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代表作品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李白送别诗

  1、《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先写离去者,再写送行人.太白于景切情真处,信手拈来,′桃花潭水深千尺成千古绝唱.不雕不琢,天然成响.

  2、《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孤帆远影,以目送也;长江天际,以心送也.“烟花三月下扬州"成千古丽句.诗仙仙笔.

  3、《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尽,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的代表作品

诗仙李白

  李白,字太白,自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市近)。在武则天称帝的大足元年(701),李白出生于安西都护府所统辖的碎叶城(今吉尔吉斯坦境内的托克马克)一个富有的家庭,他的父亲可能是一个富商。五岁时,李白随父亲迁居绵州(今四川江油县)。

  李白少年时代接受的教育是多方面的,他“五岁诵六甲,十岁家”。“十五好剑术”,“十五游神仙”,“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20岁前后游历了成都峨眉山等地,还和一个叫东岩子的隐士共同在青城山隐居了数年。这些生活经历对李白思想性格的形成有着深刻的影响。

  李白一方面接受了传统的儒家思想,热衷用世,追求功名,想要“济苍生”、“安社稷”;另一方面又具有浓厚的道家思想,浮云富贵,粪土王侯,隐逸求仙。这两种思想结合起来,形成一种功成身退的处世态度。正如李白在《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中所说:“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事君之道成,荣亲之义毕,然后与陶朱、留侯,浮五湖、戏沧洲,不足为难矣。”

  开元十三年,李白25岁,为了实现自己的抱负,离开蜀地,开始漫游。他不屑于参加科举考试,希望能凭借自己的才能和声望,得到某个有力人物的推荐直取卿相,漫游正是为了寻找这样的机会。李白出蜀后,南游洞庭,东游金陵、扬州。后来回到江夏一带,在湖北安陆与唐高宗时做过宰相的许圉师的孙女结了婚,遂定居安陆。后北游洛阳、太原,东游齐鲁,寓家任城(今山东省济宁市)。天宝初年南游会稽,与道士吴筠隐于郯中。在十几年的时间里,他几乎漫游了半个中国,写了许多优秀的诗篇,显示出高超的艺术才能。

  天宝元年,李白42岁,因吴筠推荐,被唐玄宗征召入京。李白初到长安,得到了玄宗的礼遇,“置于金銮殿,出入翰林中,问以国政,潜草诏诰,无人知者。”(李阳冰《划堂集序》)但李白只是以文学辞章见重,供奉翰林实际上是虚职,没有什么实权,他那“济苍生”、“安社稷”的抱负得不到施展的机会。尤其是自开元末年以来,政治日趋腐化,政权把持在奸相李林甫等人的手中。李白不肯投靠权贵,在政治上自然是没有出路的。他“戏万乘若僚友,视俦列如草芥”,纵酒狂歌,桀骜不驯。于是,诽谤和冷遇接踵而至。他感到自己留在长安已经多余,便恳求还山,于天宝三载痛苦地离开了长安。

  经过长安三年的政治生涯,李白对现实的认识比较清醒了。在供奉翰林期间,他写了一些歌咏宫廷生活的诗歌,但这不是他创作的主流。总的来看,他的创作比前一时期具有更强的思想性和更深刻的政治内容。

  从天宝三载到天宝十四载,李白又漫游了十二年,游踪启蒙及汴梁、齐鲁、江浙、燕赵。李白离开长安不久便结识了杜甫,二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从天宝四年开始,李白更热衷于求仙访道,试图以宗教麻醉自己,以摆脱胸中的悲愤与苦闷,可是,他并没有忘怀现实政治,这一时期的政治腐败在他的诗中得到了曲折的反映,使他的诗歌带有更为深广的忧愤。

  天宝十四载(755)十一月爆发了“安史之乱”。李白由宣城流亡到郯中,后隐居庐山。在这期间,他写了一些反映战乱的诗歌,表达了忧国忧民的感情。唐肃宗至德元载(756)十二月,肃宗派 弟弟永王以搞敌平乱为号召,在江陵招募将士数万能人,顺江东下,路经庐山辟李白为幕僚。李白出于报国安民的诚意,加入了永王幕府。

