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牛顿流体实验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神奇的“不会流出来的水”小实验

  今天,我做了一项神奇的小实验——不会流出来的水。

  做这个实验需要准备,圆柱形水杯,牙签,纸和容器。

  实验开始了,首先,我在圆柱形水杯里倒满了水,我目不转睛的看着水和杯口齐平了没有?心里特别期待,然后,我小心翼翼地用纸巾盖平杯口,仔细看看纸巾和杯口贴紧了没有,我屏住呼吸,把杯子倒立过来,心里特别紧张,害怕杯子的水会流出来,最后,到了见证奇迹的时刻了,我用牙签扎破纸巾,水竟然没有流出来,我又把牙签插进去,牙签竟然在漂浮在水中,当我看到了这么神奇的实验,我高兴得跳了起来。

  这个实验让我知道了大气压的作用,我做的“不会流出来的水”实验成功了,我又学到了一门新知识。

非牛顿流体实验

小实验—不会洒出来的水

  那天,叔叔告诉了我一个奇怪的词,大气压力。我十分疑惑,大气怎么会有压力呢?叔叔说:‘不会洒出来的水’这个实验就和大气压力有关哦!我似懂非懂、一知半解,脑袋里也充满了疑问,如:这是个什么样的实验呢?水为什么不会洒出来呢?纸又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力量把水托起来呢?叔叔好像看懂了我的疑问,便对我说:既然这样就让我们一起来实验一下吧!正所谓‘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嘛。

  我们就一起开始准备了实验用具。这个实验所需的用具非常简单,只需要:几只大小不同的杯子、几张不同材质的纸就可以了。实验开始了,我先把最小的杯子拿出来,帮它洗了个澡,又给它喝了一肚子的水,再拿出一张吹塑纸把它的瓶口盖住,再用力按紧,不让它有空气透进去。之后也就是我最紧张的部分了,我要把杯子倒过来了。我的心都在砰砰的跳着,我想:实验一定不会成功的!带着这些我的猜想,我颤颤悠悠的把手拿开了。只见那张纸好像涂上了胶水似得,紧紧粘在了杯口,水没有洒出来。我十分不解,水怎么会洒不出来呢?我十分疑惑,心想:一定是杯子太小了,里面的水少,所以纸可以把它托起来,要是换一个大一点的杯子,水一定会洒!之后我又拿出来比这个杯子大好几十倍的杯子,决定试一试,我拿出吹塑纸盖在上面,用手用力把它按紧,不让空气透进去然后再拿开,这次水还是没有洒出来。这让我十分吃惊,我想一定是纸太厚的缘故如果换一种纸一定会失败!接着我用了薄的彩色纸试了一下,这种彩色纸用手一捅就容易破,这次一定不会成长!可结果出乎了我的意料,水还是没有洒出来,我十分惊讶。觉得十分有趣决定再试试别的纸张,这次我选用了彩色卡纸!可这次却没有成功!我觉得十分奇怪,便急忙问了我的百事通叔叔耐心的给我讲解它其中的奥秘。他说道:当杯子装满水后,杯子口朝下放时,纸受两个力的作用,外界的大气压力向上,杯内水的压力向下,而大气压力是比较大的,所以水不会洒出来。则如果不装满水,由于杯内也有大气压力,与外面的大气压力抵消,所以水就会洒出了!这次,我自己也有了新的发现,那就是:纸质不同,结果也不同!

  这次实验教会了我,有问题就要努力去探索,去实验,只有敢于探索,勇于实验,我们才能找到事情的奥秘!所以在生活中我们要善于观察,去探索,不断实验,才能解开这些问题的奥秘!

实验专题01探究“水的沸腾“-物理必考22个实验考学练

  实验一、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火柴、石棉网、烧杯、中心有孔的纸板、温度计、水、秒表

  【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

  ①按装置图安装实验仪器;

  ②用酒精灯给水加热并观察;

  ③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1记录一次温度,并观察水的沸腾现象。

  ④完成水沸腾时温度和时间关系的曲线。

  【实验现象】水沸腾时的现象:剧烈的汽化现象,大量的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虽继续加热,它的温度不变。

  水沸腾前水沸腾后

  3.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4.液体沸腾的条件:(1)温度达到沸点;(2)继续吸收热量。

