坟呢。

  点击展开全文#art_sho;z-index:900;botto;;padding:0;%;height:50px;border-botto solid #f9f9f9;background-i-gradient(hsla(0,0%,100%,0),#f9f9f9);color:#1c6bcc;text-align:center;line-height:170px}#art_sho{position:relative;font-size:14px}#art_sho,#art_sho{position:absolute;top:-20px;left:50%;display:inline-block;-left:-4px;;height:8px;border-botto solid #1c6bcc;border-left:1px solid #1c6bcc;content:' ';transfor(-45deg)}#art_sho{top:-15px}

我身边的民族团结故事

  我的家乡在新疆,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维吾尔族姑娘。在新疆这片土地上,居住着维、汉、回、蒙等各族儿女。他们世代血脉相连,亲如骨肉;他们和衷共济,共同建造了美好的家园。

  我父亲是一名普通工作人员。工作中,一位慈祥的回族阿姨和我们家结对认亲了,我们家里人都喜欢叫她马大姐。马大姐家条件不太好,又没有丈夫,所以这个家所有的责任和担当全托付在马大姐身上,她即当爹又当妈,辛辛苦苦把两个孩子拉扯大,马大姐的年龄也略比同年人显得苍老一些,她脸上的皱纹显露了她的艰辛。

  马大姐家庭条件不好,但是她热情好客,每逢她家里做好吃,都会邀请我们家里人去做客,我们两家人坐在马大姐家院子里的大树下吃西瓜,畅谈过去和未来,感叹着现在的好生活来之不易,要好好珍惜。

  每逢过年过节,我们都会去马大姐家拜年,父母会给马大姐买些营养品,希望她能补充营养,身体变得好一些。马大姐总是乐呵呵的接待我们。父亲这次假期期间去马大姐家入住,因此我们两家人就有了更加密切的接触,母亲也和马大姐成为了好姐妹。

  母亲会经常会帮马大姐家做饭、打扫打扫房屋、照顾她的孩子。有一次,马大姐感动得哭了,说:谢谢你们,你们真好,你们是我的维吾尔族亲戚。谢谢党的关怀,让我结了这么好的人家做亲戚。

  现在,我觉得马大姐就像我的姑姑,我有什么小秘密、小烦恼也愿意经常和她聊一聊,她还经常告诉我:孩子啊,你一定要好好学习,要奋笔勤书,将来做一个报效祖国,有好职位的人,为我们争光。我我微笑着点头,马大姐也会欣慰的抚摸着我的头微笑。

  瞧!这就是我的回族亲戚!我的马大姐!

云南少数民族民间故事

  排瑶普遍流行讴沙腰恋情,是男青年主动向姑娘唱歌求爱的一种方式。而个别山寨如油岭、南岗等地却有姑娘主动讴男青年唱情歌的习俗。她们还特制一种玩具为标志,这种标志属纸扎风车,瑶语叫“咯洛柄”,而用这种风车引起的唱歌恋情活动即叫“咯洛档”。

  “咯洛柄”的制作颇具特色,以山上芒竿为主干,一米多长。在芒竿的上端插几根其草,生支其草再串几节小竹筒,并串上色纸折成兔耳形或蝴蝶式的纸花,摇动芒竿,经山风吹过,纸花和竹筒即会转动,发出呼啦之声,如风车一般。

  闲暇时节,姑娘们制作好咯洛柄,穿上盛装,便成群结队到山坡或大路边、溪水边,摇动咯洛柄,唱起动人的歌曲。如:“唱支山歌绕山梁,歌声飞到歌跟前,勤劳勇敢好阿哥,妹想和你恋百年。”男青年听到歌声,即循声而来,唱歌回答:“阿妹歌声甜又甜,阿妹长得似花仙,砍好杉树烧砖瓦,要和阿妹建家园。”有时,没有男青年来对歌,她们就于乞求怜悯的歌声,如泣如诉地表达她们恋爱的欲望。

  这种对歌恋情一般要持续唱几天。如果某一对青年男女唱得合心合意,女方即把咯洛柄送给男方,男方亦赠送银簪、手镯或盐包给女方,作为信物。如果互相唱来唱去不到一块,即有一方停止对歌而离去。

  因为咯洛档活动均是少女、姑娘们私自发起的活动,往往凭一时兴趣互送信物。但如果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年龄增长,男女双方都有反悔的现象产生。这样只要有一方退回信物,恋爱即终止。他们虽不成夫妻,仍可作业朋友行往。如果他们一如既往,恋爱成熟,即可通过家长认可,吃过定婚酒,即可择日成婚。