  肃宗与永王之间矛盾很深,肃宗深怕对方抢夺自己的帝位,便发兵征讨。至德二载,永王兵败被杀,李白也以从逆罪被抓进监狱,第二年长流夜郎(今贵州省桐梓一带)。乾元二年春,李白行至三峡遇赦放不觉 ,后往来于宣城、历阳等地,仍然密切关注着时局的发展。上元二年,李白61岁,听到李光弼率大军征讨史朝义的消息,还曾请缨从军,半道因病而还。宝应元年(762),李白到当涂投靠族叔李阳冰,十一月病逝,享年62岁。李阳冰将他的作品编成《草堂集》十卷,可惜没有流传下来。现存李白的诗共约一千首。

李白送别诗歌

  李白的送别诗,很是伤感,希望有关于李白的送别诗的文章能对您有所帮助!

  1.《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李白: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3.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尽,轻舟已过万重山。

  4.李白 《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从兹去,萧萧班马鸣。

  5.李白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6.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一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7.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一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8.送友人一一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唐代诗人李白简介及代表作

  杜甫:“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杜甫:“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春日忆李白》)

  辛弃疾:“当年宫殿赋昭阳,岂信人间过夜郎。明月入江依旧好,青山埋骨至今香。不寻饭颗山头伴,却趁汨罗江上狂。定要骑鲸归汗漫,故来濯足戏沧浪。”(《忆李白》)

  杜甫:“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 自称臣是酒中仙。”(《饮中八仙歌》)

  贺知章:“谪仙”(《本事诗》)。

  魏颢:“白与古人争长,三字九言,鬼出神入。” 许多文人都对李白有着很高的评价。

  苏轼:“李太白、杜子美以英玮绝世之姿,凌跨百代,古今诗人尽废。然魏、晋以来,高风绝尘亦少衰矣。”(《书黄子思诗集后》)

  韩愈:“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调张籍》)

  唐朝文宗御封李白的诗歌、裴旻的剑舞、张旭的草书为“三绝”。

  白居易:“又诗之豪者,世称李杜之作。才矣奇矣,人不逮矣。”

  杨升庵:李太白为古今诗圣。(《周受庵诗选序》)

  严羽:李、杜二公,正不当优劣。太白有一二妙处,子美不能道;子美有一二妙处,太白不能作。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太白《梦游天姥吟》《远别离》等,子美不能道。子美《北征》《兵车行》《垂老别》等,太白不能作。论诗以李、杜为准,挟天子以令诸侯也。少陵诗法如孙吴。太白诗法如李广。(《沧浪诗话》)

  王世贞:五七言绝句,李青莲、王龙标最称擅场,为有唐绝唱。少陵虽工力悉敌,风韵殊不逮也。(《艺苑卮言》)

  傅若金:太白天才放逸,故其诗自为一体。子美学优才赡,故其诗兼备众体,而植纲常系风化为多,三百篇以后之诗,子美其集大成也。(《清江集》)

  高棅:太白天仙之词,语多率然而成者,故乐府歌词咸善。或谓其始以《蜀道难》一篇见赏于知音,为明主所爱重,此岂浅材者徼幸际其时而驰骋哉!不然也。白之所蕴,非止是。今观其《远别离》、《长相思》、《乌栖曲》、《鸣皋歌》、《梁园吟》、《天姥吟》、《庐山谣》等作,长篇短韵,驱驾气势,殆与南山秋气并高可也。虽少陵犹有让焉,余子琐琐矣。(《唐诗品汇》)

  吕居仁:“唐自李、杜之出,昆耀一世,后之言诗者,皆莫能及。”(《江西宗派图序》)

  余光中:“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名家名篇:李白

  李白(701—762),字太白,自号青莲居士,盛唐大诗人。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市附近),后其一支谪居中亚碎叶(今前苏联境内的托克马克附近,唐时属条支都护府统摄),李白即降生于此。神龙初,李白随父逃归于蜀,居绵州彰明(今四川省江油县)。