  【实验补充】

  (1)液体沸腾需要一定的温度,在标准大气压下不同的液体沸点不同。

  (2)液体沸腾前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沸腾后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3)液体的沸点还与大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液体的沸点越高,高压锅就是利用了这一原理。

  (4)蒸发和沸腾的异同:

  汽化方式异同点蒸发沸腾不同点发生部位液体表面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温度条件任何温度只在沸点时剧烈程度缓慢剧烈相同点都属于汽化现象,都是吸热过程

  【考点方向】:

  1、水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2、由图像描点,水沸腾时特点:温度不变,继续吸热。

  3、开始加热到沸腾时间过长,改进:①用温水;②减少水的质量;

  4、石棉网作用:使烧杯底部受热均匀。

  5、酒精灯拿开后,沸腾继续,原因:石棉网有余热,水断续吸热;

  6、水沸点98度,原因:低于1个标准大气压。

  7、沸水降温至室温,温度变化特点:先快后慢。

  8、若无论加热多长时间,水都不能沸腾,原因:火力太小,吸收热量小于热损失。

  9、安装装置时顺序:自下而上。

  10、水沸腾前,烧杯内上升的气泡是由大变小的;

  水沸腾时,烧杯内上升的气泡由小变大,因为上升过程中,水对气泡压强变小。

  11、烧杯的纸盖上留有两个小孔,穿过温度计的那个孔作用:固定温度计。另外一个孔的作用是使水面上方大气压强与外界相同,使水的沸点测量值更准确;若不留小孔对实验结果产生的影响是如果没有小孔,会使里面气压增大,测出的水的沸点偏高。

  【经典例题】

  例题:(2018•福建)如图甲是“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

  (1)图甲实验装置的组装顺序应为___________(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

  (2)实验中某次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为________℃。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水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由图可知本实验中水的沸点为_______℃。

  (3)实验中发现温度计上部出现许多小水珠,这些小水珠是___________形成的。

  (4)撤去酒精灯后,水仍能继续沸腾一小段时间,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自下而上(2).92(3).98(4).水蒸气液化(5).石棉网的温度仍高于水的沸点,水能继续吸热

  【解析】

  (1)实验中,酒精灯需用外焰加热,所以要放好酒精灯,再固定铁圈的高度;而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没到液体中,且不能碰到容器壁和容器底,所以放好烧杯后,再调节温度计的高度,因此实验装置的组装顺序应为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2)图乙中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则温度计的示数为92℃;

  由图丙,水在第2开始沸腾,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98℃不变,所以本实验中水的沸点为98℃;

  (3)水沸腾时,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温度计液化形成小水珠,附着在温度计上。

  (4)酒精灯加热时,铁圈和石棉网的温度升高,高于水的温度。撤去酒精灯后,水还会从铁圈和石棉网吸收热量,仍能继续沸腾一小段时间。

  练习1:(2018•南京)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

  (1)下表为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表中(a)处应填的内容是。

  (a)温度/℃90929496989898…

  (2)分析实验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沸腾过程中(选填“需要”或“不需要”)吸热。

  (3)实验结束停止加热后,发现水在高温时散热快,低温时散热慢。查阅资料,同一燃气灶不同火力加热的耗气量还有如下信息:

  火力大小水的质量水的初温t0/℃水的末温t/℃消耗的燃气V/大火4.026.050.00.0453中火4.026.050.00.0278

  综合分析可知:从节能的角度,用燃气灶烧开水的策略为(填字母)

  A.先中火后大火B.先大火后中火C.一直用大火D.一直用中火

  【答案】

  (1)时间/;(2)98;需要;(3)A。

  【解析】

  (1)探究水的沸腾温度变化规律时,需要时间,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中(a)处应填的内容是时间/;

  (2)由表中的实验数据可知:水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98℃不变,所以此时水的沸点是98℃;当水的温度达到沸点后,需要吸热,才能保持沸腾,水的温度保持不变;

  (3)分析资料可知,低温时加热使水达到相同的温度,质量是4kg的水,初温是26℃加热到50℃时,大火消耗的燃气是0.0453,大火消耗的燃气是0.0278,水在高温时散热快,低温时散热慢,所以用中火节约燃气,综合分析可知:从节能的角度,用燃气灶烧开水的策略为A。

  练习2:(2018•苏州)小明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用到的器材如下:铁架台、烧杯、温度计、秒表、硬纸板、石棉网等。