云南少数民族民间故事

  泸沽湖水清岛美山更灵秀。群山之中尤以格姆女神山为人们喜爱。格姆山,汉语称狮子山,位于宁蒗县永宁坝与泸沽湖之间,南北长8公里,东西宽6公里。南高北低,褶皱紧密,灰白色调鲜明,同名主峰海拔3754米,高出湖面1000米左右,酷似一头狮子,俯视着泸沽湖。

  “格姆”一词原是藏语,全称为“探览斯根格姆”。探览意为“通向涅盘之路”,斯根意为“狮子”,格姆意为“高大的女子”。摩梭人取“高大的女子”词义而称格姆山(女神山),并沿用至今。

  关于格姆山的成因,当地民间流传着一个动人的神话故事。传说泸沽湖一带早先没有山,而格姆女仙经常和众男山神夜里从北方飞来湖里洗澡,谈情说爱,雄鸡报晓时又飞回北方。某夜,众男山神等候了很久,格姆女仙姗姗来迟,他们正要嬉戏,可是雄鸡报晓,东方发白,他们飞不回去了,于是格姆便流落在泸沽湖畔,变成了现在的格姆女山‘众男仙则簇拥在她的周围,分别变成了哈瓦男山、则支男山、阿沙男山等。还传说格姆女神很善良,她经常骑着白马(一说骑鹿)外出巡游,不仅保佑这一带的人畜兴旺,风调雨顺,五谷丰收,而且特别赐予妇女体壮貌美,婚姻幸福,子孙繁衍。又说这位格姆女神十分美丽,她与周围的男山神结交“阿夏”(情侣),过着自由的生活。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五日是格姆女神的节日,各地山神都要前来聚会欢娱。

  这一系列传说,使狮子山成为当地摩梭人顶礼膜拜的女神山。在其南麓松林中,还建有神庙,庙内墙壁上绘有披发跣足、骑鹿的格姆女神画像。此外,泸沽湖的里格岛上也有一神龛,内供骑马张弓的格姆女神泥塑像。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五日,这里都要举行一次盛大的朝山活动,摩梭语称之为“格姆刮”,意为“转女山”。从祭女神的活动及其神话传说中,可以窥见妇女在摩梭人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以及他们的婚姻形态。

  格姆山雄奇、神圣,为泸沽湖增添了迷人的景致。山间古栎橡树成林,云杉冷杉密布,多处清泉涌流,尤以山腰成片的小果垂枝柏香树,别具观赏价值。在其西侧山崖上,有一溶洞,俗称“菩萨洞”,每年都有许多朝山者前往洞中烧香拜神。洞口挂满彩色经幡,洞内厅堂迭出,岔道无数,宛若迷宫,据说有人曾在洞的深处听到过流水的声响,将一只小狗放入洞中,半月后竟从泸沽湖里游了出来。

  游览格姆神洞,可沿该山西侧一条蜿蜒山路前行,沿途树木葱笼,空气清新。游客既可一试登山探险的情趣,又可居高临下,鸟瞰泸湖、永宁风光。

少数民族的故事

中国少数民族民间故事

  曾经炼五色石补天的女娲氏,一天巡视四方,来到西北高原上的大泽旁边,只见周围芦苇丛生,泽内荷花盛开,美丽极了。

  女娲氏绕过沙滩,伸手采摘了两朵金色莲花和一朵五色荷花,插在髻旁。她正要走时,忽然一阵大风吹来,把她髻上的三朵花儿一齐吹向天空,直向东南海边飘去。花儿飘呀,飘呀,飘到了大海边上的两越上空才落下来。两朵金色莲花就变为金华山和天台山华顶峰;那朵五色荷花则变为一座“芙蓉山”了。因为“芙蓉”也就是荷花,所以才有这个雅称。这朵五色荷花有一百零八瓣,“芙蓉山”也刚好有一百零八峰。但其中有几个是双峰并立的,只取了一个名,因此人们只说是“百二奇峰”。