  李白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他的思想比较复杂,兼有儒、道、游侠、纵横家的成分,而以儒、道为主,甚至把庄子抬高到屈原之上。李白的政治理想是“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答孟少府移文书》)。但其避开科举,而隐逸于世,广为交游,以便名动京师,待朝请之。其慕姜尚、范蠡、鲁仲连、张良、谢安之风,且益加之。期为帝王之师,以建奇功,后便功成身退。其思想为盛唐之产物。龚自珍曾说:“庄、屈实二,不可以并,并之以为心,自白始;儒、仙、侠实三,不可以合,合之以为气,又自白始也。”(《最录李白集》)然而,正当其要有所为的时候,开元盛世已经过去,朝廷日趋腐化,社会酝酿着新的危机。欲望极奢,而实现的希望却极涉茫,因此他对自己遭到打击的感受也加倍地沉重。而每当遇到挫折和不平,他都爆发出强烈的愤慨,他对现存秩序的大胆批判和否定,往往有排山倒海之势。然而愤慨之余,又常想用隐居求仙、狂饮颓放来暂时解脱精神的痛苦,可见道家之批判现实与隐逸思想对其影响之深。李白就是这样在理想与现实、出世与入世的激烈思想斗争中度过了他的一生。

  李白一生经历可分为四个时期。(一)读书和漫游时期(四十二岁以前)。李白“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同时“十五游神仙”、“十五好剑术”。二十岁以后,他便漫游蜀中,登峨眉、赴青城。这些经历,对李白豪放的性格和诗风的形成有重要影响。开元十四年,李白二十六岁,便“仗剑出国,辞亲远游”,开始一新的漫游和求仕的时期。足迹所及,几半中国。并先后与元丹丘、孔巢父和道士吴筠等隐居嵩山、徂徕山和郯中。(二)长安三年(四十二至四十五岁)天宝元年,终因吴筠推荐,玄宗下诏征赴长安。“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南陵别儿童入京》)贺知章见其,叹为“谪仙人”,名动朝野。然玄宗只是用他来点缀太平,故其感到政治理想破灭。“揄扬九重万乘主,谑浪赤墀青琐贤”,其蔑视帝王权贵的傲然作风,终为人所不容,故其再度出山。“五噫出西京”,三年翰林,使他认识到了统治访华团的腐朽和现实政治的黑暗,故开始写出一些抒发愤懑,抨击现实的诗篇。(三)再度漫游(四十五至五十五岁)。“一朝去京国,十载客梁园。”白出京至洛,遇杜甫,至汴州,逢高适,三人同游梁宋。“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杜甫《与李十二同寻范十隐居》,李杜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其间,“归来无产业,生事如飘蓬”,其生活十分窘困。且因天宝年间政治的日益黑暗,其心情也十分悲愤:“摧残槛中虎,羁絏鞲上鹰”,但他相信自己“才力犹可倚,不愧世上英”,所以他揭露现实的作品愈来愈多,反抗精神也愈来愈强,成为他这一时期创作的显著特色。(四)不幸的是年(五十五岁至卒)。安史乱起,隐于庐山。永王璘起兵,军过浔阳,辟他为幕府,后因璘而下狱,并被流放夜郎。“平生不下泪,于此泣无穷。”(《江夏别宋之悌》)途中,遇赦依当涂令李阳冰。李光弼讨史朝义,其请缨杀敌。安史之乱期间,李白诗歌和杜甫一样,被看作爱国精神的体现。