  (1)组装器材时如何确定铁圈(石棉网)的高度?。

  (2)实验时用温度计测出不同时刻水的温度,并记录在如表中,其中第3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示数为℃。

  时间/温度/℃80848896989898

  (3)某时刻观察到烧杯中出现图乙所示的现象,表明水沸腾。

  (4)请在图丙方格纸上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5)小明回家后发现妈妈正在炖汤,汤沸腾后妈妈将火调小,汤仍在沸腾。小明又把火调得更小,这时虽还在加热,汤却不沸腾了你觉得不沸腾的原因是。

  【答案】

  (1)能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2)92;(3)正在;(4)见上图;(5)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小于或等于散失的热量。

  【解析】

  (1)把酒精灯放在铁架台上,根据酒精灯高度,确保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从而确定铁圈的高度,放好石棉网。

  (2)由图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因此该温度计的示数是90+2=92℃;

  (3)由图乙可知,气泡越往上越大,水正处于沸腾阶段;

  (4)根据表中的数据先在图象中描点,再用平滑的曲线把点连接起来。图象如下:

  (5)当汤沸腾后将火调小使得相同时间内吸热的热量小于或等于散失的热量,汤不会沸腾。

  练习3:(2018•德州)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中:

  (1)安装好实验器材后,为缩短实验时间,小强在烧杯中倒入热水,热水中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此时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_____℃

  (2)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1记录一次温度,并绘制了如图乙所示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水沸腾时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强观察到:沸腾时水中气泡的情形为如图丙中___________图。(选填“A”或“B”)

  (4)小强同学想提高水的沸点,换用了火力更大的酒精灯加热,这种做法___________(选填“可行”或“不可行”)。

  【答案】

  (1).68(2).继续吸热温度不变(3).A(4).不可行

  【解析】

  (1)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示数为68℃。

  (2)由图象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

  (3)水沸腾之前,水下层的温度高于上层的水温,气泡上升过程中,气泡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水,气泡变小,B图符合水沸腾前的现象;水沸腾时,整个容器中水的温度相同,水内部不停的汽化,产生大量的水蒸气进入气泡,气泡变大,故图A符合水沸腾时的现象;答案为A。

  (4)液体的沸点随气压的增大而增大,换用了火力更大的酒精灯加热,不能使气压增大,不能提高水的沸点,故这种做法不可行。

物理实验报告

  同组者实验日期2003年9月21日实验名称实验一测量物质的密度一、实验目的:掌握用流体静力称衡法测密度的原理。

  了解比重瓶法测密度的特点。

  掌握比重瓶的用法。

  掌握物理天平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物体的密度,为物体质量,为物体体积。通常情况下,测量物体密度有以下三种方法:1、对于形状规则物体根据,可通过物理天平直接测量出来,可用长度测量仪器测量相关长度,然后计算出体积。再将、带入密度公式,求得密度。2、对于形状不规则的物体用流体静力称衡法测定密度。测固体(铜环)密度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要受到液体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为。如果将固体(铜环)分别放在空气中和浸没在水中称衡,得到的质量分别为,则·物理实验报告·化学实验报告·生物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格式·实验报告模板②测液体(盐水)的密度将物体(铜环)分别放在空气、水和待测液体(盐水)中,测出其质量分别为、和,同理可得

  ③测石蜡的密度石蜡密度---------石蜡在空气中的质量--------石蜡和铜环都放在水中时称得的二者质量--------石蜡在空气中,铜环放在水中时称得二者质量

  3、用比重瓶法测定液体和不溶于液体的固体小颗粒的密度①测液体的密度。--------空比重瓶的质量---------盛满待测液体时比重瓶的质量---------盛满与待测液体同温度的纯水的比重瓶的质量.固体颗粒的密度为。

  ----------待测细小固体的质量---------盛满水后比重瓶及水的质量---------比重瓶、水及待测固体的总质量三、实验用具:TW—05型物理天平、纯水、吸水纸、细绳、塑料杯、比重瓶待测物体:铜环和盐水、石蜡四、实验步骤:调整天平

  ⑴调水平旋转底脚螺丝,使水平仪的气泡位于中心。⑵调空载平衡空载时,调节横梁两端的调节螺母,启动制动旋钮,使天平横梁抬起后,天平指针指中间或摆动格数相等。用流体静力称衡法测量铜环和盐水的密度