  女娲氏见三山落成,满心欢喜。过了许多年以后,一天,她偶然遥望东南,不禁大惊失色。原来,那座美丽的“芙蓉山”不知在什么时候已被怪兽“凿齿”咬了三十六个大洞和许多小洞,地面上也被挖掘了几道深坑,正在滔滔地流着水哩。女祸氏知道,这“凿齿”的门齿,足有三尺长,象凿头般锐利,厉害非凡,很难对付。她只好求玉皇大帝帮助除害。这玉皇大帝是氏的化身,他就命令地皇氏的姊姊和阿姨——雨姊和风姨前去除害。雨姊、风姨迅速跟随女娲氏来到了凡间。霎时间,狂风怒号,大雨如注,地面上洪水横流。

  那“凿齿”便被这场洪水驱逐到远方去了。从此之后,“芙蓉山”便留下了四十六洞、十七瀑、七溪一涧和十三坑,山顶上也出现了一个碧水粼粼的大湖。

  女娲氏把“凿齿”赶跑之后,还不放心,怕它日后重来为害,就到大泽边去采了几枝芦苇,围在“芙蓉山”周围,象是砌了天堑城墙一样,把“芙蓉山”与世隔绝开来。

  岁月飞逝。这座美丽的“芙蓉山”矗立于东南大海边上,不觉已过了十万零八千年,依然不为世人知晓。到后来,山外围的芦苇渐渐消失,山径也就逐渐开出来了。只有山顶的大湖畔仍旧芦苇丛生,南归的秋雁都纷纷在这里停留栖宿。于是,人们便把这座“芙蓉山”改称为“雁荡山”。

少数民族的民间故事

  阿诗玛的传说

  在撒尼族阿着底地方,格路日明夫妻耕种山地住着草房。他们有个勇敢的儿子阿黑,又生下一个可爱的小姑娘。

  天空闪出一朵花,小姑娘名叫阿诗玛。她的名字像香草,从此美名传四方。不知不觉长到十六岁,就和阿黑哥哥下地干活。哥哥犁地朝前走,妹妹撒粪播种紧跟上。阿诗玛长到十七岁,绣花包头头上戴,美丽的姑娘惹人爱;绣花围腰亮闪闪,人人看她看花了眼。爹妈见女儿长大了,悄悄问她喜欢和谁相好。她说:"两股水到头要淌在一起,青松和磕松从不分离。春夏来播种,秋冬来收获,会盘田的人我才中意。""跳起舞来笑脸开,笛子一吹百鸟来。这样的人我喜欢,这样的人我疼爱。"阿着底地方的青年,都偷偷地把她恋,没事每天找她三遍,有事每天找她九遍。

  黑心的财主热布巴拉,想给儿子阿支娶亲,就请海热做媒人。"只要你给我儿讨来阿诗玛,我的谢礼大,金子随你抓,银子随你拿,山羊绵羊随你拉。"讨厌的猴子下山来,是为了偷吃庄稼;讨厌的海热到阿着底来,是为了劝说阿诗玛。"阿着底下边,热布马拉家,银子搭屋架,金子做砖瓦。这样好的人家,阿诗玛该嫁了!"阿诗玛听后气愤地说:"清水不愿和浑水在一起,我决不嫁给热布巴拉家;绵羊不愿和豺狼作伙伴,我决不嫁热布巴拉家。"海热威胁说:"热布巴拉的话,好比石岩压着嫩树芽。热布巴拉家要娶你,你不愿嫁也得嫁!"阿诗玛回答:"不嫁就是不嫁,九十九个不嫁,有本事来娶!有本领来拉!"

  人马像黑云,地上腾黄尘,热布马拉家,厚脸来抢亲。可爱的阿诗玛,被人往外拉。她忍住眼泪咕:"爹呀妈呀,快叫哥哥阿黑回来吧,快叫哥哥阿黑救妹吧!"

  哥哥阿黑啊,他到远处放羊去啦 。一天夜里梦见家中院子被水淹,麻蛇盘在堂屋前。他不分白天和黑夜,三天三夜就赶回了家。他一听说阿诗玛遭劫难,就呼地背起了弓和箭,跳上黄骡马,去营救亲妹阿诗玛。马铃响来玉鸟叫,阿黑来到了热布巴拉家。"阿诗玛,你在哪里?"阿黑的吼声震撼了大地。