  李白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一生写诗很多,但“自中原有事,公避地八年,当时著述十丧其九,今所存者皆得之他人”(李阳冰《草堂集序》)。今《李太白集》收其诗九百余首,《全唐诗》编其诗二十五卷。他的计以古体和绝句数量最多,成绩也最大。律诗较少,七律更少。古体诗中,乐会诗就占一百四十九首。这些乐府诗虽多仍乐府旧题,但内容却多即事兴慨,有强烈的现实性和政治性,如《战城南》、《将进酒》、《行路难》、《梁甫吟》等皆是。这些诗和他著名的《古风》五十九首,以及他的七言长篇歌行如《梦游天姥吟留别》、《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等合在一起,构成了标志白李诗歌成就的一个重要方面。其中有的抒写怀抱、有愤慨政治的黑暗,有的表现对动乱时局的忧虑,还有一些关心体贴妇女的作品,而最具特色的是那些慨叹政治失意的作品,感情奔放,如泻江河,不辨涘,最能反映他的性情和风格。他还善于用绝句的形式表现含蓄深挚的感情,如《送孟浩然之广陵》、《赠汪伦》、《早发白帝城》、《独坐敬亭山》等,尤其是七绝,显得俊逸飘洒,从容不迫,如出天然,所以和王昌龄并驾齐驱,为有唐绝唱。另外,他的五律也显得气韵流动、古朴浑壮、不拘偶对、别具一格。而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夸张,强烈的抒情,清新的语言又构成了他诗歌的独有特色,显示出他学习诗、骚及汉魏六朝诗歌的功力。生平详见唐李阳冰《草堂集序》、唐范传正》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有《李太白集》,清王琦为辑注。

  古风(其一)

  【题解】

  本篇为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论诗之诗。诗中回顾了《诗经》、《离骚》以来中国诗歌发展的趋向,以及政治兴衰与文风变化的关系;赞美上古淳朴政治在当代的复兴,表达了盛唐文人趁时而起的共同理想和改革文风的责任感,最后以总结一代文化的使命自许。为《古风》五十九首的开宗明义之作。《古风》组诗继承阮籍《咏怀》、陈子昂《感遇》的写法,集中地抒写了诗人的人生抱负以及对社会政治的感想。

  【原文】

  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

  王风委蔓草,战国多荆榛。

  龙虎相啖食,兵戈逮狂秦。

  正声何微茫,哀怨起骚人。

  扬马激颓波,开流荡无垠。

  废兴虽万变,宪章亦已沦。

  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

  圣代复元古,垂衣贵清真。

  群才属休明,乘运共跃鳞。

  文质相炳焕,众星罗秋旻。

  我志在删述,垂辉映千春。

  希圣如有立,绝笔于获麟。

  蜀道难

  【题解】

  此诗为李白杰出代表作之一。《蜀道难》是乐府《相和歌辞》旧题,多写蜀地山路之险峻难行。而关于此诗所作本事,众说纷纭。唐孟棨《本事诗》载:“李太白初自蜀至京师,舍于逆旅。贺监知章闻其名,首访之。既奇其姿,复请所为文。出《蜀道难》以示之。读未竟,称叹者数四,号为‘谪仙’,解金电换酒,与倾尽醉。”此说多为人附会,认为作于开元末年首次入长安时。

  【原文】

  噫吁嚱!危乎高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煞费苦心,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渡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扶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砅岩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非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将进酒

  【题解】

  《将进酒》,乐府旧题,是鼓吹曲辞《汉铙歌》十八曲之一。宋人郭茂倩《乐府诗集》卷十六《将进酒》解题云:“古词曰:‘将进酒,乘大白’,大略以饮酒放歌为言。”“大白”,大酒杯。“将”,即“请”的意思。这首诗作于天宝十一载(752),时李白与友人岑勋,在另一友人嵩山隐者元丹丘颍阳山居会饮。诗以豪放的气概抒写人生短促、及时行乐的传统主题,郁勃之志中深含着怀才不遇之愁闷和政治失意之苦郁,气势汪洋却不落消沉。

  【原文】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瓷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行路难(其一)

  【题解】

  唐玄宗天宝三载(744),李白在朝廷里受到同列者的嫉妒、诽谤,自知不为当权者所容,乃愤然辞朝而去。辞别朝廷后不久,作《行路难》三首,此即其一。《行路难》原为古乐府杂曲歌辞,大都写世路艰难或离别悲伤一类的主题。此首表现前途茫然、障碍重重的苦闷,以及冲破险阻、实现理想的信心。