  ⑴先把物体用细线挂在天平左边的秤钩上,用天平称出铜环在空气中质量。⑵然后在左边的托盘上放上盛有纯水的塑料杯。将铜环放入纯水中,称得铜环在水中的质量。⑶将塑料杯中的水倒掉,换上盐水重复上一步,称出铜环在盐水中的质量。⑷将测得数据代入公式计算。测石蜡的密度

  测量石蜡单独在空气中的质量,石蜡和铜环全部浸入水中对应的质量,石蜡吊入空中,铜环浸入水中时的质量。代入公式计算。4、用比重瓶法测定盐水和不溶于液体的细小铅条的密度⑴测空比重瓶的质量。⑵测盛满与待测盐水同温度的纯水的比重瓶的质量。⑶测盛满盐水时比重瓶的质量。⑷测待测细小铅条的质量。⑸测比重瓶、水及待测固体的总质量。5、记录水温、湿度及大气压强。五、数据及数据处理:(一)用流体静力称衡法测定铜环、盐水和石蜡的密度水温水的密度湿度大气压强136.32120.55119.7649.24118.74170.25铜块密度盐水密度石蜡密度

  (二)用比重瓶法测密度测定盐水的密度

  水温水的密度湿度大气压强

  26.5574.5776.270.05

  待测盐水的密度

  测定细小铅条的密度

  水温水的密度湿度大气压强32.3674.57104.200.05待测铅条的密度

  六、总结:通过实验掌握了用流体静力称衡法测定固体、液体密度的方法。

  掌握了物理天平的使用方法和操作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掌握了采用比重瓶测密度的方法。但让液流沿着瓶壁慢慢地流进瓶中,避免在瓶壁产生气泡较难。

  通过处理数据,进一步熟悉了有效数字、不确定度等基本物理概念,并掌握了其计算方法。

一个有趣的实验

  我听说有种叫“非牛顿流体”的东西,具说这个东西连射速再快的手枪都穿不透,所以我想做一个实验来得出一个结论……

  既然说是“流体”,那就应该是液体了。于是,我用三个塑料盒子分别装了水、沙拉酱、玉米淀粉(里面有水)以及我事先准备的大铁锤,还有三块放大镜镜片。

  我打开盖子,把放大镜镜片一一放进塑料盒子。先从水开始吧,我把坚硬的大铁锤高高举起,然后狠狠地砸了下去。此时,我目不转睛地盯着镜片,想知道会发生什么。结果不仅将镜片砸得粉身碎骨,还让水溅了一身,弄得衣服湿漉漉的。实验失败。

  看到我的人全部哈哈大笑,但我还是继续做实验。这次,我选择了沙拉酱。因为沙拉酱比较黏稠,是“非牛顿流体”的可能性最大。于是,我又拿着铁锤用力地砸下去,然后挖开沙拉酱,发现镜片也碎了,锤子下还粘上了沙拉酱。我以闪电般的速度跑到卫生间,冲了一遍,然后跑回教室。

  我又使劲朝玉米淀粉砸去,可玉米淀粉就像一个大盾牌,怎么也砸不进去。我费了“十牛十虎之力”,也无法砸进去。所以,我知道了玉米淀粉就是“非牛顿流体”。但我还想增加难度——倒掉一些玉米淀粉,试一试,是不是可以呢?我继续砸,但结果仍然一样,只是“盾牌”的“防护力”变弱了。因此,我得出结论,“非牛顿流体”的作用是:你给它多少力,它反给你的力就多少。

  我还知道了,“流体”并非就是液体。

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不会漏的水

  实验材料:一张普通的纸,一个玻璃杯,一满杯清水

  实验过程:如果问你,水能否透过纸流出来,你会怎样回答?相信大多数人会回答“会”!可事实真是如此?让我们做一个实验。

  首先,在一个空玻璃杯中倒满清水,清水中不加其他任何物质。然后,将一张普通的白纸包在杯口处,包紧,摇一下杯子,使纸浸湿,稍等片刻,将杯子倒置。这时,你会发现:咦?水怎么没有流出来

  实验结论:这究竟是怎么回事?难道是纸的问题?恰恰相反,问题在水上。

  原来,由于大气压力的关系,杯子倒置时,水分子在纸上形成了一层水粘膜,再加上水的密度大于纸的密度,水分子在纸上盖了个严严实实,当然滴水不漏啦!这就好像江堤上有许多小洞,若不填补,水便会从中渗出;如果用水泥、砖块填满了,水怎么会流出来呢

  2012·5·26

非牛顿流体实验作文

  有一种东西,它不动是液体,用力触碰它,它就会像钢铁一样坚硬。

  你知道是什么吗?是非牛顿流体,网上都说它吃软不吃硬,所以我想试一下,材料特别简单:淀粉、水、小碗。

  我在网上看到了制作过程,过程比材料更简单,放淀粉再加比面粉多一半的水,搅啊搅……ok!