  阿支关起大铁门,拦住阿黑不准进。要和阿黑比赛对歌、砍树、接树、撒种、拾种,只有阿黑比赛赢,兄妹才能见得成。对歌对唱四季鸟,阿黑越唱越有神,声音就像知了叫。阿支脸红脖子大,声音就像癞蛤蟆。砍树时阿黑斧头快,一斧砍下三大块;热布巴拉俩父子,两斧头砍下一小块。接树时阿黑于头快,一连接上三大块;热布巴拉父子俩,两人接了一小块。比赛撒种与拾种,勤劳的阿黑样样快,热布巴拉父子俩,没有胜来只有败。

  热布巴拉起坏心,他把阿黑请进门,半夜要用虎伤人。阿诗玛拿起口弦打招呼:"他们比赛比不过,今晚要放虎害哥哥。"阿黑夜半闪在楼梯口,只等老虎冲上来,嗖嗖三箭射过去,老虎立刻倒下地。热布巴拉俩父子,早晨一见死老虎,吓得全身打哆嗦。万般毒计都用过,该让妹妹见哥哥。

  阿黑备马出大门,回头不见阿诗玛。阿布巴拉变了卦,还是不放阿诗玛。阿黑回头射三箭:一箭射在大门上,二箭射在堂屋柱子上,三箭正中堂屋供桌上,整个院子都震动,热布巴拉着了慌。全家来拔箭,箭像生了根。五条牛来拖,也不见动半分。只好请求阿诗玛:"阿诗玛呀阿诗玛,你家的金箭听你的话,只要你能拔出箭,一定让你转回家。"阿诗玛喊着哥哥的名字,拔箭就像摘下花一朵。热布巴拉打开门,阿诗玛见到了阿黑哥。

  热布巴拉家心不甘,商量办法来暗算。忽然想起十二崖子脚,央告崖神把路断。马铃响来玉鸟叫,兄妹二人回家乡。走到十二崖子脚,小河顷刻变大河,不尽洪水滚滚来,兄妹二人不能过。哥哥走在前,妹妹过不了河,妹妹走在前,哥哥过不了河。兄妹手拉手,决心一起过。滚滚洪水起大波,可爱的阿诗玛,卷进了大漩涡。阿黑在风雨中高声喊:"阿诗玛!阿诗玛!阿诗玛!"十二崖子顶,有人来回答:"阿诗玛!阿诗玛!阿诗玛!"十二崖子上,站着一个好姑娘,她是天空一朵花,她是可爱的阿诗玛。从此以后,阿诗玛变成了回声,你怎样喊她,她就怎样回应。

  苗族芦笙的传说

  小伙子口不离笙,姑娘手不离针;不会吹笙的不是苗家的达亨(小伙子),不会绣花的不是苗家的达佩(姑娘)。芦笙,黔东苗族方言叫"给"(Gix),川黔滇苗族方言叫"更"(Ghenb),用竹制作而成。每把芦笙六根管,在芦笙歌中有"芦笙三节筒,长瓢里头空;瓢兜六根杆,吹来向轰轰"的描述,它与方言、服饰一起,是区分苗族支系的重要标志。在苗族传说中,古老的时候天下没有人烟,天帝就派了小女儿勾素下到地上来造万物。有了万物后,有一天贾、凶(即杉木和竹子)两兄弟上到天庭想天帝讨要几件供人娱乐的器具。天帝的女儿勾素就砍下自己的6个手指和一只手臂,做成了一把芦笙,她自己因流血不止而死。天帝十分悲痛,把芦笙交给贾、凶两兄弟说:"这就是你们的母亲,以后凡事必须经过她(许可),她会给你们带来幸福"。苗家自从有了芦笙,便过上了安定、美满和幸福的生活。

  几乎苗族每个村寨一般都有一堂(队)芦笙,这是一个村寨生活是否美满幸福的标志。在贵州丹寨、三都、榕江、雷山等地的苗寨,其芦笙队由芒筒和大号、中大号、中号、小号、特小号六种芦笙组合而成。芒筒与其他芦笙不同,它没有六根管,只是一个三四尺长的园筒,筒里插一各小竹管,口含竹管吹奏,声音低沉、浑厚。大号芦笙就是笙母,高达两丈左右,只吹不动,需两人抬。