  【原文】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静夜思

  【题解】

  李白自开元十二年(724)离开蜀中之后,便长期客居他乡,此篇即为思乡而作。《乐府诗集》将其列入《新乐府辞·乐府杂题》。关于其文,清人数种选本全文作“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宋元选本文字稍异,为“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今人多从前者。

  【原文】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秋浦歌(其十五)

  【题解】

  《秋浦歌》为共十七首的组诗,约作于天宝年间盘桓于秋浦(今安徽贵池县)时,抒其怨愤与愁郁。此为第十五首,为此中佳作。

  【原文】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梦游天姥吟留别

  【题解】

  本篇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题一作《别东鲁诸公》。天姥,山名,在今浙江新昌吟,诗体名,歌行体之一。作于天宝四载(745),在此前一年,李白在都城长安受权贵排挤,被放出京,抵达山东。其时,他将由东鲁南游吴越,行前以此诗赠友人。

  【原文】

  海客谈瀛州,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射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傈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题解】

  此诗作于开元年间,为送别诗中的千古名篇。孟浩然,唐代著名诗人。广陵,即江苏扬州。此诗写作者于黄鹤楼畔送友人孟浩然放舟东游,先设想三月烟花,江南春早,继写孤舟渐远,帆影遥没。江水碧空,离情无涯。表现出作者对孟浩然的深重情谊。

  【原文】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送友人

  【题解】

  此诗为唐玄宗天宝末年李白于安徽宣城送别友人时所作。而所送为何人,却难考证,仅能据其诗中“降蓬”、“浮云”之字,略断其为一位失意蹉跎者。

  【原文】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降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敌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题解】

  诗题一作《陪侍御叔华登楼歌》,为天宝末年李白在宣城期间饯别秘书省校书郎李云之作。宣州,今安徽宣城县。谢朓楼,一名北楼,南齐谢朓为宣城太守时所建。校书,校书郎,官名,在中央政府做整理图书工作。李云当时任秘书省秘书郎。

  【原文】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惧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望庐山瀑布

  【题解】

  《望庐山瀑布》诗共有两首,第一首是五言古诗,此处所选为第二首。从此诗中所表现出的昂扬激进的感情和对庐山瀑布惊讶赞叹的语气判断,它可能是李白二十六岁从辊地出发,被游庐山时所作。

  【原文】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天门山

  【题解】

  天门山,在今安徽当涂。东曰博望,西曰梁山。夹江对峙,双峰如门。故合称天门。此诗作于开元十三年(725),其时二十五岁的李白于游洞庭、穷苍梧之后,乘舟东下,初次路过天门山。

  【原文】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早发白帝城

  【题解】

  安史之乱中,李白投效永王李璘而为幕府。后萧宗兄弟争权,李璘被杀,李白亦获罪流放。至白帝城便遇赦,李白于归途而经三峡,得作此诗。白帝城,今四川奉节东。

  【原文】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月下独酌(其一)

  【题解】

  《月下独酌》诗共四首,此为其一,题一作《对酒》,多以其为李白于长安时所作。诗表政治失意之苦郁寂寞,但仍不脱其豪纵旷达之态。

  【原文】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唐代诗人李白

  说起"李白"这个名字,大家一定不陌生吧!李白是唐代的大诗人,许多人都爱读他写的诗。我对他的理解也很深刻。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他享有“诗仙”之称,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祖籍是陇西郡成纪县,出生于蜀郡绵州冒隆县。李白逝世于762年,因病卒,享年61岁。

  他为后人留下了诗文千篇有余,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梁甫吟》《静夜思》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李白的诗数不胜数,人们世世代代都在吟诵。李白的诗中,我最喜欢的是《赠汪伦》。“李白乘舟将与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抡送我情。”意思是说,李白游泾县桃花潭时,常在村民汪伦家作客。临走时,汪伦来送行,于是李白写这首诗留别。这首诗中表达了李白对汪伦这个普通村民的深情厚谊。关于李白,有一个故事,叫“李太白跳月”。故事讲:南京夫子庙前,有一座文德桥。