  不过,我好像……做错了!我也厉害,把一半看成多一半,因为我做的非牛顿流体放太多的水,变得很稀,所以我要再做一次。

  水、淀粉和起来,搅啊搅,嘿嘿,可以了。

  外观……是白色的真的像水一样,我一碰,很硬。我一斜杯子,又像水一样流动了。

  我要开始硬度测试了,我用手一锤,呀!疼,我的手是测试不了,不过,我有工具,我有一个铅球,特别的重,我一锤,非牛顿流体嘛事都没有。我还就不信了,我去工具箱中拿了个小锤子子,用力一锤,非牛顿流体没事,锤子却飞了。

  非牛顿流体被我试了这几下,我也就信了。

非牛顿流体实验三年级日记

  今天我看了一个小视频,用玉米淀粉加盐制造出的非牛顿流体,用锤子猛击都不会裂开,但把一个物体放到上面物体就会被温柔的吞没,我想体验一下这种神奇的现象,于是就开始了我的实验。

  我先把玉米淀粉倒到杯子里,然后加上一些盐和水用筷子搅和几下,淀粉结块了,我把它夹起来的瞬间感觉是固体,但接下来它就像酸奶一样顺着筷子流下来。我用筷子敲击表面没有任何裂缝,感觉很硬,但把筷子放到上面,筷子又会慢慢的陷下去,把筷子拿起来表面会立码复原。我拿起杯子轻轻的摇晃,看似固体的物质又会像水一样流动。这种现象简直太神奇了,我一直沉浸在这种不可思意的实验中,反复地观察,简直太好玩儿了。

  “儿子,你在干什么,弄的哪儿都是淀粉。”

  被妈妈这么一喊我才从小实验中回过神来,感叹大千世界的神奇。

我的小实验“非牛顿流体”

  “哇——我成功了”你一定会问:怎么了,这么激动?我其实,我做了一个实验。

  那是在某一天,我无意中从妈妈的手机上看到的一个小实验叫牛顿流体,我看了一下,因为材料我都有,所以就尝试一下。

  首先材料有:玉米淀粉、水杯和一个装非牛顿流体的容器、水和搅拌棒。

  然后,在杯子里放一半的水,倒进容器里,然后再在杯子里放一半的玉米淀粉,也倒进容器里,最后搅拌,此时我的内心十分激动,因为这是最后一步了,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但是,我没有成功,我并没有灰心,而是再一次地做这个小实验‘失时败乃成功之母’我相信我一定会成功的,加油!

  我又做了一次,耶!我成功了!它好好玩呀!你要是用力锤它,它会变硬,你要是轻轻地碰它,它就会变得黏糊糊的。

  怎么样,你想玩吗

非牛顿流体实验作文

  大家知道“非牛顿流体”是什么吗?它是一项即好玩又很有趣的东西,下面我就来给大家做这种非常神奇的液体。

  首先,我准备了一袋淀粉、一个玻璃碗、一根小木棒、一杯自来水和一些色素。我先把自己喜欢的色素滴几滴到玻璃碗中,然后把自来水慢慢地倒入碗中搅拌均匀,再小心的将淀粉倒一些在碗中,这个时候一定要小心,要不然淀粉就会洒的到处都是。加的时候要少量多次的加,然后拿起小木棒在碗中将淀粉和水搅拌融为一体,混合均匀,直到搅拌时感觉有点费力的时候,“非牛顿流体”就做好了。

  做好之后我先用手使劲捶了一下,发现它会有一股力量像钢铁一样硬,如果用手轻轻触摸一下,它又会变得很柔软。我倒了一点在手上,使劲一捏,它立刻就凝固了,我把手掌放开摊平的时候,它就会像水一样流动,它是一项吃软不吃硬的小实验。

  “非牛顿流体”这项实验不但好看好玩很奇妙还很有意思,我非常喜欢这个实验,大家有兴趣也可以来动手试一试哦!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沈石溪的动物小说

认识图形ppt