  傣族泼水节的传说

  有一年六月,正是人间过年的那一天,魔王为婻粽布贺年,招来了魔臣魔将,在宫中饮酒作乐。酒过三巡,宾主都已经醉醺醺的了。婻粽布乘机对魔王称颂道:“我尊贵的大王,您法力无边,德行高尚,凭着您的威望,您完全可以征服天堂、地狱、人间,您应该做三界的主人。”魔王听了洋洋得意,沉思了一会儿,转过脸对爱妻说:“我的确能征服三界,我的弱点是谁也不知道的。”婻粽布接着又问道:“大王有如此魔力,怎么会有弱点?”魔王小声回答:“我就怕别人拔我的头发勒我的脖子,这会使我身首分家,你可得经常看着点儿。”婻粽布假装惊讶的追问:“能够征服三界的大王,怎么会怕头发丝?”魔王又小声的说:“头发丝虽然小,但我的头发丝却会勒断我的脖子,我就活不成了。”

  婻粽布听了以后,暗暗打定主意。于是,她继续为

  魔王斟酒,直到酒席散尽,她又扶魔王上床睡熟。这时,她小心地拔下魔王的一根头发,未等魔王惊醒就勒到了魔王的脖子上。魔王的头立刻就掉到地上,头上滴下的血,每一滴都变成了一团火,熊熊燃烧,而且迅速往人间蔓延。这时,婻粽布赶忙把魔王的头抱起来,大地上的火焰也就熄灭了,可头一放下,火又烧起来了。于是,六个王妻也都赶来了,她们轮流抱着魔王的头,这样火才不再烧起来。

  后来,婻粽布回答人间,但她仍就浑身血迹,人们为了洗掉她身上的血迹,纷纷向她泼水。血迹终于洗净了,婻粽布幸福地生活在了人间。婻粽布死后,人们为了纪念她,在每年过年的时候,就相互泼水,用洁净的水洗去身上的污垢,迎来吉祥的新年

民族团结小故事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我们美丽的中国包含着五十六个各民族兄弟姐妹。

  我至今还记得这样一件事,我的一位邻居是维吾尔族老奶奶——热孜宛阿帕。她是一个沉默寡言的老妇人,我上学的路上总能见到她。她每次见到我,都会对我微笑,看到她的微笑我一天都会感到高兴。

  每次看到她,她手里都会拿着一张照片,静静地坐在小凳子上。她的背影诉说着一种落寞。有一天,抑制不住好奇的我走近去看,那是一个二三十岁的维吾尔族哥哥。

  看着维吾尔族奶奶哭红的眼睛,我也有种说不出的伤心,识趣地悄悄离开。那一天傍晚,我心里有好多疑问便从炕上下来,走到外面想去问问热孜宛阿帕。

  我开门的声音很大,热孜宛阿帕好像听见了,抹掉了脸上的泪水,好像知道我的疑问一样,喃喃道:“他是我的儿子,是一个警察,最后一次见他,他说他一定回来,没想到我一直等,等来的却是他殉职的消息,他说他会回来,会的……”后面热孜宛阿帕痛苦地哭了起来,此时的我傻了,呆呆地站着原地……

  三个月后的一天,我看到热孜宛阿帕脸上扬起了久违的笑容,跟着她后面的还有一个汉族小伙子,二三十岁的样子,穿了个白衬衫,拎了一大包吃的,全是老年食品。

  后来的几天,我经常看到他,他和热孜宛阿帕有说有笑的,有时候热孜宛阿帕会慈祥的摸着他的头,他并没有反感,反而把身子半蹲着,让热孜宛阿帕更加方便摸到他的头,他也总是拉着热孜宛阿帕皱的不成样子的手,晃来晃去的,像个渴望母爱的小孩子。

  若是让不知什么情况的人看到,恐怕会以为热孜宛阿帕是他多么亲的人呢!

  后来我才知道,那位哥哥是在孤儿院长大的人。那天,热孜宛阿帕心脏病犯了,是他救了她,热孜宛阿帕一直在装糊涂,把他当成她的儿子,从未体验过母爱的汉族大哥哥也把热孜宛阿帕当成了她的亲人……

  三天后,作为邻居我随爸妈去医院看望热孜宛阿帕。隔着玻璃,我看到阿帕的手与大哥哥的手握在一起笑的那么幸福,那么甜蜜,让人不忍打扰。正好一缕阳光透过窗户照射了进来,形成了七彩的彩虹。那彩虹那么美丽,每一个颜色都紧挨着,形成了绚丽的风景……

  只有各族人民团结起来,我们才会像彩虹一样,如此绚丽多彩,如此幸福美满。只有大家心连心,根连根,亲如一家,不是亲人,但胜似亲人。我们的祖国会更昌盛,我们会更幸福!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所罗门王的指环

蟹的做法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