  听老辈人说,每逢冬月十五月亮当头的时候,站在桥头朝水上看,倒映在水里的月亮影子刚好分成两半:桥这边半个,那边半个。它为什么会分成两半?这之间还有一个故事。传说唐朝大诗人李太白,有一次到金陵来,在文德桥旁边的一座酒楼上歇脚。这天碰巧是正月十五,到了晚上,他就独自做在酒楼上赏月,一边喝酒,一边吟诗作赋。李太白生平最喜爱月亮,说月亮又干净又好看。这天晚上,他抬头看见天上的月亮洁白滚圆,心里非常高兴,就多喝了几杯。到了半夜,李太白趁着酒性,下楼走到文德桥上。他刚走上桥,一低头,忽然看见月亮掉在水里了,河水一动,洁白的月影上就添了几条黑纹。李太白这时喝得醉醺醺的,只当是月亮给河水弄脏了。

  他靴子也顾不得脱,张开双手就跳下桥去捞月亮。谁知这一跳,月亮没捞着,却把水里的月亮弄破了,顿时分成了两半儿——故事就这样传下来了。后来人们在文德桥旁边修了个“得月台”,据说那里就是当年大诗人李太白赏月的地方。李白还有许多故事,他也是我学习的榜样!

李白的诗歌

  1、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菩萨蛮》

  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

  4、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秋浦歌》

  5、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子夜吴歌》

  6、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下独酌》

  7、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早发白帝城》

  8、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越中览古》

  9、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把酒问月》

  10、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梦油天姥吟留别》

  11、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

  12、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登金陵凤凰台》

  13、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南陵别儿童入京》

  14、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蜀道难》

  15、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登金陵凤凰台》

  16、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送友人》

  17、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渡荆门送别》

  18、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

  19、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20、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北风行》

  21、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将进酒》

  22、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将进酒》

  23、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将进酒》

  24、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

  25、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代诗人李白简介及代表作

  李白(701年-762年)[1],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2]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3]。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唐代诗人李白代表作

  《将进酒》

  《静夜思》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行路难·其一》

  《三五七言》

  《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渡荆门送别》

  《春夜洛城闻笛》

  《送友人》

  《望庐山瀑布》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望天门山》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从军行·百战沙场碎铁衣》

  《长相思·其一》

  《赠汪伦》

  《客中行》

  《峨眉山月歌》

  《独坐敬亭山》

  《早发白帝城》

  《夏日山中》

  《清平调·其一》

  《赤壁歌送别》

  《子夜吴歌·秋歌》

  《关山月》

  《怨情·美人卷珠帘》

  《古朗月行》

  《侠客行·赵客缦胡缨》

  《蜀道难》

  《月下独酌四首》

  《飞龙引二首·其二》

  《侠客行·赵客缦胡缨》

  《飞龙引二首·其一》

  《忆秦娥·箫声咽》

  《妾薄命·汉帝重阿娇》

  《短歌行》

  《寻雍尊师隐居》

  《登金陵凤凰台》

  《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玉真公主别馆苦雨赠卫尉张卿二首》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浪漫诗歌的代表作

  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的李白。他的诗和他的故事,千百年来一直为人民所传诵.他出神入化的诗歌艺术,他傲岸不屈、蔑视权贵、鄙夷庸俗,渴望自由的精神,使他的人格充满了魅力.

  《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上李邕》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关山月》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听蜀僧浚弹琴》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望庐山瀑布》

  年代:唐作者: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早发白帝城》

  年代:唐作者: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赠汪伦》

  年代:唐作者: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更多相关诗歌推荐:

李白浪漫的代表作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更多相关诗歌推荐:

  1.李白浪漫诗歌的代表作

  2.《行路难》李白诗歌

  3.李白的诗歌(可以背诵)

  4.杜甫赠李白的诗歌

  5.李白关于春的诗歌有哪些

  6.李白励志古诗句集锦

  7.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

  8.能代表李白一生的诗歌

  9.李白有关酒的古诗

  10.春日忆李白诗歌鉴赏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关于礼仪的素材

对学生的综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